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皮肿腿蜂属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位置研究
1
作者 朱登辉 程欢 +5 位作者 卢丰 黄沙玲 周操 章冰川 何树林 李飞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42,共12页
【目的】硬皮肿腿蜂属Sclerodermus物种是我国林业蛀干害虫重要的天敌寄生蜂。本研究旨在明确硬皮肿腿蜂属在针尾部(Aculeata)中的分类地位,对4种硬皮肿腿蜂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其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和系统发育位置。【方法】利用... 【目的】硬皮肿腿蜂属Sclerodermus物种是我国林业蛀干害虫重要的天敌寄生蜂。本研究旨在明确硬皮肿腿蜂属在针尾部(Aculeata)中的分类地位,对4种硬皮肿腿蜂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其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和系统发育位置。【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对硬皮肿腿蜂属4个种(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 alternatusi、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us sichuanensis和苹小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sp.)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然后对其进行组装和注释,分析其结构特点和碱基组成;在NCBI下载膜翅目(Hymenoptera)其他46个种的注释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与本研究获得的4种硬皮肿腿蜂线粒体基因组,基于13个蛋白编码基因(protein-coding genes,PCGs)序列,利用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BI)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肿腿蜂科(Bethylidae)在针尾部中的系统发育位置。【结果】4种硬皮肿腿蜂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5000~16000 bp,由37个基因组成,包括13个PCGs、2个rRNA基因和22个tRNA基因及1个非编码控制区。13个PCGs中,使用频率较高的4种氨基酸为Ile,Leu,Phe和Met。22个tRNA基因中,仅trnS1缺失DHU臂,其余21个tRNA基因都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37个基因中共有17个基因发生基因重排,包括15个tRNA基因和2个PCGs。与其余细腰亚目(Apocrita)昆虫相比,4种硬皮肿腿蜂线粒体基因组中trnT-trnP发生基因洗牌的同时,trnT发生了基因倒置。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肿腿蜂科具有单系性,且硬皮肿腿蜂属和头甲肿腿蜂属Cephalonomia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本研究提供了4种硬皮肿腿蜂的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发现基因重排现象复杂;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硬皮肿腿蜂属隶属于肿腿蜂科,支持传统形态学分类结果;肿腿蜂科具有单系性,与蚁蜂科(Mutillidae)互为姐妹群。本研究的结果为后续肿腿蜂科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腿蜂 硬皮肿腿蜂 线粒体基因组 基因重排 系统发育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繁育川硬皮肿腿蜂替代寄主的筛选 被引量:25
2
作者 黄琼 周祖基 +2 位作者 杨伟 胡杰 杨春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5-379,共5页
