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2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哀牢山构造带屏边群变碎屑沉积岩物源信息及区域构造指示:来自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的证据
1
作者 程岩 李大鹏 +1 位作者 涂家润 陈静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09-2022,共14页
云南哀牢山构造带位于扬子板块与印支板块的交界处,其前寒武纪地质记录的构造归属目前仍存在争议。屏边群是哀牢山构造带最重要的前寒武纪变质沉积地层之一,理清屏边群变质沉积岩的物源信息对恢复哀牢山构造带前寒武纪地质记录的构造归... 云南哀牢山构造带位于扬子板块与印支板块的交界处,其前寒武纪地质记录的构造归属目前仍存在争议。屏边群是哀牢山构造带最重要的前寒武纪变质沉积地层之一,理清屏边群变质沉积岩的物源信息对恢复哀牢山构造带前寒武纪地质记录的构造归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屏边群碎屑锆石的U-Pb年龄和Lu-Hf同位素数据,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碎屑锆石的来源,探讨了屏边群的最老沉积时代、物源信息及对区域的构造指示。结果表明,根据最年轻的5颗岩浆成因碎屑锆石,屏边群的沉积时代不老于新元古代末期(~565 Ma),而并非之前认识的新元古代中期。锆石U-Pb年龄及不同时代锆石εHf(t)值均有较大的分布范围,表明屏边群的物源区呈现出强烈的多源性,其特征的~0.8 Ga及~1.8 Ga的年龄峰与扬子地块西缘同时代沉积记录一致,暗示扬子地块西缘为屏边群碎屑物质的主要物源区。结合哀牢山构造带内哀牢山-藤条河断裂以东早古生代碎屑沉积岩锆石年龄结构的一致性,证明自前寒武纪末期至早古生代,区域持续接收扬子地块西缘源区物质贡献。因此,哀牢山构造带内藤条河断裂以东至屏边地区均属于扬子西地块南缘的延伸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边群 锆石 u-pb年龄 LU-HF同位素 源区信息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拗陷中生代成盆构造背景与天山造山带古地貌演变——多剖面碎屑锆石U-Pb年龄限定
2
作者 黄少英 雷钰薇 +6 位作者 罗彩明 段云江 亢茜 吴鸿翔 王子一 章凤奇 程晓敢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5-669,共15页
库车拗陷位于天山造山带东南缘,其中生代成盆构造背景和古地貌长期存在争议。本文通过系统搜集和分析库车拗陷的拜城、黑英山、库车河等中生界剖面碎屑锆石样品16件、共计1406个U-Pb测年数据,与来自伊犁和准噶尔南缘的中生代盆地的17件... 库车拗陷位于天山造山带东南缘,其中生代成盆构造背景和古地貌长期存在争议。本文通过系统搜集和分析库车拗陷的拜城、黑英山、库车河等中生界剖面碎屑锆石样品16件、共计1406个U-Pb测年数据,与来自伊犁和准噶尔南缘的中生代盆地的17件碎屑锆石样品的U-Pb年龄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探讨了库车拗陷中生代成盆构造背景和天山造山带古地貌格局演变。结果表明,库车拗陷的主要物源区为南天山和部分中天山南缘,伊犁盆地中生代沉积物的主要来自于伊犁—中天山和部分南天山区域,而准噶尔盆地南缘则主要接受来自北天山的沉积物。碎屑锆石的物源记录到3期的物源转变,物源转变时期分别位于早三叠世、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库车拗陷在中生代经历了两阶段成盆过程,三叠纪挤压构造事件之后,晚三叠世—中侏罗世为伸展裂陷盆地,晚白垩世以来为拗陷盆地,区域上发生由挤压到伸展再到挤压的构造转换。天山造山带中生代早期隆起地貌主要是中天山,白垩纪晚期受挤压,南天山快速隆升,总体上天山造山带古地貌对其两侧中生代盆地构成显著的分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拗陷 中生代 锆石u-pb年龄 成盆构造背景 古地貌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三塘湖盆地中侏罗统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对铀成矿的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珉 周玉 +4 位作者 苏飞 袁彦伟 朱永胜 邢建磊 杨鱼帆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2-758,共17页
三塘湖盆地汉水泉地区是东准噶尔地区砂岩型铀矿找矿的有利地段,为揭示该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沉积物物源体系,分析地层铀源条件,对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砂岩开展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西山... 三塘湖盆地汉水泉地区是东准噶尔地区砂岩型铀矿找矿的有利地段,为揭示该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沉积物物源体系,分析地层铀源条件,对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砂岩开展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西山窑组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于晚古生代,2个样品年龄峰值分别为328 Ma和340 Ma,碎屑锆石ε_(Hf)(t)为8.9~14.7,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690~415 Ma之间;头屯河组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可划分出238~163 Ma、505~259 Ma和1950~744 Ma 3个区间段,碎屑锆石ε_(Hf)(t)为-6.5~12.1,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1709~575 Ma之间。物源分析表明西山窑组砂岩物源单一,主要来自于研究区西部卡拉麦里—麦钦乌拉和野马泉地区;头屯河组砂岩物源相对复杂,除了有来自于卡拉麦里地区的碎屑物质外,还接受了其他区域的物源供给。二者之间碎屑锆石年龄特征的突变,代表了东准噶尔地区中侏罗世一次剧烈的构造变形事件,物源特征指示汉水泉地区中侏罗统地层铀含量相对有限,铀源是限制该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锆石 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 铀成矿物源 东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闽河流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
