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拉麦里缝合带后碰撞期火山活动 被引量:24
1
作者 吴小奇 刘德良 李振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0-230,共11页
卡拉麦里缝合带是北疆的一条重要界线,沿该带广泛发育晚古生代火山岩。这些火山岩具有LILE相对富集、HFSE相对亏损的特征,且具有较高的Nb、Zr、TiO2含量和Zr/Y、Nb/Y比值,Sr-Nd同位素主要表现出亏损的特征。综合分析表明,这些火山岩形... 卡拉麦里缝合带是北疆的一条重要界线,沿该带广泛发育晚古生代火山岩。这些火山岩具有LILE相对富集、HFSE相对亏损的特征,且具有较高的Nb、Zr、TiO2含量和Zr/Y、Nb/Y比值,Sr-Nd同位素主要表现出亏损的特征。综合分析表明,这些火山岩形成于后碰撞期。对卡拉麦里缝合带而言,从西向东后碰撞火山岩的时代逐渐变新,表明该缝合带从西向东逐渐演化进入后碰撞期,这从侧面反映了卡拉麦里洋盆是从西向东逐渐关闭的。对卡拉麦里缝合带而言,在后碰撞期,岩石圈伸展减薄,软流圈地幔物质上涌并发生部分熔融,加上地幔对流作用强烈,使得缝合带下产生了大规模的幔源岩浆底垫;先前在洋壳消减期被流体交代提取过的岩石圈地幔也在低压高温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混染了底垫的软流圈物质并喷发,形成了晚古生代的后碰撞期火山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缝合带 陆梁隆起 三塘湖盆地 晚古生代 火山岩 碰撞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底斯沙让钼矿的成矿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与青藏高原主碰撞期成矿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赵俊兴 秦克章 +6 位作者 李光明 李金祥 严刚 粟登奎 肖波 陈雷 范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97-198,共2页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冈底斯 斑岩型 花岗斑岩 碰撞期 斑岩成矿带 斑岩钼矿床 花岗岩 辉钼矿 石英斑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早中生代从印支期碰撞构造体系向燕山期俯冲构造体系转换的形变记录 被引量:347
3
作者 张岳桥 徐先兵 +1 位作者 贾东 舒良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4-247,共14页
华南地区中生代动力体制经历了从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但对这种动力体制转换发生的时间和产生的地质效应则存在不同的认识。通过分析华南印支—早燕山构造层(D—J1-2)广泛发育的褶皱构造,识别了早中生代两个世代褶皱构... 华南地区中生代动力体制经历了从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但对这种动力体制转换发生的时间和产生的地质效应则存在不同的认识。通过分析华南印支—早燕山构造层(D—J1-2)广泛发育的褶皱构造,识别了早中生代两个世代褶皱构造的横跨叠加型式,发现早期近东西向褶皱构造具有南北成带、晚期NNE向褶皱构造具有东西分区的区域展布特征。基于地层接触关系和早中生代岩浆岩和火山岩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统计分析,认为这两组叠加褶皱构造清楚地记录了华南早中生代两期挤压事件,近东西向褶皱是对印支早期华南地块南北边缘碰撞造山事件的远程响应,NNE向褶皱则起源于燕山早期((170±5)Ma)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之下低角度俯冲作用,两者发生转换的时代在中晚侏罗世之交。伴随这两期构造挤压而产生的地壳增厚分别诱发了华夏地块三叠纪和晚侏罗世地壳深熔作用和岩浆侵入活动。华南两组叠加褶皱构造的识别为进一步探讨早中生代从碰撞动力构造体系向俯冲动力构造体系转换提供了关键的构造地质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块 叠加褶皱 印支碰撞褶皱体系 早燕山俯冲褶皱系统 构造动力体制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东北缘后碰撞火山岩成因与构造环境 被引量:34
4
作者 杨高学 李永军 +3 位作者 李注苍 刘晓宇 杨宝凯 吴宏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60,共12页
