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硼掺杂金刚石薄膜电极降解青霉素G钠废水机制 被引量:8
1
作者 曲有鹏 吕江维 +1 位作者 冯玉杰 张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9-125,共7页
针对抗生素废水中青霉素类物质难于生化降解的问题,采用直流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硼掺杂金刚石(boron-doped diamond, BDD)薄膜电极,以典型的青霉素G钠为目标污染物,对BDD电极降解青霉素的规律及降解历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 针对抗生素废水中青霉素类物质难于生化降解的问题,采用直流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硼掺杂金刚石(boron-doped diamond, BDD)薄膜电极,以典型的青霉素G钠为目标污染物,对BDD电极降解青霉素的规律及降解历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青霉素G钠在电极上均能够被完全降解,发生电化学燃烧.青霉素G钠和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电流密度从10 mA/cm^2提高到20 mA/cm^2时,青霉素G钠和COD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增加了51.3%和29.1%.BDD电极上青霉素G钠的降解主要受液相传质过程控制,电流效率(current efficiency,EC)与青霉素G钠的质量浓度和电流密度有关.得到了青霉素G钠在BDD电极上的降解历程,主要的中间产物有青霉酸、异构青霉酸、青霉烯酸和青霉噻唑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金刚石 电催化电极 电化学降解 抗生素废水 青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掺杂金刚石薄膜电极电催化降解双酚A 被引量:2
2
作者 吕江维 冯玉杰 +2 位作者 曲有鹏 刘峻峰 崔福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2-37,共6页
针对水环境中环境激素双酚A(bisphenol A,BPA)的污染,采用直流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了硼掺杂金刚石(boron-doped diamond,BDD)薄膜电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BPA在BDD电极上的降解规律及降解历程进行... 针对水环境中环境激素双酚A(bisphenol A,BPA)的污染,采用直流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了硼掺杂金刚石(boron-doped diamond,BDD)薄膜电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BPA在BDD电极上的降解规律及降解历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初始质量浓度的BPA在电极上均能被完全降解,降解规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初始质量浓度100和10 mg·L-1时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494和0.700 h-1;电流密度从10 mA·cm-2提高到40 mA·cm-2时,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增大50.61%,去除率提高11.26%.BPA的降解过程检测到7种中间产物,降解主要分为两个途径:一是BPA的一侧苯环先开环降解,最后完全矿化;二是BPA的两个苯环同时开环,然后逐级降解直至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金刚石 电催化 电极 双酚A 电化学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在硼掺杂金刚石薄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 被引量:1
3
作者 吕江维 孙晗 +2 位作者 崔闻宇 贾文婷 梁爽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71-2274,2286,共5页
硼掺杂金刚石(BDD)薄膜电极是用于电化学分析的理想电极材料。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BDD电极上对乙酰氨基酚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发现,对乙酰氨基酚的氧化反应为不可逆电氧化反应,氧化峰电流与扫描速率的平方根成正比,受扩散控制。通过优... 硼掺杂金刚石(BDD)薄膜电极是用于电化学分析的理想电极材料。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BDD电极上对乙酰氨基酚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发现,对乙酰氨基酚的氧化反应为不可逆电氧化反应,氧化峰电流与扫描速率的平方根成正比,受扩散控制。通过优化循环伏安测试参数建立了BDD电极上对乙酰氨基酚的测定方法,优化后测试参数为扫描速率10 mV/s,电压扫描范围为-1.0~2.0 V(vs.Ag/AgCl),扫描1次,扫描步长2.44 mV,得到氧化峰电流值与对乙酰氨基酚浓度在10.0~500.0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曲线为Y=1.279 34×10~6X+5.696 73,r=0.999 79。对本测定方法进行了精密度、稳定性和回收率的方法学考察,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金刚石薄膜 循环伏安 对乙酰氨基酚 电化学行为 电化学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酶在硼掺杂金刚石薄膜电极上的固定及酚类化合物的检测 被引量:2
