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碰撞射流通风房间悬浮颗粒质量浓度分布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左滨 钟珂 +1 位作者 朱辉 亢燕铭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9-375,共7页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碰撞射流通风房间夏季供冷工况下人员行走行为导致的悬浮颗粒物的空间分布,分析了碰撞射流通风房间内的颗粒物质量浓度分布特点,并与其他送风方式下的室内颗粒物质量浓度分布进行了比较.给出了不同粒径悬浮颗粒对室...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碰撞射流通风房间夏季供冷工况下人员行走行为导致的悬浮颗粒物的空间分布,分析了碰撞射流通风房间内的颗粒物质量浓度分布特点,并与其他送风方式下的室内颗粒物质量浓度分布进行了比较.给出了不同粒径悬浮颗粒对室内呼吸高度平面以及其他重要位置处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射流通风 悬浮粒子 排污效率 呼吸平面 颗粒物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碰撞射流通风房间与置换通风房间的新风可及性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贺鸣 亢燕铭 +1 位作者 左滨 钟珂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6-681,688,共7页
采用经过试验验证合理性的数值计算方法,使用数值模拟比较了碰撞射流通风房间与置换通风房间中人体附近的气流状况,并比较了人体附近的新风可及性.研究结果表明:气流受浮力控制的程度不同导致两种通风方式房间内人体附近新风可及性差异... 采用经过试验验证合理性的数值计算方法,使用数值模拟比较了碰撞射流通风房间与置换通风房间中人体附近的气流状况,并比较了人体附近的新风可及性.研究结果表明:气流受浮力控制的程度不同导致两种通风方式房间内人体附近新风可及性差异;送风初期,碰撞射流通风房间人员附近新鲜空气分布比置换通风房间均匀但可及性略小;在置换通风房间中,人体表面至送风口的距离和与送风方向的关系会影响送风初期的新风可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射流通风 置换通风 新风可及性 热羽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碰撞射流通风热风供暖房间室内热环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珊珊 何燕娜 +2 位作者 朱楚柯 叶筱 亢燕铭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3-17,共5页
研究了不同送风速度下碰撞射流通风房间内的热环境分布特征,并对室内的热舒适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碰撞射流通风用于供暖时,送风能量能够被人员活动空间充分利用,并且增大送风速度能够缓解碰撞射流供暖房间内的温度分层现象。虽... 研究了不同送风速度下碰撞射流通风房间内的热环境分布特征,并对室内的热舒适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碰撞射流通风用于供暖时,送风能量能够被人员活动空间充分利用,并且增大送风速度能够缓解碰撞射流供暖房间内的温度分层现象。虽然碰撞射流通风近送风口附近的近地面处气流速度较大,但热舒适分析表明,在本文研究的送风参数范围内,热舒适参数均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射流通风 热风供暖 送风速度 吹风感 头足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田口方法与灰色关联分析的碰撞射流通风系统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齐贺闯 叶筱 +1 位作者 亢燕铭 钟珂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7-133,142,共8页
采用田口试验正交表和信噪比理论,研究送风口高度、送风温差、送风速度等设计变量对碰撞射流通风(impinging jet ventilation, IJV)各项性能(如头足温差、吹风感、呼吸区空气龄、送风能量利用系数)的影响,给出了单一指标达到最佳时设计... 采用田口试验正交表和信噪比理论,研究送风口高度、送风温差、送风速度等设计变量对碰撞射流通风(impinging jet ventilation, IJV)各项性能(如头足温差、吹风感、呼吸区空气龄、送风能量利用系数)的影响,给出了单一指标达到最佳时设计变量的组合关系。以降低头足温差、吹风感、呼吸区空气龄和提高送风能量利用系数为目标进行多参数优化,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得到使IJV整体通风性能达到最优的设计变量匹配组合关系,并通过方差分析确定了各设计变量对IJV整体通风性能影响的显著性。通过试验对所获得的最佳设计变量组合进行合理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射流通风 田口方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 多目标优化 通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碰撞射流通风系统热风输运距离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新秋 钟珂 +1 位作者 朱辉 亢燕铭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4-820,共7页
