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2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醇吸附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的气敏机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海燕 李琦 +2 位作者 王梓臻 文豪 刘丹凤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4,共10页
化学电阻气体传感器对于空气质量、食品检测和人体呼吸有着重要作用.传感器上修饰物硫醇与待测的VOCs之间吸附的气敏机理分析是选择硫醇、预测吸附能力与特异性的重要手段.本文选取了11-巯基-1-十一醇(MUD)和4-甲氧基苄硫醇(MTT)两种常... 化学电阻气体传感器对于空气质量、食品检测和人体呼吸有着重要作用.传感器上修饰物硫醇与待测的VOCs之间吸附的气敏机理分析是选择硫醇、预测吸附能力与特异性的重要手段.本文选取了11-巯基-1-十一醇(MUD)和4-甲氧基苄硫醇(MTT)两种常见的硫醇与六种典型的VOCs(乙醇ETN、异丙醇IPA、丙酮ACN、正己烷HXN、甲苯TLN、苯甲醛BND),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其表面静电势(ESP)并建立气体吸附模型.在气体吸附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其吸附能,并分析其弱相互作用,从微观角度解释气体吸附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具有羟基的MUD分子对同样有羟基的气体(如ETN、IPA)能够以氢键的方式吸附,具有较强的选择效果;具有苯环的MTT分子与具有苯环结构的气体分子(如TLN、BND)吸附时会在苯环之间形成π-π堆积,基于色散作用进行吸附,这表明MTT分子对具有苯环结构的气体有着较强的吸附作用.研究发现其色散作用吸附的强弱与分子的表面ESP绝对值有关.本文对于传感器表面修饰物吸附气体的气敏机理进行了探究,并对表面修饰物的选择和实验结果预测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醇 VOCS DFT 表面静电势 气体吸附模型 弱相互作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颗粒碰撞电化学的烷硫醇在纳米金表面的自组装行为
2
作者 白乙艳 王晨阳 +2 位作者 高阳 李佳敏 杨海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0,共8页
采用单颗粒碰撞电化学分析法,通过检测溶液中分散的单个颗粒,探究了烷硫醇在纳米金(Au NPs)表面的自组装动力学过程,以及组装过程中反应温度、烷硫醇浓度和分子结构对其组装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烷硫醇自组装单分子层的形成使得Au NPs... 采用单颗粒碰撞电化学分析法,通过检测溶液中分散的单个颗粒,探究了烷硫醇在纳米金(Au NPs)表面的自组装动力学过程,以及组装过程中反应温度、烷硫醇浓度和分子结构对其组装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烷硫醇自组装单分子层的形成使得Au NPs的活性面积减小,从而导致其催化析氢电流下降.基于此,对比不同自组装条件下测得的碰撞信号,发现吸附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烷硫醇浓度及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控制反应时间为10 min,当6-巯基-1-己醇(6-MCH)的浓度为73 mmol/L,反应温度为45℃时,6-MCH在Au NPs表面吸附最多.此外,通过对比6-MCH、3-巯基-1-丙醇(3-MCP)及3-巯基丙酸(3-MPA)的自组装动力学曲线,发现自组装过程均由快速吸附及缓慢重组组成.由于3-MPA的功能头基(羧酸根)与Au NPs的柠檬酸配体之间存在较强的静电排斥作用,使得3-MPA的吸附量明显低于其它两种分子.3-MCP与6-MCH的最大吸附量基本相同,但由于6-MCH的烷基链更长、疏水性更强及运动更慢,导致其与Au NPs亲水性柠檬酸配体之间的作用更弱(6-MCH的吸附自由能变比3-MCP高约4.0 kJ/mol),所以较晚达到吸附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单颗粒检测 硫醇 纳米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香豆酮并色酮生物硫醇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3
作者 杨政敏 蒋庆科 +1 位作者 胡先运 覃江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8-1055,共8页
为监测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谷胱甘肽(GSH),半胱氨酸(Cys)和高半胱氨酸(Hcy)等生物硫醇的生物功能,基于丙烯酸酯对生物硫醇的识别,通过三步反应设计合成香豆酮并色酮的荧光探针JA检测生物硫醇。探针JA具有反应快(10 min响应Cys)、抗干... 为监测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谷胱甘肽(GSH),半胱氨酸(Cys)和高半胱氨酸(Hcy)等生物硫醇的生物功能,基于丙烯酸酯对生物硫醇的识别,通过三步反应设计合成香豆酮并色酮的荧光探针JA检测生物硫醇。探针JA具有反应快(10 min响应Cys)、抗干扰性强(Stokes位移150 nm)、毒性低和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能对活细胞内外源性的生物硫醇进行荧光成像。探针JA为生物硫醇的灵敏检测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硫醇 香豆酮并色酮 荧光探针 荧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卡托普利为模板银纳米团簇的制备及生物硫醇的检测研究
