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曹家刚 张丽峰 +3 位作者 王一飞 李胜华 罗威 王长社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合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36例,年龄20~40岁,BMI 20~35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两组:TEAS组(n=69)...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合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36例,年龄20~40岁,BMI 20~35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两组:TEAS组(n=69)和对照组(n=67)。硬膜外分娩镇痛5 min后,TEAS组使用韩式电刺激仪刺激双侧合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每小时施行一次,每次30 min,至分娩结束;对照组仅将电极放置于相应穴位不予电刺激。记录分娩镇痛前、镇痛后2、4 h、分娩即刻的鼓膜温度,并计算产时发热(≥37.5℃视为发热)率。记录分娩镇痛前、分娩即刻及分娩后1 h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记录局麻药总用量、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结果与分娩镇痛前比较,镇痛后4 h、分娩即刻两组产妇鼓膜温度明显升高(P<0.05),分娩即刻及分娩后1 h两组产妇血清IL-6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在分娩即刻与分娩后1 h血清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局麻药总用量明显降低(P<0.05)。两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合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能够降低分娩镇痛产妇局麻药物用量,降低产妇血清IL-6浓度,减少产时发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硬膜外分娩镇痛 产时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罗威 赵继蓉 李胜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目的评估硬膜外分娩镇痛(LEA)对产妇产后抑郁(PPD)的影响。方法选择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628例,年龄20~36岁,BMI 20~35 kg/m 2,ASAⅡ或Ⅲ级。根据产妇是否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分为两组:镇痛组(n=322)和非镇痛组(n=306)。记录分娩期间VAS疼... 目的评估硬膜外分娩镇痛(LEA)对产妇产后抑郁(PPD)的影响。方法选择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628例,年龄20~36岁,BMI 20~35 kg/m 2,ASAⅡ或Ⅲ级。根据产妇是否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分为两组:镇痛组(n=322)和非镇痛组(n=306)。记录分娩期间VAS疼痛评分最高值、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和新生儿入NICU的发生情况。于分娩前1周和产后2周、6周分别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估PPD发生情况(EPDS评分≥11分为PPD),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估产妇焦虑情绪,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估产妇感受到的总社会支持度。结果与非镇痛组比较,镇痛组产妇分娩期间VAS疼痛评分最高值明显降低(P<0.05)。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入NICU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产后2、6周PPD发生率、PSSS高支持状态、GAD-7≥1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产妇接受LEA不影响产后抑郁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分娩镇痛 产后抑郁 产后焦虑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发热对产妇分娩方式和助产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洋 赵天天 +2 位作者 李彦东 江海滨 张成栋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4-68,共5页
目的研究硬膜外分娩镇痛引起的发热对产科分娩方式和助产方式的影响。方法对2020年1-6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孕妇病例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孕妇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后,根据有无发热将其分为发热组和非发热组。研究主... 目的研究硬膜外分娩镇痛引起的发热对产科分娩方式和助产方式的影响。方法对2020年1-6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孕妇病例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孕妇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后,根据有无发热将其分为发热组和非发热组。研究主要结局是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发热对产科分娩方式,助产方式的影响,次要结局是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新生儿因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收入重症医学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开始纳入856例孕妇,最终574例孕妇符合标准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其中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发热128例(发热组),未发热446例(未发热组)。发热组剖宫产发生率为16.4%,未发热组剖宫产发生率7.3%,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使用情况在发热组12.5%,未发热组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经阴分娩产妇之间助产、侧切以及新生儿因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血症入ICU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引起的非感染性发热会增加产妇剖宫产发生率以及孕妇围产期抗生素使用率,但对于经阴助产需求以及新生儿因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血症入ICU情况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分娩镇痛 发热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律间断给药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间发热的影响 被引量:46
4
作者 冯善武 徐世琴 +3 位作者 王娴 王楠 雷黎明 沈晓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58-861,共4页
