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化氧化两步法提高(110)取向ZnO纳米片比表面及其光电极应用
1
作者 魏玉龙 包春雄 +3 位作者 高皓 黄欢 于涛 邹志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75-1980,共6页
以硫代乙酰胺为硫源,通过一种较温和的溶剂热法先将生长于氟掺杂的SnO_2(FTO)导电玻璃上的ZnO纳米片硫化,再将其在空气中高温焙烧氧化,利用ZnO/ZnS晶格的膨胀收缩效应使ZnO纳米片表面粗糙化,达到提高其比表面积的目的.系统研究了该硫化... 以硫代乙酰胺为硫源,通过一种较温和的溶剂热法先将生长于氟掺杂的SnO_2(FTO)导电玻璃上的ZnO纳米片硫化,再将其在空气中高温焙烧氧化,利用ZnO/ZnS晶格的膨胀收缩效应使ZnO纳米片表面粗糙化,达到提高其比表面积的目的.系统研究了该硫化氧化两步法中ZnO纳米片、硫化后的ZnS纳米片、硫化氧化后的ZnO纳米片薄膜的形貌、物相、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的变化.并将硫化氧化前后两种ZnO纳米片阵列薄膜制成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光电极,分别对电池的电流密度-电压(J V)特性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硫化氧化后的ZnO纳米片的比表面积大约是未经该处理的ZnO纳米片的2倍,同时前者的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IPCE)相对于后者提高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纳米片 硫化-氧化两步法 比表面积 光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钼 还原氧化石墨烯对涤纶织物的阻燃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伟 韩宾宾 +1 位作者 薛阳彪 郑敏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40,共11页
为了赋予涤纶(PET)织物良好的阻燃、抑烟性能,实现PET织物的低烟、无卤阻燃,采用浸轧工艺,用水热法制备二硫化钼还原氧化石墨烯(MoS_(2)/RGO)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PET织物的阻燃整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以及X射线衍射仪等对... 为了赋予涤纶(PET)织物良好的阻燃、抑烟性能,实现PET织物的低烟、无卤阻燃,采用浸轧工艺,用水热法制备二硫化钼还原氧化石墨烯(MoS_(2)/RGO)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PET织物的阻燃整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以及X射线衍射仪等对MoS_(2)/RGO复合材料以及MoS_(2)/RGO/PET织物的微观形貌与化学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垂直燃烧测试仪、烟雾密度箱、接触角仪等对MoS_(2)/RGO/PET织物的阻燃、抑烟性能以及亲水性能进行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MoS_(2)/RGO复合材料在织物上能够形成良好包覆,且能够有效提高PET织物的热稳定性,在700℃时,其残炭率较纯织物明显提升;MoS_(2)/RGO/PET织物的极限氧指数可提升至28.2%,总热释放量较纯PET织物下降60.5%,烟雾密度降低59.9%,具有良好的自熄性能,损毁长度可降低至10.6 cm。此外,MoS_(2)/RGO复合材料可以赋予PET织物良好的亲水性能,在2.2 s时接触角变为0°,有效改善了PET织物的服用舒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钼还原氧化石墨烯(MoS_(2)/RGO) 阻燃整理 抑烟 PET织物 水热法 浸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物氧化及新工艺 被引量:35
3
作者 任南琪 王爱杰 +1 位作者 李建政 杜大仲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5-268,275,共5页
综述了丝状硫细菌、光合硫细菌和无色硫细菌 3类氧化硫化物为单质硫的微生物的生理特征与产硫条件 ,以及国内外利用其进行生物脱硫工艺的研究现状 ,指出无色硫细菌体外排硫、氧化硫的效率高 ,每增长 1g细菌细胞至少可产生 2 0 g单质硫 ... 综述了丝状硫细菌、光合硫细菌和无色硫细菌 3类氧化硫化物为单质硫的微生物的生理特征与产硫条件 ,以及国内外利用其进行生物脱硫工艺的研究现状 ,指出无色硫细菌体外排硫、氧化硫的效率高 ,每增长 1g细菌细胞至少可产生 2 0 g单质硫 ,更适合于工业化的生物脱硫工艺 .同时总结了生物脱硫新工艺的重要标准和今后研究与应用的方向 ;总结了国内外从酶学和遗传学角度研究生物脱硫过程的分子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硫 硫化氧化细菌 单质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硫化-氧化混合型铜钴矿浮选工艺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欧乐明 尹冰一 +2 位作者 冯其明 卢毅屏 张国范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5-78,共4页
