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极-生物膜法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氮 被引量:7
1
作者 吴未红 袁兴中 +1 位作者 曾光明 李文卫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57,共3页
本文研究了用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方法,得到了该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即C/N比为3,温度为35℃,电流100mA,HRT8h。考察了该方法在不同进水负荷下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当在进水硝酸氮负荷≤30mg/L时,在HRT8h内均可取得... 本文研究了用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方法,得到了该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即C/N比为3,温度为35℃,电流100mA,HRT8h。考察了该方法在不同进水负荷下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当在进水硝酸氮负荷≤30mg/L时,在HRT8h内均可取得93%以上的总氮去除率,而且随着负荷的升高,总氮去除速率升高。同时,经实验得到应用时的最经济碳氮比(C/N=1.07)。最后,地下水应用实验说明:该方法可以高效、彻底、清洁、经济地去除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 地下水 生物膜法 电极 生物膜反应器 最佳工艺条件 C/N比 处理能力 去除速率 应用实验 水负荷 负荷 去除率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因子对赤红球菌HDRR2Y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徐煜 胡晓娟 +4 位作者 张淞 徐武杰 苏浩昌 文国樑 曹煜成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4,共8页
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是常见的污水、废水处理微生物,为探究环境因子对赤红球菌HDRR2Y去除氨氮(NH_(4)^(+)-N)和亚硝酸盐(NO_(2)^(-)-N)效应的影响,将HDRR2Y菌株发酵液添加至含有高浓度NH_(4)^(+)-N或NO_(2)^(-)-N的养殖水体中,... 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是常见的污水、废水处理微生物,为探究环境因子对赤红球菌HDRR2Y去除氨氮(NH_(4)^(+)-N)和亚硝酸盐(NO_(2)^(-)-N)效应的影响,将HDRR2Y菌株发酵液添加至含有高浓度NH_(4)^(+)-N或NO_(2)^(-)-N的养殖水体中,通过国标法检测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的变化,检验菌株培养液去除氨氮及亚硝酸盐的效果。按照温度、转速、盐度、接种菌量、底物浓度(氨氮和亚硝酸盐)5个因素进行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探讨这些因子对赤红球菌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过程中,菌株HDRR2Y浓度在36 h内从初始的5×10^(4)CFU·mL^(-1)增至4.08×10^(9)CFU·mL^(-1)。添加菌株培养液后,养殖水体氨氮质量浓度从初始的15 mg·L^(-1)降至5.56 mg·L^(-1),去除率为62.96%;亚硝酸盐质量浓度从15 mg·L^(-1)降至6.95 mg·L^(-1),去除率为59.37%。5种因子中,温度和氨氮浓度对菌株HDRR2Y去除氨氮影响最显著(P<0.05),影响权重程度依次为:温度>氨氮浓度>转速>菌量>盐度;温度和转速是影响去除亚硝酸盐最显著的两个因子(P<0.05),权重程度依次为:温度>转速>盐度>亚硝酸盐浓度>菌量。可见,菌株HDRR2Y培养液具有良好的去除氨氮、亚硝酸盐的作用,且温度是影响HDRR2Y去除氨氮、亚硝酸盐效率的最显著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红球菌 硝酸盐 去除率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D对硝酸盐氮分析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欣欣 吴建华 +2 位作者 熊芳芳 冯慧桃 马三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21268-21269,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COD浓度下硝酸盐氮吸光度的变化。[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标准溶液中的硝酸盐氮,分析7种有机物在不同COD下对硝酸盐氮吸光度的影响。[结果]COD浓度分别为15 000、20 000和15 000 mg/L时,葡萄糖、甲醇和乙醚(带有单... [目的]研究不同COD浓度下硝酸盐氮吸光度的变化。[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标准溶液中的硝酸盐氮,分析7种有机物在不同COD下对硝酸盐氮吸光度的影响。[结果]COD浓度分别为15 000、20 000和15 000 mg/L时,葡萄糖、甲醇和乙醚(带有单键)对硝酸盐氮吸光度无明显影响;COD浓度分别为7 500、16 000和7 500 mg/L时,甲醛、苯和乙酸(带双键)使得硝酸盐氮吸光度分别增加约5倍、1倍和8倍;COD为10 000 mg/L时,丙酮使得硝酸盐氮吸光度减少约14倍。因此,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有机物的硝酸盐氮水样时,虽然该法简便、快速,但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和局限性。[结论]该研究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硝酸盐氮浓度的可行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 硝酸盐 吸光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 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硅藻土负载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中硝酸盐氮 被引量:19
