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2-)/NO_3^--N对硫自养反硝化与厌氧氨氧化耦合脱氮除硫启动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军 郑驰骏 +3 位作者 刘健 王诗白 杨柳 魏婕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52-1158,共7页
为寻求经济、有效的同步脱氮除硫工艺,采用HABR(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接种厌氧氨氧化活性污泥,以人工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在进水p H为8.0、温度为(32±1)℃、HRT为6.5 h的条件下,调整进水S2-/NO3--N〔n(S2-)∶n(NO3--N)〕分别为... 为寻求经济、有效的同步脱氮除硫工艺,采用HABR(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接种厌氧氨氧化活性污泥,以人工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在进水p H为8.0、温度为(32±1)℃、HRT为6.5 h的条件下,调整进水S2-/NO3--N〔n(S2-)∶n(NO3--N)〕分别为2.0∶5、3.5∶5、5.0∶5、6.5∶5,研究其对硫自养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耦合工艺启动的影响,试验连续进行了54 d.结果表明:当S2-/NO3--N<1时,S2-的供应量相对不足,导致硫自养反硝化生成的NO2--N量不足,进而影响后续厌氧氨氧化效果,NH4+-N去除率较低,平均值为53.5%,同时剩余NO3--N继续氧化硫自养反硝化生成的S0,致使出水中ρ(SO42-)增大;当S2-/NO3--N=1时,S2-供应量充足,硫自养反硝化生成NO2--N量最大,厌氧氨氧化效果最好,NH4+-N去除率最高,平均值为65.1%;当S2-/NO3--N>1时,S2-过量,S2-去除率下降.试验通过控制S2-/NO3--N,在HABR内成功实现了硫自养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耦合工艺启动,NH4+-N、S2-、NO3--N最大去除率分别为74.3%、99.0%、99.5%,S2-/NO3--N=1为最佳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养硝化 厌氧氨氧化 耦合工艺 S2-/NO3--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D对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照韩 刘广民 +2 位作者 温青 李凯峰 陈忠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8-41,共4页
通过间歇试验探讨了COD对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COD是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系统中NO3-和SO42-的代谢以及S2-和NO2-的产生状况;当COD为120mg/L时,系统内碳源不足,存在着SRB和DNB对碳... 通过间歇试验探讨了COD对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COD是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系统中NO3-和SO42-的代谢以及S2-和NO2-的产生状况;当COD为120mg/L时,系统内碳源不足,存在着SRB和DNB对碳源的竞争,竞争中后者占优势,硫酸盐还原程度很小;当碳源充足时,由于受反硝化抑制,S2-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趋势,分为碳源充足、反硝化控制和硫酸盐重新还原三个阶段,各阶段的作用时间随COD含量的不同而变化;系统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NO2-积累,其峰值和出现位置随COD不同而不同;NO2-是对SRB产生抑制的主要原因,当系统中NO2--N浓度大于2mg/L时,S2-产生呈下降趋势,SRB活性开始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 硝化 硫酸盐还原 抑制 NO2-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膜-活性污泥工艺强化硫化物自养反硝化技术 被引量:10
3
作者 常赜 孙宁 蒋然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0-123,128,共5页
研究采用生物膜-活性污泥组合工艺(IFAS)处理模拟市政污水,硫化物作为电子供体,推动自养反硝化脱氮。在厌氧无COD添加,NO_3^-、S_2^-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0±10)、(80±5) mg/L,温度25℃,水力停留时间12 h的条件下,共运行140 d... 研究采用生物膜-活性污泥组合工艺(IFAS)处理模拟市政污水,硫化物作为电子供体,推动自养反硝化脱氮。在厌氧无COD添加,NO_3^-、S_2^-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0±10)、(80±5) mg/L,温度25℃,水力停留时间12 h的条件下,共运行140 d。结果表明,生物膜具为作用细菌在反应器中提供了稳定的生长场所,反应器稳定达到95%以上的TN去除率。硫氮摩尔比对硫化物最终产物有直接影响,适宜运行pH条件为8.0等结论。该技术可实现高效脱氮,有着反应可控性高、装置简易、反应建立时间短,且运行稳定、污泥产量少好等优点,适用于低碳氮比的市政污水处理及工业污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活性污泥组合工艺(IFAS) 硫化物 自养硝化 市政污水 低碳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硫自养反硝化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冯成业 张馨文 +2 位作者 刘欣林 王煜斌 佟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80,共9页
