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完善粒对小麦硬度指数测定值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存荣 唐怀建 王艳艳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14,共3页
GB/T 21304—2007《小麦硬度的测定硬度指数法》中对样品的清理只规定清除破损粒,而破损粒仅仅是不完善粒中的一种;本试验选用软质、硬质和混合三类小麦将各种不同的不完善粒按1.0%~8.0%的比例添加到完整粒的小麦样品中,使用JYDB100-4... GB/T 21304—2007《小麦硬度的测定硬度指数法》中对样品的清理只规定清除破损粒,而破损粒仅仅是不完善粒中的一种;本试验选用软质、硬质和混合三类小麦将各种不同的不完善粒按1.0%~8.0%的比例添加到完整粒的小麦样品中,使用JYDB100-40型小麦硬度测定仪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GB 1351—2008国家标准规定的不完善粒不超过8%范围内,不完善粒含量的多少对硬度指数测定值没有显著影响,测定结果均在GB/T 21304—2007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内,证明了硬度指数主要受基因突变影响的机理,但硬度指数与小麦胚乳的完整性关系如何,有待进一步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硬度指数 不完善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硬度指数测定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存荣 唐道五 +1 位作者 虞泓 唐怀建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共3页
简要分析了国外小麦硬度测定方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小麦硬度指数测定技术的由来及最新研究状况。结合标准化工作的研究结果,给出了我国小麦硬度分类的建议;认为小麦硬度指数测定技术在指导小麦育种、生产、收购、贸易以... 简要分析了国外小麦硬度测定方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小麦硬度指数测定技术的由来及最新研究状况。结合标准化工作的研究结果,给出了我国小麦硬度分类的建议;认为小麦硬度指数测定技术在指导小麦育种、生产、收购、贸易以及基础性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硬度指数 标准化 研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国标小麦硬度指数的测试 被引量:2
3
作者 莫晓嵩 黄伟 陈建伟 《面粉通讯》 2008年第4期22-23,共2页
1试验情况 2008年5月1日,新的《小麦》国家标准GB1351—2008正式实施.替代了原GB1351—1999的《小麦》国家标准。新标准中小麦硬度指数HI的测定用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消除了以前用角质率法凭借感观测定的人为误差,有利于小麦收购... 1试验情况 2008年5月1日,新的《小麦》国家标准GB1351—2008正式实施.替代了原GB1351—1999的《小麦》国家标准。新标准中小麦硬度指数HI的测定用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消除了以前用角质率法凭借感观测定的人为误差,有利于小麦收购时分类作价,从根本上保护农民利益。目前全国统一使用由无锡锡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和河南工业大学研制开发.锡粮机械制造公司生产的JYDB100×40型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度指数 小麦 新国标 测试 国家标准 机械制造 测定仪 人为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硬度指数与角质率的相关性验证 被引量:3
4
作者 潘传荣 《粮食加工》 2012年第5期15-17,共3页
为验证新小麦国家标准中硬度指数与旧标准角质率的相关性,收集了一定数量小麦样品,对这两项指标进行相关性验证,结果表明,小麦硬度指数与其角质率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采用硬度指数可以消除人为主观误判的影响,体现了仪器法的优越性。
关键词 小麦 硬度指数 角质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样称量误差对小麦硬度指数的影响
5
作者 吴存荣 唐怀建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2-106,113,共6页
依据GB/T 21304—2007《小麦硬度测定硬度指数法》规定的测定方法,以小麦硬度指数测定技术为指导,使用JYDB100-40型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对混合小麦、软质小麦、硬质小麦和加麦2号四种样品,分别分析试样称量精度从(±0.01~±0.9... 依据GB/T 21304—2007《小麦硬度测定硬度指数法》规定的测定方法,以小麦硬度指数测定技术为指导,使用JYDB100-40型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对混合小麦、软质小麦、硬质小麦和加麦2号四种样品,分别分析试样称量精度从(±0.01~±0.9)g对硬度指数测定值的影响。结果显示,同一品种的样品在不同试样质量所测得硬度指数数值的绝对误差不大于1的前提下,当混合小麦试样质量在(25.00±0.3)g时,软质小麦试样质量在(25.00±0.09)g时,硬质小麦试样质量在(25.00±0.9)g时,所测定的硬度指数变化范围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综合结论为:试样在不大于±0.09g称量误差范围内,各品种小麦的硬度指数值都没有超出标准允许的误差范围。建议对GB/T 21304—2007规定的样品称量误差±0.01 g的精度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到±0.09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量精度 小麦硬度 硬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物硬度研究:Ⅰ.小麦硬度——抗粉碎硬度指数测定法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豫州 赵小枫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1992年第4期1-7,共7页
