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硼氢化合物的研究(Ⅳ)——十氢十硼酸氧化吡啶合稀土(Ⅲ)配合物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伦 丁自荣 张国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6年第10期877-880,共4页
合成了一类新的十氢十硼酸氧化吡啶合稀土(Ⅲ)配合物,其化学式为[Ln(PYO)_(7)]_(2)、(B_(10)H_(10))3,式中Ln=Nd,Sm,Eu,Gd,Ho,Er,Tm,Yb;PYO=氧化吡啶。观测了配合物的一般性质以及它们的IR光谱、Raman光谱、UV光谱和摩尔电导率、TG-DTA... 合成了一类新的十氢十硼酸氧化吡啶合稀土(Ⅲ)配合物,其化学式为[Ln(PYO)_(7)]_(2)、(B_(10)H_(10))3,式中Ln=Nd,Sm,Eu,Gd,Ho,Er,Tm,Yb;PYO=氧化吡啶。观测了配合物的一般性质以及它们的IR光谱、Raman光谱、UV光谱和摩尔电导率、TG-DTA图谱等特性,并探讨了它们的热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尔电导率 稀土(Ⅲ) RAMAN光谱 氧化吡啶 UV光谱 (Ⅳ) 稀土硼氢化合物 IR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面体多硼氢B_(12)H_(12)^(2-)阴离子化合物及其在火炸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单自兴 绳利丽 杨荣杰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6,共16页
系统概述了二十面体闭笼型硼氢阴离子B_(12)H_(12)^(2-)及火炸药研究中的相关化合物的制备、热行为、热化学、能量性质;展望了此类多硼氢化合物在此领域中的应用前景。指出未来多硼氢化合物推进剂研究的主要方向为:以理论计算为基础,以... 系统概述了二十面体闭笼型硼氢阴离子B_(12)H_(12)^(2-)及火炸药研究中的相关化合物的制备、热行为、热化学、能量性质;展望了此类多硼氢化合物在此领域中的应用前景。指出未来多硼氢化合物推进剂研究的主要方向为:以理论计算为基础,以多硼氢化合物完全燃烧为目标,设计、合成、筛选出在火炸药体系中高效率释放其固有能量的新的高能和超高能B_(12)H_(12)^(2-)离子衍生物。附参考文献158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面体闭笼型酸盐 火炸药 硼氢化合物 B12H12^2 二十面体阴离子 十二十二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烷化合物的合成:从小硼烷分子到多面体硼烷
3
作者 荆怡 王盈盈 +2 位作者 王凯 郗碧莹 陈学年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99-523,I0003,共26页
硼烷是一类重要的含硼化合物,包含反应性较高的小硼烷分子和较稳定的多面体硼烷化合物,广泛应用于能源、材料、医药,特别是作为硼中子俘获疗法(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BNCT)潜在的硼载体等领域。在一百多年的硼化学发展史中,... 硼烷是一类重要的含硼化合物,包含反应性较高的小硼烷分子和较稳定的多面体硼烷化合物,广泛应用于能源、材料、医药,特别是作为硼中子俘获疗法(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BNCT)潜在的硼载体等领域。在一百多年的硼化学发展史中,合成新型硼烷化合物和优化硼烷合成方法始终是硼烷化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本文系统总结了从小硼烷分子到多面体硼烷以及碳硼烷的合成方法,提供了硼烷化合物的结构和核磁谱图,以期为对硼烷化学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基础知识以及进一步促进改善硼烷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探索硼烷化合物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面体 硼氢化合物 烷合成 烷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氢十硼酸双四乙基铵热分解特性及其动力学参数 被引量:3
4
作者 姜帆 王晓峰 +4 位作者 王晓红 牛余雷 刘红妮 薛乐星 薛云娜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7-63,共7页
