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卫华(综述) 杨佳欣(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131-1134,共4页
由于耐药性的产生和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恶性肿瘤的化疗效果一直不满意。为了寻找新的、选择性的抗肿瘤药物,人们对肿瘤细胞的代谢异常作了大量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肿瘤组织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与其特殊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密切相... 由于耐药性的产生和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恶性肿瘤的化疗效果一直不满意。为了寻找新的、选择性的抗肿瘤药物,人们对肿瘤细胞的代谢异常作了大量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肿瘤组织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与其特殊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密切相关。增殖迅速的肿瘤细胞的一个代谢特点为脂质生成增多。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enzyme A desatu-rase 1,SCD1)是催化饱和脂肪酸向单不饱和脂肪酸转变的限速酶,与肥胖、脂肪性肝脏病变、胰岛素抵抗等一系列的代谢综合征及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SCD1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将为肿瘤患者化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脂辅酶a去饱和1 脂肪酸合成 脂代谢 恶性肿瘤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egulin-β1诱导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2
作者 陈璟若 马雪娇 +2 位作者 吕思楠 安琪尔 赵玉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91-1100,共10页
目的探讨heregulin-β1(HRG-β1)诱导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A desaturase-1,SCD1)的表达及SCD1活性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SK-BR-3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用PBS(对照组)或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下HRG-β1处理MCF7和SK-BR-... 目的探讨heregulin-β1(HRG-β1)诱导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A desaturase-1,SCD1)的表达及SCD1活性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SK-BR-3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用PBS(对照组)或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下HRG-β1处理MCF7和SK-BR-3细胞,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SCD1 mRNA和蛋白表达。MTT实验检测HRG-β1和SCD1抑制剂A939572处理后的MCF7和SK-BR-3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HRG-β1、A939572和油酸(oleic acid,OA)处理后的MCF7和SK-BR-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用HRG-β1处理MCF7和SK-BR-3细胞,两种细胞的SCD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且均表现出时间-剂量依赖关系;与对照组比较,HRG-β1处理后两种细胞的增殖率明显增加(P<0.01),而加入A939572后,两种细胞的增殖率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HRG-β1处理后MCF7和SK-BR-3细胞划痕迁移率和侵袭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HRG-β1与A939572联用后,划痕迁移率和侵袭细胞数明显降低(P<0.01),而回补OA后,划痕迁移率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 HRG-β1能上调SCD1的表达水平,且HRG-β1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SK-BR-3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促进作用部分是由SCD1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egulin-β1 硬脂辅酶a去饱和1 乳腺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基因表达对草原安格斯牛血液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圆圆 李新淼 +6 位作者 HESHUOTE Mailisi 白玉廷 包音都古荣·金花 呼格吉勒图 侯荣伦 薛强 敖日格勒 《肉类研究》 2022年第2期9-14,共6页
研究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enzyme A desaturase 1,SCD1)基因表达对草原安格斯牛血液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集38头平均体质量(698±34)kg、48月龄草原安格斯牛血液样品,测定其脂肪酸组成与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 研究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enzyme A desaturase 1,SCD1)基因表达对草原安格斯牛血液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集38头平均体质量(698±34)kg、48月龄草原安格斯牛血液样品,测定其脂肪酸组成与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SCD1基因表达量,一代测序技术检测SCD1基因在C878T位点的突变对实验牛血液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分析SCD1基因表达与脂肪酸组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血液样品中共测得36种主要脂肪酸,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以棕榈酸(C_(16:0))和硬脂酸(C_(18:0))为主,含量分别达22.53%和26.95%,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中油酸(C_(18:1 n-9c))含量最高(15.09%);由SCD1基因表达与脂肪酸组成的显著性分析结果可知,SCD1基因表达对肉豆蔻酸(C_(14:0))、肉豆蔻油酸(C_(14:1))、C_(16:0)、棕榈油酸(C_(16:1))、C_(18:0)、C_(18:1 n-9c)、亚油酸(C_(18:2 