在室内用直接接蜂和药物麻醉寄主后接蜂的方法,对杉棕天牛CallidiumvillosulumFairmaire、粗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sinoausterGressitt、苹眼天牛Bacchisadioica(Fairmaire)、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Forster)、玉米螟Ostriniafurna... 在室内用直接接蜂和药物麻醉寄主后接蜂的方法,对杉棕天牛CallidiumvillosulumFairmaire、粗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sinoausterGressitt、苹眼天牛Bacchisadioica(Fairmaire)、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Forster)、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啨e)、大螟Sesamiainferens(Walker)、桃蛀螟DichocrocispunctiferalisGuen啨e、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flagellicornis(Smith)、家蝇MuscadomesticavicinaMacquart和黄粉甲TenebriomolitorL.等10种昆虫作为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sichuanensisXiao繁蜂替代寄主的适合性进行了系统的测试,比较了川硬皮肿腿蜂在不同供试寄主上的寄生率、出蜂率、发育历期、后代的雌性比率、寄生繁殖能力和冷藏对成蜂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寄主及寄主的不同处理间只有寄生率和出蜂率两项指标可能有显著差异,能反映繁蜂寄主的适合性。据此,从10种供试寄主中筛选出黄粉甲和玉米螟两种优良的繁蜂替代寄主,为该蜂的大规模繁殖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肿腿蜂 黄粉甲 玉米螟 人工繁育 替代寄主 适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氏肿腿蜂的再描述及中国硬皮肿腿蜂属Sclerodermus(Hymenoptera:Bethylidae)的种类 被引量:44
3
作者 杨忠岐 王小艺 +2 位作者 曹亮明 姚艳霞 唐艳龙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共12页
对我国用于防治林木蛀干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类群——肿腿蜂科硬皮肿腿蜂属Sclerodermus Latreille1809的种类进行了订正性研究。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硬皮肿腿蜂属共有4个种,分别是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 1983,川硬皮肿... 对我国用于防治林木蛀干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类群——肿腿蜂科硬皮肿腿蜂属Sclerodermus Latreille1809的种类进行了订正性研究。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硬皮肿腿蜂属共有4个种,分别是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 1983,川硬皮肿腿蜂S.sichuanensis Xiao 1995,海南硬皮肿腿蜂S.hainanica Xiao 1995和白蜡吉丁肿腿蜂S.pupariae Yang et Yao 2012,另有1疑似分布种——哈氏肿腿蜂S.harmandi Buysson 1903。编制了区分这5个种的检索表。研究认为,日本和韩国专家将我国的管氏肿腿蜂更名为哈氏肿腿蜂(作为同物异名)是不合适的,管氏肿腿蜂应为一个有效种。对管氏肿腿蜂根据模式标本进行了再描述,提供了形态特征照片图;也引述了日本学者Terayama(2006)对哈氏肿腿蜂的再描述,以便区分这两个种。并以对照表的形式,给出了区分这两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同时也对作者2012年发表在美国的Annal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uy of America上的新种——白蜡吉丁肿腿蜂做了简要描述,附有该种的形态特征照片图,并记述了该种的生物学、行为学特性,以便国内学者鉴定该种时参考。研究发现白蜡吉丁肿腿蜂也寄生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nsoni、咖啡脊虎天牛Xylotrechus grayii和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及苹小吉丁A.mali等我国多种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是一种可利用于防治这些害虫的优秀天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肿腿蜂 中国种订正 管氏肿腿蜂 哈氏肿腿蜂 白蜡吉丁肿腿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替代寄主繁殖的川硬皮肿腿蜂的学习行为 被引量:19
4
作者 杨伟 谢正华 +2 位作者 周祖基 黄琼 杨春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31-735,共5页
