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确定性矩阵可分离压缩成像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成 程鸿 +1 位作者 张芬 韦穗(指导)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2-137,共6页
针对可分离压缩传感使用的可分离随机正交矩阵在处理大尺度图像等高维信号感知时难度太大或成本过高的问题,引入确定性测量矩阵,提出确定性矩阵可分离压缩传感,可将如托普利兹矩阵及循环矩阵等具有确定性结构的矩阵作为可分离压缩传感... 针对可分离压缩传感使用的可分离随机正交矩阵在处理大尺度图像等高维信号感知时难度太大或成本过高的问题,引入确定性测量矩阵,提出确定性矩阵可分离压缩传感,可将如托普利兹矩阵及循环矩阵等具有确定性结构的矩阵作为可分离压缩传感的左、右可分离矩阵.该方案可以降低独立元素的数目,从而显著降低前端物理实现的难度与成本.数值模拟实验分别评估了该方法在不同采样率及不同图像尺寸下的压缩重建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独立元素非常少的情形下得到与原随机正交矩阵相近的重建质量,证明了其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传感 压缩成像 可分离压缩传感 随机正交矩阵 确定性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块多项式确定性矩阵SIFT图像配准算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卢健 陈泽民 +1 位作者 马成贤 何金鑫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6,共5页
针对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算法在关键点(即尺度空间稳定的极值点)特征描述向量计算复杂且维数较高,以及多项式确定性矩阵测量数取值受限等现象,提出一种分块多项式确定性矩阵的SIFT图像配准算法。通过压缩感知的稀疏表示方法,将SIFT... 针对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算法在关键点(即尺度空间稳定的极值点)特征描述向量计算复杂且维数较高,以及多项式确定性矩阵测量数取值受限等现象,提出一种分块多项式确定性矩阵的SIFT图像配准算法。通过压缩感知的稀疏表示方法,将SIFT提取的高维描述子向量降维到低维的稀疏特征向量,降低了关键点描述向量维度,并采取欧氏距离对图像关键点特征描述向量进行相似性度量。与传统算法的针对性比对分析表明,改进算法有效提升了配准精度,增强了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配准 SIFT 分块多项式确定性矩阵 压缩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性矩阵在区域集合中的稳定边界
3
作者 张冬雯 伍清河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72,共4页
本文研究非结构不确定性矩阵的鲁棒稳定边界问题。通过计算非结构不确定性矩阵谱范数的上界 ,可以保证非结构不确定性矩阵的特征值均位于复平面的指定D域———线性矩阵不等式 (LMI)域内 ,文中推导出D域为若干个LMI域的交集或并集时的LM... 本文研究非结构不确定性矩阵的鲁棒稳定边界问题。通过计算非结构不确定性矩阵谱范数的上界 ,可以保证非结构不确定性矩阵的特征值均位于复平面的指定D域———线性矩阵不等式 (LMI)域内 ,文中推导出D域为若干个LMI域的交集或并集时的LMI表达式 ,计算非结构不确定性矩阵在LMI域集合中的稳定边界。最后 ,分别就D域为单一LMI域、LMI域的交集和并集三种情形举例说明非结构不确定性矩阵稳定边界的计算过程 ,经过与以往方法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确定性矩阵 区域集合 稳定边界 鲁棒性能 自动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感知中确定性测量矩阵构造算法综述 被引量:66
4
作者 王强 李佳 沈毅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41-2050,共10页
测量矩阵在压缩感知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性能会影响原始信号的压缩与重构.现有的测量矩阵多数为随机的,它们在实际应用中有存储量大、效率低等缺点,且在硬件上难以实现,故构造确定性测量矩阵对压缩感知理论的推广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测量矩阵在压缩感知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性能会影响原始信号的压缩与重构.现有的测量矩阵多数为随机的,它们在实际应用中有存储量大、效率低等缺点,且在硬件上难以实现,故构造确定性测量矩阵对压缩感知理论的推广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确定性测量矩阵构造方面的研究,着重对目前已有的构造算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类,最后根据多种指标综合评述了各种算法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确定性测量矩阵 有限等距性质 信号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gendre序列的确定性测量矩阵 被引量:1
5
作者 崔翔 万洪杰 +1 位作者 肖亮 谢晓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16-120,共5页
近年来,压缩感知理论飞速发展。很多压缩感知的应用中,信号的测量可以通过卷积滤波和之后的二次采样完成。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种由勒让德(Legendre)序列构造的矩阵。该矩阵在经过二次采样之后,得到一种新的确定性测量矩阵。对于一个K-... 近年来,压缩感知理论飞速发展。很多压缩感知的应用中,信号的测量可以通过卷积滤波和之后的二次采样完成。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种由勒让德(Legendre)序列构造的矩阵。该矩阵在经过二次采样之后,得到一种新的确定性测量矩阵。对于一个K-稀疏的信号,通过该测量矩阵可以对信号进行稳定的恢复重建。据仿真结果显示,在对K-稀疏信号进行恢复的过程中,该测量矩阵的恢复效果与高斯随机测量矩阵的应用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确定性测量矩阵 卷积压缩感知 相关性 勒让德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确定性测量矩阵与变阈值SAMP的超高次谐波检测算法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建锋 宋子恒 +1 位作者 周勇良 孔培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75-83,共9页
