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6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Cu-P复合镀层在硫酸盐还原菌环境下的腐蚀特性
1
作者 张雅妮 张成鑫 +4 位作者 宋伟 段博文 刘波 樊冰 王思敏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72-84,共13页
目的通过实验模拟硫酸盐还原菌(SRB)对镍磷基镀层的腐蚀行为,探究SRB对N80钢、Ni-P及Ni-P/Ni-Cu-P复合镀层的腐蚀过程及差异。方法采用连续化学镀工艺在N80钢基体上制备了Ni-P/Ni-Cu-P复合镀层。通过生物培养技术、静态挂片实验及电化... 目的通过实验模拟硫酸盐还原菌(SRB)对镍磷基镀层的腐蚀行为,探究SRB对N80钢、Ni-P及Ni-P/Ni-Cu-P复合镀层的腐蚀过程及差异。方法采用连续化学镀工艺在N80钢基体上制备了Ni-P/Ni-Cu-P复合镀层。通过生物培养技术、静态挂片实验及电化学测试探究了镀层及N80钢在SRB环境下的腐蚀行为,结合NaS2O3滴定技术、SEM、XRD、XPS等分析手段,对不同膜层的腐蚀行为和差异进行表征分析。结果在浸泡腐蚀14 d后,N80钢腐蚀速率为0.0491 mm/a,Ni-P镀层约为0.0269 mm/a,Ni-P/Ni-Cu-P复合镀层为0.0051mm/a。含铜复合镀层环境中的SRB生长数量及S2-含量始终低于其他试样组,并缩短了SRB的生长周期。对比样N80钢和Ni-P单镀层表面均出现明显的点蚀坑,而复合镀层试样表面较光滑、平整,未发现明显孔洞。随着腐蚀的进行,N80钢和Ni-P镀层的阻抗先增加后减少,与SRB生长规律一致,而复合镀层的阻抗依次降低,并未受SRB数量生长的影响。结论Ni-P/Ni-Cu-P复合镀层较低的孔隙率、较高的接触角,降低了SRB细菌的吸附;此外,Cu离子从合金表面释放进入溶液或SRB体内,破坏了SRB的细胞膜、细胞壁使其结构受损,降低了体系SRB活性;同时复合镀层的高磷非晶结构和致密的表层钝化膜极大地阻碍了离子和电子的进出,增加了膜层阻力,导致Ni-P/Ni-Cu-P复合镀层在SRB和地层水的混合溶液中具有极低的腐蚀速率和较低的点蚀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u-P复合镀层 硫酸盐还原(srb) 微生物腐蚀 腐蚀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场对X80钢在硫酸盐还原菌体系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2
作者 张雅妮 段博文 +3 位作者 宋伟 张成鑫 樊冰 王思敏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20-228,共9页
随着高压输电线路、轨道交通、油气管道共用公共交通走廊,电场环境必然会对硫酸盐还原菌(SRB)腐蚀行为产生影响。本工作通过生物培养技术、浸泡实验、电化学等实验方法,结合Na_(2)S_(2)O_(3)滴定技术、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 随着高压输电线路、轨道交通、油气管道共用公共交通走廊,电场环境必然会对硫酸盐还原菌(SRB)腐蚀行为产生影响。本工作通过生物培养技术、浸泡实验、电化学等实验方法,结合Na_(2)S_(2)O_(3)滴定技术、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激光共聚焦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直流电场对硫酸盐还原菌环境中X80管线钢腐蚀行为的影响,包含SRB数量的变化、硫离子含量和价态的变化、表面生物膜的特征、腐蚀速率及电化学过程特征。结果表明:弱电场促进了SRB的生长,延长了SRB的生命周期,有利于基体表层致密膜层的形成,阻碍了腐蚀性离子的侵蚀;强电场抑制了SRB的生长,缩短了SRB的生命周期,并且在强电场的作用下膜层疏松多孔。同时外加电场改变了膜层中S元素的赋存方式,强电场环境削弱了S元素由氧化态(S^(6+))向还原态(S_(2-))的转变。在0~1200 V/m的测试范围内,电场强度为500 V/m时S_(2-)的含量最高,产物膜最完整致密,腐蚀速率最小;在电场强度为1200 V/m时,S_(2-)含量最低。强电场作用加速了腐蚀性离子和电子的定向迁移,导致X80钢具有最大的失重速率和点蚀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 电场 X80 生物膜 S离子价态 点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菌对耐微生物腐蚀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游家庆 丁浪勇 +7 位作者 刘冉冉 赵春雨 田富全 李衍铖 雷浩然 郭倩倩 江丰 李雅颖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共8页