n-6c))、MUFA和MUFA/SFA以及C_(14)指数、C_(18)指数、脂肪酸总不饱和指数和伸长指数均影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CD1基因表达量与C_(16:0)、C_(16:1)、C_(18:0)、C_(18:1 n-9c)和MUFA含量均呈正相关;SCD1基因在878位点处出现了C/T突变,有CC、TT和CT 3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与脂肪酸组成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综上所述,草原安格斯牛血液中的SCD1基因表达对其脂肪酸组成具有调控作用,可作为遗传标记参考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安格斯牛 血液脂肪酸组成 硬脂辅酶a去饱和1基因表达量 相关性 硬脂辅酶a去饱和1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对小鼠睾丸组织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左甜甜 刘欢 +3 位作者 王令 路宏朝 王珊珊 张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1-67,共7页
为探究小鼠睾丸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VDR)对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基因表达的影响,首先对6月龄、12月龄野生型和VDR敲除型小鼠睾丸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VDR敲除后SCD-1基因表达显著降低,并通过RT-qPCR对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 为探究小鼠睾丸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VDR)对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基因表达的影响,首先对6月龄、12月龄野生型和VDR敲除型小鼠睾丸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VDR敲除后SCD-1基因表达显著降低,并通过RT-qPCR对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验证。随后构建了融合表达载体pEGFP-VDR,在293T细胞中检测VDR的定位。接着将pEGFP-VDR和pCDNA3.1-VDR重组质粒以及VDR特异性siRNA分别转染至睾丸间质细胞TM3,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和干扰VDR表达对SCD-1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VDR敲除后,睾丸组织中SCD-1的表达量在6月龄和12月龄小鼠中均极显著下降;EGFP的核内分布因核转录因子VDR介导的作用明显多于细胞质;TM3细胞中过表达VDR对SCD-1基因表达无显著差异,干扰VDR后,SCD-1转录水平显著下降,但蛋白水平差异不显著。据此认为,正常水平的VDR对于SCD-1基因表达和功能维持是必要的,VDR缺失会严重影响SCD-1的功能,研究结果为VDR调控SCD-1基因表达研究奠定了基础,为VDR与脂代谢及雄性生殖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 硬脂辅酶a去饱和1 睾丸间质细胞 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和肝X受体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超 李昌平 聂娇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07-814,共8页
目的探讨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和肝X受体α(LXR-α)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槲皮素对SCD1和LXR-α表达的影响。方法 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6只)和高脂组(40只),分别予以普通饲料或高脂饲料喂... 目的探讨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和肝X受体α(LXR-α)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槲皮素对SCD1和LXR-α表达的影响。方法 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6只)和高脂组(40只),分别予以普通饲料或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正常对照组和高脂组各取8只大鼠,肝组织HE染色出现大量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炎症细胞浸润,确认NAFLD造模成功。将NAFLD组(32只)进一步随机分为NAFLD模型组及槲皮素75,150和300 mg·kg-1治疗组(1次·d-1,ig)。4周后,测血液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脂(TG)水平;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SCD1和LXR-α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SCD1和LXR-α的mRNA水平;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LXR-α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第8周未,高脂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肝细胞内可见大量脂滴,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和坏死,血清GOT,GPT,TC和TG水平明显升高(P<0.05);第12周末,SCD1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P<0.01),LXR-αmRNA和蛋白表达增高(P<0.01)。与NAFLD模型组比较,各槲皮素治疗组大鼠12周末体质量明显减轻(P<0.05),槲皮素150和300 mg·kg-1治疗组大鼠脂肪变性评分和炎症程度评分降低(P<0.05,P<0.01),血清GOT,GPT,TC和TG水平降低(P<0.01),SCD1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槲皮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有治疗作用,其机制与SCD1表达增加和LXR-α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槲皮素 硬脂辅酶a去饱和1 肝X受体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辅酶脱氢酶1α亚复合物4过表达对人结直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士明 丁涛 +5 位作者 雷良玉 胡琳 冒灵 陈超 郭萌萌 徐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6-601,共6页
