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硫化石墨为吸附剂基质的再吸附制冷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雪峰 刘长智 +2 位作者 江龙 王丽伟 王如竹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47,共7页
相比于传统的吸附式制冷,再吸附制冷作为一种新型的制冷方式,其结构更加简单,并且其制冷性能系数也比相同条件下的吸附式制冷系统要高,故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受到吸附剂的传热传质性能的限制,难以实现高效的再吸附制冷。本文利用硫化... 相比于传统的吸附式制冷,再吸附制冷作为一种新型的制冷方式,其结构更加简单,并且其制冷性能系数也比相同条件下的吸附式制冷系统要高,故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受到吸附剂的传热传质性能的限制,难以实现高效的再吸附制冷。本文利用硫化石墨作为吸附剂的基质,对其导热系数以及渗透率进行了测试比较,优选吸附剂。并且针对再吸附制冷系统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分析不同工况条件下吸附剂工质对的性能。对整个再吸附制冷过程进行模拟仿真,从而得到不同工况下的制冷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新型复合吸附剂的再吸附系统,COP最大可达到0.3以上,SCP最大可达到161 W/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式制冷循环 硫化石墨 性能系数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浸-液相硫化法制备高容量硫化锂/石墨复合正极材料
2
作者 施洪勇 杨佳 +4 位作者 夏立新 潘顺伟 崔兆丰 谈仁杰 谈宏磊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5,共11页
硫化锂复合石墨材料的制备是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而如何制备高容量的硫化锂复合石墨结构材料则更具有研究意义,目前采用石墨热还原硫酸锂方法进行工业规模生产此材料,该过程需要高温体系,并且属于固相反应,反应速率以及粒径均受限于硫... 硫化锂复合石墨材料的制备是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而如何制备高容量的硫化锂复合石墨结构材料则更具有研究意义,目前采用石墨热还原硫酸锂方法进行工业规模生产此材料,该过程需要高温体系,并且属于固相反应,反应速率以及粒径均受限于硫酸锂。本文提出在真空体系下利用高温使锂熔浸浸入廉价石墨层内部,并在同体系下进行硫化制得硫化锂/石墨复合正极材料的思路。研究进行了熔浸-液相硫化试验,并考察了各参数对所制备材料的锂挥发率和锂填充率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论:最佳熔浸工艺参数为熔浸温度1173 K、时间180 min,最佳硫化工艺参数为硫化温度453 K、时间40 min,该反应过程全程处于真空体系中,既稳定高活性的锂,又提高锂与硫的反应程度,而浸入石墨中的锂在得到保护的同时,也将锂尺寸限制在微米级;所制备的硫化锂/石墨复合正极材料中锂基本上是处于石墨夹层内,产物中硫化锂含量为78.88%;硫化锂/石墨复合材料的结构更有利于电子传导,将其作为正极进行储能测试,势垒仅为3.0 V,比容量高达921.6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锂复合石墨结构材料 复合正极材料 熔浸-液相硫化 锂填充率 储能 比容量 势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钼 还原氧化石墨烯对涤纶织物的阻燃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伟 韩宾宾 +1 位作者 薛阳彪 郑敏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40,共11页
为了赋予涤纶(PET)织物良好的阻燃、抑烟性能,实现PET织物的低烟、无卤阻燃,采用浸轧工艺,用水热法制备二硫化钼还原氧化石墨烯(MoS_(2)/RGO)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PET织物的阻燃整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以及X射线衍射仪等对... 为了赋予涤纶(PET)织物良好的阻燃、抑烟性能,实现PET织物的低烟、无卤阻燃,采用浸轧工艺,用水热法制备二硫化钼还原氧化石墨烯(MoS_(2)/RGO)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PET织物的阻燃整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以及X射线衍射仪等对MoS_(2)/RGO复合材料以及MoS_(2)/RGO/PET织物的微观形貌与化学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垂直燃烧测试仪、烟雾密度箱、接触角仪等对MoS_(2)/RGO/PET织物的阻燃、抑烟性能以及亲水性能进行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MoS_(2)/RGO复合材料在织物上能够形成良好包覆,且能够有效提高PET织物的热稳定性,在700℃时,其残炭率较纯织物明显提升;MoS_(2)/RGO/PET织物的极限氧指数可提升至28.2%,总热释放量较纯PET织物下降60.5%,烟雾密度降低59.9%,具有良好的自熄性能,损毁长度可降低至10.6 cm。此外,MoS_(2)/RGO复合材料可以赋予PET织物良好的亲水性能,在2.2 s时接触角变为0°,有效改善了PET织物的服用舒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钼还原氧化石墨烯(MoS_(2)/RGO) 阻燃整理 抑烟 PET织物 水热法 浸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镉/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的微波水热合成及DFT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余明远 王璐 +3 位作者 曲雯雯 张利波 张家麟 陈阵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02-1608,共7页