在硫酸盐还原菌(SRB)和CO_(2)共存环境中对耐微生物腐蚀钢进行了浸泡腐蚀试验和电化学试验,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和X射线衍射(XRD)等观察和分析了腐蚀后试样的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成分。结果表明:SRB和CO_(2)共存时,SRB的存在... 在硫酸盐还原菌(SRB)和CO_(2)共存环境中对耐微生物腐蚀钢进行了浸泡腐蚀试验和电化学试验,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和X射线衍射(XRD)等观察和分析了腐蚀后试样的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成分。结果表明:SRB和CO_(2)共存时,SRB的存在可抑制CO_(2)腐蚀,且SRB含量越多,均匀腐蚀速率越小,但SRB会促进点蚀的发生和发展;当SRB含量足够多时,试样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的具有保护性的Fe S膜,腐蚀速率和点蚀坑尺寸明显减小;随着SRB含量增多,阻抗弧半径增大,耐微生物腐蚀钢的耐蚀性提高,当SRB接种量为0.2%时,阳极反应以活化溶解为主,腐蚀速率受阴极反应控制,当SRB接种量增加到2%和20%时,致密FeS腐蚀产物膜生成,阳极反应受到抑制,腐蚀速率受阳极反应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微生物腐蚀钢 硫酸盐还原(srb) CO_(2)腐蚀 电化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菌介导土壤中二苯砷酸的吸附-解吸特征
4
作者 邢倩雯 路露露 +4 位作者 涂晨 刘颖 骆润来 李忠元 骆永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97-1505,共9页
为探究硫酸盐还原菌(Clostridium sp.SRB-2)介导下二苯砷酸(Diphenylarsinic acid,DPAA)在铁矿物和黑土表面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阐明Clostridium sp.SRB-2介导下铁矿物和土壤中的DPAA与硫、铁循环的耦合机制,本研究以DPAA为目标污染... 为探究硫酸盐还原菌(Clostridium sp.SRB-2)介导下二苯砷酸(Diphenylarsinic acid,DPAA)在铁矿物和黑土表面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阐明Clostridium sp.SRB-2介导下铁矿物和土壤中的DPAA与硫、铁循环的耦合机制,本研究以DPAA为目标污染物,日遗化学武器区主要土壤类型黑土为供试土壤,以黑土中主要铁矿物类型水铁矿为供试铁矿物,Clostridium sp.SRB-2为供试菌株,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等现代色谱学分析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吸附试验中,接种菌株8 h后,接菌组的水铁矿对DPAA的吸附量比不接菌的对照组显著降低;而接菌组的黑土对DPAA的吸附量随培养时间的增加不断增加,但在24 h内对DPAA的吸附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在解吸试验中,接种SRB-2对水铁矿和黑土中DPAA的释放均具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接种SRB-2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水铁矿和黑土处理中培养基内的pH均缓慢升高到7.0左右,硫酸根浓度迅速降低到1571 mg·L^(-1)和1425 mg·L^(-1),氧化还原电位迅速降低到-263 mV和-352 mV,盐酸提取态二价铁占盐酸提取态总铁>80%和>90%。二苯基硫代砷酸(Diphenylthioarsinic acid,DPTAA)是DPAA的主要转化产物。研究表明,接种Clostridium sp.SRB-2可通过促进硫酸盐还原生成具有较高还原活性的硫化物,使土壤体系中的铁氧化物发生还原性溶解,进而导致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DPAA释放至溶液环境中,从而促进SRB-2介导下DPAA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砷酸 硫酸盐还原 吸附-解吸 还原 硫酸盐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硫酸盐还原菌脱硫性能及复合菌强化研究
5
作者 赵瑜婷 陈宏亮 +4 位作者 陈新 陈诗怡 李斐 孙占学 刘亚洁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5-153,共9页