研究了东准噶尔东北缘5个地区(三塘湖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扎河坝西北、陆梁隆起和贝勒库都克一带)不同时代的8个后碰撞火山岩。岩石岩性以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为主,有少量流纹岩,绝大多数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样品TiO2质量... 研究了东准噶尔东北缘5个地区(三塘湖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扎河坝西北、陆梁隆起和贝勒库都克一带)不同时代的8个后碰撞火山岩。岩石岩性以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为主,有少量流纹岩,绝大多数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样品TiO2质量分数较高(0.2%~3.3%),MgO的质量分数分布范围较广(1.11%~10.74%),Mg#指数为12~75,样品全碱含量较高w((Na2O+K2O)=3.4%~10.16%),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弱亏损Zr、Hf和Ti,具有弱的Eu和Ce异常(δEu=0.60~1.21,δCe=0.89~1.15)。样品(87Sr/86Sr)i值为0.70278~0.70542,(143Nd/144Nd)i值为0.512517~0.512648,具有高正εNd(t)值(+4~+7.5),La/Nb值(1.0~5.3)均高于原始地幔(0.98~1),Nb/U值(2~37,大部分<30),明显低于MORB和OIB,介于原始地幔和陆壳之间,显示亏损地幔源区特征,同时在某些方面又显示源区富集的特征,可能是由于地壳物质参与岩浆形成的。火山岩在形成时代上属于整个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范围,既显示板内岩浆演化特征,又具有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痕迹,形成于后碰撞伸展垮塌的构造背景,与岩石圈地幔底侵有关,是和东准噶尔东北缘后碰撞花岗岩相匹配的,均形成于后碰撞期。最新获得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数据和Rb-Sr等时线年龄对认识准噶尔洋闭合的时限和建立东准噶尔的构造岩浆演化框架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期 火山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东准噶尔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勉县-略阳缝合带印支期光头山埃达克质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9
5
作者 秦江锋 赖绍聪 李永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6-471,共6页
勉略缝合带北侧的印支期光头山黑云母斜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套岩石的SiO2≥56%,Al2O3>15%,Na2O>K2O,富集LILE和LREE,负Eu异常不明显,强烈富集Sr(Sr=704.61~1052.81μg/g,平均为828.45μg/g)和亏损Y(Y=7.17~9.68μg/g... 勉略缝合带北侧的印支期光头山黑云母斜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套岩石的SiO2≥56%,Al2O3>15%,Na2O>K2O,富集LILE和LREE,负Eu异常不明显,强烈富集Sr(Sr=704.61~1052.81μg/g,平均为828.45μg/g)和亏损Y(Y=7.17~9.68μg/g,平均为7.66μg/g),高Sr/Y比值(80.74~281.41),表现出明显的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性质。结合岩体产出的时空位置,认为光头山岩体形成于典型的后碰撞构造环境,可能是三叠纪华北和扬子两大板块的碰撞作用导致俯冲板片断离、软流圈物质上涌底侵、下地壳增厚并熔融,产生了具有埃达克性质的熔体和含石榴子石的残余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先头山岩体 黑云母斜长花岗岩 埃达克岩 岩石成因 碰撞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断陷期超层序界面的地质属性刻画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6
作者 蒙启安 王璞珺 +1 位作者 杨宝俊 程日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54,共9页
