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发性肝硬化比格犬肝脏病理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建廷 邱波 +3 位作者 英永 屈卉锦 王凤乾 张鑫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5-58,共4页
目的研究自发性肝硬化比格犬肝脏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和血清生化改变,以建立适用于GLP的实验动物背景资料。方法下肢静脉采血制备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ALT、AST、TP、ALB、ALP、TBIL、TC、TG、GGT等肝功能指标,比较患病动物与同期空白... 目的研究自发性肝硬化比格犬肝脏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和血清生化改变,以建立适用于GLP的实验动物背景资料。方法下肢静脉采血制备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ALT、AST、TP、ALB、ALP、TBIL、TC、TG、GGT等肝功能指标,比较患病动物与同期空白对照组动物上述指标的差异;对比格犬肝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光学显微镜下描述其病理形态学特点。结果与同期空白对照组动物相比,患病动物ALT、AST、ALP、TBIL、GGT显著升高,ALB显著降低;与正常组织相比,肝硬化的肝细胞呈结节状再生、排列紊乱,形成数量不等的假小叶,假小叶周围被增生的胶原纤维所包裹。结论需加强比格犬自发病变的病理监测,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实验动物的背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格犬 硬化 病理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血清指标与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辉 陈亚伦 +3 位作者 孙新超 宋彦 王民珩 高媛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LAA)性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 disingter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 目的探讨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LAA)性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 disingter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10,ADAM10)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LAA性AIS患者122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神经功能和预后分为轻度组29例、中度组68例、重度组25例,预后良好组72例和预后不良组50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1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PDCD4、ADAM10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PDCD4、ADAM10水平与LAA性AIS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PDCD4、ADAM10对LAA性AIS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PDCD4、ADAM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组和中度组血清PDCD4、ADAM10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血清PDCD4、ADAM10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预后不良组重度神经缺损、高血压、Hcy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CD4、ADAM10与LAA性AIS患者短期预后不良有关(OR=2.759,95%CI:1.479~5.146,P=0.001;OR=2.818,95%CI:1.559~5.093,P=0.001)。PDCD4、ADAM10单独和联合预测短期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40、0.864、0.935,联合预测的AUC显著优于单独预测(Z=2.687、2.008,P<0.05)。结论发生短期预后不良的LAA性AIS患者血清PDCD4、ADAM10水平较高,二者联合预测短期预后不良的效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预后 回归分析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软化丸调控AMPK/NLRP3信号通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秦合伟 王梦楠 +3 位作者 李彦杰 孙孟艳 高洋 刘丹丹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39,I0015-I0017,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软化丸能否通过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通路抑制细胞焦亡改善载脂蛋白E基因... 目的探讨血管软化丸能否通过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通路抑制细胞焦亡改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 knockout,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方法10只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6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血管软化丸低剂量组、血管软化丸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组、血管软化丸高剂量和AMPK抑制剂联合组、AMPK抑制剂组,给予高脂饮食饲养18周建造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并于第13周给予不同方法干预,干预6周后取材,分别检测各组小鼠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e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eholesterol,HDL-C)水平,HE和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Elisa测定主动脉组织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IL-18水平,Western Blot检测AMPK、P-AMPK、NLRP3、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酶1(Cleaved-Caspase-1)、Gasdermin D(GSDMD)-N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P-AMPK、NLRP3蛋白在主动脉根部的分布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主动脉内皮超微结构改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G、TC、LDL-C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主动脉根部细胞排列紊乱,且脂肪空泡明显,主动脉有明显粥样斑块沉积,P-AMP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NLRP3、Cleaved-Caspase 1、GSDMD-N蛋白表达水平及IL-1β和IL-18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血管软化丸高低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组血脂紊乱得到改善,主动脉组织及细胞病变程度减轻,P-AMP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NLRP3、Cleaved-Caspase 1、GSDMD-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IL-1β和IL-18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血管软化丸高剂量+AMPK抑制剂组比较,血管软化丸高剂量组焦亡相关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减轻,而AMPK抑制剂组与之相反。