本项研究建立了一种应用国产 FSF 微型谷物粉碎机进行小麦硬度测定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刀片间距为0.65毫米、筛网为50×50目/英寸、粉碎时间为40秒、试样重量为25克时,小麦硬度分辨率和测定重现性均优于 Brabender 微型... 本项研究建立了一种应用国产 FSF 微型谷物粉碎机进行小麦硬度测定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刀片间距为0.65毫米、筛网为50×50目/英寸、粉碎时间为40秒、试样重量为25克时,小麦硬度分辨率和测定重现性均优于 Brabender 微型小麦硬度仪。该方法与现有的小麦硬度测定方法相比,具有测定准确、简便、快速、仪器价格低等优点。本研究中亦对小麦水分和测定环境温度对小麦硬度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硬度 抗粉碎 硬度指数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硬度指数小麦制曲对高温大曲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珊 汤有宏 李兰 《酿酒》 CAS 2023年第4期47-49,共3页
在传统软质麦生产高温曲工艺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小麦润水量、破碎度、曲坯水分等工艺参数提高硬质麦高温曲的质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工艺优化,硬质麦高温大曲的感官质量、理化指标、菌落总数、香味成分种类与传统软质麦高温大曲无明显差异... 在传统软质麦生产高温曲工艺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小麦润水量、破碎度、曲坯水分等工艺参数提高硬质麦高温曲的质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工艺优化,硬质麦高温大曲的感官质量、理化指标、菌落总数、香味成分种类与传统软质麦高温大曲无明显差异,在保障高温大曲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制曲小麦成本,为行业应用硬质麦制曲提供了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度指数 小麦 高温大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对小麦硬度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郭维荣 《现代面粉工业》 2009年第6期41-42,共2页
将同一小麦样品进行人工调节水分,然后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用小麦硬度指数仪进行测量小麦硬度指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水分对小麦硬度指数的影响。
关键词 小麦 硬度指数 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YDB100×40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操作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罗蓰超 杨忠宝 叶敢兰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8年第4期42-43,共2页
硬度是国内外小麦市场分类和定价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各国育种家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为了探讨水分差值变化对小麦硬度指数测定结果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同一份样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水分值大小,看硬度指数值变化,结果表明在水分相差0.5... 硬度是国内外小麦市场分类和定价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各国育种家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为了探讨水分差值变化对小麦硬度指数测定结果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同一份样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水分值大小,看硬度指数值变化,结果表明在水分相差0.5%的时候,小麦硬度指数值测定结果在标准允许差范围内。通过改变操作流程完全可以达到缩短检验时间、减少电能消耗、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麦硬度指数 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发布
10
《粮油食品科技》 2007年第6期48-48,共1页
日前,国家粮食局发布了推荐性粮食行业标准《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共编号为:LS/T3704-2007。此标准于2007年11月1日起实施。
关键词 试验方法 技术条件 硬度指数 测定仪 小麦 国家粮食局 行业标准 推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硬度指数测定技术研究进展
11
作者 吴存荣 《面粉通讯》 2008年第2期55-55,共1页
简要分析了国外小麦硬度测定方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小麦硬度指数测定技术的由来及最新研究状况。综合标准化的研究成果,给出了我国小麦硬度分类的建议;认为小麦硬度指数测定技术在指导小麦育种、生产、收购、贸易以及... 简要分析了国外小麦硬度测定方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小麦硬度指数测定技术的由来及最新研究状况。综合标准化的研究成果,给出了我国小麦硬度分类的建议;认为小麦硬度指数测定技术在指导小麦育种、生产、收购、贸易以及基础性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一技术将为制粉厂准确、快速测定所需小麦的硬度并指导经济、合理润麦带来便利条件;同时将为小麦分类收储及贸易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将成为中国小麦硬度基因工程改良研究的一种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育种 硬度指数 测定技术 综合标准化 测定方法 研究成果 科学研究 快速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台地区小麦硬度指数调查分析
12
作者 董晓荣 《食品安全导刊》 2015年第10X期41-42,共2页