随着电网中采用高频电力电子器件制造的设备逐渐增多,配电网中的超高次谐波现象已经成为了一种亟需解决的新型电能质量问题。相较于传统谐波检测方法采样超高次谐波信号时产生的巨大数据量,压缩感知作为一种新型信号处理方法,在使用测... 随着电网中采用高频电力电子器件制造的设备逐渐增多,配电网中的超高次谐波现象已经成为了一种亟需解决的新型电能质量问题。相较于传统谐波检测方法采样超高次谐波信号时产生的巨大数据量,压缩感知作为一种新型信号处理方法,在使用测量矩阵对稀疏信号进行亚采样后通过重构算法用较少的数据就能精确地恢复原始信号,有效降低了对采样端硬件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确定性测量矩阵与变阈值SAMP算法的压缩感知超高次谐波检测算法。首先该方法采用了一种由确定性随机序列构造的测量矩阵,这种确定性测量矩阵的结构与随机测量矩阵相比更易于传输与存储,同时具有和高斯随机矩阵相同的重构性能。其次,针对SAMP重构算法在频谱泄露时易发生稀疏度过估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变阈值SAMP算法,设置一个动态的阈值来控制算法中内积的选取,减少迭代中的误选。改进算法提高了超高次谐波检测的精度,降低了因频谱泄露和噪声造成的误差且更容易硬件实现。最后,通过仿真和实测结果证明了改进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次谐波 压缩感知 确定性测量矩阵 变阈值SAMP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确定性压缩感知采样策略的阵列失效单元远场诊断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玮 邓维波 +1 位作者 杨强 MIGLIORE Marco Donald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541-2546,共6页
在采用压缩感知的阵列失效单元诊断方法中,结构化随机采样策略的运用对测量矩阵性能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确定性压缩感知采样策略的阵列失效单元远场诊断方法。首先在失效单元个数满足稀疏性的前提下构造差异性... 在采用压缩感知的阵列失效单元诊断方法中,结构化随机采样策略的运用对测量矩阵性能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确定性压缩感知采样策略的阵列失效单元远场诊断方法。首先在失效单元个数满足稀疏性的前提下构造差异性阵列并将其激励作为稀疏向量,其次利用所提方法构造确定性部分傅里叶矩阵(DPFM)作为测量矩阵,最后采用l1范数最小化算法对稀疏向量进行重构,从而实现对失效单元的高概率精确诊断。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所提方法有效消除了采样位置的随机分布特性对测量矩阵性能造成的不利影响,简化了采样过程,提高了诊断成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诊断 压缩感知 确定性部分傅里叶矩阵 稀疏恢复 天线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间距稀疏Toeplitz测量矩阵的压缩传感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成 杨海蓉 韦穗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62-1369,共8页
选择合适的测量矩阵是压缩传感理论实用化的关键之一.本文在Toeplitz矩阵独立元素中随机地引入零元,形成随机间距稀疏Toeplitz矩阵,使得随机独立变元个数可以减少到原Toeplitz矩阵的1/2~1/16,甚至更少,非零元个数同样大大减少,有利于... 选择合适的测量矩阵是压缩传感理论实用化的关键之一.本文在Toeplitz矩阵独立元素中随机地引入零元,形成随机间距稀疏Toeplitz矩阵,使得随机独立变元个数可以减少到原Toeplitz矩阵的1/2~1/16,甚至更少,非零元个数同样大大减少,有利于数据传输和存储.模拟实验表明随机间距稀疏Toeplitz矩阵在重建效果优于Gauss矩阵和原Toeplitz矩阵的同时,重建时间只有Gauss矩阵和一般Toeplitz矩阵重建时间的约15%~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传感 测量矩阵 托普利兹 确定性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阵二阶系统的H_∞观测器设计——一种参数化方法(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武云丽 段广仁 薛雨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1-297,共7页
利用一种完全参数化的设计方法,直接在矩阵二阶系统的框架下研究不确定性矩阵二阶系统的H∞观测器设计问题,目标是使观测过程在保持鲁棒稳定并达到期望的动态特性的同时,还能使得外部干扰到误差状态的传递函数的H∞范数小于事先给定的... 利用一种完全参数化的设计方法,直接在矩阵二阶系统的框架下研究不确定性矩阵二阶系统的H∞观测器设计问题,目标是使观测过程在保持鲁棒稳定并达到期望的动态特性的同时,还能使得外部干扰到误差状态的传递函数的H∞范数小于事先给定的上界数值。基于矩阵二阶系统的Sylvester方程的完全参数化解,通过一组设计参数建立了观测器的所有增益矩阵以及观测器系统矩阵的左特征向量的完全参数化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将H∞范数的上界约束条件转化成一个等价的约束设计参数的条件。该方法能够提供所有的设计自由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最后通过一个弹簧质量系统表明此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观测器 二阶系统 参数化方法 SYLVESTER方程 确定性矩阵 全参数化 H∞范数 设计参数 设计方法 设计问题 动态特性 鲁棒稳定 观测过程 传递函数 误差状态 外部干扰 特征向量 系统矩阵 增益矩阵 约束条件 应用价值 弹簧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信道编码构造压缩感知测量矩阵 被引量:9
10
作者 董小亮 杨良龙 +1 位作者 赵生妹 郑宝玉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09-815,共7页
压缩感知是近年来,针对稀疏信号和可压缩信号的处理而出现的一种信号处理理论。测量矩阵是压缩感知理论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对信号采样和重构算法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一般传统的随机测量矩阵重建信号效果比较好,但有硬件实现比... 压缩感知是近年来,针对稀疏信号和可压缩信号的处理而出现的一种信号处理理论。测量矩阵是压缩感知理论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对信号采样和重构算法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一般传统的随机测量矩阵重建信号效果比较好,但有硬件实现比较困难的问题,并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和其他缺陷。确定性测量矩阵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些缺点。在本文中,基于信道编码中校验矩阵特性的优势,获得了满足有限紧致特性要求的确定性测量矩阵构造方法。把校验矩阵的列向量标准化、线性组合扩展到方阵、置换列向量后构成的矩阵作为确定性测量矩阵。这种方法可以在构造完成一个信道编码校验矩阵后,很容易构造对应的测量矩阵。数值结果表明,在相同重建算法和压缩比下,这种方法的性能和随机测量矩阵大致相若,甚至有所改善。同时,本文提出方法的构造时间较少,重建时只需要运行一次,可以满足实时性需求。为压缩感知算法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测量矩阵构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信道编码 随机测量矩阵 确定性测量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型AHP中专家可信度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孝珍 张学军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5-89,共5页