作者 朱心怡 黄湘通 +3 位作者 刘梦佳 杨守业 赵希林 靳国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I0002,共17页
河流碎屑锆石U-Pb年龄组成能够综合反映锆石源区所经历的构造、岩浆与变质活动,是指示沉积物物源以及从源到汇过程的理想示踪剂。然而,一些基于现代河流碎屑锆石的研究认为,锆石年龄谱信号受到沉积物搬运、分选、混合过程的影响,并不能... 河流碎屑锆石U-Pb年龄组成能够综合反映锆石源区所经历的构造、岩浆与变质活动,是指示沉积物物源以及从源到汇过程的理想示踪剂。然而,一些基于现代河流碎屑锆石的研究认为,锆石年龄谱信号受到沉积物搬运、分选、混合过程的影响,并不能真实反映物源。本文以浙闽流域7条代表性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揭示其碎屑锆石U-Pb年龄的分布特征,并结合全样粒度、碎屑锆石粒度与形态学分析,探究水动力分选对流域锆石年龄谱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浙闽河流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钱塘江碎屑锆石U-Pb年龄以80~180 Ma、190~524 Ma、677~916 Ma三个主要区间为特征;椒江具有一个125 Ma左右燕山期的年龄峰;瓯江碎屑锆石以113~190 Ma和1707~1897 Ma两个年龄区间为特征;闽江碎屑锆石存在76~244 Ma、374~457 Ma、732~816 Ma、1622~1935 Ma四个主要年龄区间;木兰溪以100 Ma的白垩纪峰与142 Ma的侏罗纪峰为特征;晋江流域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在78~175 Ma;九龙江存在75~120 Ma、120~180 Ma和192~313 Ma三个年龄区间。其中,燕山期120~180 Ma侏罗纪—白垩纪年龄区间在所有流域中均有发现。结合流域构造、火山岩与沉积地层信息,本文认为研究区碎屑锆石年龄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中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引发的中国东部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相关。此外,锆石等效球径与形态学研究发现研究区河流的锆石粒度大小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指示了是物源而非水动力分选对锆石年龄谱有显著影响。然而,锆石磨圆度与锆石年龄呈现出锆石年龄越老,磨圆度越高的趋势,表明长期搬运和沉积旋回过程对锆石年龄谱的解译存在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u-pb年龄 颗粒形态 物源分析 浙闽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雷鸣盆地鹿母湾组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对物源及构造环境的启示
5
作者 赵朝霞 许德如 +5 位作者 官军 单强 陈根文 陈晓清 黄沁怡 王智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9-1127,I0003-I0016,共33页
海南岛雷鸣盆地鹿母湾组的确切沉积时限和沉积物来源是研究的空白区域。本文选取雷鸣盆地鹿母湾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岩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旨在限定其沉积时限及物质来源,并探讨其沉积构造环境。鹿母湾组... 海南岛雷鸣盆地鹿母湾组的确切沉积时限和沉积物来源是研究的空白区域。本文选取雷鸣盆地鹿母湾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岩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旨在限定其沉积时限及物质来源,并探讨其沉积构造环境。鹿母湾组碎屑沉积岩的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峰(113.3 Ma)与侵入其中的花岗闪长岩岩体年龄(~107 Ma)限定鹿母湾组沉积时限为109.9~113.3 Ma。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鹿母湾组碎屑沉积岩的分异指数(ICV)为0.78~1.52(平均值0.96)、化学风化指数(CIA)为51.11~73.45(平均值65.27),反映其源区岩石具有中等成熟度并经历了弱的化学风化作用。结合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及相关比值(如La、Th、Sc、Zr、Hf、∑REE及δEu)、源区判别图和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本文认为鹿母湾组碎屑沉积岩可能沉积于活动大陆边缘相关的盆地,主要来源于同时代的长英质火山岩或火山物质,少量碎屑来自华南内陆和海南岛早古生代岩浆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鸣盆地 鹿母湾组 地球化学 锆石u-pb HF同位素 沉积时限 物源 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北部马鬃岭铝土矿床中富锂铝质粘土岩碎屑锆石U-Pb年龄、Lu-Hf同位素特征及其对锂源的制约 被引量:2