采用硬度指数法对烟台地区2015年种植收获的鲁麦21、烟农24、烟农999、烟农5158、济麦22、胶州22六个主要品种的小麦进行小麦籽粒硬度测定,为2015年度入库小麦品质判定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也为小麦种植品种选择提供部分数据参考。小麦... 采用硬度指数法对烟台地区2015年种植收获的鲁麦21、烟农24、烟农999、烟农5158、济麦22、胶州22六个主要品种的小麦进行小麦籽粒硬度测定,为2015年度入库小麦品质判定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也为小麦种植品种选择提供部分数据参考。小麦硬度即小麦胚乳质地,是指小麦籽粒抵抗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和破碎的能力,即破碎小麦籽粒时所需要的力。小麦硬度受遗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硬度 硬度指数 蛋白质基质 烟台地区 籽粒硬度 胚乳细胞 小麦种植 遗传控制 数据参考 淀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分析测定红麦硬度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范璐 周展明 汤坚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8-31,共4页
本研究针对 4 0种红麦 ,测定了其抗粉碎硬度指数 ,以此表示其硬度 ;同时 ,在一定的条件下 ,使用扫描仪采集经不同方法处理的红麦的反射图像 ,分别对每种不同处理的红麦反射图像进行分析 ,获取色泽参数 ,将色泽参数与抗粉碎硬度指数线性... 本研究针对 4 0种红麦 ,测定了其抗粉碎硬度指数 ,以此表示其硬度 ;同时 ,在一定的条件下 ,使用扫描仪采集经不同方法处理的红麦的反射图像 ,分别对每种不同处理的红麦反射图像进行分析 ,获取色泽参数 ,将色泽参数与抗粉碎硬度指数线性回归。实验结果显示 ,对不同处理的红麦所获得的图像都有色泽特征参数 ,其相关性十分显著 (r为 0 .9以上 ,n =4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析 测定 红麦 硬度 小麦 角质率 抗粉碎硬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制曲用小麦硬度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洪芳 李国辉 +3 位作者 冯海燕 闫国开 李长文 卢君 《酿酒科技》 2022年第12期76-79,84,共5页
小麦作为酱香型白酒高温大曲的唯一粮食原料,其品质直接影响成曲的质量。“硬度”是评价酱香型白酒制曲原料小麦的重要标准之一,行业中一般要求制曲生产至少使用60%的软质小麦。然而,这种质量要求仍然是一种基于主观经验判断的方法。本... 小麦作为酱香型白酒高温大曲的唯一粮食原料,其品质直接影响成曲的质量。“硬度”是评价酱香型白酒制曲原料小麦的重要标准之一,行业中一般要求制曲生产至少使用60%的软质小麦。然而,这种质量要求仍然是一种基于主观经验判断的方法。本文在国标GB/T 21304—2007《小麦硬度测定硬度指数法》的基础上建立了酱香型白酒制曲用小麦硬度的评价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河南产区25种不同品质小麦以及某大型酱香型白酒企业的29批次入厂小麦的硬度进行普查。结果显示,河南产区25种小麦的硬度区间为43.67~69.97,均值为60.10;企业入厂小麦的硬度区间为47.1~59.8,均值为53.0,且不同软硬麦梯度配比后硬度指数呈线性关系(R^(2)=0.975)。结合制曲工艺和曲块质量评价标准,建议酱香型白酒制曲用小麦硬度指数为48.0~55.0。本研究结果可指导酱香型白酒制曲以及完善小麦的质量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高温大曲 大曲质量 硬度指数 小麦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夏粮收购将启用小麦硬度仪
15
作者 梁讯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08年第2期58-58,共1页
2008年1月22~23日,国家粮食局郄建伟副局长、中储粮总公司刘新江副总经理一行,考察了无锡锡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的生产情况。在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生产情况汇报会上,刘新江表示,2008年夏粮收购过程中,收储点将... 2008年1月22~23日,国家粮食局郄建伟副局长、中储粮总公司刘新江副总经理一行,考察了无锡锡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的生产情况。在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生产情况汇报会上,刘新江表示,2008年夏粮收购过程中,收储点将启用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使小麦收购过程更加科学、合理、公正、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度指数 小麦 收购 启用 夏粮 生产情况 国家粮食局 测定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脱皮前后结构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志成 范璐 朱永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5-28,共4页
小麦分角质和粉质 ,其结构的软硬程度也有所不同。在小麦脱皮制粉中 ,脱皮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小麦的硬度 ,利用硬度指数测定不同脱皮率的小麦 ,脱皮率越高硬度就越小。了解脱皮过程中小麦硬度的变化 ,可为制粉中磨辊技术参数的确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 小麦 结构特性 硬度指数 脱皮制粉 脱皮率 磨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脱皮前后结构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志成 范路 朱永义 《粮食与油脂》 2002年第6期2-4,共3页
小麦分角质和粉质,其结构的软硬程度也有所不同。在小麦脱皮制粉中,脱皮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小麦的硬度,利用硬度指数测定不同脱皮率的小麦,脱皮率越高硬度就越小。了解脱皮过程中小麦硬度的变化,可为制粉中磨辊技术参数的确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 小麦脱皮 硬度指数 抗压强度 结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妇女跟骨定量超声增龄性改变