松辽盆地断陷期分为 1个超层序组、3个超层序、6个层序。从火石岭组到营城组构成一个完整的活动大陆边缘火山—断陷超层序组。三个超层序分别为同碰撞期火山—断陷超层序 (火石岭组 )、火山间歇期断陷超层序(沙河子组 )和后碰撞期火山... 松辽盆地断陷期分为 1个超层序组、3个超层序、6个层序。从火石岭组到营城组构成一个完整的活动大陆边缘火山—断陷超层序组。三个超层序分别为同碰撞期火山—断陷超层序 (火石岭组 )、火山间歇期断陷超层序(沙河子组 )和后碰撞期火山—断陷超层序 (营城组 )。超层序组底界 T5界面是前三叠纪拼合基底与侏罗系火山岩—沉积岩互层序列之间的反射界面 ,界面上下层系之间的间断时限≥ 4 5 Ma;界面之下是古亚洲洋构造域时期形成的拼合基底 ,界面之上是鄂霍次克洋构造域形成的火山—沉积建造。超层序组顶界 T4 界面是断陷期火山岩—碎屑岩互层序列与上覆坳陷期正常沉积岩层序之间的反射界面 ,界面上下层系之间的间断时限为 3~ 5 Ma;界面之下是鄂霍次克洋构造域晚期形成的火山—沉积建造 ,界面之上是太平洋构造域早期形成的坳陷期沉积层序。层序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十分明显。高产工业气藏主要见于超层序组的顶界面 ;工业气藏和低产气藏主要出现在层序界面附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界面 松辽盆地 油气地质意义 断陷 地质属性 刻画 活动大陆边缘 超层序 反射界面 沉积建造 构造域 沙河子组 古亚洲洋 沉积层序 控制作用 碰撞期 沉积岩 火山岩 坳陷 气藏 营城组 间歇 侏罗系 三叠纪 碎屑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两期造山型金矿床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江思宏 聂凤军 +1 位作者 刘翼飞 白大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74-175,共2页
关键词 造山型金矿 青藏高原 金矿床 哀牢山金矿带 马攸木 碰撞期 老王寨 成矿地质环境 成矿流体 脆韧性剪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武夷-云开造山带早志留世喷流沉积成矿作用:以超大型吴川-四会-韶关黄铁矿带为例
8
作者 张迎迎 罗泰义 +3 位作者 甘甜 周明忠 韩心巧 郑胡艺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4-643,共20页
华南武夷–云开造山带西缘的吴川–四会–韶关(WSS)喷流沉积型黄铁矿成矿带探明资源量约3.7亿t,但其主要矿床(大降坪、西牛-红岩、大宝山)的成矿时代存在显著差异,且缺乏与区内广泛发育的加里东期花岗岩匹配的同期喷流沉积矿床。为揭示... 华南武夷–云开造山带西缘的吴川–四会–韶关(WSS)喷流沉积型黄铁矿成矿带探明资源量约3.7亿t,但其主要矿床(大降坪、西牛-红岩、大宝山)的成矿时代存在显著差异,且缺乏与区内广泛发育的加里东期花岗岩匹配的同期喷流沉积矿床。为揭示加里东期后碰撞伸展背景下喷流沉积成矿作用,本研究对WSS带北段大宝山矿床赋矿地层顶部蚀变碱性玄武岩和中段西牛矿床硅化黄铁矿化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并对研究区相关火成岩年龄进行了梳理。通过对大宝山碱性玄武岩的锆石定年研究,厘定了大宝山地区早志留世火山活动的演化时序(早期英安岩(434.96±0.31)Ma,中期安山岩(433.99±0.75)Ma,晚期碱性玄武岩(430.8±1.3)Ma)。西牛矿床中矿化板岩的原岩为火山灰层,其锆石U–Pb谐和年龄为(432.9±0.6)Ma,首次将该矿床限定为早志留世成矿。综合大降坪矿床的钾质斑脱岩年龄((432.5±1.3)Ma),本研究首次确证沿吴川–四会断裂带展布的大降坪、西牛、大宝山等喷流沉积矿床共同构成了早志留世(兰多维列统-温洛克统)吴川−四会−韶关黄铁矿带。该成矿带是华南加里东期碰撞后伸展阶段(ca.440~400 Ma),由吴川–四会深大断裂诱发的火山作用与古海洋热液活动的地质响应;未来勘探应关注该深大断裂两侧的次级断裂和火山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吴川–四会–韶关早志留世黄铁矿带 华南加里东碰撞造山 碰撞后伸展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及邻区志留纪兰多弗里世鲁丹期至埃隆期岩相古地理及加里东期板块构造演化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根贤 陈必河 +1 位作者 郑正福 周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57-1585,共29页
湖南兰多弗里世鲁丹期岩相古地理格局以桃江—白马山—苗儿山一线为界,其南东为华夏洋壳板块兰多弗里统鲁丹阶周家溪组陆屑浊积深水盆地相,陆屑来自更南东的湘中南褶皱山地,其北西为扬子陆壳板块兰多弗里统鲁丹阶龙马溪组沉积洋盆,南东... 湖南兰多弗里世鲁丹期岩相古地理格局以桃江—白马山—苗儿山一线为界,其南东为华夏洋壳板块兰多弗里统鲁丹阶周家溪组陆屑浊积深水盆地相,陆屑来自更南东的湘中南褶皱山地,其北西为扬子陆壳板块兰多弗里统鲁丹阶龙马溪组沉积洋盆,南东后缘是上陆棚相,北西前缘是下陆棚相,陆屑都由南东湘中南褶皱山地提供。至兰多弗里世埃隆期岩相古地理发生巨变:龙马溪组顶部Coronograptus cyphus笔石带末即大约440.8±1.2 Ma时,发生华夏洋壳板块向扬子陆壳板块俯冲碰撞事件,华夏洋壳板块周家溪组本身褶皱造山为华夏褶皱山地,华夏洋壳板块洋盆关闭。同时华夏洋壳板块以A型俯冲形式下插到扬子陆壳板块之下,并使扬子陆壳板块南东前缘崛起形成加里东期雪峰造山带。后者将扬子陆壳板块南东前缘牵引、挠曲和凹陷成华夏洋壳板块弧后前陆盆地,小河坝组是该弧后前陆盆地的沉积盖层,陆屑都由南东的雪峰造山带提供。该弧后前陆盆地沉积了三角洲相—滨海相的小河坝组,向北东、北西和南西方向相变为台地相石牛栏组,再向北西陕南紫阳相变为盆地相斑鸠关组。小河坝组两次采集的重砂样均出现蓝闪石,它是蓝闪石片岩标志矿物,蓝闪石片岩是确认加里东期华夏洋壳板块与扬子陆壳板块俯冲碰撞及形成雪峰造山带的判别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 加里东板块俯冲碰撞 华夏褶皱山地 雪峰造山带 弧后前陆盆地 华南洋 生物地层 岩相古地理 志留纪 兰多弗里世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喜马拉雅期碰撞造山带岩浆碳酸岩的地幔源区特征——Pb-Sr-Nd同位素证据
