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子地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裂谷系统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毛黎光 肖安成 +4 位作者 魏国齐 沈中延 王亮 张林 钱俊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21-731,共11页
晚二叠世长兴期-早三叠世印度期,在扬子地块的西北缘发育了一系列北西向展布的深水盆地区。根据成因分析证实,它们为伸展背景下形成的裂谷系统或者裂谷盆地群。平面上各裂谷盆地彼此近于平行,与北侧的南秦岭造山带在走向上呈正交和大角... 晚二叠世长兴期-早三叠世印度期,在扬子地块的西北缘发育了一系列北西向展布的深水盆地区。根据成因分析证实,它们为伸展背景下形成的裂谷系统或者裂谷盆地群。平面上各裂谷盆地彼此近于平行,与北侧的南秦岭造山带在走向上呈正交和大角度斜交的排列,自西向东依次为开江-梁平裂谷、城口-鄂西裂谷和荆门-当阳裂谷。其中的开江-梁平裂谷东西两侧发现了巨大的天然气田而引起石油勘探家和地质学家的关注。本文对于这些控制油气资源储备的裂谷体系的分布和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后,认为它们形成于南秦岭洋闭合时的碰撞作用,是南秦岭造山带和扬子地块拼合时同生的巨型"碰撞裂谷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 晚二叠世 早三叠世 碰撞裂谷系统 开江-梁平裂谷 城口-鄂西裂谷 荆门-当阳裂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地块与南秦岭造山带的盆山系统与构造耦合 被引量:50
2
作者 肖安成 魏国齐 +3 位作者 沈中延 王亮 杨威 钱俊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1-611,共11页
本文重新厘定了扬子地块西北缘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沉积盆地的原型,在综合分析南秦岭造山带和勉略缝合带形成规律的基础上,对于南秦岭造山带与扬子地块北缘的拼合演化历史以及盆山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在晚二叠世晚期(长兴组沉积上段... 本文重新厘定了扬子地块西北缘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沉积盆地的原型,在综合分析南秦岭造山带和勉略缝合带形成规律的基础上,对于南秦岭造山带与扬子地块北缘的拼合演化历史以及盆山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在晚二叠世晚期(长兴组沉积上段)和早三叠世早期(飞仙关组沉积下段)发生点式碰撞,在两个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之间形成了与碰撞相关的裂谷盆地群(包括开江-梁平裂谷、城口-鄂西裂谷和东部的当阳裂谷等),碰撞裂谷群的持续演化时间为5~6Ma,这一阶段典型的沉积标志为水下早期阶段形成的海相磨拉石层序。至早三叠世的嘉陵江二段沉积时期,两个不同地块的持续拼合导致大巴山和米苍山地区与周缘前陆盆地相关的古冲断带的形成,该阶段在缝合带接触部位发育角度不整合和河流相沉积,扬子地块其余大部仍然是保持连续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晚三叠世南秦岭造山带与扬子北缘之间的残余大洋消失,为整体闭合的碰撞后期阶段,沉积了须家河组开始的陆相碎屑岩系,大巴山和米苍山地区进入到了以陆相磨拉石为主的前陆盆地阶段,在扬子北缘形成了神农架-黄陵隆起和米苍山隆起。晚三叠世以后大巴山和米苍山地区进入了比较复杂的后期改造阶段,产生了多期的收缩性构造活动,包括以形成区域性的假整合和小角度不整合为特征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J_3-K_1)的低幅度活动期;以大巴山和米苍山冲断带的强烈改造为主,形成薄皮冲断构造系统的早白垩世晚期变形和以形成大巴山弧形冲断带和米苍山基底卷入的冲断带为特征的新生代晚期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扬子地块 米仓山 大巴山 碰撞裂谷 前陆盆地 盆山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早石炭世构造环境:大哈拉军山组底部沉积地层学证据 被引量:10
3
作者 白建科 李智佩 +1 位作者 徐学义 李婷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9-469,共11页