采用Y型嗅觉仪进行双向选择实验,研究了用替代寄主黄粉虫蛹繁殖的川硬皮肿腿蜂寄主搜索过程中的学习行为。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羽化期和成虫初期经历松枝皮、松针、松节油、杉枝皮等的挥发物后,雌蜂对这些挥发物的选择性明显提高,但... 采用Y型嗅觉仪进行双向选择实验,研究了用替代寄主黄粉虫蛹繁殖的川硬皮肿腿蜂寄主搜索过程中的学习行为。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羽化期和成虫初期经历松枝皮、松针、松节油、杉枝皮等的挥发物后,雌蜂对这些挥发物的选择性明显提高,但对杉叶挥发物无明显的学习行为。羽化期和成虫初期是否投放新鲜寄主,对雌蜂的气味选择性没有明显的影响。成蜂取食黄粉虫蛹和蜂蜜时均可联系性学习松枝和杉枝气味。取食并经历杉枝和松枝挥发物4天和8天的寄生蜂之间对相应气味的选择性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肿腿蜂 替代寄主 黄粉虫 马尾松 杉木 挥发物 学习行为 联系性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经历对川硬皮肿腿蜂寄生云斑天牛幼虫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桦 杨伟 +4 位作者 杨春平 杨茂发 朱天辉 黄琼 潘武全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5-101,共7页
采用Y形嗅觉仪和EthoVision3.1行为仪研究0~5日龄川硬皮肿腿蜂经历杨树云斑天牛虫粪木屑混合物气味刺激的学习效应,并通过室内和林间放蜂试验,比较有无学习经历的川硬皮肿腿蜂对2~3龄云斑天牛幼虫的寄生作用,以探索利用学习行为提高... 采用Y形嗅觉仪和EthoVision3.1行为仪研究0~5日龄川硬皮肿腿蜂经历杨树云斑天牛虫粪木屑混合物气味刺激的学习效应,并通过室内和林间放蜂试验,比较有无学习经历的川硬皮肿腿蜂对2~3龄云斑天牛幼虫的寄生作用,以探索利用学习行为提高川硬皮肿腿蜂防治云斑天牛效果的途径。结果表明:杨树云斑天牛虫粪木屑混合物对无学习经历的蜂有显著驱避作用(P<0.05),有学习经历的蜂对杨树云斑天牛虫粪木屑混合物的趋向性显著提高(P>0.05)。在EthoVision3.1行为仪分析中,有学习经历的蜂活动轨迹在味源区域的密度远高于无学习经历蜂在该区域的密度;在味源区的停留时间、移动距离和移动时间上,有学习经历的蜂明显长于无学习经历的蜂(P<0.05);有学习经历的蜂在采集区的静止时间明显长于无学习经历的蜂(P<0.05),而停留时间、移动距离和反应时间则显著短于无学习经历的蜂(P<0.05)。有学习经历的蜂室内搜索寄主所需平均时间39.99s,60s内搜索到寄主的数量为23.33头,都与无学习经历的蜂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采用蜂虫比1:1,2:1,4:1室内对云斑天牛2~3龄幼虫寄生试验中,有学习经历蜂在蜂虫比4:1时寄生率最高(86.67%)。林间释放川硬皮肿腿蜂对云斑天牛2~3龄幼虫有良好的控制作用,有学习经历蜂在蜂虫比4:1时防治效果最好,为58.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斑天牛 硬皮肿腿蜂 学习经历 杨树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硬皮肿腿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膜翅目:肿腿蜂科) 被引量:54
6
作者 周祖基 杨伟 +2 位作者 曾垂惠 杨德敏 叶伟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75-480,共6页
川硬皮肿腿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膜翅目:肿腿蜂科)周祖基,杨伟(四川农业大学雅安625014)曾垂惠,杨德敏,叶伟军(四川省森林病虫防治试验站永川632100)(四川省国营沪县林场沪县646100)关键词川硬皮肿腿蜂,... 川硬皮肿腿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膜翅目:肿腿蜂科)周祖基,杨伟(四川农业大学雅安625014)曾垂惠,杨德敏,叶伟军(四川省森林病虫防治试验站永川632100)(四川省国营沪县林场沪县646100)关键词川硬皮肿腿蜂,生物学,粗鞘双条杉天牛,生物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肿腿蜂 生物学 粗鞘双条杉天牛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对川硬皮肿腿蜂繁殖和搜寻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杨桦 杨伟 +4 位作者 杨春平 王熊莉 黄琼 朱天辉 韩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05-1412,共8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药膜法研究了3种杀虫剂对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us sichuanensis Xiao成蜂的毒力和对繁殖的亚致死效应,并采用EthoVision3.1行为仪分析了杀虫剂对其搜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对啶虫脒最敏感,致死中浓度...