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同位素分离富集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操作系统的副反应,需要原料液苯甲醚的含水质量分数在30×10-6以下。采用干燥剂氮气脱除苯甲醚的微量水分。应用解吸因子法设计了气提塔的理论模型,计算了最小和操作气液比、组分的气提率、塔釜...硼同位素分离富集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操作系统的副反应,需要原料液苯甲醚的含水质量分数在30×10-6以下。采用干燥剂氮气脱除苯甲醚的微量水分。应用解吸因子法设计了气提塔的理论模型,计算了最小和操作气液比、组分的气提率、塔釜液的组成及气提气用量,用Aspen P lus软件对气提塔进行了模拟,最后对整个过程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气液比为3.73时,苯甲醚的含水质量分数为29.4×10-6。从而验证了解吸因子模型的可行性并最终确立了解吸因子理论模型。展开更多
使用戊二醛为交联剂,将黑荆树单宁(BWT)固化在胶原纤维(CF)表面,得到新型硼同位素分离树脂CF-BWT。通过FTIR、XPS、SEM、^(11)B MAS NMR分析,探究了CF-BWT吸附硼前后表面元素组成、形貌结构以及吸附机理等。研究结果表明,当pH为8.0,硼...使用戊二醛为交联剂,将黑荆树单宁(BWT)固化在胶原纤维(CF)表面,得到新型硼同位素分离树脂CF-BWT。通过FTIR、XPS、SEM、^(11)B MAS NMR分析,探究了CF-BWT吸附硼前后表面元素组成、形貌结构以及吸附机理等。研究结果表明,当pH为8.0,硼初始浓度为110mg/L时,CF-BWT的平衡吸附量可达1.9mg/g。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模型,平衡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由模型计算得到的平衡吸附量与实验值接近。进一步研究发现,CF-BWT表面固化的黑荆树单宁与硼形成硼-单宁活性交换界面,促使^(10)B和^(11)B发生同位素交换反应,从而将^(10)B富集于CF-BWT表面,实现^(10)B和^(11)B的分离。当pH为7.0时,CF-BWT对^(10)B和^(11)B的单级分离因子可达1.17。当初始硼同位素丰度比(^(10)B/^(11)B)为0.2180时,以CF-BWT为填料的固定床对^(10)B和^(11)B进行分离,发现穿透段硼同位素丰度比(^(10)B/^(11)B)为0.2149,而在洗脱段则达到0.2234。展开更多
文摘硼同位素分离富集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操作系统的副反应,需要原料液苯甲醚的含水质量分数在30×10-6以下。采用干燥剂氮气脱除苯甲醚的微量水分。应用解吸因子法设计了气提塔的理论模型,计算了最小和操作气液比、组分的气提率、塔釜液的组成及气提气用量,用Aspen P lus软件对气提塔进行了模拟,最后对整个过程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气液比为3.73时,苯甲醚的含水质量分数为29.4×10-6。从而验证了解吸因子模型的可行性并最终确立了解吸因子理论模型。
文摘使用戊二醛为交联剂,将黑荆树单宁(BWT)固化在胶原纤维(CF)表面,得到新型硼同位素分离树脂CF-BWT。通过FTIR、XPS、SEM、^(11)B MAS NMR分析,探究了CF-BWT吸附硼前后表面元素组成、形貌结构以及吸附机理等。研究结果表明,当pH为8.0,硼初始浓度为110mg/L时,CF-BWT的平衡吸附量可达1.9mg/g。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模型,平衡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由模型计算得到的平衡吸附量与实验值接近。进一步研究发现,CF-BWT表面固化的黑荆树单宁与硼形成硼-单宁活性交换界面,促使^(10)B和^(11)B发生同位素交换反应,从而将^(10)B富集于CF-BWT表面,实现^(10)B和^(11)B的分离。当pH为7.0时,CF-BWT对^(10)B和^(11)B的单级分离因子可达1.17。当初始硼同位素丰度比(^(10)B/^(11)B)为0.2180时,以CF-BWT为填料的固定床对^(10)B和^(11)B进行分离,发现穿透段硼同位素丰度比(^(10)B/^(11)B)为0.2149,而在洗脱段则达到0.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