目的Ⅰ型辅酶脱氢酶1α亚复合物4(NDUFA4)在人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和机制尚未阐明。文中旨在探讨NDUFA4过表达对人结直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方法将p-NDUFA4重组质粒(p-NDUFA4组)和空载对照质粒(对照组)体外分别瞬时转入... 目的Ⅰ型辅酶脱氢酶1α亚复合物4(NDUFA4)在人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和机制尚未阐明。文中旨在探讨NDUFA4过表达对人结直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方法将p-NDUFA4重组质粒(p-NDUFA4组)和空载对照质粒(对照组)体外分别瞬时转入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利用Real-timePCR和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细胞中 NDUFA4 的表达;划痕实验、Transwell 小室迁移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变化;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 MMP2、MMP9、CXCR4 等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 Twist、Snail、E-cadherin 等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 E-cadherin 和 Vimentin 蛋白的表达。结果p-NDUFA4组 NDUFA4-mRNA、NDUFA4蛋白相对表达量[(1.94±0.08)%、(1.07±0.12)%]较对照组([ 0.96±0.15)%、(0.6±0.05)%]明显上调(P<0.05)。p-NDUFA4 组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细胞迁移率([ 54.36±4.08)%、(1.85±0.10)%]较对照组([ 29.51± 3.17)%、(0.99±0.12)%]明显升高( P<0.01)。p-NDUFA4 组肿瘤细胞转移相关因子 MMP2、MMP9、CXCR4、间质标志物 N-cadherin、Vimentin,及转录相关因子 Snail、Twist 的 mRNA 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上调,上皮标记分子 E-cadherin mRNA 明显下调(P<0.01)。结论过表达NDUFA4能明显促进人结直肠癌细胞EM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辅酶脱氢1α亚复合物4 结直肠肿瘤 侵袭 转移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白杨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338Val缺失突变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晓雪 蒋湘宁 陆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4-88,共5页
通过对毛白杨中的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1(Pt4CL1)蛋白第338位缬氨酸进行缺失突变,从而获得了具有芥子酸催化活性的Pt4CL1蛋白突变体338dVal。与野生型4CL1蛋白活性相比较,该突变体获得了催化芥子酸的活性,比活力是(1.62±0.34)nkat... 通过对毛白杨中的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1(Pt4CL1)蛋白第338位缬氨酸进行缺失突变,从而获得了具有芥子酸催化活性的Pt4CL1蛋白突变体338dVal。与野生型4CL1蛋白活性相比较,该突变体获得了催化芥子酸的活性,比活力是(1.62±0.34)nkat/mg。同时,对4-香豆酸催化活性有轻微的降低(约降低12%),对咖啡酸的催化活性有明显增加(约增加126%),对阿魏酸的催化活性有部分的降低(约降低29%),对肉桂酸的催化活性没有显著变化。该结论证实了第338位缬氨酸对底物芥子酸5位甲氧基具有空间位阻效应。该项研究为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调控木质素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4-香豆酸:辅酶a连接1 突变体 芥子酸 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龄草苷通过降低SCD1表达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凋亡
8
作者 万星 张芳 +2 位作者 李奉 李志贵 周黎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3,共7页
目的:探讨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A desaturase 1,SCD1)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延龄草苷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CD1在临床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A desaturase 1,SCD1)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延龄草苷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CD1在临床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CCK-8检测不同浓度延龄草苷对SW620和HCT116细胞活力的影响;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分析不同浓度延龄草苷对上述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对凋亡基因以及SCD1的影响;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延龄草苷与SCD1的结合部位及结合能。结果:SCD1的mRNA和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增高,mRNA高表达的阳性率为88%,且其表达与结直肠癌种类和临床分期相关:与结肠癌相比,SCD1在直肠癌中具有更高的表达量,且随着临床分期加重,SCD1的表达随之升高;不同浓度延龄草苷一方面量效依赖地降低SW620和HCT116细胞的活力、抑制细胞集落形成,增加促凋亡蛋白caspase-3和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另一方面通过氢键和共轭键与SCD1结合降低其mRNA和蛋白表达,该结合能高达−7.7 kcal/mol。结论:SCD1是与结直肠癌种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的蛋白;延龄草苷降低结直肠癌细胞活力、抑制增殖的机制可能是与SCD1结合降低其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龄草苷 结直肠癌 硬脂辅酶a去饱和1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SCD1活性对调节脂肪酸代谢途径和抑制宫颈癌细胞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作用
9
