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行人碰撞接触中行人运动学规律仿真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范艳辉 许洪国 董金松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51,共7页
基于交通事故模拟分析PC-Crash软件及其内嵌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MADYMO模块,建立并验证了车辆多体模型和行人多体模型;对汽车与行人碰撞接触阶段的行人运动学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展开广泛分析,并构建汽车行人碰撞仿真试验方案;通过选取对... 基于交通事故模拟分析PC-Crash软件及其内嵌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MADYMO模块,建立并验证了车辆多体模型和行人多体模型;对汽车与行人碰撞接触阶段的行人运动学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展开广泛分析,并构建汽车行人碰撞仿真试验方案;通过选取对汽车与行人碰撞接触阶段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作为仿真试验的自变量,对不同碰撞环境下汽车与行人碰撞接触过程中的行人运动学规律(包括运动姿态和对应的碰撞车速阈值)进行深入研究;汽车行人碰撞仿真与真实事故以及碰撞试验对比具有较好的规律吻合性和一致性。研究表明,笔者采用的计算机建模仿真方法在汽车行人碰撞运动学研究中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行人碰撞 碰撞接触阶段 运动学规律 影响因素 车速阈值 建模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与环境碰撞接触控制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正义 唐小琦 +1 位作者 叶伯生 熊烁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8-71,共4页
为实现机器人末端与环境间碰撞接触的稳定控制,设计了一种基于系统能量快速衰减的机器人力/速度控制方法。设计的控制方法在未接触状态下实现机器人速度控制,在碰撞接触状态下,控制根据接触力误差和机器人末端速度调节系统的力误差反馈... 为实现机器人末端与环境间碰撞接触的稳定控制,设计了一种基于系统能量快速衰减的机器人力/速度控制方法。设计的控制方法在未接触状态下实现机器人速度控制,在碰撞接触状态下,控制根据接触力误差和机器人末端速度调节系统的力误差反馈控制系数,实现系统能量快速衰减;同时,采用模糊控制方法对力误差反馈控制系数近一步微调,以增强碰撞接触过程的稳定性。实验表明设计的控制方法较常规PID控制方法能明显提高机器人与环境碰撞接触过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碰撞接触控制 变参数控制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材碰撞接触分析的向量式有限元法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震 赵阳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8-383,共6页
向量式有限元是以向量力学理论为分析基础并基于点值描述来获得结构体系行为的新型分析方法。在简要介绍向量式有限元三角形膜单元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针对膜材与刚体、膜材与膜材两类碰撞接触问题,提出了碰撞检测和碰撞响应的处理方法。... 向量式有限元是以向量力学理论为分析基础并基于点值描述来获得结构体系行为的新型分析方法。在简要介绍向量式有限元三角形膜单元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针对膜材与刚体、膜材与膜材两类碰撞接触问题,提出了碰撞检测和碰撞响应的处理方法。通过膜材质点与三角形网格面之间的单向碰撞检测方法来处理膜结构的碰撞检测问题;结合罚函数法和中央差分位移式,提出基于中央差分式的罚接触力响应方法,同时赋予罚参数的选取规则,以处理膜结构的碰撞响应问题。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向量式有限元膜单元的碰撞接触分析程序,并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理论推导和编制程序的可靠性和计算稳定性,体现出向量式有限元方法进行膜材碰撞接触分析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材 向量式有限元 膜单元 碰撞接触 罚函数法 碰撞检测 碰撞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工况下滚动轴承保持架碰撞接触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涂文兵 梁杰 +3 位作者 杨锦雯 杨本梦 张桂源 袁晓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8-286,共9页
