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亚像元估测的城市硬化地表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肖荣波 欧阳志云 +1 位作者 蔡云楠 李伟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189-3197,共9页
城市硬化地表不仅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重要因子,也是定量描述城市地表物理特征,进行城市景观分类的基础。基于多种分辨率遥感影像亚象元分类提取硬化地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利用TM/ETM+和Quickbird不同分辨率遥感数据,以北京市... 城市硬化地表不仅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重要因子,也是定量描述城市地表物理特征,进行城市景观分类的基础。基于多种分辨率遥感影像亚象元分类提取硬化地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利用TM/ETM+和Quickbird不同分辨率遥感数据,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对比分析回归树法和多元回归法的估测精度,选出预测硬化地表指数(Impervious surface index,简称为ISI)最优估测模型,并进行景观分类与城市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回归树亚象元估测法是提取硬化地表信息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最大相关系数=0.94),不同季节遥感影像可以挖掘地物在不同时期光谱差异,提高分类精度。(2)根据硬化地表指数划分城市用地类型,提供了量化分类的依据;(3)北京城市硬化地表景观格局表现出极强的空间梯度性,从北京市中心到郊区,ISI逐渐降低:城市二环以内,ISI平均值为67.32%,集中分布在高于60%范围;二环-四环分布比较相似,平均值分别为65.91%、66.13%;四环-五环区域ISI下降迅速(ISI=46.42%),存在两个高峰,分别是低于<20%和>70%;六环以外区域,非硬化地表成为主要类型(ISI=9.32%);(4)北京市景观格局在不同区域差异巨大:从市中心到市郊,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强,平均斑块面积逐渐增加,高密度城市用地比例逐步下降,自然地表平均面积呈现U形分布;中等密度城市用地斑块密度最高,破碎度最高;城市用地形状比自然地表复杂,低密度城市用地形状最为复杂。(5)运用回归树亚象元估测法提取出北京中心城区硬化地表信息,为城市地表景观特征提取与高精度量化分类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景观分类及景观格局分析,进一步推广并论证了硬化地表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地表指数 回归树模型 亚象元估测 景观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典型绿化树种幼苗光合特性对硬化地表的响应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媛媛 江波 +1 位作者 王效科 李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673-3682,共10页
以北京典型绿化树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和元宝枫(Acer truncatum)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透水硬化地表、不透水硬化地表和对照3个水平的地表类型,通过监测地表温度、土壤含水量(20 cm)和光合参数等指标,... 以北京典型绿化树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和元宝枫(Acer truncatum)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透水硬化地表、不透水硬化地表和对照3个水平的地表类型,通过监测地表温度、土壤含水量(20 cm)和光合参数等指标,分析3种树木叶片光合特性对硬化地表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城市硬化地表极显著地提高了地表温度(P<0.01),表现为透水地表>不透水地表>对照;不透水地表极显著地降低了3种树木土壤含水量(P<0.01);透水地表极显著地提高了油松和元宝枫土壤含水量(P<0.01)。两种硬化地表下油松、元宝枫和不透水地表下白蜡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株高和基径生长受到抑制。硬化地表对油松和元宝枫的影响主要源于硬化地表形成的高温胁迫,对白蜡的影响主要源于不透水地表形成的干旱胁迫。因此,在配置和种植城市绿化植物时,为缓解硬化地表对城市树木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应选择适应高温和干旱的植物,并采取降温和灌溉措施来降低硬化地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地表 油松 白蜡 元宝枫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功能性状及其叶经济谱对硬化地表的响应 被引量:4
3
作者 朱济友 于强 +3 位作者 徐程扬 姚姜铭 王戈 崔哲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4-211,共8页
为探究植物叶功能性状及其叶经济谱对城市硬化地表的响应,以北京市典型绿化树种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国槐(Sophora japonica)和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为研究对象,选择城市环境中典型的3种地表类型:自然地表(CK)、透水硬... 为探究植物叶功能性状及其叶经济谱对城市硬化地表的响应,以北京市典型绿化树种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国槐(Sophora japonica)和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为研究对象,选择城市环境中典型的3种地表类型:自然地表(CK)、透水硬化地表(T1)和不透水硬化地表(T2),测定其地表温度、土壤含水率及植物叶功能性状等指标。结果表明,硬化地表极显著地升高了城市地表温度(P <0. 01),且由大到小表现为T1、T2、CK,而极显著地降低了土壤含水率(P <0. 01),由大到小表现为CK、T2、T1;城市生态环境中,硬化地表对国槐和栾树的影响主要源于高温胁迫,而对白蜡的影响主要源于T2的干旱胁迫; 3个树种叶功能性状间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生态对策,以适应城市环境的变化,叶绿素含量与比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 <0. 