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浮接触区气泡-颗粒碰撞效率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静超 马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4,共4页
为了完善气浮接触区现有气泡-颗粒碰撞效率模型,以单个捕集体效率概念为基础,针对气浮接触区气泡-颗粒碰撞过程提出了新的碰撞效率模型,该模型把气泡-颗粒碰撞行为分为气泡作为捕集体和颗粒作为捕集体两种不同类型,分别给出相应碰撞效... 为了完善气浮接触区现有气泡-颗粒碰撞效率模型,以单个捕集体效率概念为基础,针对气浮接触区气泡-颗粒碰撞过程提出了新的碰撞效率模型,该模型把气泡-颗粒碰撞行为分为气泡作为捕集体和颗粒作为捕集体两种不同类型,分别给出相应碰撞效率表达式.新模型中,首次提出浮升效应是气泡-颗粒碰撞过程的主要碰撞机制之一.此外,结合计算机程序计算结果对上述两类碰撞过程的主要碰撞机制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浮接触区 气泡 絮体颗粒 碰撞效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纳米颗粒Brown凝并碰撞效率的新表达式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忠利 游振江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12-821,共10页
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纳米颗粒在Brown凝并过程中的碰撞效率.在考虑Stokes阻力、润滑力、vanderWaals力和颗粒变形恢复力的情况下推导了一组碰撞方程,通过数值求解这组方程,得到了当颗粒半径从50nm到500nm变化时,颗粒碰撞效率和半径... 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纳米颗粒在Brown凝并过程中的碰撞效率.在考虑Stokes阻力、润滑力、vanderWaals力和颗粒变形恢复力的情况下推导了一组碰撞方程,通过数值求解这组方程,得到了当颗粒半径从50nm到500nm变化时,颗粒碰撞效率和半径之间的关系,计算得到的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较好.计算结果表明,在颗粒半径为50nm到500nm的情况下,颗粒的碰撞效率随颗粒半径的增加而减小.基于计算结果,提出了颗粒碰撞效率的新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Brown凝并 碰撞效率 Stokes阻力 润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作用下纳米颗粒与竖直壁面的碰撞效率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凯 盛冰莹 +1 位作者 秘晓静 严微微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9-524,共6页
着重考虑了电场作用下,壁面排斥力对颗粒--壁面碰撞效率的影响.采用Matlab中的龙格库塔方法,对颗粒--壁面碰撞的压缩阶段及回弹阶段的动力学方程组进行求解,并对Maxwell速度分布进行积分获得不同速度方向下的碰撞效率.研究表明,颗粒的... 着重考虑了电场作用下,壁面排斥力对颗粒--壁面碰撞效率的影响.采用Matlab中的龙格库塔方法,对颗粒--壁面碰撞的压缩阶段及回弹阶段的动力学方程组进行求解,并对Maxwell速度分布进行积分获得不同速度方向下的碰撞效率.研究表明,颗粒的碰撞效率随着碰撞角度的增加而增大,并最终达到一个临界值,即完全凝并时的碰撞效率;且颗粒的碰撞效率将因壁面排斥力的影响而减小,即壁面排斥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颗粒的凝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凝并 壁面排斥力 碰撞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湍流条件下气泡-颗粒间碰撞效率的数值计算
4
作者 黄波 许秋石 沈怡君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4-148,共5页
为了研究浮选过程中的气泡与微细粒煤泥之间的碰撞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值模拟软件FLUENT的碰撞效率数值计算方法,并采用此方法模拟了微观尺度下不同颗粒粒径、颗粒密度、气泡直径、流场湍流强度下单气泡与颗粒碰撞行为,计算出气泡-颗... 为了研究浮选过程中的气泡与微细粒煤泥之间的碰撞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值模拟软件FLUENT的碰撞效率数值计算方法,并采用此方法模拟了微观尺度下不同颗粒粒径、颗粒密度、气泡直径、流场湍流强度下单气泡与颗粒碰撞行为,计算出气泡-颗粒间的碰撞效率,得到各因素对单气泡与颗粒碰撞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如下:颗粒粒度和气泡尺寸是影响气泡颗粒间的碰撞效率的主要因素。随着颗粒粒度、密度以及湍流强度的增加,碰撞效率增大。在静水中,碰撞效率随气泡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在湍流中,随着气泡尺寸变大,碰撞效率呈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效率 湍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团与颗粒不等速沉降碰撞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金凤 张庆河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36,共5页
絮团和单个颗粒的碰撞、粘结规律对于深入理解粘性泥沙不等速沉降引起的絮凝具有重要意义。在暂不考虑絮团与颗粒间相互作用力的条件下,用不同密度球形颗粒近似描述絮团,利用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了不同密度絮团和单个颗粒静水沉降过程... 絮团和单个颗粒的碰撞、粘结规律对于深入理解粘性泥沙不等速沉降引起的絮凝具有重要意义。在暂不考虑絮团与颗粒间相互作用力的条件下,用不同密度球形颗粒近似描述絮团,利用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了不同密度絮团和单个颗粒静水沉降过程,分析了絮团和颗粒相对运动轨迹和碰撞效率。模拟结果表明,絮团和单个颗粒不等速沉降碰撞过程中,当较大粒径的絮团沉降速度快但密度较小时,单个颗粒相对于絮团运动可能形成封闭轨迹,絮团和颗粒间粘结概率几乎为零,絮团很难通过捕捉单个颗粒而形成更大絮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性泥沙 不等速沉降 相对运动轨迹 碰撞效率 格子BOLTZMANN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