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0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代砷酸根在黄铁矿(001)晶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
作者 陆成龙 曾祥峰 +3 位作者 王少锋 夏德铭 王钰琪 贾永锋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9,共7页
硫代砷酸根是地下水中重要的砷形态,其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解吸是决定砷迁移性的重要机制.然而,由于硫代砷酸根具有复杂的形态,难以通过实验研究在分子水平理解并预测其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性质.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对不同硫代砷酸... 硫代砷酸根是地下水中重要的砷形态,其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解吸是决定砷迁移性的重要机制.然而,由于硫代砷酸根具有复杂的形态,难以通过实验研究在分子水平理解并预测其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性质.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对不同硫代砷酸根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构型和吸附能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多种硫代砷酸根能够在黄铁矿(001)晶面上形成多种稳定吸附构型;质子化程度、吸附构型、吸附位点是决定硫代砷酸根在黄铁矿表面吸附性质的重要因素;硫代砷酸根在吸附过程中会发生明显的内部结构变化.研究成果为认清地下水等还原环境中砷形态转化及矿物-水界面吸附解吸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砷酸根 黄铁矿 构型 吸附能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粒孔雀石的三硫代碳酸钠硫化浮选研究
2
作者 彭礼国 方建军 +4 位作者 刘殿文 何海洋 邱芝莲 秦双 董诗钦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25年第1期113-120,138,共9页
随着易选铜矿资源的日趋匮乏,“贫、细、杂”逐渐成为铜矿资源的普遍特征。微细粒氧化铜矿作为未来铜资源的重要补充,其高效回收对实现铜矿资源综合利用至关重要。研究对比了新型硫化剂三硫代碳酸钠(Na_(2)CS_(3))与传统硫化剂硫化钠(Na... 随着易选铜矿资源的日趋匮乏,“贫、细、杂”逐渐成为铜矿资源的普遍特征。微细粒氧化铜矿作为未来铜资源的重要补充,其高效回收对实现铜矿资源综合利用至关重要。研究对比了新型硫化剂三硫代碳酸钠(Na_(2)CS_(3))与传统硫化剂硫化钠(Na_(2)S)在微细粒孔雀石浮选中的效果差异,探讨了两种硫化剂对浮选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分析了矿浆pH值、硫化剂用量和捕收剂用量对孔雀石回收率的影响。在pH值为9、Na_(2)CS_(3)浓度为2×10^(-4)mol/L、丁基黄药浓度为1×10^(-4)mol/L;pH值为9、Na_(2)S浓度为3×10^(-3)mol/L和丁基黄药浓度为1×10^(-4)mol/L的最佳浮选条件下,孔雀石回收率分别达到92.46%和69.09%,Na_(2)CS_(3)的浮选效果明显优于Na_(2)S。接触角测试、XPS分析、Zeta电位测试和吸附量测试进一步揭示了硫化处理后孔雀石表面化学性质的变化及对后续捕收剂吸附的影响。研究发现,Na_(2)CS_(3)硫化后孔雀石表面生成更多的活性硫化铜,提高了丁基黄药的吸附效果,显著增强了孔雀石的浮选性能。研究为优化微细粒氧化铜矿资源的回收提供了试验验证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碳酸钠 微细粒孔雀石 化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二硫代磷酸盐在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张军庆 吴斌杰 +4 位作者 柏杨 张佰通 蔡锦鹏 谢海云 刘殿文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25年第1期131-138,共8页
