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琥珀酰明胶联合麻黄碱预防硬膜外阻滞后低血压的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宁捷 黄格 +2 位作者 陈峻 阮浩神 谭冠先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25-326,共2页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后 琥珀酰明胶 低血压 麻黄碱 预防 胸段硬膜外阻滞 快速静脉输注 硬膜外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胸段硬膜外阻滞后心功能变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国忠 李中言 +3 位作者 窦元元 王金华 陈东生 林秀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476-477,共2页
目的 观察冠心病心力衰竭 (CHF)病人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 (HTEA)前后脂质过氧化物和左心室舒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 4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均分为HTEA组 (n =2 4)及常规治疗组 (n =2 4) ,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丙二醛 (MDA)、超氧化... 目的 观察冠心病心力衰竭 (CHF)病人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 (HTEA)前后脂质过氧化物和左心室舒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 4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均分为HTEA组 (n =2 4)及常规治疗组 (n =2 4) ,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CHF病人心脏舒缩功能的改善 :HTEA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P <0 0 5 ) ;MDA含量HTEA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 (P <0 0 1) ,SOD则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P <0 0 5 )。结论 HTEA治疗CHF病人对心脏舒缩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冠状动脉疾病 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图 超氧化物歧化酶 CHF CH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地西泮与咪唑安定对胸段硬膜外阻滞后呼吸动力学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徐世元 刘辉 +2 位作者 许平 许睿 张庆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的国产地西泮、咪唑安定对胸段硬膜外腔阻滞后呼吸动力学与通气功能的影响 ,以推荐合适的咪唑安定剂量 ,供临床参考应用。方法 择期手术病人 68例 ,随机分为四组 ,每组 17例。硬膜外腔穿刺点为T6~ 7、T8~ 9;阻滞...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的国产地西泮、咪唑安定对胸段硬膜外腔阻滞后呼吸动力学与通气功能的影响 ,以推荐合适的咪唑安定剂量 ,供临床参考应用。方法 择期手术病人 68例 ,随机分为四组 ,每组 17例。硬膜外腔穿刺点为T6~ 7、T8~ 9;阻滞平面上界达T2 ~T5,下界为T10 ~L1。所有病人先给予氟芬合剂 0 0 3ml/kg ;15分钟后分别静注地西泮 0 1mg/kg(D1组 )与 0 15mg/kg(D2组 )、咪唑安定 0 1mg/kg(M1组 )与 0 15mg/kg(M2组 )。于静注氟芬合剂后地西泮或咪唑安定前、地西泮或咪唑安定后 5、10、15、2 0、2 5、3 0、3 5分钟时 ,将通气功能、呼吸动力学参数的 5分钟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 1)静注两种不同剂量的地西泮或咪唑安定前、后各时点及四组间呼吸频率、吸、呼气峰流速 ,压力 时间乘积 ,食管压力 (胸腔内压 ) ,气道平均压 ,PEEP ,内源性PEEP ,吸气时间比值 ,频率 /潮气量比值的变化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 2 )静注地西泮或咪唑安定后 ,吸、呼气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吸气峰压、呼吸驱动力、气道阻力及病人呼吸做功较静注前显著增高或增加 ;动态顺应性显著下降 (P <0 0 5 ) ;但静注两种不同剂量地西泮或咪唑安定后四组间各时点此类参数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地西泮 咪唑安定 呼吸功能 呼吸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灌注变异指数预测剖宫产产妇硬膜外阻滞后发生低血压的可行性 被引量:9
4
作者 彭永保 周群 +1 位作者 郑剑锋 刘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4-966,共3页
目的:探讨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预测剖宫产产妇硬膜外阻滞后发生低血压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足月择期行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产妇67例,年龄19~34岁,ASA分级Ⅰ~Ⅱ级。产妇入手术室平稳呼吸5 min后监测和记录SBP、BDP、MAP、HR、PI和PVI... 目的:探讨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预测剖宫产产妇硬膜外阻滞后发生低血压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足月择期行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产妇67例,年龄19~34岁,ASA分级Ⅰ~Ⅱ级。产妇入手术室平稳呼吸5 min后监测和记录SBP、BDP、MAP、HR、PI和PVI值,硬膜外腔给药后每3 min测量1次SBP、BDP、MAP、HR,计算每个指标与其麻醉前基础值的最大变化率,并按SBP或MAP的下降幅度是否超过基础值的30%,分为低血压组和无低血压组。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孕周及SDP、DBP、MAP、HR的基础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组产妇的麻醉前PVI值高于无低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不同PVI值为界值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88,如以PVI值17.35作为发生低血压的界值,PVI预测硬膜外麻醉后剖宫产术发生低血压的敏感度为0.727,特异度为0.895。