滚动轴承保持架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会与滚动体产生碰撞,尤其在变工况条件下更易表现出复杂的动态接触特性,对轴承使用性能和寿命产生重要影响。该研究以深沟球轴承6309为研究对象,考虑滚动体与内外圈、保持架之间动态接触关系,建立了滚动... 滚动轴承保持架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会与滚动体产生碰撞,尤其在变工况条件下更易表现出复杂的动态接触特性,对轴承使用性能和寿命产生重要影响。该研究以深沟球轴承6309为研究对象,考虑滚动体与内外圈、保持架之间动态接触关系,建立了滚动轴承耦合动力学模型,分别讨论了匀、加、减速及不同转速波动工况下滚动体与保持架间碰撞力幅值、次数及分布情况等接触特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变速工况下滚动体与保持架间碰撞次数增多;加速工况下滚动体与保持架兜孔前端碰撞力幅值明显小于后端碰撞力幅值,且承载区内滚动体主要与兜孔前端发生频繁碰撞,非承载内则主要与后端发生碰撞,减速工况则相反;相较于稳定工况,转速波动工况下滚动体与保持架间碰撞作用力要大得多,碰撞程度从小到大依次为三角波动工况、简谐波动工况、矩形波动工况。该研究结果可为保持架的设计和失效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持架 变工况 碰撞接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碰撞接触的弹管多体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5
5
作者 徐振钦 马大为 乐贵高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65-968,共4页
基于接触碰撞理论,建立了火箭武器发射过程中弹管接触碰撞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该碰撞模型充分考虑了影响碰撞刚度和阻尼的因素,尤其是碰撞速度较高时速度对碰撞刚度的影响不能忽略。通过仿真计算,获得了通过一般试验方法较难测试到的碰撞... 基于接触碰撞理论,建立了火箭武器发射过程中弹管接触碰撞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该碰撞模型充分考虑了影响碰撞刚度和阻尼的因素,尤其是碰撞速度较高时速度对碰撞刚度的影响不能忽略。通过仿真计算,获得了通过一般试验方法较难测试到的碰撞接触力及火箭弹在管内的复杂运动情况。仿真结果为火箭武器的设计和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仿真 接触碰撞 弹管间隙 变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碰撞接触问题的离散节点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雷 马炜 +2 位作者 闫军 曲广吉 刘才山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9-924,共6页
基于土壤材料的理想弹塑性模型,利用Drucker-Prager强度准则,分别建立土壤法向和切向承载强度与压入量之间的等效关系。通过离散土壤地表外貌形成具有接触力节点单元的土壤力学模型,分析土壤接触碰撞问题。数值计算结果与相关文献的实... 基于土壤材料的理想弹塑性模型,利用Drucker-Prager强度准则,分别建立土壤法向和切向承载强度与压入量之间的等效关系。通过离散土壤地表外貌形成具有接触力节点单元的土壤力学模型,分析土壤接触碰撞问题。数值计算结果与相关文献的实验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接触/碰撞 离散节点法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梳机钳板机构接触碰撞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7
作者 畅博彦 韩芳孝 +1 位作者 周杨 关鑫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186,共8页
高速、高产、优质是新一代国产棉纺精梳机的发展目标,而当前精梳机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高速运行时钳板机构产生的冲击严重限制了精梳机转速的提升,针对该问题进行动力学研究以提升钳板机构稳定性,达到推进精梳机高速化的目的。首先,以... 高速、高产、优质是新一代国产棉纺精梳机的发展目标,而当前精梳机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高速运行时钳板机构产生的冲击严重限制了精梳机转速的提升,针对该问题进行动力学研究以提升钳板机构稳定性,达到推进精梳机高速化的目的。首先,以中支点式钳板机构为研究对象,基于接触碰撞理论建立钳板在接触和分离瞬时的冲击力计算模型,结合Lagrange方程对钳板机构进行接触碰撞动力学建模。