为防治酸性矿山废水(AMD)对环境的严重危害,以纳米比亚某矿山富集分离得到的命名为H1MTZ23的Desulfovibriomultispirans菌株为基础,探讨其在不同温度、pH和碳源条件下对AMD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H1MTZ23在32℃,pH为7,乳酸钠作为碳源条... 为防治酸性矿山废水(AMD)对环境的严重危害,以纳米比亚某矿山富集分离得到的命名为H1MTZ23的Desulfovibriomultispirans菌株为基础,探讨其在不同温度、pH和碳源条件下对AMD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H1MTZ23在32℃,pH为7,乳酸钠作为碳源条件下脱硫效果最佳。当H1MTZ23以玉米芯发酵液为碳源时,SO_(4)^(2-)去除率可达80.99%,该碳源成本低廉、效率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予以优化。研究发现,在纯培养基中单一菌株体系与复合菌种体系无显著差异,但在废水与玉米芯发酵液为碳源的混合体系中,分别将H1MTZ23(Z)与实验室另外三个菌株A1SXC21Q(X)、C3YC21D(C)、GnLF21(L)依次叠加混合,菌株组合优化了还原环境,增强了脱硫效果,其中Z+X+C+L的硫酸根去除率最佳(67.31%)。研究结果可为微生物修复AMD以及高效、低成本的废水治理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D 硫酸盐还原 复合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菌群的构建及其在酸胁迫条件下的响应
6
作者 张艳梅 李江 +2 位作者 袁涛 刘亚洁 孙占学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8-2351,共14页
环境p H降低会影响硫酸盐还原系统的生化性能,因此提升体系在酸胁迫条件下的耐性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构建高效的硫酸盐还原菌群(SRBs),以接种脱硫弧菌的纯菌体系作为对照组,利用菌群体系开展批式试验,研究了不同pH条件对系统微生... 环境p H降低会影响硫酸盐还原系统的生化性能,因此提升体系在酸胁迫条件下的耐性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构建高效的硫酸盐还原菌群(SRBs),以接种脱硫弧菌的纯菌体系作为对照组,利用菌群体系开展批式试验,研究了不同pH条件对系统微生物生长和硫酸盐还原性能的影响,解析了体系微生物对酸胁迫的生理应答。结果表明,随着pH的降低,纯菌体系的细菌生长和硫酸盐还原反应受到了明显抑制,pH降至5.0后体系细菌存活率不到10%,基本丧失硫酸盐还原功能。相比之下,SRBs体系微生物能够通过提高ATP水解酶(H^(+)-ATPase)活性、产生应激蛋白、调节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及分布等途径提高系统抵御酸胁迫能力,在经过7天的生长适应期后逐步实现SO_(4)^(2-)还原,达到30.90%的SO_(4)^(2-)去除率,表现出一定的耐酸优势。进一步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SRBs体系中微生物群落对pH变化的响应,发现酸胁迫对SRBs体系微生物α多样性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但改变了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梭菌属Clostridium等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分别为26.26%、5.14%),成为了优势菌属。研究结果揭示了弱酸环境中SRBs体系的适应性调控机制,从而为生化系统在低p H条件下的稳定运行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 酸胁迫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菌挂膜培养及其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适应性研究
7
作者 魏紫静 赖公政 +2 位作者 舒荣波 邓敏 程蓉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0-115,共6页
利用微生物沉淀酸性矿山废水(AMD)中金属离子是一种有前景的修复方法。研究从循环沉降与吸附着手,通过含锰镁酸性废水实验探讨了菌株对Mn^(2+)、Mg^(2+)、NH_(3)-N及COD的沉淀降解效果。结果表明,扩大培养某地区污泥中的优势菌群可有效... 利用微生物沉淀酸性矿山废水(AMD)中金属离子是一种有前景的修复方法。研究从循环沉降与吸附着手,通过含锰镁酸性废水实验探讨了菌株对Mn^(2+)、Mg^(2+)、NH_(3)-N及COD的沉淀降解效果。结果表明,扩大培养某地区污泥中的优势菌群可有效还原酸性废水中SO_(4)^(2-),降解水中污染物。以高通量测序分析降解菌群,其中Desulfobacterota、Firmicutes、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群,此类微生物归属于脱硫弧菌菌种即SRB。此次SRB菌群生长繁殖的最佳条件为30℃,pH为7.0,初始SO_(4)^(2-)处理浓度为1000 mg/L。SRB菌群动态修复某含锰镁实际AMD的结果表明,对Mn^(2+)、Mg^(2+)、NH_(3)-N、COD及SO_(4)^(2-)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0.5%、80.7%、33.34%、81.9%和73.4%。可见厌氧环境下SRB能有效处理以锰镁为主要金属离子的AMD,为SRB处理实际酸性矿山废水提供工程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 酸性矿山废水 氨氮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菌利用玉米发酵液为碳源还原地下水中的硫酸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子妍 李泽兵 +4 位作者 郑雨 陈箭光 方靖楠 唐颖异 孙占学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0-168,共9页