铁-硫自养反硝化是一种高效环保的生物工艺,被认为是有效处理低碳氮比污水的方法之一。相较于传统的硫基自养反硝化和铁基自养反硝化,铁-硫自养反硝化有着更高的反硝化能力,无须外加pH缓冲物质,具有二次污染小、氮磷同步去除等优势。该... 铁-硫自养反硝化是一种高效环保的生物工艺,被认为是有效处理低碳氮比污水的方法之一。相较于传统的硫基自养反硝化和铁基自养反硝化,铁-硫自养反硝化有着更高的反硝化能力,无须外加pH缓冲物质,具有二次污染小、氮磷同步去除等优势。该文介绍了铁-硫自养反硝化的形成过程及作用机理,并系统梳理了近年来铁-硫自养反硝化的发展和应用现状;阐述了铁-硫自养反硝化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的现状,对未来铁-硫自养反硝化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养硝化 铁硫化物 污水处理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矿物材料脱氮效果中试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勋 陈方鑫 +3 位作者 吕冰倩 张青 董献彬 张强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期165-167,共3页
以污水厂实际污水为处理目标,通过中试试验研究了新型硫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材料的特性。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为1.5 h,该新型材料可以为自养-异养反硝化系统提供充足的电子供体,无需外加有机碳源,即可实现进水均值总氮18 mg/L到出水... 以污水厂实际污水为处理目标,通过中试试验研究了新型硫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材料的特性。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为1.5 h,该新型材料可以为自养-异养反硝化系统提供充足的电子供体,无需外加有机碳源,即可实现进水均值总氮18 mg/L到出水总氮稳定小于8 mg/L,不会出现亚硝态氮的积累,保证了稳定高效的脱氮效果。反应结束后,体系中硫自养反硝化菌Thiobacillus、Sulfurovumonas和异养反硝化菌Simplicispira相对丰度提高,成为优势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 材料 自养-异养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自养反硝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1
6
作者 邓旭亮 王爱杰 +2 位作者 荣丽丽 肖勇 王祯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16,共4页
简要阐述了硫自养反硝化技术的生物化学原理,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硫自养反硝化工艺在生物脱氮、生物脱硫及同步脱硫脱氮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该工艺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结合该工艺的高效性、经济性及可资源化等特点,对其在污水... 简要阐述了硫自养反硝化技术的生物化学原理,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硫自养反硝化工艺在生物脱氮、生物脱硫及同步脱硫脱氮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该工艺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结合该工艺的高效性、经济性及可资源化等特点,对其在污水处理行业中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养硝化 -石灰石自养硝化 同步脱硫硝化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盐介导底泥硫自养反硝化的过程、效应和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建军 张建 +1 位作者 黄民生 卢少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97,132,共8页
