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盐还原细菌(SRB_S)的筛选培养及在两相厌氧工艺中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克强 朱文亭 +1 位作者 陈志德 张金凤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2000年第6期347-349,共3页
通过硫酸盐还原细菌 (SRBS)的筛选、培养条件优化及在两相厌氧工艺中产酸相应用硫酸盐还原细菌 (SRBS)试验 ,选出了一株耐富含硫酸盐高浓度酵母生产废水的脱硫弧菌 ,并强化两相厌氧工艺中产酸相硫酸盐还原细菌 (SRBS)的活性。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细菌 SPBs 两相厌氧工艺 含硫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细菌类LuxR家族调控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伟 刘晓艳 朱镭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24期177-184,共8页
以SRB研究模式菌株Desulfovibrio vulgaris Hildenborough为研究对象,对参与生物被膜的形成、调控的群体感应系统相关基因进行分析,发现3个潜在的类LuxR家族调控因子基因citB1、citB2和citB3,对其编码的蛋白质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 以SRB研究模式菌株Desulfovibrio vulgaris Hildenborough为研究对象,对参与生物被膜的形成、调控的群体感应系统相关基因进行分析,发现3个潜在的类LuxR家族调控因子基因citB1、citB2和citB3,对其编码的蛋白质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citB1基因编码216个氨基酸,citB2基因编码227个氨基酸,citB3基因编码215个氨基酸,彼此之间氨基酸一致性在28.99%~37.79%。3个蛋白质序列均含有N端信号接收保守结构域和C端LuxR家族DNA结合调控保守结构域,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3个蛋白在DNA结合调控保守结构域序列较为保守,而在信号接收结构域变异较大,推测可能与接受不同信号分子有关。系统发育分析表明,CitB1和CitB3蛋白发挥的信号接收方式、下游基因调控功能在SRB群体中可能具有普遍性,CitB2蛋白的信号接收方式及基因调控可能具有特异性。结果表明,SRB中可能存在新型群体感应信号接收及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细菌 群体感应 调控基因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菌对LY6腐蚀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松梅 刘建华 +1 位作者 梁馨 贾小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13-1016,共4页
用开路电位法 ,动电位扫描极化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频谱法 (EIS)研究了LY6在不含硫酸盐还原菌 (SRB)的无菌溶液和含SRB的有菌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结果表明SRB加速了LY6的腐蚀 ,且动态挂片的腐蚀速率大于静态挂片的腐蚀速率 ,铝合金开路... 用开路电位法 ,动电位扫描极化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频谱法 (EIS)研究了LY6在不含硫酸盐还原菌 (SRB)的无菌溶液和含SRB的有菌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结果表明SRB加速了LY6的腐蚀 ,且动态挂片的腐蚀速率大于静态挂片的腐蚀速率 ,铝合金开路电位随试验时间的增加而负移 ,有菌溶液中负移 0 .2 6V(SCE) ,无菌溶液中负移 0 .1 6V(SCE) .从阳极极化曲线上观察到表观点蚀电位范围为 - 0 .6~0 .2V(SCE) .电化学阻抗谱表明随着菌液培养时间的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细菌 铝合金 电化学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中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和优势种群
4
作者 陈美慈 闵航 贾伯华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42-146,共5页
