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物源示踪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曾广骅 陈旸 +1 位作者 许国强 梁定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626-6641,共16页
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海砂资源丰富、经济价值巨大,对其物质来源却缺乏系统研究。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为该区域海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和昌化江入海口1 471粒碎屑锆石开展了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微区元素地球... 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海砂资源丰富、经济价值巨大,对其物质来源却缺乏系统研究。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为该区域海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和昌化江入海口1 471粒碎屑锆石开展了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微区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年龄范围在3.45 Ga~82 Ma,具有99、241、252 Ma 3个主要年龄峰值,以及113、155、325、357 Ma 4个次要年龄峰值;昌化江入海口具有2.3 Ga~96 Ma的年龄范围,存在101、244、254 Ma 3个主要年龄峰值,以及122、266、281、307、342 Ma 4个次要年龄峰值。结果表明: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沉积物以具有~99 Ma的显著年龄峰,并缺乏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喜山期年龄峰为识别标志,海南岛应是其主要物源区,区内丰富的海砂资源来源于海南岛内岩浆岩和沉积岩的风化剥蚀和搬运沉积;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与昌化江沉积物年龄峰值的差异,指示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沉积物并非单纯来源于近源昌化江输入,也在北部湾逆时针环流的作用下接受琼西南部河流的物源贡献;更新昌化江入海口的碎屑锆石年龄组成,新识别出的380~310 Ma年龄群,可作为昌化江流域物源的识别标志;本次碎屑锆石年龄频谱特征与海南岛经历的多次重要地质事件相吻合,有助于了解海南岛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西部海域 海砂 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 物源示踪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羌塘盆地基底的地质构造演化:来自侏罗纪雁石坪群砂岩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江涛 梁斌 +3 位作者 何文劲 徐刚 文龙 谢启兴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6-1226,共11页
羌塘盆地作为青藏高原面积最大的中—新生代盆地,是揭示特提斯域演化的关键区域,其构造属性与演化历史备受关注。然而,长期以来对于盆地是否具有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以及其地质构造演化等问题一直存分歧。雁石坪群作为羌塘盆地分布最广,地... 羌塘盆地作为青藏高原面积最大的中—新生代盆地,是揭示特提斯域演化的关键区域,其构造属性与演化历史备受关注。然而,长期以来对于盆地是否具有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以及其地质构造演化等问题一直存分歧。雁石坪群作为羌塘盆地分布最广,地层出露最全的一套侏罗纪地层,其碎屑沉积物中包含了大量关于羌塘盆地地质构造演化的重要信息。为此笔者选择位于羌塘盆地东部唐古拉山北麓温泉地区雁石坪群砂岩进行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以期为解决羌塘盆地基底的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依据。8件砂岩样品429个有效测试点的年龄结果显示,雁石坪群碎屑锆石的年龄时间跨度大,自新太古代至中侏罗世晚期(2668~166 Ma),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可分为10个年龄组。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对年龄值大于486 Ma碎屑锆石年龄组进行了重点分析探讨,认为羌塘盆地具有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其形成的主要时期为1974~1666 Ma,且结晶基底还遭受了后期地质构造作用的改造,先后经历了与Columbia超级大陆、Rodinia超大陆演化相关的构造热事件、格林威尔—晋宁构造岩浆运动、泛非运动等一系列地质构造演化,支持了羌塘地块属冈瓦纳大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雁石坪群 锆石 LA-ICP-MS u-pb测年 基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天山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属性及亲缘性: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约束
3