结论血管软化丸可能通过调控AMPK/NLRP3通路减轻细胞焦亡发挥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软化丸 动脉粥样硬化 AMPK/NLRP3信号通路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文正 马玉环 +6 位作者 常虹 闫秀娥 姚炜 王迎春 郑炜 张耀朋 黄永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对出现吞咽困难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对47例ALS行改良PEG,患者局部麻醉、...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对出现吞咽困难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对47例ALS行改良PEG,患者局部麻醉、半坐位,术者使用超细内镜经口入胃的方式实施手术。结果47例改良PEG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20 min,(10.3±1.7)min。术后住院2~8 d,平均2.8 d。术后并发症6例(12.8%),包括术后吸入性肺炎4例(8.5%),切口感染2例(4.3%)。PEG术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06±0.89,术后3个月18.15±0.81,差异有显著性(t=-10.373,P=0.000)。结论对于出现吞咽困难的ALS患者,改PEG是可行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肌萎缩侧索硬化 体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多重性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丹 张小杉 +4 位作者 施依璐 刘笑笑 马岚 赵捷 王雅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47,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大动脉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和脑卒中的主要原因[1]。脂质、炎性细胞、泡沫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和坏死细胞碎片在血管内壁单层内皮细胞下与... 动脉粥样硬化是大动脉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和脑卒中的主要原因[1]。脂质、炎性细胞、泡沫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和坏死细胞碎片在血管内壁单层内皮细胞下与内膜空间中积累和转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为世界范围内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病及病死率较高[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卒中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克司兰治疗亚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或高危人群的疗效与安全性:ORION-18研究中国大陆亚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霍勇 李勇 +6 位作者 韩雅君 丁春华 邢晓春 张雪莲 李建平 徐标 陈纪言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目的:ORION-18研究已证实,英克司兰在亚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或ASCVD高危人群中可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且安全性良好。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评估英克司兰在中国大陆人群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ORION-18研... 目的:ORION-18研究已证实,英克司兰在亚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或ASCVD高危人群中可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且安全性良好。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评估英克司兰在中国大陆人群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ORION-18研究是一项在亚洲开展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试验,其中中国大陆亚组包含232例已接受饮食控制和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联合或不联合其他降脂治疗)但LDL-C仍升高的ASCVD患者或ASCVD高危受试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组(英克司兰组和安慰剂组各116例),在第1天、第90天和第270天分别接受英克司兰300 mg或安慰剂治疗。主要终点为LDL-C从基线至第330天的百分比变化。次要终点包括:LDL-C从第90天至第360天经时间校正的百分比变化和绝对值变化;LDL-C从基线至第330天的绝对值变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ApoB)、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从基线至第330天的百分比变化。其他次要终点包括:第330天达到LDL-C<1.8 mmol/L、LDL-C较基线降低≥50%、达到所处ASCVD风险水平总体降脂目标(LDL-C总体目标值:ASCVD患者<1.4 mmol/L,ASCVD高危人群<1.8 mmol/L)的受试者比例。安全性终点为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实验室检查异常、严重不良事件及其严重程度和其与治疗的相关性。结果:英克司兰组LDL-C从基线至第330天经安慰剂校正的百分比变化为-61.16%,绝对值变化为-1.73 mmol/L;与安慰剂组相比,英克司兰组LDL-C从第90天至第360天经时间校正的百分比变化为-58.51%,绝对值变化为-1.64mmol/L;英克司兰组PCSK9、总胆固醇、ApoB、non-HDL-C从基线至第330天经安慰剂校正的百分比变化分别为-77.44%、-35.65%、-43.43%、-50.90%(P均<0.0001)。第330天时,英克司兰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79.6%(74/93)和7.8%(6/77)的受试者达到LDL-C<1.8 mmol/L,分别有69.9%(65/93)和0%(0/77)的受试者实现LDL-C较基线降低≥50%,分别有66.7%(62/93)和2.6%(2/77)的受试者达到总体降脂目标。英克司兰治疗12个月的安全性与安慰剂相似,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在已接受饮食控制和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联合或不联合其他降脂治疗)但LDL-C仍升高的中国大陆ASCVD患者或ASCVD高危受试者中,英克司兰降低LDL-C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英克司兰在中国大陆人群中评估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在亚洲总体人群中的评估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英克司兰 小干扰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4b-5p通过靶向调控IGFBP1表达对动脉粥样硬化泡沫细胞形成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惠慧 吴光鹏 +1 位作者 廖梅 李光智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884,共6页
