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示踪法在硬膜外动脉贴敷术加速丘脑组织间液引流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洁 连婧阁 +7 位作者 任秋实 王卉 孔东生 王伟 刘会坡 李宏峰 程晋 韩鸿宾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为了研究硬膜外动脉贴敷术(epidural arterial implantation,EAI)对脑组织间液(interstitial fluid,ISF)流动的影响及其机制。材料与方法将30只240~280 g雄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EAI组(术后7 d、14 d)、EAI... 目的为了研究硬膜外动脉贴敷术(epidural arterial implantation,EAI)对脑组织间液(interstitial fluid,ISF)流动的影响及其机制。材料与方法将30只240~280 g雄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EAI组(术后7 d、14 d)、EAI对侧测量组(术后7 d、14 d)5组,每组均为6只。用磁示踪法对丘脑区细胞外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ECS)内ISF引流进行探测,用扩散系数分布图(diffusion of extracellular space-mapping,D_(ECS)-mapping)技术研究ISF引流改变的潜在机制,获取宏观ISF引流分布指标:半衰期T_(1/2),以及ECS结构参数:扩散速率D^(*)、迂曲度λ、容积占比α。同时,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察大鼠顶叶皮层局部脑血流变化,并应用旷场实验和新物体识别实验等方法测试大鼠的运动和认知能力。结果磁示踪法和D_(ECS)-mapping分析显示,EAI7、EAI14组的半衰期较其余组下降(P<0.01),表示同侧丘脑区ISF流动速度加快;EAI7、EAI14组的扩散速率、容积占比较其余组上升(P<0.05),迂曲度较其余组下降(P<0.05),代表同侧丘脑区ECS构象变化导致分子扩散运动加快。空白对照组、EAI14组的脑血流量未见差异(P>0.05),表示该手术短期内未改变大鼠局部脑血流量。大鼠行为学检测各组指标未见差异(P>0.05),表明该手术未损害大鼠运动、认知能力。结论EAI可以通过改变大鼠同侧丘脑区ECS微观结构,促进ISF流动,是一种稳定、安全、有效的脑ECS主动调控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动脉贴敷术 细胞外间隙 组织间液 磁示踪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