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横向碰撞模型及参数分析 被引量:50
1
作者 邓育林 彭天波 李建中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4-107,119,共5页
针对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梁体与横向挡块间的碰撞现象,采用非线性时程积分法,研究了横向地震作用下梁体与挡块间的碰撞效应。通过对刚体碰撞模型分析,推导出阻尼常数与恢复系数间的关系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能考虑碰撞过程中能量损... 针对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梁体与横向挡块间的碰撞现象,采用非线性时程积分法,研究了横向地震作用下梁体与挡块间的碰撞效应。通过对刚体碰撞模型分析,推导出阻尼常数与恢复系数间的关系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能考虑碰撞过程中能量损失的桥梁横向碰撞模型,并对碰撞刚度、初始间隙、恢复系数以及桥梁跨径等参数进行了影响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最大撞击力随碰撞刚度和桥梁跨径的增大而增大,但随初始间隙的变化规律不明显;恢复系数对碰撞效应影响很大,忽略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会高估碰撞反应。为减轻梁体与横向挡块间的碰撞效应,提出了挡块刚度的合理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地震 非线性 碰撞效应 碰撞模型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汽车碰撞模型自选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健 张鑫 +2 位作者 李江 倪行达 高金贵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05-908,936,共5页
为控制基于动量定理的汽车碰撞模型中自选参数误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在影响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矩阵理论提出了一种自选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针对自选参数常见的误差形式,建立了符合实际工况的参数敏感性分析和评价指标。应用分析和... 为控制基于动量定理的汽车碰撞模型中自选参数误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在影响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矩阵理论提出了一种自选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针对自选参数常见的误差形式,建立了符合实际工况的参数敏感性分析和评价指标。应用分析和评价指标对一起典型汽车碰撞实例的自选参数敏感性进行了研究。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以相对计算误差≤5%作为控制条件,自选参数最大误差范围为±16.12%,并依此确定了自选参数的合理范围;应用该方法确定的自选参数范围能保证事故分析结果满足控制条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碰撞模型 自选参数 敏感性分析 动量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滴与壁面碰撞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贺征 郜冶 +1 位作者 顾璇 王革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7-270,共4页
液滴在运动过程中与壁面发生碰撞后会发生破碎、反弹、附着等现象,这取决于液滴的尺寸、入射速度和角度,以及壁面的粗糙度、温度等因素.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在考虑以上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液滴与壁面碰撞模型,并结合欧拉-拉格朗日两相流模... 液滴在运动过程中与壁面发生碰撞后会发生破碎、反弹、附着等现象,这取决于液滴的尺寸、入射速度和角度,以及壁面的粗糙度、温度等因素.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在考虑以上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液滴与壁面碰撞模型,并结合欧拉-拉格朗日两相流模型,分别对单液滴、水滴与壁面碰撞的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所得的结果与预期相同,并且与试验结果也吻合得较好,从而证明了所使用的液滴与壁面碰撞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 壁面碰撞模型 欧拉.拉格朗日两相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摩擦作用的多柔体系统点—面碰撞模型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才山 陈滨 王玉玲 《中国机械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16-619,共4页
提出了考虑摩擦作用的多柔体系统的点 -面碰撞模型 ,基于Hertz接触理论和非线性阻尼项描述法向碰撞接触过程的动力学特性 ,利用线性切向接触刚度考虑碰撞过程中的摩擦作用。针对作大范围回转运动的柔性梁与一固定斜面发生碰撞的情况 ,... 提出了考虑摩擦作用的多柔体系统的点 -面碰撞模型 ,基于Hertz接触理论和非线性阻尼项描述法向碰撞接触过程的动力学特性 ,利用线性切向接触刚度考虑碰撞过程中的摩擦作用。针对作大范围回转运动的柔性梁与一固定斜面发生碰撞的情况 ,在考虑刚柔耦合效应的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建模理论的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 摩擦 多柔体系统 碰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隙旋转铰接触碰撞模型固有特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慧博 潘冬 +3 位作者 陈军 王兴贵 李甘霖 张磊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9-243,共5页