采用微波水热法制备了CdS/rGO纳米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FTIR、XPS、SEM、T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合UV-Vis和密度泛函(DFT)计算对异质界面的电荷转移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复合材料中CdS分散性好、显示出较高的可见光... 采用微波水热法制备了CdS/rGO纳米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FTIR、XPS、SEM、T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合UV-Vis和密度泛函(DFT)计算对异质界面的电荷转移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复合材料中CdS分散性好、显示出较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和光稳定性。当rGO含量为0.5 mg/mL时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最佳,可见光照射120 min后亚甲基蓝(MB)的光降解率达到94.40%,且五次循环实验光催化效果接近。界面相互作用、差分电荷密度、平均静电势等计算结果表明CdS与rGO通过范德华弱相互作用形成稳定异质界面,电荷由CdS向rGO转移,电子和空穴在两相界面实现了有效分离,因而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镉/石墨 微波水热合成 密度泛函理论光催化 石墨烯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钼/石墨烯复合材料的一步水热合成及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传香 陈亚玲 +3 位作者 巩云 刘慧颖 戴玉明 丛园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61,共6页
为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二硫化钼/石墨烯(MoS 2/RGO)复合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旋转圆盘电极等分别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石墨烯复合后,MoS 2... 为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二硫化钼/石墨烯(MoS 2/RGO)复合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旋转圆盘电极等分别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石墨烯复合后,MoS 2呈少层花瓣状结构,层间距增加且均匀附着在石墨烯薄层上;二硫化钼催化剂的氧还原过程主要以二电子途径进行,而MoS 2/RGO复合催化剂在氧还原过程中可发挥协同催化作用,其氧还原过程中平均转移电子数为3.58,且复合催化剂在20000 s后的电流密度保持率高达8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硫化钼/石墨 氧还原 催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石墨烯二硫化钼的制备及其真空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丽丽 蒲吉斌 +2 位作者 张广安 王立平 薛群基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6-753,共8页
采用电化学剥离法制备了类石墨烯二硫化钼(MoS_2)片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类石墨烯二硫化钼的结构.利用真空摩擦试验机测试了含类石墨烯MoS_2添加剂离子液体(IL-MoS_2)的摩擦学性能并与纯离子液体(IL)进行... 采用电化学剥离法制备了类石墨烯二硫化钼(MoS_2)片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类石墨烯二硫化钼的结构.利用真空摩擦试验机测试了含类石墨烯MoS_2添加剂离子液体(IL-MoS_2)的摩擦学性能并与纯离子液体(IL)进行了对比.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斑处的形貌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表征了IL-MoS_2摩擦前后的化学状态,并对润滑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电化学剥离法成功制备了类石墨烯MoS_2,这种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制得的类石墨烯MoS_2面积大,质量好,能保持二硫化钼固有的结构.IL-MoS_2对钢/钢摩擦副具有优异的减摩抗磨作用;摩擦过程中,纳米尺寸的二硫化钼吸附在钢/钢摩擦副界面形成了保护层,避免摩擦副的直接接触,降低摩擦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二硫化 电化学剥离 材料制备 结构表征 离子液体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石墨烯二硫化钼及其在光电子器件上的应用 被引量:50
7
作者 汤鹏 肖坚坚 +2 位作者 郑超 王石 陈润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67-677,共11页
由单层或几层二硫化钼构成的类石墨烯二硫化钼(graphene-like MoS2)是一种具有类似石墨烯结构和性能的新型二维(2D)层状化合物,近年来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成为新兴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类石墨烯二硫化钼常见的几种制备方... 