4
作者 王东新 张慧慧 +1 位作者 乔增杰 崔宏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38,共7页
生物硫醇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体内半胱氨酸(Cys)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异常会引发一系列疾病。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定量检测生物硫醇的荧光分析方法,本文以卡托普利(Captopril,Capt)为模板,采用湿化学还原法成功合成了... 生物硫醇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体内半胱氨酸(Cys)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异常会引发一系列疾病。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定量检测生物硫醇的荧光分析方法,本文以卡托普利(Captopril,Capt)为模板,采用湿化学还原法成功合成了发红色荧光的银纳米团簇(Capt-Ag NCs),对Capt-Ag NCs的形貌、结构、元素组成和光学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基于生物硫醇小分子对Capt-Ag NCs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定量检测Cys和GSH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Cys和GSH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100μmol/L和2~180μmol/L,检出限分别为0.054μmol/L和0.23μmol/L。该方法可用于人血浆中Cys的测定,回收率为95.3%~103.3%。实验结果表明,CaptAg NCs作为一种新型信号关闭荧光探针,可用于Cys和GSH等生物硫醇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团簇 荧光猝灭法 生物硫醇 半胱氨酸 谷胱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_(2)O-NiTi-LDH复合材料的构建及其光催化氧化乙硫醇性能研究
5
作者 崔洪珊 何杰 +2 位作者 徐从波 赵玲玲 王丽平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6-42,共7页
本文将氧化银(Ag_(2)O)负载到镍-钛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NiTi-LDH)上以构建Ag_(2)O-NiTi-LDH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XPS、UV-vis、电化学工作站和FT-IR等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采用静态吸附-光催化的方法对乙硫醇进行吸附氧化降解... 本文将氧化银(Ag_(2)O)负载到镍-钛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NiTi-LDH)上以构建Ag_(2)O-NiTi-LDH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XPS、UV-vis、电化学工作站和FT-IR等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采用静态吸附-光催化的方法对乙硫醇进行吸附氧化降解。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Ag_(2)O和NiTi-LDH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使得Ag_(2)O-NiTi-LDH复合材料比单一基体材料的带隙能小,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和迁移效率高;在光催化实验中,单一的基体材料NiTi-LDH对乙硫醇的光催化效果不明显,Ag_(2)O和Ag_(2)O-NiTi-LDH虽然都能将乙硫醇光催化氧化成硫酸盐,但Ag_(2)O-NiTi-LDH复合材料光催化氧化降解效率高于Ag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银 镍钛-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复合材料 光催化 硫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抽提后汽油钠含量探索及实践
6
作者 兰敏 曹章 孙智华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12期18-21,共4页
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多采用传统的Merox法,在生产过程中,再生碱性溶剂中含有的二硫化物均采用汽油抽提法脱除,致使抽提后汽油含有微量碱性物质,导致抽提后汽油钠含量及pH值升高,影响下游生产。研发了一条能有效降低抽提后汽油钠含量的... 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多采用传统的Merox法,在生产过程中,再生碱性溶剂中含有的二硫化物均采用汽油抽提法脱除,致使抽提后汽油含有微量碱性物质,导致抽提后汽油钠含量及pH值升高,影响下游生产。研发了一条能有效降低抽提后汽油钠含量的工艺技术路线:增设物理沉降、水洗及吸附过滤工艺流程。结果表明:增设2个50 m3的沉降罐后,可延长22.2 h的油、碱分离时间,汽油钠质量分数由400 ng/g左右降至200 ng/g左右;于沉降罐入口增加注水流程,投用初期汽油中钠质量分数最低降至73 ng/g,但长期运行会出现钠含量回升及废碱排放量大等问题;采用分子筛过滤器过滤并充分沉降,可使汽油钠质量分数降至20 ng/g左右,总脱钠率高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 抽提后汽油 钠含量 分离时间 物理沉降 沉降罐 吸附过滤 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机制的3-羟基黄酮探针用于检测生物硫醇