4
作者 周艳丽 只金芳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4-217,共4页
以硼掺杂金刚石(boron-doped d iamond,BDD)薄膜作基底,利用光化学反应将含有碳碳双键的烯丙胺化合物修饰在BDD表面,形成氨基单分子层,再经过酰胺键的连接使酪氨酸酶固定在氨基化的金刚石表面,从而制得酪氨酸酶修饰的电极.应用循环伏安... 以硼掺杂金刚石(boron-doped d iamond,BDD)薄膜作基底,利用光化学反应将含有碳碳双键的烯丙胺化合物修饰在BDD表面,形成氨基单分子层,再经过酰胺键的连接使酪氨酸酶固定在氨基化的金刚石表面,从而制得酪氨酸酶修饰的电极.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该电极用于酚类化合物(包括苯酚、对甲基苯酚和对苯二酚等)检测的灵敏度、线性范围及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金刚石薄膜 烯丙胺 酪氨酸酶 酚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电化学氧化废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瑶 沈燕婷 +3 位作者 宋伟 伍心怡 孙博 王赫名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28,41,共7页
掺硼金刚石薄膜(Boron-doped Diamond Electrodes,BDD)电极因其优异的理化性质被认为是电化学氧化处理废水的有效材料,已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本文首先概述了电化学氧化的基本原理与常用阳极材料,分析了在制备和运行中影响BDD电极电化... 掺硼金刚石薄膜(Boron-doped Diamond Electrodes,BDD)电极因其优异的理化性质被认为是电化学氧化处理废水的有效材料,已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本文首先概述了电化学氧化的基本原理与常用阳极材料,分析了在制备和运行中影响BDD电极电化学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其次,讨论了BDD电极的实际应用,包括在废水处理方面的耦合技术及微生物灭活、电合成和电分析。最后,展望了BDD电极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氧化 阳极材料 金刚石薄膜电极 电化学性能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掺杂金刚石膜电极电氧化降解对氯苯酚废水 被引量:8
6
作者 高云芳 李建伟 +1 位作者 陈新国 赵锋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2-1058,共7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中性介质中对氯苯酚在硼掺杂金刚石(BDD)膜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提出了一种以BDD膜电极为阳极的电化学氧化降解对氯苯酚废水的新工艺,考察了阳极电流密度、对氯苯酚初始浓度、电解液初始pH、支持电解质浓度等工艺...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中性介质中对氯苯酚在硼掺杂金刚石(BDD)膜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提出了一种以BDD膜电极为阳极的电化学氧化降解对氯苯酚废水的新工艺,考察了阳极电流密度、对氯苯酚初始浓度、电解液初始pH、支持电解质浓度等工艺因素对电氧化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阳极极化电位为1.4~1.6V(vs.SCE)时,对氯苯酚在BDD膜电极表面发生直接电氧化反应,生成易吸附的中间产物,导致电极活性降低;在阳极极化电位高于2.0V(vs.SCE)时,BDD膜电极能够良好地电氧化降解对氯苯酚溶液,该过程是通过直接电氧化过程与间接电氧化过程联合作用实现的。通过考察若干工艺因素对对氯苯酚电氧化降解效果的影响发现,较为理想的工艺参数组合为,阳极电流密度60mA·cm-2、支持电解质浓度10g·L-1、对氯苯酚初始浓度10mmol·L-1、电解液初始pH7。在该工艺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96.1%,平均电流效率为50.2%。高效液相色谱证实了BDD膜电极能有效地电氧化降解对氯苯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掺杂金刚石薄膜电极 对氯苯酚 电氧化 降解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掺杂金刚石膜电极电催化降解环己酮废水 被引量:2
7
作者 高云芳 陈钟全 +1 位作者 马淳安 李美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34-1539,共6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稳态极化法等对硼掺杂金刚石薄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及电氧化降解含环己酮模拟废水的电极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电流密度、支持电解质浓度、起始环己酮浓度和pH值等因素对硼掺杂金刚石薄膜电极电氧化降解含环己酮模拟废... 