10
作者 田世洪 侯增谦 +5 位作者 袁忠信 谢玉玲 费红彩 尹淑苹 衣龙升 杨志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69-677,共9页
对形成于大陆碰撞带内的川西碳酸岩进行了详细的Pb-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川西碳酸岩具有非常负的ε_(Nd)值(-3.2~-18.7)和高的(^(87)Sr/^(86)Sr)_i值(0.706020~0.707923),以及较宽的^(207)Pb/^(204)Pb值(15.362~15.679)... 对形成于大陆碰撞带内的川西碳酸岩进行了详细的Pb-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川西碳酸岩具有非常负的ε_(Nd)值(-3.2~-18.7)和高的(^(87)Sr/^(86)Sr)_i值(0.706020~0.707923),以及较宽的^(207)Pb/^(204)Pb值(15.362~15.679)和^(208)Pb/^(204)Pb值(38.083~39.202)的特征,明显不同于世界上由非造山作用形成的碳酸岩。它们的Sr-Nd、Pb-Pb、Sr-Pb和Nd-Pb同位素特征表明大多数碳酸岩来源于EMⅠ与EMⅡ之间的一种混合地幔,与元古宙不同质量比的深海/陆源沉积物和下覆的似MORB由俯冲作用引起的洋壳的再循环有关,而少数碳酸岩则受到地壳物质混染的结果。此外,通过动力学背景分析可以得出,富集地幔EMⅠ与EMⅡ之间的熔融产生了川西碳酸岩以及同时代的富钾岩浆岩,这种熔融可能是由于印度大陆板片与扬子大陆板片俯冲引起的新生代软流圈物质的上涌产生的,并发生于青藏高原东缘始新世—渐新世分界线的从转换压扭变形向转换张扭变形的转变过渡的构造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碳酸岩 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 Pb—Sr—Nd同位素 地幔源区特征 动力学背景 四川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工布江达县沙让斑岩钼矿床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6
11
作者 唐菊兴 陈毓川 +5 位作者 王登红 王成辉 许远平 屈文俊 黄卫 黄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8-704,共7页
沙让钼矿是念青唐古拉地区扎雪—亚贵拉成矿带的重要矿床,是西藏第一个达详查程度的独立钼矿,初步的勘查成果表明,钼资源量已经达到大型规模。为了查明念青唐古拉成矿带是否存在主碰撞期的大规模成矿作用,对沙让-亚贵拉-洞中拉矿集区沙... 沙让钼矿是念青唐古拉地区扎雪—亚贵拉成矿带的重要矿床,是西藏第一个达详查程度的独立钼矿,初步的勘查成果表明,钼资源量已经达到大型规模。为了查明念青唐古拉成矿带是否存在主碰撞期的大规模成矿作用,对沙让-亚贵拉-洞中拉矿集区沙让斑岩钼矿的7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分析,辉钼矿187Re的含量22.75~46.66(μg/g),187Os的含量为19.98~40.32(ng/g),辉钼矿的模式年龄分布在51.57~52.69Ma的范围内,模式年龄较为一致,所获Re-Os等时线年龄为51±1.0Ma(MSWD=0.55)。该成矿年龄对应于冈底斯带主碰撞期岩浆岩底侵作用事件(介于47.0~52.5Ma之间(大约50Ma的始新世)),也与形成林子宗群帕那组43.93~53.52Ma的火山事件一致,由此表明,冈底斯构造岩浆带存在主碰撞期的大规模成矿,沙让花岗斑岩型钼矿形成于始新世早期,而分布于沙让花岗斑岩外4km范围内的矽卡岩型-热液脉型铅锌铜银(Mo)多金属矿可能也属该时期成矿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铼-锇同位素年龄 辉钼矿 斑岩钼矿 念青唐古拉 碰撞期成矿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工布江达县亚贵拉铅锌钼多金属矿床石英斑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9
12
作者 高一鸣 陈毓川 +4 位作者 唐菊兴 杜欣 李新法 高明 蔡志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36-1444,共9页
