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凤太矿集区八卦庙金矿区脉状铅锌矿化的物质来源研究:硫化物原位S-Pb同位素证据
1
作者 高炫宇 李宇轩 +2 位作者 梁文静 袁洪林 安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8-1452,共15页
秦岭造山带凤太矿集区内发育层状—似层状和脉状两种类型的铅锌矿化,部分脉状铅锌矿化伴生产于金矿床中,其成矿物质来源仍未得到较好的约束。论文以八卦庙金矿区的脉状铅锌矿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硫化物原位微区S-Pb同位素研究方法,探... 秦岭造山带凤太矿集区内发育层状—似层状和脉状两种类型的铅锌矿化,部分脉状铅锌矿化伴生产于金矿床中,其成矿物质来源仍未得到较好的约束。论文以八卦庙金矿区的脉状铅锌矿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硫化物原位微区S-Pb同位素研究方法,探讨了脉状铅锌矿化的成矿物质来源。八卦庙金矿区的脉状铅锌矿化主要受NE和NW向断裂或裂隙控制,矿脉宽度通常为2~20 cm。矿石呈团块状或浸染状构造,其中矿石矿物以方铅矿和闪锌矿为主,另有少量黄铜矿和黄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白云母、绢云母和少量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硫化物原位S-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矿石中闪锌矿的δ^(34)S值相对集中(15.03‰~17.11‰),而黄铜矿(14.76‰~19.91‰)和方铅矿(12.12‰~21.88‰)的δ^(34)S值则变化较大;方铅矿的铅同位素组成非常均一。通过与区内可能物质源区S-Pb同位素对比研究,认为八卦庙金矿区脉状铅锌矿化的成矿物质来自于围岩变质过程中释放的变质流体,并有印支期岩浆热液的贡献,总体具有与金矿化相似的成矿物质来源。金矿化和脉状铅锌矿化在八卦庙矿区共生富集但又独立产出,可能受铅锌和金元素在热液体系中明显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状铅锌矿化 八卦庙金矿 硫化物原位s-pb同位素 物质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中成明赛和浅成马扎拉金矿床成矿异同:来自地质和硫化物原位微量元素、硫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2
2
作者 翁玮俊 李华健 +2 位作者 杨林 董超一 王庆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33-1747,共15页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地处青藏高原南部,是产于青藏高原大陆碰撞背景的新生代金成矿省,然而其赋存的造山型金矿床分布零散,且不同构造层次造山型金矿床(如中成、浅成)的蚀变矿化、流体组成和成矿过程缺乏系统对比。本文通过详细对比特提斯...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地处青藏高原南部,是产于青藏高原大陆碰撞背景的新生代金成矿省,然而其赋存的造山型金矿床分布零散,且不同构造层次造山型金矿床(如中成、浅成)的蚀变矿化、流体组成和成矿过程缺乏系统对比。本文通过详细对比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中成明赛金矿和浅成马扎拉金(锑)矿床蚀变矿化、硫化物结构、原位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组成,探讨其成矿过程、成矿流体组成及控制因素。两矿床均赋存于侏罗系板岩和凝灰岩夹层中,板岩中蚀变弱,沿层理发育浸染状黄铁矿-铁白云石-绢云母-石英;而凝灰岩夹层蚀变强,长石和黑云母等矿物已蚀变为铁白云石、绿泥石和绢云母等,并发育大量浸染状自形-半自形黄铁矿和毒砂。板岩中黄铁矿(明赛:Py sa;马扎拉:Py sb)结构均较为均一,且Au(平均为0.33×10^(-6))等微量元素含量低,δ^(34)S值变化较大(Py sa:8.12‰~15.6‰;Py sb:-24.3‰~3.36‰)且与侏罗系地层δ^(34)S值相吻合。明赛凝灰岩中黄铁矿(Py va)发育富砷同心环带,具较高的Au(平均含量为14.3×10-6)、As含量,而马扎拉凝灰岩中黄铁矿(Py vb)发育不规则核-边结构且富Au(平均含量为3.8×10-6)、Cu、Pb、Sb。两矿床凝灰岩中黄铁矿和毒砂的δ^(34)S值相似(Py va平均值为2.7‰、毒砂为2.4‰;Py vb平均值为3.2‰、毒砂为3.2‰),与藏南造山型金矿中黄铁矿δ^(34)S值一致。上述两个矿床板岩中黄铁矿贫金且硫同位素组成差异较大,可能为成矿流体与含不同沉积黄铁矿围岩反应所致;而凝灰岩中的黄铁矿富金且与毒砂具有相似的硫同位素组成,可归因于同源流体与相同围岩发生均一化水岩反应。本次研究表明藏南地区广泛分布的凝灰岩是形成造山型金矿的有利岩性,研究区不同构造层次的造山型金矿具相似物质源区,成矿系统差异性受控于不同水岩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原位微量元素 同位素 水岩反应 造山型金矿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西庙山铜多金属矿床硫化物原位微区分析及S同位素对矿床成因的制约 被引量:26
3
作者 邢波 郑伟 +3 位作者 欧阳志侠 吴晓东 林玮鹏 田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71-986,共16页