采用循环伏安法、稳态极化法等对硼掺杂金刚石薄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及电氧化降解含环己酮模拟废水的电极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电流密度、支持电解质浓度、起始环己酮浓度和pH值等因素对硼掺杂金刚石薄膜电极电氧化降解含环己酮模拟废水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硼掺杂金刚石薄膜电极能够对环己酮进行有效且稳定的降解,通过正交优化实验,得到较优工艺条件为阳极电流密度为5 mA.cm-2,pH值为7,Na2SO4浓度为10 g.L-1,起始环己酮浓度为20 mmol.L-1,在该条件下COD去除率达92.95%,电流效率达80.81%,降解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掺杂金刚石薄膜电极 环己酮 电催化 氧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催化多孔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氧化降解染料废水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胡靖源 马莉 +1 位作者 朱成武 梅瑞琼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7-150,155,共5页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铌基体上制备了BDD/Nb薄膜电极,并通过高温镍催化处理和电化学处理,获得了多孔BDD/Nb薄膜电极;选用活性橙X-GN染料废水进行了模拟降解实验,探讨2种电极降解废水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BDD/Nb电极,多孔BDD/Nb电极...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铌基体上制备了BDD/Nb薄膜电极,并通过高温镍催化处理和电化学处理,获得了多孔BDD/Nb薄膜电极;选用活性橙X-GN染料废水进行了模拟降解实验,探讨2种电极降解废水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BDD/Nb电极,多孔BDD/Nb电极的有效电极面积增加了2.8倍;在活性橙X-GN染料废水降解实验中,多孔BDD/Nb电极的降解效率显著提高,相对于BDD/Nb电极,色度移除速度提高约4倍,COD移除速度提高约3倍,电流效率提高约15.92个百分点,能耗降低近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掺杂金刚石薄膜电极 多孔薄膜电极 降解 染料废水 电化学氧化 活性橙X-GN 降解效率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电催化降解染料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俞杰飞 周亮 +1 位作者 王亚林 贾金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8-652,共5页
通过测试新型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发现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具有较高的析氢析氧过电位,有效地抑制了析氧副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氧化效率。在研究活性艳红模拟染料废水在该电极上的催化降解过程中,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活性炭... 通过测试新型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发现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具有较高的析氢析氧过电位,有效地抑制了析氧副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氧化效率。在研究活性艳红模拟染料废水在该电极上的催化降解过程中,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活性炭投加、电解质、电流密度、pH值和染料废水的初始浓度对染料降解脱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介质中,投加一定量的活性炭和2gL-1硫酸钠电解质,选用电流密度为0.08Acm-2,来处理高浓度染料废水色度去除率可达到99%。由染料废水处理前后的紫外可见光谱表明电解不仅破坏了染料分子中的偶氮共轭发色基团,达到去色的目的,还可以断裂其他难降解小分子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薄膜电极 活性艳红 电氧化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硼浓度对金刚石薄膜电极电化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胡晓君 曹华珍 +1 位作者 郑国渠 曹帅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32-937,共6页
以不同掺硼浓度的金刚石薄膜作为电极材料,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着重分析了掺硼浓度对金刚石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掺硼浓度的增加,电极的电势窗口略微变小,背景电流也随之变大。在铁氰化... 以不同掺硼浓度的金刚石薄膜作为电极材料,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着重分析了掺硼浓度对金刚石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掺硼浓度的增加,电极的电势窗口略微变小,背景电流也随之变大。在铁氰化钾电解液中,未掺杂金刚石薄膜的电极表面进行的不是可逆反应,而硼掺杂金刚石膜电极表面在反应过程中有着良好的活性和准可逆性;并且随着掺硼浓度的增加,其动力学过程主要受扩散过程控制。金刚石膜电极对苯酚模拟有机污染物的循环伏安实验表明,所考察的三个硼浓度不断增加的电极的氧化峰电流密度分别为0.8,1.9和5.1mA?cm?2,说明在本实验范围内,金刚石膜电极对苯酚催化氧化作用随着掺硼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薄膜电极 掺杂 循环伏安法 交流阻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昔洛韦在硼掺杂金刚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艳丽 申菲菲 +2 位作者 杨志冲 李玲芳 徐茂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48-1152,共5页