为了解十氢十硼酸双四乙基铵(BHN-10)热分解特性及反应动力学,采用同步热分析-红外质谱联用技术(TG-DSC-MS-FTIR)及热裂解原位池-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FTIR)对BHN-10热分解过程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进行分析;使用Kissinger和Ozawa... 为了解十氢十硼酸双四乙基铵(BHN-10)热分解特性及反应动力学,采用同步热分析-红外质谱联用技术(TG-DSC-MS-FTIR)及热裂解原位池-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FTIR)对BHN-10热分解过程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进行分析;使用Kissinger和Ozawa方法计算两个热分解阶段的动力学参数,并利用Coats-Redfern法拟合得到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BHN-10热分解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活化能分别为150.9 kJ/mol和161.7 kJ/mol;第一阶段受随机成核和核增长机理控制,第二阶段遵从幂级数法则(Mampel power);两阶段的动力学机理函数分别为G(α)=[-ln(1-α)]1/3(n=3)和G(α)=α1/4;BHN-10热分解反应第一阶段质量损失2.9%,与理论脱氢质量损失相一致,此阶段发生B10H2-10的脱氢产生氢气和非晶态硼的过程,在热分解第一阶段会生成熔融分解型的中间产物四乙基铵阳离子;第二步反应质量损失39.4%,接近第二阶段气体质量损失的计算值43.4%,是四乙基铵阳离子上的质子转移并通过Hoffman消除反应生成乙烯和Et3N,Et3N进一步分解为C 2H 6、NH3、H2和碳单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硼氢化合物 酸双四乙基铵 BHN-10 热分解 非等温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氢十硼酸双四乙基铵在冲击作用下的安定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姜帆 王晓峰 +2 位作者 牛余雷 冯晓军 薛乐星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1-636,共6页
为了探究高能燃料在强冲击环境下的安定性,还原了燃料实际使用环境,采用爆炸冲击和电爆轰冲击,对十氢十硼酸双四乙基铵(BHN-10)在冲击效应下的安定性以及分解气相和固相产物进行了研究;在BHN-10中加入HMX,考察其对燃料分解效率的影响。... 为了探究高能燃料在强冲击环境下的安定性,还原了燃料实际使用环境,采用爆炸冲击和电爆轰冲击,对十氢十硼酸双四乙基铵(BHN-10)在冲击效应下的安定性以及分解气相和固相产物进行了研究;在BHN-10中加入HMX,考察其对燃料分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BHN-10对于单一的炸药爆轰产生的冲击作用具有较好的安定性,1.0 GPa量级的冲击波不能够促使BHN-10发生分解;BHN-10在电爆轰冲击下的安定性较低,等离子体电爆轰方法产生的冲击和热的共同作用可以促进BHN-10分解为三乙胺、腈类、碳烷烃、烯烃、炔烃等高热值的有机可燃气体;加入HMX后,气体产物的碳链长度除三乙胺外均不超过4个碳原子,长度明显变短;HMX的加入可以大幅提高BHN-10燃料的分解效率,生成更高比例的低碳链易燃气体;在N 2气氛下,其固相分解产物为C 60以及正交晶型的B 12 H 16;在空气气氛下,其固相产物为C 60、B 12 H 16、B 2O 3以及硼酸;将HMX与BHN-10燃料混合后,电爆轰冲击固体产物主要以非晶态的C和B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酸双四乙基铵 BHN-10 硼氢化合物 冲击波作用 电爆轰作用 爆炸冲击 安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氢十二硼酸盐与推进剂组分的相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兰艳花 单自兴 +1 位作者 绳利丽 杨荣杰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100,共6页
采用感度测试仪、密度分析仪和热重分析仪对3种十二氢十二硼酸盐:十二氢十二硼酸钾(BH-1),十二氢十二硼酸双N-甲基乌洛托品盐(BH-2)和十二氢十二硼酸双三氨基胍盐(BH-3)的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3种十二氢十二硼酸盐... 采用感度测试仪、密度分析仪和热重分析仪对3种十二氢十二硼酸盐:十二氢十二硼酸钾(BH-1),十二氢十二硼酸双N-甲基乌洛托品盐(BH-2)和十二氢十二硼酸双三氨基胍盐(BH-3)的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3种十二氢十二硼酸盐与4种常见推进剂组分(黏合剂、交联剂、增塑剂和高能填料)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十二氢十二硼酸盐密度均为1.2g/cm3,且对撞击和摩擦较为钝感;在500℃以下,3种十二氢十二硼酸盐与黏合剂(HTPB和PET)、固化剂(N-100和TDI)和增塑剂(DOS和A3)相容性好,但十二氢十二硼酸盐/RDX二元混合物分解反应峰温比各单独化合物的分解反应峰温降低12.7~37.5℃,会引发RDX和样品的提前分解,BH-2和BH-3与AP相容性较差,不适于在此类推进剂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氢化合物 十二十二酸盐 推进剂 热分析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氢二十硼酸双四甲基铵的点火与燃烧特性
7
