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硫氧化细菌改良盐碱土 被引量:29
1
作者 张静 王清 +2 位作者 李晓茹 孙铁 戚倩颖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7-151,共5页
硫氧化细菌具有氧化单质硫及硫化物,生成硫酸的特性。根据硫氧化细菌的这种生物特性,使其在盐碱土中发生生化反应,将硫磺粉氧化生成硫酸,中和盐碱土中的OH-,从而达到改良盐碱土的目的。在实验中,土样分为吹填土、盐田土、农田土、绿化土... 硫氧化细菌具有氧化单质硫及硫化物,生成硫酸的特性。根据硫氧化细菌的这种生物特性,使其在盐碱土中发生生化反应,将硫磺粉氧化生成硫酸,中和盐碱土中的OH-,从而达到改良盐碱土的目的。在实验中,土样分为吹填土、盐田土、农田土、绿化土4组,将一定体积的氧化硫硫杆菌、排硫杆菌菌液和硫磺粉加入到各土样中,每12 h观测一次土壤上清液的pH值和电导率。实验结果表明:氧化硫硫杆菌和排硫杆菌对降低土壤pH值有明显作用,使土壤pH值由7.5降低到7.2,对改良碱土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 硫氧化细菌 氧化杆菌 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硫氧化细菌作用下元素硫化学形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何环 夏金兰 +2 位作者 彭安安 张成桂 邱冠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43-1151,共9页
嗜酸硫氧化细菌是生物冶金过程中研究最为广泛的细菌,广泛分布在含硫和硫化物丰富的环境中。嗜酸硫氧化细菌作用下,单质硫及其它还原型硫化物(包括金属硫化矿)经过一系列形态转换使得硫在其细胞体内、体外和环境沉积物中存在着不同形态... 嗜酸硫氧化细菌是生物冶金过程中研究最为广泛的细菌,广泛分布在含硫和硫化物丰富的环境中。嗜酸硫氧化细菌作用下,单质硫及其它还原型硫化物(包括金属硫化矿)经过一系列形态转换使得硫在其细胞体内、体外和环境沉积物中存在着不同形态分布。单质硫经细菌细胞活化后在细胞体内以硫球形式积累;还原型硫化物可被细菌氧化至硫酸盐,其氧化中间态多为单质硫或连多硫酸盐等。有关嗜酸硫氧化细菌作用下硫的形态研究十分缺乏,进一步开展嗜酸硫氧化细菌作用下元素硫化学形态的研究可以为这类细菌的硫氧化机制及对硫化矿的浸出机理的阐明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硫氧化细菌 化学形态 元素 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氧化细菌对锑矿尾矿重金属浸出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青青 杨爱江 +1 位作者 姚维 罗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30,35,共6页
为研究硫氧化细菌对硫化锑矿尾矿中重金属污染释放的影响,从贵州某锑矿的酸性矿井废水中分离出硫氧化细菌,分离纯化后对其生长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以温度、pH、与矿浆浓度为3种因素,每种因素选择3种不同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不同条... 为研究硫氧化细菌对硫化锑矿尾矿中重金属污染释放的影响,从贵州某锑矿的酸性矿井废水中分离出硫氧化细菌,分离纯化后对其生长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以温度、pH、与矿浆浓度为3种因素,每种因素选择3种不同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不同条件下硫氧化细菌的浸矿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变化,硫氧化细菌不断生长,各实验组溶液pH呈下降趋势、EC(电导率)呈上升趋势、目标重金属离子浓度呈上升趋势,且在pH=3、t=25℃、矿浆浓度c=20%时浸出量达到最大。表明硫氧化细菌的存在促进了锑矿尾矿中重金属的溶出,在自然堆存条件下会加剧矿区的环境污染,应加以及时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矿 硫氧化细菌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氧化细菌的生长特性及其对砂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荣辉 於成龙 +2 位作者 马国伟 王海良 张津瑞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7-945,985,共10页
研究了硫氧化细菌的生长特性以及腐蚀后砂浆试样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硫氧化细菌适宜生长在30℃,pH值6~7,且硫代硫酸钠质量浓度为10 g/L的环境中,其代谢产物为SO_(4)^(2-);砂浆表面的粗糙度与SO_(4)^(2-)腐蚀程度有关,试验组... 研究了硫氧化细菌的生长特性以及腐蚀后砂浆试样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硫氧化细菌适宜生长在30℃,pH值6~7,且硫代硫酸钠质量浓度为10 g/L的环境中,其代谢产物为SO_(4)^(2-);砂浆表面的粗糙度与SO_(4)^(2-)腐蚀程度有关,试验组完全浸没区的粗糙度变化值高于气-液交界面处的粗糙度,形成的生物被膜对砂浆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对照组气-液交界面处的粗糙度变化值明显低于试验组,说明硫氧化细菌促进了SO_(4)^(2-)的渗透;120 d时试验组和对照组试样中均检测到了大量板状石膏的存在,且试验组试样中石膏的生成量高于对照组,在75 d后试验组由于大量石膏的膨胀力作用使得砂浆性能最终劣化,硫氧化细菌在一定程度上对砂浆起到了加快腐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化细菌 砂浆 生长特性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大连池东焦得布山硫氧化细菌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磊 张爽 +1 位作者 刘涛 晏磊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77-82,共6页