4
作者 修瑞瑞 何世颖 +2 位作者 宋海亮 杨林章 张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888-3894,共7页
以改性硅藻土为载体,采用硼氢化钠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硅藻土负载的纳米铁(NZVI-CDt,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supported on modified diatomite)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纳米零价铁颗粒呈球形,粒径小于100 nm,均匀分散在改性硅藻... 以改性硅藻土为载体,采用硼氢化钠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硅藻土负载的纳米铁(NZVI-CDt,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supported on modified diatomite)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纳米零价铁颗粒呈球形,粒径小于100 nm,均匀分散在改性硅藻土表面,部分纳米铁颗粒镶嵌在硅藻土孔隙内。NZVI-CDt能高效去除水体中NO^-_3-N,当pH=7,温度为25℃,NO^-_3-N初始浓度为20 mg·L^(-1),NZVI-CDt复合材料投加量为0.5141 g,反应60 min时,NZVI-CDt对NO^-_3-N的去除率达到90.1%。NZVI-CDt去除NO^-_3-N的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反应速率常数kobs随着NO^-_3-N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硅藻土 纳米材料 复合材料 硝酸盐 去除率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角无齿蚌对养殖水体亚硝酸盐氮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端国超 阎明军 +4 位作者 陈修报 姜涛 刘洪波 侯诒然 杨健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3年第5期52-59,共8页
为探究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养殖水体亚硝酸盐氮(NO-2-N)的净化效果,分析了亚硝酸盐氮(1.0 mg/L)暴露组背角无齿蚌相较于亚硝酸盐氮空白组(0 mg/L)的滤水率的影响,进而通过构建受亚硝酸盐氮(1.0 mg/L)污染的微型生态系统,比... 为探究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养殖水体亚硝酸盐氮(NO-2-N)的净化效果,分析了亚硝酸盐氮(1.0 mg/L)暴露组背角无齿蚌相较于亚硝酸盐氮空白组(0 mg/L)的滤水率的影响,进而通过构建受亚硝酸盐氮(1.0 mg/L)污染的微型生态系统,比较了对照组(0只/m^(3))、低(10只/m^(3))、中(20只/m^(3))和高(30只/m^(3))养殖密度背角无齿蚌及其不同处理时间(24、48、72和96 h)交互作用下亚硝酸盐氮的含量、去除率与净化效率变化。结果显示:空白组和亚硝酸盐氮暴露组背角无齿蚌的滤水率分别为232.1±122.3 L/(h·kg)和69.0±17.7 L/(h·kg),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低养殖密度背角无齿蚌处理96 h后的养殖水体亚硝酸盐氮含量最低,为0.20±0.06 mg/L,相应的去除率和净化效率分别可达到(64.99±10.32)%和90.16±13.54 mg/(h·kg);背角无齿蚌对亚硝酸盐氮含量及去除率的影响与养殖密度和处理时间显著相关(P<0.05),与两者的交互作用关系不显著(P>0.05),而对亚硝酸盐氮的净化效率仅与养殖密度显著相关(P<0.05)。研究表明,背角无齿蚌能够有效净化养殖水体中较高含量的亚硝酸盐氮,养殖密度设定为10只/m^(3)的净化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硝酸盐 滤水率 养殖密度 处理时间 去除率 净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对渗滤液COD、氨氮、总氮去除效果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晶洁 张庆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6年第5期59-61,共3页
对生物处理工艺(A/O法)预处理后渗滤液分别投加两种微生物菌剂(MKAJ、BWF),强化处理COD、氨氮、总氮。进水渗滤液COD为1 403.4mg·L^(-1)、氨氮387.0mg·L^(-1)、总氮822.4mg·L^(-1)、pH值6.7,一个反应器中将MKAJ菌剂中的... 对生物处理工艺(A/O法)预处理后渗滤液分别投加两种微生物菌剂(MKAJ、BWF),强化处理COD、氨氮、总氮。进水渗滤液COD为1 403.4mg·L^(-1)、氨氮387.0mg·L^(-1)、总氮822.4mg·L^(-1)、pH值6.7,一个反应器中将MKAJ菌剂中的微生物酶厌氧制剂、好氧制剂和消氮制剂各1g连续7d放入水中进行曝气;另一反应器中将BWF菌剂中的P1CW菌剂3g、OBT裂解酶1g和B2T消化酶1g放入水中,3d后再投加上述3种药剂各1g,共曝气7d;每天各取样10mL过滤,取上清液测定COD、氨氮、总氮、pH值等。结果发现,MKAJ菌剂对COD、氨氮、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28.4%、86.5%、39.6%;BWF菌剂对COD、氨氮、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35.5%、89.5%、48.0%;BWF菌剂较MKAJ菌剂处理效果相对较好,并且适合于处理含氮有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渗滤液 cod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Cu-Zn电极电催化还原硝酸盐氮 被引量:2