将玉米发酵液作为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体系的碳源,可大幅降低还原成本,对实现硫酸盐废水经济、高效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探究了复合碳源比例、碳硫比(C S)和pH等对硫酸盐还原菌(SRB)还原硫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SO_(4)^(2-)浓度为(1000... 将玉米发酵液作为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体系的碳源,可大幅降低还原成本,对实现硫酸盐废水经济、高效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探究了复合碳源比例、碳硫比(C S)和pH等对硫酸盐还原菌(SRB)还原硫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SO_(4)^(2-)浓度为(1000±50)mg L时,5种复合碳源比例均能获得较好的硫酸盐还原效果,剩余SO_(4)^(2-)浓度均小于地下水质量标准Ⅳ类水质350 mg L要求;当初始C S=0~3.5时,随C S比升高,SRB的硫酸盐还原速率增加,但碳源的硫酸盐还原利用效率下降;在初始pH接近7.0时SRB硫酸盐还原活性最佳。反应体系pH和ORP值的变化可准确指示细菌活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 玉米发酵液 影响因素 硫酸盐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硫酸盐还原菌脱硫固铀性能及其固铀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新 刘亚洁 +5 位作者 陈宏亮 赵贝 刘淼 孙占学 陈箭光 徐屹群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4-162,共9页
从某铀矿山周边土壤中富集分离出一株硫酸盐还原菌A1_(S)XC21Q,研究了该菌株在不同pH、温度、SO_(4)^(2-)浓度下的脱硫和固铀性能,及其固铀产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pH升高有利于该菌对SO_(4)^(2-)和铀的去除,初始pH为5.5~7.0条件下,SO_(... 从某铀矿山周边土壤中富集分离出一株硫酸盐还原菌A1_(S)XC21Q,研究了该菌株在不同pH、温度、SO_(4)^(2-)浓度下的脱硫和固铀性能,及其固铀产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pH升高有利于该菌对SO_(4)^(2-)和铀的去除,初始pH为5.5~7.0条件下,SO_(4)^(2-)和铀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5%以上;初始SO_(4)^(2-)浓度增加会降低菌株对SO_(4)^(2-)和铀的去除率,但在SO_(4)^(2-)浓度为2000 mg/L条件下,SO_(4)^(2-)和铀的去除率仍可达到75.42%和50.57%;温度升高可显著加速SO_(4)^(2-)和铀的去除,25~35℃条件下,SO_(4)^(2-)和铀的去除率均达到95%左右;A1 S XC21Q菌株可将富集于其表面的铀转移到细胞内部并形成多个“核状”磷酸铀酰络合物,形成的固铀产物稳定。从A1 S XC21Q菌脱硫固铀效果及其固铀产物稳定性来看,该菌有望用于后续酸法地浸铀矿山退役采区地下水生物修复技术试验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 脱硫 固铀 固铀产物稳定性 含铀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存离子对硫酸盐还原菌(SRB)还原U(VI)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易正戟 谭凯旋 +2 位作者 澹爱丽 余振勋 王世强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34-739,共6页