作者 尼加提·阿布都逊 阿比旦·阿力木江 +1 位作者 黄鹏 甘敬民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344,共22页
南天山位于中亚造山带与塔里木克拉通的交界处,其构造属性及亲缘性长期存在争议。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在限定地层最大沉积年龄和鉴别古块体构造亲缘性等方面行之有效。本文对南天山乌什塔拉地区两件碎屑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 南天山位于中亚造山带与塔里木克拉通的交界处,其构造属性及亲缘性长期存在争议。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在限定地层最大沉积年龄和鉴别古块体构造亲缘性等方面行之有效。本文对南天山乌什塔拉地区两件碎屑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依据3颗最小有效年龄的加权平均值,限定研究区砂岩和片岩的最大沉积年龄分别为312±1.4 Ma和373±1.7 Ma。与柯坪塔格构造带同时代地层对比,两件样品的碎屑锆石年龄谱均以古生代年龄峰值为主,且与伊犁—中天山地块岩浆弧年龄分布规律一致,但缺乏塔里木克拉通的标志性构造—热事件年龄信息,表明塔里木并非其物源区。在物源分析基础上,结合区域岩石组合及其构造样式,认为研究区碎屑岩是南天山增生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天山古大洋岩石圈向北俯冲消减作用的物质记录。在晚古生代期间,南天山属于伊犁—中天山地块南缘汇聚板块边缘的一部分,而非塔里木克拉通北缘的被动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沉积物源 构造属性 增生杂岩 南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中白云山(广州‒博罗)片麻状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和Hf-O同位素特征
4
作者 杨东生 傅斌 程浩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9-751,I0028,I0029,共15页
华南早古生加里东造山运动产生了大量的过铝质花岗岩,对这些花岗岩形成与壳幔相互作用关系的认识仍存在分歧。白云山地区是联系云开地体和武夷地体的重要枢纽,地表露头分布着众多加里东期片麻状花岗岩。本文对两个片麻状花岗岩进行了LA-... 华南早古生加里东造山运动产生了大量的过铝质花岗岩,对这些花岗岩形成与壳幔相互作用关系的认识仍存在分歧。白云山地区是联系云开地体和武夷地体的重要枢纽,地表露头分布着众多加里东期片麻状花岗岩。本文对两个片麻状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O同位素分析,旨在明确有关岩体母岩浆的深部源区属性及地幔对成岩的物质贡献。广州帽峰山和博罗下峒的花岗岩形成年龄分别为449.5±2.5 Ma和426.0±4.7 Ma,结合前人资料,白云山地区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时间可大致约束在450~430 Ma之间,对应加里东造山带构造转换(约400 Ma)的前后时间段。下峒花岗岩中3个锆石捕虏晶的年龄为496±8.5 Ma,有关的岩浆活动或地壳深熔作用代表着华南早古生代郁南运动在白云山地区的响应。帽峰山花岗岩锆石ε_(Hf)(t)值和δ^(18)O值分别为–4.4~–0.9和3.58‰~7.26‰,反映其母岩浆衍生自区内中元古代中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下峒花岗岩中岩浆锆石ε_(Hf)(t)值和δ^(18)O值分别为–20.4~–1.8和8.32‰~11.2‰,且含丰富的残留锆石和少量捕虏晶锆石,表明其岩浆源区主体为新太古‒早中元古代地壳,但有更晚形成地壳物质的明显同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加里东造山带 白云山 花岗岩 锆石u-pb年代学 HF-O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古生代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西秦岭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制约与启示
5
作者 李程昊 陈正乐 +4 位作者 霍海龙 潘家永 王永 王文宝 王慎刚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7-637,共21页
秦岭造山带位于扬子与华北克拉通之间,经历了古生代-早中生代多阶段演化过程,完整记录了扬子−华北克拉通的碰撞造山历史。在物源、岩石地球化学、岩浆活动及大地构造等领域已积累大量研究成果,但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晚古生代... 秦岭造山带位于扬子与华北克拉通之间,经历了古生代-早中生代多阶段演化过程,完整记录了扬子−华北克拉通的碰撞造山历史。在物源、岩石地球化学、岩浆活动及大地构造等领域已积累大量研究成果,但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晚古生代洋盆演化等关键问题仍存争议,主要有以下观点:商丹洋的闭合时间为早志留世、石炭纪与印支期;勉略洋初始俯冲时间为早石炭世、晚二叠世、晚二叠世末以及晚于早三叠世。岷县寨上地区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古生代地层广泛发育,是研究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历史的重要窗口。对该区出露的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开展系统采样,依次实施锆石单矿物分选、制靶、抛光及阴极发光(CL)图像拍摄,利用LA-ICP-MS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分析。