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中三叠世金沙江缝合带碰撞造山过程岩浆作用响应
1
作者 杨礼创 唐渊 +3 位作者 祝向平 李勇 吴昊 吴波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86,共19页
金沙江缝合带内地质构造单元组成多样,岩浆作用复杂,关于其初始碰撞时间和碰撞后伸展时限还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利用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方法,选取金沙江缝合带中北段贡觉地区二长岩和花岗斑岩进行研究,分析岩体的形成时... 金沙江缝合带内地质构造单元组成多样,岩浆作用复杂,关于其初始碰撞时间和碰撞后伸展时限还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利用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方法,选取金沙江缝合带中北段贡觉地区二长岩和花岗斑岩进行研究,分析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物质来源以及构造背景。研究表明,贡觉二长岩属于钾玄岩系列的I型花岗岩,成岩年龄为(250±1)Ma;岩体富集轻稀土元素,Mg#值为28~30,Rb/Sr比值为0.07~0.11,Nb/La比值为0.43~0.49,为下地壳基性变火成岩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产物;成岩环境为俯冲末期至碰撞早期地壳隆升增厚的环境。贡觉花岗斑岩属于中钾钙碱性系列的S型花岗岩,成岩年龄为(244±2)Ma;岩体Mg#值介于26~29,FeO^(T)/MgO比值为4.43~4.98,Al_(2)O_(3)/TiO_(2)比值为47.57~51.12,CaO/Na_(2)O比值为0.28~0.49,为地壳变杂砂岩部分熔融形成的产物;成岩环境为碰撞后的伸展环境。综合分析金沙江缝合带内二叠纪—中三叠世的花岗岩类的年代学、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数据,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金沙江缝合带俯冲—碰撞—伸展的构造–岩浆作用过程中,地壳物质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了岩浆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缝合带 初始碰撞 碰撞后伸展 I型花岗岩 S型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造山带碰撞后地壳伸展背景——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的重要成矿环境 被引量:44
2
作者 王立全 侯增谦 +2 位作者 莫宣学 汪明杰 徐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41-556,共16页
近年来对金沙江造山带区域地质、矿床地质和岩石地球化学新资料的研究和典型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HMS)矿床的解剖,金沙江造山带的VHMS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海相弧火山岩和晚三叠世裂谷盆地海相火山岩中,构成西南三... 近年来对金沙江造山带区域地质、矿床地质和岩石地球化学新资料的研究和典型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HMS)矿床的解剖,金沙江造山带的VHMS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海相弧火山岩和晚三叠世裂谷盆地海相火山岩中,构成西南三江地区一条重要的多金属块状硫化物成矿带。成矿带内晚三叠世碰撞后地壳伸展背景下形成的上叠裂谷盆地是其VHMS成矿作用的主体,盆地中火山活动从早期的双峰式火山岩演变为晚期的中酸性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孤火山岩有明显的区别,反映其形成于伸展背景。伸展盆地的早期阶段,在双峰火山岩组合的高钾流纹质火山岩系中产出鲁春式VHMS矿床,具有Zn-Cu-Pb-Ag金属组合特征,形成于深水环境;伸展盆地的晚期阶段,在中酸性火山岩系与上覆碳酸盐岩接触带中产出赵卡隆式VHMS矿床,具有Ag-Fe-Pb-Zn金属组合特征,形成于浅水环境;盆地的末期阶段,在滨浅海相磨拉石碎屑岩中产出里仁卡式石膏矿床。金沙江造山带碰撞后地壳伸展背景下VHMS成矿作用的研究,对于造山带中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成因 成矿环境 金沙江造山带 碰撞后伸展背景 块状硫化物矿床 成矿作用 找矿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泥盆纪伸展作用:来自辽北昌图碰撞后岩浆岩的证据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超 权京玉 +2 位作者 张丽 葛锦涛 张立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345-2363,共19页
