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炙马钱子胶囊治疗硼替佐米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戴铁颖 陈楚楚 +8 位作者 裴君 王亚格 吕文琪 杨薛 洪莉莉 蒋艳 沈建平 裘昌林 胡致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05-1409,共5页
目的:观察炙马钱子胶囊治疗硼替佐米致周围神经病(bortezomib-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BIPN)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例经弥可保等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予炙马钱子胶囊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神经毒性评分、... 目的:观察炙马钱子胶囊治疗硼替佐米致周围神经病(bortezomib-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BIPN)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例经弥可保等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予炙马钱子胶囊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神经毒性评分、神经痛分级、中医症候积分及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评价中药有效率。结果:治疗后神经毒性评分、神经痛分级、中医症候积分降低(P<0.05),神经传导速度增加(P<0.05),疗效肯定,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马钱子治疗BIPN安全有效,可改善骨髓瘤患者预后;采用非侵入性、精准、中西医结合的评估体系,可更早诊断BIPN,更好提供中药治疗有效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致周围神经病变 炙马钱子胶囊 中医症候 神经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DOSCAN 检测快速有效评估硼替佐米致周围神经病变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绿云 殷佳慧 +5 位作者 杨岚寓 杨光忠 耿传营 刘念 菅原 刘爱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98-402,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SUDOSCAN检测(一种外周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工具)对硼替佐米致周围神经病变(bortezomib-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BIPN)的评估效果。方法:以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确诊的86例...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SUDOSCAN检测(一种外周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工具)对硼替佐米致周围神经病变(bortezomib-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BIPN)的评估效果。方法:以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确诊的86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30例无肿瘤史及化疗药物接触史的患者作对照,所有患者均接受了SUDOSCAN皮肤电导率(ESC值)检测,同时与总神经病变评分临床版(TNSc)、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毒性分级标准(NCI-CTC)分级评分对比,并对试验组患者进行了评估所需时间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手部、足部ESC值比对照组明显降低(手部:56.4μs vs.76.5μs,P<0.001;足部:47.5μs vs.78.0μs,P<0.001);SODUSCAN评估患者足部ESC值与TNSc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03,P<0.001)、与NCI-CTC等级无明显相关性(r=−0.227,P=0.051);NCI-CTC等级与TNSc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91,P<0.001)。SUDOSCAN检测所需中位评估时间与NCI-CTC等级相近(均为2.4 min),TNSc评分所需中位评估时间最长(13.4 min)。结论:目前,BIPN缺乏准确、高效评估方式,SUDOSCAN检测简单易行,与TNSc评分呈显著负相关,且比TNSc评分用时更短,能够快速有效评估BIP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致周围神经病变 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 评估手段 SUDOSCAN 硼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气养血通络组方治疗硼替佐米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王苗 张楠 +4 位作者 马芹 张亮 王志芳 张萌 孟祥玲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补气养血通络组方对硼替佐米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改善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就诊于该院的50例硼替佐米所致周围神经毒性(Bortezomib-induced peripheral neurotoxicity,BIPN)多发性... 目的探讨补气养血通络组方对硼替佐米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改善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就诊于该院的50例硼替佐米所致周围神经毒性(Bortezomib-induced peripheral neurotoxicity,BIPN)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此次试验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实施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25例在其基础上加上补气养血通络组方治疗,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评分(neuropathy subjective symptoms questionnaire score,TSS);血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的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80.00%,20/25)较对照组(52.00%,13/25)升高明显(P<0.05);TSS评分方面,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变的幅度更高(P<0.05);IL-10、CRP变化水平方面,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变的幅度更高(P<0.05);CD_(3)^(+)淋巴细胞、CD_(4)^(+)淋巴细胞、CD_(4)^(+)/CD_(8)^(+)水平方面,治疗后,两组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变的幅度更高,而CD_(8)^(+)淋巴细胞较对照组低(P<0.05);不良反应出现概率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养血通络组方治疗BIPN效果显著,可改善免疫功能,同时还能下调血清IL-10、CRP水平,而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气养血通络组方 硼替 周围神经毒性 白细胞介素-10 C-反应蛋白 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苷干预硼替佐米相关周围神经病变机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韦玮 曹慧琴 崔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2,I0005,共4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芍药苷改善硼替佐米相关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为后续机制研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法首先检测伴或不伴有硼替佐米相关周围神经病变骨髓瘤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水平,然后获取芍药苷对应靶点。在PC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芍药苷改善硼替佐米相关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为后续机制研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法首先检测伴或不伴有硼替佐米相关周围神经病变骨髓瘤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水平,然后获取芍药苷对应靶点。在PC12细胞系中观察芍药苷对硼替佐米毒性的治疗作用,并研究芍药苷是否会影响硼替佐米对骨髓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伴有硼替佐米相关周围神经病变骨髓瘤患者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分级及药物毒性量表、疼痛评分量表的积分呈正相关性。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芍药苷可以作用于白细胞介素6。硼替佐米可以显著抑制PC12的活性,升高其IL6水平(P<0.01)。而芍药苷可以降低IL6的水平,但在骨髓瘤细胞中芍药苷不影响硼替佐米的药效。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芍药苷干预硼替佐米相关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为临床如何减轻化疗毒副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 芍药苷 周围神经病变 白细胞介素6 网络药理学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