利用硼掺杂金刚石(BDD)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阿昔洛韦在0.10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4)中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与玻碳电极相比,阿昔洛韦在BDD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曲线在1.17 V处的氧化峰电流更大,背... 利用硼掺杂金刚石(BDD)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阿昔洛韦在0.10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4)中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与玻碳电极相比,阿昔洛韦在BDD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曲线在1.17 V处的氧化峰电流更大,背景电流较低。根据峰电位随溶液pH值和扫描速率的变化趋势考察了阿昔洛韦的电化学氧化机理,认为阿昔洛韦在BDD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过程有2个电子和2个质子参与。对不同比例阿昔洛韦和DNA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两者的相互作用模式为插入模式,结合位点数为1.07,结合常数为4.47×106,并通过阿昔洛韦与同浓度单、双链DNA的相互作用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金刚石电极 阿昔洛韦 DNA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分析检测痕量镉、铅、铜、汞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成耀 佟建华 +1 位作者 边超 夏善红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7-283,共7页
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方法(HFCVD)制备硼掺杂金刚石(BDD)薄膜电极,并对BDD电极进行了表征和活化处理。以制备的BDD电极为工作电极利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镉、铅、铜、汞重金属离子进行检测分析,考察了扫描方式、工作电极、支持电解液、p ... 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方法(HFCVD)制备硼掺杂金刚石(BDD)薄膜电极,并对BDD电极进行了表征和活化处理。以制备的BDD电极为工作电极利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镉、铅、铜、汞重金属离子进行检测分析,考察了扫描方式、工作电极、支持电解液、p H值、电极硼掺杂浓度、富集时间、富集电位等因素对检测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对1-7 ppb的镉、铅、铜、汞重金属离子进行了同时检测,结果表明BDD电极对镉、铅、铜、汞重金属离子溶出峰的分离度较好,具有良好的线性度和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薄膜电极 阳极溶出伏安法 重金属离子同时检测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硫共掺杂金刚石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荣斌 胡晓君 +1 位作者 沈荷生 何贤昶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9-51,54,共4页
 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技术,以丙酮为碳源,用二甲基二硫和三氧化二硼作掺杂源,在硅衬底上制备了硼与硫共掺杂的金刚石薄膜。用俄歇谱分析金刚石薄膜中硫的含量,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薄膜表面键结构,用扫描电子...  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技术,以丙酮为碳源,用二甲基二硫和三氧化二硼作掺杂源,在硅衬底上制备了硼与硫共掺杂的金刚石薄膜。用俄歇谱分析金刚石薄膜中硫的含量,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薄膜表面键结构,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薄膜的表面形貌,X射线衍射(XRD)和喇曼(Raman)光谱表征膜层的结构。结果表明:微量硼的加入促进硫在金刚石中的固溶度,使硫在金刚石中的掺杂率提高了近50%;随着薄膜中硫含量的增加,薄膜的导电性增加,当薄膜中硫含量达到0.15%(原子分数)时其导电激活能为0.39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薄膜 掺杂 MPCV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颗粒在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表面的自组装及其电化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崔凯 汪家道 +1 位作者 冯东 陈大融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076-7080,共5页