7
作者 赵永梅 程沛璇 +1 位作者 谢京娇 罗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02-1510,共9页
生物硫醇在细胞的新陈代谢、生长分化和氧化还原平衡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4-二甲氨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一个新的“关-开”型荧光探针HF-DBS。该探针可被生物硫醇选择性地催化水解,生成具有强荧光发射的3-羟基黄... 生物硫醇在细胞的新陈代谢、生长分化和氧化还原平衡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4-二甲氨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一个新的“关-开”型荧光探针HF-DBS。该探针可被生物硫醇选择性地催化水解,生成具有强荧光发射的3-羟基黄酮荧光团(HF),HF特有的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性质使其具有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该探针显示出高选择性、高灵敏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干扰能力,且在生理条件下响应良好,可成功应用于细胞内的生物硫醇检测和活细胞成像。另外,该探针能够做成试纸对半胱氨酸进行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荧光探针 硫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布
8
作者 向丹华 李沛祺 +2 位作者 王佳宝 陈双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4,共7页
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是对酱香型白酒风味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的一类“量微香大”风味组分,解析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布规律,对于酱香型白酒风味品质的科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4,4′-联吡啶二硫醚(4,4′-... 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是对酱香型白酒风味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的一类“量微香大”风味组分,解析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布规律,对于酱香型白酒风味品质的科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4,4′-联吡啶二硫醚(4,4′-dithiodipyridine,DTDP)衍生化结合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前处理,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技术,建立了酱香型白酒中9种代表性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并对酱香型白酒酿造不同轮次(1~7轮次基酒)以及单一轮次不同时间(60 min内)蒸馏出的馏分酒中的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解析。研究结果表明,3组不同轮次酱香型白酒中香气阈值极低的2-甲基-3-呋喃硫醇(含量范围:0.65~17.31μg/L)、糠硫醇(含量范围:16.96~26.09μg/L)等重要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随着酿造轮次的升高,其含量整体呈现一定上升的趋势。3层(上层、中层和下层)发酵酒醅蒸馏出来的馏分酒中挥发性硫醇的含量绝大部分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部分硫醇含量变化稳定,蒸馏过程中的热反应促进了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 衍生化 UPLC-MS/MS 酱香型白酒 SPE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O_(x)/h-S-1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硫醇氧化偶联合成二硫化物性能
9