采用硫酸盐还原菌(SRB)生物(还原)沉淀法消除地浸含铀废水中的放射性U污染,研究了pH值、SO42-和NO3-对混合SRB菌群对地浸废水中U生物沉淀过程的影响.厌氧序批式实验结果表明,溶液pH值对U生物沉淀存在显著影响,在pH=6.0时U的沉淀率最高达... 采用硫酸盐还原菌(SRB)生物(还原)沉淀法消除地浸含铀废水中的放射性U污染,研究了pH值、SO42-和NO3-对混合SRB菌群对地浸废水中U生物沉淀过程的影响.厌氧序批式实验结果表明,溶液pH值对U生物沉淀存在显著影响,在pH=6.0时U的沉淀率最高达99.4%,随pH值的降低其U的沉淀率也不断降低.SO42-质量浓度低于4 000 mg/L时对U生物沉淀没有影响,但超过5 000 mg/L时会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初始SO42-浓度的上升而加强.NO3-的存在会严重抑制SRB还原沉淀U,只有先彻底去除NO3-才能利用SRB还原沉淀U.因此,寻找分离或驯化培养出嗜酸性SRB菌群以及应用SRB和反硝化细菌(DNB)的混合菌群协同作用对酸法地浸采铀地下水进行原位生物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srb) 含铀废水 生物(还原)沉淀 酸法地浸采铀 硫酸 硝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因子分析及脱硫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天然 狄军贞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26,共7页
硫酸盐还原菌(SRB)是一类利用有机物还原SO_(4)^(2-)产生硫化物的细菌。SRB可用于处理含SO_(4)^(2-)废水,但是脱硫效果受温度、环境pH、S^(2-)质量浓度、m(COD)/m(SO_(4)^(2-))等因素限制。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批量实验,综合分析温度、环... 硫酸盐还原菌(SRB)是一类利用有机物还原SO_(4)^(2-)产生硫化物的细菌。SRB可用于处理含SO_(4)^(2-)废水,但是脱硫效果受温度、环境pH、S^(2-)质量浓度、m(COD)/m(SO_(4)^(2-))等因素限制。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批量实验,综合分析温度、环境pH、S^(2-)质量浓度和m(COD)/m(SO_(4)^(2-))这4个影响因素对SRB生长的影响,并探究SRB在不同环境下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培养14~86 h时,SRB处于对数期,此时其活性最高;SRB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5℃;体系中的S^(2-)会影响SRB生长,当S^(2-)质量浓度增加时,不仅会抑制SRB的代谢活性,甚至可导致SRB细胞凋亡;SRB能在环境pH为5~8的条件下存活,当pH为7~8时,SRB的代谢最旺盛;最适宜SRB生长的m(COD)/m(SO_(4)^(2-))为2。在最佳条件,即温度35℃、pH=7、m(COD)/m(SO_(4)^(2-))=2条件下,采用Starkey培养基培养处于对数期的SRB 8 d后,溶液OD600、pH、ORP、电导率(EC)、SO_(4)^(2-)去除率分别为1.33、8.78、-393 mV、2.90 mS/cm、84.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 酸性矿山废水 生长因子 脱硫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稻虾模式对硫酸盐还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黎衍亮 邱秀文 +4 位作者 江玉梅 倪才英 肖罗长 梁以豪 刘鑫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9-570,共12页
硫酸盐还原菌(SRB)作为一种土壤中普遍存在的微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以常规水稻单作模式为对照(CK),无环沟式稻虾(水稻和克氏原螯虾)共作模式(RS_(0))、有环沟式稻虾轮作模式(RS_(1))与有环沟式稻虾共作模式(R... 硫酸盐还原菌(SRB)作为一种土壤中普遍存在的微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以常规水稻单作模式为对照(CK),无环沟式稻虾(水稻和克氏原螯虾)共作模式(RS_(0))、有环沟式稻虾轮作模式(RS_(1))与有环沟式稻虾共作模式(RS_(2))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不同稻虾模式对土壤硫酸盐还原菌(SRB)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3种稻虾模式均显著降低了水稻成熟期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和硫化物、硫酸盐、全硫含量,提高了pH和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其中RS_(0)提升效果最为显著;3种稻虾模式SRB群落结构存在差异:RS1、RS2和RS0处理的δ-变形菌纲相对丰度比CK分别下降46.00%、63.61%和51.94%,而α-变形菌纲则分别提高402.52%、441.01%和584.17%。