当碰撞射流通风系统用于热风供暖时,热风输运距离直接影响末端设计和供暖能量利用率.该距离与送风速度、送风温差及送风口高度因素有关.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得到了热风输运距离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 当碰撞射流通风系统用于热风供暖时,热风输运距离直接影响末端设计和供暖能量利用率.该距离与送风速度、送风温差及送风口高度因素有关.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得到了热风输运距离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对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可知,送风温度和送风速度是影响热风输运距离的主要因素,而送风口高度的影响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射流通风系统 热风供暖 热风输运距离 响应面分析法(R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碰撞射流与混合通风系统对高大空间供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杰 亢燕铭 +1 位作者 叶筱 钟珂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4-259,共6页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了碰撞射流通风(IJV)与不同送风口位置的混合通风(MV)的供暖特性.结果表明:IJV房间的温度分布均匀,其热风在室内的混合程度与供暖能量利用率明显大于MV,且MV的送风口位置越高,IJV的节能优势越明显;IJV的人员...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了碰撞射流通风(IJV)与不同送风口位置的混合通风(MV)的供暖特性.结果表明:IJV房间的温度分布均匀,其热风在室内的混合程度与供暖能量利用率明显大于MV,且MV的送风口位置越高,IJV的节能优势越明显;IJV的人员吹风感风险大于MV,但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虽然MV送风口位置越高,吹风感就越小,但这是以高能耗为代价的.因此在对人体吹风感无特殊限制,且MV送风口位置不宜过低的高大空间中,使用IJV可以同时实现节能与舒适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射流通风 混合通风 能量利用系数 送风口位置 吹风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神经网络和改进粒子群算法的碰撞射流和冷却顶板复合空调系统优化
7
作者 齐贺闯 叶筱 +2 位作者 高延峰 亢燕铭 钟珂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7,共8页
对碰撞射流和辐射顶板(IJV/RC)复合空调在不同室内负荷条件下运行时的室内热环境进行数值模拟,基于遗传算法-反馈(GA-BP)神经网络建立运行性能(吹风感R_(PD),头足温差Δt,空气交换效率e ACE,工作区平均温度t_(a))与设计变量(送风温度t_... 对碰撞射流和辐射顶板(IJV/RC)复合空调在不同室内负荷条件下运行时的室内热环境进行数值模拟,基于遗传算法-反馈(GA-BP)神经网络建立运行性能(吹风感R_(PD),头足温差Δt,空气交换效率e ACE,工作区平均温度t_(a))与设计变量(送风温度t_(s)、送风速度v_(s)、冷却顶板内表面温度t_(c)、房间负荷Q_(c))之间的预测模型,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设计变量对运行性能影响的显著性并排序。结果表明,增大v_(s)可使Δt降低,但R_(PD)增大;增大t_(c)有助于降低Δt和R_(PD),但t_(a)升高;为使t_(a)下降,可通过降低t_(s)来实现,但室内空气质量变差。为确保IJV/RC复合空调能在保证室内热舒适的同时提供良好室内空气品质,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复合空调的运行性能进行多目标同时优化,建立不同房间负荷条件下的设计参量最优匹配关系。研究结果可为IJV/RC复合空调的优化设计和运行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射流通风 冷却顶板 GA-BP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算法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大空间中碰撞射流热风供暖特征
8
作者 贾剑波 亢燕铭 +1 位作者 左滨 钟珂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85,共7页
碰撞射流通风气流以较高速度将热风直接输送到房间下部空间,避免了常规供暖时热空气难以到达人员空间的缺点.以大面积侧窗的高大空间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碰撞射流用于高大空间供暖时的热环境特征.结果表明,尽管沿冷表面下... 碰撞射流通风气流以较高速度将热风直接输送到房间下部空间,避免了常规供暖时热空气难以到达人员空间的缺点.以大面积侧窗的高大空间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碰撞射流用于高大空间供暖时的热环境特征.结果表明,尽管沿冷表面下沉的冷空气对热射流的运动轨迹有明显影响,但直接到达地面的热射流仍能够克服冷空气的不利作用,消除大空间供暖房间下部温度偏低的缺点.