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蒽酮法与硫酸苯酚法测定灵芝多糖含量比较 被引量:77
1
作者 郭晓蕾 朱思潮 +2 位作者 翟旭峰 王怀豫 宝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9期2000-2002,共3页
目的:比较硫酸蒽酮法与硫酸苯酚法测定灵芝多糖含量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灵芝中多糖的含量。结果: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分别测定同一样品灵芝多糖的含量,硫酸蒽酮法测定结果高于硫酸苯酚法。结论:... 目的:比较硫酸蒽酮法与硫酸苯酚法测定灵芝多糖含量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灵芝中多糖的含量。结果: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分别测定同一样品灵芝多糖的含量,硫酸蒽酮法测定结果高于硫酸苯酚法。结论:两种方法均操作简便,稳定可行,较之硫酸苯酚法,药典记载的硫酸蒽酮法更加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多糖 硫酸蒽酮法 硫酸苯酚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蒽酮法测定柑橘属植物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程立超 徐祺 《中国林副特产》 2020年第2期27-28,共2页
采取浸提法从丑橘、甜橙、甜心柚、血橙、芦柑5种柑橘属果皮中提取多糖并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血橙果皮中含糖量在5种果皮中最低,其次为甜橙果皮、甜心柚果皮、芦柑果皮,丑橘果皮中含糖量在5种果皮中最高。甜橙果皮和甜心柚果皮含糖量... 采取浸提法从丑橘、甜橙、甜心柚、血橙、芦柑5种柑橘属果皮中提取多糖并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血橙果皮中含糖量在5种果皮中最低,其次为甜橙果皮、甜心柚果皮、芦柑果皮,丑橘果皮中含糖量在5种果皮中最高。甜橙果皮和甜心柚果皮含糖量差距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属 硫酸蒽酮法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法与硫酸-蒽酮法测定猪苓多糖含量比较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国伟 李彩霞 +4 位作者 王艳峰 黄羽 苏芝军 郑芳 曾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099-1102,共4页
本研究目的是比较高效液相法与硫酸-蒽酮法在测定猪苓多糖含量上的差异。为此,研究采用水提醇沉、Sevag法除蛋白、透析和冷冻干燥制备相对纯化的猪苓多糖,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及高效液相法对猪苓多糖的相对分子量分布、组成及含量进行研究... 本研究目的是比较高效液相法与硫酸-蒽酮法在测定猪苓多糖含量上的差异。为此,研究采用水提醇沉、Sevag法除蛋白、透析和冷冻干燥制备相对纯化的猪苓多糖,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及高效液相法对猪苓多糖的相对分子量分布、组成及含量进行研究,用硫酸-蒽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猪苓颗粒中猪苓多糖的含量。结果显示,猪苓多糖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8,232,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7,506,分子范围2.44,可能由海藻糖和葡萄糖组成,其含量分别为6.05%和62.28%。硫酸-蒽酮法侧的猪苓多糖含量为87.9%。对于猪苓多糖含量测定,高效液相法优于硫酸-蒽酮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多糖 高效液相 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蒽酮-硫酸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杜仲水提液多糖含量 被引量:35
4
作者 李强 唐微 +3 位作者 石园园 李嘉惠 李艳红 刘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70-371,374,共3页
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杜仲水提液中总糖含量,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杜仲水提液中单糖含量,多糖含量为总糖与还原糖含量之差。该法简便、快速、准确、稳定,为其他材料水提液中多糖定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硫酸 3 5-二硝基水杨酸 杜仲 水提液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蒽酮-硫酸法快速测定蔗糖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利军 孔红星 陆丹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45-149,共5页