18
作者 陈新 文益民 +1 位作者 王祺 高梅 《甘肃中医》 2003年第7期40-41,共2页
目的:评价藏族女性跟骨超声参数变化规律以及各年龄段骨累计丢失率。方法:用定量超声仪测定了176例藏族女性右跟骨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和骨硬度指数。结果:藏族女性跟骨峰值骨量出现在30~39岁,30岁以后各组与峰值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目的:评价藏族女性跟骨超声参数变化规律以及各年龄段骨累计丢失率。方法:用定量超声仪测定了176例藏族女性右跟骨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和骨硬度指数。结果:藏族女性跟骨峰值骨量出现在30~39岁,30岁以后各组与峰值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40岁以后3组骨丢失率分别是23.80%、34.94%和53.95%,反映增龄性改变宽带超声衰减最敏感,在骨丢失率方面,骨硬度指数最敏感。结论:跟骨定量超声三种参数均可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检测,骨硬度指数和宽带超声衰减反映骨量增龄性改变以及骨丢失率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 藏族 定量超声仪 硬度指数 骨丢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糯小麦品质评价和分类 被引量:6
19
作者 尚保华 孙睿 +3 位作者 姜文超 何海涛 裴雪霞 党建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22-329,共8页
为研究不同糯小麦品种综合品质的差异,以近10 a国内审定的17个糯小麦品种为实验材料,以普通小麦(硬质、混合型及软质)作为对照,分析其硬度指数、面团流变学特性和糊化特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综合品质进行评价和分类。结果表明... 为研究不同糯小麦品种综合品质的差异,以近10 a国内审定的17个糯小麦品种为实验材料,以普通小麦(硬质、混合型及软质)作为对照,分析其硬度指数、面团流变学特性和糊化特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综合品质进行评价和分类。结果表明,17个糯小麦品种籽粒硬度指数为25.2~73.82,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硬质型比例为41.18%,硬度指数平均值为63.07,变异系数为11.20%;混合型和软质型比例均为29.41%。与普通小麦粉相比,糯小麦粉蛋白质含量较高(14.78%),直链淀粉含量较低(1.01%),表现出比普通小麦粉更好的加工特性,吸水率高(71.1 mL/100 g)、延伸性好(157.7 mm)、糊化时间短(3.59 min)、回生值低(290 cP)。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淀粉粒体积平均粒径、A型(≥10μm)淀粉粒体积占比、最终黏度、回生值和低谷黏度是影响软质型和硬质型糯小麦品质差异的主要因素;而糊化特性、蛋白质含量、最大拉伸阻力和淀粉含量是影响混合型糯小麦品质差异的主要因素。17个糯小麦聚为3个类群,第Ⅰ类聚集了软质型和混合型综合评分最高的3个品种,第Ⅱ类聚集了6个硬质型品种,第Ⅲ类聚集了蛋白质含量和糊化特性指标均较低的8个品种。本研究为不同糯小麦品质评价、分类和核心品质指标的确定提供了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小麦 硬度指数 品质评价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在不同程度近视眼中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娅萍 董开业 +1 位作者 孙曙光 李才锐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4-708,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近视眼的新型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特性,并分析新型参数角膜材料硬度指数(SSI)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1-10/11就诊于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不同程度近视成人患者366例718眼,年龄18~50岁,等效球镜度(SE)-0.50~-16...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近视眼的新型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特性,并分析新型参数角膜材料硬度指数(SSI)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1-10/11就诊于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不同程度近视成人患者366例718眼,年龄18~50岁,等效球镜度(SE)-0.50~-16.75D。采用IOL Master测量眼轴长度(AL),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测量新型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及中央角膜厚度(CCT)和眼压(IOP)。按照SE将受检者分为低度近视、中度近视、高度近视组。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进行分析。结果:各组间最薄点角膜厚度与水平方向厚度变化率比值(ARTh)、SSI均有差异(P<0.001),其余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均无差异(P>0.05)。SSI与年龄(r=0.102,P=0.006)、SE(r=0.361,P<0.001)、IOP(r=0.175,P<0.001)、CCT(r=0.098,P=0.009)、SPA1(r=0.182,P<0.001)呈正相关,与AL(r=-0.331,P<0.001)、IR(r=-0.545,P<0.001)呈负相关,与其他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随着近视度数的增高及眼轴的增长,SSI值变小,角膜硬度降低,SSI可能是未来近视研究有用的角膜生物力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 不同程度近视 新型角膜生物力学参数 角膜材料硬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