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对西秦岭岷县寨上地区出露的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开展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以限定秦岭造山带古生代构造演化历史及沉积过程。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岷县寨上地区西汉水群双狼沟组和巴都组具有相似的碎屑锆石年龄组成。泥盆系西汉水群双狼沟组碎屑锆石的主要年龄峰值为794 Ma,最年轻年龄峰值为448 Ma,以新元古代年龄组(746~880 Ma)为特征。下石炭统巴都组碎屑锆石主要年龄峰值为818 Ma,最年轻年龄峰值为390 Ma,以新元古代年龄组(750~901 Ma)为特征。下二叠统十里墩组中段碎屑锆石主要年龄峰值为443 Ma,最年轻年龄峰值为443 Ma,以早古生代年龄组(409~464 Ma)为特征。通过对比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碎屑锆石U-Pb年龄相对概率分布曲线及碎屑锆石年龄峰与构造背景关系图(对比对象包括北秦岭造山带、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发现:寨上地区泥盆系双狼沟组与石炭系巴都组具有一致的碎屑物质来源,其物源主要来自扬子克拉通,其次来自北秦岭造山带,且构造背景均属于裂谷盆地。而二叠系十里墩组中段碎屑物质则主要来源于北秦岭造山带,其构造背景为弧后盆地。结合研究结果以及秦岭造山带、华北克拉通、扬子克拉通、商丹洋和勉略洋的相对位置综合判断可知,岷县寨上地区在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期间处于裂谷盆地环境,至早二叠世转变为弧后盆地,这标志着勉略洋在此期间完成了由大洋扩张到大洋俯冲消亡的转换。此外,还限定勉略洋打开时间晚于早石炭世,商丹洋闭合时间早于晚泥盆世。这为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以及商丹洋的闭合时间和勉略洋初始俯冲时间提供了新的证据和年代学约束,有助于帮助恢复构建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LA-ICP-MSu-pb年代学 物质来源 沉积环境 西秦岭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构造带屏边群变碎屑沉积岩物源信息及区域构造指示:来自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的证据
6
作者 程岩 李大鹏 +1 位作者 涂家润 陈静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09-2022,共14页
云南哀牢山构造带位于扬子板块与印支板块的交界处,其前寒武纪地质记录的构造归属目前仍存在争议。屏边群是哀牢山构造带最重要的前寒武纪变质沉积地层之一,理清屏边群变质沉积岩的物源信息对恢复哀牢山构造带前寒武纪地质记录的构造归... 云南哀牢山构造带位于扬子板块与印支板块的交界处,其前寒武纪地质记录的构造归属目前仍存在争议。屏边群是哀牢山构造带最重要的前寒武纪变质沉积地层之一,理清屏边群变质沉积岩的物源信息对恢复哀牢山构造带前寒武纪地质记录的构造归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屏边群碎屑锆石的U-Pb年龄和Lu-Hf同位素数据,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碎屑锆石的来源,探讨了屏边群的最老沉积时代、物源信息及对区域的构造指示。结果表明,根据最年轻的5颗岩浆成因碎屑锆石,屏边群的沉积时代不老于新元古代末期(~565 Ma),而并非之前认识的新元古代中期。锆石U-Pb年龄及不同时代锆石εHf(t)值均有较大的分布范围,表明屏边群的物源区呈现出强烈的多源性,其特征的~0.8 Ga及~1.8 Ga的年龄峰与扬子地块西缘同时代沉积记录一致,暗示扬子地块西缘为屏边群碎屑物质的主要物源区。结合哀牢山构造带内哀牢山-藤条河断裂以东早古生代碎屑沉积岩锆石年龄结构的一致性,证明自前寒武纪末期至早古生代,区域持续接收扬子地块西缘源区物质贡献。因此,哀牢山构造带内藤条河断裂以东至屏边地区均属于扬子西地块南缘的延伸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边群 锆石 u-pb年龄 LU-HF同位素 源区信息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地区林西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对古亚洲洋闭合时间的约束
7
作者 李文强 王涛 +1 位作者 贾建亮 蔡芃睿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93-2008,共16页
内蒙古东部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南部,区域内的上二叠统林西组记录了古亚洲洋的闭合。由于碎屑锆石潜在物源区具有非唯一性,且在同一地层中锆石年龄分布存在差异,导致对林西组物源的解释存在南北双向混合物源和北部单向物源两种观点。... 内蒙古东部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南部,区域内的上二叠统林西组记录了古亚洲洋的闭合。由于碎屑锆石潜在物源区具有非唯一性,且在同一地层中锆石年龄分布存在差异,导致对林西组物源的解释存在南北双向混合物源和北部单向物源两种观点。本研究对内蒙古陶海营子地区林西组三个砂岩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定年,锆石年龄范围为1647~251 Ma。采用最年轻锆石颗粒群年龄2σ不确定度加权平均法(YGC 2σ)计算林西组最大沉积年龄为257.7±0.7 Ma。结合区域内报道的林西组上覆老龙头组凝灰岩锆石U-Pb年龄为251.5±2.2 Ma,将林西组的沉积时代限定为晚二叠世。所有样品的碎屑锆石年龄分布具有一致性,表明该剖面林西组物源无明显变化。综合区域内碎屑锆石年龄数据,揭示了中亚造山带东南部林西组物源存在空间分异:北段沉积物来源于缝合带以北,中段表现出南北双向混合的物源特征,南段则来源于缝合带以南的物源区。基于前人研究,本文认为晚古生代双向俯冲的古亚洲洋,最终于晚二叠世通过“软碰撞”方式沿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上二叠统林西组 锆石u-pb年龄 物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东南部淮南地区晚前寒武纪寿县组碎屑岩粒度特征及锆石U-Pb年代学分析
