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代脯氨酸对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郝一彬 周尔凤 +1 位作者 汤允昭 梁月琴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49-251,共3页
采用Chandler法测定体外血栓形成,硫代脯氨酸体外浓度为1g/L或iv 25mg/kg可使兔或大鼠Chandler环中形成的血栓长度缩短、血栓湿重和干重减轻;采用旋转法测定血小板粘附性,硫代脯氨酸浓度为1g/L时使兔血小板粘附性降低;采用比浊法测定血... 采用Chandler法测定体外血栓形成,硫代脯氨酸体外浓度为1g/L或iv 25mg/kg可使兔或大鼠Chandler环中形成的血栓长度缩短、血栓湿重和干重减轻;采用旋转法测定血小板粘附性,硫代脯氨酸浓度为1g/L时使兔血小板粘附性降低;采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性,硫代脯氨酸体外浓度为1g/L PRP或iv50mg/kg均明显抑制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脯氨酸 血栓形成 血小板粘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种稀土硫代脯氨酸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表征 被引量:7
2
作者 李荣华 钟山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3-67,共5页
作者文合成了七种未见文献报道的稀土与硫代脯氨酸的配合物 ,并对其进行元素分析、摩尔电导测定、热重分析、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等研究 ,确证配合物的组成为RE(tcH) 3(NO3) 3.nCH3OH(RE =La、Ce、Pr、Nd、Sm、Gd、Y ;n =1、2 ) ,并... 作者文合成了七种未见文献报道的稀土与硫代脯氨酸的配合物 ,并对其进行元素分析、摩尔电导测定、热重分析、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等研究 ,确证配合物的组成为RE(tcH) 3(NO3) 3.nCH3OH(RE =La、Ce、Pr、Nd、Sm、Gd、Y ;n =1、2 ) ,并对其成键部位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硫代脯氨酸 配合物 合成 性质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代脯氨酸含硼配合物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袁国正 黄俊杰 张国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881-885,共5页
具有抗癌作用的硫代脯氨酸可作为双齿配体与具有类金属属性的二芳基硼形成螫合物.本文报道9种这类新配合物,研究了IR、MS、NMR波谱.除配合物2和9外,这类配合物大都产生由于明显的芳基偶联作用而出现的碎片峰.
关键词 硼配合物 二芳基硼 硫代脯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代脯氨酸的热化学性质 被引量:2
4
作者 邓斌 李旭 +1 位作者 李强国 杨旭武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68,共3页
用纯度为99.999%的量热基准苯甲酸标定了实验室建立的精密转动弹量热计,测定出硫代脯氨酸(tcH)的燃烧能为(-2469.30±1.44)kJ/mol,换算出其标准燃烧焓为(-2469.92±1.44)kJ/mol,计算出硫代脯氨酸的标准生成焓为(-401.33±1.... 用纯度为99.999%的量热基准苯甲酸标定了实验室建立的精密转动弹量热计,测定出硫代脯氨酸(tcH)的燃烧能为(-2469.30±1.44)kJ/mol,换算出其标准燃烧焓为(-2469.92±1.44)kJ/mol,计算出硫代脯氨酸的标准生成焓为(-401.33±1.54)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脯氨酸 转动弹量热计 燃烧能 标准生成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代脯氨酸对绿豆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姚飞虹 谭小丽 +4 位作者 赵丽萍 谭红娇 邓胜军 文君 张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9期6136-6138,6141,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硫代脯氨酸(0、0.10、0.25、0.75、1.25、2.25 mmol/L)对绿豆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水培试验,测定不同浓度硫代脯氨酸处理的绿豆幼苗主根长、株高、鲜重等生长指标以及叶内叶绿素、丙二醛(MDA)、游离...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硫代脯氨酸(0、0.10、0.25、0.75、1.25、2.25 mmol/L)对绿豆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水培试验,测定不同浓度硫代脯氨酸处理的绿豆幼苗主根长、株高、鲜重等生长指标以及叶内叶绿素、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在各浓度硫代脯氨酸处理下,绿豆幼苗主根长、鲜重先上升后下降,在高浓度(2.25mmol/L)处理下各生长指标均小于对照组;随着硫代脯氨酸浓度的升高,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含量上升,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叶内MDA含量在较低浓度时下降,小于对照组,在浓度为0.75、2.25 mmol/L时显著上升,高于对照组。[结论]硫代脯氨酸对绿豆幼苗生长有低浓度(0.10 mmol/L)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游离脯氨酸和SOD是绿豆幼苗抗硫代脯氨酸胁迫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脯氨酸 MDA SOD 游离脯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硫代脯氨酸配合物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钟山 李荣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3-67,共5页