对阳极氧化后的掺硼金刚石(BDD)薄膜进行表面氨基化处理,使柠檬酸根包裹的纳米金颗粒(粒径约18nm)自组装到BDD薄膜的表面。通过改变纳米金溶液的pH值,在BDD薄膜表面制备出二维形貌分布均匀且相对覆盖度高(约30%)的纳米金颗粒。在[Fe(CN)... 对阳极氧化后的掺硼金刚石(BDD)薄膜进行表面氨基化处理,使柠檬酸根包裹的纳米金颗粒(粒径约18nm)自组装到BDD薄膜的表面。通过改变纳米金溶液的pH值,在BDD薄膜表面制备出二维形貌分布均匀且相对覆盖度高(约30%)的纳米金颗粒。在[Fe(CN)6]3-/4-体系中,通过循环伏安分析和交流阻抗分析实验发现,纳米金颗粒修饰后的BDD电极表面异相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app)由2.8×10-4提高到8.9×10-4。纳米金颗粒修饰的BDD电极对多巴胺的氧化电位由0.54V减小到0.3V,且氧化峰峰值得到提高,证实了纳米金颗粒对多巴胺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薄膜电极 纳米金颗粒 自组装 多巴胺 催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电化学氧化垃圾渗滤液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蒋绍阶 刘静 盛贵尚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19,23,共5页
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COD和NH3-N,阳极为掺硼金刚石(BDD)薄膜电极,阴极为AISI201不锈钢,考察了对垃圾渗滤液中COD、NH3-N去除率和能耗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电流密度、稀释比是影响电化学氧化过程的主要因素,初始pH和极... 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COD和NH3-N,阳极为掺硼金刚石(BDD)薄膜电极,阴极为AISI201不锈钢,考察了对垃圾渗滤液中COD、NH3-N去除率和能耗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电流密度、稀释比是影响电化学氧化过程的主要因素,初始pH和极板间距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较小。在稀释体积比1:2,电流密度75mA/cm2,不调节pH,极板间距为10 mm的最优工况条件时,COD、NH3-N的质量浓度变化分别满足线性方程COD/(mg·L-1)=1 675-3.1t/min和ρ(NH3-N)/(mg·L-1)=1 296-2.5t/min,对应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0.996。电化学氧化9 h后,COD、NH3-N去除率分别为99.13%、99.95%,能耗为88.61 kWh/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金刚石薄膜电极 电化学氧化 羟基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对高浓度含藻水的灭活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向平 张亚晴 +1 位作者 张若汉 熊关全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0-55,共6页
以BDD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利用BDD电极良好的电化学特性研究BDD电极对含藻水的电化学氧化效果。考察了电流密度、极水比(A/V)、极板间距、初始pH、初始藻细胞浓度对杀藻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一定条件下能耗与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电流... 以BDD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利用BDD电极良好的电化学特性研究BDD电极对含藻水的电化学氧化效果。考察了电流密度、极水比(A/V)、极板间距、初始pH、初始藻细胞浓度对杀藻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一定条件下能耗与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电流密度、A/V、初始藻细胞浓度对杀藻效果的影响较显著,而极板间距对杀藻效果的影响不明显,初始pH在4时灭藻效果最好,在初始阶段碱性条件比中性及弱酸性条件灭藻效果好。当电流密度为17 mA/cm^2,A/V为9.75 m^(-1),极板间距为0.7 cm,初始pH为7.0,初始藻密度浓度为1.2×10~9~1.4×10~9的条件下,BDD电极电化学氧化灭藻呈一级动力学特征(k=0.032 4,R^2=0.997),在电解时间90 min内可取得良好的灭藻效果,耗能37.69 kW·h/m^3,且能耗与电解时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金刚石薄膜电极 电化学氧化 影响因素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FCVD硼掺杂复合金刚石薄膜的机械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新昶 申笑天 +1 位作者 孙方宏 沈彬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15年第6期8-13,18,共7页
综合不同种类单层金刚石薄膜的典型优点制备的复合金刚石薄膜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本研究对比了UMCD、BDMCD、UFGD和两类新型硼掺杂复合金刚石薄膜的机械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硼掺杂技术可有效改善金刚石薄膜的附着性能,因此BDM-UMCD和BDM... 综合不同种类单层金刚石薄膜的典型优点制备的复合金刚石薄膜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本研究对比了UMCD、BDMCD、UFGD和两类新型硼掺杂复合金刚石薄膜的机械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硼掺杂技术可有效改善金刚石薄膜的附着性能,因此BDM-UMCD和BDM-UM-UFGCD薄膜均具有较好的附着性能;表层为UMCD薄膜的BDM-UMCD薄膜(84.354GPa)具有UMCD薄膜(82.058GPa)表面硬度极高的优点,但是表面粗糙度较高(Ra304.41nm)、表面可抛光性较差;相比之下,表层为UFGD薄膜的BDM-UM-UFGCD薄膜则具有UFGD薄膜优异的表面光洁度(Ra104.71nm)和表面可抛光性,此外由于硬度极高的中间层UMCD对于表层硬度的补充作用,该复合薄膜还具有相比于单层UFGD薄膜(67.925GPa)而言较高的表面硬度(72.657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CVD 掺杂 金刚石薄膜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掺杂半导体金刚石薄膜的制备及性质