采用SHRIMP微区U-Pb测年技术,对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工布江达县亚贵拉铅锌、钼矿区的石英斑岩岩体进行年代学研究,通过对3件含矿石英斑岩样品中单颗粒锆石56个样品点的分析,其206Pb/238U年龄范围在110.2±6.8~140.9±1.9Ma之间,3... 采用SHRIMP微区U-Pb测年技术,对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工布江达县亚贵拉铅锌、钼矿区的石英斑岩岩体进行年代学研究,通过对3件含矿石英斑岩样品中单颗粒锆石56个样品点的分析,其206Pb/238U年龄范围在110.2±6.8~140.9±1.9Ma之间,3件样品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28±1.0Ma(n=20,MSWD=1.3),129.3±1.3Ma(n=14,MSWD=1.12),127.8±1.1Ma(n=22,MSWD=1.4)。结合前人研究以及本次测年结果认为:①区内石英斑岩岩体侵位年龄在126.7~130.6Ma之间,属于燕山晚期;②亚贵拉铅锌、钼矿矿床属于斑岩型钼矿矽卡岩型-热液脉型铅锌铜银多金属矿床,而非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海底喷流沉积成因矿床;③亚贵拉-沙让矿集区矿床的形成得益于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早期的岩体侵位,并与碰撞前(180~65Ma)及主碰撞期(65~41Ma)的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属于碰撞前和主碰撞期早期成矿。这一认识对冈底斯的区域找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冈底斯 亚贵拉 沙让 斑岩钼矿 矽卡岩矿床 热液矿床 锆石SHRIMP U-Pb年龄 碰撞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乌奴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低Sr-Yb型成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8
13
作者 陈志广 张连昌 +2 位作者 万博 张玉涛 吴华英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5-128,共14页
内蒙古满洲里乌奴格吐山大型斑岩铜-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侧的满洲里新右旗。成矿岩体类型为二长花岗斑岩,年代学研究表明该斑岩形成于早侏罗世。元素地球化学表明,斑岩呈钙碱性、具高Si、富Al和Na、高A/CNK值,低Ca、Mg和Fe_2O_3~T... 内蒙古满洲里乌奴格吐山大型斑岩铜-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侧的满洲里新右旗。成矿岩体类型为二长花岗斑岩,年代学研究表明该斑岩形成于早侏罗世。元素地球化学表明,斑岩呈钙碱性、具高Si、富Al和Na、高A/CNK值,低Ca、Mg和Fe_2O_3~T特征;稀土元素Eu无异常,微量元素表现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Sr(16.51×10^(-6)~95.58×10^(-6))和Yb(0.39×10^(-6)~0.82×10^(-6))含量低的特点,总体上成矿斑岩为低Sr低Yb特征的Ⅰ型花岗岩。斑岩初始锶比值为0.70522~0.70690,ε_(Nd)(t)值为0.3~1.0,Pb同位素组成较均匀,其中^(206)Pb/^(204)Pb比值为18.563~18.926,^(207)Pb/^(204)Pb为15.568~15.598,^(208)Pb/^(204)Pb为38.255~38.529。上述地球化学特征反映成矿斑岩岩浆起源于加厚的下地壳底部,来自岩石圈地幔热源诱发下地壳底部发生减压熔融。同时乌奴格吐山这套低Sr低Yb的Ⅰ型花岗斑岩的出现,指示了早侏罗世蒙古-鄂霍次克海闭合、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后引张的构造环境。通过对乌山斑岩铜矿与全国其它斑岩型铜-钼矿床对比发现,其成矿斑岩地球化学具有许多相似性。结合区域地质和地球化学,我们认为本地区Cu和Mo具有很大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花岗岩 低Sr低Yb花岗岩 斑岩铜-钼矿 碰撞期 早侏罗世 乌奴格吐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冈底斯成矿带查个勒矿床含矿岩体的年代学及成因 被引量:27
14
作者 王保弟 郭琳 +5 位作者 王立全 李冰 黄瀚霄 陈富琦 段志明 曾庆高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47-1662,共16页