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因可浮性相近、难免产生离子活化、嵌布粒度细等问题,导致易浮难分,且常伴生有贵金属,其综合回收一直是选矿的技术难题。二硫代磷酸盐因其在低碱矿浆环境中的良好选择性被广泛应用于铜铅锌金属硫化矿浮选中。我国用... 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因可浮性相近、难免产生离子活化、嵌布粒度细等问题,导致易浮难分,且常伴生有贵金属,其综合回收一直是选矿的技术难题。二硫代磷酸盐因其在低碱矿浆环境中的良好选择性被广泛应用于铜铅锌金属硫化矿浮选中。我国用于浮选生产的二硫代磷酸盐捕收剂以丁铵黑药和25^(#)黑药为主,捕收性能相对较弱,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矿石性质。内蒙某多金属硫化矿中主金属铜、铅、锌品位分别为0.30%、2.13%、2.89%,伴生银品位为60.75 g/t。通过对比新型二硫代磷酸盐(代号LS-701)、25^(#)黑药、丁铵黑药、乙基黄药和乙硫氮,试验发现低碱矿浆环境中LS-701在保证选择性的前提下对微细粒含银方铅矿表现出更强的捕收能力,协同异丙基乙基硫氨酯(Z-200)在铜铅混浮作业能较好地回收铜铅银。经粗精矿再磨再选得到的铜铅混合精矿,以组合药剂过硫酸铵与腐殖酸钠(质量浓度比为1∶2)为-抑制剂、Z-200为捕收剂抑铅浮铜,分离效果显著。锌作业采用常规浮选工艺,以石灰为黄铁矿抑制剂、硫酸铜为活化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经铜铅混浮—粗精矿再磨—分离—尾矿选锌工艺流程,得到的铜精矿铜品位为21.59%、铜回收率为65.60%,铅精矿铅品位为69.10%、铅回收率为92.12%,锌精矿锌品位为51.06%、锌回收率为90.54%,银在铜精矿和铅精矿中的总回收率为75.48%,实现了有价元素铜铅锌银的高效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铅锌化矿 新型二硫代磷酸盐 微细粒含银方铅矿 组合药剂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巯基吡啶法测定葱属植物制品总硫代亚磺酸酯含量
4
作者 李世颖 刘睿婷 +2 位作者 李兰兰 杜娟 李新霞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5年第2期134-142,共9页
该研究以大蒜中典型酶促反应产物大蒜辣素优化4-巯基吡啶与硫代亚磺酸酯的反应条件,并测定大蒜粉、洋葱粉中总硫代亚磺酸酯。结果表明:优化的反应溶剂体系为50%甲醇、反应温度为37℃、反应时间为60分钟,反应率达90%以上,并测定了该条件... 该研究以大蒜中典型酶促反应产物大蒜辣素优化4-巯基吡啶与硫代亚磺酸酯的反应条件,并测定大蒜粉、洋葱粉中总硫代亚磺酸酯。结果表明:优化的反应溶剂体系为50%甲醇、反应温度为37℃、反应时间为60分钟,反应率达90%以上,并测定了该条件下4-巯基吡啶的ε值为21521 M-1·cm-1。样品测定结果显示本实验室冻干的大蒜粉、洋葱粉均可产生硫代亚磺酸酯,网购大蒜粉、洋葱粉样品除江苏大蒜(G9)含少量硫代亚磺酸酯,其他均测不到硫代亚磺酸酯。大蒜、洋葱经冻干工艺加工能最大限度保留相关酶的活性。在测定的大蒜冻干粉中,大蒜辣素占总硫代亚磺酸酯60%以上。本法可用于大蒜等葱属植物及加工制品中总硫代亚磺酸酯的含量测定,评价大蒜等相关制品的加工工艺与质量,并在加工过程通过硫代亚磺酸酯的测定进行过程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巯基吡啶 硫代亚磺酸酯 葱属植物 大蒜粉 洋葱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Ⅵ)与二烷基二硫代膦酸配位化学研究
5
作者 隋俏蕊 夏田田 +3 位作者 邓琴 兰友世 杨素亮 田国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88,共10页
二烷基二硫代膦酸类萃取剂有优良的三价锕系离子选择性,研究其与锕系离子的配位能够加深对该类萃取剂配位特性的理解。本文通过配合物单晶培养及结构分析、斜率法、拉曼光谱等手段研究了二(2,4,4-三甲基戊基)二硫代膦酸(纯化Cyanex_(3)0... 二烷基二硫代膦酸类萃取剂有优良的三价锕系离子选择性,研究其与锕系离子的配位能够加深对该类萃取剂配位特性的理解。本文通过配合物单晶培养及结构分析、斜率法、拉曼光谱等手段研究了二(2,4,4-三甲基戊基)二硫代膦酸(纯化Cyanex_(3)01,HA)及二(2-甲基丙基)二硫代膦酸(HL)与U(Ⅵ)的配位化学。采用缓慢挥发法,成功获得了UO_(2)L_(2)·H_(2)O和UO_(2)L_(3)·(CH_(3))_(2)NH_(2)·H_(2)O两种新的配合物单晶,并测定了其结构及拉曼光谱。在以HA-二甲苯溶液为有机相、1.0 mol/L NaNO_(3)溶液为水相的萃取体系中,萃取U(Ⅵ)分配比与平衡有机相萃取剂浓度及水相酸度的关系表明,尽管萃取过程为阳离子交换,但可能生成两种不同比例的U(Ⅵ)与萃取剂萃合物;负载U(Ⅵ)有机相的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在U(Ⅵ)浓度相对较低且自由萃取剂浓度较高的平衡有机相中,不含水萃合物占比较高,反之则容易生成水分子与U(Ⅵ)比例为1∶1的萃合物。关联负载U(Ⅵ)有机相、配合物晶体的拉曼光谱以及两种晶体的结构,推测两种萃合物分别为UO_(2)A_(2)·HA和UO_(2)A_(2)·H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Ⅵ) 配位化学 二(2 4 4-三甲基戊基)二硫代膦酸 二(2-甲基丙基)二硫代膦酸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糠醛渣活性炭对4,4′-硫代二苯酚和双酚F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琳 刘成林 +2 位作者 韩秀丽 常春 宋建德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4-142,共9页
