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能谱CT碘图与^(18)F-FDG PET评价肝泡球蚴病生物活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王静
蒋奕
+3 位作者
刘文亚
肖虎
温浩
李婷婷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5-378,共4页
目的:基于能谱CT碘图测量碘值以评价肝脏泡球蚴内部碘值分布情况,结果与PET-CT检查的^(18)F-FDG suv值对照,评价能谱CT在评价肝脏泡球蚴活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8例肝泡球蚴病患者,同期均行能谱CT双能量三期增强扫描及FDG-PET扫...
目的:基于能谱CT碘图测量碘值以评价肝脏泡球蚴内部碘值分布情况,结果与PET-CT检查的^(18)F-FDG suv值对照,评价能谱CT在评价肝脏泡球蚴活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8例肝泡球蚴病患者,同期均行能谱CT双能量三期增强扫描及FDG-PET扫描,获得动脉期(arterial phase,AP),门脉期(portal venous phase,PVP)以及静脉期(venous phase,VP)的能谱CT双能量及PET-CT数据。利用AW4.6后处理工作站获得碘基图及最佳单能图像,分别测定病灶中心、病灶边缘区域、邻近肝实质及正常肝实质的碘值。采用秩和检验比较能谱CT双能增强扫描不同期相、不同组织间碘值差异,采用Sperarman法分析HAE病灶肝实质碘值、CT值,并与PET SUV值的相关性。结果:18例患者共发现18个病灶,18个病灶中经PET-CT证实有13个病灶为有活性的泡状棘球蚴病灶,占病灶总数的72.2%。门脉期及静脉期病灶边缘的碘浓聚程度明显高于病灶的实性成分及正常肝组织,PET-CT所显示的"热结节"在能谱CT上同样可显示为5~10mm厚的连续或不连续的环形强化。动脉期病灶实性成分、病灶边缘、邻近肝实质及正常肝实质的碘值分别为:7.97±1.95mg/ml,5.37±4.28mg/ml,8.26±4.48mg/ml,6.28±2.77mg/ml,门脉期病灶实性成分、病灶边缘、邻近肝实质及正常肝实质的碘值分别为:11.39±1.39mg/ml,13.40±4.70mg/ml,30.82±1.32mg/ml,26.16±1.43mg/ml,静脉期各组织碘值分别为:11.8±1.52mg/ml,12.29±3.76mg/ml,27.74±1.45mg/ml,24.16±1.44mg/ml,病灶实性成分各期碘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灶边缘区域、病灶邻近肝实质及正常肝实质的碘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期病灶邻近肝实质CT值与SUV值无相关性;三期病灶邻近肝实质病灶边缘区碘值与suv值均存在相关性,其中门脉期碘值相关性最高(r=0.873,P<0.001)。结论:能谱CT碘图成像能通过评价泡球蚴内部碘值分布来评价病灶活性,其结果与PET-CT^(18)F-FDGSUV值高度相关,有望作为一种较为实用的常规技术推荐给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摄影
碘图成像
FDG-PET
肝泡状棘球蚴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能谱CT碘图与^(18)F-FDG PET评价肝泡球蚴病生物活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王静
蒋奕
刘文亚
肖虎
温浩
李婷婷
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处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5-378,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260232~~
文摘
目的:基于能谱CT碘图测量碘值以评价肝脏泡球蚴内部碘值分布情况,结果与PET-CT检查的^(18)F-FDG suv值对照,评价能谱CT在评价肝脏泡球蚴活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8例肝泡球蚴病患者,同期均行能谱CT双能量三期增强扫描及FDG-PET扫描,获得动脉期(arterial phase,AP),门脉期(portal venous phase,PVP)以及静脉期(venous phase,VP)的能谱CT双能量及PET-CT数据。利用AW4.6后处理工作站获得碘基图及最佳单能图像,分别测定病灶中心、病灶边缘区域、邻近肝实质及正常肝实质的碘值。采用秩和检验比较能谱CT双能增强扫描不同期相、不同组织间碘值差异,采用Sperarman法分析HAE病灶肝实质碘值、CT值,并与PET SUV值的相关性。结果:18例患者共发现18个病灶,18个病灶中经PET-CT证实有13个病灶为有活性的泡状棘球蚴病灶,占病灶总数的72.2%。门脉期及静脉期病灶边缘的碘浓聚程度明显高于病灶的实性成分及正常肝组织,PET-CT所显示的"热结节"在能谱CT上同样可显示为5~10mm厚的连续或不连续的环形强化。动脉期病灶实性成分、病灶边缘、邻近肝实质及正常肝实质的碘值分别为:7.97±1.95mg/ml,5.37±4.28mg/ml,8.26±4.48mg/ml,6.28±2.77mg/ml,门脉期病灶实性成分、病灶边缘、邻近肝实质及正常肝实质的碘值分别为:11.39±1.39mg/ml,13.40±4.70mg/ml,30.82±1.32mg/ml,26.16±1.43mg/ml,静脉期各组织碘值分别为:11.8±1.52mg/ml,12.29±3.76mg/ml,27.74±1.45mg/ml,24.16±1.44mg/ml,病灶实性成分各期碘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灶边缘区域、病灶邻近肝实质及正常肝实质的碘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期病灶邻近肝实质CT值与SUV值无相关性;三期病灶邻近肝实质病灶边缘区碘值与suv值均存在相关性,其中门脉期碘值相关性最高(r=0.873,P<0.001)。结论:能谱CT碘图成像能通过评价泡球蚴内部碘值分布来评价病灶活性,其结果与PET-CT^(18)F-FDGSUV值高度相关,有望作为一种较为实用的常规技术推荐给临床应用。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摄影
碘图成像
FDG-PET
肝泡状棘球蚴
活性
Keywords
Spectral imaging
Iodine-based material decomposition
FDG-PET
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Activity
分类号
R532.32 [医药卫生—内科学]
R817.4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能谱CT碘图与^(18)F-FDG PET评价肝泡球蚴病生物活性的对比研究
王静
蒋奕
刘文亚
肖虎
温浩
李婷婷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