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不锈钢的拉伸应变硬化行为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瑞成 夏渊 +1 位作者 胡天雷 张安明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共4页
采用金相、X射线衍射(XRD)、拉伸试验和洛氏硬度检测等实验方法,研究4种不锈钢(410S、430、409L和304)的室温拉伸应变硬化行为,探讨其拉伸应变行为的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304不锈钢的加工硬化能力远高于410S、430、409L不锈钢,而且304冷... 采用金相、X射线衍射(XRD)、拉伸试验和洛氏硬度检测等实验方法,研究4种不锈钢(410S、430、409L和304)的室温拉伸应变硬化行为,探讨其拉伸应变行为的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304不锈钢的加工硬化能力远高于410S、430、409L不锈钢,而且304冷轧(固溶)态的n值(0.57)高于304热轧(空冷)态n值(0.48).晶粒大小和第二相粒子数量是铁素体不锈钢应变硬化的主要因素,3种铁素体不锈钢应变硬化能力大小为:n410S>n430>n409L.304钢的强化主要来自加工硬化和应变诱发马氏体的相变硬化的贡献,冷轧态304与热轧态相比,在拉伸过程中诱发的马氏体很少(10%),其拉伸强化效应(384 MPa)主要来自加工硬化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应变硬化行为 应变诱发马氏体 n值 加工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孪生诱发塑性对V-5Cr-5Ti合金应变硬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余勇 潘晓霞 +2 位作者 谢若泽 张方举 胡文军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4-341,共8页
钒合金(V-Cr-Ti)作为潜在重要的聚变反应堆用结构材料,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为了研究V-5Cr-5Ti合金不同应变率压缩下的应变硬化行为,特别是孪生对塑性变形的影响,以位错密度和孪晶演化为基础,建立了该合金的应变硬化模型.模型中考虑了... 钒合金(V-Cr-Ti)作为潜在重要的聚变反应堆用结构材料,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为了研究V-5Cr-5Ti合金不同应变率压缩下的应变硬化行为,特别是孪生对塑性变形的影响,以位错密度和孪晶演化为基础,建立了该合金的应变硬化模型.模型中考虑了孪晶中的位错滑移对材料塑性应变的贡献.模拟结果表明,由于孪生诱发塑性,从而使动态压缩时的位错密度小于准静态加载时的,这使得V-5Cr-5Ti合金在动态压缩时的应变硬化率比准静态加载时的小.当孪晶形成后,位错滑移引起的塑性应变率随应变增大而增大,并逐渐接近加载应变率,而孪生引起的塑性应变率则随应变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5Cr-5Ti合金 孪生诱发塑性 应变硬化行为 位错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8/11Mn-4Al-0.2C钢的力学性能及应变硬化行为 被引量:3
3
作者 蔡志辉 李志超 +1 位作者 才博 丁桦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4-228,共5页
对Fe-8Mn-4Al-0.2C(8Mn)和Fe-11Mn-4Al-0.2C(11Mn)实验钢进行不同温度的淬火热处理,实现奥氏体体积分数和稳定性的最优化.通过拉伸实验可得,8Mn钢和11Mn钢在淬火温度为750℃时,获得最佳的力学性能组合,即强塑积为46.4 GPa%和66.9 GPa%.8... 对Fe-8Mn-4Al-0.2C(8Mn)和Fe-11Mn-4Al-0.2C(11Mn)实验钢进行不同温度的淬火热处理,实现奥氏体体积分数和稳定性的最优化.通过拉伸实验可得,8Mn钢和11Mn钢在淬火温度为750℃时,获得最佳的力学性能组合,即强塑积为46.4 GPa%和66.9 GPa%.8Mn-750试样和11Mn-750试样在拉伸过程中表现出相同的三阶段应变硬化行为.通过XRD测定变形过程中奥氏体体积分数的变化,研究发现TRIP效应主要发生在变形的第二和第三阶段.11Mn-750试样由于具有更高的奥氏体含量、转变量和稳定性,使得其塑性远远高于8Mn-750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锰钢 力学性能 TRIP效应 应变硬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碳化物的析出和转变对15Cr-1Mo-1.5V高铬铸铁硬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均 左汝林 +6 位作者 孙志平 李聪 刘浩怀 杨宏山 沈保罗 高升吉 黄四九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7-81,共5页
为了揭示高铬耐磨铸铁硬化的微观机制,提高其使用性能,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研究15Cr-1Mo-1.5V高铬铸铁中二次碳化物的析出和转变对其亚临界处理硬化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833K进行亚临界处理时,出现两个硬化峰。... 为了揭示高铬耐磨铸铁硬化的微观机制,提高其使用性能,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研究15Cr-1Mo-1.5V高铬铸铁中二次碳化物的析出和转变对其亚临界处理硬化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833K进行亚临界处理时,出现两个硬化峰。残余奥氏体发生马氏体转变和二次碳化物(Fe,Cr)23C6的析出是第一个硬化峰形成的原因;MoC、(Cr,V)2C的析出导致材料的硬化则引起了第二个硬化峰形成。随后发生了(Fe,Cr)23C6向M3C型碳化物的原位转变,导致珠光体基体的形成,从而使材料硬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碳化物 高铬合金 亚临界处理 硬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7Sn-Zn(Y)合金的显微组织、时效硬化行为及力学性能