8
作者 顾承串 赵嘉祺 +3 位作者 詹润 李澳晨 邓世纪 余博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7-799,I0008-I0019,共35页
寿县组是华北克拉通东南部广泛发育的一套前寒武纪碎屑岩地层,长期以来对其沉积时限的认识有较大分歧。由于寿县组上、下相邻层位中均产有丰富宏体藻类化石,因而查明其岩性特征、沉积环境、沉积时限以及沉积物源等方面内容对认识晚前寒... 寿县组是华北克拉通东南部广泛发育的一套前寒武纪碎屑岩地层,长期以来对其沉积时限的认识有较大分歧。由于寿县组上、下相邻层位中均产有丰富宏体藻类化石,因而查明其岩性特征、沉积环境、沉积时限以及沉积物源等方面内容对认识晚前寒武纪古地理变迁、生物地层层序对比以及沉积大地构造演化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寿县组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确定淮南地区寿县组的出露位置、岩性和层序特征,采集5处岩石样品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和粒度分析,并开展了LA-ICP-MS碎屑锆石U-Pb年龄测定,以分析寿县组的沉积环境、沉积时限以及沉积物源特征。研究表明,寿县组是一套中-厚层钙质细碎屑岩偶夹中-薄层泥质岩沉积序列,粒度分析结果显示其沉积粒度属于细砂岩与粗粉砂岩过渡类型,粒度组成中以悬浮搬运组分为主,跳跃搬运组分较少,成熟度较高,沉积水动力条件较弱,结合海绿石矿物的出现以及萨胡判别函数计算结果推断寿县组沉积处于临滨带和过渡带之间的陆棚环境。5个样品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分别为(962±25)Ma、(963±31)Ma、(954±25)Ma、(952±24)Ma和(976±26)Ma。淮南地区寿县组最年轻一组碎屑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953±9)Ma,结合徐州—淮北地区侵入相当层序中的基性岩床群943~876 Ma的侵入年龄,将寿县组沉积时间限定在953~943 Ma。淮南地区寿县组碎屑锆石年龄频谱显示1.8 Ga以来的锆石数量占比具有逐步增多的趋势,并且富含1.2~1.0 Ga的年龄,综合分析认为寿县组主要的沉积物源应来自与华北克拉通曾经相连的陆块或陆块群,但不能排除华北克拉通内部可能为次要的物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县组 粒度分析 锆石u-pb定年 最大沉积时间 沉积物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川井坳陷巴彦花组砂岩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对物源及砂岩型铀矿勘查的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何泽宇 陈磊 +6 位作者 李成元 樊松浩 薄海军 高琪 苏攀云 刘伟 靖安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203,共18页
早白垩世是二连盆地演化的一个重要演化阶段,其构造环境与沉积物源的探讨对该盆地铀矿成因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笔者以二连盆地西部川井坳陷下白垩统巴彦花组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下白垩统巴彦花... 早白垩世是二连盆地演化的一个重要演化阶段,其构造环境与沉积物源的探讨对该盆地铀矿成因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笔者以二连盆地西部川井坳陷下白垩统巴彦花组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下白垩统巴彦花组下部与上部具有不同年龄峰值,其下部为1800~2100 Ma的主年龄峰值;其上部为250~330 Ma的主年龄峰值,综合区域内各地质体年代学研究,认为巴彦花组沉积物质来源主要为宝音图隆起、索伦山隆起和狼山-白云鄂博隆起。结合钻孔综合测井结果,认为下白垩统巴彦花组下部具有较高的U含量,可作为研究区及周边寻找砂岩型铀矿的主要目标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井坳陷 二连盆地 下白垩统 锆石LA-ICP-MS u-pb定年 砂岩型铀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昭通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碎屑锆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10
作者 刘建清 何利 +3 位作者 胡志中 冉敬 陆俊泽 何佳伟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36,共18页
锆石是一种高度稳定矿物,一旦形成,将会保留形成时源区的信息。即使再次受到部分熔融或变质作用影响,所携带的源区信息也不易全部丢失,还能再次记录地质变化的信息。因此,碎屑锆石在沉积地层年代学、沉积物源及源区构造属性研究方面发... 锆石是一种高度稳定矿物,一旦形成,将会保留形成时源区的信息。即使再次受到部分熔融或变质作用影响,所携带的源区信息也不易全部丢失,还能再次记录地质变化的信息。因此,碎屑锆石在沉积地层年代学、沉积物源及源区构造属性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具体实践不仅可以丰富其地质年代学理论,对于重塑盆—山格局及古地理演化也具有重要意义。康滇古陆周缘筇竹寺组已有的研究主要从传统沉积学角度开展了岩相古地理分析,尚未开展碎屑锆石年代学及锆石原位微量元素分析。在古地理研究基础上,笔者等首次开展了康滇古陆东缘滇东北昭通地区筇竹寺组碎屑锆石年代学及锆石微量元素研究。研究表明,筇竹寺组碎屑锆石最新年龄为521 Ma,与中国地层表一致,代表了筇竹寺组底部沉积年龄和中国南方古生代最大海侵时限。