华北板块北缘是研究古亚洲洋演化及其与华北克拉通北缘相互作用过程的关键地带,但其晚古生代特别是泥盆纪时期的构造演化一直存在争议,辽北地区出露的泥盆纪岩浆岩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本文以昌图地区新发现的祥子岭和夏... 华北板块北缘是研究古亚洲洋演化及其与华北克拉通北缘相互作用过程的关键地带,但其晚古生代特别是泥盆纪时期的构造演化一直存在争议,辽北地区出露的泥盆纪岩浆岩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本文以昌图地区新发现的祥子岭和夏家沟花岗质岩体以及红花店变流纹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相学、地球化学、年代学以及Lu-Hf同位素等研究,并对其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进行了探讨。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祥子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位年龄为389±2Ma,夏家沟二长花岗岩侵位年龄为377±7Ma,红花店变流纹岩年龄为385±2Ma,是泥盆纪岩浆活动的产物。这些岩石具有高硅(SiO_(2)=71.23%~77.39%)、富碱(K_(2)O+Na_(2)O=8.23%~10.25%),贫铁(FeO^(T)=1.17%~2.68%)、镁(MgO=0.01%~0.24%)、钙(CaO=0.40%~1.27%),以及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84~1.03)的地球化学特征,并且富集Rb、Th、Pb和亏损Ba、P、Ti。结合较低的Zr+Nb+Ce+Y含量(109.4×10^(-6)~329.4×10^(-6))、10000×Ga/Al比值(0.57~3.59)和锆饱和温度(716~778℃),昌图泥盆纪岩浆岩表现出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此外,样品的锆石ε_(Hf)(t)值皆为正值(6.4~14.6)且随着结晶年龄的年轻而显著升高,表明研究区泥盆纪岩浆岩是幔源基性岩浆与新生地壳再融熔体发生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结晶分离作用。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辽北昌图泥盆纪岩浆岩形成于伸展环境,与晚志留世末白乃庙弧与华北克拉通北缘发生弧-陆碰撞后的地壳伸展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纪 花岗岩 碰撞后伸展 昌图地区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地区早白垩世正长花岗岩成因及构造启示: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2
4
作者 顾玉超 陈仁义 +1 位作者 杜继宇 鞠楠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16,共26页
【研究目的】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发育大面积花岗岩类,加强其成岩时代、岩石成因类型、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等研究,有利于探究该区成岩与成矿关系和早白垩世碰撞造山机制。【研究方法】采集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 【研究目的】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发育大面积花岗岩类,加强其成岩时代、岩石成因类型、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等研究,有利于探究该区成岩与成矿关系和早白垩世碰撞造山机制。【研究方法】采集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样品,进行岩相学、锆石U−Pb测年、岩石地球化学及Rb−Sr、Sm−Nd、Pb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获得岩浆结晶年龄为141.9~139.1 Ma,较成矿年龄早约3 Ma,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具有高硅、低铝、低镁、富钾少钠特征,为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87)Sr/^(86)Sr)_(i)和^(143)Nd/^(144)Nd值分别介于0.70031~0.70543和0.512572~0.512636之间,ε_(Nd)(t)值为0.07~1.18,Nd同位素模式年龄T_(DM2)为926~838 Ma。【结论】黄岗梁矽卡岩型锡铁矿床成岩物质于新元古代从亏损地幔分离,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混染。大兴安岭南段地区在早白垩世经历了蒙古–鄂霍次克洋碰撞闭合伸展作用和古太平洋高角度俯冲作用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d−Pb同位素 花岗岩 碰撞后伸展环境 锆石U−Pb年龄 黄岗梁地区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武夷-云开造山带早志留世喷流沉积成矿作用:以超大型吴川-四会-韶关黄铁矿带为例
5
作者 张迎迎 罗泰义 +3 位作者 甘甜 周明忠 韩心巧 郑胡艺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4-643,共20页
华南武夷–云开造山带西缘的吴川–四会–韶关(WSS)喷流沉积型黄铁矿成矿带探明资源量约3.7亿t,但其主要矿床(大降坪、西牛-红岩、大宝山)的成矿时代存在显著差异,且缺乏与区内广泛发育的加里东期花岗岩匹配的同期喷流沉积矿床。为揭示... 华南武夷–云开造山带西缘的吴川–四会–韶关(WSS)喷流沉积型黄铁矿成矿带探明资源量约3.7亿t,但其主要矿床(大降坪、西牛-红岩、大宝山)的成矿时代存在显著差异,且缺乏与区内广泛发育的加里东期花岗岩匹配的同期喷流沉积矿床。为揭示加里东期后碰撞伸展背景下喷流沉积成矿作用,本研究对WSS带北段大宝山矿床赋矿地层顶部蚀变碱性玄武岩和中段西牛矿床硅化黄铁矿化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并对研究区相关火成岩年龄进行了梳理。通过对大宝山碱性玄武岩的锆石定年研究,厘定了大宝山地区早志留世火山活动的演化时序(早期英安岩(434.96±0.31)Ma,中期安山岩(433.99±0.75)Ma,晚期碱性玄武岩(430.8±1.3)Ma)。西牛矿床中矿化板岩的原岩为火山灰层,其锆石U–Pb谐和年龄为(432.9±0.6)Ma,首次将该矿床限定为早志留世成矿。