5
作者 毕广利 徐作成 +3 位作者 顾家睿 姜静 蒋春宏 李元东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共8页
研究了Zn和Y合金化对Mg-7Sn合金显微组织、时效硬化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铸态Mg-7Sn合金主要由α-Mg和共晶(α-Mg+Mg2Sn)相组成.Zn添加细化了Mg2Sn相的尺寸,促进了Mg2Sn相大量、均匀的弥散分布,同时诱导了Mg2Sn相的非基面析出,增强了... 研究了Zn和Y合金化对Mg-7Sn合金显微组织、时效硬化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铸态Mg-7Sn合金主要由α-Mg和共晶(α-Mg+Mg2Sn)相组成.Zn添加细化了Mg2Sn相的尺寸,促进了Mg2Sn相大量、均匀的弥散分布,同时诱导了Mg2Sn相的非基面析出,增强了合金时效硬化效果.合金时效峰值硬度从64.6 HV增大到69.7 HV,峰值时效时间从166 h缩小至142 h.Zn和Y元素共同添加形成了针状MgSnY相,有效缩短了合金的时效峰值时间(由166 h缩短至120 h),但合金的峰值硬度略有降低,Mg-7Sn-1Zn合金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其高力学性能主要归结为细小、高体积分数Mg2Sn相的析出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Sn-Zn-Y合金 显微组织 时效硬化行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高锰钢拉伸过程中应变硬化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晓军 苏冬雪 丁志敏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76-81,共6页
采用金相组织分析、拉伸性能测试和透射电镜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高碳高锰钢拉伸过程中的应变硬化行为.结果表明,高锰钢980℃水韧处理后获得了晶粒平均尺寸为89.7μm的单相奥氏体组织.其在拉伸曲线上表现出了典型的双n应变硬化行为,应变硬... 采用金相组织分析、拉伸性能测试和透射电镜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高碳高锰钢拉伸过程中的应变硬化行为.结果表明,高锰钢980℃水韧处理后获得了晶粒平均尺寸为89.7μm的单相奥氏体组织.其在拉伸曲线上表现出了典型的双n应变硬化行为,应变硬化指数依次为0.618和0.832.同时在应变硬化率曲线上具有明显的锯齿形貌,且不同的应变阶段锯齿的波动程度不同:低应变量阶段时,锯齿的波动程度较为稳定,其锯齿高度差约为31.1 MPa;中应变量阶段时,锯齿的波动程度随应变量增加而明显增加;高应变量阶段时,锯齿的波动程度重新趋于稳定,其锯齿高度差达到最大,约为1 407.2 MPa.在整个塑性变形过程中,位错滑移和孪生变形先后主导高锰钢的变形机制,这是导致高锰钢在不同应变阶段表现出不同应变硬化行为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高锰钢 应变硬化行为 变形机制 锯齿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LT处理9%Ni钢中奥氏体稳定性对加工硬化行为的影响(英文)
7
作者 郑辉 黎雨 +1 位作者 李伟 金学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7-523,540,共8页
通过淬火+两相区淬火+回火(QLT)工艺处理使9%Ni钢组织中获得了较多含量的逆转变奥氏体。为了探究奥氏体对9%Ni钢优良低温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设计了三种不同温度条件的拉伸实验,分别是室温拉伸(RT),于液氮浸泡20min后在室温拉伸(LRT)以... 通过淬火+两相区淬火+回火(QLT)工艺处理使9%Ni钢组织中获得了较多含量的逆转变奥氏体。为了探究奥氏体对9%Ni钢优良低温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设计了三种不同温度条件的拉伸实验,分别是室温拉伸(RT),于液氮浸泡20min后在室温拉伸(LRT)以及液氮温度下拉伸(LT)。主要采用原位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技术分析逆转变奥氏体的稳定性同时采用磁性法测量材料中奥氏体的含量。采用DCJ(differential Crussard-Jaoul)模型分析逆转变奥氏体稳定性对9%Ni钢加工硬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拉伸下9%Ni钢良好的强度和塑性来源于变形过程中奥氏体持续且充分的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LT处理工艺 9%NI钢 加工硬化行为 DCJ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温度对Fe-11Mn-4Al-0.2C钢奥氏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蔡志辉 丁桦 英钲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51-955,共5页
