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8V微混系统硬件在环实验台架开发 被引量:1
1
作者 曾路遥 赵治国 吴朝春 《南方农机》 2016年第4期63-63,65,共2页
48V微混系统是当前混合动力技术研发热点,为了降低整车油耗,提升系统效率,需要开发有效的整车控制策略。硬件在环台架技术是一种先进的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出车辆的各种运行工况,为汽车电控系统开发与测试提供快速、便捷、准确地解决方案... 48V微混系统是当前混合动力技术研发热点,为了降低整车油耗,提升系统效率,需要开发有效的整车控制策略。硬件在环台架技术是一种先进的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出车辆的各种运行工况,为汽车电控系统开发与测试提供快速、便捷、准确地解决方案。本文基于ETAS/Labcar汽油机原型车模型开发48V微混系统硬件在环仿真台架,进行NEDC循环测试,验证开发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48V微混系统 硬件在台架实验 NEDC循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CRLS-AEKF的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估计及硬件在环验证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志福 刘兆健 李仁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5-281,共7页
研究有色噪声下的锂离子电池参数辨识与荷电状态(SOC)估计,并进行硬件在环实验验证.在动力电池模型的参数辨识过程中,利用带遗忘因子的偏差补偿递推最小二乘法进行偏差补偿,提高了有色噪声数据的参数辨识精度.在此基础上,利用自适应扩... 研究有色噪声下的锂离子电池参数辨识与荷电状态(SOC)估计,并进行硬件在环实验验证.在动力电池模型的参数辨识过程中,利用带遗忘因子的偏差补偿递推最小二乘法进行偏差补偿,提高了有色噪声数据的参数辨识精度.在此基础上,利用自适应扩展卡尔曼算法进行SOC估计,使得滤波算法中的估计结果可以随着噪声统计特性的变化而自适应更新,实现了模型参数和电池状态的联合估计.最后,借助BMS测试系统模拟电池电压电流信息输出,完成了硬件在环实验以验证所提出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所提出算法估计得到的电池端电压和SOC误差分别小于10 mV和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噪声 荷电状态 偏差补偿递推最小二乘法 遗忘因子 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法 硬件在环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支配排序鲸鱼优化算法的车用传动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孙义港 尹红彬 +3 位作者 李国昊 张哲 毕向军 胡文静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7-657,共11页
针对某纯电动商用车的传动系统在动力性能和能量效率优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支配排序鲸鱼优化算法(NSWOA)的两挡传动系统优化设计方法。首先,根据整车基本参数及性能要求,为其匹配了合理的两挡变速器,并搭建了整车仿真模型... 针对某纯电动商用车的传动系统在动力性能和能量效率优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支配排序鲸鱼优化算法(NSWOA)的两挡传动系统优化设计方法。首先,根据整车基本参数及性能要求,为其匹配了合理的两挡变速器,并搭建了整车仿真模型;其次,以能量消耗最小化和动力性能最大化为目标,运用了NSWOA算法,对传动系统传动比进行了多目标优化处理;最后,采用MATLAB/Simulink搭建了整车动力系统仿真模型,对多目标优化后的传动比进行了仿真分析;并通过硬件在环实验对仿真结果及优化设计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NSWOA算法对传动系统进行优化设计,能保证整车动力性,并提高整车的经济性;与传统算法相比,NSWOA算法的Pareto解集更均匀,寻优时间缩短至18.248 s;动力性方面,最高车速增加至107.3 km/h,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最大爬坡度分别维持在10.9 s和43.3%;经济性方面,CHTC-LT工况单次循环电池荷电状态(SOC)消耗降至5.51%,同工况下续驶里程增至286.66 km,延长了7.67 km。该研究可以为电动商用车传动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传动系统 非支配排序鲸鱼优化算法(NSWOA) 参数优化匹配 电池荷电状态 硬件在环实验 传动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温差发电阵列最优重构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博 胡袁炜骥 +3 位作者 郭正勋 束洪春 曹璞璘 李子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6,共16页