05),且分别与叶干物质含量、叶组织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 <0. 01),叶干物质含量与叶组织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 <0. 01)。全球叶经济谱也存在于城市生态系统中,且总体上向快速投资收益型一端偏移,城市生态环境中植物通过减小气孔密度和比叶面积、缩小气孔面积、增加叶干物质含量和叶组织密度等策略,来适应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高温、干旱等特殊生境。因此,在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及配置上,建议根据其生态权衡规律,选择耐高温、耐旱的树种,同时通过增加降温、灌溉,减少生长季修枝等措施来降低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功能性状 叶经济谱 硬化地表 生态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硬化地表格局特征及尺度效应遥感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伟峰 王轶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0年第1期69-72,共4页
硬化地表增加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应用SPOT遥感影像提取了地表硬化度指数,拟合了地表硬化度和多光谱因子间的关系(Rspot=0.818,p<0.001),并以北京市建成区为例进行了硬化地表格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城区中等和高密度... 硬化地表增加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应用SPOT遥感影像提取了地表硬化度指数,拟合了地表硬化度和多光谱因子间的关系(Rspot=0.818,p<0.001),并以北京市建成区为例进行了硬化地表格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城区中等和高密度建设用地占绝对优势,高密度或较高密度建设覆盖格局的异质特征主导了北京市中心的总体景观格局。另外,尺度效应研究发现,在高度城市化的大都市,与较高分辨率影像相比,中等分辨率影像提取的地表硬化度精度更高,应用不同分辨率遥感信息提取的硬化地表格局特征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硬化地表 景观格局 目标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化地表对油松和白蜡树下非根围及根围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于伟伟 陈媛媛 +2 位作者 杨宁 崔博文 王效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76-1382,共7页
硬化地表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特征,为了明确硬化地表下土壤环境的变化,以北京典型绿化树油松和白蜡为试验材料,设置透水硬化地表(PP)、不透水硬化地表(IPP)和自然地表(Ctr)3个水平的地表类型,探讨硬化地表对非根围和根围土壤微生物量碳(M... 硬化地表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特征,为了明确硬化地表下土壤环境的变化,以北京典型绿化树油松和白蜡为试验材料,设置透水硬化地表(PP)、不透水硬化地表(IPP)和自然地表(Ctr)3个水平的地表类型,探讨硬化地表对非根围和根围土壤微生物量碳(MBC)、氮(MBN)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tr)相比,PP和IPP显著降低了油松和白蜡树下非根围土壤MBC、MBN、MBC/OC(微生物量碳/有机碳)和MBN/TN(微生物量氮/全氮)(P<0.05),并显著降低了油松树下根围土壤MBN/TN(P<0.05);PP显著降低了白蜡树下根围土壤MBN、MBC/OC、MBN/TN和油松树下根围土壤MBC(P<0.05)。硬化地表引起的土壤MBC、MBN的变化与土壤全碳、全氮、有机碳的变化显著正相关(P<0.05),MBN的变化与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可见,硬化地表不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并且在非根围土壤中表现更为明显,这种不利影响将可能进一步影响城市绿地的养分循环、树木生境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地表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非根围 根围 油松 白蜡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化地表对不同树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于伟伟 陈媛媛 +1 位作者 汪旭明 王效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575-3585,共11页
城市硬化地表可减少土壤有机物输入,并改变土壤理化性质,由此可能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但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少。为研究不同树种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硬化地表的响应,设置透水硬化地表(Pervious pavement, P)、不透水硬化地表(... 城市硬化地表可减少土壤有机物输入,并改变土壤理化性质,由此可能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但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少。为研究不同树种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硬化地表的响应,设置透水硬化地表(Pervious pavement, P)、不透水硬化地表(Impervious pavement, IP)和自然地表(Control, C)3个处理水平的地表类型,并栽种北方常见的常绿针叶树油松(pine, Pinus tabulaeformis)和落叶阔叶树白蜡(ash,Fraxinus chinensis)。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磷脂脂肪酸法(PLFA)及BIOLOG培养法分别测定了土壤微生物量、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1)与自然地表(C)相比,硬化地表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群落功能多样性发生了改变。