直接利用硫酸与水发生水合作用时释放的热量,使反应体系自行升温,达到充分显色,从而免去了水浴加热步骤,使操作更为简便,测定速度提高.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条件,改进了传统的蒽酮-硫酸法,发展并提出了新的蒽酮-硫酸法.其线性范围为0.53~... 直接利用硫酸与水发生水合作用时释放的热量,使反应体系自行升温,达到充分显色,从而免去了水浴加热步骤,使操作更为简便,测定速度提高.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条件,改进了传统的蒽酮-硫酸法,发展并提出了新的蒽酮-硫酸法.其线性范围为0.53~12.96μg/mL,摩尔吸光系数ε为1 98×104L/mol·cm.该法简单、快速,准确度高,用于甘蔗汁样品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 测定 蔗糖 甘蔗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蒽酮-硫酸法测定海藻糖含量显色条件的改进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艳玲 张显忠 +2 位作者 苗苗 史仁玖 刘锦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6-298,共3页
采用传统的蒽酮-硫酸法定糖时,海藻糖的最大吸收峰有误差。为了准确地测定海藻糖含量,对影响波长测定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硫酸浓度、蒽酮试剂加入量以及显色时间都对海藻糖的最大吸收波长有影响,并发展了三种蒽酮比色方法... 采用传统的蒽酮-硫酸法定糖时,海藻糖的最大吸收峰有误差。为了准确地测定海藻糖含量,对影响波长测定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硫酸浓度、蒽酮试剂加入量以及显色时间都对海藻糖的最大吸收波长有影响,并发展了三种蒽酮比色方法。采用这三种方法,海藻糖溶液均在625nm处有最大吸收值,在10~100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且稳定性好,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 海藻糖 显色条件 最大吸收波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蒽酮-硫酸法测定泰山灰树花中海藻糖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艳玲 史仁玖 +1 位作者 张显忠 苗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18-220,共3页
对蒽酮-硫酸法测定灰树花菌体海藻糖含量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液与蒽酮-硫酸试剂加入量的体积比为1:2,加热显色5min,625nm比色,测定灰树花菌体中海藻糖含量为3.88mg/ml,平均回收率为106.5%,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该方法简便、... 对蒽酮-硫酸法测定灰树花菌体海藻糖含量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液与蒽酮-硫酸试剂加入量的体积比为1:2,加热显色5min,625nm比色,测定灰树花菌体中海藻糖含量为3.88mg/ml,平均回收率为106.5%,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菌体海藻糖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海藻糖 -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蒽酮-硫酸法测定茶多糖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20
8
作者 王黎明 夏文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85-188,共4页
对蒽酮-硫酸法测定茶多糖含量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蒽酮浓度0.05%,样品溶液与蒽酮-硫酸的比1:4,100℃反应5min后立即于冰水中冷却30min,675nm比色,以半乳糖为标准,可提高茶多糖测定的准确度。平均回收率达94.58%±1.68%,重... 对蒽酮-硫酸法测定茶多糖含量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蒽酮浓度0.05%,样品溶液与蒽酮-硫酸的比1:4,100℃反应5min后立即于冰水中冷却30min,675nm比色,以半乳糖为标准,可提高茶多糖测定的准确度。平均回收率达94.58%±1.68%,重现性好,RSD为0.548%(n=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糖 -硫酸 测定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酚-硫酸法与蒽酮-硫酸法测定绿茶茶多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8
9
作者 张媛媛 张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8-163,共6页