3种稻虾模式硫酸盐还原菌Observed_species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与CK相比均显著提高,但不同稻虾模式间丰富度及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RDA分析表明,速效钾、Eh、有机质、有效磷、碱解氮、硫酸盐、硫化物、全硫和pH是影响稻田土壤SRB群落结构的影响因子,其中全硫和硫化物是主要因子。综上,稻虾模式能维持或者提高稻田土壤养分状况和SRB群落丰富度及多样性,改善稻田土壤SRB群落结构,结果可为稻虾种养土壤生态健康及稻田综合种养土壤微生物研究提供参考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种养 轮作 共作 硫酸盐还原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基硫酸盐还原菌(SRB)对Cr(Ⅵ)的吸附效应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晓丽 李雪 +3 位作者 寇志健 王军强 尚小清 陈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66-875,共10页
分别在300、500℃和700℃下制备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生物炭,对比以不同类型生物炭为载体制备的炭基硫酸盐还原菌(SRB)对Cr(Ⅵ)的吸附效应,筛选出吸附效果最佳的炭基菌剂。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比表面积测试仪对生物炭进行表... 分别在300、500℃和700℃下制备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生物炭,对比以不同类型生物炭为载体制备的炭基硫酸盐还原菌(SRB)对Cr(Ⅵ)的吸附效应,筛选出吸附效果最佳的炭基菌剂。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比表面积测试仪对生物炭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了溶液pH、吸附时间、生物炭添加量和Cr(Ⅵ)初始浓度对炭基SRB吸附Cr(Ⅵ)的影响,并结合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探讨其对Cr(Ⅵ)的吸附过程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以700℃限氧热解小麦秸秆(XM700)为载体制备的炭基SRB(IBXM700)对Cr(Ⅵ)的吸附效果最佳,其最佳吸附条件为pH=5、生物炭添加量0.6 g·100 mL^(-1)、吸附时间24 h、Cr(Ⅵ)的初始浓度100 mg·L^(-1);IBXM700对Cr(Ⅵ)的吸附更符合拟一级动力学,以离子交换和表面物理吸附为主,以化学吸附作用为辅,其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SRB能还原SO^(2)_(4)-为S^(2-),或分泌还原酶将Cr(Ⅵ)还原为Cr(Ⅲ),从而达到去除目的。研究表明,IBXM700去除Cr(Ⅵ)的主要机制为吸附作用与还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基载体 硫酸盐还原(srb) Cr(Ⅵ)污染 吸附动力学 最佳吸附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菌修复四川某典型铜矿选冶渣复合重金属污染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乐明 傅开彬 +2 位作者 钟秋红 刘泽铭 孔云龙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8-283,共6页
为实现铜矿选冶渣复合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治理,以四川某铜矿选冶渣为研究对象,采用硫酸盐还原菌为固化/稳定化微生物,探讨了其生长特性、溶液中重金属离子变化规律及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菌在修复铜矿选冶渣时生长迅速,适合作为... 为实现铜矿选冶渣复合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治理,以四川某铜矿选冶渣为研究对象,采用硫酸盐还原菌为固化/稳定化微生物,探讨了其生长特性、溶液中重金属离子变化规律及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菌在修复铜矿选冶渣时生长迅速,适合作为修复复合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由于铁、锌、铜、铅等重金属活性差异较大,因此其固化效果亦有显著差异;修复30 d时,重金属Cu、Pb、Zn、Fe的最佳接种量分别为5%、10%、15%和15%,生物有效性降低率分别为72.36%、98.37%、43.01%和79.31%;随着固化时间的增加,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先增后减,但并不影响其修复效果。因此,硫酸盐还原菌可同时修复多种重金属离子,有效解决某铜矿选冶渣中铁锌铜铅的复合重金属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选冶渣 硫酸盐还原 复合重金属污染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鹏澳网箱养殖区沉积物硫酸盐还原菌(SRB)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德蓉 林钦 柯常亮 《南方水产》 CAS 2007年第5期14-18,共5页