作者 金孟媛 张建侃 +3 位作者 罗宇同 秦钊 赵凤起 郭艳辉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56-861,共6页
为了探究新型燃料十八氢二十硼酸双四甲基铵(Me_(4)N)_(2)B_(20)H_(18)的点火和燃烧特性,通过十氢十硼酸离子氧化法成功制得了该物质,并采用氧弹量热仪测定了其燃烧热值,使用高速摄像机和红外热成像仪记录颗粒燃烧时的火焰现象以及样品... 为了探究新型燃料十八氢二十硼酸双四甲基铵(Me_(4)N)_(2)B_(20)H_(18)的点火和燃烧特性,通过十氢十硼酸离子氧化法成功制得了该物质,并采用氧弹量热仪测定了其燃烧热值,使用高速摄像机和红外热成像仪记录颗粒燃烧时的火焰现象以及样品的表面温度;结合其在氮气和空气中的热重试验,探讨了其热稳定性与燃烧过程机制。结果表明,十八氢二十硼酸双四甲基铵实测密度为0.96g/cm^(3),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氮气中加热至250℃发生裂解,在空气中到240℃时先裂解失重,温度升至300℃时发生热氧化增重;(Me_(4)N)_(2)B_(20)H_(18)的实测质量热值为55.5MJ/kg,点火燃烧性能较好,在空气中燃烧时具有绿色特征火焰,燃烧过程中样品表面温度可达1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烷离子化合物 硼氢化合物 十八二十酸双四甲基铵 固体燃料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阳离子取代对硼氢化锂放氢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云鹤 侯建明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期75-80,共6页
氢能的高效安全利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针对轻质高容量储氢材料硼氢化合物的安全放氢,探索了一种金属阳离子替代的调控策略,通过对分子结构的调整,实现对[BH4]-基团热力学稳定性的有效调控,达到可控安全放氢的目的。实验以LiBH4为例... 氢能的高效安全利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针对轻质高容量储氢材料硼氢化合物的安全放氢,探索了一种金属阳离子替代的调控策略,通过对分子结构的调整,实现对[BH4]-基团热力学稳定性的有效调控,达到可控安全放氢的目的。实验以LiBH4为例,采用湿化学法制备Zn(BH4)2和LiZn(BH4)3,并通过工艺优化,阐明了Zn阳离子对硼氢化物的室温热力学稳定性以及热分解行为的影响,为硼氢化合物的进一步安全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阳离子取代 硼氢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咪唑)硼烷类自燃离子液体的合成、表征及性质 被引量:6
9
作者 费腾 蔡会武 +2 位作者 李志敏 刘龙 张延强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52-958,共7页
以三甲胺硼烷为反应底物,通过两步法,合成了以不同烃基侧链咪唑硼烷为阳离子,二氰胺根和硝基氰胺根为阴离子的系列离子液体。采用1H和13C核磁、红外及高分辨质谱等表征方法,确认了所得离子液体的结构和组成,并测定计算了其性质。结果表... 以三甲胺硼烷为反应底物,通过两步法,合成了以不同烃基侧链咪唑硼烷为阳离子,二氰胺根和硝基氰胺根为阴离子的系列离子液体。采用1H和13C核磁、红外及高分辨质谱等表征方法,确认了所得离子液体的结构和组成,并测定计算了其性质。结果表明:所得离子液体的分解温度均高于150℃,密度为1.04~1.27 g·cm-3,比冲为173.8~202.1 s。随着咪唑阳离子烃基侧链的增长,相应离子液体的密度减小,生成焓增大。二氰胺类离子液体同相应的硝基氰胺类离子液体相比,具有更短的点火延迟时间。其中,双烯丙基咪唑硼烷二氰胺离子液体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粘度69 m Pa·s,分解温度180℃,生成焓753.6 k J·mol-1,点火延迟时间18 ms,比冲176.7 s),有望作为一种绿色燃料应用于双组元液体自燃推进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自燃 硼氢化合物 二氰胺 硝基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ndamental Study of Rare-earth-containing Catalytic Reduction Systems for End-group Functionalization of Telechelic Low-molecular-weight Fluoropolymers
10
作者 LI Donghan NING Shurui +4 位作者 YU Lu LIAO Mingyi ZHANG Mengxia YOU Shibo FANG Qinghong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4-262,共9页