对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在茶多糖测定中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苯酚-硫酸法的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定苯酚质量分数、硫酸用量、显色时间3个因素,利用响应面试验考察各因素变化对吸光度的影响。通过优化得到最佳测... 对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在茶多糖测定中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苯酚-硫酸法的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定苯酚质量分数、硫酸用量、显色时间3个因素,利用响应面试验考察各因素变化对吸光度的影响。通过优化得到最佳测定条件为4.8%苯酚溶液1 mL、浓硫酸5 mL、显色时间29 min、检测波长488 nm。在此条件下的标准曲线在0-0.2 m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该方法对3种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均不小于97.55%,重复性实验相对标准偏差为1.82%,说明此方法准确可靠、稳定性高,适合于茶多糖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糖 苯酚-硫酸 -硫酸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蒽酮-硫酸法测定枸杞多糖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魏苑 张盛贵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9-401,共3页
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枸杞多糖含量并对其测定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样液与蒽酮-硫酸试剂加入量的体积比为1∶2,加热煮沸5min,冷却后放置8min,625nm比色。精密度实验RSD值为1.27%,平均回收率为99.78%,RSD为2.26%,测得样品中枸杞多糖含... 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枸杞多糖含量并对其测定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样液与蒽酮-硫酸试剂加入量的体积比为1∶2,加热煮沸5min,冷却后放置8min,625nm比色。精密度实验RSD值为1.27%,平均回收率为99.78%,RSD为2.26%,测得样品中枸杞多糖含量为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硫酸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花多糖的修正系数蒽酮-硫酸检测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星海 许金伟 +2 位作者 周晓红 虞培力 屠幼英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1-157,共7页
建立一种茶树花多糖含量的修正系数蒽酮-硫酸检测方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普通蒽酮-硫酸检测多糖方法基础上,通过联用离子色谱检测技术,构建蒽酮-硫酸检测新方法的修正系数(f),实现茶树花多糖检测技术的快捷、准确和客观.研究表明,... 建立一种茶树花多糖含量的修正系数蒽酮-硫酸检测方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普通蒽酮-硫酸检测多糖方法基础上,通过联用离子色谱检测技术,构建蒽酮-硫酸检测新方法的修正系数(f),实现茶树花多糖检测技术的快捷、准确和客观.研究表明,以半乳糖为标准对照品时修正系数f半乳糖=2.84,以葡萄糖为标准对照品时修正系数f葡萄糖=4.49.该方法稳定性好(RSD葡萄糖=1.7%,RSD半乳糖=1.0%)、精密度高(RSD葡萄糖=1.4%,RSD半乳糖=2.0%)、重复性强(RSD葡萄糖=3.2%,RSD半乳糖=2.5%)及加标回收率佳(回收率葡萄糖=91.3%-104.1%,回收率半乳糖=95.9%-104.4%).用新方法测得3产地茶树花多糖含量分别为10.30%、10.07%及9.99%,高于常规蒽酮-硫酸法检测茶树花多糖值.茶树花多糖中单糖组分分析表明,以半乳糖为标准对照品检测茶树花多糖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系数 -硫酸 茶多糖 离子色谱 茶树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酚硫酸法与蒽酮硫酸法测定托盘根多糖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郑旭伟 黄占波 +3 位作者 楚冬海 王晓宇 宁雪 黄丽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3期119-121,共3页
[目的]采用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测定托盘根多糖含量。[方法]用精制托盘根多糖测得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通过线性关系、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及加样回收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葡萄糖在5~40μg/mL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 [目的]采用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测定托盘根多糖含量。