查个勒矿床是中冈底斯成矿带(即中部拉萨地体)目前发现的一个中-大型矽卡岩+斑岩型矿床,但是其成岩成矿时代一直缺乏年代学约束。本文报道该矿床含矿岩体的LA-ICPMS法锆石U-Pb定年、辉钼矿Re-Os定年、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数据。花岗斑岩... 查个勒矿床是中冈底斯成矿带(即中部拉萨地体)目前发现的一个中-大型矽卡岩+斑岩型矿床,但是其成岩成矿时代一直缺乏年代学约束。本文报道该矿床含矿岩体的LA-ICPMS法锆石U-Pb定年、辉钼矿Re-Os定年、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数据。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明显可分为两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72.2~70.1Ma、65.2~64.4Ma,前者记录了早期的构造岩浆事件,后者代表了岩浆的结晶年龄;而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71.5±1.3Ma,所代表的查个勒主成矿期年龄与早期的构造岩浆事件一致;结合65~64Ma时期的岩浆侵位、林子宗群大规模火山活动以及以亚贵拉矿床为代表的成矿作用,表明在印度与欧亚大陆初始碰撞过程中都可能产生不同规模的成矿作用。查个勒含矿岩体具富硅、富钾,贫钛、磷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05~1.27,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Ti等,并具有不均一的锆石εHf(t)值(-7.9~-2.2)和古老地壳Hf同位素模式年龄(tDMC=1.3~1.6Ga),属于过铝质"S"型花岗岩类。本文认为中冈底斯成矿带南部晚白垩世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很可能是与雅鲁藏布江洋盆闭合之后初始碰撞幔源岩浆底侵导致的拉萨微陆块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关,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同时本文认为冈底斯成矿带成矿元素组合的分带性与新特提斯洋壳俯冲消减-碰撞过程中岩浆产生的源区物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碰撞期 查个勒矿床 冈底斯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中冈底斯成矿带查个勒铅锌矿床含矿斑岩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5
作者 段志明 李光明 +4 位作者 王保弟 李应栩 黄勇 郭琳 段瑶瑶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67-1690,共24页
查个勒铅锌矿床是西藏中冈底斯成矿带中段新发现的一个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但其成岩成矿时代一直缺乏年代学约束。本文对该矿床含矿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辉钼矿Re-Os定年、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及Sr-Nd-Hf同位素组成研究... 查个勒铅锌矿床是西藏中冈底斯成矿带中段新发现的一个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但其成岩成矿时代一直缺乏年代学约束。本文对该矿床含矿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辉钼矿Re-Os定年、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及Sr-Nd-Hf同位素组成研究,获得中冈底斯成矿带中段铜钼铅锌银矿化时代。含矿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64.6~62.9 Ma,代表岩浆的结晶年龄;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62.3±1.4)Ma,代表查个勒主成矿年龄,与其构造岩浆事件一致;结合区域林子宗群大规模火山活动(65~45 Ma)以及以亚贵拉铅锌矿床(68.6~65.0 Ma)为代表的成矿作用,表明在印度与欧亚大陆主碰撞过程中均可产生不同规模的成矿作用。查个勒含矿斑岩具富硅、富钾,贫钛、贫磷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12~1.6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亏损高场强元素Nb、Zr等,与冈底斯成熟大陆地壳物质相比具相对高的εNd(t)值(-6.64^-5.79)和相对低的(87Sr/86Sr)i值(0.711 813~0.717 307),并具不均一的锆石εHf(t)值(-7.02^-1.27)以及古老的锆石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TCDM=1 093~1419 Ma),属于过铝质S型花岗岩类。本文认为中冈底斯成矿带中段古新世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很可能与雅鲁藏布江洋盆闭合之后的印-亚大陆碰撞诱发幔源岩浆底侵导致的冈底斯地体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有关,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辉钼矿RE-OS定年 碰撞期 查个勒铅锌矿床 中冈底斯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地区金和锑矿床(点)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24