作者 陈铮 杨婷 +4 位作者 厉晨豪 夏长久 彭欣欣 邢恩会 罗一斌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3-1222,共10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四丙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引入具有撑层扩孔作用的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多级孔分子筛h-S-1。通过浸渍法制备负载金属氧化物纳米簇的CoO_(x)/h-S-1复合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硫醇氧化偶...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四丙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引入具有撑层扩孔作用的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多级孔分子筛h-S-1。通过浸渍法制备负载金属氧化物纳米簇的CoO_(x)/h-S-1复合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硫醇氧化偶联反应。XRD、BET、XPS、SEM、TEM等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良好的MFI型拓扑结构,Co物种主要以Co_(3)O_(4)聚集体形式存在,在分子筛载体上分散良好,且CoO_(x)通过Co—O—Si键与分子筛存在较强相互作用。CoO_(x)/h-S-1对硫醇氧化偶联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优化条件:Co负载量3%、催化剂用量50 mg、溶剂2 mL甲醇、在60℃下反应6 h,以辛硫醇为探针分子,转化率达91%,二硫化物选择性100%。该催化剂硫醇底物适用范围广,且对于不同硫醇之间的交叉偶联反应制备不对称二硫化物也有较好的催化效果。报道了一条绿色高效的硫醇氧化偶联路径,对工业上硫资源的高价值利用和含硫精细化学品的绿色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醇 二硫化物 CoO_(x)/h-S-1 浸渍法 氧化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生物硫醇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袁柯宇 胡仲禹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89-1698,共10页
检测生物硫醇的技术对于诊疗相关疾病的分析和开发相关药物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不同识别基团(2,4-二硝基苯磺酸酯(DNBS),7-硝基苯并呋喃(NBD),O/S酯,卤素原子,α,β-不饱和酮以及丙烯酸酯等作为识别基团)从设计合成、检测机制及生物应用... 检测生物硫醇的技术对于诊疗相关疾病的分析和开发相关药物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不同识别基团(2,4-二硝基苯磺酸酯(DNBS),7-硝基苯并呋喃(NBD),O/S酯,卤素原子,α,β-不饱和酮以及丙烯酸酯等作为识别基团)从设计合成、检测机制及生物应用等综述了生物硫醇荧光探针(2021~2023年)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硫醇 荧光探针 识别基团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叔十二碳硫醇合成研究进展
11
作者 高敏 谢元 +3 位作者 姚文君 崔勇 王高峰 向永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4,共8页
叔十二碳硫醇(TDM)是一种在橡胶、树脂等生产中用于控制聚合物分子量的链调节剂,国内需求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迫切需要开发经济环保的TDM合成技术。目前,TDM的合成主要取决于原料碳源和催化剂类型的选择。介绍了TDM合成技术的发展现状,总... 叔十二碳硫醇(TDM)是一种在橡胶、树脂等生产中用于控制聚合物分子量的链调节剂,国内需求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迫切需要开发经济环保的TDM合成技术。目前,TDM的合成主要取决于原料碳源和催化剂类型的选择。介绍了TDM合成技术的发展现状,总结了适用于高碳硫醇合成的催化剂类型,对比了各类催化剂的优缺点,并指出了适用于TDM合成的不同体系催化剂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叔十二碳硫醇 十二烯 酸催化剂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碳纤维用于汽油脱硫醇的研究Ⅱ.动态吸附 被引量:21
12
作者 徐志达 陈冰 +2 位作者 陈燕萍 冯仰桥 曾汉民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45,共4页
在实验室研究了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作载体负载钴盐后对催化裂化汽油中硫醇的吸附与脱除性能。结果表明 ,其脱硫醇效果比活性炭作载体负载钴盐好得多 ;模拟工业生产的无碱脱硫醇工艺 ,在高空速 ( 8~ 1 8h- 1)条件下 ,前者的脱硫醇能... 在实验室研究了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作载体负载钴盐后对催化裂化汽油中硫醇的吸附与脱除性能。结果表明 ,其脱硫醇效果比活性炭作载体负载钴盐好得多 ;模拟工业生产的无碱脱硫醇工艺 ,在高空速 ( 8~ 1 8h- 1)条件下 ,前者的脱硫醇能力是后者的 6.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碳纤维 吸附过程 硫醇 汽油 硫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硫醇氧化双功能催化剂CoSPc/Mg(Al)O的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辉国 范志明 +1 位作者 柯明 刘溆蕃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9-53,共5页