结论:麻醉前PVI值可以用来预测硬膜外阻滞后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灌注变异指数 剖宫产术 硬膜外阻滞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患者硬膜外阻滞后血管低反应性的原因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罗宝蓉 秦斐 +1 位作者 邢桂英 吴曼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66-367,共2页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硬膜外阻滞 血管低反应性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重复硬膜外阻滞后的组织学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德华 王铭盘 +3 位作者 贾本立 速家震 高天顺 王效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8-69,共2页
本文用12只犬模拟临床行重复硬膜外阻滞后,放血处死,以观察硬膜外腔的组织学变化。结果:穿刺部位的硬膜外腔组织出现轻度活动性炎症反应,局麻药作用部位的组织无明显变化,导管长期留置部位的组织学改变主要是对导管的异物反应。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组织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体质类型对老年宫颈癌患者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王兵 孙建明 吴晓婕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3-146,共4页
目的研究中医体质类型对老年宫颈癌患者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宫颈癌患者420例,均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下顺利完成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医体质类型平和体质140例... 目的研究中医体质类型对老年宫颈癌患者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宫颈癌患者420例,均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下顺利完成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医体质类型平和体质140例、阴虚体质140例、阳虚体质140例,比较不同体质类型的患者的麻醉情况以及麻醉前5 min、麻醉后30 min、术后6 h生命体征、应激反应情况,麻醉情况包括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生命体征指标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以及皮质醇水平。结果3组患者的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麻醉诱导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和体质患者苏醒时间更短(P<0.05)。麻醉前5 min 3组患者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 min 3组患者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值均有所降低,术后6 h基本恢复正常,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麻醉前5 min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以及皮质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 min 3组以上指标均明显升高,术后6 h明显降低,平和体质患者在麻醉后30 min、术后6 h时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以及皮质醇水平显著优于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患者(P<0.05)。结论平和体质的老年宫颈癌患者能够更好地调控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激反应,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中医体质 老年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全麻 硬膜外阻滞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硬膜外联合双侧L_(2)神经根阻滞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丽楠 刘巍 +4 位作者 樊永冠 方叶 马迎存 刘波涛 司马蕾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71-677,共7页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硬膜外联合双侧L_(2)神经根阻滞治疗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盘源性腰痛病人,计算机...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硬膜外联合双侧L_(2)神经根阻滞治疗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盘源性腰痛病人,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病变间盘节段硬膜外阻滞联合L2神经根阻滞,对照组采用病变间盘节段硬膜外阻滞。评价两组治疗后第1、3、6个月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DLBP病人共92例,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6)。治疗后第1、3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NRS评分分别为1.7±0.6 vs.2.7±0.4和2.2±0.4 vs.3.2±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3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ODI评分分别为12.2±1.7 vs.17.4±2.1和16.1±2.1 vs.20.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NRS评分分别为3.0±0.5 vs.3.2±0.6,ODI评分分别为21.4±2.0 vs.23.1±1.7,两组NRS、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基础值相比,两组在治疗后第1、3、6个月NRS、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经椎间孔硬膜外阻滞能够有效减轻DLBP,改善运动障碍。联合L2神经根通路治疗较单纯硬膜外阻滞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源性腰痛 经椎间孔硬膜外阻滞 窦椎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复合布托啡诺预防寒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彩虹 浦红茜 秦妍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98-1098,共1页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后 临床观察 布托啡诺 预防效果 寒颤 复合 常见并发症 机体耗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57
