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胡塞尔现象学明见性概念的问题情境及其基本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治国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3-99,共7页
"明见性"概念在胡塞尔的现象学研究中具有十分关键的地位,但他本人对这个作为其哲学最初入口的关键性问题却始终采取一种含糊其辞的态度。不遗余力地确立绝对认识与自我负责的生活规范以及在自身意识中寻找知识的确然性是明... "明见性"概念在胡塞尔的现象学研究中具有十分关键的地位,但他本人对这个作为其哲学最初入口的关键性问题却始终采取一种含糊其辞的态度。不遗余力地确立绝对认识与自我负责的生活规范以及在自身意识中寻找知识的确然性是明见性概念最切身的两大问题情境,而直观性、相对于意识的直接显现、意向与充实的统一可以说是这一概念的最基本特征。这既体现出他对明见性概念的前身即确然性概念的独特理解与持续改造和发展,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也显示出作为一个立志成为开启性哲学家的胡塞尔同他之前各种思想特有的关联及其自身理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问题情境 伦理生活 明见 确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证据效力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裴苍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8-40,共3页
关于证据效力的研究裴苍龄证据效力是指证据在证明中所起的和可能起到的作用。证据效力的研究主要涉及证据力和与之有关的问题。证据力和与之有关的问题是证据法学的核心,是最重要的理论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略陈管见,以期能4丈到抛... 关于证据效力的研究裴苍龄证据效力是指证据在证明中所起的和可能起到的作用。证据效力的研究主要涉及证据力和与之有关的问题。证据力和与之有关的问题是证据法学的核心,是最重要的理论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略陈管见,以期能4丈到抛砖引玉之效。一证据的自然效力和法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力 证据能力 法律效力 证据效力 法定证据制度 证明力 实质效力 盖然效力 证据的关联 确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古典美学的逻辑进程——兼论席勒《论美书简》的美学史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李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9-161,共13页
德国古典美学由康德至黑格尔的发展历程,实质是在近代西欧"思想气候"即"确然性寻求"的知识观背景下,从审美心理结构的哲学分析进展到审美对象的哲学思辨、从批判美学进展到艺术哲学的演进历程。席勒1793年的《论美... 德国古典美学由康德至黑格尔的发展历程,实质是在近代西欧"思想气候"即"确然性寻求"的知识观背景下,从审美心理结构的哲学分析进展到审美对象的哲学思辨、从批判美学进展到艺术哲学的演进历程。席勒1793年的《论美书简》通过穷举"美的研究法"而贯通了这一进程,成为德国古典美学历史进程的关键和中介,其"美学史意义"就此得以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古典美学 逻辑进程 席勒 《论美书简》 确然性寻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哲学的“佛佗式精进”——重勘《视灵者的梦》在批判哲学生成中的位置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52,共12页
康德哲学在1762年前后通过《关于自然神学与道德之原则的明晰性的研究》而显示出一个明显的转向,即从追求确然性的"知识"到究心知识的"确然性",康德亦随之由自然哲学家转变为形而上学家。重构知识之确然性的内涵,... 康德哲学在1762年前后通过《关于自然神学与道德之原则的明晰性的研究》而显示出一个明显的转向,即从追求确然性的"知识"到究心知识的"确然性",康德亦随之由自然哲学家转变为形而上学家。重构知识之确然性的内涵,则是批判哲学得以铸就的关键所在,在1765年12月完稿的《视灵者的梦》中,康德大体完成了这一重构,即由真理观的传统主客"符合论"转变为主体间的"普遍有效性",确然性或客观性的内涵就由"无可置疑性"转变为"普遍有效性"或"普遍可传达性"。从"确然性的寻求"中转出的"普遍有效性"给康德哲学带来了一个极其深阔的思想境界,康德由此开始广泛思考认识判断、道德判断和鉴赏判断的普遍有效性及其先天原则问题,并最终得出"形而上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理性界限的科学"的关键性结论以及二分主体与世界为现象和物自体的全新哲学格局。可把康德哲学的这一层推进名之为"佛佗式精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视灵者的梦》 确然性的寻求 发生学 过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哲学的转捩点——作为“思想事件”的“应征作品”
5
作者 李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1-141,共11页
1762年前后的康德哲学,在基本主题上有一个明显的“反转”,即从追求确然性的“知识”到穷究知识的“确然性”。促成这一反转的根本动因,正是那篇就康德哲学进程堪称“思想事件”的“应征作品”,即1762年12月完稿的《关于自然神学与道德... 1762年前后的康德哲学,在基本主题上有一个明显的“反转”,即从追求确然性的“知识”到穷究知识的“确然性”。促成这一反转的根本动因,正是那篇就康德哲学进程堪称“思想事件”的“应征作品”,即1762年12月完稿的《关于自然神学与道德之原则的明晰性的研究》。其中,康德通过对比数学知识与哲学知识之间的本性差异,探得“在形而上学中达到最大可能的确然性的惟一方法”即牛顿物理学式的“分析解剖和综合重建”法,终于明确了形而上学确然性的独特内涵及根据,这在康德哲学思想的进程中,有着根本性的转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应征作品 确然性的寻求 分析与综合 思想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塞尔思想的开端和终结
6
作者 Christopher C.Chrappa 孙玥(译)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2-129,共8页
胡塞尔的著作已经得到详尽的分析和解释。巨大的著作产量(特别在《胡塞尔全集》中所包括的)使得人们试图以牺牲从整体上把握胡塞尔著作的意义为代价,而更加关注一些细节和特定的论题。这个工作绝对是必要的;没有这项工作,对于许多人来说... 胡塞尔的著作已经得到详尽的分析和解释。巨大的著作产量(特别在《胡塞尔全集》中所包括的)使得人们试图以牺牲从整体上把握胡塞尔著作的意义为代价,而更加关注一些细节和特定的论题。这个工作绝对是必要的;没有这项工作,对于许多人来说,胡塞尔的作品将是无法进入的。尽管如此,通观把握的方法其优点也是值得考虑的,它也许会带来一些不同于论题化分析进路的重要方式。本文的主旨在于提出关于胡塞尔整个哲学规划、他的抱负,以及其最终的成功和失败中那些清楚的和有争议的观点。认为胡塞尔式的规划是为了教导我们更多关注现代雄心抱负中的问题,而非它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现象学 确然性 认识论 先验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