[方法]用精制托盘根多糖测得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通过线性关系、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及加样回收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葡萄糖在5~40μg/mL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重复性试验相对标准偏差<1.7%,加样回收率≥97%,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测定的多糖含量分别为3.78%和4.02%。[结论]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均准确可靠,适合于托盘根多糖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盘根 多糖 苯酚-硫酸 -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硫酸蒽酮比色定糖法的比较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桂茹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5-7,22,共4页
为选定适合的实验室测糖方法,分别采用浓硫酸外加热法、稀硫酸外加热法及水合热法等设置的不同加热时间对蔗糖标准样品进行测试,并对其易操作性、数据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稀硫酸外加热法由于具有测定数据稳定性好、易... 为选定适合的实验室测糖方法,分别采用浓硫酸外加热法、稀硫酸外加热法及水合热法等设置的不同加热时间对蔗糖标准样品进行测试,并对其易操作性、数据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稀硫酸外加热法由于具有测定数据稳定性好、易于操作、药品用量少、吸光度值范围适宜、显色反应完全等优点,被确定为最合适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蒽酮法 比色定糖 实验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酚硫酸法与蒽酮硫酸法测定铁皮石斛中多糖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57
14
作者 范传颍 陶正明 吴志刚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7期799-801,共3页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铁皮石斛中多糖的含量,比较苯酚-硫酸法与蒽酮-硫酸法测定铁皮石斛中多糖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蒽酮-硫酸法测定结果高于苯酚硫酸法,而苯酚-硫酸法测定结果更为合理,可作为测定铁皮石斛多糖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铁皮石斛多糖 苯酚硫酸 硫酸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优化蒽酮硫酸法测定葡萄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 被引量:29
15
作者 徐美蓉 李晓蓉 李婷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第11期25-29,共5页
测定葡萄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对葡萄叶片可溶性糖提取条件进行了比较;利用响应面法(RSM)对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的蒽酮-硫酸显色方法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葡萄叶片可溶性糖提取的最佳提取剂为水,采用21.9%乙酸锌和10.6%亚... 测定葡萄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对葡萄叶片可溶性糖提取条件进行了比较;利用响应面法(RSM)对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的蒽酮-硫酸显色方法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葡萄叶片可溶性糖提取的最佳提取剂为水,采用21.9%乙酸锌和10.6%亚铁氰化钾可以最大限度的去除共提物干扰,确定检测波长为625nm。用0.2 mg/mL蒽酮-硫酸试剂12 mL,在沸水浴中加热12 min。在此条件下测定的可溶性糖平均含量为2.54%~6.93%,精密度实验RSD为0.68%~0.81%,平均加标回收率99.4%,RSD=2.7%(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叶片 可溶性糖 -硫酸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蒽酮-硫酸法测定芝芪菌质中的多糖含量 被引量:4
16
作者 阮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6期11424-11425,共2页
用蒽酮—硫酸法测定芝芪菌质中的多糖含量。研究确定了蒽酮-硫酸法测定芝芪菌质中多糖含量的最佳检测条件,并测定了3批芝芪菌质的多糖含量。研究得出,当加入6.0 ml、0.050%的硫酸蒽酮溶液,在水浴中加热20 min,冷却20 min时,芝芪菌质中... 用蒽酮—硫酸法测定芝芪菌质中的多糖含量。研究确定了蒽酮-硫酸法测定芝芪菌质中多糖含量的最佳检测条件,并测定了3批芝芪菌质的多糖含量。研究得出,当加入6.0 ml、0.050%的硫酸蒽酮溶液,在水浴中加热20 min,冷却20 min时,芝芪菌质中多糖含量测定条件最优;3批芝芪菌质多糖的平均含量为0.991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芪菌质 多糖 -硫酸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蒽酮-硫酸法测定芝芪菌质中的多糖含量