6
作者 罗伟 李生红 +3 位作者 袁余洋 湛波 杨仕江 彭静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7-293,共17页
为研究贵州北部马鬃岭铝土矿床中富锂铝质粘土岩的物源体系及其锂的来源,对出露于大竹园组顶部的该类岩石进行了锆石U-Pb定年、Lu-Hf同位素及锆石微量元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富锂铝质粘土岩中碎屑锆石普遍发育岩浆振荡环带,为造山作用/... 为研究贵州北部马鬃岭铝土矿床中富锂铝质粘土岩的物源体系及其锂的来源,对出露于大竹园组顶部的该类岩石进行了锆石U-Pb定年、Lu-Hf同位素及锆石微量元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富锂铝质粘土岩中碎屑锆石普遍发育岩浆振荡环带,为造山作用/弧作用相关的岩浆岩类锆石。碎屑锆石U-Pb年龄从早泥盆世到太古宙(411~3001 Ma)均有分布,具627~879 Ma和925~1018 Ma两个主峰及539~602 Ma一个次峰。ε_(Hf)(t)值为-27.61~7.03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分布在1242~3387 Ma之间。结合碎屑锆石U-Pb-Hf同位素、微量元素特征及区域地质对比,认为富锂铝质粘土岩中碎屑锆石最主要的初始物源区为南岭-云开地体、江南造山带西段新元古代岩浆岩,其锂可能来源于江南造山带西段桂北-黔东地区860~750 Ma的基性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铝质粘土岩 锆石 LU-HF同位素 u-pb年龄 马鬃岭铝土矿 贵州北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和盆地河流碎屑锆石U-Pb年龄特征、Hf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构造和地壳演化的启示
7
作者 艾尼卡尔·艾克帕尔 陈岳龙 +1 位作者 梁乾坤 康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4-1020,共17页
为揭示青海共和盆地沉积源区构造活动和地壳演化历史,应用LA-MC-ICP-MS技术,对共和盆地曲什安河与西河河漫滩沉积物中的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得出碎屑锆石U-Pb年龄可分为5组:309~172 Ma、471~368 Ma、943~737 Ma、236... 为揭示青海共和盆地沉积源区构造活动和地壳演化历史,应用LA-MC-ICP-MS技术,对共和盆地曲什安河与西河河漫滩沉积物中的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得出碎屑锆石U-Pb年龄可分为5组:309~172 Ma、471~368 Ma、943~737 Ma、2368~1698 Ma、2543~2453 Ma。结合研究区构造-岩浆事件得出,曲什安河与西河河漫滩碎屑沉积物是西秦岭地块在不同时期提供的结果。碎屑锆石U-Pb年龄存在2个主要峰值,约236 Ma和约403 Ma,反映了古特提斯洋和原特提斯洋在不同部分的俯冲导致陆块碰撞,形成强烈岩浆事件的地质记录,碰撞后伸展阶段出现裂谷和新生洋盆。Hf同位素组成特征揭示,源区地壳在2.7~1.3 Ga经历了主要增生期,形成现今地壳的84%。ε_(Hf)(t)值为-14.7~+15.0,Hf亏损模式年龄在3.6~0.24Ga范围内,表明源区基底存在古太古代古老地壳物质。约0.5 Ga以来,地壳增长以古老地壳物质再循环为主,并在0.28 Ga左右地壳停止了生长。依据前人公式计算了曲什安河与西河河漫滩碎屑沉积物物源区各时期的重熔/增生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盆地 锆石 u-pb年龄 LU-HF同位素 大陆地壳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盆地晚古生代碎屑锆石U-Pb年龄特征及其对周缘造山带的响应
8
作者 许军 付强 杨文涛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143,共12页
目的为探讨晚古生代华北盆地与周缘造山带盆山系统演化过程,开展华北盆地晚古生代碎屑锆石U-Pb年龄特征及其对周缘造山带的响应研究。方法本文收集华北盆地晚古生代碎屑锆石U-Pb年龄数据,通过大规模的数据整理与统计,并与周缘造山带演... 目的为探讨晚古生代华北盆地与周缘造山带盆山系统演化过程,开展华北盆地晚古生代碎屑锆石U-Pb年龄特征及其对周缘造山带的响应研究。方法本文收集华北盆地晚古生代碎屑锆石U-Pb年龄数据,通过大规模的数据整理与统计,并与周缘造山带演化相结合,分析板缘造山带构造活动对华北克拉通盆地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华北盆地晚石炭世本溪组地层碎屑锆石年龄主要峰值为310,440 Ma;早二叠世太原组—上石盒子组碎屑锆石年龄有5个主要峰值,分别为310,300,440,~1850,~2500 Ma;晚二叠世石千峰组碎屑锆石年龄有5个主要峰值,分别为260,310,440,~1850,~2500 Ma。晚石炭世,华北盆地内部沉积物主要来自秦岭造山带,来自内蒙古隆起的沉积物主要分布在华北盆地北缘;早二叠世末期,来自内蒙古隆起的沉积物进积到华北盆地南部边缘,实现了“南高北低”到“北高南低”的构造转换;晚二叠世,秦岭造山带再次向华北盆地内部提供沉积物,指示了盆地南部隆升。结论物源区的演变指示了华北北缘兴蒙造山带持续增强的造山作用以及华北南缘秦岭造山带内部勉略洋盆伸展—俯冲造山的构造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盆地 晚古生代 锆石 u-pb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辽裂陷槽基底陆壳生长事件——来自长城系碎屑锆石U-Pb年龄和Lu—Hf同位素的启示
9
作者 李文奇 刘汇川 +3 位作者 刘小平 于志琪 王艺壬 王莹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5-1352,共18页