采用改良的Hungate厌氧操作技术,研究分析了水稻田中硫酸盐还原细菌(SRB)的数量和优势种。结果表明,早稻在分蘖盛期至分蘖末期行株间土壤中的SRB数量达10 ̄7个/克于土,到孕穗末期减少2个数量级。施腐熟牛粪的水... 采用改良的Hungate厌氧操作技术,研究分析了水稻田中硫酸盐还原细菌(SRB)的数量和优势种。结果表明,早稻在分蘖盛期至分蘖末期行株间土壤中的SRB数量达10 ̄7个/克于土,到孕穗末期减少2个数量级。施腐熟牛粪的水稻行株间土壤中的SRB数量略高。施腐熟牛粪同施KC1和菜籽饼比较,施腐熟牛粪对SRB的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稻田土壤中的SRB数量以5—13cm土层为多,水稻根系土壤中的SRB数量明显高于行株间土壤中的SRB数量。在乳酸钠、乙酸钠、N_2/CO_2及混合基质中生长的SRB数量无明显差异。经分离纯化到的SRB优势菌株,经初步鉴定可为Desulfovibrio的一个种和Desulfotomaculum的一个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细菌 厌氧技术 培养 优势种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和石化微生物细菌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0
5
作者 陈多福 黄永样 +2 位作者 冯东 苏正 陈光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85-189,共5页
通过对2002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北部海域拖网采集的碳酸盐岩样品进行岩石、矿物、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证实在南海水合物远景区发育有冷泉碳酸盐岩。冷泉碳酸盐岩形态类似于烟囱,主要由方解石、伊利石、石英、黄铁矿和一... 通过对2002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北部海域拖网采集的碳酸盐岩样品进行岩石、矿物、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证实在南海水合物远景区发育有冷泉碳酸盐岩。冷泉碳酸盐岩形态类似于烟囱,主要由方解石、伊利石、石英、黄铁矿和一种未知的矿物组成。保存了很可能是石化的甲烷氧化和硫酸盐还原细菌。碳酸盐岩矿物的δ13CPDB为-51.24‰--51.757‰。碳酸盐岩矿物的页岩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无Ce和Eu异常、微弱的轻稀土亏损和中稀土富集特征,表明形成于还原的缺氧环境,显示了冷泉碳酸盐岩的特征,指示在南海北部水合物远景分布区内冷泉活动的近海底可能发育有水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泉碳酸盐岩 甲炕氧化古细菌 硫酸盐还原细菌 天然气水合物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成因矿床的研究及若干实例
6
作者 刘辅臣 《地质科技情报》 CAS 1984年第1期93-99,共7页
近代有两种新兴的矿床成因假说,即细菌成因和海底火山喷气成因的成矿作用。在这样一类矿床中,只有少数矿床可以进行明确的成因分类,而大多数矿床不能把上述两种成矿作用严格分开。不久前被科学家发现的火山口细菌,也证明细菌与火山活动... 近代有两种新兴的矿床成因假说,即细菌成因和海底火山喷气成因的成矿作用。在这样一类矿床中,只有少数矿床可以进行明确的成因分类,而大多数矿床不能把上述两种成矿作用严格分开。不久前被科学家发现的火山口细菌,也证明细菌与火山活动有着密切联系。1979年从北纬二十一度沿东太平洋海隆一带的硫化物喷射口涌出的摄氏三百零六度热水中,取得了一些细菌试样,送进实验室的高温(摄氏二百五十度)高压(二百六十五个大气压)装置之中,在其他有机体无法活动的严酷环境里,这种被称为“太古细菌”的原始微生物仍有较强的生长繁殖能力。上述矿床中金属的来源被认为是海底表面或接近表面的水下火山或水下热液流体的逸出和搬运,在那里它们可以侧向扩展到一定距离。它们可以象锰结核一样呈结核生长并发生沉淀,或者由于细菌作用产生H2SO H2S作为金属溶液的很有效的还原剂参与反应,同时提供了以难溶硫化物形式出现的硫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细菌 硫化物 硫化合物 矿床类型 含铜页岩 红层铜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质参与铅锌成矿作用研究——以兰坪盆地金顶铅锌矿床为例
7
作者 侯信高 琚宜文 +6 位作者 冯宏业 肖蕾 乔鹏 陶丽茹 王鹏 王巍 高健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106,共21页
滇西北兰坪盆地属于中新生代盆地,历经多期次构造-热演化过程。在盆地新生代成矿过程中,金顶铅锌矿床内部有机质丰富且与矿体相伴生,但有机质参与铅锌成矿的方式与过程仍存在争议。研究表明:在盆地浅层非强酸性流体介质及低于200℃流体... 滇西北兰坪盆地属于中新生代盆地,历经多期次构造-热演化过程。在盆地新生代成矿过程中,金顶铅锌矿床内部有机质丰富且与矿体相伴生,但有机质参与铅锌成矿的方式与过程仍存在争议。研究表明:在盆地浅层非强酸性流体介质及低于200℃流体温度条件下,有机质与金属离子络合并非其参与金顶铅锌矿化的主要方式。金顶矿区有机质普遍经历过生物降解,但仍含有可检的正构烷烃、类异戊间二烯烃以及萘、菲、联苯等化合物,少量有机质已不含正构烷烃和类异戊间二烯烃,呈现出甾烷初步降解的特征,无25-降霍烷生成,总体符合2~5级生物降解,与细菌还原硫酸盐作用(BSR)相一致。矿床内成矿方解石的δ^(13)C_(PDB)与δ^(18) O_(PDB)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其稀土元素分布模式、Y/Ho值以及Sr含量等指标与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成因的方解石的特征不同,且矿床中固体沥青的δ^(13)C_(PDB)值(-27‰)未显示出小于烃源岩δ^(13)C_(PDB)(估算值)的特征,因此认为TSR可能在盆地局部浅层区域内不起主要作用。硫化物δ^(34)S的估算结果显示,由有机质热解生成的H_(2)S的δ^(34)S值为-5‰~0,这与矿床金属硫化物δ^(34)S直方图中重硫同位素峰值的范围(-8‰~-2‰)相符。基于实际成矿特征,考虑1/3的铅锌矿石与有机质热解作用相关,且古油藏原油含硫量为1.5%,则成矿所需原油量为9687万t,这与地质事实相符,表明有机质热解也可能参与成矿作用。综上,在盆地演化过程中,有机质主要通过古油藏形成阶段的BSR作用和盆地深部高温成矿阶段的TSR作用或有机质热解作用参与铅锌成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参与成矿作用 金顶铅锌矿床 细菌硫酸盐还原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 有机质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泉渗漏区海底微生物作用及生物标志化合物 被引量:13