7
作者 尤仁金 孟朔 +4 位作者 刘田田 赵海舰 陈志冬 叶蕾 赵贤广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6-442,457,共8页
采用阴极电沉积法制备载锌泡沫铜双金属复合电极,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光谱和X线衍射仪(XRD)对载锌泡沫铜(泡沫Cu-Zn)电极进行表征。将泡沫Cu-Zn电极作为阴极,Ir-Ru/Ti板作为阳极,在无隔膜反应器中进行废水中硝酸盐氮(NO... 采用阴极电沉积法制备载锌泡沫铜双金属复合电极,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光谱和X线衍射仪(XRD)对载锌泡沫铜(泡沫Cu-Zn)电极进行表征。将泡沫Cu-Zn电极作为阴极,Ir-Ru/Ti板作为阳极,在无隔膜反应器中进行废水中硝酸盐氮(NO_(3)^(-)-N)电化学还原实验,考察电流密度、溶液pH、Cl^(-)浓度对NO_(3)^(-)-N还原效果的影响,研究NO_(3)^(-)-N还原机制。结果表明:Zn纳米颗粒以不规则絮状结构成功地沉积在泡沫铜表面。对于质量浓度为700 mg/L的NO_(3)^(-)-N模拟废水,在电流密度为20 mA/cm^(2)、不调节废水pH和NaCl投加量为1.5 g/L条件下,电解6 h后,将NO_(3)^(-)-N质量浓度由初始的700 mg/L降至约4 mg/L,去除率达到99%左右,无副产物亚硝酸盐氮(NO_(2)^(-)-N)产生,最终副产物氨氮(NH_(4)^(+)-N)质量浓度约64 mg/L,N_(2)选择率约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N 泡沫铜 硝酸盐(NO_(3)^(-)N) 电催化还原 废水处理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对反硝化除磷过程中COD、N和P的去除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聪 王淑莹 +2 位作者 张淼 彭永臻 曾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67-1475,共9页
以A2O-生物接触氧化(BCO)工艺系统反硝化除磷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应用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设计考察了起始COD浓度、硝酸盐氮浓度、反应温度和缺氧反应时间对反硝化除磷反应的3个响应值COD去除率(Ycod)、N去除率(Yn)和P去除率(... 以A2O-生物接触氧化(BCO)工艺系统反硝化除磷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应用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设计考察了起始COD浓度、硝酸盐氮浓度、反应温度和缺氧反应时间对反硝化除磷反应的3个响应值COD去除率(Ycod)、N去除率(Yn)和P去除率(Yp)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始COD对反硝化除磷反应中COD、N和P的去除都有重要影响,且缺氧反应时间对Yn有较大影响,反应温度对Yp有很大影响;3个响应值的模型方程均显著,R2分别为0.9853、0.9118和0.9972;当COD为316.95 mg·L-1、硝酸盐氮为42.26 mg·L-1、反应温度为27.19℃、缺氧反应时间为237.37 min时,Ycod、Yn和Yp的模型预测值分别为93.54%、99.96%和99.56%,试验响应值分别为92.03%、91.15%和81.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响应面 cod 硝酸盐 温度 缺氧反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石滤床去除炼油废水中氨氮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周少奇 张晓爽 《生态科学》 CSCD 2002年第1期65-67,共3页
中国石化广州石油化工厂炼油污水NH4-N含量高、COD/NH4-N比低,致使其具有经氧化沟处理后出水脱氮效果不稳定的特点,为此研制开发了一种沸石滤床。将氧化沟出水沉淀后连续导入沸石滤床(ZPB)及活性炭滤床(ACB)与陶粒滤... 中国石化广州石油化工厂炼油污水NH4-N含量高、COD/NH4-N比低,致使其具有经氧化沟处理后出水脱氮效果不稳定的特点,为此研制开发了一种沸石滤床。将氧化沟出水沉淀后连续导入沸石滤床(ZPB)及活性炭滤床(ACB)与陶粒滤床(CPB),控制滤速1m·s-1。运行结果表明:沸石滤床的氨氮平均去除率高于99%,COD平均去除率为24.8%,均大大高于活性炭滤床与陶粒滤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滤床 炼油废水 活性炭 陶粒 去除率 cod/NH4-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生物膜前后置条件下的反硝化脱氮性能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群 杨昌柱 +1 位作者 陈建平 胡传侠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1-33,41,共4页