由单层或几层二硫化钼构成的类石墨烯二硫化钼(graphene-like MoS2)是一种具有类似石墨烯结构和性能的新型二维(2D)层状化合物,近年来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成为新兴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类石墨烯二硫化钼常见的几种制备方法,包括以微机械力剥离、锂离子插层和液相超声法等为主的"自上而下"的剥离法,以及以高温热分解、水热法等为主的"自下而上"的合成法;介绍了其常用的结构表征方法,包括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拉曼光谱等;概述了类石墨烯二硫化钼的紫外-可见(UV-Vis)吸收、荧光发射等基本光物理性质及其相关机理;总结了类石墨烯二硫化钼在二次电池、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和电存储等光电子器件领域的应用原理及其研究进展,展望了这类新型二维层状化合物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二硫化 二维层状化合物 材料制备 结构表征 光物理性质 光电子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含量对银-二硫化钼-石墨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少凡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8,共3页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碳纤维含量不同的碳纤维 /银 -二硫化钼 -石墨复合材料 ,测量它们的硬度和抗弯强度 ,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它们的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 :加入镀铜短碳纤维对基体起到了增强作用 ,并且随碳纤维含量的增加 ,...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碳纤维含量不同的碳纤维 /银 -二硫化钼 -石墨复合材料 ,测量它们的硬度和抗弯强度 ,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它们的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 :加入镀铜短碳纤维对基体起到了增强作用 ,并且随碳纤维含量的增加 ,碳纤维 /银 -二硫化钼 -石墨复合材料硬度和抗弯强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银-二硫化钼-石墨 复合材料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钼量子点/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四环素和Cr(Ⅵ) 被引量:8
9
作者 徐一鑫 王爽 +3 位作者 全静 高婉婷 宋天群 杨梅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9-778,共10页
以钼酸钠、L-半胱氨酸和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采用一锅溶剂热还原法制备了二硫化钼量子点/还原氧化石墨烯(MoS_(2)QDs/rGO)复合材料,分别以罗丹明B、亚甲基蓝、四环素和Cr(Ⅵ)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响应光催化降解性能。结... 以钼酸钠、L-半胱氨酸和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采用一锅溶剂热还原法制备了二硫化钼量子点/还原氧化石墨烯(MoS_(2)QDs/rGO)复合材料,分别以罗丹明B、亚甲基蓝、四环素和Cr(Ⅵ)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响应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显示,MoS_(2)QDs/rGO对两种染料和Cr(Ⅵ)的光催化降解率均可达97%以上,对四环素的光催化降解率为69%;循环使用10次,对目标染料的降解率均保持在90%以上。说明MoS_(2)QDs/rGO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降解体系中分别加入异丙醇、对苯醌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捕获剂,结果显示,超氧自由基(·O_(2))是MoS_(2)QDs/rGO光催化反应的主要活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钼量子点/还原氧化石墨 光催化降解 有机染料 四环素 六价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二硫化钼复合纳米添加剂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巴召文 黄国威 +1 位作者 乔旦 冯大鹏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两种不同形貌结构的石墨烯/二硫化钼纳米复合物(RGO/MoS_2-1和RGO/MoS_2-2).通过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仪和热重分析仪对所制备材料的形貌、成分和晶格结构进行表征;利用SRV-IV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RGO/M...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两种不同形貌结构的石墨烯/二硫化钼纳米复合物(RGO/MoS_2-1和RGO/MoS_2-2).通过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仪和热重分析仪对所制备材料的形貌、成分和晶格结构进行表征;利用SRV-IV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RGO/MoS_2-1和RGO/MoS_2-2作为PAO-4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显示具有花状结构的RGO/MoS_2-2与RGO/MoS_2-1相比具有更大的层间距,且因其较大的层间距使得RGO/MoS_2-2表现出较好的摩擦学性能. Raman和XPS对润滑机理的表征结果证实了RGO/MoS_2复合纳米添加剂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归因于吸附和摩擦化学反应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二硫化 纳米添加剂 层间距 吸附 摩擦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石墨烯二硫化钼结构演变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蔡聪聪 黄仲佳 +2 位作者 刘明朗 王刚 段园培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422-2426,共5页
