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氧虫啶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晓娟 邓培渊 +1 位作者 范春丽 田云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7,共8页
新烟碱类杀虫剂环氧虫啶对非靶标生物具有潜在危害,但对其毒理机理、其在人体内的运输机制等方面缺乏研究。本研究运用荧光光谱法、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结合自由能计算和丙氨酸扫描等方法,研究了环氧虫啶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 新烟碱类杀虫剂环氧虫啶对非靶标生物具有潜在危害,但对其毒理机理、其在人体内的运输机制等方面缺乏研究。本研究运用荧光光谱法、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结合自由能计算和丙氨酸扫描等方法,研究了环氧虫啶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模式。结果表明:1)环氧虫啶能有效猝灭HSA荧光,不同温度下环氧虫啶与HSA的结合常数在0.76×10^(5)~1.57×10^(5)L/mol之间,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2)环氧虫啶结合在HSA的IIA疏水腔内,有1个结合位点;3)结合自由能分析和热力学参数计算显示,环氧虫啶和HSA结合的主要作用力是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4)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二者结合自由能为-25.90 kJ/mol,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复合物;5)丙氨酸突变扫描结果显示,氨基酸残基Gln459是环氧虫啶与HSA结合的关键氨基酸。该研究结果可为阐明环氧虫啶在人体内的毒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啶 人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猝灭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通过激活p38MAPK通路促进MIN6细胞凋亡 被引量:7
2
作者 邓文珍 李杨 +3 位作者 贾彦军 唐亮 何其睿 刘东方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23-1327,共5页
目的研究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对MIN6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IN6细胞,进行TXNIP慢病毒感染,用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感染效率。将MIN6细胞分为对照组、空载体(LV-GFP)组、TXNIP过表达(L... 目的研究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对MIN6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IN6细胞,进行TXNIP慢病毒感染,用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感染效率。将MIN6细胞分为对照组、空载体(LV-GFP)组、TXNIP过表达(LV-GFP-TXNIP)组。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TXNIP、硫氧还蛋白(TRX)、Bax、Bcl2、裂解型胱天蛋白酶3(c-caspase-3)、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及其磷酸化蛋白激酶(p-p38MAPK)的蛋白水平。用p38MAPK抑制剂SP169316处理上述三组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其蛋白磷酸化水平及Bax、Bcl2、c-caspase-3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感染慢病毒72 h后,LV-GFP组、LV-GFP-TXNIP组感染率分别为(87.10±2.30)%、(92.21±0.54)%,说明病毒感染成功。与对照组和LV-GFP组相比较,LV-GFP-TXNIP组的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Bax/Bcl2比值、c-caspase-3蛋白、p38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作用后,LV-GFP-TXNIP组Bax/Bcl2表达比率及c-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结论过表达TXNIP通过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促进MIN6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 细胞凋亡 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族同源体3、过氧化物酶1、硫氧还蛋白在溃疡性结肠炎及其相关性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3
作者 吴娜 张泽天 王锐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07-1412,共6页
目的探究B7族同源体3(B7-H3)、过氧化物酶1(PRDX1)、硫氧还蛋白(TRX)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其相关性结直肠癌(UC-CRC)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受检查的UC患者108例作为UC组,选择同期接受检查... 目的探究B7族同源体3(B7-H3)、过氧化物酶1(PRDX1)、硫氧还蛋白(TRX)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其相关性结直肠癌(UC-CRC)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受检查的UC患者108例作为UC组,选择同期接受检查的UC-CRC患者108例作为UCCRC组,另选择108例同期结肠镜检查无异常者作为对照组。血清B7-H3、PRDX1、TRX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UC-CRC及UC患者组织中B7-H3、PRDX1、TRX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清B7-H3、PRDX1、TRX水平对UC-CRC患者的诊断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C组、UC-CRC组血清B7-H3、PRDX1、TRX表达水平均依次显著升高(P<0.05)。与静息期UC组相比,发病期UC组血清B7-H3、PRDX1、TRX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UC组相比,UC-CRC组组织中B7-H3、PRDX1、TRX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B7-H3、PRDX1、TRX三者联合诊断UC-CRC的AUC最高,优于血清B7-H3、PRDX1、TRX各自单独诊断(Z_(三者联合-B7-H3)=2.829、P=0.005,Z_(三者联合-PRDX1)=2.544、P=0.011,Z_(三者联合-TRX)=3.673、P<0.001)。结论B7-H3、PRDX1、TRX在UC-CRC患者血清和组织中均呈现高表达,三者联合可以用于诊断UC-CRC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族同源体3 化物酶1 还蛋白 溃疡性结肠炎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调控骨代谢研究进展
4