底泥黑臭是当前我国城市河道水环境污染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利用硝酸钙促生底泥土著微生物以修复底泥黑臭的原位处理技术受到了不少关注,然而对于该过程中关键的硫自养反硝化反应的研究较为少见.文章介绍了硫自养反硝化反应在环境... 底泥黑臭是当前我国城市河道水环境污染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利用硝酸钙促生底泥土著微生物以修复底泥黑臭的原位处理技术受到了不少关注,然而对于该过程中关键的硫自养反硝化反应的研究较为少见.文章介绍了硫自养反硝化反应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基础研究和相关技术应用情况,论述了硝酸盐介导的底泥硫自养反硝化反应的特点、产生过程、该反应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副产物(N2O、NO-2)累积现象,以及底泥硫自养反硝化相关功能菌群及其生态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在这些研究领域中尚不清楚的一些科学问题.最后指出,对黑臭底泥修复过程中硫自养反硝化反应的脱氮过程、脱氮贡献率,以及该过程中功能菌种群生态特征变化的研究,可进一步促进我国城市河道黑臭治理研究工作的深入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底泥 硝酸盐 自养硝化 自养硝化 硫酸盐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S/N对硫自养短程反硝化亚硝酸盐积累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小翔 律泽 李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9-93,118,共6页
短程反硝化是一种厌氧氨氧化基质NO_(2)^(-)-N获取的新型途径。在自养短程反硝化系统中,以硫代硫酸钠作为底物,在不同的硫氮比(S2-/NO_(3)^(-)-N)的条件下,通过控制水力停留时间、温度,将NO_(3)^(-)-N还原至NO_(2)^(-)-N,成功实现自养... 短程反硝化是一种厌氧氨氧化基质NO_(2)^(-)-N获取的新型途径。在自养短程反硝化系统中,以硫代硫酸钠作为底物,在不同的硫氮比(S2-/NO_(3)^(-)-N)的条件下,通过控制水力停留时间、温度,将NO_(3)^(-)-N还原至NO_(2)^(-)-N,成功实现自养短程反硝化系统中NO_(2)^(-)-N的积累。实验结果表明,三个S/N表现出不同的NO_(2)^(-)-N的积累,S/N为1:1.14时,NO_(3)^(-)-N的去除率稳定在75%左右,NO_(2)^(-)-N的积累率(NTR)几乎为零;S/N为1:1.71时,NO_(3)^(-)-N的去除率维持在40%~50%之间,NTR增长到8%左右;S/N为1:2.28时,NO_(3)^(-)-N的去除率保持在了35%左右,而NTR持续增长到43%。反硝化速率随S/N的增大而增大,而较低碳氮比更有利于NO_(2)^(-)-N的稳定积累。经高通量测序分析得出,硫自养短程反硝化进程中存在Thioacillus、Thermomonas、Ferritrophicum等所属功能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养短程硝化 NO_(2)^(-)-N积累 硫代硫酸 S/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对硫自养反硝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赵东华 岳冬梅 +3 位作者 郑岩皓 束梦照 葛俊 孙菲菲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28-1533,共6页
为探究硫自养反硝化所需的最低磷浓度,对硫自养反硝化系统进行磷饥饿处理,给予不同磷浓度的进水,考察磷浓度对硫自养反硝化效果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饥饿期的延长,NO_(x)^(-)-N去除率由饥饿前的98.1%~99.6%逐步降至2... 为探究硫自养反硝化所需的最低磷浓度,对硫自养反硝化系统进行磷饥饿处理,给予不同磷浓度的进水,考察磷浓度对硫自养反硝化效果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饥饿期的延长,NO_(x)^(-)-N去除率由饥饿前的98.1%~99.6%逐步降至24.8%~49.6%,且出水中随之出现亚硝酸盐的积累。补充磷后,NO_(x)^(-)-N去除率随进水磷浓度的增加显著提升,且进水磷浓度越高,NO_(x)^(-)-N去除率能越快恢复至饥饿前水平(98%以上),出水中的亚硝酸盐氮浓度也越快降至饥饿前水平(不足0.05 mg/L)。当进水中磷浓度不低于0.200 mg/L时,硫自养反硝化效率不受磷浓度限制。磷浓度影响硫自养反硝化系统的微生物多样性,磷恢复处理组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度均显著高于磷饥饿处理组。在磷恢复处理组中,硫自养反硝化相关的功能菌属是优势菌属,相对丰度占45.78%,而在磷饥饿处理组中,该功能菌属相对丰度仅占4.67%,磷浓度极大地影响了硫自养反硝化系统中的硫自养反硝化相关功能菌的相对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养硝化 NO_(x)^(-)-N去除率 磷饥饿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对厌氧产酸耦合反硝化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志轩 谢丽 +1 位作者 王蕊 周琪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640-3646,共7页