以锰元素质量分数为11%的冷轧中锰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在不同变形温度下实验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变形温度对奥氏体稳定性的影响,最终确定Mσs的温度为20-25℃.结果表明,随着拉伸温度的升高,实验钢的奥氏体稳定性逐... 以锰元素质量分数为11%的冷轧中锰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在不同变形温度下实验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变形温度对奥氏体稳定性的影响,最终确定Mσs的温度为20-25℃.结果表明,随着拉伸温度的升高,实验钢的奥氏体稳定性逐渐增高,应变硬化能力逐渐降低.在Mσs点附近进行拉伸时,实验钢中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和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两种机制并存,TRIP效应对实验钢强度和伸长率的贡献最大,因此综合力学性能最好.通过理论模型计算可得实验钢的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为0.70-0.7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σs 奥氏体稳定性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应变硬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态Mg-2Sn-2Bi-0.5Ca-0.2Mn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全福 宋蕾 +5 位作者 王建 郭振宇 任乃栋 赵建琪 武维康 程伟丽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6-82,共7页
低合金化的Mg-Sn-Bi基合金具有较高的拉伸延展性和挤压成形性,是开发高强韧镁合金的理想材料。为了弥补其强度不足的缺点,本文通过微合金化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低合金化Mg-2Sn-2Bi-0.5Ca-0.2Mn镁合金,该合金在挤压温度为523 K、挤压比为25... 低合金化的Mg-Sn-Bi基合金具有较高的拉伸延展性和挤压成形性,是开发高强韧镁合金的理想材料。为了弥补其强度不足的缺点,本文通过微合金化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低合金化Mg-2Sn-2Bi-0.5Ca-0.2Mn镁合金,该合金在挤压温度为523 K、挤压比为25∶1的条件下被成功挤压成形。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技术表征挤压态合金的组织特征和相组成,并利用拉伸试验机测试了挤压态合金的室温拉伸性能,此外,还对合金的强韧化机制和加工硬化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结果表明:挤压态合金主要由α-Mg、Mg3Bi2以及Mg2Bi2Ca相组成,且表现出几乎完全的动态再结晶组织和典型的挤压镁合金织构;合金的拉伸屈服强度为287.2 MPa,抗拉强度为353.0 MPa,伸长率为20.0%,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匹配度。合金展现出的高屈服强度是晶界强化、第二相强化和织构强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合金的断口形貌表现出典型的韧性断裂特征,然而粗大Mg2Bi2Ca相的存在会对塑性产生不利影响;合金的加工硬化行为可分为第Ⅰ阶段和第Ⅲ阶段,第Ⅱ阶段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Sn-Bi基合金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强化机制 加工硬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na rapidly improved with a plant-based diet and returned after resuming a Western diet 被引量:1
10
作者 Daniele Massera Lauren Graf +1 位作者 Sofia Barba Robert Ostfeld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64-366,共3页
Atherosclerosis and its relat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the Western world. The roots of this disease may lie, in part, in dietary and lifestyle behaviors, indicati... Atherosclerosis and its relat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the Western world. The roots of this disease may lie, in part, in dietary and lifestyle behaviors, indicating that modifica- tion of these behaviors may lead to profound improv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ovascular disease Lifestyle therapy NUTRITION Plant-based di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