目的评价规律间断给药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间发热(体温≥38℃)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12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规律间断给药组(RIB组),每小时给予单次剂量10ml(0.08%罗哌卡因8mg+0.4μ... 目的评价规律间断给药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间发热(体温≥38℃)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12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规律间断给药组(RIB组),每小时给予单次剂量10ml(0.08%罗哌卡因8mg+0.4μg/ml舒芬太尼4μg),持续给药组(CI组),按10ml/h速度持续给药。记录硬膜外镇痛前、镇痛后1、2、3、4、5h、分娩时、分娩后1h产妇的鼓膜体温、硬膜外感觉阻滞水平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计算产妇产间发热发生率。结果镇痛后4、5h、分娩时、分娩后1h两组产妇鼓膜体温明显高于镇痛前(P<0.05或P<0.01);镇痛后1、2、3、4、5h、分娩时、分娩后1h时IL-6水平明显高于镇痛前(P<0.01)。镇痛后3、4hRI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I组(P<0.05)两组产间发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规律间断给药与持续给药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间发热发生率相近,体温升高可能与IL-6水平的升高有关,但镇痛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注射 持续输注 产间发热 硬膜外分娩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第二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51
5
作者 王娴 徐世琴 +1 位作者 冯善武 沈晓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56-858,共3页
目的观察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第二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要求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449例,当镇痛效果确切,进入第二产程后分别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持续镇痛组,R组,n=287)或生理盐水(暂停镇痛组,N组,n=162)。胎儿娩出后,... 目的观察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第二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要求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449例,当镇痛效果确切,进入第二产程后分别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持续镇痛组,R组,n=287)或生理盐水(暂停镇痛组,N组,n=162)。胎儿娩出后,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程镇痛满意度、会阴部修复时VAS评分。结果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及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产妇第二产程镇痛满意度(91±6)分,明显高于N组(84±7)分(P<0.05),而R组会阴部修复时VAS评分为(0.7±0.6)分,明显低于N组(1.2±0.8)分(P<0.05)。结论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第二产程及分娩方式无明显影响,而且第二产程及会阴部修复时镇痛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 第二产程 分娩方式 镇痛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联合护理支持对产妇的影响 被引量:38
6
作者 谢建英 蔡玉娟 +3 位作者 钟少平 崔菊芬 徐忠平 张引法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4期29-31,共3页
目的观察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联合护理支持对产妇的影响。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实施硬膜外镇痛分娩的产妇45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150例。A组产妇行全程硬膜外... 目的观察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联合护理支持对产妇的影响。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实施硬膜外镇痛分娩的产妇45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150例。A组产妇行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联合护理支持,包括语言交流、情感支持、拉玛泽呼吸、体位干预等;B组产妇行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其他按常规护理;C组产妇第二产程停用镇痛泵直至分娩结束,其他按常规护理。观察三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分娩结局、记录各时段[宫口开1.0 cm(T1)、宫口开3.0 cm(T2)、宫口开10.0 cm(T3)、胎儿娩出(T4)及产后会阴部损伤修复时(T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结果三组产妇在T1、T2和T3时段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组患者在T4、T5时段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C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组自然分娩率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组和B组在产后对镇痛分娩的满意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程分娩镇痛联合有效护理支持的镇痛模式,在不影响第二产程时间及分娩结局的基础上能促进自然分娩,对母婴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 护理支持 分娩方式 镇痛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胎儿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雷黎明 徐世琴 +3 位作者 刘得卫 李彩娟 冯善武 沈晓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69-771,共3页
目的运用多普勒超声观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胎儿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要求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59例(R组),同时选取拒绝分娩镇痛产妇25例(N组)。记录产妇产程时间、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当宫口开至2 cm... 目的运用多普勒超声观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胎儿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要求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59例(R组),同时选取拒绝分娩镇痛产妇25例(N组)。记录产妇产程时间、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当宫口开至2 cm时,R组记录镇痛前(T0)、镇痛后15 min(T1)、镇痛后30 min(T2)和镇痛后60 min(T3)胎儿大脑中动脉、脐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和最大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N组在相同时间间隔记录上述参数。结果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出血量及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T2时,R组胎儿大脑中动脉、脐动脉PI和S/D有下降趋势,大脑中动脉RI有增加趋势,但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组在各时点无明显改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婴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少,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分娩镇痛 多普勒超声 大脑中动脉 脐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碳水化合物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程中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27