以木薯酒精废水为碳源,通过批次实验研究了亚硝酸盐对厌氧产酸耦合反硝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600 mg·L-1 3NO-N-后的最终产酸量与空白反应器相差不大,但是投加相同浓度亚硝酸盐后产酸受到严重抑制,最终产酸量仅为空白反应器... 以木薯酒精废水为碳源,通过批次实验研究了亚硝酸盐对厌氧产酸耦合反硝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600 mg·L-1 3NO-N-后的最终产酸量与空白反应器相差不大,但是投加相同浓度亚硝酸盐后产酸受到严重抑制,最终产酸量仅为空白反应器的1.8%。而硝酸盐还原过程中厌氧产酸受到抑制可能是由于反硝化中间产物亚硝酸盐的存在,低投加量的亚硝酸盐即可对厌氧产酸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并具有持续性,且对各产酸组分的影响作用:正丁酸>丙酸>乙酸。随着2COD/NO-N-的降低,亚硝酸盐的还原率由74.9%降低至22.2%。当游离亚硝酸(free nitrous acid,FNA)浓度为0.05 mg·L-1以上时,亚硝酸盐还原几乎被完全抑制(90%以上)。此外,随着2COD/NO-N-的增加,反硝化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小,而DNRA过程(dissimilatory 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um,异化硝酸盐还原为铵)逐渐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 N0-2-N比 厌氧产酸抑制 硝化抑制 硝酸盐异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硫浓度及氮硫比对硫酸盐还原厌氧氨氧化脱氮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世东 祝彦均 +1 位作者 刘涵 刘泓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99-204,共6页
该研究在硫酸盐还原厌氧氨氧化(Sulfate-Reducing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SRAO)脱氮工艺的基础上,探究了SO42-浓度在100 mg/L的条件下,控制NH4+的投加量在不同N/S(NH_(4)^(+)-N/SO_(4)^(2-))浓度比下ASBR(Anaerobic Sequencing B... 该研究在硫酸盐还原厌氧氨氧化(Sulfate-Reducing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SRAO)脱氮工艺的基础上,探究了SO42-浓度在100 mg/L的条件下,控制NH4+的投加量在不同N/S(NH_(4)^(+)-N/SO_(4)^(2-))浓度比下ASBR(Anaerobic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反应器的运行效果及其脱氮性能。N/S从1.0增大到3.0时,ASBR中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从78.5%增加到94.4%,但体系内SAD(Sulfur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菌的丰度及活性未受到明显抑制,SRAO作用和ANAMMOX(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作用始终是ASBR脱氮的主要途径。当N/S的浓度比由3.0增至4.0时,ASBR中氨氮的平均去除率由94.4%下降为69.2%。这表明随着N/S的增大,体系内ANAMMOX菌和SRAO菌活性的降低,抑制了体系脱氮性能。这时SAD菌的丰度及活性略有增加。硫的去除率随N/S比的变化趋势和总氮的去除规律类似,在N/S=3.0时达到最大74.2%。结合高通量测序结果,说明不同N/S下的脱氮微生物优势菌群会不断变化,改变体系脱氮除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氨氮 硫酸盐还原厌氧氨氧化 自养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傀儡湖沉积物-水界面硝酸盐异养还原过程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薛惊雅 姜星宇 +2 位作者 姚晓龙 李敏 张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89-2296,共8页
反硝化(DNF)和硝酸盐异养还原为氨(DNRA)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硝酸盐异养还原的2个主要过程.DNF和DNRA之间的竞争控制着硝酸盐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的异养还原方式和最终归趋.选取太湖流域的傀儡湖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实验和稳定氮同位素示... 反硝化(DNF)和硝酸盐异养还原为氨(DNRA)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硝酸盐异养还原的2个主要过程.DNF和DNRA之间的竞争控制着硝酸盐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的异养还原方式和最终归趋.选取太湖流域的傀儡湖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实验和稳定氮同位素示踪技术,考察傀儡湖沉积物-水界面的DNF和DNRA速率及其对硝酸盐异养还原过程的贡献.