筇竹寺组底部黑色泥岩碎屑锆石年龄具有2511~2462 Ma、2061~1700 Ma、1200~550 Ma 3个集中区域,与康滇地区Kenorland古陆、Columbia古陆、Rodinia古陆的聚合、裂解有着密切的关系。筇竹寺组碎屑锆石富集重稀土,一般具正Ce和负Eu异常,Th/U值大多大于0.4,具岩浆锆石特征。其中,格林威尔造山运动及Rodinia古陆裂解产物为筇竹寺组碎屑锆石主要物源。灯影组是筇竹寺组源区最新层位,但岩性为白云岩不能提供碎屑锆石,其上梅树村组地层则缺失。该组碎屑锆石具有花岗岩、基性岩主要来源,且有钾镁煌斑岩、正长岩物源,并反映出多期S型花岗岩作用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北 筇竹寺组 锆石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韩城地区延长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物源指示意义
11
作者 刘旭东 张忠义 +4 位作者 彭恒 刘江燕 丰孝林 张晓磊 王建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1-754,共14页
围绕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中晚三叠世延长组物源演化,以盆地东南部韩城薛峰川地区延长组剖面为研究对象,运用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探讨了韩城地区延长期的物源特征。结果表明,韩城薛峰川地区延长组自下而上不同层段碎屑锆石U-Pb年龄谱峰特... 围绕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中晚三叠世延长组物源演化,以盆地东南部韩城薛峰川地区延长组剖面为研究对象,运用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探讨了韩城地区延长期的物源特征。结果表明,韩城薛峰川地区延长组自下而上不同层段碎屑锆石U-Pb年龄谱峰特征基本一致,峰值段主要集中在晚古生代晚期(250~263 Ma)、古元古宙晚期(1 689~1 774 Ma, 1 867~1 885 Ma)和古元古宙早期(2 490~2 560 Ma),太古宙年龄仅零星分布,而中新元古宙和早古生代年龄均缺失。综合物源对比认为,韩城地区延长期盆地物源主要来自于其东北部的华北克拉通内部及阴山造山带地区,而华北板块南缘及秦岭地区的南部物源特征不明显。这种物源特征与盆地西南部延长期物源复杂多变的特点形成了鲜明对比,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期具有稳定的东北物源特征,推测其南地区在延长期仍存在分隔南部物源的深湖相沉积,该认识对探讨延长期湖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锆石u-pb年代学 物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仲巴地体的板块亲缘性: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24
12
作者 孙高远 胡修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35-1646,共12页
仲巴地体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其南北两侧均为雅鲁藏布蛇绿岩或蛇绿混杂岩。仲巴地体主要由一套断续出露的前寒武系构造基底、古生代和三叠系地层组成,岩性主要包括石英砂岩、含白云母石英岩、泥质石英粉砂岩,白云母方解石片岩和大理岩... 仲巴地体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其南北两侧均为雅鲁藏布蛇绿岩或蛇绿混杂岩。仲巴地体主要由一套断续出露的前寒武系构造基底、古生代和三叠系地层组成,岩性主要包括石英砂岩、含白云母石英岩、泥质石英粉砂岩,白云母方解石片岩和大理岩等。岩相学揭示这套地层总体上为滨浅海-陆棚-外陆棚环境。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表明,锆石年龄出现特征年龄峰值530Ma和950Ma,与西羌塘、特提斯喜马拉雅以及高喜马拉雅地体非常类似,并且950Ma左右的碎屑锆石群具有与上述地体上报道的同期碎屑锆石群相似的εHf(t)值和地壳模式年龄。这种碎屑锆石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特征明显区别于拉萨地体,后者以出现约1170Ma的特殊年龄群为特征。基于碎屑锆石特征和沉积学研究,本文认为仲巴地体属于西羌塘-大印度-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体系,与拉萨地体具有不同的板块构造亲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巴地体 物源区 锆石 年代学 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韦乌卢地块中部变质表壳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宏伟 王杰 +7 位作者 任军平 古阿雷 左立波 刘子江 邢仕 苏晓云 Alphet Phaskani DOKOWE Ezekiah CHIKAMBWE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45-1259,共15页