实验采用MPN法测定了大鹏澳网箱养殖区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含量,布设的5个站位SRB检出率达100%,SRB平面分布特征是鱼类网箱区>对照区>浮筏贝类区;垂直分布特征为1cm层>5cm层>10cm层,SRB数量是由上向下逐渐减少。探... 实验采用MPN法测定了大鹏澳网箱养殖区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含量,布设的5个站位SRB检出率达100%,SRB平面分布特征是鱼类网箱区>对照区>浮筏贝类区;垂直分布特征为1cm层>5cm层>10cm层,SRB数量是由上向下逐渐减少。探讨了SRB含量与相应沉积物样品中的硫化物含量、氧化还原电位、pH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沉积物中SRB数量与硫化物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R=0.96,P<0.05),与氧化还原电位(OPR)呈极显著性负相关(R=-0.97,P<0.01),与pH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网箱养殖区 沉积物 硫酸盐还原(srb) 硫化物 氧化还原电位(ORP)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硫酸盐还原菌DSRBa的分离鉴定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艳 党志 +4 位作者 刘云 易筱筠 郭楚玲 卢桂宁 周兴求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6-182,共7页
从内循环厌氧反应器颗粒污泥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硫酸盐还原菌命名为DSRBa,经形态和基于16S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归属于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分别以甲酸钠、乙醇、乳酸钠、葡萄糖等为碳源,以硫酸盐、硫代硫酸盐、亚硫酸盐、单质... 从内循环厌氧反应器颗粒污泥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硫酸盐还原菌命名为DSRBa,经形态和基于16S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归属于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分别以甲酸钠、乙醇、乳酸钠、葡萄糖等为碳源,以硫酸盐、硫代硫酸盐、亚硫酸盐、单质硫为硫源,研究了不同温度、pH及不同硫酸根浓度对该菌株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0~35℃,最佳生长pH为7.0,无需绝对严格厌氧,当溶液中氧化还原电位(ORP)≤-40mV时,该菌株能较好生长,且生长4d后使溶液内氧化还原电位值达到-380mV,随后溶液内氧化还原电位基本保持不变。当系统内乳酸钠和酵母提取物浓度分别为3.5g·L-1和1g·L-1时,硫酸根浓度在1~4.5g·L-1范围对菌株生长无明显影响,且当SO24-浓度≤3g·L-1时,菌株生长4d对硫酸根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 分离鉴定 16SRDNA序列 硫酸根去除 氧化还原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菌在顶空体积变化条件下所致镍的微生物腐蚀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原 蒲亚男 +2 位作者 孙天翔 侯苏 陈守刚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6,97,共10页
