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脏罕见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一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丽 黎敏华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2期230-230,共1页
病历资料:女,63岁。因上腹隐痛伴乏力、纳差十余天入院。查体: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关键词 脾肿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伴发肾脏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树东 张丽华 +3 位作者 周志毅 芮俊 梁加贝 孙荣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87-989,共3页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伴发右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例脾脏SANT伴发右肾透明细胞癌常规HE染色,同时对SANT行EnVisio...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伴发右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例脾脏SANT伴发右肾透明细胞癌常规HE染色,同时对SANT行En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文献讨论及相关分析。结果脾脏SANT病理学检查示病灶呈灰白色结节,边界不清,镜下见多发性血管瘤样结节,结节中央可见裂隙样或窦样血管腔,血管腔隙之间为梭形细胞和卵圆形细胞,结节间为硬化的胶原纤维,梭形细胞较少,多灶性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较多含铁血黄素沉着,免疫组化表达有一定特征性。右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3级,临床分期2期。结论脾脏SANT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病变,有特征性临床病理表现,伴发恶性肿瘤时需加以鉴别,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肾透明细胞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倩玉 朱延波 +3 位作者 奚豪 桂贤 张莉萍 蒋虹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6-519,共4页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5例SANT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 5例中只有1例...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5例SANT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 5例中只有1例有临床症状。眼观脾脏SANT多为孤立性病灶,与周围脾组织界清,中心为白色瘢痕样外观。镜下呈多结节表现,结节中心为多个裂隙样或不规则型富含红细胞的血管腔隙,内衬肥胖的上皮细胞。结节周围靶环状紧密排列梭型、卵圆形细胞,间质内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血管样腔隙呈现3种不同的免疫表型:CD34-/CD31+/CD8+、CD34+/CD31+/CD8-和CD34-/CD31+/CD8-。结节周围梭型、卵圆形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SMA、CD31、CD68均(+)。结论 SANT是源自脾脏红髓的具有独特形态学特点的血管瘤样病变,易与炎性假瘤、血管瘤等相混淆,临床呈良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肿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四例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子臻 倪醒之 殷晓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5-437,443,共4页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例SAN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表现、免疫组化特征和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4例SANT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学检查示病...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例SAN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表现、免疫组化特征和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4例SANT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学检查示病灶呈灰白色结节,边界不清;镜下见多发性血管瘤样结节,结节中央可见裂隙样或窦样血管腔,血管腔隙周围散在卵圆形的组织细胞,结节周围围绕着致密的向心性分布的平滑肌或胶原纤维。免疫组化检测示部分结节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呈CD34和F8阳性反应,但不表达CD8,而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呈CD8阳性反应,但不表达CD34;血窦周围散在少量CD68阳性的组织细胞;结节周围梭形细胞呈Vimentin、SMA、Actin及Collage IV阳性反应;CD21、Desmin和NSE均阴性。术后随访,患者均未发现病变复发和转移。结论SANT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增生性病变,易与脾脏恶性肿瘤相混淆,诊断依靠病理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化特点。行脾切除术可治愈,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肿 脾脏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胡勇 王星星 +1 位作者 徐军 王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12-716,共5页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发生机制。方法对5例脾脏SANT进行常规HE及免疫组化(SP法)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眼观病变呈单发或多发性结节...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发生机制。方法对5例脾脏SANT进行常规HE及免疫组化(SP法)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眼观病变呈单发或多发性结节,边界清楚,切面斑彩状。显微镜下特征性的表现是多发性血管瘤样结节形成,其周围被增生的纤维组织包绕。结节中央为裂隙样、不规则形或略扩张的血管腔,内衬肿胀的内皮细胞。血管腔隙之间为梭形细胞和卵圆形细胞。