17
作者 阮鸣 韩亚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11811-11812,共2页
[目的]用蒽酮-硫酸法测定芝芪菌质中的多糖含量。[方法]研究确定蒽酮-硫酸法测定芝芪菌质中多糖含量的最佳检测条件,测定3批芝芪菌质的多糖含量。[结果]当加入6 ml、0.05%的硫酸蒽酮溶液,在水浴中加热20 min,冷却20 min时芝芪菌质中多... [目的]用蒽酮-硫酸法测定芝芪菌质中的多糖含量。[方法]研究确定蒽酮-硫酸法测定芝芪菌质中多糖含量的最佳检测条件,测定3批芝芪菌质的多糖含量。[结果]当加入6 ml、0.05%的硫酸蒽酮溶液,在水浴中加热20 min,冷却20 min时芝芪菌质中多糖含量测定条件最优。[结论]3批芝芪菌质多糖的平均含量为0.991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芪菌质 多糖 -硫酸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蒽酮-硫酸法测定复方木鸡颗粒中粗多糖 被引量:13
18
作者 谢心文 门磊 +3 位作者 孙怡 顾喆 寇佳怡 魏溪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85-1687,共3页
目的建立蒽酮-硫酸法测定复方木鸡颗粒(云芝提取物、核桃楸皮、山豆根、菟丝子)中粗多糖的含有量。方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在626 nm波长处测定粗多糖含有量。结果葡萄糖在10~6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目的建立蒽酮-硫酸法测定复方木鸡颗粒(云芝提取物、核桃楸皮、山豆根、菟丝子)中粗多糖的含有量。方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在626 nm波长处测定粗多糖含有量。结果葡萄糖在10~6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RSD为2.6%。结论该方法简便稳定,可控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木鸡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木鸡颗粒 粗多糖 -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蒽酮-硫酸显色法测定白及块茎与非药用部位中白及多糖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龙小琴 戴应和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3期30-32,共3页
为比较白及块茎与非药用部位(叶、茎秆、须根)中白及多糖含量差异,采用水提醇沉法来提取白及块茎与非药用部位中白及多糖,显色剂用蒽酮-硫酸进行显色,再用紫外分光光度测白及块茎与非药用部位中白及多糖含量。结果显示,白及块茎部位的... 为比较白及块茎与非药用部位(叶、茎秆、须根)中白及多糖含量差异,采用水提醇沉法来提取白及块茎与非药用部位中白及多糖,显色剂用蒽酮-硫酸进行显色,再用紫外分光光度测白及块茎与非药用部位中白及多糖含量。结果显示,白及块茎部位的白及多糖含量为35.12%、须根部位的白及多糖含量为28.82%、茎秆部位的白及多糖含量为20.93%、叶部位的白及多糖含量16.15%。白及块茎与非药用部位中的白及多糖含量具有一定差异,白及块茎中的白及多糖含量>白及须根中的白及多糖含量>白及茎秆中的白及多糖含量>白及叶中白及多糖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白及多糖 -硫酸显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类植物免疫诱抗剂制剂含量的几种比色分析方法适用性研究
20
作者 高志强 刘霁萱 +3 位作者 刘丰茂 赵鹏跃 郭丹 王文卓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7,共12页
鉴于当前糖类植物免疫诱抗剂产品质量分析检测方法研究相对匮乏,本研究系统评估了硫酸-苯酚法、硫酸-蒽酮法及Elson-Morgan法在多种糖类化合物检测中的适用性及影响因素,并建立了有效的比色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三种比色法对葡萄糖、半... 鉴于当前糖类植物免疫诱抗剂产品质量分析检测方法研究相对匮乏,本研究系统评估了硫酸-苯酚法、硫酸-蒽酮法及Elson-Morgan法在多种糖类化合物检测中的适用性及影响因素,并建立了有效的比色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三种比色法对葡萄糖、半乳糖醛酸和氨基葡萄糖呈现不同的响应性,单糖组成对比色法的选择尤为重要。以相应单糖组成的葡聚糖、多聚半乳糖醛酸和氨基寡糖素为代表聚糖化合物,通过优化比色反应条件,确立了适合的最佳检测条件。方法验证结果显示,各方法在其线性范围内均表现出优异的线性相关性(R^(2)>0.998)、良好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0.4%~0.9%)及高回收率(100%~101%)。结合离子色谱法揭示了当前低聚糖素制剂的有效成分为低聚氨基葡萄糖,并指出了当前登记资料中对于糖类有效成分界定不清晰的现状。最后,本研究确立并验证了用于香菇多糖、低聚糖素和几丁聚糖制剂的比色分析方法,结果均展现出了良好的线性关系、优异的重现性和高准确度,满足产品质量检测的方法要求。此研究为糖类植物免疫诱抗剂质量分析提供了策略与方法支持,有助于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免疫诱抗剂 糖类化合物 硫酸-苯酚 硫酸- Elson-Morg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