目的通过改变厌氧瓶内顶空体积,研究硫酸盐还原菌(SRB)对金属镍的微生物腐蚀(MIC)机理,进而为镍基合金的腐蚀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生物学检测技术、表面分析技术和电化学技术,评估了金属镍的MIC行为。结果随着顶空体积的增大,更多的H2... 目的通过改变厌氧瓶内顶空体积,研究硫酸盐还原菌(SRB)对金属镍的微生物腐蚀(MIC)机理,进而为镍基合金的腐蚀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生物学检测技术、表面分析技术和电化学技术,评估了金属镍的MIC行为。结果随着顶空体积的增大,更多的H2S以气体的形式析出到顶空,液相中硫化物浓度越低,SRB浮游和固着细胞数越高,点蚀坑越深,镍的腐蚀速率越高。在200mL的固定培养基体积下,顶空体积为90 mL和450 mL的镍试样失重分别是10 mL时的1.1倍和1.4倍,相应的点蚀坑深度分别增加了1.6倍、2.3倍。在孵育7 d后,顶空体积为450 mL时低频阻抗模值最低,同时获得最大的腐蚀电流密度,达到7.64×10^(-6) A·cm^(-2)。结论利用细胞外镍氧化释放的电子在SRB细胞质中进行硫酸盐还原在热力学上是有利的,SRB所导致的镍的腐蚀属于EET-M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膜 硫酸盐还原 顶空体积 微生物腐蚀 点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存离子对硫酸盐还原菌(SRB)处理含铬废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冯易君 谢家理 +1 位作者 向芹 李福德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5-17,共3页
报道了用硫酸盐还原菌(SRB)处理含铬(V1)废水时,共存离子Sr^(2+)、Cd^(2+)、Zn^(2+)、UO_2^(2+)、Ag^+和Cl^-、SO_4^(2-)、CO_3^(2-)、SiF_6^(2-)、EDTA、柠檬酸根等存在时的影响.在铬(V1)为50μg/mL、菌量一定的条件下,铬的去除率可达... 报道了用硫酸盐还原菌(SRB)处理含铬(V1)废水时,共存离子Sr^(2+)、Cd^(2+)、Zn^(2+)、UO_2^(2+)、Ag^+和Cl^-、SO_4^(2-)、CO_3^(2-)、SiF_6^(2-)、EDTA、柠檬酸根等存在时的影响.在铬(V1)为50μg/mL、菌量一定的条件下,铬的去除率可达85%以上,共存离子与铬(V1)的摩尔比为4时影响较为显著,Cd^(2+)和Ag^+使铬的去除量降低,UO_2^(2+)、Sr^(2+)、Zn^(2+)使铬的去除量有所增加.常见的阴离子Cl^-、SO_4^(2-)、CO_3^(2-)对铬的去除量影响不大,而SiF_6^(2-)、EDTA和柠檬酸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含铬废水 硫酸盐还原 共存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菌(SRB)的生态特性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9
作者 胡德蓉 林钦 《南方水产》 2007年第3期67-72,共6页
文章从碳源、氮源利用以及溶解氧、pH值、温度和其它环境因子对其影响等方面综述了环境中硫酸盐还原菌(SRB)的生态特性,重点介绍了SRB的检测方法,并讨论了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随着科学技术和实验条件的进步对各种检测方法的改进... 文章从碳源、氮源利用以及溶解氧、pH值、温度和其它环境因子对其影响等方面综述了环境中硫酸盐还原菌(SRB)的生态特性,重点介绍了SRB的检测方法,并讨论了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随着科学技术和实验条件的进步对各种检测方法的改进。另外还介绍了SRB对水产养殖业发展所造成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srb) 生态特性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钢在不同碳源条件下硫酸盐还原菌腐蚀行为
20
作者 张国东 肖茂 +1 位作者 崔伟 孙明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0-58,共9页
由于硫酸盐还原菌(SRB)是页岩气集输管道系统腐蚀的重要因素,会给管道安全运行带来威胁,因此为了研究碳源条件对SRB腐蚀的影响规律,开展全浸试验,通过浮游细菌含量测试、腐蚀失重测试、扫描电镜观察、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SRB腐蚀行为。... 由于硫酸盐还原菌(SRB)是页岩气集输管道系统腐蚀的重要因素,会给管道安全运行带来威胁,因此为了研究碳源条件对SRB腐蚀的影响规律,开展全浸试验,通过浮游细菌含量测试、腐蚀失重测试、扫描电镜观察、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SRB腐蚀行为。在350 mg/L乳酸钠条件下,腐蚀速率最大,为0.077 mm/a;在500~3 500 mg/L乳酸钠条件下,腐蚀速率逐步降低到0.022 mm/a。碳源减少引起细菌“饥饿”,将从金属直接获取电子,加剧腐蚀。在低碳源条件下,浮游细菌含量较低,但腐蚀速率和点蚀深度可能很大,不宜用浮游细菌含量判断细菌腐蚀强弱。该研究可为SRB腐蚀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碳钢 硫酸盐还原 碳源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