华北克拉通大陆地壳生长已有大量研究,但对于被巨厚沉积盖层覆盖的燕辽裂陷槽基底地壳生长的问题前人讨论较少。笔者等以燕辽裂陷槽基底之上的长城系沉积岩为研究对象,统计了燕辽裂陷槽内长城系地层中碎屑锆石年龄频谱和Lu—Hf同位素数... 华北克拉通大陆地壳生长已有大量研究,但对于被巨厚沉积盖层覆盖的燕辽裂陷槽基底地壳生长的问题前人讨论较少。笔者等以燕辽裂陷槽基底之上的长城系沉积岩为研究对象,统计了燕辽裂陷槽内长城系地层中碎屑锆石年龄频谱和Lu—Hf同位素数据,探讨长城系地层沉积年龄、碎屑锆石沉积源区和地壳生长事件等科学问题。同位素年龄将燕辽裂陷槽长城系沉积年龄约束为1680 Ma,代表着燕辽裂陷槽的开启时间。燕辽裂陷槽长城系碎屑锆石年龄频谱主要显示为2.7~2.5 Ga和2.2~1.9 Ga两个阶段,Hf同位素ε_(Hf)(t)表现为高的正值区间0.1~34.6。通过对比长城系碎屑锆石与华北克拉通结晶基底的U-Pb定年、Lu—Hf同位素ε_(Hf)(t)和T_(DM2)模式年龄数据,推测燕辽裂陷槽长城系沉积物源为燕辽裂陷槽下伏基底。结合碎屑锆石U-Pb定年、ε_(Hf)(t)值和T_(DM2)模式年龄数据,我们认为燕辽裂陷槽下伏基底中元古代前地壳生长有3个峰值,分别为2.7~2.5 Ga,2.2~1.9 Ga和1.7~1.6 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辽裂陷槽 长城系 长城群 锆石 u-pb年龄 Lu—Hf同位素 陆壳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东段阿里河地区倭勒根群吉祥沟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物源分析
10
作者 徐立明 郑吉林 +3 位作者 孙汉骁 刘意仁 李志鹏 贾立明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5-759,I0005-I0007,共18页
兴蒙造山带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早古生代构造演化过程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尤其是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弧盆系的拼贴关系和基底属性争论已久。本文选取兴蒙造山带东段阿里河地区倭勒根群吉祥沟组浅变质碎屑岩为研究对象,运用... 兴蒙造山带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早古生代构造演化过程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尤其是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弧盆系的拼贴关系和基底属性争论已久。本文选取兴蒙造山带东段阿里河地区倭勒根群吉祥沟组浅变质碎屑岩为研究对象,运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方法,探讨吉祥沟组的物质来源和构造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采自西陵梯林场附近的变质含砾石英砂岩样品Hb170241最年轻锆石年龄组的加权平均值为(406±4)Ma,主要峰值年龄为462 Ma;采自嘎仙蛇绿构造混杂岩带附近的变质砂岩样品Hb170253最年轻的单颗粒锆石年龄为(427±4)Ma,主要峰值年龄为466 Ma,与区域上吉祥沟组碎屑锆石主要峰值年龄相当。2件变质含砾长石石英砂岩样品的SiO_(2)含量为88.43%~90.39%,SiO_(2)/Al_(2)_(3)值为14.24~16.86,7件变质长石石英砂岩样品的SiO_(2)含量为63.83%~69.68%,平均为66.95%,SiO_(2)/Al_(2)_(3)值为3.99~5.26;微量元素显示,吉祥沟组浅变质碎屑岩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和高场强元素Th、U。综合分析认为,阿里河地区吉祥沟组沉积时代不早于406 Ma,但时间跨度可能从寒武纪至早泥盆世,其物源区主要为额尔古纳地块内成熟度较低且成分复杂的长英质岩石源区,但不排除多宝山岛弧对其沉积的贡献,其记录了呼玛—海拉尔弧后盆地的沉积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 吉祥沟组 锆石u-pb年龄 LA-ICP-MS 物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天山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属性及亲缘性: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约束
11
作者 尼加提·阿布都逊 阿比旦·阿力木江 +1 位作者 黄鹏 甘敬民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344,共22页
南天山位于中亚造山带与塔里木克拉通的交界处,其构造属性及亲缘性长期存在争议。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在限定地层最大沉积年龄和鉴别古块体构造亲缘性等方面行之有效。本文对南天山乌什塔拉地区两件碎屑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 南天山位于中亚造山带与塔里木克拉通的交界处,其构造属性及亲缘性长期存在争议。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在限定地层最大沉积年龄和鉴别古块体构造亲缘性等方面行之有效。本文对南天山乌什塔拉地区两件碎屑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依据3颗最小有效年龄的加权平均值,限定研究区砂岩和片岩的最大沉积年龄分别为312±1.4 Ma和373±1.7 Ma。与柯坪塔格构造带同时代地层对比,两件样品的碎屑锆石年龄谱均以古生代年龄峰值为主,且与伊犁—中天山地块岩浆弧年龄分布规律一致,但缺乏塔里木克拉通的标志性构造—热事件年龄信息,表明塔里木并非其物源区。在物源分析基础上,结合区域岩石组合及其构造样式,认为研究区碎屑岩是南天山增生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天山古大洋岩石圈向北俯冲消减作用的物质记录。在晚古生代期间,南天山属于伊犁—中天山地块南缘汇聚板块边缘的一部分,而非塔里木克拉通北缘的被动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沉积物源 构造属性 增生杂岩 南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赞皇杂岩翁城地区长城系常州沟组砂岩碎屑锆石U-Pb-Hf同位素研究
