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硫醚结构聚醚醚酮酮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晓刚 陈春海 +1 位作者 刘新才 张万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78-780,共3页
Nonisothermal melt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of thio-ether-contained poly(ether ether ketone ketone) copolymers was studied by DSC.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rystallization activation energy was increased accompanied ... Nonisothermal melt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of thio-ether-contained poly(ether ether ketone ketone) copolymers was studied by DSC.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rystallization activation energy was increased accompani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thio-ether structure. The random copolymer possesses a higher crystallization activation energy than the block one at the same thio-ether r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酮 硫醚结构 嵌段共聚物 无规共聚物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聚芳 特种工程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醚结构联苯型聚酰亚胺的合成及结构性能表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艺 郑雪菲 +7 位作者 牛新星 张燕珠 肖善雄 林文璇 刘四委 黄爱萍 池振国 许家瑞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76,共6页
以4,4’-二氨基二苯硫醚(SDA)和联苯四酸酐(BPDA)为原料,通过溶液缩聚-热酰亚胺化/化学酰亚胺化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含硫醚结构联苯型聚酰亚胺。利用高级旋转流变仪在线跟踪反应进程,采用热失重分析仪研究反应条件对热酰亚胺化及化... 以4,4’-二氨基二苯硫醚(SDA)和联苯四酸酐(BPDA)为原料,通过溶液缩聚-热酰亚胺化/化学酰亚胺化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含硫醚结构联苯型聚酰亚胺。利用高级旋转流变仪在线跟踪反应进程,采用热失重分析仪研究反应条件对热酰亚胺化及化学酰亚胺化法的影响,为进一步制备高性能的聚酰亚胺建立有效的实验手段和方法。采用小角激光光散射法、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接触角仪、DSC等方法对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硫醚结构的引入使聚合物的表面张力与铜箔相当,可有效改善聚合物薄膜的表面性能,其与铜箔之间的黏附功明显大于传统聚酰亚胺,在无胶挠性线路板应用方面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所获聚合物的绝对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8±1.1)×104g/mol,分解温度均高于560℃;DSC的结果显示所制备的两种酰亚胺化聚合物均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比之下,化学酰亚胺化更有利于获得高酰亚胺化程度的聚合物,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硫醚结构 高级流变扩展仪 接触角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醚结构新烟碱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
3
作者 王高磊 李贺 +1 位作者 田忠贞 牟晓菲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5-178,共4页
以雷尼替丁为先导化合物,将硫醚结构和六元环基团引入新烟碱类化合物的骨架体系中,合成含硫醚结构的新烟碱类化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确认目标化合物,并探讨其合成过程。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化合物... 以雷尼替丁为先导化合物,将硫醚结构和六元环基团引入新烟碱类化合物的骨架体系中,合成含硫醚结构的新烟碱类化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确认目标化合物,并探讨其合成过程。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化合物质量浓度为500 mg.L-1时,所有目标化合物对豆蚜均表现出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Ⅳ(7)的杀虫活性最高,校正死亡率可达到78.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烟碱类化合物 硫醚结构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醚顺式新烟碱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崔书霞 田忠贞 张广友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17,共4页
以(E)1-(2-(甲基硫代)乙基)2-(硝基甲基)咪唑烷为先导化合物,引入胺类或含取代基的苯甲醛类进行加成反应,形成六元环,使硝基发生翻转,由反式固定为顺式,从而形成C5和C6系列含硫醚顺式新烟碱化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分析和氢谱... 以(E)1-(2-(甲基硫代)乙基)2-(硝基甲基)咪唑烷为先导化合物,引入胺类或含取代基的苯甲醛类进行加成反应,形成六元环,使硝基发生翻转,由反式固定为顺式,从而形成C5和C6系列含硫醚顺式新烟碱化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分析和氢谱核磁共振(1H NMR)检测等,定性分析目标化合物并探讨其合成过程,同时进行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苜蓿蚜均表现出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6-乙基-1-(2-(甲基硫代)乙基)-8-硝基-1,2,3,5,6,7-六氢咪唑[1,2-f]嘧啶(C5b)的杀虫活性最高,在500 mg·L-1的质量浓度下,校正死亡率达8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式新烟碱化合物 硝基亚甲基 硫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