Herein the use of rare-earth compounds in catalytic reduction systems for the end-group functionalization of carboxyl-terminated low-molecularweight fluoropolymers was explored.Leveraging the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a... Herein the use of rare-earth compounds in catalytic reduction systems for the end-group functionalization of carboxyl-terminated low-molecularweight fluoropolymers was explored.Leveraging the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 rare-earth compounds along with no residual impact on polymer product's performance,highly efficient catalytic reduction systems containing sodium borohydride(NaBH_(4))and rare-earth chloride(RECl_(3))were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a telechelic carboxyl-terminated liquid fluoroeslastomer,aiming to facilitate the conversion of chainend carboxyl groups into hydroxyl groups and improvement in end-group reactivity.To achieve this,lanthanum chloride(LaCl_(3)),cerium chloride(CeCl_(3)),and neodymium chloride(NdCl_(3))were used separately to form catalytic reduction systems with NaBH_(4).The effects of solvent dosage,reaction temperature,reaction time length,and reductant dosage on carboxylic conversion were investigated,and the molecular chain structure,molecular weight,and functional group content of the raw materials and the products were analy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fluorine-19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9)F-NMR),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and chemical titration.Moreover,the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 the rare-earth chlorides,as well as the corresponding underlying interactions were discussed.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are-earth-containing catalytic reduction systems studied in this work could efficiently convert the chain-end carboxyl groups into highly active hydroxyl groups,with a highest conversion up to 87.0%and differing catalytic reduction activities ranked as NaBH_(4)/CeCl_(3)>NaBH_(4)/LaCl_(3)>NaBH_(4)/NdCl_(3).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lithium aluminum hydride(LiAIH_(4))reduction system,the NaBH_(4)/RECl_(3)systems provide multiple advantages such as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high conversion ratio with good selectivity,and environmental innocuity,and are potentially applicable as new reduction-catalysis combinations for the synthesis and functionalization of polymer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earth chloride chain-end hydroxyl group telechelic low-molecular-weight fluoropolymers sodium borohydr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反应、新认识:不容小觑的乙硼烷与氨的反应