目的:探究miR-34b-5p在动脉粥样硬化(AS)泡沫细胞形成及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检测34例AS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miR-34b-5p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mRNA的表达差异。使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RAW2... 目的:探究miR-34b-5p在动脉粥样硬化(AS)泡沫细胞形成及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检测34例AS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miR-34b-5p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mRNA的表达差异。使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构建AS泡沫细胞模型,检测细胞中miR-34b-5p和IGFBP1 mRNA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4b-5p和IGFBP1的相互作用关系。将miR-34b-5p抑制剂(inhibitor)、抑制剂阴性对照(inhibitor-NC)、IGFBP1 siRNA质粒(si-IGFBP1)和siRNA阴性对照(si-NC)分别或共转染至AS泡沫细胞模型,观察泡沫细胞沉积脂质能力及胞内总胆固醇(TC)、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与健康体检者相比,AS患者血清中miR-34b-5p水平显著升高(P<0.05),IGFBP1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ox-LDL处理的RAW264.7巨噬细胞中miR-34b-5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IGFBP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IGFBP1是miR-34b-5p的靶基因。与inhibitor-NC组比较,inhibitor组RAW264.7巨噬细胞中IGFB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ox-LDL诱导后,下调miR-34b-5p表达可抑制巨噬细胞脂质沉积能力,降低胞内TC含量及IL-1β、IL-6和TNF-α水平;而干扰IGFBP1基因表达可通过增强巨噬细胞脂质沉积能力,提高胞内TC、IL-1β、IL-6和TNF-α水平,并逆转miR-34b-5p inhibitor对巨噬细胞的干预作用。结论:下调miR-34b-5p表达可抑制AS泡沫细胞的形成,并降低其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通过靶向上调IGFBP1表达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miR-34b-5p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泡沫细胞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复方丹参方延缓衰老、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梁丹 宋月月 +3 位作者 刘德坤 胡渊龙 裴可 杨雯晴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56-1362,共7页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复方丹参方延缓衰老、拮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方法通过TCMSP、ETCM数据库检索并结合文献筛选出复方丹参方中为主要药效物质基础、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活性成分,找出对应靶点,GeneCards、OMIM数据库...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复方丹参方延缓衰老、拮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方法通过TCMSP、ETCM数据库检索并结合文献筛选出复方丹参方中为主要药效物质基础、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活性成分,找出对应靶点,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疾病靶点,Venny 2.1.0平台得到活性成分与疾病的交集靶点,绘制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并筛选核心靶点,STRING数据库完成蛋白互作分析网络,DAVID数据库对疾病与活性成分的相关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Autodock软件完成分子对接。建立AS小鼠模型,给予复方丹参方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干预,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斑块变化,检测血脂水平,ELISA法检测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β-Gal染色法观察β-半乳糖苷酶活性,RT-qPCR法检测Akt、PI3K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Akt、p-Akt、PI3K、p-PI3K蛋白表达。结果筛选出6种主要活性成分,Akt1为核心靶点。复方丹参方与PI3K/Akt信号通路关系密切,原儿茶醛、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可能参与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原儿茶醛、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可减少主动脉斑块,降低血脂,下调衰老相关分泌表型、β-半乳糖苷酶活性,上调Akt、PI3K mRNA表达及Akt、p-Akt、PI3K、p-PI3K蛋白表达。结论复方丹参方主要活性成分原儿茶醛、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可能通过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延缓衰老、拮抗A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方 衰老 动脉粥样硬化 网络药理学 动物实验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超声造影参数达峰时间、峰值强度与肝硬化背景下肝细胞癌预后的关联性
9