作者 徐先发 张贤 +7 位作者 李超 廖翼涛 范志鸿 许业楠 李文杰 许太川 肖文涛 肖清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TXNIP)因其独特的生理功能,已经被证明是糖尿病、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蛋白质。近年来随着对骨代谢研究的逐步推进,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在骨质疏松... 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TXNIP)因其独特的生理功能,已经被证明是糖尿病、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蛋白质。近年来随着对骨代谢研究的逐步推进,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TXNIP通过其特有的硫氧还蛋白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笔者综述TXNIP通过调节糖代谢、氧化应激、免疫炎症途径在骨代谢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期能够为进一步阐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蛋白互作蛋白 骨代谢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氧环蛋白相互作用蛋白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高海波 李裕明 +2 位作者 李丽华 刘志平 陈璐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9-672,共4页
目的研究高糖环境下INS-1细胞中硫氧环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 interacting protein,TXNIP)的表达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以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艾塞那肽(Exenatide,Ex-4)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含11.1 mmol/L葡萄糖... 目的研究高糖环境下INS-1细胞中硫氧环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 interacting protein,TXNIP)的表达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以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艾塞那肽(Exenatide,Ex-4)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含11.1 mmol/L葡萄糖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INS-1细胞,当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分别转入含有4.0 mmol/L葡萄糖(NG组)、16.7 mmol/L葡萄糖(HG组)及16.7 mmol/L葡萄糖+10 mmol/L NAC(HG+N组)、16.7 mmol/L葡萄糖+100 nmol/L Ex-4(HG+E组)的RPMI 1640培养液中继续培养48 h;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TXNIP、胰岛素基因及胰岛素转录因子MafA的mRNA水平。结果HG组与NG组比较,TXNIP mRNA的表达明显上升,胰岛素mRNA、MafA mRNA的表达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G+N组、HG+E组与HG组比较,TXNIP mRNA的表达均明显下降,胰岛素mRNA、MafA mRNA的表达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可通过介导TXNIP的过度表达而导致胰岛素基因及MafA表达下降;特异性地抑制高糖下TXNIP的过度表达可以恢复胰岛素基因及Maf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MAFA N-乙酰半胱氨酸 艾塞那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表达下调减轻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清 车旭东 +4 位作者 谭关平 张红霞 蒋登志 孙晓川 何朝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4-189,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TXNIP)表达变化,检测干预前后TXNIP及下游凋亡因子表达,探讨TXNIP参与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 目的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TXNIP)表达变化,检测干预前后TXNIP及下游凋亡因子表达,探讨TXNIP参与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的可能机制。方法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97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17只)、SAH组(32只)、Control si RNA组(12只)、TXNIP si RNA组(12只)、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照组(12只)、RES干预组(12只)。Western blot检测SAH后各时间点及干预前后TXNIP、p-ASK-1、Caspase-3表达变化,荧光共聚焦检测TXNIP在神经元定位,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与TXNIP共定位,同时进行脑水肿评估(6只/组)和行为学评分(12只/组)。结果采用TXNIP si RNA和TXNIP抑制剂RES干预后死亡率、行为学评分及脑水肿(F=7.964,P<0.05)得到改善。荧光共聚焦显示TXNIP在大鼠脑神经元广泛表达,且主要位于胞浆。荧光TUNEL提示TXNIP与皮层区及海马区凋亡细胞共定位。Western blot发现与Sham组(0.476±0.043,n=3)比较,TXNIP在SAH后12h(0.729±0.548)表达逐渐增高,72h(1.509±0.071)仍处于较高水平,同时伴随下游凋亡因子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06,P<0.05)。采用TXNIP si RNA和TXNIP抑制剂RES干预后,TXNIP表达下调(F=900.849,P<0.05,n=3),下游凋亡因子出现下降(p-ASK1,F=32.897,P<0.05;Caspase-3,F=89.120,P<0.05)。结论大鼠SAH后早期TXNIP表达增加,通过其促凋亡机制参与EBI发生,下调TXNIP能减轻大鼠SAH后EBI,这可能为临床SAH早期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试剂N-(4-乙氧苯基)-N′-(4-安替吡啉基)硫脲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崔凤灵 崔延瑞 +1 位作者 卢雁 樊静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7-70,共4页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N-(4-乙氧苯基)-N′-(4-安替吡啉基)硫脲与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理,根据荧光猝灭效应求得了硫脲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根据荧光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和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
关键词 N-(4-乙苯基)-N'-(4-安替吡啉基)脲(EPAT)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通过诱导氧化应激促进肾脏纤维化的发生 被引量:5
8
作者 何其睿 李杨 +1 位作者 邓文珍 刘东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061-2067,共7页