为了解五大连池东焦得布山中硫氧化细菌多样性同环境因子的关系,测得9个东焦得布山火山土壤理化参数,并利用硫氧化细菌功能基因soxB作为标记物,通过设计引物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其硫氧化细菌多样性进行测定,最后通过冗余分析(RDA分析)... 为了解五大连池东焦得布山中硫氧化细菌多样性同环境因子的关系,测得9个东焦得布山火山土壤理化参数,并利用硫氧化细菌功能基因soxB作为标记物,通过设计引物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其硫氧化细菌多样性进行测定,最后通过冗余分析(RDA分析)来解读东焦得布山中硫氧化细菌多样性同环境因子的关系。东焦得布山火山土壤理化测定结果如下:pH为7.65;ORP测定结果为49.33 mV;Fe^2+含量为0.11μg·g^-1;TOC含量为18.50%;TON含量为110.67μg·g-1,Nitrate-N含量为497.54μg·g^-1,S0含量为0.85 mg·g^-1、S2-含量为0.375 mg·g^-1、SO42-含量为541.46μg·g^-1。高通量测序结果共获得441个OTU,其主要优势菌群为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25.6%)、芽生绿菌属Blastochloris(12.3%)、雷尔氏菌属Ralstonia(10.3%)、贪铜菌属Cupriavidus(9.3%)、紫色硫细菌属Allochromatium(7.5%)等。这些硫氧化细菌优势菌群均属于变形菌门,通过RDA分析表明,S2-与多数菌属均呈现正相关,是影响东焦得布山硫氧化细菌群落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化细菌 功能基因 火山环境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度嗜热氧化硫细菌及中度嗜热氧化亚铁细菌在难处理铜精矿浸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骆海朋 杨秀山 《湿法冶金》 CAS 2003年第2期79-81,共3页
从山西某大型煤矿的煤矸石堆中取样,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到了一株中度嗜热氧化硫细菌和一株中度嗜热氧化亚铁细菌,并对其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中度嗜热氧化亚铁细菌最适温度为55℃左右,为专性化能自养菌,通过将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获... 从山西某大型煤矿的煤矸石堆中取样,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到了一株中度嗜热氧化硫细菌和一株中度嗜热氧化亚铁细菌,并对其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中度嗜热氧化亚铁细菌最适温度为55℃左右,为专性化能自养菌,通过将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获得生长能量。嗜热的氧化硫细菌最适温度为55℃左右,为兼性化能自养细菌,可以通过氧化硫、二价铁获得生长能量,同时还能在LB培养基上以异养方式生长。对比这两种细菌对铜精矿的浸出能力,中度嗜热氧化硫细菌较中度嗜热氧化亚铁细菌更易使浸出体系维持较低的pH,浸出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嗜热氧化细菌 中度嗜热氧化亚铁细菌 铜精矿 浸出 细菌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环境中硫氧化菌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刘志华 甘立钦 +1 位作者 刘德娥 荣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80-290,317,共12页
目的 探究硫氧化细菌及其生物膜对混凝土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的作用效果以明确硫氧化细菌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 将混凝土试样半浸泡于含有微生物的海水中,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紫外光密度(OD)分析不同龄期生物膜厚度、膜内微生物数... 目的 探究硫氧化细菌及其生物膜对混凝土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的作用效果以明确硫氧化细菌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 将混凝土试样半浸泡于含有微生物的海水中,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紫外光密度(OD)分析不同龄期生物膜厚度、膜内微生物数量变化,观察测定混凝土不同龄期的外观形貌、抗压强度、质量以及通过电通量法分析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表征混凝土宏观性能,利用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压汞仪分析混凝土微观结构。结果 生物膜的生长、发育和脱落具有周期性规律,且膜内微生物数量与生物膜厚度呈正相关。120 d时无菌组混凝土电通量达到793.1 C,有菌组混凝土电通量仅为173.4 C,180 d时仅无菌对照组的混凝土出现开裂,240 d时有菌混凝土和无菌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分别为0.79%、1.20%,有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加了6.9%,而无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了7.1%;有菌组混凝土石膏生成量和C-S-H凝胶损失量均小于无菌混凝土,使得有菌组混凝土孔隙率比无菌组混凝土低了1.193 5%。结论 附着在混凝土的气液固界面的硫氧化细菌逐渐形成生物膜,膜厚度以及膜内微生物数量发生周期性变化,生物膜会降低SO42-的传质效率从而减缓混凝土的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化细菌 生物膜 混凝土 微观结构 宏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硫氧化菌对水泥砂浆的腐蚀机理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海良 王时佳 +3 位作者 荣辉 张磊 张颖 徐蕊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4-127,共4页