以固废糠醛渣为原料,水蒸气活化法制备糠醛渣活性炭(FRAC),研究其对水体中4,4′-硫代二苯酚(TDP)和双酚F(BPF)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吸附时间、FRAC用量、pH值、温度以及TDP和BPF溶液的初始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ips和Koble-... 以固废糠醛渣为原料,水蒸气活化法制备糠醛渣活性炭(FRAC),研究其对水体中4,4′-硫代二苯酚(TDP)和双酚F(BPF)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吸附时间、FRAC用量、pH值、温度以及TDP和BPF溶液的初始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ips和Koble-Corrigan等温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FRAC对TDP和BPF的吸附平衡数据,FRAC对TDP和BPF的吸附均是自发的放热过程。FRAC对TDP和BPF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另外,TDP和BPF在FRAC上的吸附主要受到氢键、疏水作用、静电作用和π—π相互作用的共同影响。在298 K时,FRAC吸附TDP和BPF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4083 mmol/g和3.6955 mmol/g,表明FRAC在处理内分泌干扰物废水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4 4′-硫代二苯酚 双酚F 活性炭 糠醛渣 吸附机理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花椰菜硫代葡萄糖苷组分与含量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丁云花 宋曙辉 +2 位作者 赵学志 王文琪 何洪巨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8-43,共6页
采用HPLC法测定了3种类型15个花椰菜品种的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s,简称硫苷)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供试花椰菜品种均含有9种硫苷,包括5种脂肪族硫苷:3-甲基硫氧烯丙基硫苷(Glucoiberin,IBE)、2-羟基-3-丁烯基硫苷(Progoitr... 采用HPLC法测定了3种类型15个花椰菜品种的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s,简称硫苷)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供试花椰菜品种均含有9种硫苷,包括5种脂肪族硫苷:3-甲基硫氧烯丙基硫苷(Glucoiberin,IBE)、2-羟基-3-丁烯基硫苷(Progoitrin,PRO)、2-丙烯基硫苷(Sinigrin,SIN)、4-甲基硫氧丁基硫苷(Glucoraphanin,RAA)和3-丁烯基硫苷(Gluconapin,NAP);4种吲哚族硫苷:4-羟基吲哚基-3-甲基硫苷(4-Hydroxyglucobrassicin,4OH)、3-甲基吲哚基硫苷(Glucobrassicin,GBC)、4-甲氧基吲哚基-3-甲基硫苷(4-Methoxyglucobrassicin,4ME)和1-甲氧基吲哚基-3-甲基硫苷(Neoglucobrassicin,NEO)。各品种的吲哚族硫苷总含量均高于脂肪族硫苷总含量,其中NEO和GBC是花椰菜的主要硫苷组分,分别占总硫苷含量的42.61%和35.02%。不同花椰菜品种的硫苷总含量差异较大,变异范围在0.3323~4.8728μmol·g-1(FW)之间;紫花菜的总硫苷含量最高,松花菜其次,紧花菜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硫代葡萄糖苷 脂肪族硫代葡萄糖苷 吲哚族硫代葡萄糖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代核糖及脱氧硫代核糖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建国 张卫红 +1 位作者 冯亚青 祁世波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65-71,共7页