旋转铰链是机械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可动连接形式,针对旋转铰中的间隙对机械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采用非线性等效弹簧阻尼模型建立间隙旋转铰处的接触碰撞模型,并在模型中用非线性弹簧阻尼模型描述两物体的碰撞特性。然后,通过分... 旋转铰链是机械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可动连接形式,针对旋转铰中的间隙对机械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采用非线性等效弹簧阻尼模型建立间隙旋转铰处的接触碰撞模型,并在模型中用非线性弹簧阻尼模型描述两物体的碰撞特性。然后,通过分段线性化处理给出非线性等效弹簧阻尼模型固有频率的解析表达式。结合理论分析和ADAMS动力学仿真,确定了接触模型固有频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等效弹簧刚度、间隙和转速,并给出了其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旋转铰 接触碰撞模型 固有特性 非线性 等效弹簧阻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思想的事故再现碰撞模型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一兵 裴剑平 袁泉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9-282,共4页
建立碰撞模型求解碰撞速度是交通事故再现的关键步骤。现有的大多数碰撞模型不具备对冗余的输入参数信息进行优化的能力。本文基于优化思想,充分利用来自事故现场的信息,建立了对应的事故再现碰撞模型,可以实现冗余信息的优化,提高了事... 建立碰撞模型求解碰撞速度是交通事故再现的关键步骤。现有的大多数碰撞模型不具备对冗余的输入参数信息进行优化的能力。本文基于优化思想,充分利用来自事故现场的信息,建立了对应的事故再现碰撞模型,可以实现冗余信息的优化,提高了事故处理的鲁棒性。该方法可用于分析典型的交通事故碰撞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再现 碰撞模型 优化 碰撞速度 交通事故 事故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交通事故分析的汽车碰撞模型 被引量:10
7
作者 方锡邦 郑月楠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3-426,共4页
随着汽车总量的增长,我国已成为交通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根据事故现场痕迹结合汽车碰撞规律判定汽车碰撞前车速,已成为事故鉴定和汽车安全性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分别在动力学和刚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维碰撞的速度模型,阐... 随着汽车总量的增长,我国已成为交通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根据事故现场痕迹结合汽车碰撞规律判定汽车碰撞前车速,已成为事故鉴定和汽车安全性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分别在动力学和刚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维碰撞的速度模型,阐述了二维碰撞运动模型,并通过对一个正面碰撞案例的验证说明了刚度分析法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碰撞 速度 碰撞模型 事故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补偿时间步长限制的粒子模拟-蒙特卡罗碰撞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永东 王洪广 +2 位作者 刘纯亮 周岩 刘美琴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41-1744,共4页
从碰撞次数的概率分布出发,推导出一种补偿蒙特卡罗碰撞模型,采用以正态分布计算得到的平均碰撞次数作为碰撞概率,来补偿传统方法中忽略的多次碰撞。通过模拟不同折合电场强度条件下He气放电产生电子的运动规律,验证了补偿蒙特卡罗碰撞... 从碰撞次数的概率分布出发,推导出一种补偿蒙特卡罗碰撞模型,采用以正态分布计算得到的平均碰撞次数作为碰撞概率,来补偿传统方法中忽略的多次碰撞。通过模拟不同折合电场强度条件下He气放电产生电子的运动规律,验证了补偿蒙特卡罗碰撞模型的正确性。计算结果表明:补偿蒙特卡罗碰撞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效率,特别适用于高气压气体放电现象的粒子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模拟 蒙特卡罗碰撞模型 时间步长限制 气体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冲压工艺的前纵梁前端结构碰撞模型的标定 被引量:7
9
作者 左文杰 白建涛 李亦文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1-566,共6页
采用自主开发的SuperSection软件建立了前纵梁前端结构的简化模型,并通过碰撞力标定模型确定薄壁梁的最优断面形状。以最大峰值碰撞力和平均碰撞力与对标值的残差最小为目标,以吸能和冲压工艺要求为约束,以断面节点坐标和薄板厚度为设... 采用自主开发的SuperSection软件建立了前纵梁前端结构的简化模型,并通过碰撞力标定模型确定薄壁梁的最优断面形状。以最大峰值碰撞力和平均碰撞力与对标值的残差最小为目标,以吸能和冲压工艺要求为约束,以断面节点坐标和薄板厚度为设计变量建立标定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该标定模型。数值算例表明:随着迭代的进行,断面形状逐渐被改进,碰撞力曲线趋近于对标曲线,碰撞中吸收的能量增加且满足冲压工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梁 碰撞模型标定 形状优化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层流无碰撞模型计算LIA焦斑尺寸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宇彤 章林文 朱隽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913-1916,共4页