进行了电极-生物膜前置和后置条件下去除污水中COD和硝酸盐氮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前置或后置条件下,电极-生物膜对COD的去除能力均一般;电极-生物膜后置时,对污水中的硝酸盐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与前置时相比去除率可提高28.6%。并... 进行了电极-生物膜前置和后置条件下去除污水中COD和硝酸盐氮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前置或后置条件下,电极-生物膜对COD的去除能力均一般;电极-生物膜后置时,对污水中的硝酸盐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与前置时相比去除率可提高28.6%。并从微生物营养的角度对电极-生物膜前置和后置条件下的反硝化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细菌的营养类型 电极-生物膜法 前置型和后置型工艺流程 硝酸盐氮和cod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废水氨氮生物降解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钟华文 廖艳 +1 位作者 李晓明 何东升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1-64,共4页
针对炼油厂含油废水的常规生化处理工艺对氨氮的降解效果较差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作为二级生化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处理后出水的氨氮平均质量浓度为 5 .0mg/L ,去除率为83.4 % ,其它污染物 ,如油、酚、硫化物、COD、BOD5等也都达到... 针对炼油厂含油废水的常规生化处理工艺对氨氮的降解效果较差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作为二级生化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处理后出水的氨氮平均质量浓度为 5 .0mg/L ,去除率为83.4 % ,其它污染物 ,如油、酚、硫化物、COD、BOD5等也都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基本上可以减轻含油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该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时间短、出水水质好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废水 生化处理工艺 生物降解 cod 去除率 BOD 减轻 常规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铁还原脱氮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园英 秦臻 +1 位作者 刘丹丹 王晓春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8,共6页
饮用水中硝酸盐(NO3-)对人体健康有危害。为了去除水溶液中NO3-,在实验室制得纳米铁颗粒。它的粒径为20~40 nm,比表面积(BET)为49.16 m2/g。本研究通过批实验考察了纳米铁对NO3-还原脱氮动力学性质和影响NO3-脱氮快慢的主要因素,如反... 饮用水中硝酸盐(NO3-)对人体健康有危害。为了去除水溶液中NO3-,在实验室制得纳米铁颗粒。它的粒径为20~40 nm,比表面积(BET)为49.16 m2/g。本研究通过批实验考察了纳米铁对NO3-还原脱氮动力学性质和影响NO3-脱氮快慢的主要因素,如反应pH、纳米铁投加量和NO3-起始浓度。实验结果表明,pH越低越有利于NO 3-还原。在一定范围内,NO 3-还原速率随纳米铁投加量增加而增大,而随NO 3-起始浓度升高而降低,反应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表面吸附和氧化还原反应是纳米铁对NO3-脱氮的主要去除机理。纳米铁对NO3-还原过程中可能反应的途径进行了讨论,NO3-还原产物取决于反应条件。在本研究条件下,纳米铁对NO3-脱氮的最终产物主要为NH4+-N而不是N2,必须进行更多的研究来解决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铁 硝酸盐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部分硝化的不同曝停频率下脱氮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冬 郭跃洲 +2 位作者 劳会妹 曹美忠 张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13,共6页
为研究相同曝停比且不同曝停频率下系统脱氮性能及氮素的变化,在室温下(18~20℃),接种实验室培养成熟的亚硝化絮状污泥于序批式反应器(SBR)中,用时控开关控制周期内曝气/停曝时间为:2min∶2min,4min∶4min,10min∶10min,30min∶30min,12... 为研究相同曝停比且不同曝停频率下系统脱氮性能及氮素的变化,在室温下(18~20℃),接种实验室培养成熟的亚硝化絮状污泥于序批式反应器(SBR)中,用时控开关控制周期内曝气/停曝时间为:2min∶2min,4min∶4min,10min∶10min,30min∶30min,120min∶120min,对反应器的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曝停频率下的污泥系统均可以保持良好的亚硝化性能,系统的平均亚硝化率、平均氨氧化率分别为89.7%,87.1%.在曝气∶停曝时间为2min∶2min时,总氮去除率稳定至88.4%.随着周期内曝气/停曝时间的增加(曝停频率的减少),总氮去除率出现下降的趋势,在曝气/停曝时间为120min∶120min时,总氮去除率下降至56.2%.由于较大曝停频率(曝气/停曝时间为2min∶2min)可以使曝气阶段生成的亚硝酸盐在下一个停曝阶段及时被反硝化细菌利用,提高了系统总氮去除率,故曝停频率和总氮去除率呈正相关.烧杯实验表明,在曝气/停曝时间为2min∶2min时,单位VSS氨利用速率为10.387mg/(g·h),故曝停频率较大的运行方式可以筛选出氨利用速率较快的氨氮氧化菌(AOB),并且单位VSS硝酸盐生成速率最大仅为0.42mg/(g·h),故可以减少污泥系统中相对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停比 曝停频率 去除率 氨氧化速率 硝酸盐生成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磷含量对污水脱氮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肖静 赵丽红 张鑫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1-114,118,共5页