作者 于瑞娜 董刚 +4 位作者 孙璐璐 李燕 丁璐 狄敏 任志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6-689,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造影参数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IMAX)与肝硬化背景下肝细胞癌(HCC-C)预后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8例HCC-C患者(无失访)的资料。绘制术前TTP、IMAX判断术后...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造影参数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IMAX)与肝硬化背景下肝细胞癌(HCC-C)预后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8例HCC-C患者(无失访)的资料。绘制术前TTP、IMAX判断术后5 a死亡的ROC曲线,选取最佳截断值。以死亡为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术前TTP、IMAX患者的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分析TTP、IMAX与术后预后的关联性。结果:TTP、IMAX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7.82 s和227.65%。TTP>27.82 s组与TTP≤27.82 s组、IMAX>227.65%组与IMAX≤227.65%组的生存曲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CNLC分期、门静脉癌栓、Child-Pugh分级后,术前TTP≤27.82 s、IMAX>227.65%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HR(95%CI)分别为2.462(1.040~5.826)、4.121(1.759~9.656)。结论:术前TTP、IMAX与HCC-C术后预后有关联,有潜在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硬化 肝细胞癌 峰值强度 达峰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实宜决”理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治疗
10
作者 刘鑫 于游 +2 位作者 张欢 郭鹤 于睿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7-50,共4页
在全球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居榜首,给社会的经济、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负担。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潜在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可归属于中医“胸痹”“心痛”“... 在全球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居榜首,给社会的经济、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负担。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潜在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可归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脉痹”“血痹”等不同病证范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提出的“血实宜决”理论可认为是对瘀血阻络所致病证治则的高度概括,活血化瘀类中药中的多种有效成分在抗炎、抗氧化、调节代谢通路等方面都有突出的作用,从“血实宜决”理论探讨中医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实宜决 动脉粥样硬化 胸痹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血清微小RNA预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回归分析
11
作者 聂莉 乔向亮 +2 位作者 程伟 胡苏华 胡环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47-1050,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血清微小RNA(micorRNA,miRNA)预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回归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134例,依据早期神经功能恶... 目的分析老年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血清微小RNA(micorRNA,miRNA)预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回归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134例,依据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情况分为恶化组28例和未恶化组106例。入院时测定患者血清miR-130a、miR-210、miR-141-3p、miR-29a-3p水平,入院时及入院后7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评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构建miR-130a、miR-210、miR-141-3p、miR-29a-3p预测老年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模型,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30a、miR-210、miR-141-3p、miR-29a-3p水平对老年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结果恶化组血清miR-130a、miR-210水平明显高于未恶化组,miR-141-3p、miR-29a-3p水平明显低于未恶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iR-130a、miR-210、miR-141-3p、miR-29a-3p水平为老年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130a、miR-210、miR-141-3p、miR-29a-3p联合预测老年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977(95%CI:0.936~0.995),敏感性为96.43%,特异性为90.57%,联合预测的效能明显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1)。结论老年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血清miR-130a、miR-210、miR-141-3p、miR-29a-3p对预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具有一定的价值,且四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其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神经病学表现 微RNAS 回归分析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脾三维酰胺质子转移成像联合T2^(*)mapping评估肝硬化的价值
12
作者 邢威 贺俊景 +5 位作者 孙杰梅 周丽格 豆凯 黄婷婷 张岚 张刚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5-390,共6页