某硫化-氧化混合型铜钴矿氧化率高并含有大量的碳质泥,用常规浮选法不能得到好的综合回收效果。通过预先浮选脱泥消除碳质泥对浮选过程的影响,然后对硫化铜钴矿和氧化铜钴矿进行异步浮选,并采用硫化剂强化氧化铜钴矿的浮选效果,试验结... 某硫化-氧化混合型铜钴矿氧化率高并含有大量的碳质泥,用常规浮选法不能得到好的综合回收效果。通过预先浮选脱泥消除碳质泥对浮选过程的影响,然后对硫化铜钴矿和氧化铜钴矿进行异步浮选,并采用硫化剂强化氧化铜钴矿的浮选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含铜2.63%、钴0.04%、碳6.63%的原矿,可获得铜品位21.12%、铜回收率高达88.55%,含钴0.116%、钴回收率为31.39%的铜钴精矿。研究还发现,硫化剂硫氢化钠与硫化钠相比更有利于氧化铜钴矿物的硫化浮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氧化混合型铜钴矿 碳质泥 脱泥浮选 异步浮选 硫氢化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矿物表面氧化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水裕 王淀佐 李柏淡 《有色金属》 CSCD 1993年第4期42-49,共8页
通过热力学计算、矿物电极电位测定、循环伏安曲线和浮选试验,研究了方铅矿、黄铜矿、砷黄铁矿和黄铁矿表面的氧化反应。主要分为两大类:生成中性硫(S^0)的氧化反应和生成硫氧阴离子(S_xO_y^(2-))的氧化反应。前者能诱导矿物表面疏水,... 通过热力学计算、矿物电极电位测定、循环伏安曲线和浮选试验,研究了方铅矿、黄铜矿、砷黄铁矿和黄铁矿表面的氧化反应。主要分为两大类:生成中性硫(S^0)的氧化反应和生成硫氧阴离子(S_xO_y^(2-))的氧化反应。前者能诱导矿物表面疏水,实现无捕收剂浮选(亦称自诱导浮选);后者导致矿物表面亲水。电位,pH和矿物的电子结构是调控硫化矿物表面阳极氧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矿物氧化 电化学测试 热力学计算 自诱导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一新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6
作者 丁建南 于一尊 +3 位作者 何环 尹华群 张成桂 邱冠周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4-109,共6页
从云南腾冲酸性热泉富集物中分离到一株适度嗜热喜酸菌YN22.该菌革兰氏染色阳性,直杆状或微弯,长约1.6~2.8μm,直径0.4~0.7μm.该菌能在25~60℃下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53℃;生长pH为1.0~5.0,最适pH为1.5;化能自养型... 从云南腾冲酸性热泉富集物中分离到一株适度嗜热喜酸菌YN22.该菌革兰氏染色阳性,直杆状或微弯,长约1.6~2.8μm,直径0.4~0.7μm.该菌能在25~60℃下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53℃;生长pH为1.0~5.0,最适pH为1.5;化能自养型,0.025%(w/V)的酵母提取物对其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酵母提取物存在的情况下能快速氧化Fe^2+,但对S0和还原型硫化物的氧化能力较低.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与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的16sr DNA序列相似性达99%.YN22基因组DNA的G+C含量为47.3m01%,与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模式菌株VKMB-1 269非常接近,后者基因组DNA的G+C含量为47.5mol%.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系统发育学和G+C含量的分析结果,YN22应归于硫化杆菌属(Sulfobacillus),为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Sb.thermosulfidooxidans)的一新菌株.这是国内首次分离,并经多种方法鉴定、确认的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从而为我国浸矿微生物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最典型的适度嗜热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N22菌株 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硫化-氧化复合型铜钴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波 梁冬云 +1 位作者 张莉莉 洪秋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3-107,共5页
采用国际先进的MLA矿物自动定量分析技术,结合传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查明某硫化-氧化复合型铜钴矿石的物质组成和主要含铜、钴矿物的赋存特性,并对矿物进行磁性分析,为该矿石的选矿工艺研究提供指导。结果表明:1该矿石矿物组成较复... 采用国际先进的MLA矿物自动定量分析技术,结合传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查明某硫化-氧化复合型铜钴矿石的物质组成和主要含铜、钴矿物的赋存特性,并对矿物进行磁性分析,为该矿石的选矿工艺研究提供指导。结果表明:1该矿石矿物组成较复杂,铜矿物以硅孔雀石为主,其次是黄铜矿、辉铜矿、孔雀石,还有少量至微量的假孔雀石、赤铜矿、斑铜矿、水胆矾等,含钴矿物则主要为铜钴硬锰矿;2各矿物共生关系复杂,互相浸染交代现象普遍,导致金云母、叶腊石、绿泥石、高岭石等多种脉石矿物中也含较多的铜和少量的钴;3主要铜、钴矿物嵌布粒度各异,黄铜矿/辉铜矿和铜钴硬锰矿属细—微细粒均匀嵌布;硅孔雀石/孔雀石属粗—细粒不均匀嵌布,假孔雀石属粗脉状嵌布;4钴硬锰矿、孔雀石、假孔雀石、褐铁矿、大部分硅孔雀石及一些脉石矿物具有程度不等的弱磁性。