综合大降坪矿床的钾质斑脱岩年龄((432.5±1.3)Ma),本研究首次确证沿吴川–四会断裂带展布的大降坪、西牛、大宝山等喷流沉积矿床共同构成了早志留世(兰多维列统-温洛克统)吴川−四会−韶关黄铁矿带。该成矿带是华南加里东期碰撞后伸展阶段(ca.440~400 Ma),由吴川–四会深大断裂诱发的火山作用与古海洋热液活动的地质响应;未来勘探应关注该深大断裂两侧的次级断裂和火山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吴川–四会–韶关早志留世黄铁矿带 华南加里东期碰撞造山 碰撞后伸展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红旗岭晚三叠世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矿物化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镍铜成矿的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建 杨言辰 +1 位作者 李爱 袁海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9-269,共21页
吉林红旗岭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群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南缘,由3个北西向岩带(I、II、III)组成,包括30多个小岩株,其中I-岩带的部分岩体伴有铜镍矿化,并且其1和7号岩体分别形成了中型和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型矿床。矿床主要容矿岩石为辉橄... 吉林红旗岭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群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南缘,由3个北西向岩带(I、II、III)组成,包括30多个小岩株,其中I-岩带的部分岩体伴有铜镍矿化,并且其1和7号岩体分别形成了中型和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型矿床。矿床主要容矿岩石为辉橄岩、橄辉岩、斜方辉石岩、二辉石岩、苏长岩和辉长岩。主量元素方面,红旗岭岩群具有富镁(w(MgO)=20.7%~31.1%)、低钛(w(TiO_(2))=0.33%~0.79%)、低碱(w(K 2 O+Na 2 O)=0.60%~2.29%)和硅(w(SiO_(2))=40.0%~53.0%)变化范围大的特征;微量元素方面,红旗岭岩群呈现弱富集LREE和LILE(Th)以及亏损HREE和HFSE(Nb-Ta-Ti)。岩相学、地球化学和矿物(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尖晶石、斜长石和角闪石)主微量元素特征表明,红旗岭岩群明显不同于洋岛型玄武岩、阿拉斯加型环状杂岩和科马提岩,但与岛弧玄武岩以及中亚造山带西段的“黄山西”和“黄山东”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容矿超镁铁质岩相似,其母岩浆是一种富Mg、亏损Nb-Ta的岛弧拉斑玄武质熔体,形成于晚三叠世古亚洲洋闭合后伸展环境,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地壳混染和分离结晶作用,含矿母岩浆可能经历了硫化物的“二次熔离”,最终形成了铂族元素(PGE)亏损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高镁拉斑玄武质母岩浆 硫化物熔离 铂族元素亏损 碰撞后伸展环境 红旗岭 中亚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言
7
作者 王强 王秉璋 +3 位作者 王涛 李五福 周金胜 马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01-I0002,共2页
铌(Nb)和稀土(REE)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前者极度依赖于进口,而后者则是我国的优势矿产。铌和稀土矿床在全世界(包括中国)分布广泛,且类型多样,其中与碱性岩-碳酸岩杂岩相关的矿床是铌与稀土(尤其是轻稀土)资源最重要的来源。碱... 铌(Nb)和稀土(REE)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前者极度依赖于进口,而后者则是我国的优势矿产。铌和稀土矿床在全世界(包括中国)分布广泛,且类型多样,其中与碱性岩-碳酸岩杂岩相关的矿床是铌与稀土(尤其是轻稀土)资源最重要的来源。碱性岩-碳酸岩杂岩主要来自地幔,且产出于一些特殊的构造背景(如裂谷或陆内伸展、碰撞后伸展、地幔柱、火山弧等),是研究深部地幔富集与熔融过程、物质(如碳)循环和深部动力学机制的重要“岩石探针”,是当前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地球科学 碳酸岩 碰撞后伸展 碱性岩 稀土矿床 深部地幔 陆内伸展 地幔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上叠裂谷盆地人支雪山组火山岩锆石U-Pb定年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31
8
作者 王保弟 王立全 +1 位作者 王冬兵 张万平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33,共9页