透水和不透水硬化地表下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数量降低,真菌/细菌(fungi/bacteria, F/B)、cy/pre(环丙基脂肪酸/前体结构 cyclopropyl fatty acid/monoenoic precursors)和sat/mono(一般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normal saturated fatty acid/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等环境压力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且土壤微生物cy/pre值在不透水硬化地表下显著高于透水硬化地表下,表明不透水硬化地表下土壤环境压力更大;不透水硬化地表下土壤微生物对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胺类和聚合物的利用显著降低(P<0.05),微生物群落功能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P<0.05)。(2)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在不同树种间存在一定差异。油松树下土壤微生物真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F/B值在透水和不透水硬化地表下均显著降低(P<0.05),而白蜡树下只在透水硬化地表下显著降低(P<0.05);硬化地表使土壤微生物对糖类、氨基酸类和聚合物的利用强度在油松和白蜡树下表现出显著差异。硬化地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将进一步影响城市绿地的养分循环、树木生境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地表 土壤微生物群落 油松 白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林木生物量对硬化地表和种植密度的响应 被引量:1
7
作者 崔博文 汪旭明 +3 位作者 苏跃波 于伟伟 陈媛媛 王效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463-4472,共10页
以北京市典型绿化树种油松、白蜡和元宝枫为实验对象,设置不透水地表、透水地表和对照(自然地表)3种地表类型和低(株行距为2.0 m×2.0 m)、中(1.0 m×1.0 m)、高(0.5 m×0.5 m)3个种植密度,经过6年的生长,对树木的生长和生... 以北京市典型绿化树种油松、白蜡和元宝枫为实验对象,设置不透水地表、透水地表和对照(自然地表)3种地表类型和低(株行距为2.0 m×2.0 m)、中(1.0 m×1.0 m)、高(0.5 m×0.5 m)3个种植密度,经过6年的生长,对树木的生长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不透水地表下油松、白蜡和元宝枫的树高生长受到抑制,白蜡和元宝枫的单株生物量分别降低2.1%-27.1%和33.6%-52.3%,根冠比分别增加3.4%-25.8%和15.7%-23.4%。相比于不透水地表,透水地表下白蜡和元宝枫的树高显著增加,白蜡的单株生物量增加5.3%-45.5%,根冠比下降11.4%-18.7%。随着密度的增加,3种树木的基径和单株生物量显著降低,但中低密度下的单位面积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此外,硬化地表与种植密度对树木的基径、树高、单株生物量和根冠比均无显著的交互作用。因此,在城市绿化中,采用透水地表来替代不透水地表,有利于改善树木生境进而促进树木生长。白蜡相比元宝枫更能适应硬化地表的不利影响,是更好的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同时,合理的种植密度是保证城市树木生长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树木 硬化地表 种植密度 生物量 根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叶片质地行道树枝叶功能性状对冠下硬化地表覆盖的响应 被引量:2
8
作者 岳阳 韦柳端 +1 位作者 徐程扬 张海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4-43,共10页
【目的】通过比较枝叶功能性状变化规律及其协同与权衡关系,研究不同叶片质地树种对硬化地表环境的响应,并分析各类树种的资源利用与分配策略。【方法】以济南市常见绿化树种国槐、悬铃木、大叶女贞分别代表纸质叶、蜡质叶、革质叶树种,... 【目的】通过比较枝叶功能性状变化规律及其协同与权衡关系,研究不同叶片质地树种对硬化地表环境的响应,并分析各类树种的资源利用与分配策略。【方法】以济南市常见绿化树种国槐、悬铃木、大叶女贞分别代表纸质叶、蜡质叶、革质叶树种,以20%等值设置5个硬化地面覆盖度梯度环境,采取典型抽样方式获取枝叶功能性状样品。【结果】(1)不同叶片质地树种的枝叶性状对冠下硬化地表覆盖响应的敏感性不同,小枝功能性状对冠下硬化地表覆盖响应的敏感度随着叶片表面的蜡质层厚度增加而显著降低,悬铃木的叶功能性状对冠下硬化地表覆盖面积的变化更加敏感,而表征枝叶关系的性状(出叶强度和枝叶质量比)均对冠下硬化地表覆盖环境的响应较敏感。(2)光合产物的分配随着硬化地表覆盖程度的提高而减少,树木的枝叶生长量、叶片着生空间、叶片面积随硬化地表覆盖度增加显著降低。随着硬化地表覆盖程度升高,3个树种均采取减小叶片面积、维持叶片数量的方式适应环境。(3)异速生长关系表明:在硬化地表覆盖的胁迫条件下,树木对叶片的资源投入要高于小枝。在小枝内部中,小枝加粗生长的资源投入要多于伸长生长。叶片内部资源的利用方式随叶片质地变化而变化:纸质叶片树种倾向于将资源更多地分配到叶片资源获取的组织建成上,革质叶片树种则倾向于将资源更多地分配到叶片防御机制的建成上。【结论】硬化地表覆盖环境会显著影响树木的枝叶生长情况。不同叶片质地树种的叶片应对硬化地表环境所采取的适应策略有所区别,纸质叶片树种倾向于采取“低消耗-快收益”的适应策略,而革质叶片树种倾向于采取“高消耗-慢收益”的适应策略,蜡质叶片树种的适应策略介于二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道树 叶片质地 硬化地表覆盖 枝叶功能性状 生态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影像的上海城市硬化地表空间格局分析
9
作者 郝亮 张彪 +2 位作者 姚华荣 谢紫霞 佘欣璐 《生态科学》 CSCD 2022年第2期184-193,共10页
