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青藏高原东北缘西秦岭新生代抬升——天水盆地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 |
王修喜
李吉均
宋春晖
张军
赵志军
高军平
潘美慧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9
|
|
2
|
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法在制约地层年龄中的应用 |
郑德文
张培震
万景林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
2001 |
4
|
|
3
|
乌江流域中-新生代以来构造运动的碎屑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
张君
李长安
孙习林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4
|
沉积物源区剥露历史分析的一种新途径——碎屑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 |
王国灿
|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37
|
|
5
|
西南天山隆起时代的河床砂岩屑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
王丽宁
季建清
孙东霞
徐芹芹
涂继耀
张志诚
韩宝福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3
|
|
6
|
阿尔金—祁连山晚新生代隆升—剥露过程——来自岩屑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的制约 |
徐芹芹
季建清
赵文韬
孙东霞
钟大赉
赵磊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7
|
碎屑颗粒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在沉积物源区剥露历史分析中的应用 |
李振华
陈刚
丁超
杨甫
毛小妮
薛中天
吴奋超
苏海
|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8
|
碎屑颗粒裂变径迹热年代学 |
郑德文
万景林
张培震
袁道阳
李大明
|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9
|
西昆仑及邻区区域构造演化的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龄记录 |
刘函
王国灿
曹凯
孟艳宁
王岸
张克信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6
|
|
10
|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龄记录的构造抬升事件 |
李理
钟大赉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8
|
|
11
|
赞比亚东北部卡萨马-陇都地区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代学特征 |
任军平
王杰
古阿雷
左立波
孙宏伟
贺福清
王少轶
CHIPILAUKA Mukofu
ALPHET PHASKANI Dokowe
EZEKIAH Chikambwe
CHISHIMBA Canisius
DANIEL Malunga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12
|
河砂岩屑磷灰石裂变径迹模拟流域热史——以藏东南察隅河为例 |
孙东霞
钟大赉
季建清
涂继耀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
|
13
|
通过碎屑低温年龄恢复西南天山古高度 |
丁汝鑫
梁世友
何将启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4
|
物源分析方法及研究进展 |
赵红格
刘池洋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514
|
|
15
|
新疆焉耆盆地早侏罗世八道湾期原始沉积边界探讨 |
陈建军
刘池洋
杨兴科
陈建荣
孟献海
韩鹏
|
《中国地质》
CAS
CSCD
|
2007 |
2
|
|
16
|
天水盆地古近纪地层年代及其意义 |
王修喜
李吉均
宋春晖
赵志军
高军平
张军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