18
作者 于三 邹广田 +1 位作者 金曾孙 吕宪义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343-343,共1页
本文利用灯丝热解CVD方法以甲烷和氢气为原料气体在单晶硅衬底表面实现了p型硼掺杂半导体金刚石薄膜的气相合成。掺杂剂采用固态单质硼,通过金刚石合成过程中硼的热分解使反应气体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硼杂质,控制反应压力和衬底温度得到了... 本文利用灯丝热解CVD方法以甲烷和氢气为原料气体在单晶硅衬底表面实现了p型硼掺杂半导体金刚石薄膜的气相合成。掺杂剂采用固态单质硼,通过金刚石合成过程中硼的热分解使反应气体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硼杂质,控制反应压力和衬底温度得到了具有不同的载流子浓度和电阻率的p型金刚石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丝热解CVD 掺杂 半导体金刚石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电化学氧化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
19
作者 向平 张亚晴 万一会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82,共7页
阳极材料采用掺硼金刚石薄膜板状电极,研究了电化学氧化中电流密度、电解时间、pH、氯离子浓度、硫酸根离子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的影响,以及电解前后藻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4个影响因素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效果显著。抑藻效... 阳极材料采用掺硼金刚石薄膜板状电极,研究了电化学氧化中电流密度、电解时间、pH、氯离子浓度、硫酸根离子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的影响,以及电解前后藻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4个影响因素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效果显著。抑藻效果随电流密度、电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电流密度为17mA/cm2时藻细胞出现破裂、细胞内物质流出的现象,抑藻效果较好;当电解时间为20min时,可完全抑制藻细胞生长;再增大电解时间,对抑藻效果无明显促进作用,初始pH在中性及酸性条件下可完全抑制藻细胞生长。抑藻效果与溶液中氯离子、硫酸根离子浓度成正相关,当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6mg/L时,可完全抑制藻细胞生长;无氯离子时,藻细胞在4d后出现继续增长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金刚石薄膜电极 生长抑制 细胞形态 氧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掺杂金刚石电极降解活性橙X-GN偶氮染料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明全 王一佳 +5 位作者 曾思超 李伟 童臻 魏秋平 余志明 马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8-133,共6页
目的研究硼掺杂金刚石(BDD)电极电化学氧化降解活性橙X-GN偶氮染料废水。方法采用热丝气相沉积法(HFCVD)制备铌基BDD电极,采用SEM观察BDD薄膜的表面形貌,用Raman检测BDD薄膜的成分,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BDD电极的电化学性能。选择活性橙X... 目的研究硼掺杂金刚石(BDD)电极电化学氧化降解活性橙X-GN偶氮染料废水。方法采用热丝气相沉积法(HFCVD)制备铌基BDD电极,采用SEM观察BDD薄膜的表面形貌,用Raman检测BDD薄膜的成分,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BDD电极的电化学性能。选择活性橙X-GN染料废水作为降解对象,分别研究电流密度(20、50、100、150 m A/cm^2)、电解质浓度(0.025、0.05、0.1 mol/L)和溶液初始pH(3.78、6.74、10.92)等不同工艺参数对降解效率的影响,并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进行测试表征,使用能耗和总有机碳量表征降解效果。结果 BDD电极具有很好的电催化性能,其电势窗口为3.33 V,析氧电位达到2.45 V,远高于大多数有机物的氧化电位,电极表面反应受扩散步骤控制。结合活性橙X-GN染料溶液降解效果,得出100 mg/L活性橙X-GN溶液的最佳降解工艺参数为:电流密度100 m A/cm^2、电解质浓度0.05mol/L、溶液初始pH值3.78。采用最佳工艺参数处理5 h后,色度移除率达到99%,能耗为65.4 k W·h/m^3,TOC去除率达到56.95%。结论 BDD电极可以有效地降解活性橙X-GN染料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染料 活性橙X-GN 有机废水 掺杂金刚石电极 电化学性能 电化学氧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