同时研究也表明,碰撞射流热风供暖房间中脚踝部吹风感超出人体舒适范围的风险很大,需要以减小吹风感为目标对送风参数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射流通风 高大空间 热风供暖 冷表面 吹风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风供暖送风方式对高大空间室内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叶筱 亢燕铭 +1 位作者 左滨 钟珂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1-828,850,共9页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分析了混合通风和碰撞射流通风供暖时,高大空间内的热环境及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两种热风供暖方式在高大空间内形成的气流形态完全不同,导致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也有很大差别.碰撞射流通风时,不同类型污染物(...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分析了混合通风和碰撞射流通风供暖时,高大空间内的热环境及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两种热风供暖方式在高大空间内形成的气流形态完全不同,导致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也有很大差别.碰撞射流通风时,不同类型污染物(CO2和2.5μm颗粒物)在房间内都能均匀分布,而混合通风时,两者在房间内的分布极不均匀且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CO2集中分布于房间中部,2.5μm颗粒物则集中分布在远离外墙的近地面区.碰撞射流通风比混合通风更有利于污染物的排除.此外,送风温差对混合通风房间内污染物的分布特征有明显影响,但对碰撞射流通风基本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大空间 热风供暖 混合通风 碰撞射流通风 主动式污染物 被动式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风侵入对不同送风方式供暖房间热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琳 钟珂 +1 位作者 叶筱 亢燕铭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94-899,共6页
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和比较了碰撞射流通风和混合通风在不同冷风侵入情况时的热风供暖特性.结果表明,在有明显冷风侵入的房间中,碰撞射流通风供暖时室内空气混合程度远大于混合通风.冷风侵入量越大,室外气温越温和,碰撞射流热风供暖的... 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和比较了碰撞射流通风和混合通风在不同冷风侵入情况时的热风供暖特性.结果表明,在有明显冷风侵入的房间中,碰撞射流通风供暖时室内空气混合程度远大于混合通风.冷风侵入量越大,室外气温越温和,碰撞射流热风供暖的节能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射流通风 混合通风 热风供暖 冷风侵入 节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送风方式对空调室内环境和系统节能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左滨 钟珂 +1 位作者 潘李丹 亢燕铭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9-344,共6页
比较了混合通风、置换通风、地板送风和碰撞射流通风这4种送风方式的特点,利用试验方法实测了这4种方式下空调房间的室内温度、气流速度和CO2质量浓度分布,讨论了室内热环境特点的异同,对比分析了4种送风方式下室内热舒适性、污染物分... 比较了混合通风、置换通风、地板送风和碰撞射流通风这4种送风方式的特点,利用试验方法实测了这4种方式下空调房间的室内温度、气流速度和CO2质量浓度分布,讨论了室内热环境特点的异同,对比分析了4种送风方式下室内热舒适性、污染物分布特征,并对送风能量利用情况做了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通风 置换通风 地板送风 碰撞射流通风 能量利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送风方式下冷风侵入的动态变化过程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泽安 叶筱 +1 位作者 亢燕铭 钟珂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5-441,共7页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了碰撞射流通风(impinging jet ventilation,IJV)与混合通风(mixing ventilation,MV)供暖情况下冷风侵入时室内热环境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相比IJV供暖房间,MV供暖房间室内会在高度方向形成明显的热力分层...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了碰撞射流通风(impinging jet ventilation,IJV)与混合通风(mixing ventilation,MV)供暖情况下冷风侵入时室内热环境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相比IJV供暖房间,MV供暖房间室内会在高度方向形成明显的热力分层现象,因此IJV的供暖能量系数明显高于MV;IJV和MV供暖房间近门处的气温受外门启闭的影响均会出现周期性波动,但是IJV供暖房间的冷风侵入范围和强度均远小于MV供暖房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射流通风 混合通风 热力分层 冷风侵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