作者 于军琴 卢丹 +2 位作者 范兰玲 杨永国 田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 探究抑制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 (SCD1)活性对宫颈癌细胞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作用,并检测其中脂肪酸代谢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48例宫颈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和4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和实时定量... 目的 探究抑制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 (SCD1)活性对宫颈癌细胞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作用,并检测其中脂肪酸代谢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48例宫颈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和4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和实时定量PCR检测宫颈癌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中SCD1表达的差异;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EdU染色观察细胞增殖情况;采用体外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脂肪酸代谢基因SREBP1、ACLY、ACC和FAS的表达量;采用尼罗红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含量。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SCD1阳性表达率和SCD1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 <0.05)。不同浓度的MF-438处理HeLa细胞后,细胞存活率和EdU阳性细胞率下降,划痕闭合率、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减少,E-cadherin荧光染色强度增加,vimentin荧光染色强度减弱,SREBP1、ACLY、ACC、FAS mRNA相对表达量均下调,脂滴含量减少,并呈浓度依赖性(均P <0.05)。结论 SCD1在宫颈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抑制SCD1活性能够明显降低HeLa细胞的脂质代谢水平,并抑制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HELA细胞 硬脂辅酶a去饱和1 脂肪酸代谢 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Kupffer细胞SREBP-1c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韩莉 杨钦河 +4 位作者 张玉佩 徐拥建 刘益臻 杨雪松 金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85-892,共8页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Kupffer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复制大鼠NAFLD模型,各药物干预组灌饲相应的疏肝健脾方药,8...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Kupffer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复制大鼠NAFLD模型,各药物干预组灌饲相应的疏肝健脾方药,8周后检测血液常规生化指标,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改变;采用离体循环灌注Ⅳ型胶原酶法提取肝脏Kupffer细胞,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Kupffer细胞SREBP-1c、硬脂酰辅酶A去饱合酶-1(SCD-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脂肪蓄积;血脂及Kupffer细胞SREBP-1c、SCD-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1);各药物干预组Kupffer细胞SREBP-1c、SCD-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同时血脂及病理学改变也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疏肝组作用最为显著(P<0.01)。结论疏肝健脾方药可能是通过抑制Kupffer细胞SREBP-1c/SCD-1信号通路激活,下调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合成,减少肝脏脂质沉积,发挥抗NAFLD作用。可推测SREBP-1c、SCD-1 mRNA及蛋白可能是疏肝健脾方药抗NAFLD的有效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健脾方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硬脂辅酶a去饱和-1 KUPFFER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克隆猪制备的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潘登科 陈红星 +2 位作者 冯书堂 李奎 邓继先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7年第5期22-25,共4页
作者综述了制备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克隆猪的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自己的研究进展。用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了Cbriggsae的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sFat-1,并构建了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制备了转基... 作者综述了制备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克隆猪的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自己的研究进展。用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了Cbriggsae的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sFat-1,并构建了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制备了转基因小鼠,sFat-1基因能够在转基因小鼠中产生更多更长链的而且更有价值的DHA以及DPA。在确认sFat-1基因功能的基础上,将载体转染到猪胎儿成纤维细胞,利用阳性的细胞克隆通过核移植方式制备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克隆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脂肪酸去饱和基因 多不饱和脂肪酸 sFat1 转基因小鼠 克隆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日葵FAD2-1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菲 王文军 +4 位作者 马军 王静 谢鹏远 刘岩 黄绪堂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4-964,共11页