在实验室以镁铝氧化物固溶体 (Mg(Al)O)固体碱负载磺化酞菁钴 (CoSPc)制成的双功能催化剂 ,对硫醇氧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载体的碱性强弱、催化剂制备过程中使用的溶剂种类及催化剂中溶剂的含量对催化剂活性有显著影响。不同结构... 在实验室以镁铝氧化物固溶体 (Mg(Al)O)固体碱负载磺化酞菁钴 (CoSPc)制成的双功能催化剂 ,对硫醇氧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载体的碱性强弱、催化剂制备过程中使用的溶剂种类及催化剂中溶剂的含量对催化剂活性有显著影响。不同结构硫醇氧化反应结果表明 ,大分子、异构硫醇较难氧化。此外 ,利用双功能催化剂进行了小型固定床喷气燃料脱臭试验 ,取得了初步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氧化物 固体碱 负载 磺化酞菁钴 轻质油品 硫醇 双功能催化剂 硫醇 氧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汽油轻馏分碱液抽提脱硫醇的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潘光成 李涛 +1 位作者 陶志平 吴明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4-27,共4页
采用碱液抽提的方式,对来自不同炼油厂的催化裂化汽油轻馏分进行了脱硫醇精制试验.结果表明,在抽提系统,碱含量为5%~50%,油碱体积比为1/1~15/1,操作温度在10~60℃,二次抽提;碱液在氧化系统进行再生,催化剂加入量为10μg/g,氧化温度... 采用碱液抽提的方式,对来自不同炼油厂的催化裂化汽油轻馏分进行了脱硫醇精制试验.结果表明,在抽提系统,碱含量为5%~50%,油碱体积比为1/1~15/1,操作温度在10~60℃,二次抽提;碱液在氧化系统进行再生,催化剂加入量为10μg/g,氧化温度为室温~80℃;再生后的碱液在分离系统用90~120℃石油醚抽提分离出二硫化物后循环使用.4种原料中的硫醇性硫都可被脱至5μg/g左右,并且烯烃和辛烷值无损失,博士实验及铜片腐蚀实验均合格,产品液收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汽油料 碱液抽提 硫醇 实验室规模 催化裂化汽油 抽提系统 实验室研究 硫醇 轻馏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碳纤维的制备及其负载钴盐后脱除硫醇的性能 被引量:15
15
作者 徐志达 曾汉民 冯仰桥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520-523,共4页
研究了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NACF)的制备条件,如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产品收率、比表面积及对正丁硫醇吸附与脱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要获得吸附性能较好的NACF,活化温度必须在800℃以上,活化时间必须在30min... 研究了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NACF)的制备条件,如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产品收率、比表面积及对正丁硫醇吸附与脱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要获得吸附性能较好的NACF,活化温度必须在800℃以上,活化时间必须在30min以上。此外,为达到脱除硫醇的目的,NACF还必须负载合适的催化剂。负载钴盐后的NACF对硫醇硫的脱除量高达1g/g,在液固比2000(ml/g)的条件下,可使己烷溶液中硫醇硫的质量分数由500×10-6降到10×10-6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碳纤维 吸附 正丁硫醇 硫醇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纤维的制备及其对硫醇的吸附脱除性能 被引量:9
16
作者 徐志达 曾汉民 冯仰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09-111,共3页
研究了沥青基活性炭纤维 (PACF)的制备条件 ,如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产品收率、比表面积以及对正丁硫醇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纯的 PACF不能吸附己烷中的正丁硫醇。 PACF负载钴盐后 ,可用于脱除硫醇。用于负载钴盐的 PACF的活化... 研究了沥青基活性炭纤维 (PACF)的制备条件 ,如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产品收率、比表面积以及对正丁硫醇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纯的 PACF不能吸附己烷中的正丁硫醇。 PACF负载钴盐后 ,可用于脱除硫醇。用于负载钴盐的 PACF的活化温度对脱除硫醇效果无影响 ,但活化时间必须在 90 min以上 ,才能使硫醇含量降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制备 吸附 硫醇 正丁硫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离子对型酞菁钴双功能硫醇氧化催化剂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海超 杨锡尧 +1 位作者 冉国朋 闵恩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918-924,共7页
