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驯养和养殖硬刺松潘裸鲤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1
作者 张嘉祺 喻亚丽 +4 位作者 路珂 褚志鹏 金佳利 李大鹏 马宝珊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1-289,共9页
为探究硬刺松潘裸鲤(Gymnocypris potanini firmispinatus)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肌肉营养情况,促进其人工养殖和饲料开发,采集野生、驯养和养殖的硬刺松潘裸鲤,测定鱼体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并比较和评价了其营... 为探究硬刺松潘裸鲤(Gymnocypris potanini firmispinatus)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肌肉营养情况,促进其人工养殖和饲料开发,采集野生、驯养和养殖的硬刺松潘裸鲤,测定鱼体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并比较和评价了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硬刺松潘裸鲤养殖组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组和驯养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野生组和驯养组(P<0.05);3种生长背景下的硬刺松潘裸鲤肌肉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亮氨酸(Leu);养殖组和驯养组肌肉中的总氨基酸(TAA)和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组(P<0.05),养殖组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高于野生组和驯养组;根据FAO/WHO理想模式的评判标准,野生、驯养和养殖的硬刺松潘裸鲤肌肉均为优质蛋白源;3组鱼体肌肉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均大于50%,养殖组肌肉中的PUFA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组和驯养组(P<0.05),驯养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组和养殖组,野生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组和驯养组(P<0.05)。研究表明,硬刺松潘裸鲤肌肉富含Lys、EPA和DHA等营养物质,其中,养殖硬刺松潘裸鲤肌肉在氨基酸营养评价、PUFA含量方面更具优势,而野生硬刺松潘裸鲤则在EAA、DAA含量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刺松潘裸鲤 营养成分 人工繁育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刺松潘裸鲤消化系统形态与组织学结构特征及其消化酶活性
2
作者 王欢 路珂 +4 位作者 褚志鹏 吴湘香 徐滨 孙铭雪 马宝珊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2,共10页
为了解硬刺松潘裸鲤(Gymnocypris potanini firmispinatus)消化道结构特点与其功能及食性的相关性,采用解剖、切片及酶活检测对其消化系统形态、组织结构及消化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硬刺松潘裸鲤消化系统由口咽腔、食道、肠道、肛... 为了解硬刺松潘裸鲤(Gymnocypris potanini firmispinatus)消化道结构特点与其功能及食性的相关性,采用解剖、切片及酶活检测对其消化系统形态、组织结构及消化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硬刺松潘裸鲤消化系统由口咽腔、食道、肠道、肛门以及肝脏和胰腺等构成。口亚下位,下颌前缘无锐利角质,口裂较大,下咽齿顶端尖而弯曲,鳃耙稀疏,食道和肠道相对较短,肠道指数1.03,前肠粘膜褶皱高且密,增加其作为无胃鱼类的消化功能。除口腔外,在唇部、食道等部位均有味蕾分布。消化道管壁由四层结构构成,内部充满纵向发达紧密的粘膜褶皱,粘膜褶皱上着生大量杯状细胞;肝胰腺不分离,呈红棕色弥散在肠道上。各种消化酶在肝脏及肠道各段活性表现各不相同,肠道中消化酶活性普遍高于肝脏。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在肠道各段均有分布,且活性相对较大。脂肪酶、淀粉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由肠道前段向后段逐渐降低,前肠和中肠可能是其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硬刺松潘裸鲤的消化道结构特点及消化酶活性与其功能及偏肉食的杂食性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刺松潘裸鲤(Gymnocypris potanini firmispinatus) 消化系统 形态学 组织学 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刺松潘裸鲤消化道结构及食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吉 熊中豪 +4 位作者 马代强 晏雯楚 何春林 刘航 熊森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7-444,共8页
为探究硬刺松潘裸鲤消化道结构特点同食性的关系,以孙水河(金沙江三级支流)的野生硬刺松潘裸鲤为试验对象,采用解剖学、组织学和胃含物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其形态、肠道组织结构及食性特征。结果显示:硬刺松潘裸鲤口亚下位,下颌具有较钝... 为探究硬刺松潘裸鲤消化道结构特点同食性的关系,以孙水河(金沙江三级支流)的野生硬刺松潘裸鲤为试验对象,采用解剖学、组织学和胃含物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其形态、肠道组织结构及食性特征。结果显示:硬刺松潘裸鲤口亚下位,下颌具有较钝且硬的角质;肠道根据其自然弯曲,可分为前、中、后肠,肠道长度和体长接近。组织学结构显示:前肠粗大、肠壁较厚、杯状细胞多、消化吸收面积大,具有储存研磨食物和消化吸收的功能;中肠消化吸收面积大,是主要的吸收部位之一;后肠细且长,消化吸收面积约为前肠的63.6%,承担排泄和部分吸收功能。食性特征分析显示,硬刺松潘裸鲤饵料生物分为着生藻类、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高等植物5大类,底栖动物和着生藻类为其主要食物。试验结果表明,硬刺松潘裸鲤是典型的底栖杂食偏肉食性鱼类,其消化道形态和组织学结构表现出与其食性相适应的特点,该结果可为硬刺松潘裸鲤的基础生物学及消化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刺松潘裸鲤 食性 消化道结构 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水产药物对硬刺松潘裸鲤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滨 聂媛媛 +5 位作者 魏开金 邓龙君 甘维熊 马宝珊 朱祥云 徐进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6-90,106,共6页