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药膜法研究了3种杀虫剂对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us sichuanensis Xiao成蜂的毒力和对繁殖的亚致死效应,并采用EthoVision3.1行为仪分析了杀虫剂对其搜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对啶虫脒最敏感,致死中浓度LC50和亚致死浓度LC10分别为7.71和4.46 mg/L,其次为吡虫啉(11.22和6.68 mg/L)和功夫菊酯(27.72和9.36 mg/L)。经啶虫脒、吡虫啉和功夫菊酯亚致死浓度(LC10)处理的肿腿蜂,亲代、F1和F2代的寄生成功率均受到抑制;经功夫菊酯处理的肿腿蜂,亲代单蜂产卵量显著增加(P<0.05);经啶虫脒和吡虫啉肿腿蜂,亲代的出蜂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F1代影响显著(P<0.05)。经啶虫脒和吡虫啉亚致死浓度(LC10)处理的肿腿蜂搜寻行为变弱。结果表明,功夫菊酯对川硬皮肿腿蜂较安全;啶虫脒和吡虫啉对川硬皮肿腿蜂的繁殖和搜寻行为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评估3种药剂对川硬皮肿腿蜂的安全性,为指导合理用药,协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肿腿蜂 杀虫剂 亚致死效应 繁殖 搜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氏硬皮肿腿蜂的寄生特性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卫光 尹淑艳 +2 位作者 李波 郭光智 孙绪艮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研究了管氏硬皮肿腿蜂对3种天牛和虫源较为丰富、取材较为容易的黄粉虫、家蚕、蜜蜂、松阿扁蜂、粘虫的寄生选择性,在不同寄主上的寄生特性以及寄主不同处理、寄主大小对其寄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管氏硬皮肿腿蜂对不同供试昆虫的麻痹率... 研究了管氏硬皮肿腿蜂对3种天牛和虫源较为丰富、取材较为容易的黄粉虫、家蚕、蜜蜂、松阿扁蜂、粘虫的寄生选择性,在不同寄主上的寄生特性以及寄主不同处理、寄主大小对其寄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管氏硬皮肿腿蜂对不同供试昆虫的麻痹率和寄生率不同;在不同寄主上,管氏硬皮肿腿蜂的发育和繁殖特性不同。该蜂除偏爱寄生天牛幼虫和蛹外,对黄粉虫幼虫和蛹的寄生产卵率也较高,分别为80%、50%,可作为寄主繁蜂;对松阿扁叶蜂幼虫的麻痹率和寄生率均达65%以上,作为繁蜂替代寄主具有一定的潜力。用氯仿∶酒精为1∶10混合液处理桑虎天牛幼虫2h对肿腿蜂寄生率、单雌产卵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寄主体重增加,可延长肿腿蜂雌蜂的产卵前期,增加单雌产卵量,提高子代蜂性比,但对各虫态发育历期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氏硬皮肿腿蜂 寄主 寄生 人工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代寄主被川硬皮肿腿蜂寄生后主要糖类含量及水解酶系活力的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谭毅 周祖基 +1 位作者 黄琼 杨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3-77,共5页
川硬皮肿腿蜂雌成蜂寄生其替代寄主后 ,糖原、海藻糖、还原糖等机体成分的含量和α -淀粉酶及海藻糖酶的活力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寄生后糖原 (1~ 6d)、海藻糖 (1~ 3d)含量显著下降 ,第 10天达最低值分别为 0 7190mg·g- 1 、1 384... 川硬皮肿腿蜂雌成蜂寄生其替代寄主后 ,糖原、海藻糖、还原糖等机体成分的含量和α -淀粉酶及海藻糖酶的活力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寄生后糖原 (1~ 6d)、海藻糖 (1~ 3d)含量显著下降 ,第 10天达最低值分别为 0 7190mg·g- 1 、1 384 4mg·g- 1 ,比寄生当天分别降低了 98 4 7%、92 2 1% ;同时 ,还原糖 (以葡萄糖为主 )总量则逐渐上升 ,第 10天达最高值 13 3416mg·g- 1 ,是寄生当天的 14 8倍。寄生后第 1~ 3天 ,α -淀粉酶、海藻糖酶等水解酶系的活力迅速上升 ,第 3天达最大值 ,分别为 82 5 816 μmol·g- 1 min- 1 、896 72 37μg·g- 1 min- 1 ,然后逐渐下降 ,到第 10天接近寄生当天的水平。本文还就替代寄主的糖代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代寄主 硬皮肿腿蜂 寄生 糖类含量 水解酶系 活力变化 森林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松褐天牛幼虫培育的川硬皮肿腿蜂种群寄主选择性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犀 周祖基 +2 位作者 杨春平 周宇爝 胡霞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6-761,共6页