在新能源发电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温差发电(TEG)技术能够很好地利用新能源发电中产生的废热.然而,温度分布的变化会使得TEG阵列的输出特性恶化、发电效率降低.提出基于人工蜂群(ABC)算法的TEG阵列重构方法,在3种不同温度分布情况下,利... 在新能源发电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温差发电(TEG)技术能够很好地利用新能源发电中产生的废热.然而,温度分布的变化会使得TEG阵列的输出特性恶化、发电效率降低.提出基于人工蜂群(ABC)算法的TEG阵列重构方法,在3种不同温度分布情况下,利用ABC在对称9×9和不对称10×15两种TEG阵列进行动态重构.将所提算法与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和秃鹰搜索优化算法3种启发式算法作对比,并给出由ABC重构后的TEG阵列温度分布图.结果表明:ABC能够提高TEG阵列的输出功率,输出功率-电压曲线均趋向呈现出单个峰值.此外,利用基于RTLAB平台上的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硬件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差发电 人工蜂群算法 动态重构 硬件在环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端交直流配电系统的降阶建模与稳定域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姜淞瀚 彭克 +3 位作者 赵学深 陈佳佳 姜妍 刘雨昕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89-198,共10页
随着不同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接入,交直流配电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变得更为复杂,已引发多起低频振荡事故,严重危害到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如何简化复杂的交直流配电系统模型,分析不同参数下直流电压的动态特性,是提高系统稳定性、避免系统振... 随着不同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接入,交直流配电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变得更为复杂,已引发多起低频振荡事故,严重危害到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如何简化复杂的交直流配电系统模型,分析不同参数下直流电压的动态特性,是提高系统稳定性、避免系统振荡失稳的关键。文中以三端交直流配电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建立等值单机模型实现了多端交直流配电系统的等效降阶。其次,基于等值单机模型,推导了直流电压的低频分析模型。在实现低频模型降阶的同时,得到了直流电压动态性能的解析表达。再次,基于等值单机模型的传递函数和解析表达式,提出了一种稳定域分析方法,研究了系统参数变化对稳定域和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基于软件仿真模拟与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配电系统 稳定域分析 低频振荡 降阶 阻尼比 硬件在环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系统的参数自适应改进VDCM控制策略
6
作者 乔顺庆 田桂珍 +1 位作者 张建伟 韩小宇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993-4004,共12页
在独立运行直流微电网中,由于接入大量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系统惯性较低,阻尼较小,系统稳定性较差,同时,新能源和负载的功率波动将引起母线电压波动,严重时会影响直流微电网的稳定运行。为增强系统惯性,本文研究基于参数自适应改进虚拟直... 在独立运行直流微电网中,由于接入大量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系统惯性较低,阻尼较小,系统稳定性较差,同时,新能源和负载的功率波动将引起母线电压波动,严重时会影响直流微电网的稳定运行。为增强系统惯性,本文研究基于参数自适应改进虚拟直流电机(virtual DC motor,VDCM)控制策略,提升母线电压暂态稳定性。介绍虚拟直流电机控制原理,建立储能控制系统的小信号模型,深入分析虚拟转动惯量、阻尼系数和电压调节器比例、积分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影响,以及母线电压波动过程中各波动阶段对参数大小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虚拟转动惯量、比例系数和积分系数与母线电压偏差的函数关系式。根据电压偏差动态调节VDCM和电压调节器参数,缩短电压的扰动恢复时间的同时减小电压波动。通过搭建的RTDS和RCP硬件在环实验系统,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储能控制 参数自适应 虚拟直流电机 硬件在环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动助力转向的车道保持系统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海林 罗禹贡 +1 位作者 江青云 李克强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6-531,525,共7页
为集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与车道保持系统,提出了一种结合跨道时间与驾驶员操作行为判断的车道保持协调控制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搭建了车道保持模型、魔术轮胎模型、7自由度整车模型和EPS模型,并进行仿真和硬件在环实验。结果表明,... 为集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与车道保持系统,提出了一种结合跨道时间与驾驶员操作行为判断的车道保持协调控制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搭建了车道保持模型、魔术轮胎模型、7自由度整车模型和EPS模型,并进行仿真和硬件在环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车道保持协调控制方法能解决EPS部件与车道保持执行部件之间的协调问题,将车辆维持在两车道线之间,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道保持 协调控制 仿真 硬件在环实验 电动助力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风速下双馈感应发电机非线性鲁棒状态估计反馈控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博 束洪春 +3 位作者 邱大林 朱德娜 韩一鸣 余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69,共10页
