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水解辅助高压均质法制备小麦秸秆纳米纤维素 被引量:16
1
作者 祁明辉 易锬 +7 位作者 莫琪 邓景纯 张金兰 黄丽婕 黄崇杏 刘杨 赵辉 王双飞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共8页
以小麦秸秆纤维素为原料,通过硫酸水解辅助高压均质的方法,分层制备小麦秸秆纳米纤维素(CNC);分别采用马尔文纳米粒度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热重分析仪对分层制备的小麦秸秆CNC进... 以小麦秸秆纤维素为原料,通过硫酸水解辅助高压均质的方法,分层制备小麦秸秆纳米纤维素(CNC);分别采用马尔文纳米粒度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热重分析仪对分层制备的小麦秸秆CNC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经硫酸水解预处理、离心收集得到的上层清液纳米纤维素(CNC-SL)为纳米纤维素晶须,与原料相比,其结晶度由48.61%提高至71.87%;硫酸水解预处理、离心收集的残余纤维固体(CNC-S)经8次均质处理制备的纳米纤维素(CNCSP),其粒径分布在100~200 nm,直径约为15 nm,为高结晶度的短棒状纳米纤维素晶须,晶型为Iβ型。与原料相比,CNC-SL和CNCSP的热稳定性均下降。与硫酸水解法制备CNC相比,硫酸水解辅助高压均质法制备的CNC得率较高;与机械均质化方法相比,此方法所需均质次数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纳米纤维素 纳米纤维素晶须 硫酸水解 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玉米秸秆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对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邵添 樊红秀 +3 位作者 刘炳莉 滕旭 刘婷婷 张艳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5-33,共9页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亚氯酸钠-醋酸-氢氧化钠法提取纤维素(corn straw cellulose,CS),分别用硫酸水解和硫酸水解-高压均质联用的方法对CS进行改性,并以百里香精油作为油相制备Pickering乳液,研究改性前后纤维素作为乳化剂对Pickering...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亚氯酸钠-醋酸-氢氧化钠法提取纤维素(corn straw cellulose,CS),分别用硫酸水解和硫酸水解-高压均质联用的方法对CS进行改性,并以百里香精油作为油相制备Pickering乳液,研究改性前后纤维素作为乳化剂对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分别对改性前后纤维素的结构与性质进行表征,对所得乳液微观结构、粒径、电位、稳定性和流变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CS和硫酸水解改性的纤维素(cellulose precipitation,CP)相比,硫酸水解-高压均质联用改性的纤维素(high pressure homogenization cellulose,HPC)的粒径显著减小(P<0.05),为28.61μm。活性基团数量增多,静水接触角变大,达到76.1°,约为CS的2.4倍。CP的微观形貌呈现短棒状结构,表面光滑;而HPC呈现卷曲状,表面由平滑变得疏松多孔。改性后的玉米秸秆纤维素均提高了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其中由HPC稳定的乳液的稳定性最好,乳液粒径最小,为3.53μm,粒径分布也更均匀。在21 d的25℃贮藏中,液滴之间没有出现明显的絮凝等现象,TSI值变化最小,为0.359,表现出良好的贮藏稳定性。这些结果证明了与CS、CP相比,HPC的乳化性增强,这为玉米秸秆纤维素成为食品级固体乳化剂提供了理论基础,为玉米的副产物实现了高值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纤维素 硫酸水解-高压均质联用法 Pickering乳液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