12
作者 王乐乐 刘平华 +5 位作者 周万蓬 杜利林 杨崇辉 张文 曹秋香 陈丽梅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7-775,共39页
常州沟组是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古元古代变质基底上最早的沉积盖层之一,其碎屑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素特征分析对探讨长城系形成时代、源区特征以及基底演化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对华北克拉通中部赞皇杂岩瓮城地区长城系常州沟组... 常州沟组是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古元古代变质基底上最早的沉积盖层之一,其碎屑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素特征分析对探讨长城系形成时代、源区特征以及基底演化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对华北克拉通中部赞皇杂岩瓮城地区长城系常州沟组底部砂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碎屑锆石U-Pb定年和LA-MC-ICP-MS碎屑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砂岩样品中碎屑锆石主要年龄峰值约为2 500 Ma,推断其碎屑物质主要来自于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变质基底,而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1 822 Ma,结合赞皇杂岩变质基底普遍经历了1 850~1 800 Ma变质作用以及区域上上覆大红峪组火山岩中1 635 Ma结晶锆石年龄,限定瓮城地区长城系常州沟组沉积时代为1 800~1 635 Ma。砂岩样品中碎屑锆石的εHf(t)值变化于-6.8~+5.2之间,相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峰值约为2 820 Ma,结合赞皇杂岩已发表的2 900~2 700 Ma岩浆锆石和碎屑锆石Hf同位素结果,进一步表明2 900~2 700 Ma为赞皇杂岩地壳生长最主要的时期。综合太行山中南部地区已发表的长城系常州沟组的沉积学与新的年代学数据,推测赞皇杂岩瓮城地区长城系常州沟组沉积于陆内裂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赞皇杂岩 常州沟组 锆石 u-pb-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物源示踪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曾广骅 陈旸 +1 位作者 许国强 梁定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626-6641,共16页
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海砂资源丰富、经济价值巨大,对其物质来源却缺乏系统研究。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为该区域海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和昌化江入海口1 471粒碎屑锆石开展了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微区元素地球... 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海砂资源丰富、经济价值巨大,对其物质来源却缺乏系统研究。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为该区域海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和昌化江入海口1 471粒碎屑锆石开展了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微区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年龄范围在3.45 Ga~82 Ma,具有99、241、252 Ma 3个主要年龄峰值,以及113、155、325、357 Ma 4个次要年龄峰值;昌化江入海口具有2.3 Ga~96 Ma的年龄范围,存在101、244、254 Ma 3个主要年龄峰值,以及122、266、281、307、342 Ma 4个次要年龄峰值。结果表明: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沉积物以具有~99 Ma的显著年龄峰,并缺乏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喜山期年龄峰为识别标志,海南岛应是其主要物源区,区内丰富的海砂资源来源于海南岛内岩浆岩和沉积岩的风化剥蚀和搬运沉积;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与昌化江沉积物年龄峰值的差异,指示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沉积物并非单纯来源于近源昌化江输入,也在北部湾逆时针环流的作用下接受琼西南部河流的物源贡献;更新昌化江入海口的碎屑锆石年龄组成,新识别出的380~310 Ma年龄群,可作为昌化江流域物源的识别标志;本次碎屑锆石年龄频谱特征与海南岛经历的多次重要地质事件相吻合,有助于了解海南岛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西部海域 海砂 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 物源示踪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敦化地区万宝岩组碎屑锆石U-Pb-Hf同位素组成:对区域构造演化的制约
14