三江上叠裂谷盆地人支雪山组火山岩是赋存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VHMS)的重要层位,但对其形成时代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对几家顶一带人支雪山组火山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两件流纹岩样品中锆石23个分析点的206P... 三江上叠裂谷盆地人支雪山组火山岩是赋存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VHMS)的重要层位,但对其形成时代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对几家顶一带人支雪山组火山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两件流纹岩样品中锆石23个分析点的206Pb/238U年龄分别为247.4±2.1Ma和249.1±1.6Ma,因此人支雪山组火山岩形成于早三叠世(249~247Ma)。地球化学资料表明,人支雪山组火山岩形成于一个伸展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由此本文认为金沙江结合带在早三叠世已进入弧-陆碰撞后的伸展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年代学 碰撞后伸展 块状硫化物矿床 人支雪山组 上叠裂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高尔旗银铅锌矿区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继春 王银宏 +5 位作者 张梅 刘家军 彭润民 王建平 宋崇宇 周路路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1-980,共20页
高尔旗银铅锌矿床的发现不仅是二连—东乌旗多金属成矿带上重要的找矿成果,而且是寻找隐伏型矿床的重要突破。运用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测试等方法,对该矿区含矿岩体的岩石成因、岩浆源区及构造环境等问题进行约... 高尔旗银铅锌矿床的发现不仅是二连—东乌旗多金属成矿带上重要的找矿成果,而且是寻找隐伏型矿床的重要突破。运用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测试等方法,对该矿区含矿岩体的岩石成因、岩浆源区及构造环境等问题进行约束。含矿岩体主要为似斑状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及中细粒正长花岗岩,它们具有较高的SiO_2(64.6%~79.12%)、Na_2O+K_2O(5.59%~10.17%)及稀土元素含量,较低的P_2O_5、TiO_2、CaO和MgO含量,Eu具极大负异常特征;明显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Zr、Hf等高场强元素,强烈亏损Ba、Sr、P、Ti、Eu等元素,并且具有较高的εHf(t)值(4.4~14.0)和较年轻的地壳模式年龄t_(DM)~C(424~1 042 Ma),揭示花岗岩主要来源于从亏损地幔中新增生的年轻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具有A2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碰撞后的板块伸展阶段。获得的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别为(306.8±1.9)Ma和(310.4±2.3)Ma,属于晚石炭世岩浆-构造作用的产物,表明该时期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主碰撞结束,已经进入碰撞后伸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旗银铅锌矿床 A型花岗岩 碰撞后伸展作用 晚石炭世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石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樊俊雷 罗金海 +2 位作者 曹远志 韩伟 张敬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2-678,共7页
目的研究黔东南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方法对该花岗质岩石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和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结果黔东南从江县秀塘花岗质岩石的SiO_2含量为54.21%~75.46%,Na_2O+K_2O为3.12%~6.... 目的研究黔东南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方法对该花岗质岩石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和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结果黔东南从江县秀塘花岗质岩石的SiO_2含量为54.21%~75.46%,Na_2O+K_2O为3.12%~6.89%,铝饱和指数均大于1,具有过铝质特征。稀土总量中等(∑REE=106.68×10^(-6)~216.46×10^(-6)),轻稀土强烈富集且轻稀土较重稀土分异明显,具有中等负铕异常(δEu=0.56~0.79)。Cs,K,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富集,Nb,Ta,P亏损,Zr富集。该花岗质岩石样品进行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其年龄值为836 Ma±5.1 Ma。结论黔东南秀塘地区新元古代早中期的花岗质岩浆活动是同时代黔东南—桂北地区超基性至中酸性岩浆活动的一部分,这期岩浆活动是新元古代早中期江南造山带碰撞后伸展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 花岗质岩石 锆石U—Pb年代学 碰撞后伸展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哈密四顶黑山地区镁铁质-超镁铁岩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奇祥 廖群安 +3 位作者 三金柱 张家新 施文翔 郭东宝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20,共7页