将分别带有正、负电荷基团的季铵盐酞菁钴CoPc[N(CH3 ) 3 I]4 和磺酸盐酞菁钴CoPc(SO3 Na) 4溶解在一起 ,负载在由水滑石热分解而成的MgAl复合氧化物碱性载体上 ,制成负载离子对型酞菁钴催化剂 ,其所具有的碱性、氧化性双功能的特征能... 将分别带有正、负电荷基团的季铵盐酞菁钴CoPc[N(CH3 ) 3 I]4 和磺酸盐酞菁钴CoPc(SO3 Na) 4溶解在一起 ,负载在由水滑石热分解而成的MgAl复合氧化物碱性载体上 ,制成负载离子对型酞菁钴催化剂 ,其所具有的碱性、氧化性双功能的特征能够有效地催化 1 辛硫醇氧化 .当这两种酞菁钴配合物的摩尔比为 1时 ,催化活性最高 ,并且稳定性也有较明显的改善 .这种双功能催化剂体系具有酶催化的特点 ,即遵循双底物 ( 1 C8H17SH和O2 )Michaelis Menten动力学规律 ;表观活化能Ea=5 0 .4kJ·mol-1.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二元酞菁钴混合物的负载量 ,单位酞菁钴中心的活性基本保持恒定 ,表明形成的二聚体络合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酞菁钴分子的聚集 ,改善催化剂的性能 .同时 ,增大Mg(Al)O载体量即碱中心数 ,有利于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提高 .这类新型双功能催化剂具有工业应用的前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钴 催化剂 硫醇 氧化 炼油 硫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汽油脱硫醇工艺中硫醇类型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江胜娟 孙小明 +3 位作者 王瑜 李自力 张志强 夏道宏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60-1363,共4页
采用化学萃取法结合GC/双火焰光度检测器技术,研究了碱洗、固定床脱臭和液-液脱臭等脱硫醇工艺中加氢精制重汽油中硫醇类型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加氢精制重汽油中硫醇以C6及C6以上硫醇为主,C6及C6以上硫醇硫质量占总硫醇硫质量的92... 采用化学萃取法结合GC/双火焰光度检测器技术,研究了碱洗、固定床脱臭和液-液脱臭等脱硫醇工艺中加氢精制重汽油中硫醇类型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加氢精制重汽油中硫醇以C6及C6以上硫醇为主,C6及C6以上硫醇硫质量占总硫醇硫质量的92.1%;碱洗前后加氢精制重汽油中硫醇的种类相同,但各硫醇单体的相对含量发生变化,碱洗后正戊硫醇和正己硫醇的相对含量降低,而C6异构硫醇及C6以上硫醇的相对含量增加;采用不同脱臭工艺或不同深度脱臭处理后,加氢精制重汽油中的硫醇都以苯硫酚和C7及C7以上硫醇为主,苯硫酚和C7及C7以上硫醇硫的质量占总硫醇硫质量的81%~91%,表明大分子硫醇的脱除较为困难,脱臭过程中大分子硫醇的脱除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硫醇工艺 硫醇 萃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结构新颖的二茂铁硫醇自组装膜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校刚 史彦莉 力虎林 《电化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35-239,共5页
 合成二茂铁乙烯基吡啶硫醇(FcC2′PyC4SH,I)及其还原产物二茂铁乙烷基吡啶硫醇(FcC2′PyC4SH,Ⅱ).再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金电极表面形成二茂铁乙烯基吡啶硫醇单分子膜,通过循环伏安法探讨了这种自组装膜与结构相关的电化学响应.
关键词 二茂铁乙烯基吡啶硫醇 自组装膜 电化学 二茂铁乙烷基吡啶硫醇 分子自组装技术 金电极 单分子膜 循环伏安法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PVC热稳定剂——三(羟基乙硫醇)锑的合成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又年 王春江 +1 位作者 舒万艮 曾冬铭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40,共4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硫醇锑类热稳定剂———三 (羟基乙硫醇 )锑的合成及其应用 .实验时以三氧化二锑和巯基乙醇为原料 ,采用一步法直接化合生成三 (羟基乙硫醇 )锑 .此外 ,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 .实验结... 研究了一种新型硫醇锑类热稳定剂———三 (羟基乙硫醇 )锑的合成及其应用 .实验时以三氧化二锑和巯基乙醇为原料 ,采用一步法直接化合生成三 (羟基乙硫醇 )锑 .此外 ,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以二甲苯作为带水剂 ,反应物Sb2 O3与 6HSCH2 CH2 OH的量比为 1∶1 .2 ,加热回流 1 .0h ,得产品的收率为 93.8% ;三 (羟基乙硫醇 )锑为浅黄色液体 ,其折光率Dn2 0 为 1 .44 79;当三 (羟基乙硫醇 )锑的添加量为2 5份时 ,PVC树脂的热稳定时间为 46min(2 0 0℃时 ) .其热稳定性能优于钙 锌、铅盐复合热稳定剂 ,与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热稳定性能相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醇 合成 三锑 PVC热稳定剂 羟基乙硫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