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pH条件下硫化钼纳米片吸附Cd(Ⅱ)的微观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董丽佳 郭筱洁 +6 位作者 李雪 陈朝贵 金阳 AHMED Alsaedi TASAWAr Hayat 赵轻舟 盛国栋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3-300,I0006-I0009,共12页
本研究结合静态实验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学(EXAFS)评估了硫化钼纳米片对重金属Cd(Ⅱ)的吸附行为和微观机制。结果表明:Cd(Ⅱ)在硫化钼纳米片上的吸附受溶液pH、反应时间和温度的显著影响,但不受离子强度的影响。在pH 3.3~9.6范围内, p... 本研究结合静态实验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学(EXAFS)评估了硫化钼纳米片对重金属Cd(Ⅱ)的吸附行为和微观机制。结果表明:Cd(Ⅱ)在硫化钼纳米片上的吸附受溶液pH、反应时间和温度的显著影响,但不受离子强度的影响。在pH 3.3~9.6范围内, pH升高显著促进了硫化钼对Cd(Ⅱ)的吸附量,但不改变吸收速率、吸附等温线和热力学。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拟合该吸附平衡,且内表面颗粒扩散模型显示了吸附过程中的三个典型阶段。等温线和热力学分析说明Cd(Ⅱ)在硫化钼上的吸附是异质性的、自发的、吸热的和不可逆的过程。EXAFS光谱学分析揭示了该吸附存在两种类型:在较低的pH(3.56,6.48)条件下,内表面络合以Cd–S配位键为主;在较高的pH(9.57)条件下,出现Cd(OH)2沉淀,且配位键以Cd–O和Cd–Cd的形式存在。这些研究结果对于评估重金属离子和硫化钼纳米片在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钼纳米片 PH 微观结构 EXAFS Cd(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钼纳米片对油水界面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冯阳 侯吉瑞 +3 位作者 兰夕堂 王栋森 代磊阳 高尚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2-489,共8页
新型纳米材料2-D纳米黑卡已被证实可有效提高低渗-致密油藏采收率,并展现出优异的油水界面特性。但是其主要成分硫化钼纳米片对油水界面微观特性影响仍不明确。应用Lammps建立硫化钼纳米片模型,首先就硫化钼纳米片尺寸进行优选。在常温... 新型纳米材料2-D纳米黑卡已被证实可有效提高低渗-致密油藏采收率,并展现出优异的油水界面特性。但是其主要成分硫化钼纳米片对油水界面微观特性影响仍不明确。应用Lammps建立硫化钼纳米片模型,首先就硫化钼纳米片尺寸进行优选。在常温常压(298 K,1 atm)条件下,针对优选出的硫化钼纳米片尺寸对油水界面影响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分析硫化钼纳米片在油水界面的吸附形态、纳米片与油水界面交角对界面的影响以及纳米片应力分析。模拟结果表明:30A×40A尺寸的硫化钼纳米片在油水界面作用时效果最佳;硫化钼纳米片的存在,影响油水界面密度、厚度、界面交角、界面覆盖率;明确了硫化钼纳米片在油水界面作用机理:纳米片上各点位应力影响其交角,交角影响界面覆盖率,但交角与界面覆盖率之间又存在相互竞争关系影响油水界面张力的波动。本研究明确硫化钼纳米片对油水界面特性的影响,为2-D纳米黑卡驱油机理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钼纳米片 界面特性 分子动力学模拟 LAMM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光热电效应收集近红外光能的二硫化钼和热释电高分子纳米复合物(英文)
3
作者 祁瑜聪 沈小泉 +2 位作者 刘佳豪 肖暄中 沈群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64-2372,共9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二硫化钼(MoS2)/热释电聚合物的柔性薄膜光热电纳米发电机(PTENG)。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作为薄层纳米薄片,可以捕获近红外(NIR)光,并将其转化为热能。同时,热释电聚合物将无机纳米片所收集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在近红外...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二硫化钼(MoS2)/热释电聚合物的柔性薄膜光热电纳米发电机(PTENG)。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作为薄层纳米薄片,可以捕获近红外(NIR)光,并将其转化为热能。同时,热释电聚合物将无机纳米片所收集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在近红外辐照下,PTENG可以瞬间产生电压和光电流,且输出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通过光热效应与热释电效应的有效耦合,该体系具有较高的热电转换系数。我们还通过理论模拟分析了MoS2在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的作用。MoS2的存在显著提高了热释电聚合物薄膜的温度变化率,提高了器件的光电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发电机 硫化钼纳米片 含氟高分子 光热效应 热电性 柔性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cal memory behavior of MoS_(2) nanoflakes doped liquid crystals hybrid
4
作者 GONG Xiaohui ZHANG Hao +1 位作者 YANG Dongfang LIU Yang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5-673,共9页
The memory behavior in liquid crystals(LCs)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cost,large area,high speed,and high-density memory has evolved from a mere scientific curiosity to a technology that is being applied in a variet... The memory behavior in liquid crystals(LCs)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cost,large area,high speed,and high-density memory has evolved from a mere scientific curiosity to a technology that is being applied in a variety of commodities.In this study,we utilized molybdenum disulfide(MoS_(2))nanoflakes as the guest in a homotropic LCs host to modulate the overall memory effect of the hybrid.It was found that the MoS₂nanoflakes within the LCs host formed agglomerates,which in turn resulted in an accelerated response of the hybrids to the external electric field.However,this process also resulted in a slight decrease in the threshold voltage.Additionally,it was observed that MoS₂nanoflakes in a LCs host tend to align homeotropically under an external electric field,thereby accelerating the refreshment of the memory behavior.The incorporation of a mass fraction of 0.1%2μm MoS₂nanoflakes into the LCs host was found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efreshing memory behavior in the hybrid to 94.0 s under an external voltage of 5 V.These findings illustrate the efficacy of regulating the rate of memory behavior for a variety of potenti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memory behavior MoS_(2)nanoflake liquid cryst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