8
作者 管红香 陈多福 宋之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83,共9页
在有冷泉活动和水合物产出的海底环境中,甲烷氧化古细菌和硫酸盐还原细菌十分发育,它们主导着海底天然气(主要是甲烷)的缺氧氧化作用,并在海底碳循环和生物种群繁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海底天然气渗漏活动区的甲烷氧化古细菌使渗漏CH4缺... 在有冷泉活动和水合物产出的海底环境中,甲烷氧化古细菌和硫酸盐还原细菌十分发育,它们主导着海底天然气(主要是甲烷)的缺氧氧化作用,并在海底碳循环和生物种群繁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海底天然气渗漏活动区的甲烷氧化古细菌使渗漏CH4缺氧氧化为HCO3-,硫酸盐还原细菌使SO42-转化为HS-,从而使细菌微生物获得生命所需的能量,生物种群得以发育和繁衍。甲烷氧化古细菌有ANME-1、ANME-2、ANME-3三个种群,形成相应的醚类异戊二烯类和类异戊二烯烃类生物标志物。硫酸盐还原细菌有Desulfosarcina和Desulfococcus两个主要的细菌群落,形成二烃基甘油二醚和脂肪酸生物标志化合物。这种天然气渗漏区内微生物活动产生的生物标志化合物都具有特别负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值为-41.1‰^-95.6‰,说明微生物群落在生命代谢过程中摄取了来自甲烷的碳,同时也反映了天然气渗漏系统缺氧带存在的古细菌和硫酸盐还原细菌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冷泉 甲烷氧化古细菌 硫酸盐还原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Ca比对微生物成因的碳酸盐矿物种类和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苏宁 李福春 +1 位作者 马恒 李学林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3-89,共7页
研究Mg/Ca比对生物成因的碳酸盐矿物种类和形态的影响是研究各种含镁方解石形成机理的关键。本文在Mg/Ca摩尔比分别为1、2、4、6和8的条件下进行了为期55d的硫酸盐还原细菌诱导碳酸盐矿物形成的实验,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 研究Mg/Ca比对生物成因的碳酸盐矿物种类和形态的影响是研究各种含镁方解石形成机理的关键。本文在Mg/Ca摩尔比分别为1、2、4、6和8的条件下进行了为期55d的硫酸盐还原细菌诱导碳酸盐矿物形成的实验,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Mg/Ca比对碳酸盐矿物种类和形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①Mg/Ca比与矿物的种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Mg/Ca摩尔比较低(1和2)时仅形成高镁方解石,在Mg/Ca摩尔比为4时,形成的矿物组合为含镁方解石+高镁方解石,在Mg/Ca摩尔比为6和8时,矿物组合为高镁方解石+单水碳钙石+钙白云石;②Mg/Ca比影响矿物的生长速率。Mg/Ca比越高,晶体生长速率越快;③Mg/Ca比明显影响矿物的形态。随着Mg/Ca比的增大,矿物的形态有如下发展规律:哑铃形→花菜状→光球状→刺球状。这些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探讨制约含镁碳酸盐矿物种类和形态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矿物 Mg/Ca比 种类 形态 硫酸盐还原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3钢在厌氧环境中的新型缓蚀剂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建华 李松梅 +1 位作者 杨应广 吴晓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24-627,共4页