16
作者 聂凤军 胡朋 +3 位作者 江思宏 李振清 刘妍 周永章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3-385,共13页
本文首次对藏南地区金和锑矿床(点)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和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总结,对金和锑成矿作用与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对区域地壳演化过程中金和锑成矿动力学机制进行了讨论。该区的金和锑矿床(点)可按容矿围岩... 本文首次对藏南地区金和锑矿床(点)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和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总结,对金和锑成矿作用与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对区域地壳演化过程中金和锑成矿动力学机制进行了讨论。该区的金和锑矿床(点)可按容矿围岩划分为:1变质岩为主要容矿围岩矿床(点),包括金和金-锑矿床(点);2沉积岩为主要容矿围岩矿床(点),包括金、锑、金-锑和锑多金属矿床(点);3火山岩为主要容矿围岩矿床(点),以金-银矿床为代表。根据金和锑矿床(点)空间分布特点和地质特点,将本区划分为4个矿化集中区:拉昂错—马攸木—帕羊金矿化集中区(A),然勒金和锑矿化集中区(B),洛扎—措美锑矿化集中区(C)和邛多江金-锑矿化集中区(D)。各矿化集中区内大多数金和锑矿床(点)与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富碱火成岩具密切时空分布关系,它们是古板块对接碰撞期和碰撞期后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近东西向挤压性和南北向张性断裂交汇部位以及富碱火成岩发育区是寻找金和锑矿床(点)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南地区 锑矿床 时空分布特征 金矿化集中区 分布特点 岩浆活动 新生代构造 动力学机制 多金属矿床 地质特征 成因类型 成矿作用 演化过程 区域地壳 围岩划分 地质特点 分布关系 喜马拉雅 燕山晚 张性断裂 火成岩 碰撞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构造带南段扭只二长花岗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崇波 李忠权 +2 位作者 王道永 许远平 李友余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119,共9页
本文对云南墨江县扭只二长花岗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分析。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扭只二长花岗斑岩年龄为(263.5±1.7)Ma,形成于晚二叠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扭只二长花岗斑岩Si O2含量为55.30%-74.3... 本文对云南墨江县扭只二长花岗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分析。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扭只二长花岗斑岩年龄为(263.5±1.7)Ma,形成于晚二叠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扭只二长花岗斑岩Si O2含量为55.30%-74.37%,全碱(Na2O+K2O)含量2.56%-7.57%,且Na2O〉K2O;岩石富集轻稀土,负铕异常明显(δEu:0.74-1.06),相对富集Sc、Co、Cs、As等元素,亏损Cr、Ni、Zn、Rb、Sr、Ba、Zr、Ta、Th、U、W等元素。根据图解显示扭只二长花岗斑岩形成于岛弧向陆陆碰撞或者陆弧碰撞的构造环境,表明哀牢山构造带的古特提斯支洋或弧后盆地在晚二叠世((263.5±1.7)Ma)可能已经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花岗斑岩 锆石U-PB年代学 岩石地球化学 碰撞期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大型铅锌矿床的叠加改造作用——以斯弄多铅锌矿床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光明 刘波 张晖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79-179,共1页