8
作者 丁婷 崔凡 +1 位作者 曲元 王东信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34-537,共4页
目的观察口服碳水化合物对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程中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90例,年龄24~39岁,BMI 21~39kg/m^2,ASA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口服碳水化合物组(CHO组,n=46)和对照组(C组,n=44)... 目的观察口服碳水化合物对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程中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90例,年龄24~39岁,BMI 21~39kg/m^2,ASA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口服碳水化合物组(CHO组,n=46)和对照组(C组,n=44)。在接受分娩镇痛后,CHO组饮用术能,C组饮用无渣液体,第三产程后两组均停止饮用液体。记录两组饮用时长、液体总量,计算两组液体供能;记录产程时长、分娩方式、PCEA镇痛泵按压次数、药物总量和产程中呕吐的发生情况;记录分娩镇痛后即刻以及第三产程结束即刻饥饿、口渴、疲劳程度NRS评分。结果CHO组饮用液体总量少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9.5±28.8)ml vs(142.4±53.3)ml,P=0.15],CHO组液体供能明显多于C组[(312.2±69.5)kJ/h vs(153.9±96.7)kJ/h,P<0.01]。两组液体饮用时长、产程时长、分娩方式、镇痛泵药物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O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C组[0.6(0~11.6)次vs 2(0~8.6)次,P=0.03]。CHO组产程中呕吐的比例明显低于C组[3例(6.5%)vs 10例(22.7%),P=0.03]。第三产程后即刻CHO组饥饿NRS评分[2(0~9)分vs 6(0~10)分,P<0.01]、疲劳程度[3(2~8)分vs 4(1~7)分,P=0.04]明显低于C组。两组口渴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碳水化合物作为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程中的能量补充饮品可以降低产妇的饥饿疲劳程度,可降低产程中呕吐发生率,增加产妇的分娩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碳水化合物 硬膜外分娩镇痛 饥饿 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婴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海冰 刘志强 +1 位作者 陶怡怡 马馨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80-482,488,共4页
目的:比较产妇分娩时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rolledepiduralanalgesia,PCEA)对母婴的影响。方法:自愿接受分娩镇痛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120例,宫口扩张3cm时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PCEA组(s组),芬太尼... 目的:比较产妇分娩时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rolledepiduralanalgesia,PCEA)对母婴的影响。方法:自愿接受分娩镇痛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120例,宫口扩张3cm时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PCEA组(s组),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PCEA组(F组)。当产妇官口开至3cm时,S组硬膜外注射0.1%罗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5ml,随后以0.1%罗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行PCEAEF组混合液中则以2μg/ml芬太尼替代0.5嵋/m1舒芬太尼。另外未要求行任何镇痛处理的60例产妇为对照组(c组)。三组胎儿娩出后行血气分析,记录新生儿1和5minApgar评分和出生后1~5d的新生儿神经行为(neonatalbehavioralneurologicalassessments,NBNA)评分。结果:三组间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与F组间PCEA用量、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俨〉0.05)。s和F组产妇使用催产素的构成比明显高于C组(尸〈0.01)。三组问器械助产、剖宫产率和新生儿1和5minApgar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后第1d,F组的NBNAl显著低干S组和C组(P〈0.05)。三组问NBNA2、NBNA3、NBNA4和NBNA5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分娩时应用舒芬太尼0.5μg/ml或芬太尼2μg/ml复合0.1%罗哌卡因均能提供满意日安全的分姊镇痛.对母婴矛明昂不电影口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 母婴影响 临床观察 APGAR评分 患者 舒芬太尼 自控硬膜外镇痛 产妇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单药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李辉霞 谢可 胡灼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0期2801-2803,2807,共4页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单药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硬膜外镇痛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接受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的A组以及接受罗哌卡因单药硬膜外镇痛的B组。第一产程、第...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单药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硬膜外镇痛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接受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的A组以及接受罗哌卡因单药硬膜外镇痛的B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中,采集血清并测定疼痛介质SP、5-HT、PGE2及应激激素NE、E、F-C、AT-II、INS的含量;分娩后,采集胎盘组织并测定应激分子GRP78、CHOP、Nrf-2、ARE的表达量。结果:A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血清中SP、5-HT、PGE2、NE、E、F-C、AT-II、INS的含量均显著低于B组;A组产妇分娩后胎盘组织中GRP78、CHOP、Nrf-2、ARE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B组。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能够较罗哌卡因单药更为有效的减轻疼痛并抑制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分娩镇痛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疼痛介质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罗比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 被引量:11