在束流轨迹方程基础上,建立了非层流无碰撞数值模拟模型,并在模型中考虑了束流空间电荷效应、发射度、能散、束心Corkscrew运动、束流横截面分布不均匀等诸多因素,编制数值模拟程序对强流相对论电子束经过磁透镜的轨迹进行了计算。计算... 在束流轨迹方程基础上,建立了非层流无碰撞数值模拟模型,并在模型中考虑了束流空间电荷效应、发射度、能散、束心Corkscrew运动、束流横截面分布不均匀等诸多因素,编制数值模拟程序对强流相对论电子束经过磁透镜的轨迹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子束流层数一定时,焦斑直径波动在0.03 mm范围内;随子束流划分层数的不同,计算所得焦斑直径的最大不确定度为±0.05 mm,而焦距几乎不变化,其波动在0.08 cm范围内;随子束流划分层数的增加,焦斑直径计算结果是收敛的,最终收敛值约为1.03 mm。实验得到的焦距为23.2 mm,焦斑直径1.3 mm,实验结果表明焦距绝对误差在3.5 cm范围内,焦斑直径绝对误差在0.4 mm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层流无碰撞模型 焦斑直径 束流品质因素 轨迹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碰撞模型的LED代数旁路攻击 被引量:2
11
作者 冀可可 王韬 +1 位作者 赵新杰 刘会英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0-272,共3页
针对轻型分组密码LED提出了一种基于碰撞模型的代数旁路攻击。利用代数攻击方法建立密码算法等效布尔代数方程组,采集算法运行中泄露的功耗信息并转换为碰撞信息,并将碰撞信息转换成额外方程组,从而利用CryptoMiniSAT解析器求解密钥。... 针对轻型分组密码LED提出了一种基于碰撞模型的代数旁路攻击。利用代数攻击方法建立密码算法等效布尔代数方程组,采集算法运行中泄露的功耗信息并转换为碰撞信息,并将碰撞信息转换成额外方程组,从而利用CryptoMiniSAT解析器求解密钥。实验结果表明:旁路碰撞信息可有效降低方程组求解的复杂度;已知明文条件下,利用2轮最少50%的随机碰撞信息,即可在158.5 s内恢复64 bit LED完整密钥。此外,该方法也可用于其他分组密码功耗碰撞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数旁路攻击 碰撞模型 LED 可满足性解析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构间隙转动副冲击碰撞模型中的混沌现象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跃明 赵京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0-432,共3页
以钢球与钢套组成的系统为例,对系统的碰撞特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钢球在钢套中运动的数学模型,编制了计算程序.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该系统对初值极其敏感,表明系统的确存在混沌运动.
关键词 机构间隙转运副 混沌 冲击碰撞模型 钢球 钢套 弹性体碰撞 机械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头与井壁碰撞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清友 钟青 黄本生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6,共3页
钻井过程中 ,钻柱的振动使钻头与井壁产生的碰撞是钻头和钻柱早期失效的主要原因。通过建立钻头与井壁的碰撞模型 ,将碰撞简化为两个圆柱筒之间的碰撞 ,利用冲量定理和实验方法获得的钻头与井壁碰撞时的恢复系数及钻头碰撞前的速度 ,可... 钻井过程中 ,钻柱的振动使钻头与井壁产生的碰撞是钻头和钻柱早期失效的主要原因。通过建立钻头与井壁的碰撞模型 ,将碰撞简化为两个圆柱筒之间的碰撞 ,利用冲量定理和实验方法获得的钻头与井壁碰撞时的恢复系数及钻头碰撞前的速度 ,可计算出钻头与岩石碰撞后的速度和碰撞时产生的碰撞力。摸清钻头与井壁之间的碰撞规律 ,为有效预防钻头与钻柱的早期失效 ,预测井眼轨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头 井壁 碰撞模型 实验 石油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装箱桥吊仿真训练系统中碰撞模型的建立与实现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重华 郝晋兵 +1 位作者 梁岗 梁承姬 《上海海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2-145,149,共5页
碰撞模型是仿真系统中重要的也是关键的一部分 ,集装箱桥吊的高速化对碰撞检测的实时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同时吊具模型的复杂性与集装箱桥吊装卸过程的特点增加了碰撞检测的难度。本文应用简化。
关键词 集装箱桥吊 仿真训练系统 碰撞模型 碰撞检测 虚拟现实技术 装卸过程 港口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目视觉的车辆碰撞模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超 赵春霞 +1 位作者 任明武 王欢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9-744,共6页
为了解决主动安全研究中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与前车的碰撞危险判定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车辆碰撞模型。基于针孔成像原理,分析图像中目标车辆与世界坐标系中实际车辆的映射关系。检测图像中路面消失点与车辆底部的位置,并以其差值作为车辆... 为了解决主动安全研究中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与前车的碰撞危险判定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车辆碰撞模型。基于针孔成像原理,分析图像中目标车辆与世界坐标系中实际车辆的映射关系。检测图像中路面消失点与车辆底部的位置,并以其差值作为车辆尺寸特征。分析多帧图像中车辆目标尺寸特征的变化规律,从而分析出车辆行进趋势,并估算出前车同本车的相对碰撞时间。该碰撞模型既为驾驶员反馈了碰撞时间信息,又通过分析加速度避免虚警。与已有模型相比较,该文模型在车辆距离大于30 m时效果不稳定,在距离小于30 m时误差低于5%。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备较强的实用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目视觉 车辆 碰撞模型 主动安全 目标车辆 世界坐标系 实际车辆 消失点检测 碰撞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化碰撞模型对直升机桨叶扬起下坠动响应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世杰 韩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6-260,共5页