硫代核糖及脱氧硫代核糖是一类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在抗癌、抗菌、抗病毒药物合成中应用广泛;综述了硫代核糖、脱氧硫代核糖合成进展,以及它们在合成硫代核苷中的应用概况.
关键词 核糖 硫代核糖 脱氧硫代核糖 硫代核苷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硫代乙酰胺分离Ⅱ、Ⅲ组阳离子酸度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文忠 徐学勤 《大学化学》 CAS 1989年第1期21-25,共5页
近些年来,国内外各种版本的分析化学教材和很多有关阳离子定性分析的文章都以硫代乙酰胺代替硫化氢沉淀分离各种阳离子,从理论上说,这样做的结果应更令人满意,但由于各位作者所采用的H<sub>2</sub>S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常数和... 近些年来,国内外各种版本的分析化学教材和很多有关阳离子定性分析的文章都以硫代乙酰胺代替硫化氢沉淀分离各种阳离子,从理论上说,这样做的结果应更令人满意,但由于各位作者所采用的H<sub>2</sub>S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常数和各阳离子硫化物溶度积不尽相同,考虑硫代乙酰胺水解产物以及所形成的硫代酸盐等络合物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乙酰胺 酸度条件 化学教材 乙酞胺 硫代酸盐 硫代乙酸胺 离解常数 离子浓度 定性分析化学 沉淀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步加药调控溶液氧化还原电位强化硫代硫酸盐浸金
10
作者 张圻 陈鹏 +1 位作者 贾菲菲 宋少先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11期115-122,共8页
绿色环保型硫代硫酸盐提金技术因浸出过程药剂消耗量过大,导致其无法大规模工业应用,而硫代硫酸盐在浸金过程中的消耗与溶液氧化还原电位密切相关。因此,开展硫代硫酸盐浸金过程的溶液氧化还原电位基础研究,对提高硫代硫酸盐稳定性,强... 绿色环保型硫代硫酸盐提金技术因浸出过程药剂消耗量过大,导致其无法大规模工业应用,而硫代硫酸盐在浸金过程中的消耗与溶液氧化还原电位密切相关。因此,开展硫代硫酸盐浸金过程的溶液氧化还原电位基础研究,对提高硫代硫酸盐稳定性,强化硫代硫酸盐浸金行为,推动硫代硫酸盐提金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浸出试验,详细探究了在铜-乙二胺-硫代硫酸盐体系中金浸出行为与溶液氧化还原电位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当溶液氧化还原电位在187 mV左右时,硫代硫酸盐相对稳定,且此条件下的浸金速率也相对较快。基于这一发现,提出了通过分步加药和引入铁离子来调控溶液氧化还原电位的方法,以达到降低硫代硫酸盐消耗量和提高金溶解量的双重效果。经过试验发现,分步加药可以有效地提高溶液氧化还原电位,金的溶解速率提高了3.2倍,硫代硫酸盐消耗速度降低了56.71%。铁离子的引入可提高初始时的溶液氧化还原电位,使其较快地稳定在187 mV附近,从而使硫代硫酸盐消耗量降低了54.87%,金溶解量提高了1.25%。相关研究结果将促进环保型硫代硫酸盐提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为黄金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氧化还原电位 硫代酸盐 浸金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催化体系硫代硫酸盐法提金
11
作者 李光胜 吴金甜 +4 位作者 徐超 朱幸福 李鹏 董中林 徐斌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05,共6页
为构建浸金效果好、硫代硫酸盐消耗低且浸出液中的金能被高效回收的新型浸金体系,比较了不同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组合催化硫代硫酸盐浸金的效果,并采用树脂吸附法回收浸出液中的金。结果表明,Ni2+-甘氨酸-硫代硫酸盐体系的Au浸出效果好,A... 为构建浸金效果好、硫代硫酸盐消耗低且浸出液中的金能被高效回收的新型浸金体系,比较了不同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组合催化硫代硫酸盐浸金的效果,并采用树脂吸附法回收浸出液中的金。结果表明,Ni2+-甘氨酸-硫代硫酸盐体系的Au浸出效果好,Au浸出率和硫代硫酸盐消耗分别为89.72%和15.28 kg/t。该体系浸金过程中,甘氨酸催化Au^(+)与S_(2)O_(3)^(2-)配位以及在碱性条件下稳定Ni^(2+),Ni(C_(2)H_(4)NO_(2))_(2)^(0)催化O_(2)的还原。采用树脂吸附法回收金时,浸出液中Ni离子几乎不会在树脂上吸附,不与Au离子产生竞争吸附,Au吸附率达98.13%;载金树脂解吸时只需采用简单的一段工艺,即可直接解吸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 有机配体 吸附 解吸 催化体系 硫代酸盐法 树脂吸附 提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相中烷基硫代酯的绿色合成