庙山铜多金属矿床是在粤西阳春盆地内新近发现的一处铜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呈似层状和透镜状产于泥盆系的陆源碎屑岩和含泥质的碳酸盐岩中。本文以矿石矿物黄铁矿和闪锌矿为研究对象,采用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新技术对其微量元素特征... 庙山铜多金属矿床是在粤西阳春盆地内新近发现的一处铜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呈似层状和透镜状产于泥盆系的陆源碎屑岩和含泥质的碳酸盐岩中。本文以矿石矿物黄铁矿和闪锌矿为研究对象,采用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新技术对其微量元素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庙山铜多金属矿床中黄铁矿以富Se、Te和As,贫Ni元素为特征,其Co/Ni和S/Se比值特征指示其成因与岩浆热液型矿床密切相关;闪锌矿的微量元素组成指示其主要形成于中高温环境,以富Mn、In、Se,贫Ga、Ge、Tl等元素为特征,总体与国外一些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如Baita Bihor、Majdanpek、Ocna de Fier和Valea Seaca)相似。同时,闪锌矿的部分微量元素比值(如Zn/Cd、Ga/In等)以及相关的微量元素图解(如Ge-In,Ge-Se等)均表明庙山矿床的成因类型与矽卡岩型矿床一致。硫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矿石的δ^(34)S值较为集中(-0.4‰^+2‰),平均0.69‰,具有较为明显的塔式分布特征,反映成矿物质具有岩浆来源的特征。以地质现象为基础,结合硫化物原位微区分析和硫同位素数据,我们认为庙山铜多金属矿床属于与岩浆热液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春盆地 硫化物原位微区分析 庙山铜多金属矿床 S同位素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成矿带老硐沟金多金属矿床S-Pb-C-O同位素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约束 被引量:1
4
作者 唐卫东 魏立勇 +6 位作者 高永宝 刘天航 吴欢欢 葛战林 何佳乐 杨冰 孙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1-1126,共16页
老硐沟金多金属矿床是北山成矿带内蒙古段最为典型的金矿床之一,其矿床成因存在较多争议,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方面的研究几近空白。文章基于详细的野外实地调查,选取不同成矿阶段的硫化物和方解石,开展原位S-Pb同位素和C-O同位素测试。研... 老硐沟金多金属矿床是北山成矿带内蒙古段最为典型的金矿床之一,其矿床成因存在较多争议,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方面的研究几近空白。文章基于详细的野外实地调查,选取不同成矿阶段的硫化物和方解石,开展原位S-Pb同位素和C-O同位素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老硐沟金多金属矿床δ34S值为-0.56‰~5.54‰,^(206)Pb/^(204)Pb比值为18.326~18.390,207Pb/^(204)Pb比值为15.563~15.645,^(208)Pb/^(204)Pb比值为38.226~38.390,铅同位素μ值变化范围为9.40~9.55,ω值变化范围为35.77~36.85,方铅矿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32~270 Ma,δ^(13)C值介于-0.04‰~2.93‰之间,表明老硐沟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具有岩浆和地层混合来源性质,成矿流体以岩浆来源为主,成矿作用晚期流体中混入了地层变质水。文章从矿床稳定同位素研究方面,结合前人对北山造山带构造演化的认识,提出老硐沟金多金属矿床成因为岩浆热液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s-pb同位素 C-O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老硐沟金多金属矿床 北山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乌斯河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来自原位S-Pb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0
5
作者 韦晨 叶霖 +4 位作者 李珍立 胡宇思 黄智龙 刘玉平 王皓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783-3796,共14页
乌斯河铅锌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是川滇黔铅锌矿集区代表性大型铅锌矿床之一,估算资源量超过370万吨,Pb+Zn平均品位~15.7%。该矿床铅锌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于震旦系灯影组的白云岩地层中,其围岩蚀变较弱,以白云石化和... 乌斯河铅锌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是川滇黔铅锌矿集区代表性大型铅锌矿床之一,估算资源量超过370万吨,Pb+Zn平均品位~15.7%。该矿床铅锌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于震旦系灯影组的白云岩地层中,其围岩蚀变较弱,以白云石化和方解石化为主。矿石类型主要包括块状、条带状、角砾状、脉状和浸染状等,其中矿物组成相对简单,以闪锌矿、方铅矿、白云石和方解石为主,含少量沥青和黄铁矿。