在溶氧(7.0±0.3)mg/L,水温(18±1)℃,pH 7.8±0.1条件下,采用国家标准半静态方式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了高锰酸钾、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敌百虫和甲醛对硬刺松潘裸鲤(Gymnocypris potanini firmispinatus Wu... 在溶氧(7.0±0.3)mg/L,水温(18±1)℃,pH 7.8±0.1条件下,采用国家标准半静态方式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了高锰酸钾、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敌百虫和甲醛对硬刺松潘裸鲤(Gymnocypris potanini firmispinatus Wu et Wu)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高锰酸钾、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敌百虫和甲醛对硬刺松潘裸鲤幼鱼的24 h半致死浓度(24 h LC50)分别为4.57、2.74、8.00和54.69 mg/L,48 h半致死浓度(48 h LC50)分别为4.13、2.35、7.34和47.03 mg/L;96 h半致死浓度(96 h LC50)分别为3.37、1.92、4.76和40.44 mg/L;其安全浓度分别为1.01、0.52、1.85和10.43 mg/L。根据国家标准和本实验数据表明,甲醛对硬刺松潘裸鲤幼鱼微毒,高锰酸钾、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和敌百虫对其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刺松潘裸鲤(Gymnocypris potanini firmispinatus) 水产药物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砻江硬刺松潘裸鲤的胚胎及仔鱼发育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徐滨 魏开金 +5 位作者 朱祥云 甘维熊 邓龙君 徐进 马宝珊 郭峰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75,共9页
研究硬刺松潘裸鲤(Gymnocypris potanini firmispinatus)早期生活史阶段的发育规律,为松潘裸鲤的亚种分化研究、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松潘裸鲤亲鱼采自雅砻江支流安宁河流域。雌鱼6-13龄,全长12.1-24.2cm,体重16.1-... 研究硬刺松潘裸鲤(Gymnocypris potanini firmispinatus)早期生活史阶段的发育规律,为松潘裸鲤的亚种分化研究、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松潘裸鲤亲鱼采自雅砻江支流安宁河流域。雌鱼6-13龄,全长12.1-24.2cm,体重16.1-115.8g;雄鱼3-9龄,全长8.2-14.5cm,体重5.2-23.8g。结果显示,硬刺松潘裸鲤受精卵呈圆形,黄色,卵径(2.82±0.10)mm;水温(16±1)℃下,硬刺松潘裸鲤的胚胎发育历时183h45min,胚胎发育过程分为受精卵、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分化和出膜共8个阶段、31个时期;出膜仔鱼全长(7.82±0.19)mm;出膜10d后,仔鱼的鳃、口、胸鳍、尾鳍、鳔、肠道等功能器官先后形成;出膜13d后卵黄囊消失,全长(14.33±0.51)mm;出膜40d后各鳍基本长成,体型和体色接近成鱼,进入幼鱼阶段。硬刺松潘裸鲤为地区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主要分布在雅砻江中游各大干支流中,在形态和生态上形成一系列的适应性,早期发育过程与其栖息的环境同样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刺松潘裸鲤 胚胎发育 仔鱼发育 雅砻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刺松潘裸鲤人工繁殖技术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胡佳祥 王雄延 +2 位作者 张植元 陈娇 刘浩翔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第4期156-157,159,共3页
为探索硬刺松潘裸鲤的人工繁殖,2017年1月10日在丽江市石鼓镇采集硬刺松潘裸鲤野外群体,2017年2月20日,开展该鱼的人工繁殖研究,人工催产18组,催产率66.67%,受精率为61.32%,首次获得人工受精卵0.92×10^(4)粒。硬刺松潘裸鲤受精卵在... 为探索硬刺松潘裸鲤的人工繁殖,2017年1月10日在丽江市石鼓镇采集硬刺松潘裸鲤野外群体,2017年2月20日,开展该鱼的人工繁殖研究,人工催产18组,催产率66.67%,受精率为61.32%,首次获得人工受精卵0.92×10^(4)粒。硬刺松潘裸鲤受精卵在(14.02±025)℃的孵化条件下,历时204 h出膜,共获得0.6×10^(4)初孵仔鱼,孵化率为6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刺松潘裸鲤 人工繁殖 增殖放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系松潘裸鲤的形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梁思倩 杨坤 +2 位作者 黎树 王小东 宋昭彬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0-507,共8页
为了解岷江、大渡河、雅砻江和金沙江水系松潘裸鲤 Gymnocypris potanini 的形态差异,采用常规形态学和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比较分析了采自这4个水系206尾样本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各水系间松潘裸鲤的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和背鳍、胸鳍... 为了解岷江、大渡河、雅砻江和金沙江水系松潘裸鲤 Gymnocypris potanini 的形态差异,采用常规形态学和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比较分析了采自这4个水系206尾样本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各水系间松潘裸鲤的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和背鳍、胸鳍、腹鳍及臀鳍鳍条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成分分析显示,头部(吻端至胸鳍起点/体长、吻端至头背部末端/体长、头长/体长)和尾部特征值(尾鳍背部起点至臀鳍起点/体长、臀鳍起点至尾鳍腹部起点/体长)对形态影响最大;判别分析发现,岷江和雅砻江安宁河种群与其他种群明显分开;聚类分析显示,岷江水系种群聚为一支,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水系种群聚为另一支,金沙江水系种群聚在一起,大渡河和雅砻江水系种群未按水系聚在一起,而其聚类关系与种群间的地理距离基本一致;形态差异系数分析显示,可根据臀鳞行列长进行亚种的区分。大渡河和雅砻江水系的松潘裸鲤为硬刺松潘裸鲤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 硬刺松潘裸鲤 多变量分析 形态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