结果显示,沉积物表现为NH_4^+-N的源和NO_3^--N的汇,潜在DNF速率为18.89~54.00μmol/(kg·h)[均值(36.39±3.86)μmol/(kg·h)],DNRA反应速率为1.02~5.89μmol/(kg·h)[均值(3.21±1.15)μmol/(kg·h)].DNF与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和含水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DNRA与沉积物需氧量(SOD)之间存在相关性.反硝化是傀儡湖中硝酸盐异养还原的主导过程,贡献率为84.23%~96.90%,而DNRA过程只占3.10%~15.77%.与海洋河口区域相比,淡水湖泊生态系统中DNRA速率和DNRA在硝酸盐异养还原中所占的比重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傀儡湖 沉积物-水界面 硝化 硝酸盐异养还原为氨(DN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典型湿地沉积物-水界面硝酸盐异养还原过程 被引量:8
13
作者 姜星宇 姚晓龙 +1 位作者 徐会显 张路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83-1292,共10页
反硝化(Denitrification,DNF)和硝酸盐异化还原为氨(Dissimilatory 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um,DNRA)是硝酸盐异养还原的2个主要途径.反硝化被认为是彻底去除水体氮负荷的主要过程;而硝酸盐异化还原为氨则将水体中的硝态氮转化为氨... 反硝化(Denitrification,DNF)和硝酸盐异化还原为氨(Dissimilatory 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um,DNRA)是硝酸盐异养还原的2个主要途径.反硝化被认为是彻底去除水体氮负荷的主要过程;而硝酸盐异化还原为氨则将水体中的硝态氮转化为氨氮.2个过程均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并存在相互竞争关系.这2个过程的研究对理解湿地氮转化以及指导湿地氮污染修复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无扰动沉积物柱样流动培养、15NO-3-N同位素示踪实验,并采用氨氧化-膜接口质谱仪联用(OX/MIMS)测定氨氮同位素产物的方法,对鄱阳湖碟形湖湿地、巢湖重污染河流湿地、巢湖重污染湖泊湿地3种类型湿地沉积物-水界面的硝酸盐异养还原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存在显著差异.3种类型湿地DNF速率的范围为(6.36±2.57)^(99.98±14.05)μmol/(m2·h),DNRA速率的范围为(0.51±0.45)^(79.82±6.08)μmol/(m2·h).在3种类型湿地中,随着氮污染程度加重,DNF和DNRA速率均显著增加,且DNRA过程在总的硝态氮异养还原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说明较高的硝酸盐负荷、较高的沉积物有机质含量更有利于DNRA过程的竞争.而对反硝化方式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巢湖重污染河流、湖泊湿地主要以非耦合反硝化为主导过程,而鄱阳湖碟形湖湿地则更倾向于以硝化过程耦合控制的反硝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RA 硝化 硝酸盐异养还原 沉积物-水界面 长江中下游 巢湖 鄱阳湖 碟形湖湿地 重污染河流湿地 重污染湖泊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反硝化滤池设备脱氮效果中试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冰倩 陈方鑫 +3 位作者 张勋 张青 董献彬 张强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期168-171,共4页
为了应对日益严格的总氮出水要求,增强市政污水厂应对总氮负荷冲击能力,同时进一步减少污水处理成本,在某市政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新型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滤池设备的脱氮效果中试试验。通过在厂区内新建“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滤池”中试装... 为了应对日益严格的总氮出水要求,增强市政污水厂应对总氮负荷冲击能力,同时进一步减少污水处理成本,在某市政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新型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滤池设备的脱氮效果中试试验。通过在厂区内新建“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滤池”中试装置,检验了在不投加碳源条件下该装置的工程应用脱氮效果。结果表明:通过该反硝化滤池的作用,无需外加有机碳源,其中总氮和硝态氮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低于5 mg/L和3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0.3%和72.6%,保证了稳定高效的脱氮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 滤池 自养-异养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废水中硫酸盐和氨的厌氧转化机制研究
15