采用液相超声剥离法制备圆形类石墨烯二硫化钼,研究类石墨烯二硫化钼的形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与二硫化钼晶体相比,类石墨烯二硫化钼呈半透明态,边角趋向圆滑。采用规则的球状多面体二硫化钼颗粒,经过液相超声法剥离,制备了圆形的类石... 采用液相超声剥离法制备圆形类石墨烯二硫化钼,研究类石墨烯二硫化钼的形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与二硫化钼晶体相比,类石墨烯二硫化钼呈半透明态,边角趋向圆滑。采用规则的球状多面体二硫化钼颗粒,经过液相超声法剥离,制备了圆形的类石墨烯二硫化钼晶体。分析认为Mo S2晶体的键能释放是获得圆状类石墨烯二硫化钼的主要原因。晶体形貌的演变过程为:近球状无定形二硫化钼经过高温晶化变成球状多面体二硫化钼;球状多面体二硫化钼经过液相超声法剥离变成圆状的类石墨烯二硫化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二硫化 圆球状 液相超声剥离法 结构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二硫化钼/钴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磁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一帆 赵婧羽 叶双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7-131,共5页
介绍了两步水热反应制备石墨烯/二硫化钼/钴(RGO/MoS_2/Co)复合物的方法,在保护气体Ar气中通过800℃退火提高Co的纯度。为了探究RGO/MoS_2/Co复合物在柔性自旋器件方面的应用,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拉曼等技术对RGO/MoS_2/Co的结构... 介绍了两步水热反应制备石墨烯/二硫化钼/钴(RGO/MoS_2/Co)复合物的方法,在保护气体Ar气中通过800℃退火提高Co的纯度。为了探究RGO/MoS_2/Co复合物在柔性自旋器件方面的应用,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拉曼等技术对RGO/MoS_2/Co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结合磁性测试(VSM)探讨其微观结构和磁性行为。结果发现,大小约10~20 nm钴粒子成功嵌入到网状交联的RGO/MoS_2中,复合物在低温和常温下均表现出铁磁性,使其有望应用于设计的柔性自旋器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二硫化钼/钴 纳米复合物 水热法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钼-氧化石墨烯纳米粒子的添加量对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涂层防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江宇 郭小凤 +3 位作者 石磊 陈立全 王旭 刘立起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1-131,共11页
金属腐蚀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损失,防止金属腐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采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合成二硫化钼-氧化石墨烯(molybdenum disulfide-graphene oxide,MoS_(2)-GO),将其作为纳米填料加入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waterborne polyurethane ... 金属腐蚀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损失,防止金属腐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采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合成二硫化钼-氧化石墨烯(molybdenum disulfide-graphene oxide,MoS_(2)-GO),将其作为纳米填料加入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waterborne polyurethane acrylic,WPUA)涂层,解决金属腐蚀的问题.首先,利用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APTES)对二硫化钼进行改性合成硅烷偶联剂改性二硫化钼(molybdenum disulfide modified by silane coupling agent,A-MoS_(2));然后,将A-MoS_(2)与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在N,N-二甲基甲酰胺(dimethyl formamide,DMF)中进行反应得到MoS_(2)-GO纳米粒子;最后,按照不同添加量(0%、0.2%、0.4%、0.6%、0.8%和1.0%)将其加入WPUA涂层.结果显示:MoS_(2)-GO纳米粒子成功合成,对比发现其中0.4%MoS_(2)-GO/WPUA涂层的表面平整致密,接触角为99.67°;在3.5%NaCl溶液中浸泡28 d Bode图中|Z|_(0.01Hz)为3.19×10^(7)Ω·cm^(2),Nyquist图为1个半圈,相角图表现为90°的单峰,表明具有更好的防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 硫化钼-氧化石墨 氧化石墨 防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铜/石墨烯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邢亚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87-691,共5页