通过LA-MC-ICP-MS碎屑锆石微区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对班韦乌卢地块中部地区基底变质表壳岩进行了同位素定年及物源示踪研究。结果显示,两件样品的碎屑锆石峰值年龄分布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总体呈现出2490~2059 Ma、2044~1954 Ma、19... 通过LA-MC-ICP-MS碎屑锆石微区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对班韦乌卢地块中部地区基底变质表壳岩进行了同位素定年及物源示踪研究。结果显示,两件样品的碎屑锆石峰值年龄分布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总体呈现出2490~2059 Ma、2044~1954 Ma、1942~1887 Ma、1865~1817 Ma以及1641~1522 Ma五个年龄组,分别与班韦乌卢地块内的构造岩浆事件相吻合。综合区域地质特征与碎屑锆石年龄谱特征分析认为:原岩蚀源区比较复杂,近源区古元古代花岗岩、花岗片麻岩及火山岩是主要的蚀源区。根据碎屑锆石最小年龄1522±23 Ma,推测表壳岩原岩形成时代上限可能为中元古代,而不是之前认为的形成于古元古代。碎屑锆石的εHf(t)值介于-6.26~7.37之间(平均1.37),由负到正变化范围较大,表明它们除来自古老地壳的再循环物质外,还存在新生地壳的物质来源。t_(DM2)峰值年龄出现在2.40~2.50 Ga,说明班韦乌卢地块地壳增生事件主要发生于古元古代,可能与凯诺兰超大陆的聚合过程有关,其晚于全球大陆地壳主增长期,说明了地壳增生的长期性和在地质历史时期增长速度的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C-ICP-MS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表壳岩 班韦乌卢地块 赞比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巴地区新生代碎屑岩物源分析及构造意义:锆石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组成约束
14
作者 韦娉婷 钱鑫 +1 位作者 Junaidi Bin Asis 王岳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2-528,共17页
沙巴地区位于印度‒澳大利亚、太平洋和菲律宾海板块交汇区,其发育的新生代沉积对理解婆罗洲北部的沉积‒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沙巴北部始新世‒中新世碎屑岩开展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碎屑岩包... 沙巴地区位于印度‒澳大利亚、太平洋和菲律宾海板块交汇区,其发育的新生代沉积对理解婆罗洲北部的沉积‒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沙巴北部始新世‒中新世碎屑岩开展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碎屑岩包括岩屑石英砂岩和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其中始新统Trusmadi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峰值为160 Ma和120 Ma,对应年龄群(185~145 Ma和140~100 Ma)的εHf(t)值分别为–15.6~+14.8和+0.6~+12.2,表明源区新生地壳物质贡献明显。始新统‒中新统Crocker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峰值为248 Ma,次要峰值为1860 Ma、438 Ma、280 Ma和120 Ma,主要年龄群(265~220 Ma)的εHf(t)值为–11.9~+9.9。中新统Kudat组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在120 Ma、εHf(t)值(+1.8~+9.0)均为正值,次要峰值174 Ma。本次研究认为Trusmadi组砂岩物源主要受控于越南大叻带和婆罗洲西部中生代花岗质岩及古晋带再循环沉积物,Crocker组主要源自婆罗洲西部和马来半岛东部中生代火成岩,以及沙巴本身。Kudat组砂岩物源主要来自沙巴蛇绿岩及部分巴拉望陆块的再循环沉积物。此外,少量始新世岩浆成因碎屑锆石暗示沙巴地区存在始新世与古南海板块俯冲相关的岩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南海 锆石 LU-HF同位素 物源分析 晚始新世‒早中新世 婆罗洲沙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拗陷中生代成盆构造背景与天山造山带古地貌演变——多剖面碎屑锆石U-Pb年龄限定
15
作者 黄少英 雷钰薇 +6 位作者 罗彩明 段云江 亢茜 吴鸿翔 王子一 章凤奇 程晓敢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5-669,共15页
库车拗陷位于天山造山带东南缘,其中生代成盆构造背景和古地貌长期存在争议。本文通过系统搜集和分析库车拗陷的拜城、黑英山、库车河等中生界剖面碎屑锆石样品16件、共计1406个U-Pb测年数据,与来自伊犁和准噶尔南缘的中生代盆地的17件... 库车拗陷位于天山造山带东南缘,其中生代成盆构造背景和古地貌长期存在争议。本文通过系统搜集和分析库车拗陷的拜城、黑英山、库车河等中生界剖面碎屑锆石样品16件、共计1406个U-Pb测年数据,与来自伊犁和准噶尔南缘的中生代盆地的17件碎屑锆石样品的U-Pb年龄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探讨了库车拗陷中生代成盆构造背景和天山造山带古地貌格局演变。结果表明,库车拗陷的主要物源区为南天山和部分中天山南缘,伊犁盆地中生代沉积物的主要来自于伊犁—中天山和部分南天山区域,而准噶尔盆地南缘则主要接受来自北天山的沉积物。碎屑锆石的物源记录到3期的物源转变,物源转变时期分别位于早三叠世、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库车拗陷在中生代经历了两阶段成盆过程,三叠纪挤压构造事件之后,晚三叠世—中侏罗世为伸展裂陷盆地,晚白垩世以来为拗陷盆地,区域上发生由挤压到伸展再到挤压的构造转换。天山造山带中生代早期隆起地貌主要是中天山,白垩纪晚期受挤压,南天山快速隆升,总体上天山造山带古地貌对其两侧中生代盆地构成显著的分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拗陷 中生代 锆石u-pb年龄 成盆构造背景 古地貌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三塘湖盆地中侏罗统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对铀成矿的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珉 周玉 +4 位作者 苏飞 袁彦伟 朱永胜 邢建磊 杨鱼帆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2-758,共17页