目的:验证使用优化的三维酰胺质子转移(3D-APT)成像技术在体评估肝硬化及脾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3月至8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53例和健康志愿者23 例.所有受试均行 APT、T2^(*)mapping、mDixon-... 目的:验证使用优化的三维酰胺质子转移(3D-APT)成像技术在体评估肝硬化及脾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3月至8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53例和健康志愿者23 例.所有受试均行 APT、T2^(*)mapping、mDixon-quant、弥散加权成像(DWI)、3D vane T1W 和 B0 mapping等肝脏脾脏MR序列扫描.定量分析并获得肝脏和脾脏的APT值、T2^(*)值、表观弥散系数(ADC)、脂肪分数(FF)和B0值等指标,并计算脾脏体积.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曼-惠尼特U检验比较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使用斯皮尔曼方法分析上述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使用优化扫描参数的APT序列,可以获得信号均匀的肝脏、脾脏APT图像.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患者组的脾脏体积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748,P<0.001),脾脏APT值和T2^(*)值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脏体积与脾脏T2^(*)值和肝脏T2^(*)呈正相关(r=0.43,P<0.001;r=0.39,P=0.008).脾脏APT值和肝脏APT值呈正相关(r=0.36,P=0.002),脾脏T2^(*)值与肝脏T2^(*)值呈正相关(r=0.64,P<0.001).结论:本研究证实了在体肝脏、脾脏3D APT成像的可行性.脾脏APT值和T2^(*)值可定量评估肝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 脾脏 酰胺质子转移 T2^(*) 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探讨苓桂术甘汤影响淋巴管生成参与m-RCT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理论研究
13
作者 曹媛 刘春英 +5 位作者 贾连群 宋囡 马艺鑫 裘雪莹 冷雪 朱敬轩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7-150,I0023,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病机制繁多复杂,其中脂代谢在AS发生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调节胆固醇稳态亦成为防治AS的策略之一。胆固醇逆向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的目的为将肝外胆固醇通过血液循环回输...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病机制繁多复杂,其中脂代谢在AS发生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调节胆固醇稳态亦成为防治AS的策略之一。胆固醇逆向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的目的为将肝外胆固醇通过血液循环回输至肝脏,于肝内代谢转化,随即排出体外。RCT通过将过量的胆固醇从动脉血管壁排出体外来抑制AS的发生和发展。然而,目前对RCT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胆固醇的代谢转化过程中,而对胆固醇运输过程的研究较为少见。淋巴管存在于动脉壁外膜中,淋巴管生成在AS的病理进程中较为关键,当淋巴管功能障碍时,免疫细胞的输送、免疫应答反应以及吸收膳食脂肪等功能受阻,进而加速AS的发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淋巴管作为RCT的重要通道,斑块内胆固醇排出依赖于淋巴管运输,于是,该综述推测增加动脉外膜淋巴管新生可能是缓解斑块中过量蓄积胆固醇的应对措施。苓桂术甘汤源自《金匮要略》,课题组前期证明其对AS疗效显著,就苓桂术甘汤影响淋巴管生成参与m-RCT防治AS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淋巴管生成 胆固醇逆向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在肝硬化腹水合并腹腔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14
作者 魏峰 岳鑫彦 +7 位作者 刘喜玲 闫会敏 林琳 黄涛 裴艳涛 邵石祥 戴二黑 袁文芳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4-920,共7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和腹水中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以及TREM-1在感染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腹水患者... 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和腹水中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以及TREM-1在感染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腹水患者110例,根据腹腔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n=72)和未感染组(n=38);在合并感染的患者中,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好转组(n=38)与未好转组(n=34)。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集血清和腹水,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REM-1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患者预后的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的诊断和预后预测效能,并用Delong检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之间的差异。结果腹水和血清中的TREM-1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r=0.50,P<0.001)。未好转组患者腹水TREM-1(Z=−2.391,P=0.017)和血清TREM-1(Z=−2.544,P=0.011)水平均明显高于好转组;感染组患者腹水TREM-1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组(Z=−3.420,P<0.001),而血清TREM-1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和腹水TREM-1水平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8、0.344、0.530、0.510、0.534、0.454、0.330、0.404,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T、CRP与血清或腹水TREM-1三者联合应用诊断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时,AUC分别达0.715和0.7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RP(OR=1.019,95%CI:1.001~1.038,P=0.043)和血清TREM-1(OR=1.002,95%CI:1.000~1.003,P=0.016)是影响肝硬化腹水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预测不良预后的AUC为0.728。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的TREM-1水平与感染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TREM-1与CRP和PCT可提高对感染诊断的准确性,并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 腹水 感染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脂通脉方改善肠道菌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理论与机制探究