采用LA-ICP-MS法获得新疆四顶黑山地区镁铁质-超镁铁岩中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351.5±1.9)Ma,与采用39Ar/40Ar法和Sm-Nd等时线法获得的年龄值存在明显的差异,同时也与同一构造带上的早二叠世黄山东及图拉尔根等含矿杂岩体的形成... 采用LA-ICP-MS法获得新疆四顶黑山地区镁铁质-超镁铁岩中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351.5±1.9)Ma,与采用39Ar/40Ar法和Sm-Nd等时线法获得的年龄值存在明显的差异,同时也与同一构造带上的早二叠世黄山东及图拉尔根等含矿杂岩体的形成时间明显不同。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四顶黑山杂岩体以辉长岩为主,含强分异的斜长岩和闪长岩,以高SiO2、Al2O3、CaO,低TiO2、m/f、ΣREE及不相容元素,具明显的Nb、Ta负异常为特征,并以此区别于相邻的图拉尔根杂岩体。结合该区花岗质岩石的定年结果,认为该杂岩体形成于早泥盆世的岛弧花岗岩和晚泥盆世的碰撞花岗岩之后,与(357.7±3.5)Ma的A型花岗岩共生,应是碰撞后伸展背景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顶黑山 镁铁质-超镁铁岩 锆石定年 碰撞后伸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完达山地区358高地岩金矿床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庆磊 杨言辰 +3 位作者 李骞 马晓阳 谈艳 张国宾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171-2180,共10页
选取黑龙江省完达山地区358高地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斑岩,进行系统的地质、岩相学、元素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结果显示:花岗斑岩具有富硅、钠、钾、铝,贫镁、钙的特征,里特曼指数(σ)为1.12~2.00(σ〈3.3),A/NK... 选取黑龙江省完达山地区358高地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斑岩,进行系统的地质、岩相学、元素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结果显示:花岗斑岩具有富硅、钠、钾、铝,贫镁、钙的特征,里特曼指数(σ)为1.12~2.00(σ〈3.3),A/NK为1.36~2.00,A/CNK为1.11~1.93(A/CNK〉1.1);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严重亏损Sr、P、Ti;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具有负Eu异常。这些特征揭示,花岗斑岩是过铝质的S型花岗岩,岩浆来源可能为壳源。LA-ICP-MS锆石定年获得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为128±1Ma,推断金矿成矿时代应为早白垩世晚期。构造判别图解显示,花岗斑岩具有碰撞后花岗岩的特征,斑岩体的形成很可能与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后的伸展体制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达山地区 LA-ICP-MS锆石U-PB定年 S型花岗岩 碰撞后伸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河后造山岩体成因及其对阿尔泰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的启示 被引量:4
13
作者 董增产 赵国春 +2 位作者 潘峰 王凯 黄博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33-1057,共25页
阿尔泰造山带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之间,是中亚造山带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阿尔泰何时结束造山一直存在争议,阻碍了对中亚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发育早二叠世花岗岩,具有碱性或A型... 阿尔泰造山带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之间,是中亚造山带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阿尔泰何时结束造山一直存在争议,阻碍了对中亚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发育早二叠世花岗岩,具有碱性或A型花岗岩特征,能够反映碰撞后伸展的构造环境。青河岩体位于阿尔泰造山带东南部,主要由二长花岗岩和少量闪长岩组成,具有研究阿尔泰造山带晚期构造演化的条件。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青河岩体开展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工作。新的测年数据表明似斑状二长花岗岩(283±3Ma)、中细粒二长花岗岩(280±2Ma)、糜棱岩化二长花岗岩(286±2Ma)和辉长闪长玢岩(269±1)均形成于早二叠世。岩体高硅(SiO_2=61. 98%~73. 35%),富碱(K_2O+Na_2O=5. 84%~8. 72%,碱度率AR=2. 12~3. 65),低钙(CaO=1. 29~3. 76%),里特曼指数σ=2. 38~2. 54,K_2O/Na_2O=0. 78~1. 06,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微量元素显示Ba、Sr、P、Ti、Nb、Ta亏损,Eu明显负异常(δ_(Eu)=0. 46~0. 78),10000×Ga/Al=2. 85~2. 