硬化地表是定量描述城市地表物理特征以及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基于2017年高分2号卫星影像,反演提取了上海城市硬化地表信息,对比分析了不同地域硬化地表分布格局及人居环境风险。结果表明,2017年上海城市硬化地表面积达2100 km^(2)... 硬化地表是定量描述城市地表物理特征以及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基于2017年高分2号卫星影像,反演提取了上海城市硬化地表信息,对比分析了不同地域硬化地表分布格局及人居环境风险。结果表明,2017年上海城市硬化地表面积达2100 km^(2),硬化地表覆盖率为45%,中心城区高达84%,且连片分布特征明显。从行政区来看,静安区硬化地表比例最高(94%),且集中连片分布特征明显,金山区最低(30%),约2/3的行政区硬化地表覆盖率高于平均值(66%)。城市硬化地表空间分布由内向外递减,内环线以里的硬化地表比例高达91%且集中连片,郊区线以外硬化地表覆盖率低于29%,但破碎化和分离度指数较高。此外,城市硬化地表集中于北部,南部以破碎化硬化地表格局为主,南北方向的地表硬化率差距高达33%,但东西方向差异不大。整体来看,上海城市硬化地表空间格局差异化分布明显,约1200万人口面临着中度以上的人居环境风险,因此应高度重视硬化地表集中区的生态环境效应并适当增加绿色基础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硬化地表 空间格局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表硬化对银杏生境及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宋英石 李锋 +2 位作者 王效科 付芝红 赵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64-2171,共8页
城市大规模的地表硬化改变了城市环境,影响了城市中植物的正常生长。利用土壤水分温度仪ECH2O测定了不同硬化地表下土壤含水率(WCS)和土壤温度(Ts),利用LI-6400光合仪,并配备荧光叶室,测定了银杏生长的环境因子和银杏生理生态参数。研... 城市大规模的地表硬化改变了城市环境,影响了城市中植物的正常生长。利用土壤水分温度仪ECH2O测定了不同硬化地表下土壤含水率(WCS)和土壤温度(Ts),利用LI-6400光合仪,并配备荧光叶室,测定了银杏生长的环境因子和银杏生理生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地表硬化对银杏生长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空气温度(Ta)和土壤温度(Ts)升高,空气相对湿度(RH)和土壤含水率(WCS)下降,银杏对地表硬化的生理生态响应表现为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降低,叶面饱和水汽压亏缺(VPDL)增大,叶片含水率(LWC)下降;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实际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下降,硬化程度越高,银杏受到的胁迫越重;受城市地表硬化的影响,银杏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的比例减少,而用于热耗散和荧光耗散的比例增加,城市硬化地表上银杏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能利用效率(LUE)和CO2利用效率(CUE)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表硬化 银杏 生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表硬化对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1
作者 赵丹 李锋 王如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3923-3932,共10页
城市地表硬化是城市发展和扩张的主要表征之一,也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及植物生理生态的重要原因。在分析城市地表硬化引起植物生态因子变化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地表硬化对植物气体交换、水分平衡、养分循环等生理生态过程的影响,归纳了... 城市地表硬化是城市发展和扩张的主要表征之一,也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及植物生理生态的重要原因。在分析城市地表硬化引起植物生态因子变化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地表硬化对植物气体交换、水分平衡、养分循环等生理生态过程的影响,归纳了不同地表硬化性质、气候季节变化、植物类型以及群落结构等因素对地表硬化景观植物生理生态影响的差异。探讨了目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研究建议,以期为优化城市生态用地结构,提高城市植物的生态系统服务,改善城市和人居环境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硬化 小气候变化 土壤 城市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不同地表覆盖类型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付芝红 呼延佼奇 +3 位作者 李锋 宋英石 赵丹 李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500-5508,共9页
采用Licor-6400-09的土壤呼吸测量系统对北京市区3种不同覆盖类型地表(全硬地表、半透砖地表、草坪覆盖地表)的土壤呼吸速率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年均值分别为7.928μmol·m-2... 采用Licor-6400-09的土壤呼吸测量系统对北京市区3种不同覆盖类型地表(全硬地表、半透砖地表、草坪覆盖地表)的土壤呼吸速率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年均值分别为7.928μmol·m-2·s-1(全硬地表),5.592μmol·m-2·s-1(部分硬化地表)、2.625μmol·m-2·s-1(草坪覆盖地表);土壤呼吸日均值最高均出现在夏季(14.785,10.296,5.143μmol·m-2·s-1),最低为冬季(0.490,0.319,0.239μmol·m-2·s-1);(2)3种地表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有显著差异(P<0.05),大小排序为:草坪覆盖地表<部分硬化地表<全硬地表;(3)3种地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的指数相关,Q10值排序为:草坪覆盖地表<部分硬化地表<全硬地表;(4)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呼吸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关系较为复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硬化地表 城市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不同地表覆盖类型下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差异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隽永 窦晓琳 +2 位作者 胡印红 甘德欣 李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土壤有机碳(SOC)矿化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过程。