目的 探讨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 interaction protein,TXNIP)对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将12只SPF级C57BL/6J小鼠和12只TXNIP基因敲除鼠(TXNIP^-/-)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C组... 目的 探讨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 interaction protein,TXNIP)对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将12只SPF级C57BL/6J小鼠和12只TXNIP基因敲除鼠(TXNIP^-/-)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C组)和高脂饮食组(high-fat diet group,HFD组),喂养16周后取其肾组织,用HE、PAS及Masson染色方法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及纤维化改变,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肾脏组织的表达水平,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中TXNIP、TGF-β1、α-SMA、p38 MAPK及p-p38 MAPK的表达情况。结果NC组与HFD组中TXNIP^-/-小鼠的肾脏纤维化程度及p-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C57BL/6J小鼠(P 〈0. 05);而C57BL/6J小鼠HFD组与NC组相比,TXNIP在肾脏表达明显上调,且肾脏纤维化及p38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P 〈0. 05)。结论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可能促进高脂诱导下肾脏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肾脏纤维化 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介导胰岛β细胞凋亡及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之 张燕 李学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2-485,共4页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不仅与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密切相关,在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和细胞凋亡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高糖通过招募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到TXNIP的启动子,ChREBP与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相互作用,引起TX...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不仅与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密切相关,在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和细胞凋亡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高糖通过招募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到TXNIP的启动子,ChREBP与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相互作用,引起TXNIP的转录,TXNIP介导高糖诱发的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NOD样受体3炎症小体激活、凋亡和自噬障碍等。可通过诱导微小RNA-204的表达下调鸟类Maf A蛋白哺乳动物同系物而抑制胰岛素基因转录,抑制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进而抑制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TXNIP通过抑制硫氧还蛋白系统影响细胞的生存,同时还是介导细胞线粒体凋亡和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的枢纽分子。抑制TXNIP可能是一个阻止糖尿病进程的有效靶点。本文就TXNIP在胰岛细胞凋亡和胰岛功能障碍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胰岛细胞 糖尿病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内禀荧光探针研究蛋白相互作用中硫氧还蛋白的氧化还原态
10
作者 王攀 郭爱宇 +3 位作者 常贯晓 冉霞 张宇 郭立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797-2801,共5页
细胞内蛋白质的氧化还原状态直接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而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对调控细胞的生存或死亡尤为重要。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调节蛋白,其在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是发挥其... 细胞内蛋白质的氧化还原状态直接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而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对调控细胞的生存或死亡尤为重要。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调节蛋白,其在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是发挥其氧化还原调控作用的重要过程。以TRX为对象并以其中的色氨酸残基(Trp)作为内禀荧光探针,利用蛋白质定点突变、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等技术和方法,研究TRX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3)相互作用过程中氧化还原态的变化。通过观测TRX以及突变体中色氨酸荧光光谱的变化,研究蛋白相互作用的电子转移模式以及TRX氧化态-还原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结果表明氧化态的TRX与还原态的GPX3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发生电子交换,解释了二者之间电子传递模式为GPX3将电子传递给TRX,为揭示TRX在细胞信号传递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蛋白 化还原态 蛋白相互作用 色氨酸残基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严琳 严拯宇 +2 位作者 邵秀芬 姜新民 胡育筑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6-459,共4页
