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金属硫化钼钴的制备及电催化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崔浩然 王国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1-196,203,共7页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钼酸钴(CoMoO_4),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硫化钼钴(CoMoS_(4)),通过XRD、SEM、XPS对制备的CoMoS_(4)进行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差脉冲伏安法(DPV)考察了CoMoS_(4)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电化学检测性能。结果表明,采用...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钼酸钴(CoMoO_4),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硫化钼钴(CoMoS_(4)),通过XRD、SEM、XPS对制备的CoMoS_(4)进行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差脉冲伏安法(DPV)考察了CoMoS_(4)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电化学检测性能。结果表明,采用pH 6的磷酸缓冲液作电解液,当抗坏血酸浓度为0~10 mmol/L、外加电压为-2.0~1.0 V时,响应电流(Ip)与抗坏血酸浓度(c)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116.05c+717.99,R^(2)=0.9603,检测限为0.001 mmol/L。通过MS软件对抗坏血酸分子进行模拟并计算电负性及电子云分布,再结合红外光谱分析的结果推测氧化机理为抗坏血酸的羟基发生了化学反应且转化为酮基。重复实验结果表明,CoMoS_(4)修饰的玻碳电极具有较高的可重现性和较好的抗干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钼钴 抗坏血酸检测 电催化氧化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设计法分析制备过程对钴钼硫化物催化剂机械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樊攀峰 吴东方 +2 位作者 李永丹 赵新强 石亚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3-277,共5页
建立了CoMoP/Al2O3加氢精制催化剂机械强度及其可靠性在制备过程中的数学模型,采用均匀设计考察了浸渍、干燥、煅烧、硫化4个制备过程中,浸渍时间、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硫化温度和硫化升温速率7个实验因子对催化... 建立了CoMoP/Al2O3加氢精制催化剂机械强度及其可靠性在制备过程中的数学模型,采用均匀设计考察了浸渍、干燥、煅烧、硫化4个制备过程中,浸渍时间、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硫化温度和硫化升温速率7个实验因子对催化剂强度均值、Weibull模量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这些因素对颗粒密度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所有模型都是充足的。实验结果表明,硫化过程是影响催化剂强度均值的主要过程。在实验范围内提高硫化温度、降低硫化时的升温速率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强度。影响催化剂Weibull模量的因素主要为各个制备过程的交互效应。要提高催化剂强度的可靠性就必须全面考虑催化剂制备的各个过程,特别是各个制备过程的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设计法 制备过程 硫化 加氢精制催化剂 机械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钼硫化物催化剂的机械强度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永丹 吴东方 樊攀峰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9,共5页
应用响应面方法论建立了PCoMo/Al2 O3加氢催化剂机械强度及其可靠性在浸渍、干燥、煅烧和硫化过程中的数学模型 ,采用中心复合旋转设计、中心复合正交设计和Doehlert设计分别考察了各过程中主要因素对催化剂强度均值、Weibull模量和颗... 应用响应面方法论建立了PCoMo/Al2 O3加氢催化剂机械强度及其可靠性在浸渍、干燥、煅烧和硫化过程中的数学模型 ,采用中心复合旋转设计、中心复合正交设计和Doehlert设计分别考察了各过程中主要因素对催化剂强度均值、Weibull模量和颗粒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浸渍、干燥、煅烧和硫化均是影响催化剂强度及可靠性的重要过程。煅烧过程总是有利于提高强度及可靠性。催化剂颗粒密度只与浸渍和干燥过程有关 ,而与煅烧和硫化过程无关。钴钼催化剂的机械强度及可靠性的生产过程优化具有巨大潜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催化剂 机械强度 优化 加氢催化剂 机械强度 可靠性 Weilbull统计 实验设计 响应面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钼硫化物耐硫甲烷化催化剂失活原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大祥 张继炎 张鎏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7-21,共5页
利用活性评价及跟踪分析尾气硫含量的方法考察了钴钼硫化物耐硫甲烷化催化剂在初始阶段活性变化规律,并利用透射电镜(TEM)和X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对使用前后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催化剂表面上硫的流失是初始使用阶段催化剂... 利用活性评价及跟踪分析尾气硫含量的方法考察了钴钼硫化物耐硫甲烷化催化剂在初始阶段活性变化规律,并利用透射电镜(TEM)和X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对使用前后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催化剂表面上硫的流失是初始使用阶段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2)水对催化剂表面的氧化作用也导致了催化剂活性的下降。(3)积炭不是失活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 催化剂 甲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o-S/G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超级电容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郭萌 曾宪彩 +3 位作者 董晓莹 龙茜 郑梓域 张霄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5-751,共7页
石墨烯负载的Co-Mo-S复合材料(Co-Mo-S/G)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研究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Co-Mo-S复合材料,并对所制得的Co-Mo-S/G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电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硫化钴钼粒子均匀地分... 石墨烯负载的Co-Mo-S复合材料(Co-Mo-S/G)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研究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Co-Mo-S复合材料,并对所制得的Co-Mo-S/G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电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硫化钴钼粒子均匀地分布在石墨烯片层上,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40.793 m 2/g,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电解液离子和活性位点间的接触,从而增加电极材料的电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 A/g时,Co-Mo-S/G复合材料的比电容为1162 F/g,远高于单金属复合材料Co-S/G和Mo-S/G的比电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硫化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