其次,运用MatLab对所建动力学模型进行数值计算仿真,结合三维虚拟样机仿真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分析钳板机构工况参数和加压弹簧刚度对冲击运动和冲击接触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钳口与牵吊杆处的最大接触应力远大于稳定接触应力,且回弹量和回弹时间会随锡林轴转速的提高而增大,随加压弹簧刚度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梳机 钳板机构 接触碰撞 LAGRANGE方程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身管-弹丸接触碰撞网络模型优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彭静 罗灿 +2 位作者 马佳 黎科先 黄著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74-2986,共13页
火炮作为一种复杂多体系统,是陆军核心火力支援装备.弹炮间隙引起的身管-弹丸接触碰撞现象,直接影响火炮系统射击精度.针对身管-弹丸复杂表面接触碰撞问题,传统的知识驱动建模策略难以较好地兼顾建模精度与预测效率.文章结合有限元数值... 火炮作为一种复杂多体系统,是陆军核心火力支援装备.弹炮间隙引起的身管-弹丸接触碰撞现象,直接影响火炮系统射击精度.针对身管-弹丸复杂表面接触碰撞问题,传统的知识驱动建模策略难以较好地兼顾建模精度与预测效率.文章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身管-弹丸接触碰撞神经网络模型,并开展模型综合性能评估:(1)建立身管内膛与弹丸前定心部接触碰撞有限元弹塑性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初始碰撞速度下各物理量变化规律,构建网络模型训练所需多工况样本集;(2)引入多样性评价指标,为全面综合的接触碰撞模型性能评估奠定基础;(3)考虑神经网络超参数设置对所建模型预测精度及稳定性的重要影响,采用遗传算法开展合理超参数设置研究,重点关注遗传算法相关参数设置对所建模型预测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随着超参数优化方案的改进,所建身管-弹丸复杂表面接触碰撞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显著提升,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碰撞 数据驱动 超参数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碰撞弹跳的接触器动力学模型建立及其弹跳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9
作者 杨文英 刘兰香 +1 位作者 刘洋 翟国富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00-1911,共12页
接触器通断过程中,动、静触头以及衔铁、轭铁间的碰撞接触使接触器工作系统的运动状态变得极为复杂,合理处理动作过程中的碰撞接触问题是研究接触器动态特性的关键。以某型号螺线管式大功率接触器为例,基于分段线性结构动力学思想以及Ke... 接触器通断过程中,动、静触头以及衔铁、轭铁间的碰撞接触使接触器工作系统的运动状态变得极为复杂,合理处理动作过程中的碰撞接触问题是研究接触器动态特性的关键。以某型号螺线管式大功率接触器为例,基于分段线性结构动力学思想以及Kelvin-Voigt模型,考虑了能量损失、碰撞变形等因素对接触器碰撞弹跳的影响,给出了考虑碰撞弹跳的接触器动力学运动方程,并建立了接触器碰撞弹跳动力学模型。将接触器动力学模型与电磁机构有限元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快速耦合接触器机-电-磁-运动的多物理场计算方法,研究了考虑碰撞弹跳的接触器动态特性。然后利用接触器动态特性实验装置证明了该文提出的多物理场耦合计算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分析了超程弹簧预压力、线圈励磁电压、触头开距和返回弹簧预压力对接触器碰撞弹跳的影响,从而为抑制接触器碰撞弹跳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 碰撞接触 快速耦合 机-电-磁-运动 弹跳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罚函数法的大变形冲击碰撞问题显式健壮格式
10
作者 初东阳 戎宇飞 +3 位作者 周章涛 伍星星 汪俊 王海坤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4-167,共14页