作者 任红丽 袁林江 陈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926-3934,共9页
采用逐步提升进水n(NH_(4)^(+)-N)/n(SO_(4)^(2-))比的方式,在厌氧有机条件下(ORP=(-334.3±18.2)mV,DO=(0.10±0.5)mg/L)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中实现了硫酸盐还原-氨氧化(SRAO),研究了不同COD对氮硫脱除性能的影响,... 采用逐步提升进水n(NH_(4)^(+)-N)/n(SO_(4)^(2-))比的方式,在厌氧有机条件下(ORP=(-334.3±18.2)mV,DO=(0.10±0.5)mg/L)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中实现了硫酸盐还原-氨氧化(SRAO),研究了不同COD对氮硫脱除性能的影响,通过对SRAO反应产物、不同阶段运行结果的分析并结合微生物菌群变化规律探讨了其转化机制.结果表明,SRAO反应是SO_(4)^(2-)将NH_(4)^(+)-N氧化为NO_(2)^(-)-N并生成S积累在污泥相,中间产物NO_(2)^(-)-N被自养/异养反硝化菌还原,一部分SO_(4)^(2-)被硫酸盐还原菌(SRB)还原为S^(2-),各微生物之间协同代谢实现了系统内氮硫的同步去除.提高进水N/S比可以使NH_(4)^(+)-N更多的转化为NO_(2)^(-)-N被反硝化菌利用,但当N/S比提升至4时,硫自养反硝化作用强烈会影响SO_(4)^(2-)的脱除,反应器内硫自养反硝化菌属(Thiobacillus)的丰度在这一阶段增加了3.36%.在不含有机物的无机条件下,未发生NH_(4)^(+)-N与SO_(4)^(2-)的同步去除.提高进水COD至150mg/L,促进了SRAO反应与反硝化作用的耦合,提高了系统的脱氮除硫性能,反应器内SRB菌属(Desulfococcus、Desulfatiglans)和多种反硝化菌属(Methyloversatilis、Longilinea、Simplicispira、Bdellovibrio、Azospira等)的总丰度分别增加了1.584%和6.081%.当COD=250mg/L时,硫酸盐还原反应增强产生较多S^(2-)则会抑制SRAO反应活性,影响系统内NH_(4)^(+)-N的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氮除硫 硫酸盐还原 硝化 自养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同步脱氮除硫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丽 黄勇 +1 位作者 袁怡 李祥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0-73,79,共5页
传统生物脱氮除硫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近年来,通过对脱氮微生物的深入研究,生物脱氮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在生物同步脱氮除硫方面发展相对缓慢。总结了包括反硝化除硫、硫酸盐还原—自养反硝化—硝化、反硝化氨氧化以及硫酸盐型... 传统生物脱氮除硫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近年来,通过对脱氮微生物的深入研究,生物脱氮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在生物同步脱氮除硫方面发展相对缓慢。总结了包括反硝化除硫、硫酸盐还原—自养反硝化—硝化、反硝化氨氧化以及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等生物同步脱氮除硫工艺的特点,分析了各自的工艺原理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脱氮除硫 硝化除硫 硫酸盐还原-自养反硝化-硝化 硝化氨氧化 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氮硫杆菌的生态特性及其应用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忠智 鲁莽 +2 位作者 魏小芳 马道祥 白长琦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5年第2期52-54,共3页
介绍了脱氮硫杆菌的生态特性与适宜的生长条件。说明了脱氮硫杆菌在地球元素循环中的地位与作用。向浅层油藏中添加硝酸盐和磷酸盐,能够刺激其中的脱氮硫杆菌大量增殖,抑制 H2 S的生成,消除 FeS造成的堵塞,减轻管材的腐蚀。以硫磺为电... 介绍了脱氮硫杆菌的生态特性与适宜的生长条件。说明了脱氮硫杆菌在地球元素循环中的地位与作用。向浅层油藏中添加硝酸盐和磷酸盐,能够刺激其中的脱氮硫杆菌大量增殖,抑制 H2 S的生成,消除 FeS造成的堵塞,减轻管材的腐蚀。以硫磺为电子供体,石灰石作碳源和平衡碱度,脱氮硫杆菌接种的反应器用来脱除饮用水和地下水中的硝酸盐,可获得98%以上的脱除率,但易引起SO2-4 和硬度超标,若将其与其它反硝化方法集成使用则可克服这一缺陷。用脱氮硫杆菌在碱性条件下脱除天然气中的H2S亦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氮硫杆菌 硫酸盐还原 自养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生物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宗和 郑平 +1 位作者 厉巍 张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762-3768,共7页