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建议选矿工艺研究采用先通过强磁选预富集铜钴硬锰矿、孔雀石、假孔雀石、硅孔雀石、褐铁矿和磁性脉石等,然后通过水冶从强磁选精矿中提取铜、钴,通过浮选从强磁选尾矿中回收黄铜矿、辉铜矿、赤铜矿等易浮铜矿物的技术路线,并实行阶段磨矿、阶段选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氧化复合型铜钴矿石 矿物组成 铜/钴矿物赋存特性 矿物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物氧化过程中金的富集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海祥 王玉荣 阚小凤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5-290,共6页
室温条件下将海绵金用王水溶解形成金氯酸溶液,再用纯净的不含金黄铁矿吸附溶液中的金,烘干后用过氧化氢溶液将其分解,发现溶液中出现粒状、片状及壳皮状金。对溶液中金和铁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黄铁矿的分解溶液中铁含量增加,... 室温条件下将海绵金用王水溶解形成金氯酸溶液,再用纯净的不含金黄铁矿吸附溶液中的金,烘干后用过氧化氢溶液将其分解,发现溶液中出现粒状、片状及壳皮状金。对溶液中金和铁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黄铁矿的分解溶液中铁含量增加,金含量也随之增加,但当溶液中出现小金粒或金片后,溶液中的金含量急剧下降,并保持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氧化 吸附 分解 黄铁矿 金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菌LD048硫化物氧化酶的催化机理及酶学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栾兴社 王桂宏 +1 位作者 黄俊 张克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88-91,93,共5页
对硫化物氧化新菌株链霉菌LD048硫化物氧化酶的催化机理研究表明:S2-在硫化物氧化酶的作用下首先被氧化为S2O32-,然后生成SO32-,最后产生末端产物SO42-;O2对细胞生长是必须的,同时是反应过程中的电子受体。酶学特征研究说明:酶的最适反... 对硫化物氧化新菌株链霉菌LD048硫化物氧化酶的催化机理研究表明:S2-在硫化物氧化酶的作用下首先被氧化为S2O32-,然后生成SO32-,最后产生末端产物SO42-;O2对细胞生长是必须的,同时是反应过程中的电子受体。酶学特征研究说明: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大于35℃,在80℃维持4 h酶活仍能完全保留;酶的最适反应pH为8.0;金属Mn2+是酶活性的有效促进剂,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酶活提高达35.6%;酶促反应的最适底物浓度为6.0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LD048 硫化氧化 催化机理 酶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菌LD048硫化物氧化酶的固定化及催化操作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春明 栾兴社 +1 位作者 王桂宏 肖敏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5-47,49,共4页
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对链霉菌LD048在液体培养的条件下合成的硫化物氧化酶进行了固定化,确定的最适固定化条件为:酶与载体的质量比为1∶4,交联剂质量分数0.05%,吸附3 h,交联6 h。固定化后酶的活性回收率为58.8%,每克固定化... 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对链霉菌LD048在液体培养的条件下合成的硫化物氧化酶进行了固定化,确定的最适固定化条件为:酶与载体的质量比为1∶4,交联剂质量分数0.05%,吸附3 h,交联6 h。固定化后酶的活性回收率为58.8%,每克固定化酶的催化活性达到2 000 U,Km值为2.43×10-5mol/L,固定化酶在100℃保温2 h,酶活仅下降6%。在以2.5 mg/(L.h)的容积负荷对固定化酶进行的装置化运行实验中,连续15天的催化操作后,固定化酶对S2-的去除效果仍在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LD048 硫化氧化 壳聚糖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中生代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的硫化物-氧化物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杜杨松 秦新龙 曹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84,共14页