为解析向日葵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功能,根据前期转录组测序结果,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向日葵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HaFAD2-1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其核苷酸序列长度为1137 bp,编码378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预测表明HaFAD2-1编码蛋白为... 为解析向日葵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功能,根据前期转录组测序结果,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向日葵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HaFAD2-1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其核苷酸序列长度为1137 bp,编码378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预测表明HaFAD2-1编码蛋白为碱性且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为α螺旋。系统进化分析发现HaFAD2-1基因与异果菊(Dimorphotheca sinuata DC.)FAD2进化关系最近。qRT-PCR分析表明HaFAD2-1基因是种子中特异高表达的基因,且在低油酸种子中表达量明显高于高油酸种子,相关性分析发现HaFAD2-1表达量与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亚油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亚细胞定位发现HaFAD2-1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与野生型对照相比,异源表达转HaFAD2-1拟南芥种子的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亚油酸合成下游的大部分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而亚油酸合成上游的大部分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表明HaFAD2-1可能是参与向日葵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重要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HaFAD2-1 脂肪酸脱氢 饱和脂肪酸 转基因拟南芥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绞芪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SCD-1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徐晶莹 顾慧华 刘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13-1915,I0013,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绞芪方对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SCD-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SH的作用机理。方法:以高脂高糖饮食喂养SD大鼠12周建立NASH模型,以不同剂量的复方绞芪方进行干预,测定大鼠血清ALT、AST、FF... 目的:观察复方绞芪方对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SCD-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SH的作用机理。方法:以高脂高糖饮食喂养SD大鼠12周建立NASH模型,以不同剂量的复方绞芪方进行干预,测定大鼠血清ALT、AST、FFA含量和肝组织匀浆TG、CHOL含量变化、常规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并计算NAFLD活动度积分(NAS);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SCD-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血清ALT、AST、FFA水平以及肝组织中的CHOL、TG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加,肝组织NAS计分明显升高,SCD-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应用复方绞芪方进行干预后,大鼠的NAS计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肝功能明显改善,血清FFA水平明显下降同时肝组织中CHOL和TG含量也明显下降,肝组织中SCD-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NASH大鼠存在脂肪酸代谢酶的紊乱;复方绞芪方通过调节脂肪酸代谢酶的活性,增加SCD-1的表达,减少脂质在肝脏聚集及相关的肝功能损害,这可能是其防治NASH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绞芪方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免疫组化 硬脂辅酶a去饱和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AKT/Ras小鼠肝癌细胞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柳欣欣 赵艳 +1 位作者 陈平 陈昕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7-241,共5页
目的:探讨ω-3脂肪酸脱氢酶Fat-1基因对细胞脂肪酸谱的影响,并对AKT/Ras癌基因激活小鼠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构建p Lenti-CMV-Fat-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使小鼠AKT/Ras肝癌细胞转染Fat-1基因,以p Lenti-CMV-GTP空载体病毒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ω-3脂肪酸脱氢酶Fat-1基因对细胞脂肪酸谱的影响,并对AKT/Ras癌基因激活小鼠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构建p Lenti-CMV-Fat-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使小鼠AKT/Ras肝癌细胞转染Fat-1基因,以p Lenti-CMV-GTP空载体病毒作为对照,观察Fat-1基因对小鼠AKT/Ras肝癌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率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癌基因信号通路p-AKT和p-Erk的表达情况,并检测两组细胞脂肪酸谱的改变情况。结果:Fat-1基因可明显增加细胞ω-3/ω-6脂肪酸的比率,并抑制AKT/Ras癌基因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结论:Fat-1基因通过增加内源性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来抑制AKT/Ras肝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Fat-1基因 脂肪酸脱氢 肝癌 AKT/Ras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沉默SCD1基因对MCF-7细胞增殖、凋亡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慧敏 杨勇 +2 位作者 魏英 王靳琎 陈琴华(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3-518,共6页