三塘湖盆地汉水泉地区是东准噶尔地区砂岩型铀矿找矿的有利地段,为揭示该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沉积物物源体系,分析地层铀源条件,对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砂岩开展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西山... 三塘湖盆地汉水泉地区是东准噶尔地区砂岩型铀矿找矿的有利地段,为揭示该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沉积物物源体系,分析地层铀源条件,对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砂岩开展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西山窑组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于晚古生代,2个样品年龄峰值分别为328 Ma和340 Ma,碎屑锆石ε_(Hf)(t)为8.9~14.7,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690~415 Ma之间;头屯河组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可划分出238~163 Ma、505~259 Ma和1950~744 Ma 3个区间段,碎屑锆石ε_(Hf)(t)为-6.5~12.1,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1709~575 Ma之间。物源分析表明西山窑组砂岩物源单一,主要来自于研究区西部卡拉麦里—麦钦乌拉和野马泉地区;头屯河组砂岩物源相对复杂,除了有来自于卡拉麦里地区的碎屑物质外,还接受了其他区域的物源供给。二者之间碎屑锆石年龄特征的突变,代表了东准噶尔地区中侏罗世一次剧烈的构造变形事件,物源特征指示汉水泉地区中侏罗统地层铀含量相对有限,铀源是限制该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锆石 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 铀成矿物源 东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物源: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伟伟 牟传龙 +2 位作者 王启宇 姚升阳 任鹏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3-629,共17页
通过对沙溪庙组三个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年龄区间呈现为五个年龄组,分别为2660~2300 Ma,1905~1738 Ma,1690~1442 Ma,866~811 Ma和298~160 Ma。通过与周边区域不同地块(体)锆石年龄对比并综合区域相关地质资料,发现... 通过对沙溪庙组三个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年龄区间呈现为五个年龄组,分别为2660~2300 Ma,1905~1738 Ma,1690~1442 Ma,866~811 Ma和298~160 Ma。通过与周边区域不同地块(体)锆石年龄对比并综合区域相关地质资料,发现2660~2300 Ma和1905~1738 Ma两个年龄组的碎屑锆石主要来自南秦岭造山带与扬子板块北缘,少量来自碧口地体和松潘-甘孜地体;1690~1442 Ma,该年龄组碎屑锆石来源于武关岩群、武当岩群及碧口杂岩;866~811 Ma,该组碎屑锆石主要来源于扬子克拉通北缘、碧口岩群及南秦岭造山带;298~160 Ma,碎屑锆石主要来自南秦岭造山带和晚三叠世的松潘-甘孜地体。以上证据表明,沙溪庙组物源主要来自南秦岭造山带及松潘-甘孜褶皱带,扬子克拉通则贡献较少,且南秦岭已于沙溪庙组之前隆升结束,阻挡了来自北秦岭及华北板块南缘的物质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 锆石 u-pb定年 物源分析 沙溪庙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雷鸣盆地鹿母湾组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对物源及构造环境的启示
18
作者 赵朝霞 许德如 +5 位作者 官军 单强 陈根文 陈晓清 黄沁怡 王智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9-1127,I0003-I0016,共33页
海南岛雷鸣盆地鹿母湾组的确切沉积时限和沉积物来源是研究的空白区域。本文选取雷鸣盆地鹿母湾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岩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旨在限定其沉积时限及物质来源,并探讨其沉积构造环境。鹿母湾组... 海南岛雷鸣盆地鹿母湾组的确切沉积时限和沉积物来源是研究的空白区域。本文选取雷鸣盆地鹿母湾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岩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旨在限定其沉积时限及物质来源,并探讨其沉积构造环境。鹿母湾组碎屑沉积岩的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峰(113.3 Ma)与侵入其中的花岗闪长岩岩体年龄(~107 Ma)限定鹿母湾组沉积时限为109.9~113.3 Ma。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鹿母湾组碎屑沉积岩的分异指数(ICV)为0.78~1.52(平均值0.96)、化学风化指数(CIA)为51.11~73.45(平均值65.27),反映其源区岩石具有中等成熟度并经历了弱的化学风化作用。