关键词 银铅锌矿床 冈底斯成矿带 铅锌矿化 夕卡岩 西藏 叠加改造 大型 形成时代 碰撞期 改造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石炭系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樊海龙 郭建明 +3 位作者 张生银 张顺存 郭晖 刘翔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98-1008,共11页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构造带两侧广泛发育区域性石炭系火山岩,为探讨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对构造带西南侧白碱沟、帐篷沟、火福公路的火山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火山岩以钙碱性为主,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其TFe2O3、TiO2、P...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构造带两侧广泛发育区域性石炭系火山岩,为探讨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对构造带西南侧白碱沟、帐篷沟、火福公路的火山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火山岩以钙碱性为主,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其TFe2O3、TiO2、P2O5、MgO、MnO、TiO2含量明显下降。流纹岩具高的SiO2(68.24%~74.15%)、K2O+Na2O(8.71%~9.89%),低CaO(0.19%~0.60%)、MgO(0.03%~0.06%)、TiO2(0.19%~0.21%);安山岩具高TFe2O3(3.63%~12.58%);玄武岩具高CaO(13.00%~16.84%)、MgO(3.72%~4.33%)、TiO2(1.28%~1.51%),低K2O(0.42%~0.74%)。中基性火山岩球粒陨石标准化图呈较为平坦的右倾分布型式,具微弱的δEu负异常(0.753~1.042,均值为0.894)和δCe正异常(1.021~1.070);流纹岩显示明显的δEu负异常(均值为0.251)。εNd(t)值(4.73~7.22)、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特征均表明有碰撞前岛弧岩浆组分加入到亏损地幔源区。综合磨拉石建造、前人年代学及同位素数据认为,晚石炭世是东准噶尔构造体制转换的过渡期,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形成于后碰撞伸展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火山岩 碰撞期 卡拉麦里 东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榴辉岩与围岩的关系论苏鲁榴辉岩的形成与折返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希道 王仁民 +1 位作者 宋明春 张华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26,共13页
位于华北和扬子两板块碰撞带中的苏鲁榴辉岩形成的温压条件不但是超高压,而且是高温。榴辉岩的PTt轨迹表明其为陆-陆碰撞俯冲带的产物。榴辉岩的区域性围岩花岗质片麻岩为新元古代同碰撞期花岗岩,榴辉岩及其他直接围岩皆呈包体存在于其... 位于华北和扬子两板块碰撞带中的苏鲁榴辉岩形成的温压条件不但是超高压,而且是高温。榴辉岩的PTt轨迹表明其为陆-陆碰撞俯冲带的产物。榴辉岩的区域性围岩花岗质片麻岩为新元古代同碰撞期花岗岩,榴辉岩及其他直接围岩皆呈包体存在于其中,并见新元古代花岗岩呈脉状侵入榴辉岩包体中。区域性围岩新元占代花岗岩的锆石中发现有柯石英、绿辉石等包裹体,表明新元古代花岗岩的组成物质也经受过超高压变质作用,且榴辉岩与围岩新元古代花岗岩的锆石U-Pb体系同位素年龄基本相同。但新元古代花岗岩所记录的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期次(或阶段)却少于榴辉岩。据上述可得如下推断:超高压榴辉岩与新元古代花岗岩岩浆是同时在碰撞带底部(俯冲板块前部)形成的;榴辉岩的第一折返阶段是由新元古代花岗岩岩浆携带上升的,其第二折返阶段是和新元古代花岗岩一起由逆冲及区域性隆起而上升,遭受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压条件 苏鲁榴辉岩 区域性围岩 碰撞期 花岗岩 花岗质岩浆 折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