作者 关子成 裴福萍 +1 位作者 魏敬洋 李鹏屹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4-1279,共16页
为制约古亚洲洋在吉林东部地区的最终闭合时间,本文选取吉林省敦化地区万宝岩组变质粉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的碎屑锆石微量元素组成和U-Pb-Hf同位素研究,确定了万宝岩组的沉积时限和物源区特征,并通过碎屑锆石微量元素获得晚古生代... 为制约古亚洲洋在吉林东部地区的最终闭合时间,本文选取吉林省敦化地区万宝岩组变质粉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的碎屑锆石微量元素组成和U-Pb-Hf同位素研究,确定了万宝岩组的沉积时限和物源区特征,并通过碎屑锆石微量元素获得晚古生代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万宝岩组由互层的大理岩、变质粉砂岩和变质细砂岩组成,碎屑锆石定年结果显示,万宝岩组最年轻峰值年龄约为316 Ma,此外还存在355、398、1 842和2 360 Ma的峰值年龄。其中,古生代碎屑锆石(409~312 Ma)以具有负的εHf(t)值(-15.32~-1.60)及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的TDM2年龄(2 293~1 480 Ma)为特征,侵入万宝岩组闪长岩体的时期为276 Ma。综合研究认为,敦化地区万宝岩组沉积时限为312~276 Ma,即早二叠世时期,其沉积时限和岩石组合特征可与延边地区的庙岭组相对比。万宝岩组中的古生代碎屑锆石来自华北板块太古宙—古元古代结晶基底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其中古元古代碎屑锆石(62.9%)的大量出现,暗示敦化地区或/和附近地区存在华北板块前寒武纪的结晶基底。通过地壳厚度计算表明,敦化地区和内蒙古地区晚古生代的地壳厚度变化趋势一致,说明二者晚古生代的演化历史趋于同步。约245 Ma地壳厚度达到最大(80 km),暗示了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北缘 晚古生代 锆石 u-pb-Hf同位素 地壳厚度 万宝岩组 古亚洲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源区及其构造背景分析——来自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51
15
作者 王盟 罗静兰 +3 位作者 李杪 白雪晶 程辰 闫辽伟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746-2758,共13页
通过LA-(MC)ICP-MS碎屑锆石微区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型铀矿层进行了同位素定年物源示踪研究。结果显示,四个样品的锆石年龄分布均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总体呈现出2500~2300Ma,2000~1750Ma... 通过LA-(MC)ICP-MS碎屑锆石微区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型铀矿层进行了同位素定年物源示踪研究。结果显示,四个样品的锆石年龄分布均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总体呈现出2500~2300Ma,2000~1750Ma和450~250Ma三个主峰值年龄与2300~2000Ma、1750~1400Ma的次峰期年龄。年代学对比研究揭示,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的物源主要来自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阴山地块和中部造山带北部的TTG片麻岩、麻粒岩和孔兹岩,以及海西期的大量火成岩体。碎屑锆石的εHf(t)值由负到正,变化范围较大,显示了古老地壳的再循环过程。其中,1.9Ga和2.5Ga的部分锆石其Hf分析点位于亏损地幔线附近,指示该时期有新生地壳的形成。锆石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分布范围3.8~0.7Ga,但集中于3.0~2.3Ga,在2.8~2.6Ga出现一峰值,说明华北克拉通地壳主要形成于中、新太古代。本文所获得的锆石Hf同位素模式年龄与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的Hf和Nd同位素模式年龄分布特征非常接近,而与东部陆块有很大差别,从而进一步证实了东、西部陆块在古元古代拼合之前是独立发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物源 构造背景 砂岩型铀矿 东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开地区变质沉积岩碎屑锆石U-Pb年龄、Lu-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16
作者 韩坤英 许可娟 +4 位作者 高林志 丁孝忠 任留东 刘燕学 庞健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939-2956,共18页
华夏陆块西南部云开地块变质杂岩主要由天堂山岩群和云开群以及古生代花岗质岩石组成。天堂山岩群主要由片麻岩、变粒岩、石英岩等岩石组成,变质程度较深;云开群主要由片岩、板岩、千枚岩、变质砂岩等岩石组成。应用LA-ICP-MS U-Pb微区... 华夏陆块西南部云开地块变质杂岩主要由天堂山岩群和云开群以及古生代花岗质岩石组成。天堂山岩群主要由片麻岩、变粒岩、石英岩等岩石组成,变质程度较深;云开群主要由片岩、板岩、千枚岩、变质砂岩等岩石组成。应用LA-ICP-MS U-Pb微区定年和Lu-Hf同位素分析以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本文对天堂山岩群和云开群变质沉积岩进行了研究。在阴极发光图像中,变质沉积岩的锆石显示岩浆震荡环带,但普遍遭受重结晶改造及存在变质增生边。由于变质增生边普遍较窄,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几乎都在具岩浆环带和重结晶结构的成分域上完成的。具岩浆环带和重结晶结构的成分域的Th/U比值普遍大于0.1。年龄变化从>3000~500Ma,但主要集中在600~1200Ma之间,主峰值为960Ma左右。