风速的强随机性与风力发电机建模的不确定性给风力发电系统的优化运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文中设计了一种新型非线性鲁棒状态估计反馈控制(NRSEFC),从而实现双馈感应发电机的最大功率点跟踪。首先,将风轮机的非线性、发电机参数不确定性... 风速的强随机性与风力发电机建模的不确定性给风力发电系统的优化运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文中设计了一种新型非线性鲁棒状态估计反馈控制(NRSEFC),从而实现双馈感应发电机的最大功率点跟踪。首先,将风轮机的非线性、发电机参数不确定性以及随机风速的综合影响聚合为一个扰动,同时应用一个滑动模态状态扰动观测器对该扰动进行实时快速估计。随后,将该扰动估计值作为附加控制分量加入状态估计反馈控制中进行在线完全补偿。NRSEFC兼具状态反馈线性控制的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以及非线性鲁棒控制的控制全局一致性和鲁棒性强等双方优点,不依赖于双馈感应发电机系统精确模型且仅需测量转子角速度和无功功率两个状态量。基于阶跃风速、随机风速、发电机参数测量误差以及机端电压跌落4个算例的仿真结果验证了NRSEFC的有效性和鲁棒性。最后,基于dSpace的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实际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感应发电机 最大功率点跟踪 状态估计反馈控制 硬件在环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主动均衡控制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邓涛 李志飞 +1 位作者 李德才 罗俊林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7-301,共5页
为尽可能避免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度充放电从而缩短使用寿命的问题,提出限流均衡和混合均衡相结合的动力电池主动均衡控制策略,建立主动均衡控制仿真模型,分别进行限流均衡、混合均衡及两种均衡策略对比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提... 为尽可能避免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度充放电从而缩短使用寿命的问题,提出限流均衡和混合均衡相结合的动力电池主动均衡控制策略,建立主动均衡控制仿真模型,分别进行限流均衡、混合均衡及两种均衡策略对比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主动均衡控制方法能有效避免电池组不一致性问题,很好满足均衡控制要求。基于dS P ACE/AutoBox搭建主动均衡控制硬件在环实验系统,分别进行恒流充、放电与变流放电下均衡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主动均衡控制策略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快速实现电池组的均衡,且有较好的均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主动均衡 仿真 硬件在环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马优化器的光伏-温差混合系统重构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博 王加荣 +5 位作者 黄剑湘 陈义军 郭正勋 束洪春 韩一鸣 闫云凤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86-1394,共9页
部分遮蔽(partial shading conditions,PSC)是导致光伏(photovoltaic,PV)–温差(thermoelectricgeneration,TEG)混合系统(PV-TEG)输出功率损耗和组件失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提升PSC下PV-TEG混合系统的发电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海马优化器... 部分遮蔽(partial shading conditions,PSC)是导致光伏(photovoltaic,PV)–温差(thermoelectricgeneration,TEG)混合系统(PV-TEG)输出功率损耗和组件失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提升PSC下PV-TEG混合系统的发电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海马优化器(sea horse optimizer,SHO)的PV-TEG混合系统重构方法。该方法以PV-TEG混合系统的输出功率为目标函数,利用SHO调整电气开关动作来改变混合系统阵列中PV-TEG组件的位置,以提高系统整体功率输出。为验证SHO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在实际PSC条件和标准PSC条件下对4×4阵列、9×9阵列和15×9阵列进行仿真分析,并与粒子群优化算法、遗传算法、人工蜂群算法和蚁群算法进行全面对比(失配损耗、平均输出功率和开关动作数量),证明采用SHO算法可以缓解遮蔽带来的影响,提升系统功率。