47,反映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可作为阿尔泰碰撞造山作用结束的标志。另外,这些岩体ε_(Hf)(t)值介于+4. 04~+11. 78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分别变化于880~694Ma、923~633Ma、875~555Ma、1030~635Ma,揭示其源区主要由新元古代幔源物质或新生地壳组成。结合区域上同时代、同构造位置富碱性(A型)花岗岩研究结果,认为青河中酸性岩体成因与地幔岩浆底侵早期下地壳有关,是新元古代玄武质物质再熔,并发生结晶分异的结果。因此,阿尔泰造山带于早二叠世(286~280Ma)已经结束了碰撞造山作用,处于伸展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造山带 早二叠世 碰撞后伸展 青河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西北缘柯牙吾齐超镁铁岩的发现及成因
14
作者 赵民 贺永康 +5 位作者 荆德龙 李侃 隋清霖 赵晓健 周凯 金谋顺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7-797,共11页
西昆仑西北缘柯牙吾齐超镁铁岩的发现对于西昆仑西段构造演化研究和相关矿产资源的探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该超镁铁岩7件样品进行了镜下鉴定、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超镁铁岩呈断续脉状产出,岩性主要为蛇纹石化辉橄岩;具有相对... 西昆仑西北缘柯牙吾齐超镁铁岩的发现对于西昆仑西段构造演化研究和相关矿产资源的探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该超镁铁岩7件样品进行了镜下鉴定、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超镁铁岩呈断续脉状产出,岩性主要为蛇纹石化辉橄岩;具有相对低SiO_(2)(42.14%~47.43%)、低TiO_(2)(0.03%~0.24%)、高MgO(24.69%~31.22%)、高FeO^(T)(7.05%~11.65%)、贫碱(K_(2)O+Na_(2)O=0.55%~0.88%)的特征;Mg^(#)值为79.98~86.70;样品的m/f比值介于3.96~7.82;样品中稀土总量(∑REE)不高(11.41×10^(-6)~17.84×10^(-6)),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为2.81~5.69;δEu显示弱的Eu正异常;相容元素Ni、Cr和Co含量高。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U、Sr和Pb,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P、Zr、Hf、Ti等,显示轻稀土富集的特征。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认为,晚三叠世,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引起碰撞后伸展,来自亏损地幔岩浆受前期俯冲流体或者熔体改造,沿着深断裂上侵,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最终形成柯牙吾齐超镁铁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镁铁岩 地球化学 成因 碰撞后伸展 柯牙吾齐 西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伯阳石英正长斑岩的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丁守卓 罗金海 +3 位作者 程佳孝 韩奎 王师迪 尤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7-254,共8页
西秦岭天水市伯阳乡北部出露的流纹岩(小河子火山岩)及其南侧出露的次火山岩石英正长斑岩在现有的文献中均认为是同源岩浆活动的产物,但是并未对次火山岩进行过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本文对次火山岩的研究表明,该石英正长斑岩... 西秦岭天水市伯阳乡北部出露的流纹岩(小河子火山岩)及其南侧出露的次火山岩石英正长斑岩在现有的文献中均认为是同源岩浆活动的产物,但是并未对次火山岩进行过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本文对次火山岩的研究表明,该石英正长斑岩具有高SiO2(71.34%-72.32%,平均为71.67%)、高(Na2O+K2O)(9.13%-9.68%,平均为9.44%)、低TiO2(0.19%-0.21%)、MgO和铝弱过饱和(A/CNK=1.04-1.12)的特征,属于弱过铝质的碱性亚碱性花岗岩系列岩石,具有Ⅰ型花岗岩的特征。该石英正长斑岩轻稀土强烈富集,(La/Yb)N值=27.5-31.5(平均29.5),Eu明显负异常(δEu=0.11-0.14,平均0.12);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U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HFS)Nb、P、HREE等则相对亏损,显示壳源特征。对石英正长斑岩进行的锆石U-Pb LA-ICP-MS同位素年代学测定获得了206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209.3±5.8)Ma(MSWD=16),说明石英正长斑岩形成于晚三叠世,而不是前人认为的古近纪。石英正长斑岩具有与小河子火山岩中流纹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二者的形成时代基本一致,是晚三叠世期间在碰撞后伸展背景下西秦岭酸性火山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小河子火山岩 石英正长斑岩 流纹岩 古近纪 晚三叠世 碰撞后伸展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卡尔却卡地区中志留世A型花岗岩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海福 何书跃 +5 位作者 张爱奎 孙金磊 严正平 刘金龙 张亮 钱烨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80-1393,共14页