12
作者 闫晓雨 陈钰莹 +3 位作者 赵媚 袁贻云 卞佳坤 马献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4,共6页
发展了一种无需任何添加剂,在水相中合成烷基硫代酯的绿色方法.以卤代烃与硫代酰胺为原料,在水相中反应4 h,即可以较高收率得到预期产物,并可兼容多种官能团.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实验操作简单、反应绿色高效及原子经济等优点,并... 发展了一种无需任何添加剂,在水相中合成烷基硫代酯的绿色方法.以卤代烃与硫代酰胺为原料,在水相中反应4 h,即可以较高收率得到预期产物,并可兼容多种官能团.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实验操作简单、反应绿色高效及原子经济等优点,并且可以实现克级制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酰胺 水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作用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的牛磺酸和硫代牛磺酸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韦韦 袁旻嘉 《上海轻工业》 2024年第5期121-123,共3页
建立一种对化妆品中的牛磺酸和硫代牛磺酸进行直接测定的亲水作用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HILIC-MS/MS)检测方法。样品用乙腈-水分散后超声提取、过滤后采用CAPCELL CORE PC色谱柱分离,以体积分数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洗脱... 建立一种对化妆品中的牛磺酸和硫代牛磺酸进行直接测定的亲水作用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HILIC-MS/MS)检测方法。样品用乙腈-水分散后超声提取、过滤后采用CAPCELL CORE PC色谱柱分离,以体积分数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洗脱,质谱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对牛磺酸和硫代牛磺酸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牛磺酸和硫代牛磺酸在5~1 000ng/mL质量浓度范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4 0,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15 mg/kg和0.02 mg/kg,定量限分别为0.05 mg/kg和0.07 mg/kg,回收率为82.7%~102.5%,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7.0%。该方法具有样品处理简单快速、准确和灵敏度高等优点,可应用于化妆品中牛磺酸和硫代牛磺酸的直接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作用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 牛磺酸 硫代牛磺酸 化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Q促进的α-硫代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反应研究
14
作者 叶非华 宋珞瑶 +3 位作者 徐洪伍 姬鸿鹤 梁家铨 李春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80-2986,共7页
本文以重氮酸酯及硫酚底物为起始原料,以2,3-二氯-5,6-二氰对苯醌(DDQ)为添加剂,建立了一种在氮气氛围中高效合成结构多样的α-硫代酯类衍生物的新方法。通过考察催化剂、溶剂、反应温度、时间等关键因素,确定了该最优反应条件,产率最... 本文以重氮酸酯及硫酚底物为起始原料,以2,3-二氯-5,6-二氰对苯醌(DDQ)为添加剂,建立了一种在氮气氛围中高效合成结构多样的α-硫代酯类衍生物的新方法。通过考察催化剂、溶剂、反应温度、时间等关键因素,确定了该最优反应条件,产率最高可达93%。底物普适性研究表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官能团容忍度高、底物普适性广及可克级规模制备等优点,在有机合成、精细化工、材料合成等领域的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Q α-重氮酸酯 自由基加成 S-H键插入 α-硫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4-喹唑啉)羟肟酸硫代酯(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昕 黄润秋 +1 位作者 李慧英 杨昭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3-26,共4页