安徽铜陵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一系列与铜、金多金属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中酸性侵入岩。在这些侵入岩中分布有大量的镁铁质团块、堆积晶和微粒闪长质包体。在这些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观察到了一定数量的硫化物-氧化物包裹体。... 安徽铜陵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一系列与铜、金多金属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中酸性侵入岩。在这些侵入岩中分布有大量的镁铁质团块、堆积晶和微粒闪长质包体。在这些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观察到了一定数量的硫化物-氧化物包裹体。文章对老庙基、小铜官山和小陶家岩体及其岩石包体中的硫化物-氧化物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镁铁质团块中硫化物包裹体内的矿物主要有磁黄铁矿、黄铜矿、单硫化物固溶体和镍黄铁矿,这些硫化物相(黄铜矿除外)中的Ni、Cu平均含量(wB,下同)分别为6.91%和0.44%;微粒闪长质包体和寄主岩中硫化物包裹体内的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和黄铜矿,这些硫化物相(黄铜矿除外)中的Ni、Cu平均含量分别为0.44%、0.07%(微粒闪长质包体)和0.09%、0.42%(寄主岩)。镁铁质团块、微粒闪长质包体和寄主岩中氧化物包裹体内的矿物分别为铬磁铁矿(Cr2O3平均含量为4.44%)、磁铁矿(Cr2O3平均含量为0.44%)和磁铁矿(Cr2O3平均含量为0.07%);散布的氧化物颗粒分别为铬磁铁矿(Cr2O3平均含量为6.58%)、磁铁矿+铬磁铁矿(Cr2O3平均含量为0.86%)和磁铁矿(Cr2O3平均含量为0.34%)。从单一包裹体中的矿物共生关系来看,微粒闪长质包体和寄主岩中的矿物共生组合分别为磁黄铁矿+黄铜矿和磁黄铁矿+磁铁矿。而镁铁质团块中存在3种组合:①单硫化物固溶体+磁黄铁矿;②单硫化物固溶体+黄铜矿;③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矿物平衡温压计算结果表明,角闪石堆积晶、微粒闪长质包体和寄主岩的结晶温度分别为860~865℃、714~811℃和614~733℃,对应的深度分别为26~27km、7~16km和3~6km。岩相学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结合已发表的地球化学、矿物学数据显示,铜陵地区镁铁质团块和角闪石堆积晶、微粒闪长质包体、寄主岩中的辉石和角闪石内的硫化物-氧化物包裹体分别是在上地幔到下地壳范围内,从碱性玄武质岩浆和轻度演化的底侵碱性玄武质岩浆中熔离出来的不混溶硫化物-氧化物熔浆冷却结晶的产物;中-上地壳范围内,从辉长质-闪长质岩浆中熔离出来的不混溶的硫化物-氧化物熔浆冷却结晶的产物;上地壳范围内,从辉石(或石英)二长质-花岗闪长质岩浆中熔离出来的不混溶的硫化物-氧化物熔浆冷却结晶的产物。包裹体中的矿物组合及共生关系表明,从形成镁铁质团块到角闪石堆积晶,再到微粒闪长质包体和寄主岩的过程中,岩浆的结晶温度和深度依次降低,而受到地壳物质混染的程度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中生代 硫化物-氧化物包裹体 电子探针分析 岩石包体 中酸性侵入岩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浸出氧化-硫化混合铜矿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傅建华 邱冠周 +2 位作者 柳建社 胡岳华 张在海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31,34,共3页
以江西某铜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细菌浸出试验。介绍了细菌浸矿机理 ;进行了酸耗试验和摇瓶浸出试验。结果表明 ,摇瓶酸浸浸出率为 38.0 4%,摇瓶菌浸浸出率为 42 .6 1%。
关键词 细菌浸出 氧化-硫化混合铜矿 细菌浸矿 酸耗试验 摇瓶浸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预硫化天然橡胶/丝素蛋白抗菌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政 伊智峰 +5 位作者 陈鹰 丁丽 李永振 冯春芳 黄田富 罗勇悦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2期316-319,共4页
采用三元混合体系溶解丝素蛋白,纯化后与过氧化物预硫化天然橡胶复合,得到了具有抗菌性能的天然橡胶/丝素蛋白(PVNR/SF)复合材料,并对胶乳和胶膜的相关性能分别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SF的加入保持了天然胶乳的稳定性。在干燥制成胶膜... 采用三元混合体系溶解丝素蛋白,纯化后与过氧化物预硫化天然橡胶复合,得到了具有抗菌性能的天然橡胶/丝素蛋白(PVNR/SF)复合材料,并对胶乳和胶膜的相关性能分别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SF的加入保持了天然胶乳的稳定性。在干燥制成胶膜后,与基体材料有很好的相容性,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补强的作用,SF使天然橡胶获得良好的抗菌性能的同时,对基体的热稳定、粘弹等性能没有很大的影响。另外,通过红外光谱我们可以推测SF在胶膜中的抗菌性能与酰胺I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预硫化胶乳 丝素蛋白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Al在1%SO_2+Ar中的高温氧化/硫化行为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永刚 何业东 朱日彰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0-23,共4页