东昆仑造山带西部卡尔却卡地区出露大量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对其展开岩相特征、锆石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年龄为425±2.3 Ma,表明其形成于中志留世。岩石具有高SiO 2(69.0%~71.2%)和K 2 O(4.3%~5.54%... 东昆仑造山带西部卡尔却卡地区出露大量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对其展开岩相特征、锆石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年龄为425±2.3 Ma,表明其形成于中志留世。岩石具有高SiO 2(69.0%~71.2%)和K 2 O(4.3%~5.54%)含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和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强烈的负Eu异常(Eu/Eu=0.40~0.51)特征。岩石较低的Cr、Ni含量(Cr=13.81×10^(-6)~32.9×10^(-6),Ni=5.48×106~12.05×10^(-6))、低的Ce/Pb(2.01~4.19)和Nb/U(4.1~7.57)值,表明该岩体来自上地壳的部分熔融。岩体高10000Ga/Al值(3.22~3.42)、Zr+Nb+Ce+Y元素含量(459×10^(-6)~656×10^(-6))和锆石饱和温度(827~881℃),表明其为A型花岗岩。构造图解和高的Y/Nb值(2.93~3.15)指示,该岩体为A 2型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伸展背景。结合区域岩浆岩的时空分布,表明东昆仑造山带从中志留世开始进入碰撞后伸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中志留世 碰撞后伸展 卡尔却卡 东昆仑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土墩铜镍硫化物矿床成岩时代及岩石成因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继平 王晖 +10 位作者 廖群安 张雄华 罗婷 王杰杰 孟秦宇 陈恩科 闫江涛 晁旭 张志敏 胡奎 柳小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54,共11页
东天山土墩岩体侵位于上石炭统梧桐窝子组中,与围岩呈热接触变质关系,该岩体由纯橄岩、方辉橄榄岩、堆晶二辉橄榄岩、辉长岩及角闪辉长岩组成。岩石以拉斑系列为主,少量钙碱性系列,镁铁质岩m/f比值均大于0.5,属铁质基性岩。球粒陨石标... 东天山土墩岩体侵位于上石炭统梧桐窝子组中,与围岩呈热接触变质关系,该岩体由纯橄岩、方辉橄榄岩、堆晶二辉橄榄岩、辉长岩及角闪辉长岩组成。岩石以拉斑系列为主,少量钙碱性系列,镁铁质岩m/f比值均大于0.5,属铁质基性岩。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平坦型,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Sr、Ba、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及Th,适度亏损Zr、Hf。过渡元素蛛网图显示为"W"形的分配型式(Ti正异常、Cr、Ni负异常),为地幔岩派生的岩浆结晶分异所形成。对土墩角闪辉长岩进行锆石LA-ICP-MS法测年,结果为(298.37±0.94)Ma(MSWD=0.038)。结合黄山地区花岗岩特征及东天山北部A型花岗岩形成时代,显示岩体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的构造环境,为岩石圈伸展减薄期软流圈物质上涌且减压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超镁铁质岩 锆石U-PB年龄 岩石成因 碰撞后伸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图古日格金矿床二叠纪侵入岩锆石U-Pb年龄与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丁成武 戴盼 +5 位作者 聂凤军 张照录 彭云彪 张更信 李大鹏 申颖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6-256,共21页
对内蒙古图日格金矿区内的侵入岩开展了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图古日格矿区内的似斑状花岗岩、花岗岩、角闪石岩和蚀变闪长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264.5±1.4 Ma、278.7±1.0Ma、280.6±1.3... 对内蒙古图日格金矿区内的侵入岩开展了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图古日格矿区内的似斑状花岗岩、花岗岩、角闪石岩和蚀变闪长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264.5±1.4 Ma、278.7±1.0Ma、280.6±1.3 Ma和288.0±2.6 Ma,均侵位于二叠纪。图古日格金矿床的成矿年龄(268~259 Ma)与矿区内的似斑状花岗岩的活动时间(276~265 Ma)相似,而且矿床的矿体均产出在似斑状花岗岩中或附近,指示它们之间可能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图古日格金矿床内的二叠纪侵入岩为一套双峰式侵入岩,矿区内的侵入岩都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均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Sr、Pb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轻稀土元素较富集和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较低的特点。