采用含阻尼项的简化碰撞模型模拟铰接式旋翼桨叶与限动块之间碰撞时的碰撞力变化,并研究了桨叶扬起下坠动响应过程。运用Hamilton原理建立桨叶扬起下坠动力学方程,并采用Newmark积分法求解桨叶下坠过程的动响应。分析扭转弹簧刚度、阻... 采用含阻尼项的简化碰撞模型模拟铰接式旋翼桨叶与限动块之间碰撞时的碰撞力变化,并研究了桨叶扬起下坠动响应过程。运用Hamilton原理建立桨叶扬起下坠动力学方程,并采用Newmark积分法求解桨叶下坠过程的动响应。分析扭转弹簧刚度、阻尼比和积分步长对挥舞铰处碰撞力矩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扭转弹簧刚度增大1 000倍时,碰撞力矩的峰值相应增大22.0倍;阻尼比从0增大到0.05时,碰撞力矩的峰值增加10.4%;积分步长变小时,计算的精度有所提高,但计算效率却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桨叶 扬起下坠 碰撞模型 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碰撞模型的虚拟研讨厅系统 被引量:1
17
作者 鲁东明 张晓宇 潘云鹤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720-1727,共8页
Internet技术带来了网络协同合作 .采用知识碰撞模型的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技术 ,为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人员相互合作、自主交流提供良好的辅助工具 .就知识碰撞的概念、结构、方法进行了分析 .并综合知识管理概念和综合集成法 ,提出了... Internet技术带来了网络协同合作 .采用知识碰撞模型的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技术 ,为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人员相互合作、自主交流提供良好的辅助工具 .就知识碰撞的概念、结构、方法进行了分析 .并综合知识管理概念和综合集成法 ,提出了一个基于知识碰撞的虚拟研讨厅模型 (KCBVWS) .随后对 KCBVWS的基本组成部分、体系结构、功能特点做了解释 .最后 ,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碰撞模型 虚拟研讨厅系统 网络协作 知识管理 INTER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动武器系统的含间隙动力学研究——上篇:含摩擦碰撞模型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海阳 吴德隆 张永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5-149,共5页
在对若干模型比较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新的含摩擦碰撞模型。该方法将一些基本关系设定为由试验或理论估算得到的一般函数的形式 ,在近似“磁滞”碰撞力模型中引入了速度因子 ,得到碰撞力模型 ;将摩擦作用划分为滑动、滚动和转动三种类型 ... 在对若干模型比较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新的含摩擦碰撞模型。该方法将一些基本关系设定为由试验或理论估算得到的一般函数的形式 ,在近似“磁滞”碰撞力模型中引入了速度因子 ,得到碰撞力模型 ;将摩擦作用划分为滑动、滚动和转动三种类型 ,分别考虑其影响 ;综合考虑接触力和摩擦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间隙动力学 含摩擦碰撞模型 摩擦弯矩 矢量模型 机动武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双流体颗粒-壁面碰撞模型模拟混合层流动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夏 周力行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9-254,共6页
将考虑壁面粗糙度的双流体颗粒-壁面碰撞模型加入到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中,模拟了平面混合层两相流动。结果表明,考虑壁面粗糙度的模型的模拟结果与不考虑的结果相比,给出的纵向平均速度更小、纵向脉动速度更大,与实验值更接近。对于大颗... 将考虑壁面粗糙度的双流体颗粒-壁面碰撞模型加入到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中,模拟了平面混合层两相流动。结果表明,考虑壁面粗糙度的模型的模拟结果与不考虑的结果相比,给出的纵向平均速度更小、纵向脉动速度更大,与实验值更接近。对于大颗粒,这种影响尤其明显。这些趋势与颗粒轨道模型的模拟结果定性上一致。这表明,窄通道内大颗粒和壁面的碰撞对颗粒流动特性有更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层流动 壁面 双流体 碰撞模型 脉动速度 两相湍流 颗粒轨道模型 动特性 粗糙度 大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高能球磨制备一维纳米片状锌粉的碰撞模型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蔡晓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11,15,共3页
利用Benjaminm碰撞模型推导出适用于高能研磨制备片状锌粉研磨过程中研磨时间t与粉体片厚L和粒度D50的计算关系式,该模型也可推广应用到高能球磨制备其他一维纳米片状金属及合金粉体,通过建立球磨过程的碰撞模型,可以计算出粉体各技术... 利用Benjaminm碰撞模型推导出适用于高能研磨制备片状锌粉研磨过程中研磨时间t与粉体片厚L和粒度D50的计算关系式,该模型也可推广应用到高能球磨制备其他一维纳米片状金属及合金粉体,通过建立球磨过程的碰撞模型,可以计算出粉体各技术指标之间的关系,实现指导试验研究过程、优化工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研磨 片状锌粉 Benjaminm碰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