选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硫化铜/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RD、XPS、TEM、SEM、BET、PL、UV-Vis等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光催化效果分析。结果表明,硫化铜颗粒均匀地分布在石墨烯片层上。通过对染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证明该... 选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硫化铜/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RD、XPS、TEM、SEM、BET、PL、UV-Vis等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光催化效果分析。结果表明,硫化铜颗粒均匀地分布在石墨烯片层上。通过对染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证明该复合材料具有极好的光催化性能,经5次循环使用不影响光降解效率,有很好的稳定性,因此在染料溶液降解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铜/石墨 复合材料 光催化性能 光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钼/石墨相氮化碳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宏忠 周航航 +4 位作者 王兰 宋亚丽 张欢 钱旭辉 刘帅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9-203,共5页
通过热解法-化学剥离法制备层状结构的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进一步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质量比的二硫化钼/石墨相氮化碳(MoS2/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元素分布(mapping)分析、X射线衍... 通过热解法-化学剥离法制备层状结构的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进一步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质量比的二硫化钼/石墨相氮化碳(MoS2/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元素分布(mapping)分析、X射线衍射(XRD)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在可见光照射下,研究光催化剂对有机染料的光降解性能以及光分解水产氢性能。结果表明:当光催化剂浓度为0.2g/L,可见光照射180min后,其对RhB和MB的降解率分别为78.8%和94.6%,反应常数分别是MoS2和g-C_(3)N_(4)的38.2倍和21.5倍。在可见光照射下,光催化分解水产氢的最高速率为151.4μmol/(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钼/石墨相氮化碳 复合光催化剂 降解 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硫电池硫-膨胀石墨正极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艳芹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40-1944,1949,共6页
采用热膨胀法制备出膨胀率较高的膨胀石墨,并将膨胀石墨和升华硫进行混合热处理,制备出硫-膨胀石墨复合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电化学测试等方法表征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这种复合正极材料在25 mA/g... 采用热膨胀法制备出膨胀率较高的膨胀石墨,并将膨胀石墨和升华硫进行混合热处理,制备出硫-膨胀石墨复合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电化学测试等方法表征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这种复合正极材料在25 mA/g的充放电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充放电性能,首循环放电比容量接近1600 mAh/g,经过50个放电循环后其比容量仍旧保持在1200 mAh/g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膨胀石墨 正极材料 硫化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_2/石墨烯复合阴极材料的制备及微生物电解池催化产氢性能 被引量:13
17
作者 代红艳 杨慧敏 +4 位作者 刘宪 简选 郭敏敏 曹乐乐 梁镇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1-358,共8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MoS_2/石墨烯(Gr)复合物,并制成碳基复合电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线性扫描伏安法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研究了MoS_2/Gr电极作为微生物电解池(MEC)阴极的产氢性能.结果表明,MoS_2/Gr复合材料呈...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MoS_2/石墨烯(Gr)复合物,并制成碳基复合电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线性扫描伏安法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研究了MoS_2/Gr电极作为微生物电解池(MEC)阴极的产氢性能.结果表明,MoS_2/Gr复合材料呈现三维层状结构,且负载在石墨烯上的MoS_2为无定形MoS_2.(NH_4)_2MoS_4和氧化石墨烯的最佳原料配比为1∶1,当滴涂量为1.5mg/cm^2时,电极的析氢催化能力最强.在MEC产氢实验中,MoS_2/Gr阴极MEC的平均产氢电流密度、产氢率、库仑效率、氢气回收率和阴极氢气回收率分别为(9.96±0.65)A/m^2,(0.424±0.041)m^3H_2/(m^3·d),(89.11±5.87)%,(70.47±6.78)%和(78.86±2.49)%,均高于Pt/C阴极MEC;其能量回收率也与后者相媲美.另外,MoS_2/Gr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且价格便宜,适于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钼/石墨 碳基电极 微生物电解池 产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bismuth trisulfide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iron electrode
18