在桥梁耐久性评估中,不同专家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评估的可信度与其经验、研究基础等有关.首先运用向量的相似性理论对不同专家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的矩阵的相似性进行研究,确定各专家对指标判断的可信度;然后,参考不同专家对指标相对重... 在桥梁耐久性评估中,不同专家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评估的可信度与其经验、研究基础等有关.首先运用向量的相似性理论对不同专家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的矩阵的相似性进行研究,确定各专家对指标判断的可信度;然后,参考不同专家对指标相对重要性的评判的不确定判断矩阵,运用随机理论在各个不确定判断矩阵的取值区间内随机选取数值作为两个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参数,形成多个确定性判断矩阵,并由各判断矩阵计算各专家对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矩阵;最后,综合考虑不同专家的可信度、权重系数矩阵,以其加权平均值作为指标的最终权重系数,从而减小了桥梁耐久性评估中评估指标权重系数计算的主观性,使评估结论更具可信性,计算结果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理论 耐久性评估 确定性判断矩阵 可信度 加权平均值 权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准循环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压缩感知测量矩阵
12
作者 蒋小燕 谢正光 +1 位作者 黄宏伟 蔡旭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318-3322,共5页
针对随机测量矩阵元素随机产生、不易于硬件实现的缺点,利用有限域上准循环低密度奇偶校验(QCLDPC)码奇偶校验矩阵的构造方法,设计了一种确定性的结构化稀疏测量矩阵。由于QC-LDPC码的信道编解码性能较好,故以此为基础构造压缩感知(C... 针对随机测量矩阵元素随机产生、不易于硬件实现的缺点,利用有限域上准循环低密度奇偶校验(QCLDPC)码奇偶校验矩阵的构造方法,设计了一种确定性的结构化稀疏测量矩阵。由于QC-LDPC码的信道编解码性能较好,故以此为基础构造压缩感知(CS)测量矩阵预计有较好的性能。分别用一维和二维信号的CS重建实验验证新矩阵的性能,结果表明,与常用的测量矩阵相比,在相同的重建算法和压缩比条件下,新矩阵对应的重建误差较低,在峰值信噪比(PSNR)的评价指标上有所提高(0.5~1 dB)。特别地,所提的确定性测量矩阵在结构上具有对称特性和准循环特性,如将其应用于硬件实现,可降低物理内存的需求量与硬件实现的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随机测量矩阵 确定性测量矩阵 准循环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奇偶校验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可分离压缩成像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成 汪东 +3 位作者 沈川 程鸿 陈岚 韦穗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16-2823,共8页
可分离压缩传感可以通过一定比例的额外测量有效地解决压缩成像问题中面临的测量矩阵维数过大的瓶颈.但是现有可分离压缩传感(separable compressive sensing,SCS)方法需要2个可分离的测量矩阵都必须是行归一化后的正交随机矩阵,其显著... 可分离压缩传感可以通过一定比例的额外测量有效地解决压缩成像问题中面临的测量矩阵维数过大的瓶颈.但是现有可分离压缩传感(separable compressive sensing,SCS)方法需要2个可分离的测量矩阵都必须是行归一化后的正交随机矩阵,其显著地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范围.将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方法引入可分离可压缩传感测量过程,可以有效地实现测量矩阵和重建矩阵的分离:在感知阶段可以更多地考虑测量矩阵物理易于实现的性质,如Toeplitz或Circulant等确定性结构的矩阵;在重建阶段,更多地考虑测量矩阵的优化.通过引入奇异值分解对重建阶段的测量矩阵进行优化,可以有效地改善重建性能,尤其是Toeplitz或Circulant矩阵在大尺度图像的压缩重建情形.数值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成像 可分离压缩传感 可分离感知矩阵 奇异值分解 确定性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线性调频雷达成像 被引量:4
14
作者 许鑫 林志伟 张晓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9期4483-4486,共4页
在经典的压缩感知理论中,最常用的测量矩阵是高斯随机矩阵和伯努利随机矩阵,它们具有最优的约束等容性质(R IP).与其他测量矩阵相比,精确重建同样的稀疏信号所需的采样数最少。然而完全的随机性导致它们在具体工程应用中受到限制,同时... 在经典的压缩感知理论中,最常用的测量矩阵是高斯随机矩阵和伯努利随机矩阵,它们具有最优的约束等容性质(R IP).与其他测量矩阵相比,精确重建同样的稀疏信号所需的采样数最少。然而完全的随机性导致它们在具体工程应用中受到限制,同时大大增加了重建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基于统计约束等容性质(StR IP)和确定性测量矩阵理论提出一种基于线性调频信号的压缩感知雷达成像方法,利用雷达发射的线性调频信号来构造测量矩阵,并用仿真实验证明了利用该测量矩阵可以很好地实现稀疏信号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雷达成像 线性调频信号 统计约束等容性质 确定性测量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和红外玫瑰线扫描的红外图像重构(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伊琳 佟岐 +2 位作者 郜丽鹏 王海艳 汲清波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3-288,共6页
