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化温度对油溶性催化剂硫化程度的影响
1
作者 苏凯宁 张馨月 +4 位作者 张晓 周志远 徐春明 胡长禄 徐华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0-680,共11页
针对含硫和不含硫的2种油溶性催化剂在不同硫化温度下进行预硫化处理,采用元素分析、XRD、HRTEM、XPS等手段对处理后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二苯并噻吩作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不同硫化温度催化剂对二苯并噻吩的脱硫活性和加氢脱硫(HDS)反应... 针对含硫和不含硫的2种油溶性催化剂在不同硫化温度下进行预硫化处理,采用元素分析、XRD、HRTEM、XPS等手段对处理后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二苯并噻吩作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不同硫化温度催化剂对二苯并噻吩的脱硫活性和加氢脱硫(HDS)反应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硫化温度的升高,2种油溶性催化剂的Mo^(4+)含量均增加,硫化程度加深,MoS_(2)活性相的XRD特征峰呈现出逐渐尖锐和明显的趋势,且MoS_(2)条纹的长度及堆积层数逐渐增加。在HDS反应性能评价中,2种油溶性催化剂对二苯并噻吩的脱硫性能均以直接脱硫(DDS)路径为主,且随着硫化温度的增加,HDS路径选择性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含硫的油溶性催化剂随着硫化温度的升高,其活性呈现下降趋势;而不含硫的油溶性催化剂在硫化温度为320℃时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溶性催化剂 硫化温度 MoS 2 加氢脱硫 硫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硫化胶乳硫化程度方法的研究
2
作者 袁子成 李惠 陈晓光 《热带作物研究》 1990年第4期28-30,共3页
胶乳硫化程度的高低,对胶乳工艺性能影响极大。硫化程度过高不仅成膜性能差,凝胶强度低,而且胶膜粘着性差,干燥时易产生裂纹;硫化程度过低不但胶膜粘着性大,易造成粘折,而且产品变形大,导致废次品率增高。因此,硫化胶乳的生产者和用户... 胶乳硫化程度的高低,对胶乳工艺性能影响极大。硫化程度过高不仅成膜性能差,凝胶强度低,而且胶膜粘着性差,干燥时易产生裂纹;硫化程度过低不但胶膜粘着性大,易造成粘折,而且产品变形大,导致废次品率增高。因此,硫化胶乳的生产者和用户都希望找到稳定胶乳硫化程度的方法。本文通过几种方法的比较研究,发现用适量的硫化抑制剂E处理硫化胶乳,可使其氯仿值在长期贮存中稳定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乳 硫化程度 稳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动力学模型的橡胶压头硫化过程仿真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建 唐文献 +1 位作者 赵希禄 李钦奉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2,共7页
为了研究橡胶的硫化特性,对某橡胶压头硫化过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合未硫化橡胶、半成品橡胶和已硫化橡胶的热物性试验,建立了橡胶热物性参数与胶料状态、温度和硫化程度的关系式;根据3种温度下胶料的流变曲线,提出了一种混合动力学模... 为了研究橡胶的硫化特性,对某橡胶压头硫化过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合未硫化橡胶、半成品橡胶和已硫化橡胶的热物性试验,建立了橡胶热物性参数与胶料状态、温度和硫化程度的关系式;根据3种温度下胶料的流变曲线,提出了一种混合动力学模型,并运用商业软件ABAQUS及其用户子程序UMATHT,对压头硫化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压头在硫化过程中的焦烧、温度和硫化程度等参数,并研究了初始温度对压头硫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混合动力模型、热物性参数表述模型可以更加精确地描述硫化过程中橡胶的动力学特性、热物性参数变化规律;压头初始温度与焦烧时间、硫化程度和温升速度近似成一阶线性反比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 硫化动力学 热物性参数 硫化程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胎硫化过程数值分析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建 王国林 +1 位作者 唐文献 王小娟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25,共6页
为研究轮胎硫化特性,对其硫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提出采用混合定律模型模拟橡胶-帘线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比热容和密度的变化,分别采用三维热参数模型、混合动力模型和无量纲参数公式描述橡胶的热物性参数、硫化动力学特性和焦烧特性... 为研究轮胎硫化特性,对其硫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提出采用混合定律模型模拟橡胶-帘线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比热容和密度的变化,分别采用三维热参数模型、混合动力模型和无量纲参数公式描述橡胶的热物性参数、硫化动力学特性和焦烧特性,运用ABAQUS软件对某子午线轮胎的硫化数值过程进行数值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最难硫化的部位在胎肩N600处;当胶囊厚度减小50%时,N600的焦烧时间缩短5.98%,工程正硫化时间降低了11.84%;当初始预热温度增加66%时,N600的焦烧时间缩短27.05%,此处的最高温度和工程正硫化时间变化不大;当蒸汽平均温度提高5%时,N600的工程正硫化时间降低9.29%,此处的焦烧时间和最高温度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 硫化 数值分析 热物性参数 硫化动力学 硫化程度 工程正硫化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形橡胶试样硫化过程的有限元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文将儒 李凡珠 +1 位作者 杨海波 毛立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47,共8页
利用低场核磁交联密度测定仪分析不同硫化时间下橡胶材料的交联密度,并与相同时刻下盘式硫化仪测得的扭矩对比,定量地发现扭矩与交联密度近似成线性关系。通过有限元传热分析和硫化程度场分布的二次算法开发,圆柱形橡胶试样表面和芯部... 利用低场核磁交联密度测定仪分析不同硫化时间下橡胶材料的交联密度,并与相同时刻下盘式硫化仪测得的扭矩对比,定量地发现扭矩与交联密度近似成线性关系。通过有限元传热分析和硫化程度场分布的二次算法开发,圆柱形橡胶试样表面和芯部的温升历程和硫化程度的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高度吻合。该研究对于橡胶制品的硫化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 硫化程度 交联密度 有限元仿真 低场核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o/ZrO_2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贾美林 P A fanasiev +3 位作者 M Vrinat 李文钊 徐恒泳 葛庆杰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8-221,共4页
