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子板块西北缘碧口微地块新元古代大陆弧岩浆作用:来自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8
1
作者 秦利 裴先治 +8 位作者 李佐臣 李瑞保 裴磊 刘成军 周海 王盟 赵少伟 陈有炘 高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6-709,共24页
扬子板块西北缘碧口微地块内部发育有较多的新元古代基性—中酸性侵入岩体。对碧口微地块勉略宁地区出露的新元古代二里坝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二里坝花岗闪长岩2件样品的206Pb/2... 扬子板块西北缘碧口微地块内部发育有较多的新元古代基性—中酸性侵入岩体。对碧口微地块勉略宁地区出露的新元古代二里坝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二里坝花岗闪长岩2件样品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821.3±5.5)Ma和(822.6±5.8)Ma;二里坝花岗闪长岩主体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Ti、Nb、Ta等,为I型花岗岩;稀土元素总含量(质量分数)为(81.5~147.3)×10^(-6),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右倾型,具弱的正Eu异常(0.92~1.26);锆石εHf(t)为-14.06~-7.38,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2.25~1.90 Ga。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二里坝花岗闪长岩主要是由下地壳变基性岩部分熔融形成,是与俯冲相关的新元古代大陆弧环境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岩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俯冲 新元古代 碧口微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板块西北缘碧口微地块南华系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物源示踪 被引量:8
2
作者 毛帆 裴先治 +7 位作者 李瑞保 李佐臣 裴磊 刘成军 赵少伟 高峰 陈有炘 周海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57,共17页
扬子板块西北缘碧口微地块红岩沟地区碧口群火山岩系之上发育有南华—震旦纪沉积盖层,但南华系的沉积时代尚缺乏依据,其物源及构造背景也仍无定论。本文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对南华系上部含砾岩系中的长石砂岩进行了碎屑锆石... 扬子板块西北缘碧口微地块红岩沟地区碧口群火山岩系之上发育有南华—震旦纪沉积盖层,但南华系的沉积时代尚缺乏依据,其物源及构造背景也仍无定论。本文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对南华系上部含砾岩系中的长石砂岩进行了碎屑锆石测年研究,结果表明碎屑锆石的年龄可以分为两组:(1)新元古代晚期年龄组(750~800Ma),峰值年龄为795Ma;(2)新元古代早中期年龄组(820~920Ma),该组有明显峰值,峰值年龄为850Ma。碎屑锆石最小年龄组平均年龄为750Ma,即南华系上部含砾岩系沉积时代不老于750Ma,结合地层序列中的层位关系,认为该地层的沉积时代可能为晚南华世。综合研究认为,南华系上部含砾岩系物源具多源性,主要来自扬子板块西北缘碧口微地块内部和南侧后龙门山构造带、汉南-米仓山微地块的新元古代中酸性岩浆岩,北侧勉略构造带出露的岩浆岩可能也为该地层提供了少量的物源,其沉积事件对应于新元古代中晚期(~810Ma)碧口微地块及扬子板块西北缘后碰撞-裂解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板块西北缘 碧口微地块 南华系 碎屑锆石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勉略宁地区黑木林-硖口驿新元古代镁铁质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3
作者 刘静远 裴先治 +8 位作者 李瑞保 裴磊 李佐臣 刘成军 赵少伟 王盟 陈有炘 周海 赵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421-2440,共20页
对于扬子板块西北缘新元古代早—中期(835~720 Ma)岩浆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尚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对陕南勉略宁地区碧口微地块内黑木林-硖口驿SSZ型(俯冲带上盘型)蛇绿混杂岩中的辉长岩、辉长闪长岩和变安山质玄武岩分别进行了锆石LA-ICP-MS... 对于扬子板块西北缘新元古代早—中期(835~720 Ma)岩浆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尚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对陕南勉略宁地区碧口微地块内黑木林-硖口驿SSZ型(俯冲带上盘型)蛇绿混杂岩中的辉长岩、辉长闪长岩和变安山质玄武岩分别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岩石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木瓜园辉长岩和变安山质玄武岩属岛弧拉斑玄武岩系列,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均呈右倾型,具有微弱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显示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而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等),与岛弧岩浆岩相似。黑木林、硖口驿辉长闪长岩属钙碱性系列。黑木林辉长闪长岩具与Bonin弧前玻安质岩石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具较高的SiO_(2)含量(54.27%~56.79%)、MgO含量(11.10%~17.04%)和较低的TiO_(2)含量(0.08%~0.19%),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以及弱的Zr、Hf正异常等特征。硖口驿辉长闪长岩MgO含量较低(4.24%~8.91%),略低于玻安质岩石,其N-MORB(正常洋中脊玄武岩)标准化微量元素蜘蛛网图与Bonin弧前玻安岩类似,富集LILE、亏损HFSE,具低的Ti/Zr比值等特征,属于过渡类型的类玻安质岩石。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黑木林-硖口驿SSZ型蛇绿混杂岩的原岩形成时代为835~830左右。其中木瓜园辉长岩、黑木林和硖口驿辉长闪长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835±4 Ma、830±2 Ma和830±11 Ma。结合前人关于扬子板块西北缘新元古代早—中期构造演化过程的研究,认为扬子板块西北缘在新元古代早—中期(950~720 Ma)处于长期的洋壳东南向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并发育俯冲增生造山作用,且新元古代早期(835~830 Ma)在扬子板块西北缘发生了洋内俯冲,形成黑木林-硖口驿SSZ型蛇绿混杂岩,最终增生拼贴就位于碧口微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板块西北缘 碧口微地块 新元古代 SSZ型蛇绿混杂岩 玻安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