仿真结果表明,通过SHO重构后的PV-TEG混合系统功率在4×4阵列中提高38.36%,在9×9阵列中提高20.74%,在15×9阵列中提高21.14%。此外,基于RTLAB平台进行硬件在环实验(hardware in the loop,HIL),验证了PSC下SHO应用于PV-TEG混合系统的硬件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温差混合系统 重构技术 海马优化器 硬件在环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近似最优转矩矢量控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谢伟东 徐威 +1 位作者 付志军 李彬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08-1316,共9页
针对分布式驱动车辆系统非线性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最优转矩矢量控制的车辆侧向稳定性控制系统。首先使用魔术公式轮胎模型实时估计轮胎力,搭建轮胎侧偏刚度变化的非线性车辆模型。接着借鉴近似线性二次型规划的最优控制思想,设计基于... 针对分布式驱动车辆系统非线性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最优转矩矢量控制的车辆侧向稳定性控制系统。首先使用魔术公式轮胎模型实时估计轮胎力,搭建轮胎侧偏刚度变化的非线性车辆模型。接着借鉴近似线性二次型规划的最优控制思想,设计基于质心侧向加速度的增益可调的横摆转矩控制方法,并根据驱动电机峰值转矩和轮胎摩擦圆的约束条件进行转矩矢量分配。最后进行Car Sim和Lab VIEW联合仿真和硬件在环实验。结果表明,控制系统能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实时控制,在显著改善车辆稳定性的同时不严重影响车辆的纵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稳定性 轮胎魔术公式 最优控制 转矩矢量控制 硬件在环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导磁储能系统自适应分数阶滑模控制设计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博 王俊婷 +3 位作者 王景博 钟林恩 束洪春 余涛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14-1722,共9页
针对脉宽调制电流源型换流器(pulse-width modulated current source converter,PWM-CSC)的超导磁储能(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energy storage,SMES)系统,设计了一款自适应分数阶滑模控制(adaptive fractional-order sliding-mode co... 针对脉宽调制电流源型换流器(pulse-width modulated current source converter,PWM-CSC)的超导磁储能(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energy storage,SMES)系统,设计了一款自适应分数阶滑模控制(adaptive fractional-order sliding-mode control,AFOSMC)策略。首先,将SMES系统的非线性、参数不确定性、未建模动态、以及外部扰动聚合成一个广义扰动,并利用滑模状态扰动观测器(sliding-mode state and perturbation observer,SMSPO)在线估计该扰动值。随后,通过分数阶滑模控制(fractional-order sliding-mode control,FOSMC)实时地对该扰动进行完全补偿,从而显著提高SMES系统的鲁棒性并获得全局一致的控制性能。同时,AFOSMC仅需测量SMES系统的d-q轴电流,并且采用扰动的实时估计值替代上限值进行补偿,因而其易于实现且具有更为合理的控制成本。该文进行了4种算例研究,即:1)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调节;2)电网故障下的系统恢复;3)新能源接入的功率波动平抑;4)参数不确定时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AFOSMC相较于其他算法,具有最强的鲁棒性和最佳的动态响应性能。最后,基于dSpace的硬件在环(hardware-in-loop,HIL)实验验证了其硬件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磁储能系统 自适应分数阶滑模控制 扰动观测器 硬件在环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液压迟滞的汽车主动式稳定杆改进算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孔振兴 皮大伟 +2 位作者 王洪亮 陈山 李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122-126,134,共6页
为了实现车辆的主动侧倾控制,针对液压式主动稳定杆(active stabilizer bar,ASB)系统的液压迟滞,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控制算法。算法先由模糊规则计算出权重系数,再对侧向加速度实测值与估计值进行动态加权处理,并将该加权值用于反侧倾力... 为了实现车辆的主动侧倾控制,针对液压式主动稳定杆(active stabilizer bar,ASB)系统的液压迟滞,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控制算法。算法先由模糊规则计算出权重系数,再对侧向加速度实测值与估计值进行动态加权处理,并将该加权值用于反侧倾力矩的计算。基于硬件在环(hardware-in-the-loop,HIL)仿真实验平台,在典型工况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控制算法能够补偿液压式ASB系统的液压迟滞,进一步改善了车辆的侧倾稳定性与行驶平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迟滞 主动式稳定杆 改进算法 模糊规则 硬件在环实验 侧倾稳定性 平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域特性测试的VSG功频传递函数辨识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颜湘武 贾焦心 +2 位作者 王俣珂 李晓宇 李铁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239-4249,共11页