11
作者 程良道 周群 +5 位作者 陈蒙蒙 宋劼 王庆明 张惠 邓智连 张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865-865,共1页
关键词 硬膜外分娩镇痛 罗比卡因 甲磺酸 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硬膜外麻醉 复合芬太尼 研制开发 心脏毒性 临床效果 低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妊高征产妇产时和产后循环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双 李云宁 +1 位作者 徐苑苑 都大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683-684,共2页
关键词 妊高征 后循环 产时 产后 产妇分娩 硬膜外分娩镇痛 应激反应 并发症 常见 中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妇的焦虑程度对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静 张文真 +3 位作者 何向群 王丽丽 刘广召 徐素欣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产妇的焦虑程度对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 90例,根据汉密顿焦虑量表 (HAS)、汉密顿抑郁量表 (HDS)定每位产妇的焦虑、抑郁状态。试验组 35例: 其中试验组Ⅰ (轻度焦虑组)23... 目的:探讨产妇的焦虑程度对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 90例,根据汉密顿焦虑量表 (HAS)、汉密顿抑郁量表 (HDS)定每位产妇的焦虑、抑郁状态。试验组 35例: 其中试验组Ⅰ (轻度焦虑组)23例、试验组Ⅱ (中重度焦虑组)12例;对照组(无焦虑组)55例,两组产妇均无抑郁症状(HDS<8分 )。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分娩方式、第一产程末血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 (NE)水平等情况。结果: 90例产妇焦虑发生率39%。试验组较对照组的镇痛效果及焦虑降低程度差、活跃期缩短差、潜伏期延长、血E及NE水平明显增高 (P<0. 01)。结论:产妇的焦虑程度影响硬膜外分娩镇痛过程。因此,应以人为本,产前充分估测产妇的焦虑程度,采取个体化综合性分娩镇痛,以提高产科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分娩镇痛 焦虑程度 汉密顿焦虑量表 汉密顿抑郁量表 镇痛效果 去甲肾上腺素 分娩方式 潜伏期延长 抑郁状态 抑郁症状 第一产程 产妇焦虑 以人为本 产科质量 对照组 试验 初产妇 中重度 发生率 程度差 活跃期 个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法测定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最小有效浓度 被引量:26
14
作者 沈婷 郑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2-255,共4页
目的利用序贯法测定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第一及第二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时,罗哌卡因的最小有效镇痛浓度(MLAC),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3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第一产程宫口开至3 cm后行硬膜外镇痛,起始浓度为0.1%罗哌卡因复合舒... 目的利用序贯法测定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第一及第二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时,罗哌卡因的最小有效镇痛浓度(MLAC),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3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第一产程宫口开至3 cm后行硬膜外镇痛,起始浓度为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3μg/m L。根据前一例产妇的镇痛效果,上调或下调0.01%的罗哌卡因浓度作为后一例产妇的镇痛浓度。用药后30 min至第二产程结束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3分为有效。通过Brownlee上下序贯法计算出罗哌卡因的MLAC及95%CI。结果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罗哌卡因的MLAC为0.092 3%,95%CI为0.091 8%~0.092 8%。有5例产妇出现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6.7%;1例出现皮肤瘙痒,发生率为3.3%。结论使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3μg/m L用于第一及第二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时,罗哌卡因的MLAC为0.092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硬膜外分娩镇痛 剂量效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日节律对患者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药物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关正 刘琳 +3 位作者 李欣 刘丹 付菲菲 申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2-193,共2页
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可以根据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随时调整给药剂量及追加给药,从而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已广泛应用于分娩镇痛。近日节律是生命体生理及行为变量遵循内源性的以接近一个太... 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可以根据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随时调整给药剂量及追加给药,从而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已广泛应用于分娩镇痛。近日节律是生命体生理及行为变量遵循内源性的以接近一个太阳日的周期进行循环的生物过程,可导致药物药代学和药效学的昼夜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 药物用量 近日节律 患者 自控硬膜外镇痛 给药剂量 镇痛效果 昼夜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曹艳 刘昱升 沈晓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918-919,共2页
目的了解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单胎头位、无难产因素存在、宫缩正常、年龄在20~35岁的初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硬膜外分娩镇痛组(E组)和自然分娩组(C组),每组40例。分别于... 目的了解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单胎头位、无难产因素存在、宫缩正常、年龄在20~35岁的初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硬膜外分娩镇痛组(E组)和自然分娩组(C组),每组40例。分别于镇痛前(T0)、宫口开全(T1)、胎儿娩出时(T2)、产后24h(T3)、72h(T4)采集静脉赢标本,用免疫比浊法测D-二聚体水平,观察产后2h和24h产妇出血量。结果血浆D-二聚体水平于T0后各时点E组明显低于C组(P〈0.05)。与T0相比,E组各时点D-二聚体水平均降低(P〈0.05),C组在T1~T3各时点显著升高(P〈0.05)。两组产后2h和24h产妇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可降低产妇血浆胁二聚体水平,改善分娩前后产妇血液高凝状态,利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而对产后出血量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分娩镇痛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血浆皮质醇、血栓素B_2和6-酮-前列腺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曹艳 刘昱升 钱燕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27-629,共3页