为了提高基于罚函数法的显式有限元对大变形接触-碰撞问题仿真的精确性和健壮性,基于前增量位移中心差分方法,发展了一种新的大变形接触非侵入算法。将动力方程求解步分解为不考虑接触的预估步和考虑接触的修正步,在当前时刻,采用罚函... 为了提高基于罚函数法的显式有限元对大变形接触-碰撞问题仿真的精确性和健壮性,基于前增量位移中心差分方法,发展了一种新的大变形接触非侵入算法。将动力方程求解步分解为不考虑接触的预估步和考虑接触的修正步,在当前时刻,采用罚函数法施加接触惩罚力,使其满足非侵入条件,从而提高显式接触计算的精确性;在仅能获得下一时刻位移的情况下,为了精确计算下一时刻的大变形内力,基于任意参考构型大变形理论,将动力学方程内力项映射到已知的参考构型求解,避免使用相关物理量的中间构型近似值,从而降低由大变形计算引入的数值误差。更严格的几何非线性算法以及接触算法可有效抑制实体间的非物理穿透和大变形碰撞过程中的单元畸变,提高计算程序的健壮性。对典型碰撞及侵彻算例进行仿真,并与商业软件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发展的大变形接触-碰撞显式算法的正确性,并证明了在高速大变形碰撞仿真方面,当前接触-碰撞显式算法比基于蛙跳格式中心差分和罚函数法的经典接触-碰撞算法更加健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碰撞 显式有限元方法 接触算法 几何大变形 罚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隙条件下刨煤机刨头接触碰撞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毛君 张瑜 +3 位作者 刘占胜 李国平 陈洪月 郭辰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24-229,共6页
考虑了刨头与滑架之间的水平和竖直间隙,通过点到直线的距离来进行碰撞检验的方法,构造了刨头与滑架接触碰撞判别条件。采用非线性弹簧阻尼接触力模型,建立了间隙条件下的刨头三自由度碰撞振动动力学模型,并采用龙哥库塔法进行数值仿真... 考虑了刨头与滑架之间的水平和竖直间隙,通过点到直线的距离来进行碰撞检验的方法,构造了刨头与滑架接触碰撞判别条件。采用非线性弹簧阻尼接触力模型,建立了间隙条件下的刨头三自由度碰撞振动动力学模型,并采用龙哥库塔法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分析表明间隙条件下刨头与滑架之间产生了单点、两点、三点碰撞;刨头与滑架各接触点的最大碰撞力随着竖直间隙的增大而先增大随后降低,随着水平间隙增大而逐渐增大。采用Recur Dyn对刨头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仿真,其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刨煤机 接触碰撞 间隙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接触碰撞的变拓扑系统动力学仿真 被引量:13
12
作者 盛秋峰 洪嘉振 +1 位作者 刘铸永 李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33-1237,共5页
利用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对变拓扑系统进行建模,引入拓扑切换条件解决以接触碰撞为特征的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变拓扑问题,实现变拓扑系统的连续仿真.同时,考虑到复杂机械系统中存在着多处的机构干涉和限制,提出了多体系统的接触碰撞模... 利用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对变拓扑系统进行建模,引入拓扑切换条件解决以接触碰撞为特征的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变拓扑问题,实现变拓扑系统的连续仿真.同时,考虑到复杂机械系统中存在着多处的机构干涉和限制,提出了多体系统的接触碰撞模型,研究了多体系统接触碰撞的处理方法,得出了一种有效碰撞点的近似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系统 变拓扑 接触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接机构隔框锁的接触碰撞动力学研究及仿真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萌 张新访 +2 位作者 张云清 肖余之 柏合民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49,共7页
为了给空间对接飞行器提供地面试验的参考依据 ,验证隔框锁结构设计的正确性和对接过程的可行性 ,本文针对隔框锁实例 ,在其运动平面内以均匀 B样条曲线拟合锁钩外轮廓 ,并建立起接触碰撞动力学微分方程和仿真模型。分析了刚体碰撞的过... 为了给空间对接飞行器提供地面试验的参考依据 ,验证隔框锁结构设计的正确性和对接过程的可行性 ,本文针对隔框锁实例 ,在其运动平面内以均匀 B样条曲线拟合锁钩外轮廓 ,并建立起接触碰撞动力学微分方程和仿真模型。分析了刚体碰撞的过程、刚性接触的单边约束条件和考虑变形接触的法向力计算方法。文章还提出了基于几何引擎的接触点的实时判别算法 ,并给出了对接完成后锁钩的接触力、动能及动量的仿真曲线图。计算过程稳定、所得结果合理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接机构 隔框锁 接触碰撞 动力学 仿真 空间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缓冲器接触碰撞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郝长千 唐华平 +1 位作者 聂拓 姜永正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3-65,共3页