西天山伊犁地区广泛出露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沉积岩系,其内赋存了金、铁、铜等重要的金属矿床。但迄今为止,关于大哈拉军山组形成构造环境还存在很大的争议。通过区域地层对比,研究区大哈拉军山组与下伏地层之间存在区域性角度... 西天山伊犁地区广泛出露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沉积岩系,其内赋存了金、铁、铜等重要的金属矿床。但迄今为止,关于大哈拉军山组形成构造环境还存在很大的争议。通过区域地层对比,研究区大哈拉军山组与下伏地层之间存在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其底部自下而上依次发育砾岩、粗砂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碳酸盐岩、安山岩。沉积学和层序序列分析显示,该组底部的陆源碎屑岩建造组合形成于扇三角洲沉积环境,进一步可划分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3个亚相,向上出现的碳酸盐岩形成于浅海碳酸盐岩台地环境。这种沉积物由粗到细、水体由浅到深,沉积环境由陆相变为海相的地层充填序列,反映了一种裂陷拉伸的动力学背景。因此,西天山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沉积建造形成于后碰撞裂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山 大哈拉军山组 早石炭世 沉积相 碰撞裂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伊犁地区上、下石炭统接触关系的重新厘定及其构造意义——来自沉积学和岩相学的证据 被引量:5
4
作者 宋博 魏建设 +4 位作者 白建科 牛亚卓 姜亭 许伟 冯杨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50,共12页
西天山上、下石炭统之间是否存在区域性角度不整合争议颇大,制约了西天山晚古生代构造演化阶段的划分。伊犁地区石炭纪地层出露典型且完好,通过对该地区上、下石炭统接触关系的重新厘定,开展沉积学和岩相学研究。沉积学特征显示,二者产... 西天山上、下石炭统之间是否存在区域性角度不整合争议颇大,制约了西天山晚古生代构造演化阶段的划分。伊犁地区石炭纪地层出露典型且完好,通过对该地区上、下石炭统接触关系的重新厘定,开展沉积学和岩相学研究。沉积学特征显示,二者产状一致,未见底砾岩和风化壳,且存在碳酸盐岩和火山碎屑物质"混生"的沉积特征,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和上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之间并无明显沉积间断,应为连续的火山–沉积序列。该研究为西天山伊犁地区石炭纪为统一后碰撞裂谷盆地的认识提供了沉积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关系 火山-沉积序列 石炭纪 碰撞裂谷 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吐哈盆地南缘企鹅山群玄武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对北天山洋闭合时限的约束 被引量:9
5
作者 白建科 刘池阳 +2 位作者 张少华 卢进才 孙吉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995-3010,共16页
东天山吐哈盆地南缘广泛发育企鹅山群火山-沉积岩系,其形成时代及构造环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其进行了岩相序列、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企鹅山群自下而上分为三个岩性段,并可划分出7种岩相类型。2件玄武岩样品LA-ICP... 东天山吐哈盆地南缘广泛发育企鹅山群火山-沉积岩系,其形成时代及构造环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其进行了岩相序列、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企鹅山群自下而上分为三个岩性段,并可划分出7种岩相类型。2件玄武岩样品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玄武岩喷发年龄分别为314. 0±3. 5Ma和316. 0±2. 3Ma,表明企鹅山群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早期。同时获得大量具有浅表碎屑成因的前寒武纪(589~2652Ma)捕获锆石,其物源来自中天山地块,表明该时期分割中天山地块与觉罗塔格构造带之间北天山洋已经闭合。玄武岩Si O2含量为46. 54%~52. 64%,以亚碱性拉斑系列为主;岩石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轻度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La/Yb)N=1. 87~5. 22,Eu异常不明显(δEu=0. 85~1. 06),稀土配分曲线右倾较缓。这些地球化学特征暗示该火山岩在上升过程中可能遭受了地壳的混染。综合区域地质资料与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吐哈盆地南缘企鹅山群形成于北天山洋闭合后的后碰撞裂谷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鹅山群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碰撞裂谷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