5
作者 陈小丽 冯一梅 +1 位作者 孙爱华 杜欣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488-488,共1页
总结25例使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v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给药前做好心理护理,给药后密切观察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和体征,掌握周围神经病变的分级,做好患者安全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指导等护理措施,对... 总结25例使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v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给药前做好心理护理,给药后密切观察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和体征,掌握周围神经病变的分级,做好患者安全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指导等护理措施,对患者使用硼替佐米后提高患者舒适度及生活质量,保证治疗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组25例诱发周围神经病变其中1级20例、2级3例、3级2例,通过治疗护理,25例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均得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 多发性骨髓瘤 周围神经病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致敏二次肾移植患者术前应用硼替佐米行脱敏治疗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6
作者 杜鑫 孙泽家 +5 位作者 蔡继飞 李馨 刘航 任亮 张小东 王玮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65-370,共6页
目的总结硼替佐米术前脱敏治疗用于1例高致敏二次肾移植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 1例移植前供体特异性抗体(DSA)阳性的二次肾移植患者,术前应用硼替佐米(1.3 mg/m^2,分别于移植术前13、10、6 d,皮下注射)加低剂量免疫球蛋白。术后采用他克... 目的总结硼替佐米术前脱敏治疗用于1例高致敏二次肾移植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 1例移植前供体特异性抗体(DSA)阳性的二次肾移植患者,术前应用硼替佐米(1.3 mg/m^2,分别于移植术前13、10、6 d,皮下注射)加低剂量免疫球蛋白。术后采用他克莫司(FK506)+麦考酚钠+甲泼尼龙三联免疫抑制方案,观察患者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FK506血药浓度、DSA滴度、C3d结合性DSA(C3d-DSA)滴度及移植肾病理活组织检查(活检)等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硼替佐米应用后随访12个月,Scr下降并稳定在130μmol/L,BUN维持在3.9 mmol/L,DSA水平明显下降,C3d-DSA阴性。术后4个月和9个月移植肾病理穿刺检测均为C4d阳性,提示慢性活动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患者出现3级周围神经病变。结论术前使用硼替佐米脱敏方案可有效降低肾移植受者体内DSA水平,避免高致敏二次肾移植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高致敏移植患者术前脱敏治疗可选择硼替佐米在内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供体特异性抗体(DSA) 硼替 脱敏 免疫球蛋白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 慢性 活动性 C4D C3D 周围神经病变 肾功能 他克莫司(FK50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伴髓外病变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晁瑶 范丽 +1 位作者 高晓云 马艳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5-121,共7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伴髓外病变(EMD)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伴髓外病变的4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初次住院时原发性EMD组和复发EMD组MM患者临床资料及生存预后的差异。分类基线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伴髓外病变(EMD)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伴髓外病变的4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初次住院时原发性EMD组和复发EMD组MM患者临床资料及生存预后的差异。分类基线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二分类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绘制OS和PFS曲线;Log-rank检验用于预后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β2微球蛋白≥2.7 g/L、乳酸脱氢酶≥250 U/L、血清钙≥2.75 mmol/L、骨髓中浆细胞比例≥60%是影响患者PFS的不良预后因素;血清钙≥2.75 mmol/L、骨髓中浆细胞比例≥60%是影响患者OS的不良预后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基线资料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骨髓中浆细胞≥60%为影响患者PFS独立不良预后因素,血清钙≥2.75 mmol/L为影响患者OS独立不良预后因素。MM伴发EMD者以IgG型居多。原发性EMD组缓解深度达到≥VGPR较复发EMD组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EMD组中位OS时间短于复发E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EMD组和复发EMD组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3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分别为0和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EMD组缓解深度达到≥VGPR较复发EMD组低;原发性EMD组OS时间短于复发EMD组。以硼替佐米为基础化疗方案未能改善原发性EMD组和复发EMD组患者预后,原发性EMD组患者的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髓外病变 硼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VD方案对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缓解深度的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贾静 刘爱军 +4 位作者 陈文明 吴垠 李燕郴 冷芸 高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734-738,共5页
目的:分析来那度胺、硼替佐米及地塞米松(lenalidomide,bortezomib and dexamethasone,RVD)方案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NDM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 目的:分析来那度胺、硼替佐米及地塞米松(lenalidomide,bortezomib and dexamethasone,RVD)方案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NDM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48例NDMM患者,统计其临床特征及治疗疗效.结果:4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9(34~79)岁,Durie-Salmon分期Ⅲ期患者44例;ISS分期Ⅱ期患者15例,Ⅲ期患者19例,12例伴浆细胞瘤,细胞遗传学高危患者占32.5%.全部患者接受RVD方案化疗,中位4(1~9)个周期,总有效率97.9%,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为35.4%,4个周期较2个周期化疗后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VGPR)以上疗效提高为(84.6% vs. 64.1%);平均采集CD34+细胞数4.2(±2.6)×106/kg;诱导治疗后下一代流式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阴性率为20.6%,其中2例移植前MRD阳性者在移植后MRD转阴.治疗过程中2例发生3~4级血液学毒性,未发生3级以上非血液学不良事件.结论:采用RVD方案治疗NDMM患者4个疗程,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可耐受,且不影响干细胞采集.RVD诱导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进一步提高MRD阴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来那度胺 硼替 微小残留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