结节周围的纤维化组织中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结节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CD34和CD31(+),CD8(-);窦内皮细胞CD8和CD31(+),CD34(-);结节内的小静脉CD31(+),CD34和CD8(-);结节周围梭形细胞vimentin、SMA(+),desmin(-);其内的炎细胞CD68(+)。其中1例伴发腹腔多发性钙化性纤维性肿瘤。结论脾脏SANT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的脾脏血管病变,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病理特征,可以伴发腹腔多发性钙化性纤维性肿瘤,预后良好,应注意与脾脏其他类型肿瘤及瘤样病变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 鉴别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超声表现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秀娟 陈志奎 +4 位作者 钱清富 陈卉品 童林燕 薛恩生 林礼务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分析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超声表现。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SANT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以及血流分布等情况,并与大体及镜下病理表现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本组8例脾... 目的分析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超声表现。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SANT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以及血流分布等情况,并与大体及镜下病理表现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本组8例脾脏SANT,共观察9个病灶,其中7个呈外生性生长;病灶多呈类圆形,平均最大径(5.48±1.69)cm,边界尚清晰。病灶呈等或偏低回声,内部可见数量不等的条状或小片状高回声,多乏血供,未见明显囊性变或钙化。脾脏SANT病理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病灶,内可见纤维硬化组织包绕、分隔血管瘤样结节。结论脾脏SANT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超声检查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文萍 徐红艳 +4 位作者 陈勇 曾松涛 肖强 林云 黄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儿童SANT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童,3岁2个月,因车祸体检发现左上... 目的探讨儿童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儿童SANT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童,3岁2个月,因车祸体检发现左上腹包快。手术所见:肿块与脾脏相连。肿块4 cm×5 cm×3 cm大小,肿块界限清楚,切面:紫红、灰白相间,呈结节状、分叶状。镜下见纤维组织将毛细血管样结构分隔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结节状血管巢,结节间纤维组织疏松,无明显胶原化,其中可见厚壁的血管,并可见散在炎症细胞浸润。免疫表型:血管巢表达CD31、CD34,血管间隙表达SMA,间质纤维组织表达vimentin、灶状SMA,不表达desmin、NSE、S-100、ALK、CD21、EBV,散在表达CD68、CD8,Ki-67增殖指数常<5%。结论 SANT是儿童罕见的一种良性病变,常偶然发现,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肿 儿童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一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颜春龙 马金凤 +1 位作者 齐先龙 郑宁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11期845-846,共2页
患者女,51岁。因“发现脾脏占位1个月余”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阳性体征,腹平软,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平扫示脾脏内见一类圆形稍低密度灶,CT值约47 HU,边界欠清(图1);MRI示脾脏内见一类圆形... 患者女,51岁。因“发现脾脏占位1个月余”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阳性体征,腹平软,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平扫示脾脏内见一类圆形稍低密度灶,CT值约47 HU,边界欠清(图1);MRI示脾脏内见一类圆形占位,其大小约6.3 cm×5.6 cm×6.3 cm,T1WI呈稍低信号影,与T1WI同相位相比,反相位显示病变内局部呈相对稍高信号;FS-T2WI主体呈高信号,其内信号不均匀,见斑片状、条状低信号影;冠状位T2WI呈稍高信号影,其内见条状低信号影;DWI呈高或低混杂信号影;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病灶边缘环状强化和向心性辐条状强化,呈“辐轮征”改变;静脉期及延迟期显示病灶渐进性强化,中央瘢痕延迟强化(图2~5);手术及病理:腹腔镜术中探查脾下极见一大小约6.0 cm×5.0 cm×4.0 cm质韧肿物,行脾脏切除术送病理。病理诊断: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图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CT表现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9
作者 杜煜 时高峰 +2 位作者 王亚宁 王琦 齐晓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ANT的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1)CT平扫:16例均表现为脾脏内单发的、类圆形低密度病变,边界清晰;边缘无分叶2例(2/16,占12.5%)...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ANT的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1)CT平扫:16例均表现为脾脏内单发的、类圆形低密度病变,边界清晰;边缘无分叶2例(2/16,占12.5%),浅分叶14例(14/16,占87.5%);5例周围见假包膜形成(5/16,占31.3%);16例病灶内均未见坏死及囊变区。(2)CT增强扫描:9例动脉期、静脉期边缘及分隔见轻度强化,病变内可见无强化的低密度区(9/16,占56.3%),7例见逐渐向心性充填的"轮辐样"强化影(7/16,占43.8%);10例延迟扫描可见对比剂逐渐向病变中心填充(10/16,占62.5%);11例病变中心区域可见不强化的裂隙样低密度区(11/16,占68.8%),7例周围正常血管影可见受压移位或变形(7/16,占43.8%)。结论:SAN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脾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文书 张文忠 杨庆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590-2590,共1页