10
作者 岳红丽 韩如泉 +1 位作者 李彦平 李树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57-660,共4页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阻滞(CEA)和腰-硬联合阻滞(CSEA)行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自愿接受分娩镇痛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40例,宫口扩张3~5cm时随机分为CEA组和CSEA组;无分娩镇痛的产妇为对照组(C组)。CEA组以0...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阻滞(CEA)和腰-硬联合阻滞(CSEA)行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自愿接受分娩镇痛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40例,宫口扩张3~5cm时随机分为CEA组和CSEA组;无分娩镇痛的产妇为对照组(C组)。CEA组以0.1%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5ml为试验剂量,随后注入上述药物10ml。CSEA组蛛网膜下腔给予罗哌卡因2mg+芬太尼10μg。两组采用0.1%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硬膜外PCA。记录镇痛评分、下肢肌力、产程、分娩方式、药物用量、产妇满意度和新生儿1、5minApgar评分、脐带血罗哌卡因浓度。结果镇痛后5~30min,CSEA组VAS显著低于CEA组(P<0.05);CSEA组罗哌卡因及芬太尼用量较CEA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脐带血罗哌卡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EA组和CEA组第一产程短于C组(P<0.05)。与C组比较,CSEA组和CEA组自然分娩率较高,催产素使用率较高(P<0.05)。与CEA组比较,CSEA组镇痛起效时间较短、催产素使用率较低,自然分娩率和产妇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罗哌卡因-芬太尼用于CSEA和CEA均能提供满意且安全的分娩镇痛。CSEA因起效快、药物用量少、产妇满意度高而更适合分娩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腰-硬联合阻滞 分娩镇痛 罗哌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开胸手术的应用 被引量:44
11
作者 费建芬 钱晓敏 +1 位作者 汤程 杨小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45-346,共2页
关键词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开胸手术 静吸复合全麻 手术应激反应 呼吸锻炼 术后镇痛 呼吸并发症 手术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手术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盛洪广 罗振中 +3 位作者 陈受琳 周志东 左恒 徐国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30-432,共3页
关键词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硬膜外阻滞 全麻 手术方法 血液动力学 AHHD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上腹部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9
13
作者 陈惠荣 李军 +2 位作者 刘永勤 吕浩 赵海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95-96,共2页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上腹部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26 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 13例。分别测定麻醉前、切皮时、切皮后 1 h、术毕拔管各时点血浆...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上腹部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26 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 13例。分别测定麻醉前、切皮时、切皮后 1 h、术毕拔管各时点血浆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 -Ⅱ(A Ⅱ)、β- 内啡肽(β- EP)和白细胞介素 10(IL- 10)水平。结果 血浆Cor在拔管时两组均高于麻醉前(P<0. 05);在切皮时、切皮后1 h,GA组明显高于GEA组(P<0 .05);与麻醉前基础值比较,GEA组术中无明显升高。A- Ⅱ- GEA组拔管时高于麻醉前(P<0 .05);GA组切皮后1 h、拔管时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 05)。两组病人β- EP术中、拔管时均上升,与麻醉前比较,GA组明显升高(P<0. 05)。两组病人 IL -10术中、拔管时均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能减轻但不能消除上腹部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人 拔管 上腹部手术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麻醉 术中 应激反应 升高 Β-EP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子宫收缩和产程特点 被引量:32
14
作者 尹春艳 周敬珍 +3 位作者 吕小燕 黄小鹏 何桂华 陈建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563-1567,共5页