碎屑锆石的ε_(Hf)(t)值在-25.6~15.4之间,两阶段Hf模式年龄在972~4496Ma之间。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LREE富集,HREE亏损,具有较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55~0.71),天堂山岩群与云开群REE配分模式一致,反映源区物质相似,主要来源于花岗质地壳物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可得出如下结论:天堂山岩群与云开群形成时代没有明显差别,虽然它们在变质变形方面存在较明显区别;天堂山岩群和云开群沉积时代为古生代早期-新元古代;格林威尔期岩浆岩为主要物源区,新元古代时期华夏陆块处于格林威尔造山带内与之相邻;华夏陆块存在太古宙古老陆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开地区 锆石 年龄 LU-HF同位素 天堂山岩群 云开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及其源区意义 被引量:41
17
作者 谢静 吴福元 丁仲礼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23-528,共6页
通过对浑善达克沙地末次冰盛期(LGM)以来沙样的碎屑锆石原位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的分析,并与周围可能源区的岩石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进行对比,发现浑善达克沙样的U-Pb年龄主要可以分为3组(2.6~2.3Ga,2.2~1.6Ga和显生宙100~500Ma)... 通过对浑善达克沙地末次冰盛期(LGM)以来沙样的碎屑锆石原位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的分析,并与周围可能源区的岩石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进行对比,发现浑善达克沙样的U-Pb年龄主要可以分为3组(2.6~2.3Ga,2.2~1.6Ga和显生宙100~500Ma)。其中较老的两组和具有负ε_(Hf)(T)值的显生宙锆石可能来源于华北克拉通北部的燕山褶皱带,而具有正ε_(Hf)(T)值的显生宙锆石可能来源于中亚造山带东部。现代沙和LGM沙具有相同的锆石U-Pb年龄谱和ε_(Hf)(T)组成特征。同时,与蒙古中南部和塔里木中部沙样进行对比,发现蒙古中南部沙样主要来源于中亚造山带的显生宙高山,而塔克拉玛干沙漠在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上与浑善达克沙地存在较大的差异,表明西部的大沙漠对东部沙地的贡献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源区 锆石 u-pb年龄 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头屯河地区砂岩型铀矿铀源区及其成矿构造背景分析--来自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10
18
作者 耿英英 刘章月 +4 位作者 何中波 黄少华 郭强 许强 宋继叶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3-409,共17页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多能源矿产产出盆地之一,而准噶尔盆地南缘头屯河地区也是我国砂岩型铀矿找矿的优选区段,为了厘定头屯河地区砂岩型铀矿赋矿层位沉积期的源区位置、母岩岩性及时代,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头屯河地区砂岩...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多能源矿产产出盆地之一,而准噶尔盆地南缘头屯河地区也是我国砂岩型铀矿找矿的优选区段,为了厘定头屯河地区砂岩型铀矿赋矿层位沉积期的源区位置、母岩岩性及时代,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头屯河地区砂岩型铀矿赋矿层中的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建立了碎屑锆石的U-Pb年龄及Hf模式年龄谱系。通过与周缘岩浆活动时代对比,并结合古流向数据进一步分析赋矿层位沉积期的源区位置及母岩岩性,讨论砂岩型铀矿的铀源条件。对采自侏罗系和下白垩统的4个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锆石年龄分析表明:碎屑锆石U-Pb年龄存在140~180 Ma、240~320 Ma、340~420 Ma、440~480 Ma四个主峰值年龄段,年龄较平均的分布在210~480 Ma宽泛的区间内。研究表明头屯河地区早侏罗世物源来自北天山;中侏罗世物源来自中、南天山;中侏罗晚期开始转变为以北天山为主;早白垩世物源大部分来自中、北天山,少量来自博格达山地区。砂岩型铀矿化层铀源主要来自南侧天山地区的古生代中酸性火成岩,其成矿作用应该发生在盆地处于较稳定的构造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砂岩型铀矿 铀源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的形成与演化历史:来自河流沉积物地球化学及其碎屑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的证据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兆 陈岳龙 +2 位作者 刘长征 古远 李大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7-283,共17页