研究了不同低磷含量进水对氮素等营养物去除的影响,进水ρ(TP)/COD分别控制在1/500、1/250和1/156。结果表明,运行结束时3个ρ(TP)/COD系统内的TP含量均低于检测水平,表明3种低磷含量的进水对于TP的去除影响不大;而TN去除率随着磷含量... 研究了不同低磷含量进水对氮素等营养物去除的影响,进水ρ(TP)/COD分别控制在1/500、1/250和1/156。结果表明,运行结束时3个ρ(TP)/COD系统内的TP含量均低于检测水平,表明3种低磷含量的进水对于TP的去除影响不大;而TN去除率随着磷含量的增加从43%升高到80%,并且在运行开始的阶段达到100%的亚硝化率。其中,ρ(TP)/COD为1/156的进水系统内,氨氮和TN的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85.86%和79.55%。表明氮的去除效率受到了磷含量的影响,并且在运行初期氮的损失主要是基于短程硝化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ρ(TP)/cod 硝酸盐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滤液循环回灌出水在混凝处理中的去除特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薛俊峰 何品晶 +1 位作者 邵立明 李国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经循环回灌后的渗滤液出水含有大量的腐殖质,其生物降解性差、氨氮含量高,具有类似长填龄填埋层渗滤液的水质特征。用混凝法处理渗滤液循环回灌出水,通过混凝pH、混凝剂种类及其投加量实验,确定了最佳混凝条件;并通过分析混凝处理前后... 经循环回灌后的渗滤液出水含有大量的腐殖质,其生物降解性差、氨氮含量高,具有类似长填龄填埋层渗滤液的水质特征。用混凝法处理渗滤液循环回灌出水,通过混凝pH、混凝剂种类及其投加量实验,确定了最佳混凝条件;并通过分析混凝处理前后渗滤液循环回灌出水的分子量变化和从出水中分离出的腐殖酸(HA)、富里酸(FA)和Hydrophilic(HyI)三种组分的变化,讨论了混凝法对渗滤液循环回灌出水去除效率不高的原因。研究表明,聚合硫酸铁(PFS)在pH=5、投药量为0.22g/L(以Fe2O3计)的条件下的混凝效果最佳,其对渗滤液循环回灌出水的COD去除率达58.1%。混凝剂对渗滤液循环回灌出水中的HA、FA和HyI组分的去除效果依次为:HA>FA>Hy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滤液循环 混凝处理 出水 回灌 去除特性 最佳混凝条件 cod去除率 生物降解性 分子量变化 聚合硫酸铁 Fe2O3 含量 水质特征 去除效率 混凝效果 去除效果 混凝法 混凝剂 腐殖质 填埋层 投加量 腐殖酸 富里酸 投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菌共生小球的制备及其脱氮效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科静 周诗琪 +3 位作者 聂凌云 葛燕婷 余建波 李德亮 《当代水产》 2020年第5期76-77,共2页
水产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优质动物蛋白和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19年,全年水产品产量6,450万t,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5,050万t,养殖产量连续30年稳居世界第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近... 水产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优质动物蛋白和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19年,全年水产品产量6,450万t,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5,050万t,养殖产量连续30年稳居世界第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近年来,随着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的不断增强,水产养殖业对水域环境的潜在威胁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 米曲霉 固定率 小球藻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对CASS反应器内反硝化除磷污泥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王峥嵘 李建民 +1 位作者 薛念涛 董志英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327-331,共5页
以CASS反应系统中的反硝化除磷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温度、COD、硝酸盐浓度、N/P比对污泥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ASS系统中反硝化除磷污泥最佳反应温度为30℃,COD浓度为400 mg/L时污泥释磷效率最高。硝酸盐浓度高于15 mg/L时,释... 以CASS反应系统中的反硝化除磷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温度、COD、硝酸盐浓度、N/P比对污泥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ASS系统中反硝化除磷污泥最佳反应温度为30℃,COD浓度为400 mg/L时污泥释磷效率最高。硝酸盐浓度高于15 mg/L时,释磷作用受到明显抑制。N/P为2时,可获得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污泥 除磷 温度 cod 硝酸盐 磷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植物根区微生物与净化效果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74
18