15
作者 张欢 于游 +10 位作者 段盈竹 庞琳琳 赵宏月 张颖 郭鹤 郑一 于嘉详 刘鑫 戴劲 胡楠 于睿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3-67,I0018-I0026,共14页
目的基于“心合小肠”理论,探讨清脂通脉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清脂通脉方最佳剂量1组、清脂通脉方最佳剂量2组和西药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为8只雄性C57BL/6J小鼠。模型组、中药干预组及... 目的基于“心合小肠”理论,探讨清脂通脉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清脂通脉方最佳剂量1组、清脂通脉方最佳剂量2组和西药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为8只雄性C57BL/6J小鼠。模型组、中药干预组及西药组以高脂饲料喂饲,正常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喂饲12周后,中药干预组给予最佳剂量清脂通脉方灌胃,西药对照药为立普妥。第12周采集小鼠新鲜粪便标本,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各组粪便样本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肠道菌群16S rRNA基因测序发现,各组小鼠肠道菌群主要由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杆菌门、TM7菌门、疣微菌门、放线菌门、脱铁杆菌门、软壁菌门、绿菌门以及绿弯菌门构成,在乳酸杆菌、异杆菌、脱硫弧菌、葡萄球菌、图灵杆菌、颤螺菌、安德克氏菌、瘤胃球菌、拟杆菌等菌属存在差异。正常对照组在门水平上的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其平均相对丰度为65%;模型组样本在门水平上的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其平均相对丰度为50%;清脂通脉方最佳剂量1组和清脂通脉方最佳剂量2组样本在门水平上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56%和65%;西药组样本在门水平上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平均相对丰度为65%,由各组门分类学水平菌种组成及相对丰度比较结果可知,各组优势菌门相似、但菌种的丰度比例均发生变化。结论清脂通脉方能够通过改善菌门构成,影响肠道菌群物种组成、结构、菌群多样性,维持肠道菌群稳态,发挥防治A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脂通脉方 动脉粥样硬化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固耦合下早期粥样硬化斑块生长动力学数值研究
16
作者 李扬 张晓敏 +5 位作者 赵志鹏 吴琼 赵立波 程可 刘曙东 唐戈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47-1755,共9页
粥样硬化斑块的生长会显著改变血管几何形态,引发血流动力学异常,进而导致脑卒中、缺血性眼病、急性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现有研究对涉及炎症反应与脂质代谢的早期斑块动态演化机制仍存在认知局限,亟需建立更精细的生长动力学模型.本文... 粥样硬化斑块的生长会显著改变血管几何形态,引发血流动力学异常,进而导致脑卒中、缺血性眼病、急性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现有研究对涉及炎症反应与脂质代谢的早期斑块动态演化机制仍存在认知局限,亟需建立更精细的生长动力学模型.本文构建了一套融合早期斑块生长动力学的流固耦合多物理场模型,可以同时反映脂蛋白浓度扩散、斑块体积膨胀协同作用下的粥样硬化斑块生长,以及内膜下层变形与血流动力学响应的交互耦合作用.前者硬化斑块的非线性力学特性采用neo-Hookean本构模型来表征,并通过将血管壁总的变形梯度分解为弹性和生长两部分来表征斑块的生长;后者则采用双向迭代耦合算法,通过位移-应力边界传递机制同步求解血流与内膜的动力学耦合行为.数值模拟显示模型预测的早期斑块生长形态与临床经验曲线具有高度一致性.通过定义影响因子A(膨胀/扩散速率比)定量揭示了脂蛋白扩散驱动的膨胀变形对早期斑块尺寸的调控.同时,数值模拟结果证实斑块生长过程会通过几何形变改变血流的剪切应力分布,从而加剧血栓形成的风险,并给出了血小板活化的临界斑块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生长 流固耦合 扩散机制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大血管闭塞的早期识别
17
作者 杨成双 刘圣 +4 位作者 梁堃 曹月洲 赵林波 施海彬 贾振宇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建立简单的临床预测模型,以期术前更方便地识别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介入治... 目的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建立简单的临床预测模型,以期术前更方便地识别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血管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急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acute large vessel occlusion,ICAS-LVO)所致大血管闭塞(ICAS-LVO组)和非ICAS所致大血管闭塞(非ICAS-LVO组),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病史、影像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ICAS-LVO临床预测模型并根据相关参数绘制Nomogram图。结果共计110例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其中51例患者(49.6%)血管闭塞原因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与非ICAS-LVO组相比,ICAS-LVO组患者更年轻,伴心房颤动更少,血浆D-二聚体水平更低,最终筛选出3个因素可用于构建ICAS-LVO术前诊断预测模型,包括心房颤动、闭塞部位和侧支循环情况,该模型具有可接受的校准(Hosmer-Lemeshow检验,P=0.562)和良好的识别力(AUC=0.956,95%CI:0.906~0.986)。结论由无心房颤动、闭塞部位为椎动脉V4段及基底动脉近、中段和侧支循环良好3个预测因素构建的ICAS-LVO临床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有助于神经介入医师早期识别ICAS-LVO并制定血管再通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后循环 动脉粥样硬化 大血管闭塞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F3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炎症反应
18
作者 夏冰 彭进 +6 位作者 丁九阳 王杰 唐国伟 刘国杰 王沄 万昌武 乐翠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1-1142,共12页