患者男,62岁,既往患有“高血压”病史.在当地医院检查时,B超检查提示:脾脏回声增强、增粗、不均匀,不排除有占位声像可能。后入我院。我院行脾脏增强CT检查示:脾内占位,考虑恶性肿瘤,血管肉瘤可能性大,肝内多发囊肿。以脾脏... 患者男,62岁,既往患有“高血压”病史.在当地医院检查时,B超检查提示:脾脏回声增强、增粗、不均匀,不排除有占位声像可能。后入我院。我院行脾脏增强CT检查示:脾内占位,考虑恶性肿瘤,血管肉瘤可能性大,肝内多发囊肿。以脾脏肿瘤行外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肿 血管 结节 硬化性 转化 增强CT检查 医院检查 回声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例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朋成 晏菲 +2 位作者 杨子萱 孟莉 敖启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鉴别诊断。方法收集7例SANT病例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选取典型蜡块进行相关标记物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主要指标包括SMA、CD34、CD31、CD4、CD8、CD68、IgG4、IgG等...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鉴别诊断。方法收集7例SANT病例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选取典型蜡块进行相关标记物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主要指标包括SMA、CD34、CD31、CD4、CD8、CD68、IgG4、IgG等。结果 7例中3例为女性,4例为男性;年龄从28岁到43岁不等,平均年龄37岁;7例中4例为直接诊断为SANT,3例原诊断分别为脾脏错构瘤、脾炎性假瘤和结节性血管瘤,复查后更正为SANT;肿瘤大小从直径4.0cm到10.5cm不等,平均直径为6.3cm;组织学病变呈多结节状,结节周围广泛纤维化和玻璃样变;结节内呈血管瘤样病变,可表现为毛细血管瘤样构象或窦岸血管瘤样构象。免疫组织化学示结节内血管CD31恒定阳性,但CD34和CD8表达有所差异。结论 SANT是一种罕见的脾脏原发的良性瘤样病变,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表现,应和脾脏原发的其他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脾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琳琳 李凤朝 刘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SANT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SANT组织学为多发性血管瘤样结节,由内衬肥胖内皮...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SANT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SANT组织学为多发性血管瘤样结节,由内衬肥胖内皮细胞的窦隙样血管腔隙构成,结节间为纤维性分隔或呈同心圆状包绕。免疫组化标记结节内3种不同类型的血管均表达CD31,不同程度表达CD34和CD8。CT平扫呈稍低密度,增强后呈渐进性强化,中央见条状无强化区;术后病理除1例明确诊断,另2例原诊断为炎性假瘤、血管瘤伴血栓形成及机化。结论 SANT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增生性病变,诊断依靠影像学及其特征性的显微镜下特点,行脾脏切除术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3
作者 范明华 邱晓明 +4 位作者 李向红 孙宇 刘毅强 周立新 李忠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4-676,共3页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穿刺活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SANT穿刺活检标本进行常规组织处理、石蜡包埋、HE染色并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并复习相关...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穿刺活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SANT穿刺活检标本进行常规组织处理、石蜡包埋、HE染色并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6岁,自述左腹部不适,CT检查显示脾占位。组织学低倍镜下可见多个结节,单个结节呈血管瘤样表现,由内衬肥胖内皮细胞的不规则血管腔隙组成,外周围绕同心圆排列的胶原纤维,有外渗红细胞及散在炎细胞,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化显示3种不同类型的血管;CD34+/CD8-/CD31+的毛细血管,CD34-/CD8+/CD31+的窦状隙,CD34-/CD8-/CD31+的小静脉。回顾文献,SANT手术切除后无复发病例,预后良好。结论穿刺活检结合免疫组化可以明确诊断S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脾脏 穿刺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样转化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鹏 方学文 +4 位作者 郑晓林 陈曌 高云 胡涛 徐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73-2273,共1页
患者女,41岁。主因“左上腹阵发性隐痛1个月,加重1天伴绞痛1h”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伴胰腺钙化性纤维性肿瘤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亚如 何利丽 武海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69-1270,共2页
患儿男童,9岁,因打闹后反复出现四肢乏力2个月余入院。当地医院头颅MRI示T4-10水平硬膜外血肿伴T6-8段胸髓损伤可能;我院腹部CT增强扫描示脾脏及脾门区占位,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与胰尾分界不清。遂行脾脏肿瘤切除+胰腺部分切除术,手术切... 患儿男童,9岁,因打闹后反复出现四肢乏力2个月余入院。当地医院头颅MRI示T4-10水平硬膜外血肿伴T6-8段胸髓损伤可能;我院腹部CT增强扫描示脾脏及脾门区占位,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与胰尾分界不清。遂行脾脏肿瘤切除+胰腺部分切除术,手术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肿 化性纤维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诊断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侯珏 黄丽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06-1808,共3页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是发生于脾脏的罕见良性增生性血管病变,临床多无明显症状,影像学表现多无特异性,难以与其他肿瘤相鉴别。本研究观察超声诊断脾SANT的价值。1资料与方...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是发生于脾脏的罕见良性增生性血管病变,临床多无明显症状,影像学表现多无特异性,难以与其他肿瘤相鉴别。本研究观察超声诊断脾SANT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7年1月-2021年4月5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脾SANT的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21~59岁,中位年龄49岁。检查前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肿 血管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3例病理分析