目的 :以光谱技术的方法研究在不同酸度条件下 ,左氧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结合作用的机制。方法 :荧光猝灭方法。结果 :根据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左氧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 ,根据F嵀rster能量传递原理计算出... 目的 :以光谱技术的方法研究在不同酸度条件下 ,左氧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结合作用的机制。方法 :荧光猝灭方法。结果 :根据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左氧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 ,根据F嵀rster能量传递原理计算出左氧氟沙星在臦灏椎鞍咨系慕岷暇嗬胛?4 4 1nm ,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左氧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类型。结论 :牛血清白蛋白与左氧氟沙星分子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猝灭 牛血清白蛋白 氟沙星 相互作用 结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夏锐 赵晓琴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85-891,共7页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TXNIP)又称维生素D_(3)上调蛋白1,因其能够与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结合并抑制其活性和表达而得名。本文概述了TXNIP的发现与结构,及其自身通过发挥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TXNIP)又称维生素D_(3)上调蛋白1,因其能够与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结合并抑制其活性和表达而得名。本文概述了TXNIP的发现与结构,及其自身通过发挥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进而影响糖尿病前期的发生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TXNIP参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2条主要途径:TXNIP通过拮抗Trx的抗凋亡作用来激发细胞凋亡信号导致胰岛细胞凋亡;TXNIP过表达促使胰岛细胞磷酸化,进而使抑癌相关蛋白质表达增加,最终引起胰岛细胞衰老。进一步重点阐述了TXNIP在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等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TXNIP能通过各种间接途径干预信号通路,进一步参与氧化应激、细胞凋亡、激活炎症、细胞自噬及糖脂代谢等生理生化过程。TXNIP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深入了解TXNIP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影响机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对TXNIP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未来可进一步着手研究TXNIP基因是如何与其他基因或危险因素协同作用,进而共同参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且TXNIP单个基因甲基化尚不能全面揭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分子机制,这些后续的深入研究,将为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中作为靶标分子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糖尿病 还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与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佳琳 姜红 姜红堃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30-1132,1142,共4页
随着全球肥胖患病率逐渐增加,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ORG)的发病率日益增高。ORG以非肾病性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病情发展可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病理表现以肾小球肥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为特征。研究表明,ORG的发病与慢性组织低度炎症... 随着全球肥胖患病率逐渐增加,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ORG)的发病率日益增高。ORG以非肾病性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病情发展可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病理表现以肾小球肥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为特征。研究表明,ORG的发病与慢性组织低度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及胰岛素抵抗等密切相关。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为一种多蛋白复合物,可促进氧化应激,参与多种炎症反应。本文将对Txnip与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 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与金属硫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陆荫英 王琳 +4 位作者 刘妍 李克 成军 张玲霞 李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1-453,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被认为与乙型肝炎病毒 (HBV)引起免疫耐受 ,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有关。为探讨HBeAg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寻找防治HBV感染的有效方法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 3构建HBeAg诱饵质粒 ,转化酵母细胞AH10 9后 ,与...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被认为与乙型肝炎病毒 (HBV)引起免疫耐受 ,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有关。为探讨HBeAg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寻找防治HBV感染的有效方法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 3构建HBeAg诱饵质粒 ,转化酵母细胞AH10 9后 ,与含肝cDNA文库质粒的酵母Y187进行配合、双杂交 ,在营养缺陷培养基 (SD/ Trp Leu His Ade)上及X α 半乳糖苷酶 (X α gal)蓝白斑双重筛选与肝细胞蛋白结合的蛋白 ,结果获得真阳性菌落 39个 ,提取酵母质粒转化大肠杆菌 ,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发现其中含金属硫蛋白(MT)基因的菌落有 3个。进一步用网织红细胞裂解物体外翻译、蛋白间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 ,金属硫蛋白与HBeAg间有确切的结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金属蛋白 相互作用 研究 双杂交系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硫蛋白-2(MT-2)表达调控和蛋白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尹磊淼 王宇 +3 位作者 徐玉东 魏颖 王文倩 杨永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125,共5页
金属硫蛋白-2(metallothionein-2,MT-2)作用广泛,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本文介绍了MT-2生物学特性、表达调控机制和蛋白相互作用等研究进展,以期对MT-2蛋白有更全面的认识,并基于某一特定疾病进行系统性研究。
关键词 金属蛋白-2(MT-2) 表达调控 蛋白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结合分子模拟技术研究左氧氟沙星与胃蛋白酶的相互作用机理 被引量:6