11
作者 李慧珍 李运辉 +3 位作者 庄惠芬 陈丽婷 梁瑛敏 易思远 《大学化学》 CAS 2021年第8期43-55,共13页
看似简单实际却很复杂的乙硼烷(B_(2)H_(6),diborane)与氨(NH_(3))的反应已经困扰了硼化学家数十年。该反应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可生成硼氢化二氢二氨合硼(III)([NH_(3)BH_(2)NH_(3)]BH_(4),diammoniate of diborane,DADB),氨硼烷(NH_(3)&#... 看似简单实际却很复杂的乙硼烷(B_(2)H_(6),diborane)与氨(NH_(3))的反应已经困扰了硼化学家数十年。该反应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可生成硼氢化二氢二氨合硼(III)([NH_(3)BH_(2)NH_(3)]BH_(4),diammoniate of diborane,DADB),氨硼烷(NH_(3)·BH_(3),ammonia borane,AB),氨基乙硼烷(NH_(2)B_(2)H_(5),aminodiborane,ADB)等化合物。从1923年起,化学家们对影响乙硼烷与路易斯碱反应的因素,如立体效应、诱导效应、溶剂效应、介电常数等进行研究,但一直无法根据上述影响因素准确预测产物。基于乙硼烷在THF中以THF·BH_(3)存在、路易斯碱与乙硼烷或THF·BH_(3)反应产物相同等实验事实,化学家们巧妙利用NH_(3)与THF·BH_(3)的反应,在温和的条件下研究了DADB、AB的生成机理,发现双氢键是控制反应的重要因素。利用AB与THF·BH_(3)的反应,实验和理论计算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基于双氢键的ADB的复杂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合物 化二二氨合(III) 氨基乙 路易斯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pe)_2HCrBH_4、(dmpe)_2HCrAIH_4和[(dmpe)_2HCrAIH_4]_2的电子结构
12
作者 蔡国强 吴念慈 董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0年第4期47-52,共6页
本文用CNDO/2方法研究了(dmpe)_2H_tCrBH_4(Ⅰ)、(dmpe)_2H_tCrAlH_4(Ⅱ)和[(dmpe)_2H_tCrAlH_4]_2(Ⅲ)(dmpe=(CH_3)_2PCH_2CH_2P(CH_3)_2,在计算时,我们用二个PH_3代替一个(dmpe)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1)在(Ⅱ)的6b_1(HOMO),7a_1占据... 本文用CNDO/2方法研究了(dmpe)_2H_tCrBH_4(Ⅰ)、(dmpe)_2H_tCrAlH_4(Ⅱ)和[(dmpe)_2H_tCrAlH_4]_2(Ⅲ)(dmpe=(CH_3)_2PCH_2CH_2P(CH_3)_2,在计算时,我们用二个PH_3代替一个(dmpe)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1)在(Ⅱ)的6b_1(HOMO),7a_1占据轨道中,Cr3d轨道与2H_b1S轨道(H_b为桥氢原子)对称性不匹配,相互排斥,而在(Ⅰ)中这种排斥有所减弱;Cr(u-H_b)_2Al骨架较Cr(u-H_b)_2B能量高而不稳定。(2)在(Ⅲ)的电子结构中Cr3d与2H_b1S之间排斥大为减弱,Cr(u-H_b)_2Al稳定性提高;新形成的AL(u-H)_2AL能量较低;在较高占据轨道中H_t和H_b成份多,活泼性强,这可能是H_t和H_b易交换的主要原因。三个化合物在电子结构上的差异较合理解释了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的硼氢化合物 铬的铝化合物 CNDO/2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在还原胺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兰红 张惠欣 +1 位作者 王家喜 冯磊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0-63,共4页
合成了离子液体N-羟乙基-N,N,N-三丁基溴化铵,与硼氢化钠反应,制备出具有还原性质的功能化离子液体2-三丁胺基乙氧基硼氢化合物(IL-OBH3),其分离产率可达72%;研究了该离子液体中苯甲醛一锅法直接还原胺化反应,在反应中既为还原剂,又... 合成了离子液体N-羟乙基-N,N,N-三丁基溴化铵,与硼氢化钠反应,制备出具有还原性质的功能化离子液体2-三丁胺基乙氧基硼氢化合物(IL-OBH3),其分离产率可达72%;研究了该离子液体中苯甲醛一锅法直接还原胺化反应,在反应中既为还原剂,又可作反应介质,发现2-三丁胺基乙氧基硼氢化合物只还原亚胺,而不还原醛,表现出很高的选择性,不同活性的胺,胺化产率在43%~76%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2-三丁胺基乙氧基硼氢化合物 苯甲醛 亚胺 直接还原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