以天津地区排污管道的腐蚀现象为背景,为了更好地防治地区污水管道的微生物腐蚀,提取本地现有微生物,针对不同的环境对其腐蚀机理进行了研究。试验共设计了4组方案,2种浸泡方式,分5段龄期进行观察。试验使用超景深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以天津地区排污管道的腐蚀现象为背景,为了更好地防治地区污水管道的微生物腐蚀,提取本地现有微生物,针对不同的环境对其腐蚀机理进行了研究。试验共设计了4组方案,2种浸泡方式,分5段龄期进行观察。试验使用超景深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试块的宏观和微观形貌,测量并记录质量和强度的变化规律以及使用XRD进行矿物组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通入硫化氢气体的试验组试块表面腐蚀速率更快,同龄期下表面粗糙程度更大,其质量与强度损失也更大;半浸组的强度损失大于全浸组,氧气充足较硫化氢气体的作用更为明显;通入硫化氢气体的试验试块内部会产生更多的CaSO_4,C-S-H凝胶结构破坏更为明显;硫氧化菌在没有硫化氢参与时,可以将污水中的含硫物质转化为SO_4^(2-)从而造成硫酸盐腐蚀,在有硫化氢参与时,菌液pH下降,在初期反应生成生物硫酸侵蚀试块表面造成酸腐蚀,达到一定深度后SO_4^(2-)渗入内部同时开始硫酸盐腐蚀,是一种复合作用机理,其腐蚀效果优于单纯的硫酸盐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化细菌 水泥砂浆 化氢 矿物组分 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的改性条件及其对硫化氢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孝坤 刘永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76-680,共5页
以工业活性炭为载体制备改性活性炭,对比研究了未改性活性炭,NaOH、Na2CO3、Fe(NO3)3、Cu(Ac)2改性活性炭及挂膜硫氧化细菌后活性炭在相同条件下对硫化氢穿透时间及吸附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控制条件下,NaOH改性活性炭明显优于... 以工业活性炭为载体制备改性活性炭,对比研究了未改性活性炭,NaOH、Na2CO3、Fe(NO3)3、Cu(Ac)2改性活性炭及挂膜硫氧化细菌后活性炭在相同条件下对硫化氢穿透时间及吸附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控制条件下,NaOH改性活性炭明显优于其它改性剂;不同梯度改性剂条件下,20%NaOH改性活性炭对硫化氢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穿透容量为78.25 mg/g,穿透时间可以达到2000 min以上;不同改性剂挂膜硫氧化细菌后对硫化氢均有一定的处理效果,其中对已达到饱和吸附的NaOH改性活性炭挂膜后的再生效果可以达到100%以上,说明挂膜硫氧化细菌活性炭对硫化氢的处理具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吸附 改性 化氢 硫氧化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脱硫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硫化物的去除效果验证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鹏 李东 +2 位作者 周一民 刘晓风 廖银章 《新能源进展》 2016年第6期425-430,共6页
为获得适合生物脱硫工程应用的硫氧化细菌,取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活性污泥,采用人工模拟硫化物废水作为硫源富集培养并经分离纯化,得到一株能够高效快速去除废水中硫化物的硫氧化细菌菌株DS-7。该菌为短杆状、长0.8~2μm、宽0.6~0.8μm... 为获得适合生物脱硫工程应用的硫氧化细菌,取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活性污泥,采用人工模拟硫化物废水作为硫源富集培养并经分离纯化,得到一株能够高效快速去除废水中硫化物的硫氧化细菌菌株DS-7。该菌为短杆状、长0.8~2μm、宽0.6~0.8μm、革兰氏阴性,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值为7.0。通过对该菌的16SrDNA序列测定,并结合其形态和生理特性鉴定,该菌株属于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Sphingobacteriumsp.DS-7去除硫化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硫化物浓度为650mg/L时,该菌的4h硫化物去除率达到95%以上,相应的硫转化率最高达到45.08%,生成的单质硫颗粒形状为不规则八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化细菌 生物脱 化物 16SrDNA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mortar corrosion by an acidophilic sulfur-oxidizing microorganism A.thiooxidans
11
作者 WANG Dong-sheng FENG Chao +4 位作者 GUAN Fang SAND Wolfgang KRISHNAMURTHY Mathivanan WAN Fei ZHANG Rui-y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3423-3434,共12页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the acidophilic sulfur-oxidizing microorganism(ASOM)Acidithiobacillusthiooxidans(A.thiooxidans)on mortar was investigated for changes of medium and mortar,as well as for weight lossand surfac...