通过对发源于北祁连造山带北段、中段、南段河流沉积物地球化学与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的系统研究,确定河流沙、泥沙质微量元素平均组成与大陆上地壳平均值基本一致。一般沙质成分由于石英的稀释作用使其微量元素含量稍低于... 通过对发源于北祁连造山带北段、中段、南段河流沉积物地球化学与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的系统研究,确定河流沙、泥沙质微量元素平均组成与大陆上地壳平均值基本一致。一般沙质成分由于石英的稀释作用使其微量元素含量稍低于大陆上地壳平均值,泥沙质成分的微量元素含量一般稍高于大陆上地壳均值。北祁连造山带河流碎屑沉积物As、Sb、Cu、Zn等元素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大陆上地壳的平均含量,可能指示北祁连硫化物矿床成矿具有良好的前景。河流碎屑沉积物Sm-Nd同位素组成得到的Nd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为1.89~1.12Ga,平均为1.68Ga;北段、中段河流沙质部分的Nd同位素亏损地幔模式年龄比相对较细的泥沙质部分的老,说明河流近源古老地壳基底组分更多;而南段的部分河流则相反,说明近源有更多的新生地壳组分。锆石U-Pb年龄结果表明,北祁连造山带最强的岩浆作用发生于新元古代—晚古生代早期(650~400Ma),此期间形成的锆石占全部锆石的31%,它们主要记录了北祁连洋壳的俯冲消减、陆-陆碰撞及碰撞后的壳内岩浆作用过程。太古宙古老基底组分在北祁连造山带存在,但所占比例极低,它们可能以碎屑组分存在于古元古代的北大河岩群等变质基底中。新太古代到古元古代(2700~1700Ma)期间形成的锆石占全部锆石的~34%,此期间是北祁连基底的主要形成阶段。古元古代末到新元古代(1700~650Ma)期间形成的锆石占全部锆石的17%,它们可能代表着古祁连洋盆的主要形成阶段。锆石Hf同位素组成确定的北祁连由亏损地幔增生物质到地壳主要发生于3.2~2.0Ga、2.0~1.0Ga这两个时间段,650Ma以后基本没有增生地壳组分的加入。不同地段河流碎屑锆石U-Pb年龄有些差别,北段的北大河中最老基底组分所占比例最高,而南段河流中的古老基底组分比例相对较低,印证了古祁连洋是从东南向西北拉开的过程,西北段在俯冲消减及碰撞过程中有较多古老地壳基底组分的参与。晚古生代晚期—三叠纪期间北祁连仍存在较弱的岩浆作用。由Nd同位素比值与Nd含量、Na_2O/K_2O比值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证明北祁连河流沉积物是最古老的基底长英质组分、较老的基底镁铁质组分或其熔融产物、古祁连洋壳镁铁质组分或其熔融产物三者混合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 河流沉积物 地球化学 锆石 u-pb年龄 HF同位素组成 地壳形成与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五佛山群沉积时代和物源区分析: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29
20
作者 胡国辉 赵太平 +1 位作者 周艳艳 杨阳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26-342,共17页
河南嵩山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 其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主要由新太古代登封群表壳岩、TTG质片麻岩和古元古代嵩山群石英岩, 以及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的花岗质岩石组成。五佛山群角度不整合覆盖于登封群和嵩山群之上, 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 河南嵩山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 其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主要由新太古代登封群表壳岩、TTG质片麻岩和古元古代嵩山群石英岩, 以及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的花岗质岩石组成。五佛山群角度不整合覆盖于登封群和嵩山群之上, 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 夹少量的粉砂质页岩和薄层灰岩, 为该地区太古宙-古元古代结晶基底之上分布广泛的第一沉积盖层。探讨其沉积时代和物质来源, 对揭示华北克拉通南缘前寒武纪地壳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并可为华北南缘前寒武纪地层框架的建立和对比提供依据。本文对五佛山群底部马鞍山组两个石英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进行LA-ICP-MS U-Pb年龄测定, 获得最年轻的207Pb/206Pb年龄分别为(1732±11) Ma和(1655±22) Ma, 说明五佛山群形成时代的下限为古元古代晚期, 与华北克拉通南缘熊耳群火山-沉积岩系之后的其他沉积盖层年代相当。五佛山群碎屑锆石207Pb/206Pb年龄范围为2816~1655 Ma, 主要集中于2100~1800 Ma之间(约占60%), 年龄主峰值为(1.93±0.10) Ga, 部分年龄分布于2500~2100 Ma之间(约占24%), 说明其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于古元古代的地质体, 相比华北克拉通其他地区同时代的沉积地层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结果, 本区来自太古宙的物源极少。五佛山群马鞍山组碎屑锆石的U-Pb年龄反映了嵩山地区在1.93 Ga左右发生过重要的构造-热事件, 与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中期发生的变质作用时间(约1.91 Ga)一致。碎屑锆石εHf(t)值为-14.3~4.6, Hf的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布于2363~3672 Ma之间, 明显大于其207Pb/206Pb年龄, 大部分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集中于2.50 Ga和2.80 Ga地壳演化线区域内, 揭示了新太古代为华北克拉通南缘重要的陆壳生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佛山群 锆石 U—Pb年龄 源区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