在小试管和马尾松木段内,用松褐天牛幼虫分别培育川硬皮肿腿蜂。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培育后各代川硬皮肿腿蜂对松褐天牛的选择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培育,各代川硬皮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的选择性有不同程度提高。本研究还利用扫描电镜... 在小试管和马尾松木段内,用松褐天牛幼虫分别培育川硬皮肿腿蜂。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培育后各代川硬皮肿腿蜂对松褐天牛的选择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培育,各代川硬皮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的选择性有不同程度提高。本研究还利用扫描电镜对培育后各代川硬皮肿腿蜂的触角感觉器超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发现肿腿蜂触角上的板状感器和坛状感器的形状和数量在不同代间有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褐天牛 硬皮肿腿蜂 寄主搜寻能力 触角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硬皮肿腿蜂幼虫龄期的划分 被引量:10
11
作者 胡霞 周祖基 +2 位作者 蒋学建 杨伟 尹鹏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7-539,共3页
通过对川硬皮肿腿蜂幼虫头壳宽度和长度的测定,推断该虫幼期有5龄.1~5龄幼虫的头壳宽度分别为0.1221±0.0017,0.1574±0.0019,0.2030±0.0019,0.2454±0.0020,0.2886±0.0035 mm.经统计分析得到其龄期y与幼虫头壳... 通过对川硬皮肿腿蜂幼虫头壳宽度和长度的测定,推断该虫幼期有5龄.1~5龄幼虫的头壳宽度分别为0.1221±0.0017,0.1574±0.0019,0.2030±0.0019,0.2454±0.0020,0.2886±0.0035 mm.经统计分析得到其龄期y与幼虫头壳宽度x的关系式为y=23.72x-1.8222.1~5龄幼虫的头壳长度分别为0.07946±0.0017,0.1039±0.0013,0.1260±0.0014,0.1624±0.0016,0.2008±0.0032 mm.经统计分析得到其龄期y与幼虫头壳长度x的关系式为y=32.694x-1.3977.同时得出幼虫头壳长度y和头壳宽度x的关系式为y=0.7159x-0.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肿腿蜂 幼虫 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氏硬皮肿腿蜂防治广西罗汉果愈斑瓜天牛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蒋妮 缪剑华 谢保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32,共4页
应用管氏硬皮肿腿蜂防治罗汉果愈斑瓜天牛研究结果表明:愈斑瓜天牛适合管氏硬皮肿腿蜂寄生;肿腿蜂喜欢在老熟的天牛幼虫上产卵、羽化成蜂;按照蜂虫比为2:1在田间放蜂防治天牛,10月份防效好于9月份,防治效果可达到65.3%;肿腿蜂在桂南、... 应用管氏硬皮肿腿蜂防治罗汉果愈斑瓜天牛研究结果表明:愈斑瓜天牛适合管氏硬皮肿腿蜂寄生;肿腿蜂喜欢在老熟的天牛幼虫上产卵、羽化成蜂;按照蜂虫比为2:1在田间放蜂防治天牛,10月份防效好于9月份,防治效果可达到65.3%;肿腿蜂在桂南、桂北田间均可寄生该天牛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氏硬皮肿腿蜂 愈斑瓜天牛 罗汉果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利用川硬皮肿腿蜂防治天牛类害虫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杨德敏 曾垂惠 +2 位作者 杨萍 周祖基 杨伟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9年第3期140-141,共2页