研究了Fe3Al在1%SO2+Ar中800~1000℃的高温腐蚀行为。发现Fe3Al在800~900℃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而在1000℃则发生灾难性腐蚀。结合腐蚀层结构及产物组成,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对腐蚀机理进行... 研究了Fe3Al在1%SO2+Ar中800~1000℃的高温腐蚀行为。发现Fe3Al在800~900℃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而在1000℃则发生灾难性腐蚀。结合腐蚀层结构及产物组成,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对腐蚀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FE3AL 氧化/硫化 高温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与喜温嗜酸硫杆菌混合浸出铁闪锌矿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顾帼华 熊先学 +2 位作者 胡可婷 李双棵 张勋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94,共4页
采用正交试验,通过考察温度、pH值、喜温嗜酸硫杆菌接种时间和喜温嗜酸硫杆菌接种浓度4个因素,研究硫氧化硫化杆菌与喜温嗜酸硫杆菌混合菌对铁闪锌矿浸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氧化硫细菌的加入,有助于消除铁闪锌矿浸出过程中生成的、... 采用正交试验,通过考察温度、pH值、喜温嗜酸硫杆菌接种时间和喜温嗜酸硫杆菌接种浓度4个因素,研究硫氧化硫化杆菌与喜温嗜酸硫杆菌混合菌对铁闪锌矿浸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氧化硫细菌的加入,有助于消除铁闪锌矿浸出过程中生成的、覆盖在矿物表面的元素硫,使得硫氧化硫化杆菌和喜温嗜酸硫杆菌混合菌浸出铁闪锌矿的效果比单一硫氧化硫化杆菌浸出效果好;混合菌浸出铁闪锌矿时浸出率达到54.2%,而单一硫氧化硫化杆菌浸出时浸出率为46.8%。正交试验结果统计分析表明混合菌浸出铁闪锌矿的最优条件为:pH=1.8、第3 d接种喜温嗜酸硫杆菌和喜温嗜酸硫杆菌接种浓度2.5×106个/mL;其中pH值是影响混合菌浸出铁闪锌矿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喜温嗜酸硫杆菌接种浓度及喜温嗜酸硫杆菌接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闪锌矿 生物浸出 正交试验 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 喜温嗜酸硫杆菌 黄钾铁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预硫化天然胶乳硫化反应的交联度及其医用胶乳制品热氧降解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美 黄华明 +2 位作者 张北龙 曾宗强 周慧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8-61,共4页
使用溶胀指数的测定方法研究叔丁基过氧化物预硫化天然胶乳(PPVL)胶膜硫化交联度,并采用热重分析法(TGA)研究空气状态下胶管试样热氧降解反应过程及其反应动力学。结果显示,过氧化物预硫化天然胶乳反应在70℃温度下硫化3·5h到达正... 使用溶胀指数的测定方法研究叔丁基过氧化物预硫化天然胶乳(PPVL)胶膜硫化交联度,并采用热重分析法(TGA)研究空气状态下胶管试样热氧降解反应过程及其反应动力学。结果显示,过氧化物预硫化天然胶乳反应在70℃温度下硫化3·5h到达正硫点,此时胶膜溶胀指数为5·9。第一步热氧降解反应前,试样出现明显的吸氧增重现象,其最大热氧降解率CP、最终热氧降解率Cf、反应活化能E和频率因子A均随β的增加而增大,表观活化能E0=107·5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预硫化天然胶乳 交联度 TGA 医用胶乳制品 热氧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预硫化医用天然胶乳制品热空气老化过程的超微结构与热氧降解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美 敖宁建 +1 位作者 张北龙 邓维用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34-238,共5页
本文使用过氧化物预硫化天然胶乳(PPVL)制备医用天然胶乳胶管,并采用热重分析法(TGA)和扫描电镜(SEM)研究胶管试样的热氧降解机理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热重法/微分热重法(TG-DTG)曲线表明,试样的氧化降解过程为两步反应,并在产生轻微降解... 本文使用过氧化物预硫化天然胶乳(PPVL)制备医用天然胶乳胶管,并采用热重分析法(TGA)和扫描电镜(SEM)研究胶管试样的热氧降解机理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热重法/微分热重法(TG-DTG)曲线表明,试样的氧化降解过程为两步反应,并在产生轻微降解后,出现明显的吸氧增重过程。增重率随升温速率β的增加而减少;β为5℃/min的增重峰温度187.9℃,增重率达1.33%。第一步反应和第二步反应的频率因子A和活化能E均随β的增加而增大。SEM研究显示,试样经过100℃×22h空气老化后的超微结构受破坏程度比较轻微,试样经过70℃×166h空气老化后超微结构受破坏程度比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预硫化天然胶乳 医用胶乳制品 热重分析(TGA) 热氧降解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钼量子点/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四环素和Cr(Ⅵ)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一鑫 王爽 +3 位作者 全静 高婉婷 宋天群 杨梅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9-778,共10页