这些侵入岩虽然具有类似俯冲带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但这可能仅仅反映了岩石源区受到了俯冲作用的影响,不足以制约其构造背景。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双峰式侵入岩组合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图古日格金矿床及矿区内的二叠纪侵入岩形成的构造背景是碰撞后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定年 碰撞后伸展 二叠纪 侵入岩 图古日格 兴蒙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巴隆地区羊粪沟中酸性岩脉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晓波 王连训 +2 位作者 马昌前 朱煜翔 王珂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3-676,共24页
为探讨东昆仑东段巴隆羊粪沟地区中酸性岩脉的成因和演化,对采自该区的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定年和主、微量元素测定。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正长花岗岩脉和闪长玢岩脉分别形成于(239.5±1.2)、(239.0±1.8)和(236.4±2.... 为探讨东昆仑东段巴隆羊粪沟地区中酸性岩脉的成因和演化,对采自该区的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定年和主、微量元素测定。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正长花岗岩脉和闪长玢岩脉分别形成于(239.5±1.2)、(239.0±1.8)和(236.4±2.5)Ma,均为中三叠世岩浆活动产物。其中正长花岗岩脉富硅(SiO2平均值为76.06%)、富碱,K_(2)O/Na_(2)O为1.67,分异指数高(平均93.4);闪长玢岩脉相对贫碱,其K_(2)O/Na_(2)O为0.63,Mg#值较高(平均49)。岩石成因研究表明,正长花岗岩脉为高钾钙碱性高分异I型花岗岩,是古老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分异演化作用的产物;闪长玢岩脉是由下地壳角闪岩类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与幔源岩浆发生均匀混合形成。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认为,阿尼玛卿洋在中三叠世晚期已经闭合,暗示东昆仑东段已进入造山后伸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造山带 巴隆地区 中酸性岩脉 中三叠世 碰撞后伸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点苍山印支期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武利民 彭头平 +3 位作者 范蔚茗 董晓涵 彭世利 廖冬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63-1380,共18页
滇西三江造山带属于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沙江-哀牢山构造带作为古特提斯的演化产物之一,记录了古特提斯洋演化的重要信息。然而,关于该带古特提斯洋的属性、时空演化方式和最终闭合的精细时间仍没有得到很好的约束。本文选择... 滇西三江造山带属于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沙江-哀牢山构造带作为古特提斯的演化产物之一,记录了古特提斯洋演化的重要信息。然而,关于该带古特提斯洋的属性、时空演化方式和最终闭合的精细时间仍没有得到很好的约束。本文选择金沙江与哀牢山构造带衔接处的点苍山中部偏东北和南部地区的花岗质岩石开展详细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以及全岩主-微量元素研究。锆石定年和Hf同位素结果显示,点苍山南部的片麻状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240.3±1.4Ma,对应的ε_(Hf)(t)值为-16.2~-8.7;中部偏东北的两个淡色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241.2±2.3 Ma和240.1±2.2 Ma,对应的ε_(Hf)(t)值分别为-12.0~-5.5和-15.2~-11.7。元素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显示,点苍山南部的片麻状花岗岩属于A型花岗岩,起源于该区新元古代变基性岩的部分熔融;而中部偏东北的淡色花岗岩显示出典型的S型花岗岩属性,为泥质碎屑岩在中-低温条件下脱水部分熔融而成。进一步结合整个金沙江-哀牢山岩浆-变质-构造和沉积作用的研究结果,精细地刻画了金沙江-哀牢山古特提斯洋的属性及其闭合和碰撞后开启的时限,即金沙江-哀牢山洋在晚二叠世之前开始发生俯冲,整个洋盆的闭合在254Ma已经完成,并不是前人认为的由东南向西北剪刀式逐步闭合;洋盆闭合后的陆-陆碰撞发生在254~247Ma,247Ma峰期碰撞后俯冲的特提斯洋壳发生断离,247~220Ma整个造山带进入碰撞后的伸展阶段。我们在点苍山新识别的A型花岗岩为造山带碰撞后伸展作用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 A型花岗岩 碰撞后伸展 点苍山地体 古特提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