目的 探讨转录激活因子3(ATF3)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表达及其调控炎症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进程的机制。方法 收集尸检案例中的人冠状动脉标本,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ATF3蛋白表达及分布;高脂饮食12周后的载脂蛋白E基因... 目的 探讨转录激活因子3(ATF3)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表达及其调控炎症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进程的机制。方法 收集尸检案例中的人冠状动脉标本,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ATF3蛋白表达及分布;高脂饮食12周后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尾静脉注射9型腺相关病毒(AAV9)敲低ATF3的表达,继续高脂喂养5周构建ATF3基因敲除的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模型。麻醉处死后观察主动脉斑块结构改变,检测斑块内ATF3、炎症相关因子及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改变,并在体外构建ATF3的过表达质粒及siRNA干预THP-1诱导的泡沫细胞模型验证ATF3与NF-κB信号通路间关系。结果 在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ATF3的表达增高(P<0.05),且与CD68呈部分共表达;在ATF3基因敲除后,小鼠的主动脉斑块体积增大(P<0.05),斑块内炎症相关因子(CD45、CD68、IL-1β、TNF-α)表达增强(P<0.05),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KKα/β、P-NF-κB p65)表达增高(P<0.05),VCAM1、MMP9及MMP2表达增强(P<0.05);在离体THP-1细胞实验中验证了沉默ATF3后NF-κB信号通路进一步激活,而过表达ATF3后NF-κB信号受到抑制。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诱导ATF3的表达,ATF3的缺乏会促进AS的发生,增强斑块内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进一步激活NF-κB信号通路导致,ATF3可能是AS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转录激活因子3 炎症反应 NF-ΚB 冠心病猝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脑小血管病及脑动脉狭窄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效能
19
作者 徐贤 常鑫玮 +4 位作者 刘林松 赵建 刘贯中 李晶 王新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92-1297,共6页
目的通过脑小血管病和脑动脉狭窄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辅助临床早期识别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65岁以上行头颅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 目的通过脑小血管病和脑动脉狭窄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辅助临床早期识别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65岁以上行头颅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的患者130例,依据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分为无症状性CHD组56例和非CHD组74例。通过头颅MRI和MRA评估脑白质高信号、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腔隙灶、脑微出血灶评分、脑小血管病总负荷及脑动脉狭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CHD显著相关的临床及影像学预测指标,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估效能。结果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脑微出血灶≥1分和大脑后动脉≥50%狭窄是CHD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临床指标、脑小血管病及脑动脉狭窄的联合预测模型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为0.867(95%CI:0.807~0.927),优于单纯临床模型和临床-脑小血管病模型。结论脑小血管病和脑动脉狭窄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联合临床特征及脑血管病影像指标的预测模型可为CHD的早期筛查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大脑小血管疾病 冠心病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认知障碍的关系:一项以西安市农村地区40岁及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
20
作者 陈晨 高玲 +6 位作者 商苏杭 党亮君 魏珊 王敬谊 王瑾 屈秋民 陆文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3-788,共6页
目的探讨西安市农村地区40岁及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明确CAS在该部分人群中是否是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以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西安市鄠邑区开展的“社区及农... 目的探讨西安市农村地区40岁及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明确CAS在该部分人群中是否是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以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西安市鄠邑区开展的“社区及农村人群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中发现的脑卒中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CAS,CAS定义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1.0 mm,或颈动脉(包括颈总动脉、颈动脉窦、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颈动脉管腔狭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认知功能,MMSE评分低于分界值(文盲≤17分;小学≤20分;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4分)定义为认知障碍。以有无CAS及有无认知障碍对研究人群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S与认知障碍的关系。结果共451位研究对象被纳入分析,平均年龄(58.72±9.83)岁,女性占比44.3%。其中有CAS 329例(72.9%),符合认知障碍诊断标准57例(12.6%)。CAS组认知障碍患病率显著高于非CAS组(14.6%vs.7.4%,P=0.0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认知障碍与年龄显著相关(OR=1.121,95%CI:1.056~1.189,P<0.001),但与CAS未见显著相关性(OR=1.008,95%CI:0.202~5.170,P=0.992)。结论在西安市农村地区40岁及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未发现CAS与认知障碍有显著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 脑卒中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