通过微生物方法、失重法和表面分析 3种方法研究了 4种缓蚀杀菌剂的杀菌作用 ,以及A3钢在无菌培养液和培养液加硫酸盐还原菌 (SRB)的厌氧体系中加入这 4种缓蚀杀菌剂的腐蚀行为 .结果表明 :SRB加速了A3钢的点蚀破坏 ;缓蚀杀菌剂能够影响... 通过微生物方法、失重法和表面分析 3种方法研究了 4种缓蚀杀菌剂的杀菌作用 ,以及A3钢在无菌培养液和培养液加硫酸盐还原菌 (SRB)的厌氧体系中加入这 4种缓蚀杀菌剂的腐蚀行为 .结果表明 :SRB加速了A3钢的点蚀破坏 ;缓蚀杀菌剂能够影响SRB的生成规律 ,抑制SRB和Cl-的腐蚀破坏 ,使腐蚀率降低 .在4种缓蚀杀菌剂中 ,性能最好的为BHA 2 ,其缓蚀率为 82 .4% ,同时兼有缓蚀和杀菌双重功效 ,且明显优于市场上广泛使用的 1 2 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硫酸盐还原细菌 缓蚀剂 A3钢 厌氧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西哥湾GC238区冷泉碳酸盐岩的微结构与石化微生物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管红香 陈多福 +1 位作者 Cathles L M Robe.s H H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4-60,共7页
采于墨西哥湾GC238海底天然气渗漏区浅表层的冷泉碳酸盐岩呈结核状产出,由方解石微晶和胶结物及少量的黄铁矿构成。胶结物由直径为0.1~0.5m的方解石化的球体、卵形体、棒状体组成,充填于方解石晶体之间。冷泉碳酸盐岩结核下表面发育有... 采于墨西哥湾GC238海底天然气渗漏区浅表层的冷泉碳酸盐岩呈结核状产出,由方解石微晶和胶结物及少量的黄铁矿构成。胶结物由直径为0.1~0.5m的方解石化的球体、卵形体、棒状体组成,充填于方解石晶体之间。冷泉碳酸盐岩结核下表面发育有由方解石化的球体、卵形体、棒状体组成的薄层,其中的一些球状集合体(约5m)断面显示发育有核和外壳的层圈结构。黄铁矿呈草莓状,也具有相似的层圈结构。这种层状结构与活体古细菌被硫酸盐还原细菌包裹的层圈结构相似。样品中所保存的球体、卵形体、棒状体及其所组成的层圈结构可能是石化的甲烷氧化古细菌和硫酸盐还原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泉碳酸盐岩 微结构 甲烷氧化古细菌 硫酸盐还原细菌 墨西哥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下LY12铝合金的微生物腐蚀行为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松梅 刘建华 吴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9-423,共5页
用原子力显微镜对硫酸盐还原细菌引起的LY1 2铝合金腐蚀进行了研究 .分别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Fe2 + ,Cl-,SO2 -4离子对硫酸盐还原细菌(SRB)引起的LY1 2铝合金腐蚀的影响 .Fe2 + 质量分数的增加会使腐蚀程度增加 .随着Cl-质量分数的增... 用原子力显微镜对硫酸盐还原细菌引起的LY1 2铝合金腐蚀进行了研究 .分别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Fe2 + ,Cl-,SO2 -4离子对硫酸盐还原细菌(SRB)引起的LY1 2铝合金腐蚀的影响 .Fe2 + 质量分数的增加会使腐蚀程度增加 .随着Cl-质量分数的增加 ,局部腐蚀也会严重 .在一定质量分数范围内 ,SO2 -4加速腐蚀 ;当超过一定质量分数后 ,SO2 -4会减缓腐蚀 .当SO2 -4离子质量分数从 0 .80 %增加到 1 .5 0 %时 ,溶液腐蚀性有所降低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的研究 ,可以直观的说明电化学研究的结果和各影响因素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细菌 腐蚀 铝合金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中钢铁锈层的微生物成因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3
13
作者 段继周 张晓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1-636,共6页
研究了海水环境中钢铁腐蚀产物即锈层中的厌氧微生物群落和锈层矿物特征及其相关性。微生物富集培养和初步的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海水钢铁锈层中至少生存有硫酸盐还原细菌和铁还原细菌两种厌氧细菌。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能谱... 研究了海水环境中钢铁腐蚀产物即锈层中的厌氧微生物群落和锈层矿物特征及其相关性。微生物富集培养和初步的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海水钢铁锈层中至少生存有硫酸盐还原细菌和铁还原细菌两种厌氧细菌。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仪等对锈层样品进行了矿物学观察和分析。在外锈层和中间锈层,主要是α,β,γ-FeOOH等铁(水合)氧化物。铁水合硫酸盐即绿锈则主要出现在内锈层。初步讨论了厌氧细菌作用下的铁腐蚀矿物生成和转化过程,并提出钢铁锈层微生物和矿物在海洋环境的微生物修复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矿化 微生物腐蚀 硫酸盐还原细菌 还原细菌 铁氧化物 绿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地台灯影组碳酸盐岩中的硫和碳同位素记录 被引量:67
14
作者 张同钢 储雪蕾 +2 位作者 张启锐 冯连君 霍卫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17-724,共8页