17
作者 钱世庆 何琼 +1 位作者 谢明 方俊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00-1001,1004,共3页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病理形态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脾脏SANT进行病理形态观察,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法,并对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病理形态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脾脏SANT进行病理形态观察,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法,并对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脾脏SANT具有特征性血管瘤样结节。病理学检查:(1)眼观病灶呈灰白色结节,边界清楚。(2)镜下见有其特征性血管瘤样结节。免疫组化显示结节内内皮细胞异质性表达,即小叶状分布毛细血管免疫表型为CD34、CD31均(+),CD8(-),窦岸样细胞免疫表型为CD34(-),CD31、CD8均(+);小静脉样血管免疫表型为CD34、CD8均(-),CD31(+);结节内梭形细胞混合表达CD31、SMA和CD68;结节间梭形细胞混合表达SMA和CD68。结节周围梭形细胞呈vimentin、SMA阳性反应,desmin和NSE均(-)。术后随访,患者病变均复发和转移。结论该病是一种罕见的脾脏良性病变,可能是一种增生性病变,与血管瘤出血坏死机化关系密切。需要与脾脏交界性或恶性肿瘤鉴别,鉴别诊断依靠病理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肿 结节转化 血管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叶丹丽 刘映文 +5 位作者 赖续文 闫广宁 宗嘉雯 罗锦霞 何文源 王卓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17-1320,共4页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脾SA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脾SANT中男女各3例,发...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脾SA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脾SANT中男女各3例,发病年龄19~50岁,中位年龄31.5岁。患者无明显症状,由体检或其他手术发现。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眼观:肿瘤呈结节状,呈灰白色或灰红色,实性质中或质软,边界清楚,直径0.7~6.5 cm。镜检:多灶性肉芽肿样结节,结节由密集排列的裂隙样薄壁血管构成,内皮细胞肥胖。间质见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慢性炎细胞。免疫表型:血管内皮细胞CD34(6/6)、CD31(6/6)、CD8(3/6)和FⅧRAg(4/6)均阳性;血管壁平滑肌和间质纤维细胞SMA阳性;IgG4阳性的浆细胞<10个/400 HPF;6例原位杂交检测EBER均阴性。结论脾SANT为罕见良性的肿瘤样病变,发病隐匿,无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仅能发现病变,未能做出准确的诊断,确诊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排除其他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肿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
19
作者 闫育喜 叶建军 +1 位作者 牛娟琴 岳丽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76-1276,共1页
患者女,52岁,无明显诱因上腹胀痛2个月。查体:右上腹轻压痛,腹平软。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平扫示脾脏实质内类圆形低密度影,约4.2cm×5.0cm,边界清晰,内部密度欠均匀,CT值约32~44HU,内见多发点状钙化灶(图1A);增强扫描... 患者女,52岁,无明显诱因上腹胀痛2个月。查体:右上腹轻压痛,腹平软。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平扫示脾脏实质内类圆形低密度影,约4.2cm×5.0cm,边界清晰,内部密度欠均匀,CT值约32~44HU,内见多发点状钙化灶(图1A);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见多发斑片状轻中度强化,CT值约43~57HU(图1B),静脉期呈渐进性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肺硬化性血管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桂彬 崔键 +4 位作者 张凯 闫宇博 董庆 张翔宇 李吉饶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9期829-831,共3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以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为表现的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月-2008年10月,11例术前经胸片、胸部CT发现的...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以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为表现的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月-2008年10月,11例术前经胸片、胸部CT发现的周围型SPN(咳嗽2例,咳血1例,胸痛1例,无症状7例),术后病理确诊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全胸腔镜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楔形切除7例,肺段切除3例,肿瘤切除术1例。结果 11例均成功完成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术中快速冰冻病理示PSH7例,2例肺良性病变,2例恶性肿瘤待排除;术后病理确诊为PSH。平均手术时间57 min(45-70 min),平均出血量85 ml(50-120 ml);术后无并发症和手术死亡。11例术后随访22-63个月,平均31个月,无复发。结论 PSH术前诊断困难,电视胸腔镜不仅是PSH的诊断手段,也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硬化性血管 孤立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