为了改善当前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技术研究主要着眼于其功能实现与效果优化,而少有研究探讨VSG外特性的评价方法,且仅有的一些核心参数辨识方法由于需要首先明确控制结构而缺乏普适性的现状,文中从VSG有... 为了改善当前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技术研究主要着眼于其功能实现与效果优化,而少有研究探讨VSG外特性的评价方法,且仅有的一些核心参数辨识方法由于需要首先明确控制结构而缺乏普适性的现状,文中从VSG有功–频率这一反映核心控制参数的外特性入手,研究辨识该环节传递函数的方法。文章借鉴基于小信号序阻抗理论的逆变器稳定性分析方法思路与一种P/ω"导纳"概念,得到测试VSG功频控制回路频域特性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基于方程误差的复曲线拟合法,提出VSG功频控制回路传递函数辨识方法。方法以电压源型控制VSG为二阶系统的代表、动态–稳态独立控制VSG为三阶系统的代表,验证其在不同控制策略与不同阶数系统辨识中的有效性,证明该方法在控制策略未知的情况下也可有效辨识出VSG的功频特性,为VSG外特性辨识与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发电机 传递函数辨识 硬件在环实验 频域测试 复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型切换的智能汽车横向控制
15
作者 业红玲 田英 +2 位作者 张杰 宋能学 黄鹤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88-294,共7页
智能汽车面对的道路环境复杂易变,在某些极端工况下汽车侧向动力学进入非线性区域,侧偏刚度发生显著变化。针对智能汽车的轮胎侧偏刚度摄动,在智能汽车横向控制结构基础上,推导横向控制模型。以自适应侧偏刚度作为切换参数,设计具有鲁... 智能汽车面对的道路环境复杂易变,在某些极端工况下汽车侧向动力学进入非线性区域,侧偏刚度发生显著变化。针对智能汽车的轮胎侧偏刚度摄动,在智能汽车横向控制结构基础上,推导横向控制模型。以自适应侧偏刚度作为切换参数,设计具有鲁棒自适应特性的智能汽车横向控制器,该控制器通过侧偏刚度划分为多个局部鲁棒控制器,通过鲁棒控制裕度指标进行全局控制器的切换控制,并进行了硬件在环台架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多模型切换的横向控制方法较常规方法有着更优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横向控制 多模型切换 硬件在环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同步电压源永磁直驱风电机组的直流电压同步机制及其统一控制结构 被引量:17
16
作者 秦垚 王晗 +3 位作者 邓桢彦 周党生 张建文 蔡旭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41,共11页
新型电力系统呈现出新能源高比例渗透和电力电子装置高比例接入的“双高”特点,电压源控制是提高“双高”电网下风电机组并网稳定运行的有效方法。基于并网变换器直流电压同步并网的控制方法可有效实现永磁直驱风电机组的自同步电压源控... 新型电力系统呈现出新能源高比例渗透和电力电子装置高比例接入的“双高”特点,电压源控制是提高“双高”电网下风电机组并网稳定运行的有效方法。基于并网变换器直流电压同步并网的控制方法可有效实现永磁直驱风电机组的自同步电压源控制,但该控制方法下存在直流电压无法维持在设定值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直流电压同步控制方法,在电网频率变化时控制直流电压始终维持在设定值,且使同步控制器的输出频率保留实时映射电网频率变化的特点。详细阐明了所提控制方法的同步机制,揭示了其与现有2种直流电压同步控制方法之间的本质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上述3种直流电压同步控制方法的统一控制结构,并利用频域分析法对3种同步控制方法的动态特性、抗扰性以及阻尼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搭建了2 MW永磁直驱风电机组的仿真模型和硬件在环实验平台,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直流电压同步控制方法在直流电压维持恒定的前提下,同步频率可以准确实时映射电网频率变化,且扰动项对同步频率的影响不超过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直流电容动态 自主同步 电压源控制 统一控制结构 硬件在环实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储交流微电网孤岛模式下的改进型主从控制 被引量:20
17
作者 汪亮 彭勇刚 +2 位作者 吴韬 韦巍 宋文龙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530-3540,共11页