作者 ZHANG Yi LI Guang +1 位作者 FAN Wenxuan YI Qingfeng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6-1206,共11页
Iron(Fe)nanoparticles and graphite(Gr)with different masses of bismuth trisulfide(Bi_(2)S_(3))were mixed by high-energy ball milling treatment to fabricate the corresponding composite iron anodes Bi_(2)S_(3)@Fe-Gr.The... Iron(Fe)nanoparticles and graphite(Gr)with different masses of bismuth trisulfide(Bi_(2)S_(3))were mixed by high-energy ball milling treatment to fabricate the corresponding composite iron anodes Bi_(2)S_(3)@Fe-Gr.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and iron passivation process on these iron electrodes were investigated in alkaline and neutral solutions.The iron electrode Bi_(2)S_(3)-3@Fe-Gr(The additional amount of Bi_(2)S_(3)was 3 mg)revealed the strongest ability to inhibit hydrogen evolution among the iron electrodes of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while the Bi_(2)S_(3)-6@Fe-Gr electrode(The additional amount of Bi_(2)S_(3)was 6 mg)delivered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in inhibiting anodic passivation.This is because the high-energy ball milling process leads to the well-dispersion of Bi_(2)S_(3)and the changes in the surface of Fe nanoparticles,thereby slowing down the passivation of the iron electrode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n-air battery bismuth trisulfide GRAPHITE PASSIVATION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添加量对Bi2S3/rGO复合材料储锂性能的影响探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婷婷 丁炜楠 +5 位作者 田凯 倪敏 孔佳 赵丹青 张占恩 顾海东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8,共6页
本文采用简单超声法成功制备了硫化铋纳米颗粒与石墨烯(Bi2S3/rGO)复合材料,并探究前驱体氧化石墨烯(GO)添加量对Bi2S3/rGO复合材料储锂性能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等测... 本文采用简单超声法成功制备了硫化铋纳米颗粒与石墨烯(Bi2S3/rGO)复合材料,并探究前驱体氧化石墨烯(GO)添加量对Bi2S3/rGO复合材料储锂性能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等测试技术对其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及物相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和电池测试系统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添加20 mg GO制备出的复合材料,Bi2S3纳米颗粒在石墨烯片层中分布均匀,周围无散落,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较高,循环与倍率稳定性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铋/石墨烯复合材料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花状MoS_(2)/RGO自清洁吸波纺织品的制备
20
作者 赵诗怡 徐丽慧 +5 位作者 蔡央芳 侯雅淇 罗伟 储召艳 戴思骏 王黎明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2,共6页
采用水热反应制备花状硫化钼/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MoS_(2)/RGO),并将MoS_(2)/RGO复合材料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协同整理到聚多巴胺(PDA)改性棉织物上,制备自清洁吸波棉织物。探讨了MoS_(2)/RGO复合材料用量、PDMS用量、浸渍时间... 采用水热反应制备花状硫化钼/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MoS_(2)/RGO),并将MoS_(2)/RGO复合材料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协同整理到聚多巴胺(PDA)改性棉织物上,制备自清洁吸波棉织物。探讨了MoS_(2)/RGO复合材料用量、PDMS用量、浸渍时间等因素对整理棉织物疏水性能及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MoS_(2)/RGO质量分数为1.5%,PDMS质量分数为4.0%,浸渍时间为30 min时,整理棉织物的疏水性能最佳,水滴接触角(WCA)可达到155.2°,在波段8.2~12.4 GHz范围,匹配厚度为3.5 mm下最小反射损耗(RL_(min))值为-42.81 dB,有效吸收带宽(EAB)为2.08 GHz,展现出优异的吸波性能。同时,整理棉织物对常见液滴具有优异的防污性,可实现良好的自清洁吸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状硫化钼/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 超疏水 吸波 多功能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