结合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及相关比值(如La、Th、Sc、Zr、Hf、∑REE及δEu)、源区判别图和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本文认为鹿母湾组碎屑沉积岩可能沉积于活动大陆边缘相关的盆地,主要来源于同时代的长英质火山岩或火山物质,少量碎屑来自华南内陆和海南岛早古生代岩浆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鸣盆地 鹿母湾组 地球化学 锆石u-pb HF同位素 沉积时限 物源 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赞皇杂岩翁城地区长城系常州沟组砂岩碎屑锆石U-Pb-Hf同位素研究
19
作者 王乐乐 刘平华 +5 位作者 周万蓬 杜利林 杨崇辉 张文 曹秋香 陈丽梅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7-775,共39页
常州沟组是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古元古代变质基底上最早的沉积盖层之一,其碎屑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素特征分析对探讨长城系形成时代、源区特征以及基底演化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对华北克拉通中部赞皇杂岩瓮城地区长城系常州沟组... 常州沟组是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古元古代变质基底上最早的沉积盖层之一,其碎屑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素特征分析对探讨长城系形成时代、源区特征以及基底演化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对华北克拉通中部赞皇杂岩瓮城地区长城系常州沟组底部砂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碎屑锆石U-Pb定年和LA-MC-ICP-MS碎屑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砂岩样品中碎屑锆石主要年龄峰值约为2 500 Ma,推断其碎屑物质主要来自于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变质基底,而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1 822 Ma,结合赞皇杂岩变质基底普遍经历了1 850~1 800 Ma变质作用以及区域上上覆大红峪组火山岩中1 635 Ma结晶锆石年龄,限定瓮城地区长城系常州沟组沉积时代为1 800~1 635 Ma。砂岩样品中碎屑锆石的εHf(t)值变化于-6.8~+5.2之间,相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峰值约为2 820 Ma,结合赞皇杂岩已发表的2 900~2 700 Ma岩浆锆石和碎屑锆石Hf同位素结果,进一步表明2 900~2 700 Ma为赞皇杂岩地壳生长最主要的时期。综合太行山中南部地区已发表的长城系常州沟组的沉积学与新的年代学数据,推测赞皇杂岩瓮城地区长城系常州沟组沉积于陆内裂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赞皇杂岩 常州沟组 锆石 u-pb-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西段嗷唠山地区三叠系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
作者 王波 吴志雄 +3 位作者 胡俊杰 马立成 马寅生 施辉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7-408,共12页
柴达木盆地三叠纪有无沉积过程及其后期演化等关键地质问题一直存有争议。文章针对柴北缘西段嗷唠山三叠系沉积岩进行了系统的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结合岩石组合分析和区域地层对比,尝试为理清柴北缘三叠纪地层框架提供依据。根据嗷唠山T... 柴达木盆地三叠纪有无沉积过程及其后期演化等关键地质问题一直存有争议。文章针对柴北缘西段嗷唠山三叠系沉积岩进行了系统的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结合岩石组合分析和区域地层对比,尝试为理清柴北缘三叠纪地层框架提供依据。根据嗷唠山Tb段下部碎屑锆石中获得年轻锆石年龄平均值248 Ma,结合前人从下伏Ta段中获得的古生物资料,可以将嗷唠山三叠系的形成时代限定在早—中三叠世。文章所采集的嗷唠山样品碎屑锆石年龄谱系可分为5组,分布在(243~260 Ma)、(414~538 Ma)、(678~857 Ma)、(1064~1642 Ma)和(1700~2836 Ma),其主要物源分别对应于柴北缘地区分布的印支期岩浆岩、上泥盆统再旋回物质、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柳河群以及达肯达坂群。研究区与柴北缘东段怀头他拉地区三叠系具有相同的沉积特征,并且在岩性组合及碎屑锆石年龄谱系上明显区别于周缘祁连和西秦岭三叠纪地层分区,暗示柴北缘地区在三叠纪曾经发育一系列连续或断续分布的沉积地层。早三叠世,受宗务隆洋向南俯冲影响,柴北缘地区开始快速隆升,先期的多套沉积地层与结晶基底被迅速剥蚀,在近源断陷处形成了冲/洪积相为主的沉积地层。中三叠世,周缘构造带的活动强度总体趋于稳定,柴北缘地区处于浅海陆棚-台地相沉积体系,发育厚层灰岩为主的沉积。至晚三叠世,伴随东昆仑—柴达木地体强烈的陆陆碰撞,柴达木盆地整体被迅速抬升,盆地内弱固结的三叠系被大面积剥蚀,部分向东搬运至共和盆地,仅在部分洼陷得以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嗷唠山 三叠系 锆石u-pb年代学 物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