红外亚成像制导技术是由点源探测技术到成像制导技术的一种过渡,由单元探测器和光机扫描装置组成.红外玫瑰线扫描亚成像系统是亚成像制导中的一种,红外玫瑰线扫描亚成像系统按照特定的图案采集视场中的部分数据并得到一幅含有目标位置... 红外亚成像制导技术是由点源探测技术到成像制导技术的一种过渡,由单元探测器和光机扫描装置组成.红外玫瑰线扫描亚成像系统是亚成像制导中的一种,红外玫瑰线扫描亚成像系统按照特定的图案采集视场中的部分数据并得到一幅含有目标位置信息的亚图像.受单像素相机的启发,主要研究红外玫瑰线扫描亚成像系统中的压缩成像.压缩感知可以在更少的采样数据条件下重构红外图像,其应用到红外亚成像制导系统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观测矩阵的构造.关于随机观测矩阵的研究已经比较广泛,但随机矩阵很难实现.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的适用于红外玫瑰线扫描亚成像系统的确定性观测矩阵.此外还提出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恢复算法,称为优化子空间追踪算法.仿真结果显示构造的观测矩阵能够压缩和重构红外图像,且重构效果优于随机高斯观测矩阵和随机伯努利观测矩阵,提出的恢复算法也具有较好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CS) 红外玫瑰线扫描亚成像系统(IRSSIS) 确定性观测矩阵 优化子空间追踪算法(O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centralized H_∞ state feedback control for large-scale interconnected uncertain systems with multiple delays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宁 桂卫华 谢永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4年第1期93-97,共5页
Decentralized H_∞ control was studied for a class of interconnected uncertain systems with multiple delays in the state and control and time varying but norm-bounded parametric uncertainties. A sufficient condition w... Decentralized H_∞ control was studied for a class of interconnected uncertain systems with multiple delays in the state and control and time varying but norm-bounded parametric uncertainties. A sufficient condition which makes the closed-loop system decentralized asymptotically stable with H_∞ performance was derived based on Lyapunov stability theorem. This condition is expressed as the solvability problem of 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 The method overcome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existing algebraic Riccati equation method. Finally, a numerical example was given to demonstrate the design procedure for the decentralized H_∞ state feedback controll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CERTAINTY TIME-DELAY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decentralized H_∞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bust stabilization and disturbance attenuation for a class of underactuated mechanical systems 被引量:1
17
作者 赖旭芝 潘昌忠 +2 位作者 吴敏 佘锦华 Simon X.Y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9期2488-2495,共8页
The robust control problem for a class of underactuated mechanical systems called acrobots is addressed. The goal is to drive the acrobots away from the straight-down position and balance them at the straight-up unsta... The robust control problem for a class of underactuated mechanical systems called acrobots is addressed. The goal is to drive the acrobots away from the straight-down position and balance them at the straight-up unstable equilibrium position in the presence of parametric uncertainties and external disturbance. First, in the swing-up area, it is shown that the time derivative of energy is independent of the parameter uncertainties, but exogenous disturbance may destroy the characteristic of increase in mechanical energy. So, a swing-up controller with compensator is designed to suppress the influence of the disturbance. Then, in the attractive area, the control problem is formulated into a H~ control framework by introducing a proper error signal, and a sufficient condi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Hoo state feedback control law based on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LMI) is