以钼酸钠、L-半胱氨酸和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采用一锅溶剂热还原法制备了二硫化钼量子点/还原氧化石墨烯(MoS_(2)QDs/rGO)复合材料,分别以罗丹明B、亚甲基蓝、四环素和Cr(Ⅵ)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响应光催化降解性能。结... 以钼酸钠、L-半胱氨酸和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采用一锅溶剂热还原法制备了二硫化钼量子点/还原氧化石墨烯(MoS_(2)QDs/rGO)复合材料,分别以罗丹明B、亚甲基蓝、四环素和Cr(Ⅵ)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响应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显示,MoS_(2)QDs/rGO对两种染料和Cr(Ⅵ)的光催化降解率均可达97%以上,对四环素的光催化降解率为69%;循环使用10次,对目标染料的降解率均保持在90%以上。说明MoS_(2)QDs/rGO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降解体系中分别加入异丙醇、对苯醌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捕获剂,结果显示,超氧自由基(·O_(2))是MoS_(2)QDs/rGO光催化反应的主要活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钼量子点/还原氧化石墨烯 光催化降解 有机染料 四环素 六价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物-醌氧化还原酶(SQR)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19
作者 于峰祥 于建宁 +5 位作者 王公金 潘伟芹 徐小波 徐志伟 花卫华 刘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43-1046,共4页
探讨SQR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QR-Myc的构建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根据已知荚膜红杆菌SQR基因序列设计5'端和3'端引物,采用PCR方法获得SQR基因,通过pMD-18T载体构建得到中间质粒pMD-18T-SQR-Myc;采用限制性内切酶Xh... 探讨SQR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QR-Myc的构建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根据已知荚膜红杆菌SQR基因序列设计5'端和3'端引物,采用PCR方法获得SQR基因,通过pMD-18T载体构建得到中间质粒pMD-18T-SQR-Myc;采用限制性内切酶XhoⅠ和KpnⅠ双酶切该中间质粒,将SQR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相应酶切位点,获得重组质粒pcDNA3.1(-)-SQR-Myc;采用脂质体法瞬时转染HEK293细胞并进行West-ern blot蛋白鉴定。结果显示:该研究已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QR-Myc,质粒测序及酶切结果完全正确,并且SQR能够在HEK293细胞系中正常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醌氧化还原酶 重组质粒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物醌氧化还原酶定向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细胞转染表达检测
20
作者 于建宁 杨燕燕 +3 位作者 于峰祥 时小艳 徐小波 王公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0-105,共6页
为建立硫化物醌氧化还原酶(SQR)的肠道定向表达载体,同时通过转染小鼠肠道上皮细胞确定载体的有效性,本试验采用重叠PCR、中间载体法、酶切连接法获得重组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载体转入小鼠肠道上皮细胞,并鉴定重组载体的特异性... 为建立硫化物醌氧化还原酶(SQR)的肠道定向表达载体,同时通过转染小鼠肠道上皮细胞确定载体的有效性,本试验采用重叠PCR、中间载体法、酶切连接法获得重组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载体转入小鼠肠道上皮细胞,并鉴定重组载体的特异性表达。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以肠脂肪酸结合蛋白质(IFABP)为启动子的SQR肠道定向表达载体pc DNA3.1(-)-IFABP-SQR-GFP,并在小鼠肠道上皮细胞中检测到表达的融合绿色荧光蛋白质(GFP)。表明IFABP启动子能够在肠道细胞中定向启动SQR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醌氧化还原酶 定向表达载体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质 肠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