目的:通过小干扰RNA(siRNA)干扰技术研究SCD1基因沉默对MCF-7细胞增殖、凋亡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包裹siRNA的方法沉默SCD1基因,RT-PCR检测SCD1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SCD1蛋白表达量;MTT法检... 目的:通过小干扰RNA(siRNA)干扰技术研究SCD1基因沉默对MCF-7细胞增殖、凋亡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包裹siRNA的方法沉默SCD1基因,RT-PCR检测SCD1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SCD1蛋白表达量;MTT法检测转染MCF-7细胞增殖活性改变;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MCF-7细胞凋亡情况;ELISA检测MCF-7细胞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生成水平。结果:SCD1-siRNA转染MCF-7细胞后,可显著抑制SCD1 mRNA和蛋白表达;MTT实验显示,转染SCD1-siRNA后MCF-7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减弱;Annexin V-FITC/PI染色显示,沉默SCD1基因能显著增加MCF-7细胞凋亡;SCD1-siRNA转染后MCF-7细胞内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明显降低,与NC-siRN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siRNA干扰技术沉默SCD1基因可明显降低MCF-7细胞脂质代谢水平,抑制其增殖并诱导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脂辅酶a去饱和1 MCF-7细胞 脂质代谢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HBA-AS1通过c-Myc/SCD通路调控宫颈癌HeLa细胞的鸟氨酸代谢和EMT进程
16
作者 黄桓 李春 +4 位作者 宋玉 徐元萍 黄红丽 鲁晶泉 杨一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97-504,共8页
目的:探讨抑制素β亚基A反义RNA1(INHBA-AS1)对宫颈癌HeLa细胞EMT和鸟氨酸代谢途径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常规培养HeLa细胞,实验分为10组:对照组、阴性对照(NC)组、sh-INHBA-AS1组、PluriSIn 1[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tearyl CoA des... 目的:探讨抑制素β亚基A反义RNA1(INHBA-AS1)对宫颈癌HeLa细胞EMT和鸟氨酸代谢途径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常规培养HeLa细胞,实验分为10组:对照组、阴性对照(NC)组、sh-INHBA-AS1组、PluriSIn 1[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tearyl CoA desaturase,SCD)抑制剂]组、NC+PluriSIn 1组、sh-INHBA-AS1+PluriSIn 1组、10058-F4(c-Myc抑制剂)组、NC+10058-F4组、sh-INHBA-AS1+10058-F4组、sh-INHBA-AS1+OE-c-Myc组。平板克隆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FCM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INHBA-AS1、c-Myc、SCD和EMT相关基因(N-cadherin、TGF-β、ZEB1)mRNA的表达,WB法检测各组细胞中c-Myc、SCD、EMT相关(N-cadherin、TGF-β、ZEB1)、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MDC)和亚精胺/精胺N1-乙酰转移酶(SSAT)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鸟氨酸脱羧酶(ODC)的含量。结果:敲减INHBA-AS1表达使HeLa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降低(均P<0.05)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q PCR、WB法检测结果显示,敲减INHBA-AS1均可显著抑制HeLa细胞中c-Myc、SCD、N-cadherin、TGF-β、ZEB1和SAMDC的表达(均P<0.05),而促进SSAT的表达(P<0.05),并降低HeLa细胞上清液中ODC的含量(P<0.05)。与c-Myc抑制剂和SCD抑制剂单独处理相比,其联合敲减INHBA-AS1后上述作用更加显著(均P<0.05);与sh-INHBA-AS1组相比,进一步过表达c-Myc后HeLa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升高(P<0.05)、SCD和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上清液中ODC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INHBA-AS1可通过c-Myc调控SCD的表达,从而影响HeLa细胞鸟氨酸代谢和EMT进程,进而促进HeLa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HeLa细胞 抑制素β亚基A反义RNA1 硬脂辅酶a去饱和 C-MYC 上皮-间质转化 鸟氨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苯基丁酸对果糖所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效应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熙 张程 +4 位作者 赵卉 张莹 石嫦娥 许建明 徐德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1-665,共5页
目的探讨4-苯基丁酸(PBA)对饮用果糖所致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给予普通自来水喂养8周;果糖组给予30%果糖水溶液喂养8周;PBA组给予普通自来水喂养8周,最后2周经腹腔注射给予PBA(100 mg.k... 目的探讨4-苯基丁酸(PBA)对饮用果糖所致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给予普通自来水喂养8周;果糖组给予30%果糖水溶液喂养8周;PBA组给予普通自来水喂养8周,最后2周经腹腔注射给予PBA(100 mg.kg-1);PBA+果糖组给予富含30%果糖水溶液喂养8周,最后2周经腹腔注射给予PBA(100 mg.kg-1)。各组小鼠均自由进食标准饲料。实验结束后立即剖杀小鼠,采集血清和肝组织,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肝脏组织TCH和TG;HE染色分析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油红O染色分析肝脏脂质沉积。RT-PCR测定小鼠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果糖组小鼠血清和肝脏TG及肝脏TCH的含量明显升高;HE染色显示,果糖组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油红O染色证实,果糖组小鼠肝脏有明显脂质沉积;进一步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果糖组小鼠肝脏fas,acc和scd-1 mRNA水平均明显上调。果糖组与PBA+果糖组比较显示,PBA干预可明显降低血清、肝脏TG含量及肝脏TCH含量,减轻果糖引起的肝脏脂质沉积;抑制果糖引起的肝脏fas,acc和scd-1表达上调。结论 PBA对饮用果糖所致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苯基丁酸 果糖 非酒精性脂肪肝 小鼠 肝脏脂肪酸合成 乙酰辅酶a羧化 硬脂酸辅酶a去饱和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磷酸化障碍导致烧伤后骨骼肌脂质沉积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王超 吴丹 +3 位作者 王宏宇 胡建红 张勇 彭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45-850,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 A carboxylase,ACC)信号通路导致烧伤后骨骼肌脂质沉积(intramyocellular lipids,IMCLs)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小鼠... 