该文用pH 电位滴定法研究七种稀土离子(La3 + 、Ce3 + 、Pr3 + 、Nd3 + 、Sm3 + 、Gd3 + 、Y3 + ) 与硫代脯氨酸的配位作用。在I=0 .15(NaClO4) 的条件下,在25℃、30℃下分别测定了稀土硫代脯氨酸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进而计算出ΔG、ΔH... 该文用pH 电位滴定法研究七种稀土离子(La3 + 、Ce3 + 、Pr3 + 、Nd3 + 、Sm3 + 、Gd3 + 、Y3 + ) 与硫代脯氨酸的配位作用。在I=0 .15(NaClO4) 的条件下,在25℃、30℃下分别测定了稀土硫代脯氨酸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进而计算出ΔG、ΔH、ΔS等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稳定常数和配合物的吉氏自由能变的递变顺序均为:La< Ce< Pr< Nd < Sm < Gd < Y。这些实验数据和结果可为深入研究稀土硫代脯氨配合物在体液中的性质和行为提供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脯氨酸 配合物 热力学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代脯氨酸金属配合物的热力学研究
7
作者 钟山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5-59,共5页
本文用pH电位法测定了在25℃、I=0.15(NaClO4)条件下Ca2+、Mg2+、Cr3+、Mn2+、Co2+、Ni2+、Zn2+、Cu2+、Cd2+、Fe3+、pb2+与硫代脯氨酸形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用RD-1型热导式自动量热计测定了生成这些配合物的焓变,进... 本文用pH电位法测定了在25℃、I=0.15(NaClO4)条件下Ca2+、Mg2+、Cr3+、Mn2+、Co2+、Ni2+、Zn2+、Cu2+、Cd2+、Fe3+、pb2+与硫代脯氨酸形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用RD-1型热导式自动量热计测定了生成这些配合物的焓变,进而计算了它们的吉氏自由能变和熵变等热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硫代脯酸金属配合物的吉氏自由能变的递交须序为:Mn(Ⅱ)<Co(Ⅱ)<Ni(Ⅱ)<Cu(Ⅱ)>Zn(Ⅱ),符合Iruing-Williams序列,而Ph(Ⅱ)>Mg(Ⅱ)>Ca(Ⅱ)是显而易见的。△H变化与△G变化顺序是一致的,△S值较接近,说明这些配合物稳定性可能主要取决于△H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脯氨酸 金属配合物 量热法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镨三元配合物对HL-60细胞生长代谢热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辉 李娟 +3 位作者 阮丽君 姚飞虹 胡吉林 李强国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69-971,共3页
目的观察水杨酸硫代脯氨酸镨三元配合物{[Pr(C7H5O3)2(C4H6NO2S)]·2H2O}对体外培养HL-60细胞生长代谢热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微量量热法绘制[Pr(C7H5O3)2(C4H6NO2S)]·2H2O作用时HL-60细胞生长代谢产热曲线,解析生长代谢速... 目的观察水杨酸硫代脯氨酸镨三元配合物{[Pr(C7H5O3)2(C4H6NO2S)]·2H2O}对体外培养HL-60细胞生长代谢热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微量量热法绘制[Pr(C7H5O3)2(C4H6NO2S)]·2H2O作用时HL-60细胞生长代谢产热曲线,解析生长代谢速率常数(κ)、最大热输出功率(Pmax)、达峰时间(tmax)及配合物对细胞生长代谢的抑制率(I)等热动力学参数,实验72 h应用显微观测法检查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不同浓度[Pr(C7H5O3)2(C4H6NO2S)]·2H2O处理HL-60细胞后,细胞生长代谢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并呈浓度依赖性;[Pr(C7H5O3)2(C4H6NO2S)]·2H2O达到4.0μg·mL-1时,肿瘤细胞κ和Pmax明显减小,I明显增大。结论 [Pr(C7H5O3)2(C4H6NO2S)]·2H2O影响HL-60细胞生长代谢,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其有效作用浓度为4.0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硫代脯氨酸镨三元配合物 HL-60细胞 热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抑制剂PDTC治疗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洪琴 郭铭川 +2 位作者 曾莉 肖雪 石钢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53-855,I0001,共4页
目的:评价脯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构建成功的EMT模型鼠分为PDTC治疗组(PDTC组),亮丙瑞林(LEU)治疗组(LEU组)及未干预组,未成模鼠作为阴性对照组。测量用药前后各成模组异位内膜... 目的:评价脯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构建成功的EMT模型鼠分为PDTC治疗组(PDTC组),亮丙瑞林(LEU)治疗组(LEU组)及未干预组,未成模鼠作为阴性对照组。测量用药前后各成模组异位内膜体积,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比较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量各组中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①治疗后各研究组异位内膜体积均缩小,PDTC组及LEU组与未干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PDTC组与LEU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阴性对照组血清TNF-α及IL-1β的表达水平比未干预组低,而PDTC及LEU两干预组的表达均降低。结论:PDTC可使大鼠EMT模型异位病灶显著缩小及血清中的TNF-α及IL-1β表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NF-ΚB抑制剂 脯氨酸氨基甲酸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