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脲-抗坏血酸接触时间对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总砷的影响
1
作者 孙殿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0期210-210,215,共2页
研究硫脲-抗坏血酸接触时间对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总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的砷时,为保证测定值可真实反映土壤中砷的实际浓度,必须确保硫脲-抗坏血酸还原体系与试样的接触时间至少为30 min。
关键词 硫脲-抗坏血酸还原体系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 土壤 总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还原-氧化体系的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剥色
2
作者 武浩 周嫦娥 +1 位作者 高振清 冯嘉禾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8-136,共9页
为解决传统剥色工艺复杂、剥色时间长、剥色过程能耗大等问题,设计并采用二氧化硫脲与过硫酸钠联合组成的还原-氧化剥色体系对活性蓝KN-R染色棉织物进行剥色,分析了剥色液中剥色剂质量浓度、碱剂质量浓度、剥色时间以及温度对剥色效果... 为解决传统剥色工艺复杂、剥色时间长、剥色过程能耗大等问题,设计并采用二氧化硫脲与过硫酸钠联合组成的还原-氧化剥色体系对活性蓝KN-R染色棉织物进行剥色,分析了剥色液中剥色剂质量浓度、碱剂质量浓度、剥色时间以及温度对剥色效果和棉织物强力的影响,探究了剥色剂对染色棉织物进行剥色的剥色机制。得到的二氧化硫脲体系最佳剥色工艺条件为:二氧化硫脲质量浓度2 g/L,氢氧化钠质量浓度6 g/L,剥色时间20 min,剥色温度60℃。过硫酸钠体系最佳剥色工艺条件为:过硫酸钠质量浓度6 g/L,氢氧化钠浓度质量4 g/L,剥色时间20 min,剥色温度60℃。在最佳剥色工艺条件下对活性蓝KN-R染色棉织物剥色率达到96.05%,强力保留率也维持在90%以上。相比于传统剥色工艺,二氧化硫脲-过硫酸钠剥色体系对染色棉织物进行剥色的剥色率较高,织物强力损伤较小,所需剥色剂用量少,剥色时间短,剥色温度低,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剥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 剥色率 强力保留率 二氧化硫脲 过硫酸钠 还原-氧化剥色体系 循环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