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对电梯对重碰撞橡胶缓冲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碰撞过程中不同时刻橡胶缓冲器及电梯对重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该模拟能为研究电梯缓冲器的性能和设计,以及改善结构提供依据,以保证缓冲器在工作中满足技术要求。
关键词 有限元 橡胶缓冲器 接触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臂接触碰撞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金国光 武光涛 +2 位作者 畅博彦 陈丽莎 张阳演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69-375,共7页
针对机械臂在运行过程中的接触碰撞问题,基于碰撞过程中产生冲量和高斯最小约束原理,提出了一种确定接触碰撞后系统状态量的分析方法。首先,利用Lagrange方程,建立机械臂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根据经典碰撞理论与恢复系数方程,... 针对机械臂在运行过程中的接触碰撞问题,基于碰撞过程中产生冲量和高斯最小约束原理,提出了一种确定接触碰撞后系统状态量的分析方法。首先,利用Lagrange方程,建立机械臂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根据经典碰撞理论与恢复系数方程,推导得到碰撞时系统的外部碰撞冲量求解模型;该模型中碰撞点的速度与碰撞冲量之间是解耦的,有利于计算求解。其次,根据高斯最小约束原理和求解得到的接触碰撞前的系统状态量,运用求多变量函数极值的方法建立机械臂系统接触碰撞后瞬时速度求解方程式。最后,以平面三连杆机械臂为实例进行碰撞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分析系统发生接触碰撞时所受到的外部碰撞冲量大小以及碰撞前后机械臂角速度和各关节转角的变化规律,求解得到了机械臂发生碰撞后保持原有运动规律不变时各关节所需施加的驱动力矩。研究表明:碰撞发生瞬时各关节将产生刚性冲击;碰撞后瞬时各杆将产生抖动;碰撞产生的冲量由远端关节向近端关节以递减的方式变化,所得结论可为机械臂冲击后的运动轨迹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接触碰撞 LAGRANGE方程 高斯最小约束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变恢复系数的接触碰撞力模型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旭鹏 张艳 +2 位作者 吉晓民 马尚君 佟瑞庭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8-202,共5页
为了有效描述机械系统中的接触-碰撞现象,在考虑材料屈服强度和初始碰撞速度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变恢复系数模型,进而建立了一种改进的、变恢复系数的接触-碰撞模型;随后,分别以轴-轴承、球-球以及平面曲柄滑块机构为例,通过大量数值模拟... 为了有效描述机械系统中的接触-碰撞现象,在考虑材料屈服强度和初始碰撞速度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变恢复系数模型,进而建立了一种改进的、变恢复系数的接触-碰撞模型;随后,分别以轴-轴承、球-球以及平面曲柄滑块机构为例,通过大量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以及二者间的对比分析,对改进模型的有效性、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型能够更加准确的描述间隙铰链处的接触碰撞效应,以及间隙铰链对机械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恢复系数 接触碰撞力模型 间隙铰链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非线性接触碰撞的大口径舰炮弹链柔性铰多体模型 被引量:12
17
作者 胡胜海 郭彬 +1 位作者 邓坤秀 徐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17-1222,共6页