废水氨氮污染已成为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针对废水氨氮污染,国际上研发了一批高效废水生物脱氮技术。本文将3种典型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工艺、短程硝化-反硝化(SHARON)工艺、基于亚硝氮的全自养脱氮(CANON)工艺归类并命名为一... 废水氨氮污染已成为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针对废水氨氮污染,国际上研发了一批高效废水生物脱氮技术。本文将3种典型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工艺、短程硝化-反硝化(SHARON)工艺、基于亚硝氮的全自养脱氮(CANON)工艺归类并命名为一体化生物脱氮技术,分别对其原理、特征、效能和应用进行了分析评述,以期为该技术的深度研发提供参考。总结了与传统脱氮技术相比,一体化生物脱氮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短、系统操作易、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等优势。其中以氨氧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等自养型微生物作为脱氮功能菌的一体化自养型生物脱氮工艺的研发将成为一体化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前沿,一体化自养型生物脱氮工艺的研发将集中于优质菌种的培育和反应器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生物脱氮 同步硝化-硝化工艺 短程硝化-硝化工艺 自养脱氮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硫循环的污水处理工艺——SANI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戴嘉敏 闫晓彤 +1 位作者 李英特 张书廷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23,共6页
硫酸盐还原、自养反硝化和硝化集成工艺(sulfate reduction,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and nitrification integrated,SANI)是一种基于硫循环、低污泥产出的污水处理新工艺。该工艺不仅可实现去除有机物、脱氮、消毒等水处理要求,还... 硫酸盐还原、自养反硝化和硝化集成工艺(sulfate reduction,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and nitrification integrated,SANI)是一种基于硫循环、低污泥产出的污水处理新工艺。该工艺不仅可实现去除有机物、脱氮、消毒等水处理要求,还从源头上解决了污水处理产生大量污泥的问题。对SANI工艺及其改型工艺的起源、形式、原理、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综述,对该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SANI工艺 硫酸盐还原 自养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良ASM1的SNAD工艺启动和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朝朝 高鹏 +6 位作者 闫立娜 殷耀兵 张欢 武新娟 殷春雨 马骏 李思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590-3600,共11页
采用微氧升流式膜生物反应器(UMSB-MBR)启动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异养反硝化(SNAD)工艺,拟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实现工艺启动过程分析及其优化过程预测.结果表明:反应器历经厌氧氨氧化和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后,通过引入有机碳源(C/... 采用微氧升流式膜生物反应器(UMSB-MBR)启动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异养反硝化(SNAD)工艺,拟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实现工艺启动过程分析及其优化过程预测.结果表明:反应器历经厌氧氨氧化和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后,通过引入有机碳源(C/N比为0.5)启动SNAD工艺(总氮去除率可达87.66%),并运用ASM1模型及实验数据成功建立SNAD工艺启动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发现,氮负荷(NLR)的增大(由0.24~1.88kg/(m^(3)·d)),适宜的溶解氧(DO)浓度(0.2~0.4mg/L)均有利于SNAD工艺的快速启动;通过模型预测发现,随着C/N比(由0.5~3.0)增大,反硝化菌(DNB)对厌氧氨氧化菌(An AOB)活性的抑制程度不断增强,造成脱氮主要途径由厌氧氨氧化向异养反硝化过程转化,综合考虑C/N比为1.5时SNAD工艺效能和微生物菌群配置处于最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异养硝化(SNAD) 全程自养脱氮(CANON) 数学模型 AQUASIM 功能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