近几年来,天牛等蛀干害虫在三峡库区杉木、松树、柏木、经济林木林区的危害面积不断蔓延扩大,危害程度越来越重,对库区已有和正在发展的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至今尚无既无公害,又能有效控制灾害的防治措施。1... 近几年来,天牛等蛀干害虫在三峡库区杉木、松树、柏木、经济林木林区的危害面积不断蔓延扩大,危害程度越来越重,对库区已有和正在发展的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至今尚无既无公害,又能有效控制灾害的防治措施。1994年我们在长江上游泸县林场粗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天牛 生物防治 硬皮肿腿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硬皮肿腿蜂防治柳树星天牛试验初报 被引量:28
14
作者 杜开书 周祖基 杨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3104-3105,共2页
星天牛是一类以杨树、柳树等为食的蛀干害虫,利用川硬皮肿腿蜂来防治其幼虫,结果表明,川硬上肿腿蜂对天牛幼虫的寄生效果最高可达43.63%,最低的也可达5.17%,2次平均可达26.93%。表明川硬皮肿腿蜂防治星天牛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
关键词 星天牛 硬皮肿腿蜂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硬皮肿腿蜂的复壮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霞 尹鹏 +3 位作者 周祖基 王智勇 廖金花 宗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3-767,共5页
为了得到大量用作实验室繁殖的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 sichuanensis Xiao种蜂,并提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sinoauster Gressitt的生物防治效果,在室内进行双条杉天牛人工养殖的基础上,开展了川硬皮肿腿蜂复壮技术的研究,并进行室内放... 为了得到大量用作实验室繁殖的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 sichuanensis Xiao种蜂,并提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sinoauster Gressitt的生物防治效果,在室内进行双条杉天牛人工养殖的基础上,开展了川硬皮肿腿蜂复壮技术的研究,并进行室内放蜂试验检验复壮前后川硬皮肿腿蜂的搜索寄生能力差异。结果发现,在双条杉天牛的实验室饲养过程中,发现该天牛各虫态出现的时间均比野外环境下早10天左右。通过对川蜂进行连续三代复壮并进行室内放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野外收集的川硬皮肿腿蜂对双条杉天牛的平均搜索率为39.33%,寄生率为37.33%,复壮后的川蜂平均搜索率为38.11%,寄生率为34.4%,两者在对双条杉天牛的搜索寄生能力上没有显著的差异。而黄粉虫繁殖的川蜂平均搜索率为30%,寄生率为24.4%,搜索寄生能力存在明显的退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肿腿蜂 双条杉天牛 复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硬皮肿腿蜂毒液蛋白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卓志航 杨伟 +3 位作者 覃欢 杨春平 杨桦 徐丹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6-112,共7页
为揭示川硬皮肿腿蜂寄生对寄主黄粉虫蛹的麻痹机制,通过自然寄生和Sephadex G75层析等方法研究寄生过程中毒液的作用,并对毒液中一种麻痹蛋白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毒液具有麻痹作用,且毒液中存在一种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1.... 为揭示川硬皮肿腿蜂寄生对寄主黄粉虫蛹的麻痹机制,通过自然寄生和Sephadex G75层析等方法研究寄生过程中毒液的作用,并对毒液中一种麻痹蛋白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毒液具有麻痹作用,且毒液中存在一种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1.17 ku的麻痹蛋白。寄主被麻痹的程度与毒液注入量呈正相关,恢复活动情况与毒液注入量呈负相关;当人工注射毒液浓度为0.01 VRE时,黄粉虫蛹表现出可逆的轻微麻痹,但羽化蜕皮被抑制;当人工注射浓度提高到0.2 VRE时,黄粉虫蛹表现出不可逆的完全僵化。另外,川硬皮肿腿蜂毒液中存在6种大分子毒液蛋白,其中相对分子量约为51.17 ku的毒液蛋白vpr 4具有麻痹活性,且对寄主黄粉虫蛹的麻痹活性程度表现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肿腿蜂 麻痹 毒液蛋白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化学药剂和川硬皮肿腿蜂防治杉天牛对比试验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祖基 杨伟 +5 位作者 曾垂惠 杨德敏 叶伟军 邱宗海 李才进 唐祥云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0-54,共5页
