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流固耦合模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鄂加强 张庆玲 +5 位作者 杨文明 刘腾 王曙辉 王红林 苏秀超 左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546-3552,共7页
为避免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风激共振破坏问题,采用流体控制方程建立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流场模型,并将计算得到的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流场流速和压力再加载到聚光器前后表面,对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流固耦合模态进行分析研究。研究... 为避免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风激共振破坏问题,采用流体控制方程建立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流场模型,并将计算得到的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流场流速和压力再加载到聚光器前后表面,对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流固耦合模态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流固耦合场对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模态振型的影响较小,而对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最大变形量的影响较大,但其影响程度随模态阶数的递增而递减;与高度角β=0°时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固有频率相比,高度角β=45°时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固有频率均不同程度地减小,但最大变形量基本上保持不变;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聚光器的上边缘以及4个悬臂梁靠近电机的部分最容易受到损坏,故应提高此部位的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聚光器 流固耦合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AP软件在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2
作者 臧春城 李斌 +2 位作者 李鑫 郑飞 李安定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4年第5期32-33,共2页
进行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结构设计的关键是保证其可靠性和稳定性,为此,本文用VS-AP有限元软件完成了系统结构的设计计算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解决了聚光器配重、改善系统稳定性等问题。
关键词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VSAP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斯特林混凝土储热系统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欣宇 杨晓宏 +3 位作者 曹泽宇 张燕楠 田瑞 张爽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3-219,共7页
设计碟式太阳能斯特林机混凝土储热系统,并对熔融盐及混凝土传热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对混凝土储释热过程进行模拟,运用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得到以下结论:在释热过程,选取290℃为流体出口的有效温度临界值,有效释热时间约2.1 h时,流体... 设计碟式太阳能斯特林机混凝土储热系统,并对熔融盐及混凝土传热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对混凝土储释热过程进行模拟,运用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得到以下结论:在释热过程,选取290℃为流体出口的有效温度临界值,有效释热时间约2.1 h时,流体出口温度约为563 K,释热效率约为71%;高温混凝土和熔融盐沿着流程方向均存在一个温跃层区域,随着时间的延长,温跃层沿着流程方向逐渐向下游偏移,当温跃层移动到出口处时,熔融盐出口温度开始下降,温跃层占据的长度越小,储热系统效率越高;随着导热系数的增加,释热效率及有效释热时间提高。通过TOPSIS对解集进行重新排序分析,最优工况是蓄热量为2885 MJ、换热系数为672 W/(m·K)及储热效率为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碟式太阳能聚光系统 斯特林机 混凝土 储释热 储热 温跃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热化学混合储能装置的储热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源 丁静 +1 位作者 陆建峰 杨建平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53,共4页
结合化学储能和显热储能设计新型太阳能热化学混合储能装置,利用碟式太阳能系统实验研究混合储能装置的储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太阳直射辐射强度约为600W/m2时,储能装置20min即可达到甲烷二氧化碳重整所需温度(750℃),但装置内部温度分... 结合化学储能和显热储能设计新型太阳能热化学混合储能装置,利用碟式太阳能系统实验研究混合储能装置的储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太阳直射辐射强度约为600W/m2时,储能装置20min即可达到甲烷二氧化碳重整所需温度(750℃),但装置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根据储能装置传热规律与聚光太阳能非均匀分布特性建立数值模型,发现储能装置的温度分布和变化规律与实验相符,系统加热过程中温度分布具有不均匀性和非稳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储能 碟式太阳能系统 显热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型斯特林发动机功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晓宏 韩磊 +1 位作者 田瑞 王丽萍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0-535,共6页
为了探究因素对β型斯特林发动机功率的影响,同时研究影响程度及显著性,以Schmidt分析法为基础,对β型斯特林发动机的功率进行理论计算,并针对影响斯特林发动机性能的活塞相位角、行程容积比、死容积比和温度比,利用Matlab编程绘制三维... 为了探究因素对β型斯特林发动机功率的影响,同时研究影响程度及显著性,以Schmidt分析法为基础,对β型斯特林发动机的功率进行理论计算,并针对影响斯特林发动机性能的活塞相位角、行程容积比、死容积比和温度比,利用Matlab编程绘制三维图像,分析两两因素耦合对发动机功率的影响,研究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活塞相位角存在最佳值,且此最佳值随行程容积比、温度比的增加分别呈现减小、增大的趋势;行程容积比越大功率越大,且死容积比越小,行程容积比对功率的影响越大,最佳行程容积比为0.5~1.5;死容积比的增加将导致功率降低,死容积比应小于1.5,而行程容积比的增加会使此降低幅度增大,温度比的增加使此降低幅度减小;功率随温度比的增大而减少,最佳温度比应小于0.5.最后,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4个因素的影响作用大小及显著性,得到温度比和行程容积比相对显著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特林发动机 碟式太阳能发电系统 功率 正交试验设计 Schmidt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特林发动机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许行 宋鸿杰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104-107,共4页
简述了斯特林发动机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介绍了斯特林循环并归纳了斯特林循环的分析方法,阐述了斯特林发动机的特点和应用,并展望了斯特林发动机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斯特林发动机 斯特林循环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