对O(4喹唑啉)羟肟酸硫代酯(酰胺)类化合物进行了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超过商品化抗病毒剂DHT,且稳定性很好.本文应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目标化合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羟肟酸硫代 羟肟酸硫代酰胺 喹唑啉 抗病毒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谷胱甘肽处理对青花菜幼苗硫代葡萄糖苷代谢的影响
16
作者 赵凯文 马超超 +3 位作者 李慕紫 邹宜芯 马鹤桐 李慧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28-33,共6页
为探究外源谷胱甘肽(GSH)对硫代葡萄糖苷代谢的影响,本文以青花菜幼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外施25 mg/L GSH处理,进而对不同处理时间青花菜幼苗中的总硫苷、萝卜硫素含量及黑芥子酶活性进行测定,对硫代葡萄糖苷代谢相关基因bolMAM1、bolU... 为探究外源谷胱甘肽(GSH)对硫代葡萄糖苷代谢的影响,本文以青花菜幼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外施25 mg/L GSH处理,进而对不同处理时间青花菜幼苗中的总硫苷、萝卜硫素含量及黑芥子酶活性进行测定,对硫代葡萄糖苷代谢相关基因bolMAM1、bolUGT74B1、bolMYB28、bolMyr和bolPEN2的转录表达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青花菜幼苗在外源GSH处理12 h时,其硫代葡萄糖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与之一致,硫代葡萄糖苷合成关键基因bolMAM1、bolUGT74B1转录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bolMYB28转录表达水平虽然高于对照,但是未达到显著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黑芥子酶基因bolMyr和bolPEN2的表达水平及黑芥子酶活性在外源GSH处理24 h时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伴随着黑芥子酶活性升高,在外源GSH处理36 h时,处理组萝卜硫素的含量达到最高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外施GSH对青花菜幼苗硫代葡萄糖苷合成及生物活性物质萝卜硫素生成具有积极效应。研究结果为采用外源物处理方法提高青花菜等十字花科植物中硫代葡萄糖苷,特别是其水解产物萝卜硫素的含量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谷胱甘肽 硫代葡萄糖苷 萝卜 黑芥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4,4'-硫代二苯酚残留量
17
作者 徐坤 赵丰华 +2 位作者 刘霄飞 杨修镇 薄永恒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74-78,共5页
建立牛奶中4,4'-硫代二苯酚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用乙腈将牛奶中4,4'-硫代二苯酚全部提取,加入氯化钠去除脂类物质,用固相萃取柱去除杂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4,4'-硫代二苯酚,以外标... 建立牛奶中4,4'-硫代二苯酚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用乙腈将牛奶中4,4'-硫代二苯酚全部提取,加入氯化钠去除脂类物质,用固相萃取柱去除杂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4,4'-硫代二苯酚,以外标的方式进行定量。结果显示,4,4'-硫代二苯酚标准品的质量浓度在1.0~2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大于0.99。样品中4,4'-硫代二苯酚的检出限为0.5μg/kg,定量限为1.0μg/kg。在空白牛奶中添加4,4'-硫代二苯酚,质量浓度在1.0~5.0μg/kg范围内,回收率均在60%~90%之间,计算得出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该方法具有检测限低、回收率高、定性准确等优点,适用于牛奶中4,4'-硫代二苯酚残留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 4 4'-硫代二苯酚 残留量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蒜提取物中硫代亚磺酸酯含量 被引量:27