在光储交流微电网孤岛模式下,合理管控网内功率,实现多储能与多光伏间协调运行是维持系统长期稳定的关键。据此,提出一种改进型主从式光储协调控制策略,首先,对储能设计一种基于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的改进型对等控制方法,使... 在光储交流微电网孤岛模式下,合理管控网内功率,实现多储能与多光伏间协调运行是维持系统长期稳定的关键。据此,提出一种改进型主从式光储协调控制策略,首先,对储能设计一种基于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的改进型对等控制方法,使多个储能在孤岛情况下可共同支撑交流母线电压,输出功率得到合理分配,稳态下各储能SOC值达到平衡。其次,对光伏设计一种基于交流母线电压信号的自适应功率控制方法,使多个光伏可根据接入点电压频率及幅值自适应调整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能防止储能过度充电并降低储能侧无功输出负担。将上述两种控制方法相结合实现多储能与多光伏间协调运行,协调过程呈现主从关系,通过分析该协调过程,能合理设计网内负荷功耗并引入负荷管理机制。进一步对系统模型进行小干扰稳定性分析可确定控制参数变化对系统的影响。最后,通过基于Rt-lab的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微电网 主从控制 SOC平衡 小干扰稳定性 硬件在环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影条件下基于集体智慧的光伏系统最大功率跟踪 被引量:19
18
作者 胡依林 成奎 杨博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78-87,共10页
光伏阵列通常受局部阴影的影响,导致系统输出功率较低。这主要归咎于光伏阵列的功率-电压特性曲线在阴影条件下具有多个功率峰值,而常规最大功率跟踪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设计了一种新颖的MPPT算法,即基于动态领导的集体智慧。与传统启... 光伏阵列通常受局部阴影的影响,导致系统输出功率较低。这主要归咎于光伏阵列的功率-电压特性曲线在阴影条件下具有多个功率峰值,而常规最大功率跟踪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设计了一种新颖的MPPT算法,即基于动态领导的集体智慧。与传统启发式算法不同,该算法由多个子优化器组成,每个优化器同时进行全局寻优,并选择适应度函数最小(最优解)的子优化器作为其他子优化器的领导者进行后续引导。三种算例(恒定气候条件、时变气候条件和大型光伏电站)下的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显示,所提算法与导纳增量控制法和其余五种经典的启发式算法相比,DLCI能在PSC下实现最快速与稳定的全局最大功率跟踪。最后,基于dSpace的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硬件实施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基于动态领导的集体智慧 阴影条件 最大功率跟踪 硬件在环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FC系统过氧比的自适应高阶滑模控制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冰心 王永富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3-264,共12页
调节控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空气供给系统过氧比(OER)在理想范围可有效提高PEMFC系统输出净功率.为此,本文首先结合反馈控制理论将非线性PEMFC空气供给系统转化为标准形,并对系统内部动态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然后基于PEMFC空气供... 调节控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空气供给系统过氧比(OER)在理想范围可有效提高PEMFC系统输出净功率.为此,本文首先结合反馈控制理论将非线性PEMFC空气供给系统转化为标准形,并对系统内部动态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然后基于PEMFC空气供给系统系统扩展的状态空间,并提出一种新型的自适应高阶滑模方法.该控制器不需PEMFC空气供给系统模型和干扰/不确定向的界已知的条件,自适应模糊逻辑系统可在线逼近系统中未建模动态.并且通过在线自适应获得的控制增益可保证系统跟踪误差收敛到原点附近的邻域内.最后,结合Lyapunov理论验证了系统的收敛性与稳定性,通过仿真和硬件在环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该控制器的自适应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过氧比 高阶滑模控制器 自适应模糊系统 LYAPUNOV稳定性 硬件在环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和AUKF的锂离子电池SOC估计 被引量:7
20
作者 杜洪刚 刘广忱 +1 位作者 李阳 王方胜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09-1012,共4页
针对无迹卡尔曼滤波法(UKF)因固定的噪声滤波协方差不能跟随工况变化致使荷电状态(SOC)估算不准确的问题,将自适应滤波算法和UKF算法相融合,在SOC估计时对系统过程噪声和测量噪声的协方差进行实时预测和修正,进而提高SOC的估算精度。仿... 针对无迹卡尔曼滤波法(UKF)因固定的噪声滤波协方差不能跟随工况变化致使荷电状态(SOC)估算不准确的问题,将自适应滤波算法和UKF算法相融合,在SOC估计时对系统过程噪声和测量噪声的协方差进行实时预测和修正,进而提高SOC的估算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UKF(AUKF)的SOC估计误差在0.02以内,比UKF具有更高的估计精度。同时,基于DSP28335搭建了电池SOC硬件在环估计实验平台,对自适应UKF进行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荷电状态 自适应UKF 硬件在环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