16
作者 曾华金 李梦婷 +1 位作者 李晴 胡菲菲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1-486,共6页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左氧氟沙星与胃蛋白酶的相互作用。不同温度下的Stern-Volmer曲线结果表明,左氧氟沙星主要以静态猝灭的方式使胃蛋白酶的荧光产生猝灭。由热力学数据确定了两者之间存在的作用力...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左氧氟沙星与胃蛋白酶的相互作用。不同温度下的Stern-Volmer曲线结果表明,左氧氟沙星主要以静态猝灭的方式使胃蛋白酶的荧光产生猝灭。由热力学数据确定了两者之间存在的作用力主要为静电作用力。三维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在左氧氟沙星与胃蛋白酶发生作用过程中引起了胃蛋白酶中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构象的变化,从而导致胃蛋白酶发生了猝灭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左氧氟沙星与胃蛋白酶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对两者的相互作用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两者发生作用的区域位于胃蛋白酶的催化活性中心,左氧氟沙星的进入导致酶催化中心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对胃蛋白酶的活性造成影响,这可能也是左氧氟沙星引起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沙星 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永兰 綦远豪 张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11-316,共6页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常见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的关键原因之一是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可以结合并抑制葡萄糖摄入后胰岛产生的硫氧还蛋白,导致胰岛β细胞抗氧化能力降低。大量研究表明,TXNIP...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常见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的关键原因之一是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可以结合并抑制葡萄糖摄入后胰岛产生的硫氧还蛋白,导致胰岛β细胞抗氧化能力降低。大量研究表明,TXNIP水平升高可使胰岛β细胞凋亡,反之,TXNIP水平下降则可显著促进胰岛β细胞存活。靶向TXNIP不仅可以改善胰岛β细胞胰岛素的分泌和敏感性,还能降低长期罹患糖尿病而导致的多种并发症。因此,调节TXNIP水平可作为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的新型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并发症 还蛋白 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胰岛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和去氧胆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共存紫杉醇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舒文娟 孙婉瑾 +2 位作者 樊伟明 张建军 高缘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3-258,共6页
采用荧光猝灭法研究了叶酸(FA)和去氧胆酸(D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共存紫杉醇(PA)对FA和DH与BSA结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A和DH与BSA形成复合物而猝灭BSA的内源荧光,荧光猝灭机制符合静态机制;FA和DH与BSA主要靠疏... 采用荧光猝灭法研究了叶酸(FA)和去氧胆酸(D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共存紫杉醇(PA)对FA和DH与BSA结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A和DH与BSA形成复合物而猝灭BSA的内源荧光,荧光猝灭机制符合静态机制;FA和DH与BSA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且结合位点都在siteⅡ;PA对FA和DH的BSA结合位点无竞争,且共存的PA使得FA与BSA结合能力加强,DH与BSA结合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牛血清白蛋白 叶酸 胆酸 荧光猝灭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喹唑啉酮的4-(4-氟苯基)哌嗪二硫代甲酸酯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玉萍 曹胜利 +2 位作者 谢文俊 李艳梅 赵玉芬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具有抑制人肿瘤细胞活性的含喹唑啉酮的4-(4-氟苯基)哌嗪二硫代甲酸酯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生理条件下,它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根据猝灭结果,求得了不同温度下反应的结合位点数...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具有抑制人肿瘤细胞活性的含喹唑啉酮的4-(4-氟苯基)哌嗪二硫代甲酸酯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生理条件下,它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根据猝灭结果,求得了不同温度下反应的结合位点数、结合常数及反应热力学参数,并据此确定了它们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含喹唑啉酮的4-(4-氟苯基)哌嗪二代甲酸酯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甲基-4-(4-甲氧酰基苯基)-5-甲氧羰基-3,4-二氢嘧啶-2-酮的合成及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嘉霖 彭化南 叶红德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85-1289,共5页
合成并表征了6-甲基-4-(4-甲氧酰基苯基)-5-甲氧羰基-3,4-二氢嘧啶-2-酮,利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该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为静态猝灭;化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 合成并表征了6-甲基-4-(4-甲氧酰基苯基)-5-甲氧羰基-3,4-二氢嘧啶-2-酮,利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该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为静态猝灭;化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在298 K时分别是7.043 7×102L/mol和0.970 3,化合物与BSA以接近1∶1(物质的量比)的比例生成基态复合物;热力学数据表明化合物与BSA主要以疏水作用力相结合(ΔH>0,ΔS>0,ΔG<0);结合距离(r)为3.49 nm,表明化合物与BSA分子之间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甲基-4-(4-甲酰基苯基)-5-甲羰基-3 4-二氢嘧啶-2-酮 合成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