因受到强烈的人为干扰,城市土壤生态服务功能严重退化,进而对城市土壤地球化学循环尤其是碳循环产生深刻的影响。以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5种典型地表覆盖类型(草坪、灌木、行... 土壤有机碳(SOC)矿化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过程。因受到强烈的人为干扰,城市土壤生态服务功能严重退化,进而对城市土壤地球化学循环尤其是碳循环产生深刻的影响。以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5种典型地表覆盖类型(草坪、灌木、行道树、植草砖、硬化地表)下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城市不同地表覆盖类型下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及固碳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城市5种地表覆盖类型下的土壤有机碳矿化趋势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土壤基本一致,都表现为前期矿化较为快速,后期明显减慢并且趋于平稳;不同地表覆盖类型下土壤的有机碳矿化作用有显著差异,灌木、行道树、植草砖覆盖下土壤有机碳矿化能力较强,硬化地表和草坪较弱,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类似;一级动力学方程对各土样有机碳矿化过程的模拟结果较好,结果显示草坪覆盖下土壤固碳能力较强,灌木覆盖下次之,行道树、植草砖和硬化地表覆盖下较弱;土壤固碳能力的高低并不对应着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高低,城市人为干扰和外源有机碳的输入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影响较大;硬化地表下不同土层有机碳矿化作用无明显差异,而其他地表覆盖类型下的土壤有机碳矿化作用随土层加深显著减弱,特别是植草砖和行道树特征最为明显;各地表覆盖类型下土壤固碳能力随土层深度变化的规律不显著。城市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最主要限制因子是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土壤p H值、养分含量、粘粒含量等性质也通过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活动等对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表覆盖类型 有机碳矿化 固碳 硬化地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TM的澳门城市热场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米金套 王志石 何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4-98,共5页
利用2004年10月19日Landsat TM数据提取澳门城区城市用地类型信息,反演城市地表温度,在此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回归方法分析澳门城市热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澳门城市热场受到硬化地表指数的影响较大,其次为植被比例。地表温度与硬化地表... 利用2004年10月19日Landsat TM数据提取澳门城区城市用地类型信息,反演城市地表温度,在此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回归方法分析澳门城市热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澳门城市热场受到硬化地表指数的影响较大,其次为植被比例。地表温度与硬化地表指数、道路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归一化植被指数、植被比例及水体比例呈显著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TM 城市热场 硬化地表 主成分回归 澳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现状、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95
15
作者 李锋 王如松 赵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0-200,共11页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保证。生态系统服务是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与关键。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保障生态基础设施的结构完整性和功能完善性尤为重要。在阐述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上...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保证。生态系统服务是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与关键。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保障生态基础设施的结构完整性和功能完善性尤为重要。在阐述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上,对生态基础设施的概念与类型进行了概述;从城市湿地生态基础设施、绿地生态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地表硬化的生态工程改造3个方面对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对生态基础设施结构与功能评估方法进行了总结,对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首次提出了城市表面生态学的概念与研究展望,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强化与调控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与表面生态学的整合研究将对城市水文效应(内涝)、灰霾效应(PM2.5)、热岛效应、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等备受关注的重大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生态基础设施 表面生态学 生态系统服务 地表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