18
作者 李瑜 许时婴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3-48,共6页
硫代亚磺酸酯是大蒜中的活性成分 ,由大蒜中非蛋白质氨基酸———蒜氨酸 (alliin)经内源酶蒜氨酸酶 (alliinase ,蒜氨酸裂合酶 ,EC4·4·1·4 )的酶解作用而生成的。介绍了一种利用L -半光氨酸和DTNB检测新鲜大蒜及大蒜提... 硫代亚磺酸酯是大蒜中的活性成分 ,由大蒜中非蛋白质氨基酸———蒜氨酸 (alliin)经内源酶蒜氨酸酶 (alliinase ,蒜氨酸裂合酶 ,EC4·4·1·4 )的酶解作用而生成的。介绍了一种利用L -半光氨酸和DTNB检测新鲜大蒜及大蒜提取物中硫代亚磺酸酯的分光光度法。此方法具有简便 ,快速和灵敏度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大蒜提取物 硫代亚磺酸酯 5 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DTN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蛋白硫代改性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磊 陈敏 +3 位作者 程海明 王睿 廖隆理 李志强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05年第3期12-15,19,共5页
采用γ-硫代丁内酯对胶原蛋白进行了硫代交联改性。系统研究了不同酸溶液、不同咪唑用量和不同的改性温度对胶原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乳酸溶液中不能发生的交联改性,能够在醋酸溶液中很好的进行,在... 采用γ-硫代丁内酯对胶原蛋白进行了硫代交联改性。系统研究了不同酸溶液、不同咪唑用量和不同的改性温度对胶原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乳酸溶液中不能发生的交联改性,能够在醋酸溶液中很好的进行,在中性pH条件范围内,咪唑的用量对胶原蛋白改性的影响最大,温度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γ-硫代丁内酯 硫代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铋与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抗氧协同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建强 张健健 +2 位作者 杨士钊 徐新 谢凤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52-1158,共7页
采用薄层油膜微氧化实验考察了在聚-α-烯烃(PAO)基础油中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铋(BiDDC)与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ADDC)的抗氧协同性能,并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油样氧化过程中ADDC的含量变化。实验结果表... 采用薄层油膜微氧化实验考察了在聚-α-烯烃(PAO)基础油中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铋(BiDDC)与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ADDC)的抗氧协同性能,并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油样氧化过程中ADDC的含量变化。实验结果表明,BiDDC和ADDC添加剂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能,当两者复配后,能进一步降低油样的质量损失、减少沉积物和延长氧化诱导时间,表现出了良好的抗氧协同作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发现加入BiDDC添加剂能够有效减缓ADDC添加剂的消耗速率,这可能是由于BiDDC中的铋原子与ADDC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硫代氨基甲酸自由基中的硫原子配位形成了更稳定的自由基,进而提高氧化自由基的消除效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铋 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薄层油膜微氧化实验 抗氧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