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the acidophilic sulfur-oxidizing microorganism(ASOM)Acidithiobacillusthiooxidans(A.thiooxidans)on mortar was investigated for changes of medium and mortar,as well as for weight lossand surface morphology of mortar specimens.Weight loss analysis showed that mortar weight was reduced by(15.1±2.2)%after 56 d.Morphological surface analysis of mortar specimens showed weakly structured fibrous substances with2−100μm in size.The pH variations of the mortar surface and medium indicated that biogenic sulfuric acid had beenproduced by A.thiooxidans.The results prove that A.thiooxidans accelerated concrete corrosion and caused concretefail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lfur-oxidizing bacteria 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MORTAR CORROSION biogenic sulfuric acid mass lo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环境下砂浆表面生物被膜特性及其对砂浆性能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荣辉 瞿威 +2 位作者 马国伟 王海良 张津瑞 《建筑材料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71-678,共8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DTG)等,研究了海水环境下砂浆表面形成的生物被膜特性及其对砂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水环境中硫氧化细菌会在砂浆表面附着...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DTG)等,研究了海水环境下砂浆表面形成的生物被膜特性及其对砂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水环境中硫氧化细菌会在砂浆表面附着形成大量的生物被膜,该生物被膜由多糖、蛋白质和微生物构成,其中微生物多呈卵状和气泡状;生物被膜在15 d后开始快速繁殖,75 d后逐渐脱落,90 d后新的生物被膜重新附着;120 d时无生物被膜砂浆试样的抗压强度为52.5 MPa,强度增长率为0.38%,矿化产物中石膏含量较多,而有生物被膜试样的抗压强度为68.1 MPa,强度增长率为31.72%,矿化产物中石膏含量较少.这表明生物被膜的存在影响了海水中腐蚀介质的传输,对砂浆起到缓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浆 生物被膜 硫氧化细菌 海水 强度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sulfur addition/solids content ratio on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from mine tailings by bioleaching 被引量:4
13
作者 贺仲兵 廖婷 +3 位作者 刘云国 肖玉 李婷婷 王慧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2期3540-3545,共6页
The effect of sulfur addition/solids content(SA/SC)ratio on heavy metals(e.g.copper,zinc and lead)obtained from mine tailings by indigenous sulfur-oxidizing bacteria was studied,and the changes in the chemical forms o... The effect of sulfur addition/solids content(SA/SC)ratio on heavy metals(e.g.copper,zinc and lead)obtained from mine tailings by indigenous sulfur-oxidizing bacteria was studied,and the changes in the chemical forms of heavy metals after bioleaching were explor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lubilization of metals i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SA/SC ratio,and SA/SC ratio of 2.50 is found to be the best for bacterial activity and metal solubilization among six SA/SC ratios tested(such as 1.00,1.33,1.50,1.67,2.00 and 2.50)under the chosen experimental conditions.The pH decreases fast and the maximum solubilizations of copper and zinc are respectively 81.76% and 84.35% while that of lead only reaches 40.36%.After bioleaching,the chemical forms of heavy metals have changed.The metals remained in mine tailings are mainly found in residual fractions,which is harmless to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EACHING mine tailings sulfur addition solid content heavy meta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terial oxidation activity in heap leaching 被引量:1
14
作者 柳建设 夏海波 +1 位作者 王兆慧 胡岳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4年第4期375-379,共5页