作者 梁威 吴振斌 +1 位作者 詹发萃 邓家齐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12-317,共6页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净化效果显著、建设和运行费用低廉、管理简便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受环境影响较大,研究人工湿地在不同季节的净化功能对于充分发挥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对不同季节的芦苇(Phragm...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净化效果显著、建设和运行费用低廉、管理简便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受环境影响较大,研究人工湿地在不同季节的净化功能对于充分发挥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对不同季节的芦苇(Phragmite saus-tralis)、茭白(Zizania caduciflora)和香蒲(Typha latifolia)等湿地系统植物根区、无植物对照基质微生物分布状况以及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种植不同植物的湿地系统根区微生物数量不同,其湿地净化效果也不同;(2)季节变化显示湿地系统秋季的细菌总数量比夏季高;但对照系统夏季的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明显高于秋季;(3)湿地系统总磷(TP)的去除率夏季高于秋季;(4)相关性分析发现湿地植物根区的细菌总数与BOD5的去除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根区微生物数量与TP、CODCr和凯氏氮(KN)的去除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具体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湿地系统 净化效果 去除率 凯氏 cod 污水处理系统 秋季 夏季 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流化床净化畜禽废水与产电性能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建军 刘杨 +1 位作者 杨长军 杨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14-218,共5页
为实现从畜禽废水处理中回收能源,先后以厌氧沼液、低浓度畜禽原水及高浓度畜禽原水作为进水,利用厌氧流化床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anaerobic fluidized bed microbial fuel cell,AFB-MFC)进行微生物产电及有机物去除研究,重点考察氨态氮... 为实现从畜禽废水处理中回收能源,先后以厌氧沼液、低浓度畜禽原水及高浓度畜禽原水作为进水,利用厌氧流化床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anaerobic fluidized bed microbial fuel cell,AFB-MFC)进行微生物产电及有机物去除研究,重点考察氨态氮质量浓度及COD(化学需氧量)容积负荷对系统COD去除率及产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稀释后的沼液作为进水时,当氨态氮质量浓度达到387.6mg/L时,氨态氮对产电微生物产生明显的短期抑制,产电量下降7.0%,但经过5d的适应期后,系统产电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以畜禽原水作为进水时,系统COD容积负荷在12d内由2.3kg/(m3·d)提升至14.9kg/(m3·d)时,COD去除率保持在74.5%~88.1%;随着容积负荷的提升,系统产电量上升,但上升幅度较小,最高输出电压为379.3mV,相应的面积功率密度为74.9mW/m2;由于进水pH值的差异,高浓度畜禽原水最高输出电压较低浓度畜禽原水低21.4mV;AFB-MFC系统内阻较低,仅为48.5Ω,此时功率密度为75.6mW/m2。本装置实现了畜禽废水的高效处理,同时获得电能,为其资源化处理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氨态 电压控制 AFB-MFC cod容积负荷 cod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氧化法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珊 宋爽 +2 位作者 朱唯 孙宏亮 李国艳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382-385,共4页
通过电化学氧化法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对处理前后的有机组成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较佳电氧化条件为:处理时间120 min,电流密度7.5 A/dm2,极板间距5 mm,阳极板材为SnO2/Ti,阴极为不锈钢,NaCl投... 通过电化学氧化法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对处理前后的有机组成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较佳电氧化条件为:处理时间120 min,电流密度7.5 A/dm2,极板间距5 mm,阳极板材为SnO2/Ti,阴极为不锈钢,NaCl投加量为2 g/100 mL。在此条件下,当进水COD浓度为44 100 mg/L时,出水浓度为1 369 mg/L,去除率达到68.94%,氨氮进水浓度为4 085 mg/L时,出水浓度为1 209 mg/L,去除率达到了70.4%。有机物的去除明显,挥发性有机物增多,能够达到对高浓度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并有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电化学氧化法 cod去除率 去除率 挥发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