采用共浸法制备了未经焙烧直接硫化的NiMo/ZrO2(550)、NiMo/ZrO2(650)催化剂及550℃焙烧后再硫化的NiMo/ZrO2(550)-1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微反装置上考察了NiMo/ZrO2系列催化剂对噻吩加氢脱硫反应的催化活性,并对催化剂进行了X射线光电子能... 采用共浸法制备了未经焙烧直接硫化的NiMo/ZrO2(550)、NiMo/ZrO2(650)催化剂及550℃焙烧后再硫化的NiMo/ZrO2(550)-1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微反装置上考察了NiMo/ZrO2系列催化剂对噻吩加氢脱硫反应的催化活性,并对催化剂进行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Raman光谱表征。表征结果显示,以四方相ZrO2为载体的NiMo/ZrO2(650)催化剂,由于被硫化的更完全,催化活性高于以无定形相ZrO2为载体的NiMo/ZrO2(550)催化剂,说明载体的结构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550℃焙烧后的NiMo/ZrO2(550)-1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低于未经焙烧直接硫化的NiMo/ZrO2(550)催化剂,这是由于高温焙烧增加了活性组分和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降低了催化剂的硫化程度,进而降低了其催化活性,说明这种强相互作用不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催化剂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催化活性 直接硫化 ZrO2 Raman 强相互作用 脱硫反应 连续流动 光谱表征 结构影响 活性组分 高温焙烧 硫化程度 载体 硫化 四方相 无定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_2和Al_2O_3载体对Mo基催化剂上甲烷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凯 林明桂 +4 位作者 鲁怀乾 侯博 王俊刚 贾丽涛 李德宝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54-862,共9页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ZrO_2和Al_2O_3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MoO_3质量分数为5%的Mo/ZrO_2和Mo/Al_2O_3催化剂,并用于甲烷化反应。在三种反应气氛下对两种预硫化的Mo基催化剂进行评价,发现ZrO_2载体均可显著促进甲烷化反应,同时能够...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ZrO_2和Al_2O_3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MoO_3质量分数为5%的Mo/ZrO_2和Mo/Al_2O_3催化剂,并用于甲烷化反应。在三种反应气氛下对两种预硫化的Mo基催化剂进行评价,发现ZrO_2载体均可显著促进甲烷化反应,同时能够促进水汽变换(WGS)反应。通过XRD、H_2-TPR、XPS和TEM等表征发现,两种载体上Mo物种的硫化程度以及暴露的活性位数量不同,从而导致两种催化剂上催化性能差异显著。与Mo/Al_2O_3相比,Mo/ZrO_2催化剂上的MoO_3更易被还原,硫化程度也更高,并且Mo^(4+)的含量更高,Mo6+的含量更低。虽然ZrO_2载体上MoS_2尺寸较大,边位置的Mo比例有所降低,但是由于MoS_2沿ZrO_2颗粒表面弯曲生长,使得MoS_2基面成为反应的活性位;因此,Mo/ZrO_2催化剂在甲烷化与WGS反应中表现出更优异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O2加氢 甲烷化 载体 硫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蓄电池极板简易去硫法
8
作者 疏泽民 《农村百事通》 2002年第15期41-41,共1页
铅蓄电池极板硫化后,其容量会急剧下降,因此必须进行去硫处理,以恢复其使用性能。现介绍一种生产实践中常用的简易去硫法。 一、去硫前的准备 先按蓄电池极板硫化程度来选板。观察极板表面,若布纹清楚明晰,
关键词 铅蓄电池极板 去硫 硫化程度 额定容量 极板硫化 蓄电池壳 电解液密度 硫处理 使用性能 生产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and kinetics of leaching copper from complex copper oxide ore 被引量:11
9
作者 孙锡良 陈白珍 +1 位作者 杨喜云 刘有源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6期936-941,共6页
The kinetic behavior of leaching copper from low grade copper oxide ore wa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leaching temperature, H2SO4 concentration, particle size of crude ore and agitation rate on the leaching efficie... The kinetic behavior of leaching copper from low grade copper oxide ore wa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leaching temperature, H2SO4 concentration, particle size of crude ore and agitation rate on the leaching efficiency of copper were also evaluated. And the kinetic equations of the leaching process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aching process can be described with a reaction model of shrinking core. The rea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first stage is the dissolution of free copper oxide and copper oxide wrapped by hematite-limonite ore. At this stage, the leaching efficiency is very fast (leaching efficiency is larger than 60%). The second stage is the leaching of diffiuent copper oxides, whos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is 43.26 kJ/mol. During this process, the chemical reaction is the control step, and the reaction order of H2SO4 is 0.433 84. The third stage is the leaching of copper oxide wrapped by hematite-limonite and silicate ore with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of 16.08 kJ/mol, which belongs to the mixed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oxide ore H2SO4 LEACHING KINETICS activation ener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