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以下简称分娩镇痛)的子宫收缩(以下简称宫缩)和产程特点,为分娩镇痛产程观察与处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1)自然临产宫口开大3cm实施分娩镇痛的产妇213例,由专人在分娩镇痛前和镇痛显效后30、60、120min时... 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以下简称分娩镇痛)的子宫收缩(以下简称宫缩)和产程特点,为分娩镇痛产程观察与处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1)自然临产宫口开大3cm实施分娩镇痛的产妇213例,由专人在分娩镇痛前和镇痛显效后30、60、120min时,应用美国惠普公司M1351A型胎儿监护仪,分别监测宫缩周期、持续时间、强度、宫缩曲线类型,研究分娩镇痛的宫缩特点。(2)比较分娩镇痛421例与非分娩镇痛237例产妇第1产程活跃期、第2和第3产程时间的差异,研究分娩镇痛的产程特点。结果(1)镇痛前与镇痛显效后不同时间段宫缩各项客观指标与镇痛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镇痛后宫缩减弱有统计学意义;(2)镇痛后不同时间段宫缩各项客观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镇痛组平均第1产程活跃期短于对照组(P<0.05),严密监测下合理使用催产素,平均第2、3产程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4)分娩镇痛组产钳助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娩镇痛对宫缩和产程有一定的影响,正确认识分娩镇痛的宫缩和产程特点、进行积极有效的产程处理是分娩镇痛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麻醉 分娩镇痛 子宫收缩 产程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5
作者 董森林 顾尔伟 +1 位作者 张雷 朱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行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组(E组,n=24)和全麻组(G组,n=23)。E组患者在全麻诱...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行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组(E组,n=24)和全麻组(G组,n=23)。E组患者在全麻诱导前行T8~9间隙硬膜外穿刺并置管,给予0.25%罗哌卡因5ml,出现麻醉平面后再行全麻诱导。两组均静注咪达唑仑0.03mg/kg、舒芬太尼1.0μg/kg、TCI丙泊酚以初始血浆药物浓度1.5μg/ml,当达到设定血浆药物浓度后以0.3μg/ml逐级递增,直至BIS稳定于60以下时静注罗库溴铵0.9mg/kg,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术中使用丙泊酚TCI、七氟醚补充吸入、瑞芬太尼持续输注、间断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中BIS维持在45~60;BP维持在基础值±20%之间;体温保护;限制性输液;单肺通气期间实施肺保护通气管理;术毕给予镇痛。E组使用硬膜外镇痛泵,G组使用静脉镇痛泵。记录入室时(T0)、插管后5min(T1)、手术开始后10min(T2)、单肺通气开始1h(T3)、单肺通气结束10min(T4)、手术结束即刻(T5)、拔管即刻(T6)、出PACU(T7)时的SBP、DBP、HR、SpO2,记录患者术中用药情况。记录术后第1、3天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与静息痛VAS评分;于术前1d和术后第7天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E组拔管时间、PACU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G组(P〈0.05);E组T4~T6时的SBP明显低于G组(P〈0.05),T5时的DBP明显低于G组(P〈0.05),T6、T7时的HR明显慢于G组(P〈0.05);E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G组(P〈0.05),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多于G组(P〈0.05);E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G组(P〈0.05);E组在术后第1、3天的静息痛(VAS)评分明显低于G组(P〈0.05);E组术后第7天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G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可明显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质量与认知功能损伤,但对患者长期转归影响仍需继续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食管癌根治术 术后转归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硬联合阻滞和硬膜外阻滞对母婴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58
16
作者 陈华 苏妮塔 崔健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8期436-438,共3页
关键词 腰-硬联合阻滞 硬膜外阻滞 母婴影响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与全麻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抑制作用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14
17
作者 黄燕娟 邹建平 +1 位作者 黄国勇 冉雪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08-309,共2页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4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均分为两组,硬膜外麻醉组(Ⅰ组)和全麻组(Ⅱ组)。于麻醉前、腹内压达12mmHg后1min和30min、术毕30min监测HR、SBP、DBP的变化。并于上述时...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4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均分为两组,硬膜外麻醉组(Ⅰ组)和全麻组(Ⅱ组)。于麻醉前、腹内压达12mmHg后1min和30min、术毕30min监测HR、SBP、DBP的变化。并于上述时点采集血标本用放免法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管紧张素-Ⅱ(A-Ⅱ)、皮质醇(COR)、醛固酮(ALD)和血糖(BG)变化。结果(1)两组手术前后HR无明显变化,在气腹1minⅠ组HR高于Ⅱ组(P<0·01)。(2)Ⅰ组SBP在气腹30min和术毕均低于麻醉前水平(P<0·05);Ⅱ组在气腹1min,DBP明显升高(P<0·01),SBP较高(P<0·05),DBP直到术毕仍高于麻醉前水平(P<0·05)。组间BP比较,在气腹后至术毕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3)气腹1min时两组的COR比麻醉前降低(P<0·05)。随手术时间延长,两组COR、ALD和Ⅱ组BG的升高与麻醉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组间相比,气腹1minⅠ组ACTH高于Ⅱ组(P<0·01);气腹30minⅠ组的COR高于Ⅱ组(P<0·01)。