Bioleaching of sulfide minerals by bacteria, mainly 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T.f.) and 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ydrometallurgy because of its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attractions. The s... Bioleaching of sulfide minerals by bacteria, mainly 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T.f.) and 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ydrometallurgy because of its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attractions. The surveys of production process and the bacterial oxidation activity in the heap bioleaching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pH value is high, bacteria biomass and ferric concentration are low, generation time (above 7.13 h) is long in leachate, and less bacteria are adsorbed on the ores. The bacteria in the leachate exposing on the surface and connecting with mineral, have much faster oxidation rate of Fe(Ⅱ) and shorter generation time, compared with those which are in the reservoir for a long time. There is diversity for oxidation activity of Fe(Ⅱ), while there is no diversity for oxidation of sulfur. So it is advisable to add sulfuric acid to degrade pH value to 2.0, add nutrients and shorten recycling time of leachate, so as to enhance bacteria concentration of leachate and the leaching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p bioleaching oxidation activity BACTER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decomposition of rock phosphate containing pyrites by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被引量:2
15
作者 池汝安 肖春桥 +2 位作者 黄晓慧 王存文 吴元欣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2期170-175,共6页
Leaching soluble phosphorus from rock phosphate containing pyrites by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f.) is feasible, and the reaction mechanism is as follows. Pyrites are oxidized by A.f. to produce H_2SO_4 and Fe... Leaching soluble phosphorus from rock phosphate containing pyrites by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f.) is feasible, and the reaction mechanism is as follows. Pyrites are oxidized by A.f. to produce H_2SO_4 and FeSO_4; the rock phosphate is decomposed by H_2SO_4, forming soluble phosphorus compounds; and Fe2+ from FeSO_4 is oxidized to Fe^3+, providing energy for the growth of A. f.. In this process, as H_2SO_4 is produced in the reaction, an acidic condition in the culture medium is formed, which benefits the growth of A. f. and aids both continuous oxidation of pyrites and leaching of soluble phosphorus from rock phosphate. The fraction of phosphorous leached can reach the largest in the presence of 1.0 g/L Fe^3+, 200 mg/L Mg^2+ and 400 mg/L NH_4^+. The optimal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n the fraction of phosphorous leached are as follows: the volume fraction of inocula of A. f., the mass ratio of pyrites to rock phosphate and the pH value are in ranges of 5%-25%, 3:1-5:1 and 1.8-2.2,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deeomposition rock phosphate PYRITES Acidithiobacillusferrooxida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