扬子地区灯影组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不仅记录了当时海水的碳同位素变化,也保存了海水的硫同位素记录,能够通过测定所提取的微量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来获得。灯影组碳酸盐岩中微量硫酸盐的δ^(34)S值大部分在+20.0‰~+38.7‰之间变化,... 扬子地区灯影组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不仅记录了当时海水的碳同位素变化,也保存了海水的硫同位素记录,能够通过测定所提取的微量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来获得。灯影组碳酸盐岩中微量硫酸盐的δ^(34)S值大部分在+20.0‰~+38.7‰之间变化,碳酸盐岩的δ^(13)C值变化在+0.5‰~+5.0‰之间。除灯影组顶、底界线处外,δ^(34)S和δ^(13)C值总体上变化幅度较小,大体上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灯影组碳酸盐岩中连续的硫、碳同位素记录分别反映了同期海水中溶解硫酸盐和碳酸盐的硫、碳同位素的变化特征。灯影组微量硫酸盐和碳酸盐岩的同位素特征,意味着灯影期海洋中具有高的生物产率和有机碳埋藏速率;除了顶底界线处,具有相对稳定的古气候条件和古海洋环境。灯影期海水的δ^(34)S值和δ^(13)C值同时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可能是由海洋深部水体逐渐氧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台 灯影组 硫同位素 碳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地质转折期的碳、硫循环与环境演变 被引量:8
15
作者 汪建国 陈代钊 严德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47,共15页
碳、硫在表层储库和地质储库以不同的形式相互转换,在这个过程中都伴随着一定的同位素分馏。碳同位素的分馏主要受到光合作用以及海水溶解无机碳与大气CO2交换的控制,而硫同位素的分馏则主要受控于硫酸盐细菌还原作用。表层储库碳、硫... 碳、硫在表层储库和地质储库以不同的形式相互转换,在这个过程中都伴随着一定的同位素分馏。碳同位素的分馏主要受到光合作用以及海水溶解无机碳与大气CO2交换的控制,而硫同位素的分馏则主要受控于硫酸盐细菌还原作用。表层储库碳、硫同位素的组成通过地质作用被很好地保存在地质储库中,因此通过对地质储库中碳、硫同位素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很好地了解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规律,重塑地质历史特别是重大关键转折时期的演化过程。同时文中借助一些碳、硫同位素应用实例,进一步加深理解影响碳、硫同位素组成和变化的原因,以提高对不同时期全球环境变化的认知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硫循环 同位素分馏 光合作用 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 生物大灭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洋缺氧期间硫化氢向表层大洋和大气的大量释放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丕跃 《海洋地质动态》 2005年第12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硫化氢 大洋 缺氧 硫酸盐还原细菌 大气 表层 深海环境 地球历史 地质证据 新陈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栏作者简介
17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I0003-I0003,共1页
蔡春芳,1966年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江大学楚天学者特聘教授,2006年获得侯德封奖,2011年获得杰青。在国际著名刊物发表第一作者国际SCI论文20篇,通讯论文8篇。主要从事盆地油、气和水与岩石之... 蔡春芳,1966年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江大学楚天学者特聘教授,2006年获得侯德封奖,2011年获得杰青。在国际著名刊物发表第一作者国际SCI论文20篇,通讯论文8篇。主要从事盆地油、气和水与岩石之间微生物和热化学硫酸盐还原(TSR)等作用,以及高-过成熟烃源岩与油气对比研究。阐明CH4可以是TSR的主要反应物,定量表征了其碳同位素分馏效应,研发了烃源岩有机硫同位素测试方法,提出了其应用于油源对比的条件,发现了铀矿化硫酸盐还原细菌微化石,建立了微生物与油气同时参与的铀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简介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硫酸盐还原细菌 同位素分馏效应 博士生导师 侯德封奖 定量表征 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仪表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18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综合利用 工业废物处理 生物膜 硫酸盐还原细菌 物理方法 微生物活性 臭氧氧化 浓度 浊度 平板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