该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其成矿物质来源不清,致使该矿床存在热水沉积成因、喷流沉积-后期热液叠加改造以及MVT型等多种成因争议,难以建立统一成矿模式。本文对乌斯河铅锌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的硫化物(包括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开展原位硫和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以查明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还原硫的形成机制和示踪成矿过程,为认识该类矿床铅锌成矿作用提供新地球化学依据。原位S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乌斯河铅锌矿床硫化物的还原硫存在不同硫来源,成矿早阶段硫化物δ34S值较低,介于+1.3‰^+14.2‰之间,暗示可能有来自于赋矿地层圈闭古油气系统中的H2S;主成矿阶段硫化物相对富集重硫同位素,δ34S值在+11.0‰^+23.3‰之间,表明其为赋矿地层的蒸发岩的热化学还原作用的产物。此外,硫化物的LA-MC-ICPMS原位Pb同位素组成分析显示,该矿床成矿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变质基底地层,水岩反应可能使赋矿地层贡献少量的成矿物质。综合矿区地质特征和已有的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本文认为乌斯河铅锌矿床属于MVT铅锌矿床,富Pb、Zn等成矿元素的流体与富H2S的流体混合是该矿床金属硫化物沉淀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黔矿集区 LA-MC-ICPMS原位s-pb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铅锌成矿作用 矿床成因 成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八卦庙金矿床原位S-Pb同位素组成对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过程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徐一帆 贺文彬 +1 位作者 安芳 蔡光耀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3-790,共18页
八卦庙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凤太多金属矿田北部,已探明金储量约106 t(平均金品位1.56 g/t),属于特大型金矿。金矿体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总体走向NWW,倾向北,赋矿地层为上泥盆统星红铺组下段。文章在成矿期次研究基础上,采用硫化物原... 八卦庙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凤太多金属矿田北部,已探明金储量约106 t(平均金品位1.56 g/t),属于特大型金矿。金矿体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总体走向NWW,倾向北,赋矿地层为上泥盆统星红铺组下段。文章在成矿期次研究基础上,采用硫化物原位S-Pb同位素分析方法,对八卦庙金矿成矿过程和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约束。基于详细的野外观察和矿相学研究,矿区识别出了2个金成矿期:顺层磁黄铁矿-石英成矿期和NE向黄铁矿-石英成矿期。顺层磁黄铁矿-石英成矿期可划分为自形黄铁矿-石英(Ⅰ)、磁黄铁矿-自然金-铁白云石(Ⅱ)、白云母-绿泥石-绿帘石-石英(Ⅲ)3个阶段;NE向黄铁矿-石英成矿期由自形磁黄铁矿-黄铁矿-粗粒石英(Ⅳ)、他形黄铁矿-细粒石英(Ⅴ)、他形磁黄铁矿-自然金-铁白云石(Ⅵ)和石英-黑云母(Ⅶ)4个阶段构成。顺层磁黄铁矿-石英成矿期硫化物的δ34S值集中在1.60‰~5.89‰和14.07‰~16.87‰两个区间;NE向黄铁矿-石英成矿期硫化物的δ34S值也集中在2.77‰~5.52‰和9.11‰~15.9‰两个区间,通过与围岩和区内岩浆岩对比,笔者认为2个成矿期成矿热液中硫的来源和演化具有相似之处,初始流体中的硫既有围岩硫的贡献,也有岩浆硫的加入,随着成矿作用和水-岩相互作用的进行,成矿流体中围岩硫的比例逐渐升高。顺层成矿期硫化物具有混合铅的铅同位素特征(206Pb/^(204)Pb=18.041~18.436,^(207)Pb/^(204)Pb=15.364~15.724,^(208)Pb/^(204)Pb=38.138~38.754),指示区内中酸性岩浆和赋矿地层来源铅的混合。NE向成矿期硫化物的铅同位素(206Pb/^(204)Pb=18.393~18.400,^(207)Pb/^(204)Pb=15.639~15.687,^(208)Pb/^(204)Pb=38.648~38.917)略低于围岩硫化物,指示成矿流体中的铅主要来源于地层,但有少量岩浆铅的混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成矿期次 原位s-pb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过程 八卦庙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都龙Sn-Zn多金属矿床交生硫化物微区主量元素、硫同位素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许赛华 任涛 +2 位作者 白鑫 叶勤富 韩彬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1-750,共10页