目的 研究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血浆皮质醇(Cor)、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或Ⅱ级初产妇80例,随机均分为硬膜外分娩镇痛组(E组)和自然分娩组(C组).分别于镇痛前(T0)、宫口... 目的 研究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血浆皮质醇(Cor)、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或Ⅱ级初产妇80例,随机均分为硬膜外分娩镇痛组(E组)和自然分娩组(C组).分别于镇痛前(T0)、宫口开全时(T1)、胎儿娩出时(T2)、产后24 h(T3)、72 h(T4)采肘静脉血,放免法测血浆Cor、TXB2和6-Keto-PGF1α水平;计算TXB2/6-Keto-PGF1α(T/K)比值,观察产后2和24 h产妇出血量.结果 E组镇痛前后各时点血浆Co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3时点的血浆Cor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5).C组的TXB2、6-Keto-PGF1α和T/K比值在T1~T3时点与T0时点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但E组在此三个时点的这三项指标均未明显升高,且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有效抑制产妇血浆Cor水平上升,降低血浆T/K比值,对改善产妇的血液高凝状态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分娩镇痛 皮质醇 血栓素B2 6-酮-前列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间发热的影响及护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崔晓花 李彩娟 +2 位作者 王娴 沈晓凤 付东英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11期3952-3954,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间发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在我院产房顺产的初产妇100例,按照其是否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自然分娩,不采取任何镇痛措...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间发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在我院产房顺产的初产妇100例,按照其是否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自然分娩,不采取任何镇痛措施。观察不同时间点两组产妇的体温、疼痛程度及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结果]试验组产妇分娩镇痛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分娩镇痛后4h、5h、6h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体温>38℃的人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能有效缓解疼痛,但产妇产间发热的发生率会提高,护理人员需加强对发热产妇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分娩 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 产间发热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镇痛时机对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3
19
作者 周淑珍 林增茂 +2 位作者 孙丙亮 李雪迎 王东信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7-321,共5页
目的观察提前预置硬膜外导管,根据产妇需要开始镇痛的个体化镇痛模式对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这是一项标签开放的随机对照研究。选择单胎、足月、头位妊娠初产妇,年龄18~35岁,随机分为两组。个体化组产妇在产程开始(出现规律宫缩、... 目的观察提前预置硬膜外导管,根据产妇需要开始镇痛的个体化镇痛模式对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这是一项标签开放的随机对照研究。选择单胎、足月、头位妊娠初产妇,年龄18~35岁,随机分为两组。个体化组产妇在产程开始(出现规律宫缩、宫颈接近消失)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当产妇有镇痛需求且NRS评分≥5分时给予硬膜外镇痛;对照组在宫口开大1 cm时行硬膜外镇痛。主要研究终点是分娩过程最严重疼痛NRS评分及分娩时NRS评分≥7分产妇比例。结果194例产妇完成研究,分娩过程中两组最严重疼痛程度NRS评分[个体化组9(8~10)分vs对照组9(8~10)分,P=0.201]及分娩时NRS评分≥7分产妇比例[个体化组94例(96.9%)vs对照组89例(91.8%),P=0.1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单胎、足月、头位且产科评估可试行阴道分娩的产妇,根据产妇需求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与传统的镇痛时机(宫口开放1 cm)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分娩镇痛 个体化镇痛时机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效果 被引量:54
20
作者 杨淑萍 钱夏丽 +1 位作者 朱伟 蒋秀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0-553,共4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以及对产后泌乳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单胎足月妊娠产妇79例,年龄22~36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0.1%罗哌卡因组(R组,n=26)、0.1%罗哌卡复合2μg...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以及对产后泌乳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单胎足月妊娠产妇79例,年龄22~36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0.1%罗哌卡因组(R组,n=26)、0.1%罗哌卡复合2μg/ml芬太尼组(RF组,n=27)和0.1%罗哌卡复合2μg/ml右美托咪定组(RD组,n=26)。记录分娩镇痛前(T_0)、注射负荷量后10min(T_1)、30min(T_2)及宫口开全时(T3)的VAS疼痛评分,并记录注射负荷量后30min的Bromage分级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情况。分别于分娩镇痛前、胎儿娩出时、娩出后2h抽取产妇静脉血离心分离并测定催乳素(PRL)浓度,记录泌乳始动时间。结果与R组比较,T_1—T3时RF和RD组产妇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RF组比较,R组和RD组的嗜睡、瘙痒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R组比较,RF和RD组胎儿娩生后2h时血清PRL浓度明显升高,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提前(P<0.05)。三组产妇Bromage分级和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1min、5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2μg/ml复合0.1%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时镇痛效果好,产妇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可促进催乳素分泌,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分娩镇痛 罗哌卡因 右美托咪定 催乳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