用化学药剂和川硬皮肿腿蜂防治杉天牛对比试验周祖基杨伟(四川农业大学)曾垂惠杨德敏(四川省森林病虫防治试验站)叶伟军邱宗海(国营泸县林场)李才进(沪州市林业局)唐祥云(泸县林业局1994年~1996年在四川国营泸县林场... 用化学药剂和川硬皮肿腿蜂防治杉天牛对比试验周祖基杨伟(四川农业大学)曾垂惠杨德敏(四川省森林病虫防治试验站)叶伟军邱宗海(国营泸县林场)李才进(沪州市林业局)唐祥云(泸县林业局1994年~1996年在四川国营泸县林场进行《杉天牛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防治 硬皮肿腿蜂 杉天牛 杉木 害虫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硬皮肿腿蜂雌蜂触角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4
18
作者 胡霞 周祖基 +1 位作者 蒋学建 詹红菊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7,共4页
应用扫描电镜对川硬皮肿腿蜂两种类型雌蜂触角的外部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雌蜂触角上有18种感器,其中有毛形感器Ⅰ型、Ⅱ型,刺形感器Ⅰ型,锥形感器Ⅰ型,鳞形感器,栓锥形感器Ⅰ型、Ⅱ型,钟形感器,坛形感器,板形感器... 应用扫描电镜对川硬皮肿腿蜂两种类型雌蜂触角的外部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雌蜂触角上有18种感器,其中有毛形感器Ⅰ型、Ⅱ型,刺形感器Ⅰ型,锥形感器Ⅰ型,鳞形感器,栓锥形感器Ⅰ型、Ⅱ型,钟形感器,坛形感器,板形感器,柱形感器Ⅰ型、Ⅱ型,长锥形感器和边缘感器为两种类型共有,仅数量和分布存在差异;毛形感器Ⅳ型、锥形感器Ⅱ型只在有翅雌蜂触角上存在;毛形感器Ⅲ型、刺形感器Ⅱ型只在无翅雌蜂中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肿腿蜂 有翅 无翅 触角感器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硬皮肿腿蜂防治云斑天牛试验初报 被引量:18
19
作者 肖银波 周建华 +2 位作者 肖育贵 赵蓉 肖淑芳 《四川林业科技》 2003年第4期37-41,共5页
采用川硬皮肿腿蜂 (SclerodermasichuanensisXiao)对云斑天牛 (BatocerahorsfieldiHope)幼虫进行室内及林间寄生试验 ,结果表明 ,川硬皮肿腿蜂可以对云斑天牛一龄幼虫寄生。其室内攻击天牛幼虫致死率为10 0 % ,林间防治有效率为 6 1 11... 采用川硬皮肿腿蜂 (SclerodermasichuanensisXiao)对云斑天牛 (BatocerahorsfieldiHope)幼虫进行室内及林间寄生试验 ,结果表明 ,川硬皮肿腿蜂可以对云斑天牛一龄幼虫寄生。其室内攻击天牛幼虫致死率为10 0 % ,林间防治有效率为 6 1 11% ,室内寄生生产卵率为 6 2 5 % ,子代蜂的出蜂率为 2 0 83% ,对云斑天牛具有一定的持续防治效果。而对个体较大的接近老熟的幼虫则无法寄生。寄生成功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肿腿蜂 云斑天牛 生物防治 试验 幼虫致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硬皮肿腿蜂离体培养初探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琼 周祖基 +2 位作者 杨伟 胡杰 杨春平 《昆虫天敌》 CSCD 2005年第1期43-48,共6页
将天牛血淋巴、鸡蛋黄和牛奶液配制成7种不同梯度的混合营养液,再分别用Parafilm膜封装成人工幼虫,离体培养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sichuanensisXiao(Hymenopterabethylidae)。结果表明,该蜂不能在人工寄主上产卵,人工转接的蜂卵和初... 将天牛血淋巴、鸡蛋黄和牛奶液配制成7种不同梯度的混合营养液,再分别用Parafilm膜封装成人工幼虫,离体培养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sichuanensisXiao(Hymenopterabethylidae)。结果表明,该蜂不能在人工寄主上产卵,人工转接的蜂卵和初孵蜂幼虫在血淋巴含量为30%以下的人工幼虫上成活率很低;而在血淋巴含量为40%以上的人工寄主上成活率较高,但发育成熟的蜂幼虫绝大部分不能从人工寄主上脱离,导致最终的成蜂率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肿腿蜂 幼虫 离体培养 成活率 血淋巴 寄主 和牛 人工 含量 牛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