都龙Sn-Zn多金属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锡锌钨多金属成矿区南部,是中国3大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该矿床发育闪锌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密切共生结构,即硫化物交生结构。文章利用电子探针和LA-MC-ICPMS对具有交生结构的闪锌矿-黄铜矿-磁黄铁... 都龙Sn-Zn多金属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锡锌钨多金属成矿区南部,是中国3大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该矿床发育闪锌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密切共生结构,即硫化物交生结构。文章利用电子探针和LA-MC-ICPMS对具有交生结构的闪锌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和毒砂进行了微区主量元素和硫同位素测试,以期明确其成因及硫的来源。主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闪锌矿中的w(Zn)为52.23%~57.22%,w(S)为33.06%~36.10%,w(Fe)为9.92%~12.24%,w(Cu)为0.11%~0.30%;黄铜矿中的w(Cu)为33.95%~35.08%,w(S)为33.49%~35.27%,w(Fe)为30.74%~31.41%,w(Zn)为0.04%~1.50%;磁黄铁矿中的w(Fe)为49.30%~51.94%,w(S)为38.36%~39.69%,w(Zn)为9.35%~11.01%,w(Cu)为0.05%~0.15%。磁黄铁矿和黄铜矿包裹体边部和核部成分均一,且投影点全部落在固溶体出溶区域,说明都龙矿床交生闪锌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是固溶体分离成因。原位S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闪锌矿的δ^(34)S为0.9‰~3.2‰,磁黄铁矿的δ^(34)S为0.6‰~2.1‰,毒砂的δ^(34)S为2.9‰~4.2‰,黄铜矿的δ^(34)S为0.6‰~2.8‰,均显示为岩浆来源特征。主量元素温度计估算的闪锌矿-黄铜矿的形成温度介于285~394℃,指示该矿床主要硫化物形成于中高温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交生硫化物 原位同位素 温度计 都龙矿床 滇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花牛山铅锌银矿床成因:来自原位S、Pb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的约束 被引量:7
8
作者 杜泽忠 于晓飞 +2 位作者 孙海瑞 杜轶伦 康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13-1829,共17页
甘肃花牛山铅锌银矿床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的甘肃北山地区。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鉴定的基础上,将花牛山铅锌银矿床成矿阶段划分为石英-毒砂-黄铁矿(第Ⅰ成矿阶段)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第Ⅱ成矿阶段)两个阶段;进一步将黄铁矿划分... 甘肃花牛山铅锌银矿床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的甘肃北山地区。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鉴定的基础上,将花牛山铅锌银矿床成矿阶段划分为石英-毒砂-黄铁矿(第Ⅰ成矿阶段)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第Ⅱ成矿阶段)两个阶段;进一步将黄铁矿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第一种类型的胶状黄铁矿(Py0)、第二种类型的热液叠加交代特征的黄铁矿(PyⅠ)及第三种类型的热液黄铁矿(PyⅡ)。黄铁矿、磁黄铁矿的原位硫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从早到晚硫化物δ^(34)S值呈递增的规律,具有逐渐向岩浆硫演化的趋势;胶状黄铁矿δ^(34)S值为-9.37‰~-8.10‰,具有沉积(生物成因)硫的特征;成矿第Ⅰ阶段硫化物δ^(34)S值为-9.03‰~-7.03‰,成矿第Ⅱ阶段硫化物δ^(34)S值为-5.77‰~-4.88‰,成矿阶段具有沉积硫与岩浆硫混合来源的特征。黄铁矿、磁黄铁矿的原位铅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期硫化物的206Pb/^(204)Pb值、^(207)Pb/^(204)Pb值、^(208)Pb/^(204)Pb值以及μ、ω等铅同位素特征值组成范围较窄,铅源为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壳幔混合来源,且与壳幔混合来源的晚三叠世花岗岩中长石铅及其控制的矽卡岩型金矿硫化物铅同位素组成类似。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研究表明,胶状黄铁矿(Py0)Co/Ni和S/Se比值分别为0.004~0.34和3.43×10^(4)~34.84×10^(4),Se含量为1.558×10^(-6)~15.82×10^(-6),表现为沉积成因黄铁矿的特征。具有热液叠加交代特征PyⅠ的Co/Ni和S/Se比值分别为0.05~3.38、0.05×10^(4)~5.38×10^(4),Se含量为10.09×10^(-6)~1070×10^(-6),数值分布范围广,总体上有别于沉积成因黄铁矿,类似于热液成因黄铁矿的特征。