针对某型大口径舰炮在供弹过程中因炮弹晃动过大引起的扬弹机卡弹问题,建立了含非线性接触碰撞、摩擦的弹链柔性铰多体动力学模型,采用递推的方法得到弹链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给出了柔性铰刚度系数、接触刚度系数分别按材料和接触表... 针对某型大口径舰炮在供弹过程中因炮弹晃动过大引起的扬弹机卡弹问题,建立了含非线性接触碰撞、摩擦的弹链柔性铰多体动力学模型,采用递推的方法得到弹链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给出了柔性铰刚度系数、接触刚度系数分别按材料和接触表面特征计算的方法.在不同材料的弹筒以及不同片弹簧刚度系数下的计算结果表明,钢制弹筒比铝制弹筒能更好地限制炮弹晃动,增大片弹簧刚度系数可以减小炮弹晃动,但增加到某一数值后作用并不明显.研究为减小炮弹的晃动、提高某型大口径舰炮链式供弹平台供弹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径舰炮 弹链 炮弹晃动 柔性铰 非线性接触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珠丝杠副中滚珠与导珠管的接触碰撞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宋现春 姜洪奎 +1 位作者 张佐营 许向荣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3-376,共4页
对滚珠丝杠副中滚珠进入循环导珠管时发生的接触碰撞进行研究分析,考虑滚珠和导珠管的几何外形、丝杠的转动速度等因素,建立了滚珠和导珠管碰撞接触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滚珠丝杠转速、碰撞角与碰撞力、接触时间之间的关系,... 对滚珠丝杠副中滚珠进入循环导珠管时发生的接触碰撞进行研究分析,考虑滚珠和导珠管的几何外形、丝杠的转动速度等因素,建立了滚珠和导珠管碰撞接触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滚珠丝杠转速、碰撞角与碰撞力、接触时间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空心滚珠结构和采用Si3N4的陶瓷材料作为滚珠材料以降低滚珠与导珠管间冲击的效果.这对于优化导珠管结构,改善和提高高速滚珠丝杠副的动态性能指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珠丝杠 滚珠导珠管 接触碰撞 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体接触碰撞的松软地面车轮沉陷仿真 被引量:8
19
作者 左艳蕊 宗志坚 +2 位作者 刘忠途 程源 樊世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3-38,23,共7页
提出了一种大规模多体系统接触碰撞理论与车辆地面力学理论相结合的仿真方法,并基于多体动力学仿真平台开发了车轮土壤相互作用仿真模块。基于该方法建立的土壤动力学模型和车轮土壤接触碰撞模型,进行了车轮沉陷的仿真。根据记录,在普... 提出了一种大规模多体系统接触碰撞理论与车辆地面力学理论相结合的仿真方法,并基于多体动力学仿真平台开发了车轮土壤相互作用仿真模块。基于该方法建立的土壤动力学模型和车轮土壤接触碰撞模型,进行了车轮沉陷的仿真。根据记录,在普通配置台式计算机上模拟土槽系统30 s的运动,仅需20 min。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仿真结果与土槽实验结果趋势一致,仿真曲线与土槽实验曲线吻合良好。由此表明该仿真算法能够满足越野行驶仿真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地面力学 松软地面 车轮沉陷 多体动力学 接触碰撞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谐波平衡法的带冠叶片接触碰撞减振特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卢绪祥 黄树红 +2 位作者 刘正强 李录平 邓晓湖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78-583,共6页
通过谐波平衡法建立了具有间隙的冠间接触碰撞的等效弹簧-干摩擦阻尼力学模型,得到表征汽轮机带冠叶片主要危险振型的三自由度集总参数模型,应用龙格-库塔法求解自带冠叶片的振动响应,并分析了冠间间隙、冠间接触角和冠间法向接触刚度... 通过谐波平衡法建立了具有间隙的冠间接触碰撞的等效弹簧-干摩擦阻尼力学模型,得到表征汽轮机带冠叶片主要危险振型的三自由度集总参数模型,应用龙格-库塔法求解自带冠叶片的振动响应,并分析了冠间间隙、冠间接触角和冠间法向接触刚度对碰撞减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汽轮机带冠叶片因冠间接触碰撞而具有很好的减振效果,但出现了多频谱成分和共振频率右移等现象;随着冠间间隙的减小,带冠叶片冠间碰撞减振效果变好,冠间接触碰撞对一阶振动的减振效果好于对二阶振动的减振效果;较大的冠间接触角对冠间接触碰撞在切向振动上的减振效果较好;较大的冠间法向接触刚度可使叶片冠间接触碰撞达到很好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带冠叶片 接触碰撞 减振特性 谐波平衡法 冠间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