结论全麻抑制激素作用较强,硬膜外麻醉能较好地消除气腹引起BP升高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全麻 妇科 腹腔镜手术 应激反应 抑制作用 麻醉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林文前 李伟 +1 位作者 曾维安 钟忠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21-123,共3页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对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 (Qs/Qt)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 3 0例随机分为两组 :全麻复合硬膜外组 (A组 )和全麻组 (B组 )。两组病人分别于麻醉前、双肺通气 2 0分钟、单肺通气 15、3 0分钟时采动...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对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 (Qs/Qt)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 3 0例随机分为两组 :全麻复合硬膜外组 (A组 )和全麻组 (B组 )。两组病人分别于麻醉前、双肺通气 2 0分钟、单肺通气 15、3 0分钟时采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 ,并计算出Qs/Qt等。结果 单肺通气时 ,两组病人Qs/Qt较双肺通气时显著增加 (P <0 0 1) ,PaO2 显著降低 (P <0 0 5 )。单肺通气 15、3 0分钟时 ,A组病人Qs/Qt显著大于B组 (P <0 0 1) ,PaO2 显著低于B组 (P <0 0 5 )。麻醉期间A组病人心率亦显著慢于B组 (P <0 0 5 )。结论 单肺通气期间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引起Qs/Qt增加 ,PaO2 降低 ,可能与硬膜外阻滞削弱低氧性肺血管收缩机制 (H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全身麻醉 硬膜外阻滞 肺内分流 低氧性肺血管收缩机制 H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换瓣手术病人术后血浆皮质醇、血糖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何亮 钱燕宁 +2 位作者 陈宇 陈平 林桂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人血浆皮质醇(Cor)、血糖(Glu)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例换瓣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GEA)和单纯全麻(GA)两组。于术前、术后4 h、术后第1、3、7天取血浆测Cor、Glu浓度...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人血浆皮质醇(Cor)、血糖(Glu)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例换瓣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GEA)和单纯全麻(GA)两组。于术前、术后4 h、术后第1、3、7天取血浆测Cor、Glu浓度,并记录术后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与术前比较,GA组病人术后4 h,术后第1天血浆Cor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GEA组血浆Cor水平仅在术后4 h显著增高(P<0.05),但其术后4 h,术后第1天的血浆Cor水平明显低于GA组(P<0.05)。术后第1天,GEA组血浆Cor水平即恢复致术前水平,GA组至术后第3天才恢复致术前水平。两组病人Glu从术后4 h至第7天均高于麻醉前水平,GEA组升高的幅度小于GA组,在术后各时点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GEA组病人术后清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早于GA组(P<0.05),术后VAS显著低于GA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减轻心脏换瓣手术病人应激反应和术后疼痛,有利于病人术后早清醒与早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应激反应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异氟醚或丙泊酚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肝脏切除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4
20
作者 沈洪 苏子敏 +3 位作者 仓静 王婷 缪长虹 薛张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24-626,共3页
目的探讨低流量七氟醚、异氟醚或丙泊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相同脑电双频指数下三种麻醉方法对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ASAI或II级,肝脏右叶部分切除病人,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异氟醚组(I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病人均... 目的探讨低流量七氟醚、异氟醚或丙泊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相同脑电双频指数下三种麻醉方法对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ASAI或II级,肝脏右叶部分切除病人,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异氟醚组(I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病人均复合硬膜外阻滞。三组病人分别吸入七氟醚、异氟醚或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维持麻醉,维持BIS50±5。记录术前、术后第1、3、5天肝脏功能、肾脏功能指标。结果三组病人术后第1、3、5天肝脏酶显著增高,在术后第1天达到高峰,总胆红素术后第3天达高峰,白蛋白术后第1天显著降低,术后第3天和第5天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病人均无肝功能衰竭。术后肾脏功能指标肌酐、尿素氮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进行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七氟醚、异氟醚或丙泊酚对肝脏术后肝功能改变无明显区别,术后肾脏功能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异氟醚 丙泊酚 全身麻醉 硬膜外阻滞 肝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