热液黄铁矿(PyⅡ)的Co/Ni和S/Se比值分别为0.60-68.88、1.46×10^(4)~9.15×10^(4),Se含量为5.938×10^(-6)-35.91×10^(-6),表现为热液成因的特征。综上研究,认为花牛山矿床经历了南华纪-震旦纪沉积胶状黄铁矿形成期和晚三叠世岩浆热液成矿期,胶状黄铁矿在成矿过程中提供了部分硫,成矿金属物质主要来自晚三叠世岩浆成矿热液,并认为矿床成因为岩浆热液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牛山 铅锌银矿 原位s-pb同位素 微量元素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半边街铅锌矿床C-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卢贸达 徐磊 +6 位作者 任厚州 刘雨 杨兴玉 赵征 孟庆田 周昌祥 周家喜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5-1119,共15页
半边街铅锌矿床位于贵定县黄丝背斜西翼,产于泥盆系碳酸盐岩中,是研究区近年来找矿取得重要突破的典型代表,但其成矿作用研究相对薄弱。本文在野外实地调研基础上,通过C-O和原位S-Pb同位素分析,揭示半边街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为认识... 半边街铅锌矿床位于贵定县黄丝背斜西翼,产于泥盆系碳酸盐岩中,是研究区近年来找矿取得重要突破的典型代表,但其成矿作用研究相对薄弱。本文在野外实地调研基础上,通过C-O和原位S-Pb同位素分析,揭示半边街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为认识该矿床成因提供新的地球化学信息。结果表明,热液白云石δ^(13)C和δ^(18)O值范围分别为−1.08‰~−0.22‰和19.57‰~22.47‰,暗示水/岩相互作用引起的碳酸盐岩溶解作用在热液白云石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硫化物原位δ^(34)S值范围为−18.33‰~−0.40‰,集中于−10.5‰~-5.5‰,具有贫重硫特征,与邻区其他典型铅锌矿床具有富重硫特征(如牛角塘等,δ^(34)S>10‰)差异明显,暗示该矿床还原硫的来源或形成机制与邻区铅锌矿床可能不同。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本文认为半边街铅锌矿床中的硫来源和形成机制与赋矿地层中海相硫酸盐的细菌还原作用(BSR)有关。方铅矿原位Pb同位素组成显示:^(206)Pb/^(204)Pb=18.36~18.37,^(207)Pb/^(204)Pb=15.71~15.73和^(208)Pb/^(204)Pb=38.27~38.29,μ=9.70~9.72,壳源铅特征明显,与邻区典型铅锌矿床Pb同位素组成相似,表明半边街铅锌矿床成矿金属来源于上地壳岩石,但不排除基底岩石的贡献。综上,本文认为下伏寒武系和深部基底浅变质岩是半边街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潜在源区,该矿床与牛角塘等邻区铅锌矿床成因相似,均为MVT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同位素 原位s-pb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半边街铅锌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清水塘锌矿床硫化物原位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0
作者 程涌 《矿物学报》 2025年第4期773-785,共13页
清水塘锌矿床位于牛角塘Pb-Zn矿田东北部,矿体主要呈层状产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1q)白云岩中。该矿床围岩蚀变较弱,以白云石化、黄铁矿化和沥青化为主。矿石类型主要包括角砾状、块状、浸染状和脉状,其矿物组成简单,主要为闪锌矿、黄铁... 清水塘锌矿床位于牛角塘Pb-Zn矿田东北部,矿体主要呈层状产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1q)白云岩中。该矿床围岩蚀变较弱,以白云石化、黄铁矿化和沥青化为主。矿石类型主要包括角砾状、块状、浸染状和脉状,其矿物组成简单,主要为闪锌矿、黄铁矿、白云石和沥青。清水塘锌矿床的研究薄弱,其限制了对牛角塘矿田矿床成因和成矿规律的整体认识。本次研究对清水塘锌矿床矿石硫化物进行了原位S-Pb同位素分析,以揭示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硫化物富集重的硫同位素,δ^(34)S_(V-CDT)值为+26.89‰~+30.54‰(均值为+28.55‰),其与围岩沥青中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组成范围一致,表明硫最终来源于地层硫酸盐。硫化物铅同位素组成分析显示,该矿床成矿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下寒武统沉积地层(清虚洞组、牛蹄塘组和乌训组)和下伏变质基底的混合。清水塘锌矿床所在的牛角塘矿田在空间上与麻江大型古油藏重叠,其矿石和围岩中发育有大量的固体沥青,矿石中沥青与闪锌矿共生,暗示了油气有机质通过TSR还原硫酸盐可能为成矿贡献了大量还原硫。综合地质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清水塘锌矿床属于MVT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s-pb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油气有机质 TSR 牛角塘铅锌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