proposed to guarantee the quadratic stability of the control system. Final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 approach can simultaneously handle a maximum ±10% parameter perturbation and a big disturbance simultane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actuated mechanical systems robust stabilization disturbance attenuation H∞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L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of observer-based discrete repetitive-control system based on 2D model
18
作者 王昭鸿 易灵芝 +1 位作者 兰永红 陈才学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4236-4243,共8页
A discrete observer-based repetitive control(RC) design method for a linear system with uncertainties was presented based on two-dimensional(2D) system theory. Firstly, a 2D discrete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describe ... A discrete observer-based repetitive control(RC) design method for a linear system with uncertainties was presented based on two-dimensional(2D) system theory. Firstly, a 2D discrete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describe both the control behavior within a repetition period and the learning process taking place between periods. Next, by converting the designing problem of repetitive controller into one of the feedback gains of reconstructed variables, the stable condition was obtained through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 and also the gain coefficient of repetitive system.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s an exceptional feasibility of this proposal with remarkable robustness and tracking spe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e observer two-dimensional discrete system repetitive control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bilization of a class of nonlinear discrete time systems with time varying delay
19
作者 Maryam Fattahi Nastaran Vasegh Hamid Reza Momen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0期3769-3776,共8页
The sta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of a class of nonlinear discrete time delayed systems(NDTDS) with time-varying delay and norm-bounded nonlinearity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discrete time Lyapunov–Krasovskii function... The sta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of a class of nonlinear discrete time delayed systems(NDTDS) with time-varying delay and norm-bounded nonlinearity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discrete time Lyapunov–Krasovskii functional method, a sufficient delaydependent condition for asymptotic stability of nonlinear systems is offered. Then, this condition is used to design a new efficient delayed state feedback controller(DSFC) for stabilization of such systems. These conditions are in the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 framework. Illustrative examples confirm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over the similar cases. Furthermore, the obtained sta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conditions will be extended to uncertain discrete time delayed systems(UDTDS) with polytopic parameter uncertainties and also with norm-bounded parameter uncertain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linear discrete time delayed systems Lyapunov–Krasovskii functional delayed state feedback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 polytopic parameter uncertainties norm bounded parameter uncertain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