目的探讨影响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 A carboxylase,ACC)信号通路导致烧伤后骨骼肌脂质沉积(intramyocellular lipids,IMCLs)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小鼠模型,将54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AMPK激活剂(acadesine,AICAR)组、烧伤组、烧伤+AICAR组,同位素标记法检测各组小鼠腓肠肌中肉碱脂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1,CPT1)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腓肠肌中AMPK-α、p-AMPK-α、ACC及p-ACC表达水平,通过油红O染色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测定法评估各组小鼠腓肠肌IMCLs情况。结果烧伤后小鼠腓肠肌中ACC表达量较伤前显著升高(P<0.05),而AMPK-α、p-AMPK-α、p-ACC以及CPT1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在AICAR作用下,正常小鼠腓肠肌中p-AMPK-α表达显著升高[(1.16±0.08)vs(2.38±0.22),P<0.05],p-ACC表达显著升高[(1.74±0.10)vs(3.72±0.18),P<0.05],CPT1活性显著升高[(2.95±0.39)nmol/(min·mg)vs(6.35±0.68)nmol/(min·mg),P<0.05],TG含量显著降低[(3.88±0.40)mmol/g vs(2.89±0.54)mmol/g,P<0.05]。烧伤+AICAR组小鼠腓肠肌中p-AMPK-α、p-ACC、CPT1活性及甘油三酯含量较烧伤组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和AICAR组正常小鼠腓肠肌组织切片油红O染色未见明显脂质沉积,而烧伤组和烧伤+AICAR组烧伤小鼠腓肠肌组织切片油红O染色均显示有大量脂质沉积,两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骼肌中AMPK磷酸化障碍是烧伤后IMCLs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骨骼肌脂质沉积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 乙酰辅酶a羧化 肉碱脂酰转移-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不饱和脂肪酸调控基因表达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段铭 高宏伟 帅丽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2年第3期29-31,共3页
本文综述了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 ,尤其是 n-3系的 PUFA,可降低脂肪酸以甘油三酯形式的沉积 ,同时促进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合成糖原。其具体机制是 PUFA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活化增生因子受体 α(PPARα)来控制氧化过程中的基因表达 ,... 本文综述了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 ,尤其是 n-3系的 PUFA,可降低脂肪酸以甘油三酯形式的沉积 ,同时促进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合成糖原。其具体机制是 PUFA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活化增生因子受体 α(PPARα)来控制氧化过程中的基因表达 ,而其对脂肪合成途径中有关基因的抑制则是通过降低能传递胰岛素和碳水化合物信息的转录因子与 DNA的亲和力和转录因子的核内丰度。尤其是 PUFA抑制了类固醇调控单元结合蛋白 -1 (SREBP-1 )的核内丰度和表达 ,降低了核因子 Y(NF-Y)、Sp1和肝核因子 -4(HNF-4)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饱和脂肪酸 调控基因 表达分子 调控机制 过氧化 体活化 增生长因子α受体 类固醇调控单元 结合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边黄牛SREBP1和SCD1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与肌间脂肪含量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金世杰 李香子 +4 位作者 高青山 周宁 李庚灿 尹云厚 严昌国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42,共6页
文章旨在研究延边黄牛不同生长阶段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factor 1,SREBP1)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 Co A desaturease 1,SCD1)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与IMF含量的相关性以及这两个基因... 文章旨在研究延边黄牛不同生长阶段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factor 1,SREBP1)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 Co A desaturease 1,SCD1)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与IMF含量的相关性以及这两个基因表达水平的关联性。试验选取12月龄的延边黄牛公牛(去势)8头,利用微量微创活体采样枪(韩国忠北大学提供),分别在12月龄,16月龄,20月龄,采集肌肉组织(臀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SREBP1和SCD1基因在延边黄牛不同生长阶段肌肉组织中的m RNA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1延边黄牛SREBP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在12、16、20月龄具有极其显著差异(P〈0.01),其中20月龄时SREBP1基因表达量相对最高;SCD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在12、16、20月龄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20月龄时SCD1基因表达量相对最高。2肌肉组织中SREBP1基因的表达量在12~20月龄期间与IMF含量具有正向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10(P〈0.05);SCD1基因的表达量在12~20月龄期间与IMF含量具有正向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34(P〈0.05)。结果表明,SREBP1和SCD1基因在延边黄牛不同生长阶段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SREBP1和SCD1基因的协同表达对延边黄牛不同生长阶段肌内脂肪的沉积有一定的正向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边黄牛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硬脂辅酶a去饱和1 肌内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